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的女权主义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11
目录一、女权主义概念和特征 (2)(一)女权主义的概念 (2)(二)女权主义的特征 (3)二、《玩偶之家》的女权主义解读 (4)(一)“娜拉”的自我依附 (4)(二)“娜拉”的觉醒 (6)三、女权主义的建构 (7)(一)经济上的独立 (7)(二)挣脱固有的文化束缚 (8)(三)自我意识的觉醒 (8)四、结语 (10)注释 (10)参考文献 (11)《玩偶之家》的女权主义解读摘要:《玩偶之家》作为一部开启近代戏剧时代的代表作品,在戏剧文学史上无疑意义巨大,它提出了女权主义问题,表现了当时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萌芽。
我们通过对女权主义概念的解读,进入作品,从“娜拉”对丈夫、家庭的依附,到认清现实实现觉醒直至最后的出走三个阶段详细分析了剧本中的女权主义思想,以加深我们对这部剧女权主义的理解。
关键词:女权主义、自我依附、精神解放,建构《玩偶之家》是挪威作家亨利·易卜生的戏剧代表作,主要讲述中产阶级家庭之中的娜拉由在物质精神上从属于丈夫到自我觉醒的成长历程。
这是一部现实问题剧的代表作,写于1879年,由于剧中深刻的揭露了在当时的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从属地位这一社会问题,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萌芽,因而成为一部不朽经典,易卜生也因此成为“现代戏剧之父”,开创了近代戏剧的新时代。
并且在我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在新文化运动的热潮推动下,胡适发表《终身大事》,它的出现有力的呼应了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反封建主题,对以后社会问题剧的创作和演出均有推动意义,而这部剧就是胡适模仿《玩偶之家》的成果。
现在我们就《玩偶之家》的女权主义问题进行解读,从娜拉对丈夫、家庭的依附,到认清现实实现觉醒直至最后的出走三个阶段逐一进行解读,以加深我们对这部剧女权主义呼唤的理解。
一、女权主义概念和特征(一)女权主义的概念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的概念内容耐人寻味,存在一定的争议。
先开始对“女性主义”概念的解释是用“女权主义”来代替的,但随着社会发展,女性主义内容更丰富了,同时,“女性主义”研究起来也比“女权主义”更加宽泛,因此,“女性主义”更加适用于表现当代各个国家妇女运动的发展动态与全貌,因此,现在我们跟多用“女性主义”来代替“女权主义”。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代表作,是一部极其卓越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宣传教育剧,也是女权主义的宣言书。
它通过娜拉从蒙味无知到清醒的思想发展历程,通过一对夫妇恬静和谐到尖锐对立的故事,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家庭婚姻问题、妇女地位、法律、宗教和道德作了深刻的探讨;撕下了男权社会家庭关系中温情脉脉的玫瑰色彩纱幕,暴露了建立在大男子主义而不是建立在平等的爱情基础上的夫妻关系的虚伪性和不合理性。
而其中娜拉的出走标志着夫妻关系中的新的道德准则的产生,她的形象也成为很多学者争相讨论的问题,在这里,我来谈谈我个人对娜拉形象的理解和分析。
娜拉出身在一个中小资产阶级家庭里,她的父亲并不富裕“钱一到手,不知怎么又从手指缝里漏出去了”。
按海尔茂的话说,娜拉的父亲是个“不信宗教,不讲道德,没有责任心”的人,实际上是个比较讲究实际,忙于谋生的人。
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对娜拉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
娜拉受过资产阶级学校的教育,善歌善舞,天真烂漫,容易满足于个人小天地里的幸福生活,有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她不同于大资产阶级的妇人、小姐,追求不劳而获的靡烂生活,她不希望过寄生虫的生活,为了补贴家庭费用,她做针织、绣花以及抄写之类的工作;虽然有时“累得不得了”,但她“心里很痛快”。
所以,娜拉不仅有着不厌工作、乐观知足、热爱生活的性格,而且有一种同情心和自我牺牲精神。
这些都同她的家庭出身是有密切联系的,她同情社会上的受害者、不幸者,对阮克医生的不幸,娜拉伸出友谊之手,表示深切的同情。
从戏剧开始,娜拉给观众的印象是个美丽、善良、热情、富有同情心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家庭主妇。
她帮助学友林丹太太摆脱困境;给脚夫加倍的工钱;圣诞节不忘给女佣买衣料;为了保全丈夫的名誉,不惜忍辱负重,去向人借钱,甚至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些都使观众和读者立即感到娜拉是个善良而坚强的头脑清醒、渴望独立自由、愿为真理而奋斗的高尚女性,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充分显示出易卜生对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
从《巴黎圣母院》到《玩偶之家》——论以女性主义立场解读经典文学作品摘要:女性主义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它提出了很多对女性权利和地位的探讨和反思。
在文学领域,女性主义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巴黎圣母院》和《玩偶之家》两部文学作品的女性主义解读,发现女性主义思想在这两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论文旨在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两部文学作品,并深入探讨它们所传递的女性主义信息和思想。
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性别、权利一、前言(一)引言女性主义思想起源于20世纪初,自此以来不断发展和壮大。
女性主义者通过各种方式探讨女性在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地位和权利,并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女性主义在文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因此,本论文将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探讨女性主义在文学中的应用和价值。
二、女性主义批评在文学批评中的地位首先,女性主义批评提出了“女性文学”的概念。
女性主义批评认为,女性文学是具有女性主题和女性视角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通常反映女性的经验和生活,涉及女性身体、性别、家庭、职业等问题。
女性主义批评通过研究女性文学,强调女性在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使得女性文学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其次,女性主义批评提出了“女性意识流”的概念。
女性主义批评认为,女性意识流是女性思考和感受的一种独特方式。
这种思考和感受与男性不同,它关注的是女性自身的经验和问题。
通过研究女性意识流,女性主义批评试图探究女性在文学中的表现方式和独特的创作思维方式,以此理解女性创作的内在动机和创作过程。
第三,女性主义批评提出了“女性化阅读”的概念。
女性化阅读是一种针对女性读者的阅读方式,它强调情感的体验和感受,关注文学作品对女性的启示和启发。
女性化阅读试图从女性读者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文学作品,发掘其中可能被忽略或者被低估的女性主题和女性角色。
最后,女性主义批评通过重构文学史,强调女性作家和女性文学的重要性。
综合论坛新教师教学一、作者介绍《玩偶之家》是部具有历史价值的名剧,是在1879年出版的一部现代主义的作品,指出了当时社会上存在一些问题,让资产主义的家庭在创作时展现出来。
《玩偶之家》的作者是一位能与莫里哀与莎士比亚在戏剧的历史上相媲美的一位伟人,亨利·易卜生(1828-1906),作为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戏剧大师,被挪威的人民所崇拜着,在戏剧的国际文坛上,可是有“现代戏剧之父”的美称。
《玩偶之家》在现今还在不断的被演示着,在对女性觉醒的问题上要着它特有的艺术方法表示出来,从女性的角度用细腻的手法向人们展现出那个时代女性特有的内心层次的变化,塑造了一个一步步变的有时代精神和自立能力的女性的形象,这也是它之所以在戏剧上的地位屹立不倒的原因。
二、《玩偶之家》中的女性主义解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欧洲女性在社会上并没有什么地位,无法向男性一样有独立地位,有一定的权利,女性处于比较低等的地位。
男人自认为女性需要依附着他们才能生存,把女性等同与弱势群体,这是作者所处的能够年代特有的环境。
所以,易卜生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让剧本中传统女性代表的娜拉一点点的改变,变成一个有独立思想的女性。
在1960年的时代中,女性解放运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有独立意识的女性正在崛起,引领着女性走向女性独立的社会。
下文是我们具体的对《玩偶之家》中女性主义进行的分析。
(一)女性的玩偶地位在易卜生的作品中,娜拉最初是以玩偶的形象出现在其中。
在婚姻中并没有主导地位,对丈夫言听计从的。
在她的世界里,她只是父亲支配生活的玩偶,并没有独立的思想与自我思考能力,没有什么权利,有的只有较好的物质基础。
她如同一般的家庭妇女一样,并没有什么较高的情操与美好的理想,以家庭为生活重心。
娜拉如同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就算是在跟丈夫生活了多年后还是会偶尔撒撒娇。
她偶尔的成熟也就表现与对丈夫的取悦上,在打扮上吸引着丈夫的眼球,但她的幼稚行为在家庭中完美的展现了出来,如小孩般在家中嬉戏打闹。
《玩偶之家》中娜拉出走的原因再解读齐河律师摘要:对于易卜生创作的《玩偶之家》中娜拉出走的原因,传统的解读基本都是以女性主义为视角的。
本文针对娜拉出走的原因,从传统的女性主义的视角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新的解读。
关键词:男权社会娜拉出走原因一提起易卜生,首先想到这出世界名剧《玩偶之家》。
《玩偶之家》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主要围绕过去被宠的女主人公娜拉的觉醒展开,最后以娜拉的出走结束全剧。
这部剧发表之后,易卜生开始跨上世界文坛,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戏剧家之一。
易卜生的剧作被介绍到中国来的时候,第一部上演的就是《玩偶之家》。
多少年来,针对娜拉出走的原因,存在漫长而激烈的讨论。
一、传统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娜拉出走的原因娜拉处在男权社会之中,妇女依附于男人而生存,没有独立的地位。
面对丈夫海尔茂的指责,娜拉毅然决然地摔门而去,宣告了她与虚伪、自私的丈夫和剥夺自由平等权利的家庭的彻底决裂,娜拉因此一直被认为是女性主义的勇敢战斗者。
因此,对于娜拉的出走,传统的解读是她女性主义思想的觉醒。
由此,传统的对娜拉出走的原因有如下几种解读:第一,娜拉出走表达了她要求经济独立的强烈愿望。
在机器大工业时代,男性在生产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不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中,男人也就顺理成章地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女人则沦落为男人的附庸。
妇女没有正当职业,在经济上只能依赖男人。
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取悦和迎合男人,并以此来彰显自己的价值。
而出走之前的娜拉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听到海尔茂叫她“小鸟儿”“小松鼠”“爱吃甜食的孩子”,娜拉一直很陶醉。
得知海尔茂要做银行的经理,娜拉的第一反应就是“现在咱们花钱可以松点儿了”“不久你就要挣大钱了”。
但是娜拉在走之前把戒指还给了海尔茂,在海尔茂提出“你手头不方便的时候我得帮点忙”时,娜拉坚决回答说“不必”。
这充分证明娜拉已经真正觉醒并摆脱男人给她设的牢笼而追求经济上的独立。
第二,娜拉出走是妇女思想意识独立的一次大解放。
《玩偶之家》:易卜生和女权主义在19世纪后期,许多妇女寻求独立和更大的自由选择她们的生活。
在英国,亨利克?易卜生的几部戏剧都是由自由剧院运动的私人资助的女权主义实验项目的一部分。
亨利克?易卜生于1879年12月4日发表了一篇关于《玩偶之家》的三幕剧。
该剧对19世纪的婚姻规范持批判态度。
这是一种女性权利的表达,当女主角诺拉拒绝了一种令人窒息的婚姻和“玩偶之家”的生活时,她决定离开托伐?海尔茂,宣称她必须“让自己和她周围的一切都有意义”。
她走出去,砰的一声关上了门,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创造了现代欧洲戏剧的新时代。
他以其独特而敏锐的思想抨击政治、道德、法律、宗教和其他不合理的制度,揭露了挪威(乃至西方)社会中围绕性别关系的法律、社会和心理上的虚伪,并赞扬了“人们的反抗精神”。
他以尖锐的言辞揭露资产阶级社会,在世界文学中创造了不朽的戏剧,因此,他被认为是“最杰出、最吸引人”的戏剧大师。
(Plekhanov,Georgii Valentlnovich, 1908)一、女权主义女权主义的目的是解决性别不平等,关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
在对这些社会和政治关系进行批判的同时,许多女权主义也侧重于促进妇女权益。
在女权主义中探讨的主题包括歧视、刻板成见和男权社会等。
现代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历史被分为三个浪潮,每一次浪潮都涉及女权主义问题的不同方面。
第一次浪潮是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的妇女选举权运动,促使妇女拥有投票权。
第二次浪潮与上世纪6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有关。
第二次浪潮为女性争取法律和社会平等。
第三次浪潮是对20世纪90年代初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失败的延续和反映。
从《玩偶之家》的主题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它与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相对应,易卜生拥护女性在社会上的平等,并鼓励女性为解放而反抗。
二、女性的玩偶地位在易卜生生活的年代,女性在很大程度上被男性认为是较弱的群体,并需要男性的保护,很少有权利参与到社会体系中。
从《玩偶之家》看女性主义解读(合集5篇)第一篇:从《玩偶之家》看女性主义解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从《玩偶之家》看女性主义姓名:王倩倩学校:昌吉电大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 2013年秋学号: ***44 指导教师:肖雅雯 2015 年 4 月目录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3)一、序论··························二、《玩偶之家》简析····················(一)《玩偶之家》的创作背景··············(二)《玩偶之家》主要内容···············(三)《玩偶之家》角色娜拉分析介绍三、《玩偶之家》中的女性主义················(一)女性主义的诞生发展················(二)《玩偶之家》与女性主义··············四、结语··························五、注释··························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摘录:···············5 5 5 5 8 8 9 11 12 13 错误!未定义书签。
《玩偶之家》评论|影评|解读女性主义的影评被誉为“近代欧洲的戏剧大师”、“欧洲现代戏剧之父”的挪威剧作家亨里克·易卜生所著的《玩偶之家》写于1879 年,它通过海尔茂与娜拉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 描写了女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 最后终于脱离“玩偶”家庭的自我觉醒的过程, 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 热情歌颂了妇女的解放。
作品从家庭夫妇之间的矛盾冲突来揭示社会矛盾,对娜拉和海尔茂的不同性格,可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作品之中。
三幕家庭剧《玩偶之家》是体现易卜生思想和艺术成就的典范作品,描写的是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和睦”转为决裂的故事。
戏剧的高潮在结尾,看清了家庭的虚伪,社会的不合理,觉醒的娜拉毅然离开伪善的丈夫,抛开子女走出玩偶之家,“砰”地一生关上大门,寻找精神独立的自我,为欧洲和世界留下了巨大的震惊。
本文通过对《玩偶之家》的解读,分析娜拉由一个和睦家庭里丈夫的金丝雀到凭自己的努力觉醒,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毅然出走,寻找精神独立的过程,反映女性追求精神独立的必要性,也希望对现代女性的精神追求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戏剧人物性格反差分析《玩偶之家》用戏剧化的手段,通过前后强烈的反差来剖析社会现实,展示资产阶级的虚伪和社会对妇女精神的束缚。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前后反差来解读戏剧所要表达的意义。
娜拉的形象分析娜拉是易卜生的“精神的反叛”的典型。
但是这个叛逆女性除了一颗觉醒的心,其他毫无准备。
虽然她离开了海尔茂的家,但却逃不出那个自由的资本主义社会,正如鲁迅说的:“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又有鹰,有猎,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
”如果我们要娜拉不走这两条路,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她在社会上有独立的经济地位。
因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男子在婚姻上的统治是他的经济统治的简单的后果,它将自然地随着后者的消失而消失。
“玩偶”的觉醒,妇女的独立——浅析《玩偶之家》的女性独立意识现代现实主义戏剧大师,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四大社会问题剧之一《玩偶之家》,通过女主人公娜拉的悲剧故事揭示了十九世纪资产阶级社会背景下时代女性被压迫的现状,唤醒女性对自由的追求。
本文将从男权社会,经济独立,出走与救赎三个方面探索和剖析娜拉出走的意义。
《玩偶之家》这出三幕剧通过描写一对夫妻(娜拉和海尔茂)从表面上和谐温馨到爆发尖锐矛盾,最后娜拉认清现实出走自我救赎的故事。
易卜生通过这出戏剧深刻探讨了男权社会对妇女人格的压迫,身份地位的缺失以及关于妇女走向独立的问题。
男权社会的束缚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分工,男性在社会生产中所承担的任务更重,因此发言权也更多,而女性因为生理,性别,历史文化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很长一段时期只能依附于男性而生存。
这种现象不仅仅只是存在于男耕女织的传统中国,在19世纪的西方社会尤是如此。
易卜生所处的时代西方资本主义是高速发展的时期,因此《玩偶之家》中海尔茂作为家中的男性他拥有的家庭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无论是物质还是思想感情方面。
娜拉时时刻刻都处于他的控制之中,好似一个“玩偶”一般。
这一点在戏剧的第一幕开头部分便印证了出来:一, 海尔茂称呼娜拉为“小鸟儿”、“小松鼠儿”,与其说他特别喜爱娜拉,不如说他把妻子当作一个动物般的“玩偶”罢了;二、在生活和思想情感上,海尔茂严格控制着娜拉,无论言语还是行动中娜拉都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妻子的所做所想只能在丈夫的允许之下才能实施;反过来,到了戏剧的高潮部分,海尔茂面对娜拉的指责的时候总是暴躁和不以为然的,甚至说:“从此以后他老婆越发是他私有的财产。
做老婆的就像重新投了胎,不但是她丈夫的老婆,并且还是她丈夫的孩子。
”从他的言语中可见他的男权主义是多么根深蒂固。
随着最后娜拉那一震耳发聩的关门声,她终于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但是在现实面前,娜拉一个女性的力量显然是渺小的,在那样一个男权社会无异于以卵击石。
浅谈《玩偶之家》主题的多重性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像一口涌流不尽的深井,以其丰富的内涵折折出多层主题。
此处,就此浅品这口井中水的无穷味道。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剧情由看似波澜不惊的家庭生活展开,却极其尖锐的揭露出妇女平权和解放的主题。
正如这本的名字一样,女主人公像个玩偶一样,先是由父亲摆布,此后是在丈夫的手中。
她一心一意的做着丈夫的小鸟,喜欢丈夫喜欢的一切,甚至冒着败坏名声的危险为丈夫借了一笔钱好给丈夫治病。
而当事件败露时,身为丈夫的海尔茂却毅然的指责妻子。
本是同甘共苦的时刻,而演变成为故事的高潮——女主人公娜拉决定离开她的丈夫和孩子,去过自己的生活去寻找自己的独立人格。
整个故事在事件败露以及男女主人公摊牌的时刻到达了高潮,作者在最后用娜拉的出走,似乎宣誓着女性主义的奋起。
娜拉是女性自我觉醒的典范。
那一声关门声,或许仅仅意味着娜拉玩偶生活的终结,并不能够终结这样的一个时代。
在我看来,娜拉的出走来的有些突兀,仿佛一个沉睡了千年的人,突然惊醒一样。
可是,惊醒总比那些活在玩偶世界里却仍每天拍手喊着“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要好吧。
一个人,一个群体,只有在思想上有了觉醒有了理性的意识,才能去追逐作为独立人格本该拥有的东西。
娜拉说:“现在我只信我,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
”她说她不再轻信书本里的话,什么都得自己想一想。
她意识到自己应该和他的丈夫一样,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一个供人享乐的玩具。
她要与男人一样,获得平等的权力,自我解放。
有人说《玩偶之家》是“现代妇女解放宣言”,我想对于整个亚洲国家它如平地一声雷,给沉睡的人以当头一棒。
易卜生指出了女权问题,可作为资产阶级的一员他无法给出相应的办法。
尽管鲁迅先生也曾做过预言,说娜拉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可是我们还是更应该倾向于周作人先生的“女性解放”构想:女性解放首先是性的解放,其次是经济的解放。
剧本的林丹太太似乎是唯一能看清现实的人,她一在的劝娜拉告诉海尔茂事情的真相。
《玩偶之家》隐喻赏析
《玩偶之家》是一部揭示资产阶级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道德的虚伪和提出妇女地位及其解放等重大社会问题的话剧作品。
该剧通过主人公娜拉的经历,隐喻了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困境。
首先,该剧的标题《玩偶之家》本身就是一种隐喻。
在剧中,娜拉一直被她的丈夫海尔茂视为一个“玩偶”,一个没有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的附庸。
海尔茂只关心自己的名誉和地位,对娜拉的真实感受和需要漠不关心。
这种把妇女当作“玩偶”来摆布和操纵的现象,在当时的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
因此,《玩偶之家》这个标题,实际上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隐喻和批判。
其次,该剧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也充满了隐喻。
在剧中,娜拉为了维护家庭的平和和欢乐,一直忍辱负重,甚至准备牺牲自己的名誉。
然而,当真相大白之后,她发现自己为之作出牺牲的丈夫竟是一个虚伪而卑劣的市侩。
这种情节设置,实际上是对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的隐喻和批判。
资产阶级社会表面上宣扬着平等、自由、博爱等理念,但实际上却是以金钱和权力为基础,充满着虚伪、自私和冷酷。
最后,该剧的结尾也是一种隐喻。
在剧中,娜拉终于觉醒过来,毅然走出“玩偶之家”,开始追求自己的理想和自由。
这种结尾设置,实际上是对妇女解放的隐喻和呼吁。
妇女不应该被束缚在家庭和社会传统的桎梏中,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自由,应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总之,《玩偶之家》是一部充满隐喻的话剧作品,通过对主人公
娜拉的经历和心路历程的描写,隐喻了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困境,同时也对整个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玩偶之家》的女权主义解读作者:王伟雷惠玲来源:《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摘要:《玩偶之家》作为一部开启近代戏剧时代的代表作品,在戏剧文学史上无疑意义巨大,它提出了女权主义问题,表现了当时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萌芽。
通过对女权主义概念的解读,进入作品,从“娜拉”对丈夫、家庭的依附,到认清现实实现觉醒直至最后的出走3个阶段详细分析了剧本中的女权主义思想,以加深对这部剧女权主义的理解。
关键词:女权主义;自我依附;精神解放;自我构建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5383(2018)02-0113-04An Interpretation of Feminist of A Dolls HouseWANG Wei, LEI Huiling(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Guizhou Nation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 )Abstract: A Dolls House as a representative work opening the era of modern dram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dramatic literature. It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 of feminism and shows the bud of womens consciousness in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Through interpreting the concept of feminism of the works, the feminist ideas in the script was analyzed in detail from depending on her husband and family, recognizeing the reality, and awakening., All these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feminism.Keywords: feminism;selfattachment;spiritual liberation;construction《玩偶之家》是挪威作家亨利·易卜生的戏剧代表作,主要讲述中产阶级家庭之中的娜拉由在物质精神上从属于丈夫到自我觉醒的成长历程。
2017.09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主要通过一件危机事件,刻画了女主人公娜拉与自己丈夫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展现了男权统治社会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面对丈夫对自己人格和家庭地位的控制,娜拉选择了出走,彻底摆脱了玩偶的角色。
这部作品不仅表达了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同情,更以发展的眼光阐述了女性主义意识,呼吁现代女性追求人格独立和平等的家庭地位。
一、《玩偶之家》中女性人物形象研究《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是一个完美纯洁的天使,吸引着男性的目光和崇拜。
娜拉不仅长得美丽,还会跳舞,也会在适当的时机向自己的丈夫撒娇,孩子和家务都能照顾得很好,可以说娜拉是每个男人心目中的理想妻子。
娜拉不用出去工作,自己的丈夫有很高的经济收入,娜拉只用享受美好的生活。
然而看似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其实只是假象,虽然娜拉的丈夫很亲昵地称她为小鸟儿、小松鼠,但是也透露出娜拉和动物一般的地位,他们之间没有真正的爱情,娜拉只是高价买回来的玩偶。
娜拉的丈夫拥有严重的男权思想,时刻控制着娜拉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意识,剥夺了娜拉的话语权,导致娜拉与自己的丈夫处在一个极其不平等的家庭地位。
在生活上,娜拉要按照自己丈夫的意思做事,甚至包括穿衣打扮和人际交往。
在经济上,娜拉的丈夫没有将自己的收入交给娜拉,当娜拉想多花点钱的时候,还要向自己的丈夫乞讨,面对丈夫的指责,娜拉也只能忍气吞声、笑脸相迎。
虽然娜拉享受着物质上的美好生活,但是面对丈夫如此善变和虚伪的嘴脸,娜拉的情感生活已经发生了改变。
开始的时候,娜拉依赖自己的丈夫,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自认为自己在家庭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但是当危机出现以后,娜拉看清楚了自己的家庭地位和角色,女性主义意识开始觉醒,她选择和男权至上的统治社会抗争。
二、《玩偶之家》中的女性主义意识的出现(一)、娜拉女性主义意识觉醒,追求人格解放和独立娜拉与海尔茂看似生活得很美满幸福,但这只是娜拉自认为的美好生活,是一种假象。
《玩偶之家》的女权主义解读作者:王通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3期摘要:易卜生的名剧《玩偶之家》经久不衰,尤其是在20 世纪30 年代的中国成为经典,它向我们提了一个社会问题:作为“亚性”的女性在家庭和自身命运的转折期会做出什么样的抉择?而本文主要以剧中的人物和事件,结合“女权主义”的知识,着重对易卜生的思想进行解读,在他的戏剧中寻找答案,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并反馈到“妇女解放”这一社会问题中去。
关键词:易卜生《玩偶之家》女权主义一、易卜生与女权主义易卜生女权主义观的形成与时代有关。
挪威彼时正值对妇女解放问题争论的高潮,易卜生也被激发出创造这个剧本的热情。
而纵观其创作历程,可以说他并不像一个天生的女权主义者,而更像社会问题的掘墓者。
他的作品主旨并非只针对妇女解放,比如讽刺资本主义虚伪政治的《青年同盟》、批判金钱与名誉压抑下的爱情悲剧《社会支柱》,也有攻击当时挪威社会道德的《群鬼》。
易卜生自己也说:“我没有创造女主角,我只写任何人的命运。
”这也与他的生命经历有关,他身边就有位“娜拉”,“叫劳拉·基莱,是故事的原型。
因为丈夫生病而伪造签名借钱治病,后来丈夫知道事情的原委却大发雷霆,这位可怜的女性便精神失常,最终被丈夫退了婚”。
所以,易卜生女权主义观的形成与他的生命经历和创作历程息息相关。
他的目的不是为了写女性,而是为了在社会中揪出妇女问题,并把它上升到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思考中。
“女性角度”是他借助的载体,为的是同其他道德、法律、教育、家庭等问题一样来引起社会变革。
二、《玩偶之家》与女权主义在易卜生的所有戏剧中,《玩偶之家》是不断被拿出来讨论的,有一股力量在推动着它被人改造创新,这就是女权主义。
在19世纪中叶,面临着种种束缚和压迫,女性开始寻求自主和独立。
在这个背景下,《玩偶之家》应和着女权主义而生。
(一)以娜拉斗争表现女权主义《玩偶之家》的第一个女权主义核心词就是“女性反抗”,“在由男人控制的等级社会中,妇女处于‘他者’的地位,她作为一个由男性定性和诠释的存在物体而存在。
目录
一、女权主义概念和特征 (2)
(一)女权主义的概念 (2)
(二)女权主义的特征 (3)
二、《玩偶之家》的女权主义解读 (4)
(一)“娜拉”的自我依附 (4)
(二)“娜拉”的觉醒 (6)
三、女权主义的建构 (7)
(一)经济上的独立 (7)
(二)挣脱固有的文化束缚 (8)
(三)自我意识的觉醒 (8)
四、结语 (10)
注释 (10)
参考文献 (11)
《玩偶之家》的女权主义解读
摘要:《玩偶之家》作为一部开启近代戏剧时代的代表作品,在戏剧文学史上无疑意义巨大,它提出了女权主义问题,表现了当时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萌芽。
我们通过对女权主义概念的解读,进入作品,从“娜拉”对丈夫、家庭的依附,到认清现实实现觉醒直至最后的出走三个阶段详细分析了剧本中的女权主义思想,以加深我们对这部剧女权主义的理解。
关键词:女权主义、自我依附、精神解放,建构
《玩偶之家》是挪威作家亨利·易卜生的戏剧代表作,主要讲述中产阶级家庭之中的娜拉由在物质精神上从属于丈夫到自我觉醒的成长历程。
这是一部现实问题剧的代表作,写于1879年,由于剧中深刻的揭露了在当时的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从属地位这一社会问题,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萌芽,因而成为一部不朽经典,易卜生也因此成为“现代戏剧之父”,开创了近代戏剧的新时代。
并且在我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在新文化运动的热潮推动下,胡适发表《终身大事》,它的出现有力的呼应了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反封建主题,对以后社会问题剧的创作和演出均有推动意义,而这部剧就是胡适模仿《玩偶之家》的成果。
现在我们就《玩偶之家》的女权主义问题进行解读,从娜拉对丈夫、家庭的依附,到认清现实实现觉醒直至最后的出走三个阶段逐一进行解读,以加深我们对这部剧女权主义呼唤的理解。
一、女权主义概念和特征
(一)女权主义的概念
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的概念内容耐人寻味,存在一定的争议。
先开始对“女性主义”概念的解释是用“女权主义”来代替的,但随着社会发展,女性主义内容更丰富了,同时,“女性主义”研究起来也比“女权主义”更加宽泛,因此,“女性主义”更加适用于表现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