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害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沥青混合料水损害的产生机理与防治措施摘要:我国高等级公路及市政道路多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结构,一些高速公路在通车之后,长则2-3年,短则几个月,就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其中水损害问题尤为严重。
本文论述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的产生机理及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供参考关键词:沥青路面;水损害;措施沥青混合料的水损害是沥青路面病害的主要成因。
南方多雨地区及北方少雨地区均存在由水损害导致的路面病害,从而影响沥青路面的服务水平和使用寿命。
因此,针对常见的水损害特点,研究沥青混合料水损害的产生机理,并基于水损害的成因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1 水损害的产生机制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附作用是影响沥青路面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附性受到破坏是沥青混合料水损害的主要成因。
沥青混合料水损害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其中微观角度是在分子尺度上解释了沥青和骨料中的内聚力和黏附性的失效;而宏观角度则用宏观力学理论来解释内聚力和黏附性的破坏。
1.1微观机制沥青混合料水损害的微观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1)沥青膜的乳化水与沥青接触后,缓慢扩散进入沥青中并进行乳化作用。
在拌合沥青混合料的过程中,集料表面的粘土粉末分散在沥青膜中,并在吸水后溶胀,从而进一步加速乳化。
(2)沥青膜的破裂集料内部受交通荷载及温度变化的影响,存在多种作用力。
且集料颗粒棱角处的沥青膜往往较为薄弱,破碎后水沿着沥青膜裂缝渗入到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相触点。
常温或高温状态下,水的润湿性远大于沥青,因此水会导致沥青和集料剥离。
同时集料中的粘土质灰尘也会加速集料的剥离过程。
(3)孔隙水压力的破坏路面水进入路面结构层的孔隙中,在车辆载荷的作用下,路面结构产生形变,导致孔隙中的水分流动受到阻塞,从而产生很大的孔隙水压力,对沥青混合料造成破坏。
同时,孔隙水压力也会引起沥青路面结构层的层间冲刷,加速沥青膜剥落,导致沥青混合料产生疲劳破坏,从而发生水损害。
沥青路面水损害的防治与养护沥青路面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遭受各种水损害,如龟裂、泛油斑、表面变粗糙等问题。
这些水损害不仅影响着路面的美观和使用寿命,还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
对沥青路面水损害的防治与养护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损害的原因分析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水分侵入:沥青路面如果存在裂缝、坑洼等损坏部位,会导致地下水分侵入路面,加速路面龟裂和变形。
2. 雨水浸泡:雨水长时间浸泡路面,会导致路面裂缝扩大,轻则使路面变得不平整,重则会导致路面开裂、变形。
3. 油污污染:车辆漏油或者油品泄漏在路面上,会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降低路面的抗水性能,增加路面滑动系数,对路面的使用造成影响。
二、水损害的防治措施1. 加强路面维护:对路面裂缝、坑洼等损坏部位进行及时维修,以减少水分侵入路面的可能性。
2. 加强排水系统建设:合理设计路面排水系统,确保雨水及时排走,减少雨水对路面的影响。
3. 预防车辆漏油:加强对车辆的日常维护管理,减少车辆漏油对路面的影响。
三、水损害的养护方法1. 定期清洗:定期对路面进行清洗,清除表面的污物和积水,减少水分对路面的影响。
2. 涂覆表面材料:对路面进行涂覆表面材料,提高路面的抗水性能,减少水分对路面的侵蚀。
3. 细粒料补铺:对裂缝较大的路面进行细粒料补铺,增加路面的平整度和抗水性能。
通过以上养护方法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水损害对路面的影响,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保障行车安全。
四、水损害的应急处理在路面出现水损害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应急处理,以减少水损害对路面的影响,维护行车安全。
具体应急处理方法包括:1. 及时清理积水:发现路面积水时,应及时清理,保障路面畅通。
2. 快速修补损坏部位:对路面裂缝、坑洼等损坏部位,应及时进行快速修补,减少损害的扩大。
3. 加强交通管制:对水损害严重的路段,应加强交通管制,保障行车安全。
沥青路面水损害对路面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水损害的防治与养护工作。
M AINTENANCE养护天地本栏目由高远路业集团独家协办由于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振动小、噪声低、开放交通快、养护维修方便等优点,沥青路面成为我国路面的主要结构形式。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现象,如松散、坑槽、车辙等,严重影响了公路的服务水平和行车安全。
路面的早期破坏多与汽车的重载和超载有关,水损害也是造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模式之一。
有的沥青路面在竣工通车后不久就发生了严重的水损害,严重危及路面的行驶质量和行车安全。
水损害的表现形式水损害是指水由沥青路面孔隙、裂缝进入路面内部后,在冻融、车辆轮胎动荷载产生的动水压力或真空负压抽吸的反复作用下,水分逐渐渗入沥青与矿料的界面或沥青内部,使沥青与矿料之间的黏附性降低并逐渐丧失黏结能力,沥青膜逐渐从矿料表面剥离,沥青混合料掉粒、松散,造成沥青路面结构整体性的破坏。
较为普遍的水损害现象有麻面、松散、掉粒、坑洞、唧浆、网裂、辙槽等。
松散类:路表麻面、松散、掉粒、坑洞。
沥青面层在孔隙水压力的反复作用下,使沥青膜从集料表面剥落、混合料中的集料相互之间丧失粘结力而逐渐变软直至松垮,导致麻面、松散现象。
在局部松散处,松散的集料颗粒逐渐掉粒、流失进而形成大小不一的坑洞。
裂缝类:唧浆、网裂、坑洞。
半刚性基层基顶结合料与从路表连通孔隙及裂缝处下渗的水混合,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产生的高速动水压力冲刷基顶形成灰浆并从裂缝中被挤压而出形成了唧浆现象。
随着基层结合料的逐渐流失,面层也随着底部脱空现象的产生而形成沉陷、网裂,进而发展成坑洞。
变形类:辙槽。
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滞留在面层内的水使集料特别是粗集料表面裹覆的沥青膜逐渐剥落,沥青混合料强度不断损失直至完全松散。
行车轮迹带下不仅出现了压缩变形现象,而且产生了严重的剪切破坏现象,轮下松散的沥青混合料向两侧挤出并鼓起,在轮迹带下形成车辙。
辙槽内有时还伴随着唧浆和网裂现象。
水损害机理分析造成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因素很多,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沥青路面水损害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公路沥青路面表面层受雨水和车轮碾压的作用,容易出现表面层松散,坑洞、拥包、纵横向裂缝以及雨水沿缝下渗形成的啃边、局部沉陷、翻浆等现象。
这些病害一般都发生在雨季,基本上都与水有关。
本文就主要对沥青路面水损害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标签:沥青路面;水损害;措施引言:水损害是指由于水的作用而引起沥青粘聚力和与矿料粘附性的下降,并进一步在水和荷载的作用下,出现剥落、坑槽、松散等破坏形式。
沥青和矿料本身性质决定了水损害是一个普遍的问题,特别是在潮湿多雨地区。
水损害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已开始从各种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以减少和延缓水对路面的损害程度。
因此加强对水损害的研究与防治,对于提高公路建设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减少养护投资等都有重要意义。
一、沥青路面水损害的病害现象1、路表麻面、松散、掉粒沥青面层在孔隙水压力的反复作用下,使沥青膜从集料表面剥落,混合料中的集料相互之间丧失黏结力而逐渐变软直至松垮,继而因荷载作用产生麻面、松散,在局部松散处,集料颗粒逐渐掉粒、流失,当整条道路发生松散病害以致沥青面层支离破碎,成为碎砾石铺筑而成的低等级道路。
2、唧浆、网裂、坑洞若沥青面层下设置透水性小的基层,从路表连通孔隙及裂缝处下渗的雨水难以透过基层排除而逐渐积聚在基层顶面。
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不断产生高速动水压力冲刷基层顶部,使基层顶部结合料流失并和侵入的水混合成灰浆,并从裂缝中被挤压而出,这种现象称为唧浆。
随着基层结合料的逐渐流失,面层就随着底部脱空现象的产生而形成沉陷、网裂,进而发展成坑洞,使路表水更容易进入沥青面层,产生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路面破坏。
3、车辙自由水侵入沥青面层后,在车载作用下,滞留在面层内的水使集料特别是粗集料表面裹覆的沥青膜逐渐剥落,减弱了沥青混合料的黏结力,沥青混合料强度不断损失直至完全松散。
行车轮迹带下不仅出现了压缩变形现象,还产生了更为严重的剪切破坏现象,轮下松散的沥青混合料向两侧挤出并鼓起,在轮迹带下形成车辙。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水损害成因及有效防治【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水损害;原因;防治措施在对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各国道路科研工作者发现,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现象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的都与水有关,即水的破坏作用是关键因素之一。
正确认识水损害引起路面早期破坏方面的问题,可以有效改善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质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降低路面维护成本,提高路面服务能力;同时也可以不断完善、发展现有的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施工理论,使之适应现有的高速公路大交通量的交通特性和环境特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公路建设。
1.沥青路面水损害现象的类型及其产生原理(1)松散类主要包括麻面、松散及掉粒。
在缝隙水压力的作用下,坑洞的沥青表面会出现沥青集料表面剥落的现象,促使混凝土集料中的粘结力逐渐降低,直至松垮。
最终形成麻面或松散的现象。
在局部出现松散的位置,集料颗粒会逐渐掉落流失,导致混凝土路面有大小不一的坑洞产生。
(2)裂缝类:唧浆、网裂. 坑洞半刚性基层基顶结合料与从路表连通孔隙及裂缝处下渗的水混合,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产生的高速动水压力冲刷基顶形成灰浆并从裂缝中被挤压而出形成了唧浆现象;随着基层结合料的逐渐流失,面层也随着底部脱空现象的产生而形成沉陷、网裂,进而发展成坑洞。
(3)变形类主要是指辙槽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促使在面层内的水滞留,导致集料表面所裹覆的沥青集料逐渐脱落,从而减弱沥青混合料的强度,造成完全松散。
通过车辆荷载,不仅会导致路面有压缩变形现象出现,而且还会导致较为严重的剪切破坏问题产生,促使轮下松散的沥青集料逐渐向两侧挤出并鼓起,通过轮迹带的作用下产生车辙。
其次,辙槽还会有挤浆和网裂的现象发生。
(4)冻融循环破坏。
在冰冻地区或季节性冰冻地区,由于水结冰时体积增大,在沥青混合料内部会产生很大的膨胀力,致使混合料内部粘结力下降;而当冰融化时,水又滞留于路面层内,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加速了沥青膜的剥落。
阐述沥青路面水损坏的问题及防治措施摘要:文中作者就对沥青路面水损坏含意上的分析到主要表现特点及产生的水损坏问题分析的二点分析以及就采取的具体三大防治措施进行了一些个人见解。
关键词:沥青路面;水损坏问题;防治措施0前言沥青路面水损坏是指被围封在路面结构内的水分会软化各结构层材料和土基,使其强度下降、变形增加,从而使路面结构承载力降低,缩短路面寿命。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路面是层状结构,层间结合处易出现空隙,进入空隙的自由水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会成为高孔隙水压力和高流速的水流,冲刷层材料并从缝隙间向上喷射出浆体(唧浆),促使沥青面层出现剥落和松散,使整个路面结构的使用功能早期破坏。
据大量的沥青路面损坏状况调查和路面使用经验表明,进入路面结构的自由水是造成或加速路面损坏的首要原因。
因此,必须科学合理设置路面内、外部排水系统,及时将积存在路面的水分迅速排除到路面和路基结构外,才能有利于改善路面的使用功能,大大提高其使用寿命。
1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坏主要表现特点(1)路面上地表水不及时排除会直接影响车辆运营和安全由降水形成的地表水,若不能及时排除,则会形成路面水膜,使车辆产生液面滑移,直接影响行车的安全;车辆高速行驶时还会在车尾形成水雾,影响行车的视线,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2)地表水在路面积水时间过长会加速使路面结构层产生各种病害和损坏地面水下渗后,若不能及时排除,则一部分会沉积在沥青面层的空隙中,在荷载等反复作用下由下而上渗入混合料内部,损坏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另一部分会通过面层下渗至路面基层,造成基层的软化,导致路面面层出现各种病害如:坑槽、车辙、波浪、剥落、龟裂、松散、沉陷、冻胀和翻浆、泛油等,使路面结构层过早破坏。
龟裂:又称网裂,通常是由于路面整体强度不足,基层软化,稳定性不良等原因引起的。
其初始形态是沿轮迹带出现单条或多条平行纵缝,逐渐在纵缝间出现横向或斜向连接缝。
沥青路面老化变脆,也会发展成网状裂缝。
一般多发生在行车道,其轮迹形成龟裂。
浅谈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危害与防治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道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沥青路面作为一种常见的道路材料,其水损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就沥青路面水损害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同时提出防治措施,旨在参考借鉴。
一、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危害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路面破坏加剧路面在受到水损害后,会出现沥青脱落和龟裂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破坏会愈加严重,导致路面寿命缩短。
此外,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水在路面内部结冰,会产生内应力,从而加速路面龟裂;在高温的气候条件下,水会促进沥青软化,进而加剧路面的破坏。
2、行车安全受到威胁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另一个危害便是会影响行车安全。
尤其是在雨天,路面湿滑,过往车辆行驶需要增加制动距离,且容易导致车辆失控,进而发生交通事故。
以上两个危害深刻地表明了沥青路面水损害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
二、沥青路面水损害的防治措施为了消除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危害,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以下将就沥青路面水损害的防治措施进行阐述。
1、材料选用在面层上使用耐水性较好的材料,是预防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基础。
目前,硅酸铝绿泥矿物材料和采用高温、高压等方法生产的橡胶沥青,都具备优异的耐水性能。
2、路基修正路基修正是预防沥青路面水损害的重要措施。
通常情况下,路基的结构应当合理,排水系统应当畅通,尽可能地减少路基变形,为沥青路面提供较为稳定的基础。
3、路面养护对于沥青路面,定期养护是预防水损害的重要手段。
养护内容包含沥青路面的清洗、填充裂缝、补充路面材料等,以使路面整体养护,减少水对路面的侵蚀。
4、路面防水处理针对已出现水损害路段,进行路面防水处理也是很好的措施。
针对路面裂缝处,可采用双组份快干粘接材料、生态环保防裂胶等进行填充封堵;而针对路面整体,可采用铝箔复合防水材料、防水桥面等进行覆盖。
综上,针对沥青路面水损害,从材料选用,路基修正,路面养护和路面防水处理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在预防和治理沥青路面水损害方面,都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
⼀、沥青路⾯⽔损害的形成 沥青路⾯的⽔损害破坏,是沥青路⾯在⽔分存在的条件下,经受车辆荷载及温度变化的反复作⽤⽽发⽣的路⾯破坏过程。
其显著特征是沥青膜的剥落,从⽽使沥青路⾯出现松散、剥离、坑槽等病害。
1.1上⾯层渗⽔ ⽔损害与上⾯层的空隙率密切相关,当空隙率⼤于渗⽔的临界值7%时,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渗⽔。
路⾯上部分地表⽔从⾯层的空隙中渗到路⾯基层中,集聚在路⾯夹层中,这些集聚⽔,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下,随着路⾯上下反复运动,它冲击着路⾯材料,使路⾯材料松散解体,从⽽导致路⾯的早期损坏。
1.2 中⾯层存⽔ 按密级配设计的中下⾯层,实测空隙率波动范围甚宽,形成了⽔损害分散不连续的特征。
我国路⾯基层普遍采⽤半刚性基层,也是不透⽔的,上⾯渗⼊路⾯和冰冻地区春融期融化的⽔容易积聚在基层表⾯,成为浮浆,⽽⾬季⽔进⼊沥青层内部是不可避免的,遗憾的是路⾯设计⼀般不考虑路⾯结构层内部的排⽔问题。
相反,普遍设计了埋置路缘⽯、砌筑式路肩、浆砌挡墙,阻碍了渗⼊路⾯内部的⽔排出,⽽有的路段纵坡不顺,拦置式路缘⽯使路表⽔不能从边缘迅速排出,反⽽阻⽔导致局部积⽔,这个问题在桥⾯板上特别突出。
1.3重交通的作⽤ 超重车引起的危害也是很明显的。
我国公路路⾯设计荷载是100KN的轴载,但随着⼤量的重型车和拖挂车通过,它们的很多车轴载都超过100KN。
据我国有关⽅⾯统计研究在路⾯⾏驶的货车有45-95%是超轴载的,所以沥青路⾯⼀些结构薄弱地段出现路⾯早期损坏是不⾜为奇的,如果有⽔害存在,路⾯的早期损坏会提前到来。
1.4 环境条件 ⼀些特殊路段如近郊道路,未能根据路段⾃然的地质、地貌、⽔⽂状态,严格按照公路路基排⽔设计要求⽽设计,全线的排⽔沟、管道、桥涵未构成完整的排⽔系统,地下⽔和部分地表迳流⽔危害着路基、路⾯强度和稳定性,或者路基标⾼设计偏低,路基⼟是处于潮湿状态和过潮湿状态。
⼆、预防⽔损害的措施 既然沥青路⾯的⽔损害来源于沥青膜从集料表⾯的剥离,其条件是⽔分介⼊到沥青与集料界⾯上,改变了沥青、集料与⽔分的关系所造成的。
沥青路面渗水试验检测分析与防治措施水损害是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类型,不仅影响路面外形美观和工程质量,还会降低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实际工作中应该认识水损害带来的问题,在路面工程正式投入运营之前进行渗水试验检测,掌握路面质量状况,对存在的渗水现象要及时处理和应对。
本文基于沥青路面渗水的危害,分析了沥青路面渗水试验检测,并提出了减少沥青路面渗水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标签:沥青路面;渗水;试验检测一、沥青路面渗水的危害(一)沥青路面渗水破坏材料本身雨水降落到沥青路面,首先随着时间的推迟下渗到沥青路面的表面层,从而在表面层的沥青层中滞留一段时间。
然后在高速行车荷载的作用下,水分在结构层中循环反复的动水压力情况下,破坏了沥青和矿料之间的粘结力,从而使沥青从矿料的表面剥离。
(二)沥青路面渗水破坏结构层在高速行车荷载的作用下,水分在面层与基层的界面上产生动水壓力,冲刷基层结合料,其中的细料在动水作用下形成唧浆,进而沥青路面的面层会局部发生网裂和变形,更严重者沥青路面的面层会产出坑洞现象。
随着水的继续下渗到基层,造成沥青路面的基层与面层的脱离,严重影响沥青路面结构的整体性。
因此得知,进入沥青路面结构中的自由水是造成路面破坏的重要原因。
二、沥青路面渗水试验检测分析(一)合理选择监测点在同一测试路面内,由于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混合料拌合、摊铺及压实度完全不同;再加上公路在后期运营阶段各路段交通运输荷载大小、作用时间长短等存在很大差异。
因此,外侧行车道磨损更为严重。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在对沥青路面试验检测时,要合理选择试验监测点。
若是为监测路面质量损害情况,则最好将监测点设于路面受力最为复杂的区域;若公路路面高低起伏不明显,较为平整,且不存在质量病害,只是为了预防性养护监测,可将试验监测点设于路面无明显病害处即可。
(二)正确读取试验检测参数通过现场试验发现,有些参数变化较大,但与现场路面实际渗水情况截然不同;有些区域试验检测读数较大,但现场水流只是渗入底座后滞留于路面表层,而并非真正下渗到沥青路面内部。
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害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摘要: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层受雨水和车轮辗压的作用,容易出现表面层松散、坑洞、拥包、纵横向裂缝以及雨水沿缝下渗形成的啃边、局部沉陷、翻浆等现象。
这些病害一般都发生在雨季,基本上都与水有关。
关键词:公路建设沥青路面;水损害;防治措施
Abstract: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surface layer by rainwater and wheel rolling pressure, prone to surface layer of loose, potholes, lump,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cracks and rainwater infiltration along the seam formed at edge, local subsidence, boiling phenomenon. These diseases are generally occurs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basically concern with water.
Key words: highway construction asphalt pavement; water damage; prevention measures
前言;
水损害现象是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调查表明,许多公路通车不久便出现各种各样的水损害现象,同时还发现,沥青路面其它早期损害现象直接或间接地都与水有关,大大降低了道路的使用寿命,可以说水是引起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的主要因素。
这是由于我国道路结构多为半刚性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容易产生开裂,这种裂缝很快就反射到沥青面层形成反射性开裂,使得沥青路面过早地出现了裂缝。
由于在水的作用下.水分通过裂缝不断的进入路面结构层内,逐渐浸入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上,使沥青粘附性降低并逐渐丧失粘结力,沥青膜渐渐地从集料表面剥落,沥青混合料掉粒、松散,继而形成沥青路面唧浆、坑槽、坑洞、网裂、辙槽等损坏现象,最终造成路面结构性的破坏。
研究预防水损害的防治措施.对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家对公路建设的不断投入,我国公路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大部分公路路面是由半刚性基层组成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但是使用实践证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客观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
国外一些国家,比如欧美发
达国家非常注重水损害的防治,此外,国外沥青路面的厚度比较厚,沥青层厚度的增加对减轻半刚性基层开裂的反射裂缝都有好处。
鉴于我国现有状况,这也是我国国情所决定的,是公路建设发展历史的必然结果。
2.沥青路面水损害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的水损害是当前影响公路路况,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沥青路面水损坏是当前一项技术难题,其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无法通过单一的技术途径轻易解决。
总的原则是如何不让水进入,一旦进入如何迅速排出。
因此必须做好病害前的“防”和病害发生后的“治”,从各个方面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将病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程度,对保障公路畅通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公路使用年限的增加,路面各项性能指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路面龟裂和块裂大面积出现,导致路面渗水严重,急需进行防水处理。
从养护方面要加强路面的养护维修,防治沥青路面渗水,可采取设置防水层.防水层又分为上封层和下封层两种。
在路表处加罩致密的上封层可有效的减小路表透水性,减少水份直接下渗,可采取如下几种措施。
2.1裂缝密封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迅速发展,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已成为公路与城市道路路面的主要铺装形式。
在路面寿命的早期.一出现裂缝就应马上进行密封,封缝宜早不宜迟,否则水分通过裂缝下渗破坏路面的结构。
在进行一些预防性养护之前也应对路面出现的裂缝进行封缝处理,以提高预防性养护的效果。
如在微表处、碎石封层和薄层罩面等预防性养护之前进行灌缝处理,已经被很多的工程实践证明是一种很有效的辅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2.2雾封层
沥青混凝土路面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会出现路面抗滑性能、防水性能下降等问题,但其他路用性能尚处于良好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雾封层预养护措施是一种较好的养护方法。
道路经雾封层后,可更新和保护旧氧化沥青路面,由于所用材料流动性比较大,可渗入到骨料缝中去,可流入到裂缝中去,可恢复路表沥青粘附力,填补微小裂缝和表面空隙.防止路表水下渗,将路面性能维持2~3年时间,推迟造价更高的养护工程,提高了道路的经济效益。
雾封层一般用于轻度到中度细料损失或松散的道路,对于开级配混合料出现松散时,雾封层可有效解决。
无论低交通量道路还是高交通量道路均可使用雾封层。
雾封层技术对于麻面的处理,沥青再生养护剂的混合比例一般在1.5份(原液1:1份(水).用量在0.5公斤/m2左右,以摩擦系数达标为准,并在路面干燥、干净、气温lO℃以上施工。
2.3稀浆封层和微表处
稀浆封层一般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普通公路的预防性养护,一般在裂缝密封处理后3~4年采用。
稀浆封层可采用普通乳化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应选用坚硬、
粗糙、耐磨、洁净的集料。
微表处是由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发展而来,是一种特殊的稀浆封层技术。
与稀浆封层相比,微表处更适用于重交通道路的预防性养护,如高速公路、城市干线等。
微表处的使用可根据路面状况实施单层或双层摊铺,对改善路面的防水性能最为显著,、微表处主要用于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预防性养护,一般情况下在灌缝处理后3—4年采用。
微表处应选用坚硬、粗糙、耐磨、洁净的集料,必须采用改性乳化沥青。
2.4碎石封层
碎石封层技术的经济性能和技术性能都十分优越,具有施工工艺简便和应用领域宽等优点。
与其他预防性技术相比,碎石封层技术具有较强的防水性,极高的防滑性,较好的粗糙度,并具有处理裂缝的良好性能.碎石封层对石料没有级配要求,但对石料规格有严格的要求。
根据国外资料和现场施工铺筑情况,石料的撒布量在l0—l2kgm2。
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普通公路都可以使用碎石封层技术。
此外,簿层罩面预防性养护技术适用于与市内道路相连接的重要公路。
此外.还可以设置下封层,其中应力吸收层就是下封层的一种形式。
加铺一层应力吸收层,能较大程度地推迟反射裂缝的全面发生,有效减缓反射裂缝的出现。
同时由于应力吸收层具有良好的弹性恢复性能,能很好地保护道路不受水的侵害,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很好地解决了半刚性基层裂缝反射和雨水下渗的问题。
但对其材料的性能有着很高的要求,其沥青材料必须是高弹性的聚合物改性沥青。
总之,裂缝密封、雾封层、稀浆封层、微表处、薄层罩面、碎石封层和应力吸收层,统称为封层型预防性养护措施。
3.沥青混合料
3.1密级配沥青混凝土路面
沥青面层各层次尽量采用空隙率小的沥青混合料类型,使用密级配沥青混凝土路面,空隙率很小,可有效阻止雨水渗入。
由于水损害破坏有一部分原因是由沥青面层的下面层开始的,而目前普遍将下面层设计为空隙率较大的沥青混合料,密水性能差,施工时容易导致路面离析.如AC-25型,上、中面层多为密级配沥青混凝土路面。
为了防止上面层的水渗入路面,基层的水上升到沥青混合料中,同时为了解决沥青混合料的孔隙水在长期的交通荷载作用下,动水压力对沥青膜与集料的粘附性所构成的威胁,因此,建议下面层的级配类型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凝土路面,以使得沥青路面的水稳性得到较大的提高。
3.2间断密实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由于沥青玛蹄脂的充分填充,混合料内部的空隙率又很小,所以密水性好,开裂少,且具有抗滑、抗车辙的优点,因而近些年来这种路面在我国各地得到了广泛推广。
SMA技术不仅适用于新建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及机场跑道的铺筑,同时也适用于公路的养护维修,是道路发展的新趋势,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4.结语
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长,车辆大型化及重载车的比例不断增加,交通对路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沥青路面的水损害破坏问题将越来越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