2016年第一期心肌梗塞的健康知识讲座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9
心梗小知识健康宣讲心梗即心肌梗死,通常情况下为急性心肌梗死。
是由冠状动脉突发的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发,患者可能出现心律不齐和休克等现象,如救治不及时或不当,很有可能会危及生命。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诱发的原因有很多,如过度劳累,激烈运动,暴饮暴食,情绪激动,抽烟喝酒频率过高等。
为了使身体健康不受到危害,现将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综述如下,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1心梗的概述心梗属于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心血管系统的急危重症,它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所致心肌坏死。
对于心梗疾病来说,病发时多又急又凶险,并且整个恢复过程会相当缓慢,突发心梗疾病的患者除存在呼吸困难、心律不齐及休克等症状外,还可能会发生猝死现象,并且病死的概率较高。
对于人们来说,心梗疾病在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患者突发心梗疾病,需要尽早发现尽早抢救,如此,才能够不危害患者的生命。
另外,要想降低患者的心梗复发概率,促使患者身体逐渐恢复,还需对患者做好护理工作,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能够将相关的健康知识进行指导,从患者接受治疗到康复期的健康教育等,让患者能够进行掌握和了解,从而引起重视,将每个环节落到实处,以保障身体健康。
2心梗疾病的症状有哪些?2.1呼吸困难心梗疾病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或呼吸频率失常,严重者还会出现心源性呼吸困难。
心源性呼吸困难主要是指因心脏衰竭导致换气功能出现故障或者体内血液循坏发生淤血所引起的现象,心源性呼吸困难可以分为劳动性呼吸困难和阵发性呼吸困难。
劳动性呼吸困难主要是指患有心梗疾病的患者在体力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呼吸困难现象,患有心梗疾病的患者要避免参加体力型活动。
阵发性呼吸困难主要是指突然发生呼吸困难现象,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诱发肺水肿,易发展为心源性休克,需要引起重视。
2.2胸痛由心肌缺血或缺氧所引起的现象就称为胸痛,胸痛也是心梗疾病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
山格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一期
心肌梗塞的预防及急救
通知、活动记录表、文字课件
2016年1月
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签字):李瑞娥负责人(签字):李瑞娥
填表时间:2016年1月4日
通知
隆庆村卫生室医生:
为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让农村居民了解心肌梗塞的“临床症状”、“早期识别的意义”“心肌梗塞的预防措施”等几方面的内容,我院决定2016年1月4日早上15:00-16:00在隆庆村祠堂举行《心肌梗塞的预防与急救》健康知识讲座活动,敬请你村村民准时参加。
时间:2016年1月4日15:00-16:00
地点:山格镇隆庆村祠堂
讲座内容:心肌梗塞的预防与急救
授课人:林碧樟
参加人员:你村村民
山格镇卫生院
2015年12月31日
心肌梗塞的预防及急救
心肌梗塞的预防应首先坚持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又叫病因预防,是预防冠心病发生的根本预防措施,是对没有发生冠心病的人群,针对形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采取干预措施而进行的预防。
一级预防必须从幼年开始,其预防内容包括:①控制血压。
②合理饮食结构及热量摄入,避免超重。
防治高血脂症,降低人群血脂水平。
③戒烟。
④积极治疗糖尿病。
⑤饮用硬水。
软水地区需补钙、镁。
⑥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及过分激动。
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人可根据自己本人的特点选择一至两项有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坚持长期锻炼下去。
二级预防指已患有冠心病者,控制其发展和防止并发症,使其更好地康复。
二级预防要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处理、早治疗。
只有做到三早才能使冠心病后遗症减到最小程度。
一级预防的所有措施,对于二级预防都十分重要。
同时应避免冠心病发作的诱因,如饱餐、大量饮酒、过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突然的寒冷刺激等,并定期接受预防性体格检查。
在上述方法效果不满意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副作用小的扩冠脉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以防止冠心病的发作与发展。
一旦有冠心病的急性发作,如严重的心绞痛,应严格卧床休息,立即用扩冠药物,最好就地治疗,待情况相对稳定后再送往医院。
这样可以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
近年来不少学者主张长期小剂量服用阿斯匹林,能有效地防止血小板凝聚状态,从而预防冠心病的急性心肌
梗塞的发生。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禁止搬过重的物品对于有发生心肌梗塞危险性的人群,应禁止搬抬重物。
搬抬重物时必然要弯腰屏气。
⑵精神放松,愉快生活,保持心境平和,对任何事物要能泰然处之,加强个人修养,正确对待生活、工作中的矛盾。
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但应避免竞争激烈的比赛,即使比赛也应以锻炼身体,增加乐趣为目的,不以输赢论高低。
⑶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水温太高可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流向体表,可能造成心、脑缺血。
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冠心病较严重的病人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洗澡。
⑷注意气候变化持续低温、大风、阴雨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诱因之一。
所以每遇气候恶劣时,冠心病病人要注意保暖,或适当加服扩冠脉药物进行保护。
⑸冠心病病人日常生活中各种保护措施非常重要,同时还要懂得和识别心肌梗塞的先兆症状并给予及时处理。
4.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处理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十分危急、病死率极高的病症。
一但发病,急救处理是否及时和妥当,对急性心肌梗塞转归十分重要。
急救处理的第一步就是现场应急处理,这往往比医院急救还要重要。
那么,急性心肌梗塞院外处理怎么进行呢?凡是疑有急性心肌梗塞者,应就地休
息,争分夺秒抢救,切忌让病人行走或搬动病人,立即平卧或半卧位,绝对休息,有条件者可高流量吸氧,含服硝酸甘油,及时与急救站和附近医院联系。
就地抢救时应做到下列几项
(1)镇静、止痛、稳定病人情绪,保证病人安静休息
(2)吸氧
(3)含硝酸甘油,如有条件,可静脉给硝酸甘油。
(4)抗休克或预防休克,静脉滴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
(5)充分利用条件进行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应及时处理。
心动过缓者,可皮下注射阿托品1毫克;有室性早搏者,可给利多卡因。
经过上述处理后,病人心绞痛得到控制,心率、心律及血压基本稳定,可由专人陪送,乘急救车送往医院,在送往过程中尽量避免过多搬动病人。
养生指南:
一.起居有常:应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临睡前不宜看紧张、恐怖的小说和电视。
二.身心愉快: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可诱发心绞痛。
应忌暴怒、惊恐、过度思虑以及过喜。
养成养花、养鱼等良好习惯以怡情养性,调节自己的情绪。
三.饮食调摄:过食油腻、脂肪、糖类,会促进动脉血管壁的胆固醇的沉积,加速动脉硬化,故不宜过食。
饮食宜清淡,多食易消化的食物,要有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要少,肥胖病人应控
制摄食量,以减轻心脏负担。
四.戒烟少酒:吸烟是造成心肌梗塞、中风的重要因素,应绝对戒烟。
少量饮啤酒、黄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可促进血脉流通,气血调和。
烈性酒在禁忌之列。
不宜喝浓茶、咖啡。
五.劳逸结合:应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不要劳累过度。
走路、上楼梯、骑车宜慢,否则会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增高,诱发心绞痛。
饱餐后不宜运动。
寒冷会使血管收缩,减少心肌供血而产生疼痛,应注意保暖。
性生活时处于高度兴奋,血液循环加快,全身需血量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则相对不足,极易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塞,故宜严格节制。
在心肌梗塞完全恢复后,房事宜控制在每月1~2次。
六.适当休息:心绞痛时最好稍稍躺卧休息一会儿。
平时可正常工作,但不宜过度劳累。
心肌梗塞诊断明确后,应绝对卧床休息,平卧位。
在两周内,病人的一切生活活动均由旁人帮助完成,绝对严禁自己翻身,因翻身会增加心脏负担,造成心肌梗塞部位破裂或心跳骤停。
宜床上大小便,保持大小便通畅。
如无严重并发症,一般卧床2~3周后,可半卧床上,每日3~4次。
壹周后如无变化,则可下床坐在椅子上,每日3~4次,每次约半小时,再壹周后,可在卧室内散步。
长期卧床对心脏恢复不利,酌情活动是必要的。
三个月后可以进行轻便的体力劳动。
七.体育锻炼:运动应根据各人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如打太极拳、乒乓球、健身操、练功十八法等。
量力而行,使全身气血流通,减轻心脏负担。
八.积极治疗:坚持必要的药物治疗,对能加重冠心病病情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都必须服药加以控制。
九.猝死急救:猝死突然发生时,应争分夺秒急救,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
将病人仰卧在木板或地上,用拳叩击病人左侧胸部二、三下后,捏住病人鼻孔,口对口吹气1次,时间为1秒钟,然后用一手掌跟(另一手重叠在该手上)按压在胸骨下1/3与2/3交界处,两肘伸直,垂直向下按压,然后放松,连续按压5次。
再人工呼吸1次,心脏按压5次,如此循环。
一般每分钟人工呼吸16~18次,心脏按压80~90次,要抢救到医护人员赶到现场。
山格镇卫生院2016年度第一期健康教育讲座活动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