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印版滚筒的结构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57.12 KB
- 文档页数:3
柔印机印刷机单元结构-回复标题:柔印机印刷机单元结构详解一、引言柔印机,又称柔性版印刷机,是一种广泛应用在包装印刷、标签印刷、瓦楞纸箱印刷等领域的印刷设备。
其核心部分便是印刷机单元结构,它直接影响着印刷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详细解析柔印机印刷机单元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二、柔印机印刷机单元的基本构成柔印机印刷机单元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 柔性印版滚筒:这是柔印机的核心部件,上面安装有印版,印版上刻有与原稿相对应的图文。
2. 印刷滚筒:与柔性印版滚筒相接触,通过压力将印版上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
3. 油墨供应系统:包括油墨槽、油墨泵、油墨管路和刮墨刀等,负责向印版提供适量的油墨。
4. 色序调整机构:用于调整各色组的印刷顺序,以实现多色印刷。
5. 承印物传输系统:包括进纸装置、印刷滚筒和出纸装置,负责将承印物准确、稳定地输送到印刷区域并送出。
6. 张力控制装置:用于保持承印物在传输过程中的张力恒定,保证印刷质量。
三、柔印机印刷机单元的工作原理1. 油墨供应:油墨从油墨槽中被油墨泵抽出,经过油墨管路输送到印版滚筒上。
刮墨刀将多余的油墨刮去,只留下印版上的图文部分带有油墨。
2. 印刷过程:承印物首先通过进纸装置被送入印刷区域,然后与印有油墨的柔性印版滚筒接触。
在印刷滚筒的压力作用下,油墨从印版转移到承印物上,形成图文。
3. 色序调整:对于多色印刷,需要通过色序调整机构调整各色组的印刷顺序,以确保颜色的准确叠印。
4. 承印物传输:完成印刷的承印物在传输系统的引导下,经过干燥设备(如有)进行干燥,然后通过出纸装置送出。
5. 张力控制:在整个印刷过程中,张力控制装置持续监测并调整承印物的张力,以防止因张力变化导致的印刷质量问题。
四、柔印机印刷机单元的关键技术1. 柔性印版技术:柔性印版采用感光树脂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溶剂性,能够承受高频率的印刷作业。
2. 油墨控制技术:精确控制油墨的供给量和分布,是保证印刷质量的关键。
胶印机之印版滚筒解析1.印版滚筒的作用。
(1)使图文部分着墨,非图文部分着水,并使其稳定,即水墨平衡,这是保证印品质量的关键(关于水墨平衡以后再叙)。
(2)能够弥补装版和上版的误差装版和上版有时不能保证图文部分完全和规矩部分的定位关系一致,因此在印版上必须装有调版机构,当印版歪斜或多色印刷印版位置不一致时,能够校正,即前后调版,左右调版。
(3)能够改变图文的前后位置当图文在纸张上超前或滞后,需对其进行调整时,可通过改变版滚筒的前后位置来实现,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借滚筒。
借滚筒一般情况下最好不用,如果用的话,用完后一定要回到原来的位置。
(4)能够改变印迹的长度印迹长度的改变也是印刷过程经常需要的,主要是由于纸张前后伸长。
对于多色印刷来说,后续套印往往需要加长印迹的长度,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在版滚筒下面减少衬垫的厚度,从而使转移后的印迹加长。
一张0.1mm 厚的纸引起的印迹变形量为0.1×2×3.14=0.628(mm),近似为纸张厚度的6倍,这个数为纸张尾部的最大变形值,从叼口到纸张的尾部,印迹的加长量由0逐渐增加到0.628mm。
(5)能够弥补纸张的甩角和收角当纸张甩角和收角时,会造成纸张后角的套印不准,在印版滚筒的后版夹子上装有印版的拉伸和压缩机构,使印版的后角与纸张的甩角相一致,从而使后角套印准确。
(6)改变印刷压力,当印版下面的衬垫厚度发生变化时,印刷压力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可以通过改变衬垫的厚度,来达到调节印刷压力的目的。
2.印版滚筒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
印版滚筒一般由印版、衬垫、夹版机构、接版机构和滚筒体几大部分组成。
上述印版滚筒的作用就是通过这些部分表现出来的。
(1)印版1中的第一条作用实际上就是印版的作用。
晒版时都要留有叼口,其原因有两条:①印版的前口有一部分需要装在版夹子里,在这部分晒制图文已无任何意义。
②印版的前口在与着水辊和着墨辊刚一接触的瞬间有较大的冲击,极不稳定。
印版滚筒的原理印版滚筒是一种常见的印刷设备,使用于平面印刷和胶印印刷等工艺中。
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印版的高低起伏形成油墨图案,通过滚筒转动和平台运动,实现油墨的传递和印刷。
印版滚筒是由滚筒、印版、墨辊和传动系统等组成的。
首先,将需要印刷的图案制作在印版上。
印版可以是金属或者柔印版,上面有凹凸的表面形状。
与之对应的,滚筒也有凹凸的槽或者突起,与印版的表面形状相匹配。
印刷过程中,首先将油墨涂抹到墨辊上,墨辊是一个辊子,由吸墨材料制成,能够与滚筒紧密贴合。
在滚筒的旋转作用下,墨辊上的油墨进入滚筒上的凹槽或者突起中,形成油墨图案。
滚筒在运行时与印版紧密接触,印版的高低起伏决定了油墨的传递。
当滚筒与印版接触时,油墨会顺着印版的凹槽或者突起转移到印品上。
由于滚筒和印版的表面形状保持一致,油墨的传递能够准确地复制印版上的图案。
印刷的强度和印刷图案的清晰度取决于滚筒与印版之间的接触力。
接触力过大会使油墨传递不均匀,图案边缘模糊,接触力过小则会导致油墨传递不畅,图案清晰度降低。
为了确保油墨的均匀传递,印版滚筒通常需要配备传动系统。
传动系统能够控制滚筒和印版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以保持理想的油墨传递效果。
传动系统可以通过电机、减速器和传动装置实现。
除了传递油墨之外,印版滚筒还可以在印刷过程中起到冷却的作用。
由于滚筒和墨辊的持续摩擦,发热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避免过热影响油墨的流动性和印刷质量,滚筒通常会通过冷却系统来进行散热。
总之,印版滚筒是印刷过程中油墨传递的重要设备。
通过滚筒和印版的接触,利用滚筒的高低起伏来控制油墨的传递,实现图案的印刷。
滚筒的运动和传动系统的配合,保证了油墨的传递均匀和印刷质量的稳定。
印刷机印版滚筒柔性版印刷机的特点之一是可以印刷不同纵向长度的图文,因此,柔性版印刷机一般都配有一套与常用印件规格相应的印版滚筒。
对于层益式或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压印滚筒的直径较小,结构比较简单,而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上的压印滚筒因尺寸较大,工作条件特殊,其结构有多种型式,相对复杂。
印版滚筒与压印滚筒直接压印,完成图文印刷,滚筒灼精度对印刷质量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因此滚筒的加工要求非常精密。
印版滚筒1.印版滚筒的结构印版滚筒由滚筒体和支承轴装配而成,滚筒体一般采用无缝钢管。
印版滚筒的装配形式有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
图2-39为固定装配式印版滚筒的结构图。
采用这种结构时,滚筒体2与两端支承轴1采取过盈配合,加热后装配一体,然后对滚筒体及支承轴进行切削、磨削加工,以精确保证两者的同轴度。
在滚筒体表面沿轴向和周向还加工有若干条伐细的刻线3,以作为粘贴印版时的定位基准。
机加工后,滚筒体表面镀上一层硬铬,以防锈蚀,并提高表面光洁度。
中型或大型柔性版印刷机一般都配有二十根甚至更多的直径不一的印版滚筒,以得到各种尺寸的重复印刷长度,适应印件规格的需要。
在不同型号的印刷机上,印版滚筒轴承可能不同,如果印版滚筒为固定装配结构,则必须为不同的印刷机各配备一整套印刷滚筒,这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活动装配式的印版滚筒。
最简单的装配结构是滚筒体与支承轴直接采用螺纹联接,螺纹选用过盈配合。
对滚筒休加热装配或拆卸,装配后随着自然冷却,滚筒体收缩,与支承轴牢固联接。
采用加热装配,印版滚筒的精度会受到破坏,这是这种装配方式的严重缺点。
在图2--40所示的装配结构中,是利用锥形套紧固联接滚筒体和支承轴的。
压紧端盖2与固定在滚筒体4两端的支承套3以螺纹联接,当压紧端盖旋入时,推动锥形套6轴向移动,由于支承套上有锥形内孔,锥形套在支承套和支承轴之间楔紧,使滚筒休与支承轴牢固联接。
拆卸时,压紧端盖旋出,紧固在端盖上的挡圈5将轴向推动锥形套,滚筒体与支承轴分离。
滚筒印花机结构设计说明书滚筒印花机是一种常用于纺织印染行业的机器设备,其核心部件为滚筒。
滚筒印花机的结构设计如果不合理,会直接影响印花效果、生产效率以及机器寿命。
因此,下面将从滚筒、墨槽、传动装置、回液系统四个方面对滚筒印花机的结构设计进行详细说明。
一、滚筒结构设计滚筒是滚筒印花机的核心部件,其与墨槽的配合和表面处理都会直接影响印花效果。
常见的滚筒分为硬质滚筒和软质滚筒两种。
硬质滚筒的表面较为密实,应用范围广,适合印刷品质要求高的织物;软质滚筒的表面光滑,具有良好的弹性,适合于印刷织物褶皱较大的位置。
滚筒印花机需要调控滚筒的温度,常用的方法是电加热方式,可以通过电器控制温度,并设置温度报警装置。
此外,滚筒表面还需要进行特殊的表面处理,通常采取镀铬技术或硬质氧化处理技术,使其表面能够更加平整光滑。
二、墨槽结构设计墨槽是滚筒印花机中传送墨料的设备,并负责将墨料均匀地涂布在滚筒表面,以便于印花。
墨槽的结构设计应考虑到其涂布平均度、墨料消耗量以及清洗困难度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墨槽由不锈钢板制成,表面采用耐腐蚀涂层材料。
同时,墨槽还需要考虑回液系统,即墨料回收系统,以达到节约资源的效果。
回液系统的设计通常分为单开放式、强制回液式和自然回液式三种,不同的设计方式适应不同的印花品种。
三、传动装置结构设计滚筒印花机需要通过传动装置实现印花运作,其主要包括电机、减速器、齿轮以及驱动轴等部件。
传动装置的结构设计应体现精度高、噪声小、维护便捷等特点。
电机的选型应考虑到适用性、功率、节能性、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等多方面因素。
减速器和齿轮的设计应注意减震、降噪以及故障排除等方面。
同时,传动装置采用防尘措施可大大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四、回液系统结构设计回液系统是滚筒印花机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印花的重要保障。
回液系统能够实现墨料的回收利用,避免浪费,同时减少环境污染的产生。
回液系统的结构设计通常包括墨槽、回液桶、管路、泵以及过滤器等部件。
印刷机构的组成与调节章节要求1.胶印机滚筒的结构及胶印机滚筒的一般排列形式 2.印版及橡皮布的安装方法 3.印版滚筒版位的调节4.印刷压力及离合压的调节基本知识:印刷机构的组成及原理一、滚筒部分的组成滚筒部分是印刷机的核心,它的制造质量是衡量机器精度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滚筒部分一般包括:压印滚筒、橡皮滚筒、印版滚筒、传纸滚筒、离合压机构、调压机构、拉版机构、安全杠、传动机构及油路等。
二、滚筒的排列方式胶印机的滚筒排列是以三滚筒排列形式为基础的。
随着胶印机的发展,滚筒的排列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胶印机的滚筒部分主要有三种排列形式: 1.三滚筒基本形式(1)三滚筒单色机滚筒排列此种排列形式是基本排列形式,印版滚筒P上装置印版,橡皮滚筒B利用橡皮布的弹性可以使油墨的转移更加充分,而压印滚筒I提供印刷压力。
(2)三滚筒机组构成的多色机滚筒排列三滚筒排列之间利用传纸滚筒连接起来,组成多个三滚筒排列的组合,可以印刷多色。
图4一l是常见滚筒排列图三滚筒型五滚筒型图4-1 常见滚筒排列39B-B型胶印机的组成与调节采用机组式印刷机有以下优点:1)纸张从给纸到收纸,一次完成印刷,生产效率高; 2)便于实现标准化、多色化,也便于制造; 3)对各种印刷品有较高的适应性,产品质量好。
2.卫星型及半卫星型滚筒排列(1)卫星型及半卫星型滚筒排列半卫星型,又叫五滚筒型,它是压印滚筒的圆周上分布色组,多个色组共用一个压印滚筒。
卫星型滚筒排列的纸张一次交接,可同时印多色,准确;缺点是各色间隔时间短,墨色易混杂而污染,机器结构庞大。
卫星型滚筒排列形般用于卷筒纸胶印机,单张纸胶印机很少采用。
3.B―B型双面胶印机此类机器没有专用的压印滚筒,纸张通过两个橡皮滚筒之嚼时进行双面印刷。
由于两个橡皮滚筒互为压印滚筒,故称作B―B型;该机定位准确,成本低。
适宜单色书刊及杂志等正反面的印刷。
现在B―B型机多用于卷筒纸印刷,可印刷正反双面及多色。
印刷机的滚筒结构及中心距的调整作者:刘建刚来源:《科技传播》2015年第03期摘要滚筒是印刷机的重要部件,对印刷机滚筒结构的认识和采取正确的方法调整滚筒中心距,对于印出良好的印刷品非常重要。
关键词印刷机;滚筒结构;中心距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2-0097-02滚筒是印刷机的重要部件,笔者最近参加了单位的一次机器大修工作,对滚筒,轴承等部件进行了清洗、维修、更换,对滚筒的中心距进行了调整,通过对整个维修过程的参与和深入了解,对印刷机滚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 滚筒结构印刷机一般都有三大滚筒,印版滚筒,橡皮滚筒和压印滚筒。
滚筒都是由滚筒体,滚枕,轴颈及轴头组成。
1)筒体。
滚筒体是指印刷滚筒未安装印版、橡皮布、叼纸牙、装夹机构、轴承以及传动机构所组成的部分。
它由筒身、滚枕(也称肩铁)、轴颈、轴头组成,轴颈和轴头为一体,与筒身、滚枕装配在一起,筒身是直接承担印刷的部件,筒身上有空档部分和有效工作表面,根据不同的滚筒,空档部位分别安装版夹、调节印版机构,装夹、张紧橡皮布机构和叼纸牙排机构。
筒身一般采用高级铸铁、球墨铸铁和耐磨铸铁制造,要耐磨、耐腐蚀,有的平版印刷机压印滚筒表面镀铬,以增加耐磨性。
筒身既要保证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还需要减轻重量,一般做成筋板结构。
2)空档。
空档是指滚筒表面的非工作部分,用于安装相应的咬纸牙结构、橡皮布张紧机构、印版夹持机构。
空挡与有效工作表面有半径较大的圆弧过渡,可以减少冲击振动,同时也保护印版不致损坏。
滚筒有效利用系数用k表示。
空档角,空档部分所占的角度ak;滚筒的利用系数K,指滚筒工作部分的圆弧长度与整个圆周长之比。
K=Le/L=(360°-ak)/ 360°从公式可以看出,空档角与滚筒的利用系数的关系是:空档角越小,滚筒的利用系数就越高,同等纸张幅面条件下滚筒的直径就越小。
3)下凹量。
筒身外表面与滚枕外表面不在一个平面内,滚筒筒体与滚枕之间有一距离h,筒身半径小于滚枕半径,两者的差值称为下凹量。
印刷机组的基本构成解析印刷机组的基本构成,我们是需要进行了解的。
因为整个印刷原理和工作过程都是需要我们亲身实践的。
下面广州爱堡以层叠式和机组式柔印机为例说明印刷机组的基本构成。
印刷机组由两部分组成,即滚筒部件和输墨系统,如图3一18所示。
这里广州爱堡将详细介绍滚筒部件的相关知识,下一章将为您带来输墨系统的知识讲解。
滚筒部件印刷机组的滚筒部件主要包括印版滚筒和压印滚简。
为提高滚筒部件运动的平稳性,滚筒传动齿轮一般应采用小压力角的斜齿轮并采用外侧传动方式。
(l)印版滚筒。
印版滚筒体一般采用无缝钢管。
与其他印刷机的印版滚筒一样,由滚筒体、滚枕、滚筒传动齿轮等组成。
根据滚筒体的结构特点不同,主要有两种形式,即整体式和磁性式。
A.整体式印版滚筒。
采用整体式的滚简结构,对于卷筒纸柔性版印刷机.其滚筒体不设空当。
装版时用双面胶带将印版粘贴在印版滚筒体表面。
B.磁性式印版滚筒。
滚筒体表面由磁性材料制成。
而印版的版基层为金属材料,装版时将金属版基的印版靠磁性吸引力直接固定在印版滚筒体上。
C.合理控制印版滚筒直径。
在印刷过程中,为保证印版表面与承印物表面在接触范围内不产生滑动,处于纯滚动状态,应严格控制印版滚简的直径.使印版滚简的印刷直径与压印滚筒的直径保持以下关系,即在印刷过程中,使印版表面的线速度与承印物的印刷速度相一致。
D.合理控制印版表面温度。
在高速印刷中,特别是对表面粗糙的承印物,版面温度的控制是一个重要问题。
实践证明,当版面温度低于40℃时,对印版的影响不大,但是,当印版表面温度超过50℃时,印版的体积膨胀率高达l%一3%.并使印版产生鼓胀现象,同时还会使印版硬度下降,弹性降低,影响印版性能。
为此,可在设计中加风冷装置,以控制版面温度。
(2)压印滚筒。
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的压印滚筒与层叠式和机组式有所不同,现分别说明如下。
A.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的压印滚简。
压印滚筒是这种机型的核心部分,大多采用铸铁材料,少数由钢辊制成。
1)印刷滚筒各部分名称一个印刷滚筒无论是印版滚筒还是胶皮滚筒,其典型结构及各部位相应几何关系如图5-49所示。
①肩铁面:肩铁的外圆表面。
②肩铁高:肩铁表面与滚筒体表面之间的距离。
这个距离对于不同的滚筒高度不一样。
印版滚筒肩铁高主要根据机器所使用的印版的厚度和衬垫厚度决定。
胶皮滚筒的肩铁高则根据所使用的胶皮布厚度及衬垫厚薄决定。
压印滚筒的肩铁高,根据是否加衬垫决定,如果不加衬垫在走肩铁的机器上,则肩铁高为零,在不走肩铁的机器上,则肩铁高为负。
肩铁高这个尺寸根据设计要求或用户要求,在印刷机设计时就确定下来了。
③轴头:根据设计要求,轴头有不同的尺寸及数量不等的台阶。
在不同的位置装轴承及齿轮等。
④肩铁:亦称滚枕。
它是作为测量基准的,用作测量压力大小的基准及测量印版和胶皮滚筒包衬的基准。
一般情况下,走肩铁时其外圆尺寸应等于滚筒齿轮节圆直径,不走肩铁时其尺寸应略小于滚筒齿轮节圆直径。
⑤滚筒缺口:亦称空档,主要用于装夹印版或胶皮布。
卷筒纸胶印机的压印滚筒无缺口。
⑥滚筒体:亦称筒身、滚身。
是装橡皮布及其衬垫或印版及其衬垫的地方。
压印滚筒的滚筒体根据是否走肩铁及是否加衬垫决定。
(7)空刀槽:这也是滚筒不可缺少的。
它一方面为滚筒体的磨削提供了退刀槽,另一方面在滚筒体上有了水油之类的东西可流在空刀槽内,而不会留在滚筒体上渗入印版包衬及胶皮布包衬中,保护印版及胶皮布和包衬,同时保护滚筒体免受腐蚀及生锈。
2)印版滚筒和胶皮滚筒的关系及机组间装配关系印版滚筒在圆周方向装几块印版就有几个缺口,胶皮滚筒一般只有一个缺口,用于装夹印版和胶皮布。
在每一个机组中印版滚筒缺口必须和胶皮滚筒缺口对正(印版滚筒有两个缺口,胶皮滚筒有一个缺口时,必须有一个印版滚筒缺口与胶皮滚筒缺口对正),如图5-50所示。
一般情况下,印版滚筒缺口较小,而胶皮滚筒缺口较大,调整时应保证两个缺口的中心线对正。
B-B型机中胶皮滚筒和胶皮滚筒的缺口也必须对正。
才能保证一定的印刷长度(版心)要求。
【凹版印刷】凹版滚筒的结构组成,你知道多少? 凹版印刷所使⽤的凹版滚筒基本是由凹版滚筒体、镀镍层、内铜层、隔离层合外铜层组成的。
具体各层的作⽤是什么你知道多少? 1、凹版滚筒体 凹版的滚筒体也称为辊芯,是凹版滚筒的⽀撑体,⼀般都是由⾦属钢材料组成,原因是钢管价格低且坚固牢实,其厚度⼤约在20mm-30mm。
凹版滚筒体曾经也采⽤过⾦属铜材料,但由于铜的价格较⾼,来源较为紧张,另外在铸造时容易产⽣⽓泡,在制滚筒时表⾯容易出现凹坑和砂眼,所以铜材质在制滚筒⽅⾯被逐渐淘汰。
铝合⾦是近年来被国外普遍采⽤的⼀种新⼯艺,其特点是制成的滚筒重量轻、材料来源较⼴,价格便宜。
另⼀个⽅⾯,滚筒重量轻对印刷机械和电雕机的使⽤寿命很有好处,但由于在铝合⾦上进⾏电镀⼯艺较为复杂,故国内现在采⽤此种⽅法制版公司还很少。
最近,⼜出现了塑料制作的凹版滚筒体。
塑料制作的滚筒体具有导电性能,这样就可以进⾏镀铜处理,这种凹版重量轻,制版的成本⽐较低,主要⽤于包装印刷凹印。
2、隔离层 隔离层的主要作⽤是在印刷完成之后或雕刻凹版失败后,能够使外铜和内铜剥离开来,然后重新镀上外铜,恢复凹版滚筒的使⽤。
隔离层实际上是在内铜和外铜层之间浇注⼀层隔离液,隔离液的有酸性和碱性两种。
3、镀镍层 凹版滚筒的镍层主要有两个作⽤:⼀是由于凹版滚筒的滚筒体是钢铁材料组成,由于在凹版滚筒镀铜时,需要使⽤硫酸溶液,硫酸溶液会直接腐蚀滚筒体的铁,所以要先镀⼀层镍层加以保护钢铁滚筒体;⼆是由于镀铜时分为内铜和外铜两层,⼀般内铜层⽐较软,与滚筒体的铁结合强度不够,因此,镀镍的第⼆个作⽤就是增加滚筒体铁层与铜层的结合强度。
⼀般镍层的厚度为1-2µm。
4、内铜层 内铜层也称之为基础铜层,其厚度⼀般为1mm-2mm,主要⽤于掩盖滚筒体钢辊的缺陷。
5、外铜 也称之为制版铜层,其厚度因凹版印版使⽤⽬的的不同,其厚度也不同,⼀般其厚度处于80µm-320µm之间,使⽤最多的厚度在120µm-150µm之间。
一种滚胶机的滚筒结构滚胶机是一种常用于工业生产中的设备,它的滚筒结构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滚胶机的滚筒结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其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就滚胶机滚筒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一、滚筒结构的分类滚胶机的滚筒结构可以根据其用途和形状进行分类。
按用途可分为压胶滚筒和胶化滚筒;按形状可分为平滚筒和凹凸滚筒。
1. 压胶滚筒压胶滚筒主要用于将胶料压平,使其在滚筒上均匀分布。
它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表面光滑平整,以确保胶料的均匀压制。
在滚胶机的工作过程中,压胶滚筒会与另一滚筒进行配合,形成胶料的压制区域,从而实现对胶料的加工。
2. 胶化滚筒胶化滚筒主要用于将胶料进行加热,以促使其胶化。
它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内部设有加热装置,能够提供足够的热量使胶料达到胶化温度。
胶化滚筒的表面通常会进行特殊处理,以增加其热传导性能,从而提高胶化效果。
3. 平滚筒平滚筒是指滚筒表面平整的滚筒结构。
它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表面经过精细加工,使其表面光滑平整。
平滚筒适用于对胶料进行压制、胶化等工艺过程。
4. 凹凸滚筒凹凸滚筒是指滚筒表面具有凹凸纹理的滚筒结构。
它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表面经过特殊处理形成凹凸纹理。
凹凸滚筒的表面纹理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设计和制造,以实现对胶料的特殊处理,如增加胶料的粘附力、提高胶料的密封性等。
二、滚筒结构的特点滚胶机的滚筒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 材料选择合理滚胶机的滚筒通常由优质金属材料制成,如不锈钢、铝合金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够在长时间的工作中保持良好的性能。
2. 表面处理精细滚胶机的滚筒表面经过精细加工,以保证其表面光滑平整。
这有助于减少胶料与滚筒之间的摩擦,提高滚筒的工作效率。
3. 结构紧凑滚胶机的滚筒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适合在有限的工作场所中使用。
同时,滚筒与机架之间的配合精确,能够保证滚筒的稳定运转。
4. 温度控制准确胶化滚筒通常内置有加热装置,能够提供精确的加热温度。
印刷机印版滚筒的结构分析
印版滚筒的结构
印版滚筒由滚筒体和支承轴装配而成,滚筒体一般采用无缝钢管。
印版滚筒的装配形式有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
图2-39为固定装配式印版滚筒的结构图。
采用这种结构时,滚筒体2与两端支承轴1采取过盈配合,加热后装配一体,然后对滚筒体及支承轴进行切削、磨削加工,以精确保证两者的同轴度。
在滚筒体表面沿轴向和周向还加工有若干条伐细的刻线3,以作为粘贴印版时的定位基准。
机加工后,滚筒体表面镀上一层硬铬,以防锈蚀,并提高表面光洁度。
中型或大型柔性版印刷机一般都配有二十根甚至更多的直径不一的印版滚筒,以得到各种尺寸的重复印刷长度,适应印件规格的需要。
在不同型号的印刷机上,印版滚筒轴承可能不同,如果印版滚筒为固定装配结构,则必须为不同的印刷机各配备一整套印刷滚筒,这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活动装配式的印版滚筒。
最简单的装配结构是滚筒体与支承轴直接采用螺纹联接,螺纹选用过盈配合。
对滚筒休加热装配或拆卸,装配后随着自然冷却,滚筒体收缩,与支承轴牢固联接。
采用加热装配,印版滚筒的精度会受到破坏,这是这种装配方式的严重缺点。
在图2--40所示的装配结构中,是利用锥形套紧固联接滚筒体和支承轴的。
压紧端盖2与固定在滚筒体4两端的支承套3以螺纹联接,当压紧端盖旋入时,推动锥形套6轴向移动,由于支承套上有锥形内孔,锥形套在支承套和支承轴之间楔紧,使滚筒休与支承轴牢固联接。
拆卸时,压紧端盖旋出,紧固在端盖上的挡圈5将轴向推动锥形套,滚筒体与支承轴分离。
还有的印版滚筒采用可涨式芯轴,向芯轴内腔里高压注入油液,使芯轴外径增大,与滚筒体紧固联接。
采用活动装配式印版滚筒,印刷厂只需对幅宽基本相同,而型号不同的多台印刷机各配备一套支承轴,只需一套印版滚筒体即可在各种印刷机上通用,这样可以节省
备用印版滚筒的投资及占地面积.采用装配式印版滚筒的块点是每次更换印件时,需要附加更换支承轴的时间。
采用活动装配式印版滚筒,每次装卸滚筒体与支承轴时都应谨慎操作,避免损坏装配结构。
另外,装配之后应进行检查,保证印版滚筒的误差不影响正常工作的要求。
保证了印版滚筒的正常工作,才会让刮墨刀的使用更加的方便灵活,减慢耗损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注:本文来自广州爱堡官方网站,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