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骨盆骨折病人行外固定支架术的术后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2
骨盆骨折外固定架护理魏红丽作者单位:450003河南,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二科ʌ摘要ɔ骨盆骨折外固定架术前及术后进行护理及康复训练的经验,旨在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通过回顾对本科经外固定治疗复杂骨盆骨折16例患者的护理监控,分析护士所采用术前护理㊁术后护理㊁康复训练等护理措施的疗效.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患者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ʌ关键词ɔ骨盆骨折;外固定架;护理ʌ中图分类号ɔR 969.4㊀㊀㊀㊀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B ㊀㊀㊀㊀㊀ʌ文章编号ɔ1004-5511(2018)02-0216-01㊀㊀骨盆骨折在临床上是常见的损伤,多由严重创伤导致,损伤严重,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发生不易控制的腹膜后血肿,死亡率达5%-20%.因此,早期复位固定是减少腹膜后血肿及防止搬动后出血进而挽救生命的关键.外固定支架由于其简单㊁安全㊁可靠,固定后可迅速使骨折断端稳定,在骨盆骨折治疗中应用较多.骨盆骨折是一种失血多,合并症多且死亡率高的创伤性疾病.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而长期卧床易形成褥疮及肺部感染㊁泌尿系感染㊁排便困难㊁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及后遗症,不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而且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为减少骨盆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要熟练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及相关技能,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进行有个性化㊁有针对性的护理[1].现介绍如下.1㊀骨盆骨折的分类(1)骨盆边缘性骨折:无移位者不必特殊处理.只有极少数骨折片翻转移位明显者才需手术处理.髂骨翼部骨折只需卧床休息3~4周,即可下床活动;但也有主张对移位者采用长螺钉或钢板螺钉内固定.(2)骨盆环单处骨折:由于这一类骨折无明显移位,只需卧床休息.症状缓解后即可下床活动.用多头带作骨盆环形固定可以减轻疼痛.(3)单纯性耻骨联合分离且较轻者,可用骨盆兜悬吊固定.悬吊重量以将臀部抬离床面为宜,依靠骨盆挤压合拢的力量,使耻骨联合分离复位.注意此法不宜用于来自侧方挤压力量所致的耻骨支横形骨折.目前大都主张手术治疗,在耻骨弓上缘用钢板螺钉作内固定.2㊀临床资料2015年5月 2017年9月本病区共收治16例经外固定架治疗的复杂骨盆骨折的患者,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17~65岁,平均40.5岁.3㊀护理体会3.1㊀术前观察㊀(1)观察病情变化.骨盆骨折多由于较强的暴力所致,常合并颅脑㊁胸部㊁腹部损伤:同时骨盆内有丰富的m 管,诸多脏器.骨盆各骨多为松质骨,盆壁肌肉多,骨折时易发生失血性休克㊁膀胱尿道损伤㊁腹膜后血肿㊁直肠损伤㊁神经血管损伤㊁女性生殖道损伤等并发症.因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腹部体征,排尿情况.肛门直肠有无出血,会阴部感觉.下肢感觉运动.本组1例患者人院后观察有腰背部及下腹疼痛,腹胀.随后出现躁动不安,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口渴,脉快,血压下降,尿少,肠呜音减弱,立即报告医生,经腹部B 超及腹腔穿刺等仔细检查后诊断为骨盆骨折并发腹膜后血肿致休克.注意观察尿的性质㊁量,排尿通畅情况,如发现尿滴血,尿外渗,会阴血肿,膀胱膨胀等考虑有膀胱尿道损伤的可能.(2)观察情绪变化.术前管床护士多与患者交谈.了解心理顾虑,对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采用不同的语言,进行有效沟通,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本组1例双侧坐㊁耻骨支骨折并发阴道㊁会阴裂伤的未婚女性患者,表现为恐惧㊁忧郁.护士通过与病人交谈,获得信息后及时制定心理护理计划.将外固定支架拿至患者床前,介绍其结构和性能.骨折复位好,骨盆形态得以恢复;手术创伤小,术后不影响髋关节功能,可下地行走,避免第2次手术.减轻痛苦㊁经济负担.同时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并配合治疗和护理.3.2㊀术后护理3.2.1㊀一般护理㊀首先向手术医师了解术中的经过及麻醉情况,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有无腹胀腹痛等不适,观察尿液量与颜色㊁质地,并做好记录.保持骶尾部皮肤干洁,术后根据骨折稳定程度决定翻身的频率与程度.进食宜高蛋白㊁高热量㊁易消化饮食,早期限制过多脂肪和盐的摄人,忌辛辣生冷食物,不吸烟.骨科卧床病人便秘发生率约为50%~70%,骨盆骨折发生率更高,除调理饮食外,有效的腹部按摩可防止便秘发生.3.2.2㊀切口与外固定架护理㊀①保持切口与敷料干燥.同时行开放复位内固定的病例,切口大多位于耻骨联合附近,术后应避免尿液污染切口敷料.一般切口放置引流,应观察切口渗血量,敷料被渗出物浸湿情况,若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通知医师检查切口.②外固定架钉眼的护理.外固定架固定后其螺纹针的钉尾外露,使骨骼与外界间接相通,虽然局部有纱布覆盖,但如果护理不当仍会发生钉道的感染.术后早期出现钉眼渗出,应及时更换纱布;如发现局部红肿疼痛,出现分泌物,应考虑钉道污染或感染,须立即清除分泌物,清洗钉眼,保持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适当制动,必要时更换螺纹钉重新固定.2周后皮肤愈合,可以拆除纱布,钉眼每日酒精擦洗.4㊀固定架护理研究4.1㊀切口与外固定架的护理㊀术后2天严密观察外固定架针孔渗血情况,如渗血较多,可用纱布加压包扎止血,每天用75%的酒精消毒针眼2~3次,及时清除针眼周围的血痂,观察针眼周围的皮肤情况,并更换无菌敷料,如出现红肿㊁疼痛㊁有分泌物,应及时报告管床医生.保持腹部皮肤的干燥及床单位的整洁.嘱患者及家属勿用手摇动外固定架,经常检查外固定架针孔是否松动,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以免外固定架松动导致骨折移位影响骨折愈合.并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4.2㊀外固定支架护理㊀应在床上给支被架,每天检查外固定针眼处皮肤有无发红㊁渗出物㊁异味㊁疼痛等现象,并告知患者注意这些问题.针眼部位可用络合碘消毒液涂擦或者外覆盖无菌敷料.观察支架有无松动,有的话及时告知医生处理.5㊀讨论骨盆骨折的患者病死率高,多与受暴力较大㊁并发症严重有关,护理除专科重点外,并发症的护理及术后的康复训练也相当重要.通过对本组18例的病情观察,带有预见性的做好及时㊁合理的早期救治与护理,术前㊁术后的密切观察及精心护理,可使患者尽快脱离生命危险,减少并发症及致残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㊁减少住院费用,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治愈疗效,促进早日康复.参考文献[1]㊀王亦鹏,骨与关节损伤[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17[2]㊀毛宾尧,关节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65[3]㊀蔡正东,骨盆外科学,[M ],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9.52-76612。
骨折患者手术固定后的护理要点
手术固定后,骨折患者需要特殊的护理以促进康复和预防併发症。
以下是骨折手术固定后的护理要点:
1. 保持固定稳定:在手术固定后,确保固定部位稳定,避免移动或承受过多的压力。
定期检查固定设备,确保其完好无损。
2. 保持伤处清洁:定期清洁伤口,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或药膏来预防感染。
遵循医生的指导和药物使用说明。
3. 饮食调理:为骨折患者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包括高蛋白质食物和维生素,以促进骨骼修复和康复。
4. 疼痛管理:根据医生的建议,适用合适的疼痛管理方法,如药物疼痛缓解或物理疗法。
及时报告疼痛变化和不适,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5. 康复锻炼: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帮助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避免剧烈运动或产生过多压力。
6. 遵循医嘱:按照医生的指示,按时服用药物,定期复查和进
行必要的检查。
遵循医生的建议并避免自行处理伤口或设备。
7. 定期复诊:定期复诊以监测骨折愈合情况,确保康复进展顺利。
在复诊时,与医生讨论任何关于骨折康复的问题或困惑。
8. 心理支持:骨折患者可能面临焦虑、痛苦和自卑等情绪问题。
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渡过康复期间的困难。
这些要点可以帮助骨折患者手术固定后进行正确的护理,加速
康复并减少併发症的风险。
请患者和照护者按照医嘱和专业建议,
认真执行护理要点。
骨盆骨折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骨盆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骨折类型,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
术后护理的目标是减轻疼痛、提高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以及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生活。
本文将介绍骨盆骨折术后护理的常见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术后疼痛管理:骨盆骨折手术后常伴有剧痛,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给予镇痛药物: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如非处方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或处方的镇痛药。
冷敷:在手术部位冷敷,每次15-20分钟,可减轻肿胀和疼痛。
体位调整:帮助患者找到最舒适的体位,可以减轻疼痛感。
术后功能恢复:骨盆骨折手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功能。
早期活动:根据医嘱,早期进行被动活动,如踝关节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功能锻炼:在医生或物理治疗师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如坐起、站立和行走等,逐渐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步态训练:患者恢复到一定程度后,进行步态训练,以恢复正常行走能力。
术后并发症预防:骨盆骨折手术后常伴有一些并发症的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来预防。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使用弹力袜、进行下肢被动活动以及按摩等措施,帮助促进血液循环。
尿潴留预防:监测尿量、留置导尿管,避免尿潴留导致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压疮预防:定期转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床垫和靠垫等辅助设备,减少压力。
心理支持:骨盆骨折手术后,患者可能会面临疼痛、依赖他人、活动受限等问题,需要提供心理支持。
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的感受和需求,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支持。
提供信息: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康复过程、功能恢复时间和康复计划的信息,以减少焦虑和不确定感。
心理干预:如有需要,可以提供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应对情绪困扰和心理压力。
饮食与营养:骨盆骨折术后,合理的饮食与营养摄入对于伤口愈合和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提供均衡饮食: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骨折愈合。
补充钙和维生素D:骨盆骨折患者需要额外补充钙和维生素D,以促进骨骼的健康。
外固定支架护理常规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介绍外固定支架的优越性和手术方法,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2)术前各项准备,手术野皮肤准备包括骨折部位上、下超过两个关节,并以上下远侧延伸6cm为备皮范围。
2、术后护理
(1)术后执行硬膜外麻醉护理常规。
(2)钉道护理:保持钉道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的发生。
钉孔处每日用75%酒精点滴2次,术后24-48小时入针处常有出血,用无菌敷料包扎固定,渗湿后及时更换。
避免使用抗菌性软膏、洗剂或喷剂。
(3)患肢护理:抬高患肢20-30cm,高于心脏水平。
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及活动情况。
(4)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并注意观察其体位的变化和针道周围有无感染征象。
(5)外固定架的调整:术后及时调整固定持钳的螺母,并经常检查有无松动。
(6)指导功能锻炼:外固定架固定术后,鼓励患者早日行肌肉收缩及关节活动。
若仅为一侧下肢损伤,且固定牢固,可遵医嘱协助患者早日扶拐离床活动。
参考文献:《临床疾病护理常规》2017年11月第1版拟定人:吴** 审核人:xxx 修订日期:2020年x月拟定日期:2020年x月。
骨盆骨折术后护理需要注意些什么?骨盆骨折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骨折,大多患者是因高空坠落、暴力挤压等直接因素导致骨盆遭受强烈撞击所致。
一般情况下,盆骨骨折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且大部分患者属于不稳定型骨折。
并且盆骨骨折患者通常会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及重要脏器损伤等问题,更有甚者会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大大增加患者死亡风险。
临床对于该病主要采用手术疗法进行干预,通过手术修复骨折部位,并在术后予以有效护理措施,以此来改善患者骨盆活动功能。
那么,在盆骨骨折患者术后开展护理工作需要注意些什么?下面让本文作者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一、骨盆骨折基础护理内容有哪些?因盆骨骨折患者损伤较为严重,临床上大多患者病情非常危急,病情发展速度过快,加之疼痛导致患者无法自主翻身,随着卧床时间不断延长,从而产生焦虑、恐惧等多种负性情绪,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面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以温和语气耐心开导患者,并为其详细讲解疾病及康复相关知识内容,并协同患者家属予以亲情支持,以此来缓解其精神压力,帮助其树立治疗及康复信心。
另一方面,骨盆骨折手术操作时间较长,患者在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大,所以需要护理人员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同时要给予患者高浓度吸氧治疗,及时缓解机体缺氧问题。
二、骨盆骨折术后护理需要注意什么?1、注意体液不足问题:一般情况下,骨盆骨折患者可能因自身失血过多而产生体液不足问题,对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病情变化重视程度,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尿量等变化,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给予氧气吸入,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给主治医生进行有效处理。
2、注意疼痛症状:因骨盆骨折患者骨盆及软组织遭受严重挫伤,所以感受到剧烈疼痛感。
因此,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操作前期,要注重开展疼痛护理工作,通过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真实感受,而后综合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对于疼痛较轻者,可通过播放电影、音乐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
同时,护理人员可为患者介绍一些减轻疼痛感的方法技巧,并加强相关处理机制,尽量避免疼痛加重。
骨盆骨折术后护理措施简介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折类型,常见于高能力创伤,如车祸、跌落等。
术后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骨盆骨折术后的护理措施。
术后第一天的护理•首先,确保患者安全,避免二次受伤。
•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
如果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特别是手术部位。
注意任何红肿、渗液或异常感染迹象,并及时报告医生。
•保持患者的饮食和排泄正常,并提供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
•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康复活动,如早期活动和物理治疗。
术后第二天至术后一周的护理•继续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及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检查伤口是否有渗液或出血,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帮助患者改变体位,避免长时间固定在一个位置。
定期翻身,保持舒适。
•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
根据患者的条件,逐渐增加康复活动的频率和强度。
•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需要提供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
术后一周后的护理•根据医生的指导,逐渐增加患者的活动范围和重量负荷。
•检查和调整支具,如石膏、外固定器等。
确保支具的稳固和适合患者的需求。
•监测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及时处理并报告任何感染迹象。
•面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情绪问题和心理压力,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
•教育患者和家属有关骨折康复期间的饮食、锻炼和个人卫生等方面的知识。
注意事项•在进行任何康复活动之前,必须获得医生的批准和指导。
•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及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遵循正确的清洁和消毒原则,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加强宣传患者和家属的安全意识,避免潜在的危险和意外发生。
结论骨盆骨折的术后护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人员应遵循上述护理措施,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护理。
及时评估和处理任何的并发症是及早恢复的关键。
同时,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信息,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应对术后康复过程。
骨盆骨折患者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术的护理【摘要】目的:研究骨盆骨折患者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护理方法。
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的骨盆骨折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0例,对照组10例,分别接受骨盆骨折患者外固定支架固定术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优良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优秀8例,良好2例,较差0例,优良率100.0%;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优秀4例,良好2例,较差4例,优良率60.0%;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术的优质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恢复优良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护理为了研究骨盆骨折患者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护理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的骨盆骨折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的骨盆骨折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全部患者均经X光片、CT检查提示盆骨骨折,符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盆骨折诊断标准,将全部患者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0例,年龄8-66岁,平均年龄33.9±22.6岁;男7例,女3例;Tile骨折分型B型7例,C型3例。
对照组10例,年龄7-63岁,平均年龄34.6±25.7岁;男6例,女4例;Tile骨折分型B型6例,C型4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①一般护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输血输液,纠正休克,减少搬动,绝对卧床,练习床上大小便,多饮水,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小便通畅;②病情观察: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排便排尿情况。
外固定支架手术的患者该如何护理
外固定支架在患者骨折康复过程中经常被用到。
外固
定支架由于操作起来十分简便,而且不容易造成伤口的细菌感染,对于软组织的覆盖也没什么干扰,对骨折患者甚至是粉碎骨折的患者都是很好的器具,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患者在外固定支架手术后的护理方法如下。
外固定支架是一门新的手术,护士应积极宣传外固定
支架的优越性,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应密切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
足背动脉搏动、感觉和运动情况,观察有无过度牵拉导致的神经血管损伤。
由于肢体肿胀及针眼处皮肤牵拉可引起疼痛。
应关心
安慰病人,教会病人松弛疗法,适当给予镇痛剂。
患者在手术后应该采取平卧位,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
为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在手术后患者应该尽早的开始功能锻炼。
患者应该在术后第1日就开始做股四头肌舒缩运动,2-3次/天,5-30分钟/次。
术后3日疼痛减轻开始上下关节的锻炼。
固定可靠,肢体肿胀减轻后,病人可扶拐下地活动。
如果活动后,肢体肿胀明显,应减少或暂停活动。
外固定支架的使用有利于骨的生成,以使骨折处能够愈合。
而且只要护理的好完全可以避免感染的可能性。
手术前要注意进行各项常规检查以更好手术,手术后一定要注意护理,每天都要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谨遵医嘱,以达到早日康复的效果。
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休克㊁心力衰竭㊁心律失常三大并发症的发生,定时描记心电图,抽血查心肌酶,了解心肌损伤的动态变化㊂②溶栓治疗后为保证再通的冠状动脉不再发生血流堵塞,遵医嘱给予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期间继续严密观察有无出血现象发生,注意皮肤有无淤点㊁淤斑,有无牙龈出血,注意大小便颜色,注意病人意识㊁瞳孔的变化,警惕颅内出血㊂发现出血现象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㊂③饮食护理㊂在最初2d~3d 以流质为主,以后随着症状的减轻而逐渐增加其他易消化的半流质,注意饮食要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宜少量多餐㊂④排便护理㊂指导病人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大便时避免用力,病人在两天左右未解大便时可给予缓泻剂治疗便秘或者外用开塞露㊂排便过程中加强心律㊁心率监测㊂⑤要多巡视关心病人,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并予以解决㊂3 讨论溶栓治疗是急性ST 抬高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之一,溶栓越早,效果越好㊂及时准确的病情观察和精心护理是溶栓治疗成功的基本保证㊂溶栓过程中对病人血压㊁心率以及神志的观察极其重要㊂在5例死亡病人中,有2例年龄74岁女性病人因溶栓后出现脑出血并发症而死亡,结果发现对于高龄女性病人,特别是低体重病人要加强神志观察,谨慎溶栓,必要时需减少溶栓药物的剂量,降低病人死亡[3]㊂护理人员对病情观察及时,护理措施到位,护理操作准确,病人配合良好,从而使病情稳定,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因此护理工作的积极配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㊂参考文献:[1] 王梅英,王力,王丽辉,等.派通欣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监护[J ].临床合理用药,2012,1(1):4748.[2] 张雪英.15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静脉溶栓抢救护理研究[J ].临床护理学,2011,18(11):984985.[3] Patrick T.2013ACCF/AHA g uideline for the mana g ement of ST elevation m y ocardial infarction [J ].JACC ,2013,29(2):78140.作者简介 徐敏,主管护师,本科,单位:550002,贵州省人民医院㊂(收稿日期:20131025)(本文编辑王钊林)20例骨盆骨折病人行外固定支架术的术后护理姚俊旭摘要:[目的]总结骨盆骨折病人行外固定支架术的术后护理㊂[方法]对20例骨盆骨折病人行外固定支架术,同时加强术后病情观察㊁针眼护理㊁外固定架的护理㊁饮食指导㊁功能锻炼㊁并发症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等㊂[结果]20例病人均取得满意效果,无一例发生钉道感染及其他并发㊂[结论]加强骨盆骨折病人行外固定支架术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㊂关键词: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术;术后;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 .issn.16744748.2014.10.014 文章编号:16744748(2014)10089102骨盆骨折在临床上是常见的损伤,行骨盆外固定架可迅速完成骨盆骨折的固定,是一种简单㊁微创㊁安全有效的固定技术,可起到较好的早期固定作用,使骨折的骨盆迅速得到相对稳定[1]㊂外固定支架由于其简单㊁安全㊁可靠,在骨盆骨折治疗中应用较多㊂2008年8月 2013年5月我院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㊂现将护理总结如下㊂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8年8月 2013年5月我病区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的病人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8岁~65岁,平均41.5岁;交通事故伤16例,重物砸伤3例,其他1例㊂1.2 结果 20例病人均取得满意效果,无一例发生钉道感染及其他并发症㊂2 护理2.1 体位护理 病人术毕返回病房后取平卧位,双下肢提高30ʎ,外展中立位,患肢皮牵引制动,防止外旋内收,小腿处垫一软枕,有利于患肢肿胀消退㊂尽量减少大幅度搬动病人㊂2.2 生命体征的观察 术后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记录㊂床边多功能监护仪监护,30min 监测1次血压㊁脉搏㊁血氧饱和度㊂观察切口渗血㊁渗液情况㊂保持各管道通畅,正确记录引流量㊂如病人出现烦躁,出冷汗,脉搏加快,尿量减少等血容量不足症状,及时报告医生,预防低血容量休克的发生㊂2.3 饮食护理 术后当天禁食,第2天开始饮食以半流质饮食为主,清淡富营养,少食多餐,避免胀气及消化不良的食物,注意观察肛门排气㊁排便情况,并予腹部顺时针按摩,每次10min ,每天2次,促进肠蠕动㊂2.4 外固定架的护理 术后2d 严密观察外固定支架针孔渗血情况,如渗血较多,可用纱布加压包扎止血㊂每天用75%的乙醇消毒针眼2次~3次,及时清除针眼周围的血痂,观察针眼周围的皮肤情况,并更换无菌敷料,如出现红肿㊁疼痛㊁有分泌物,应及时报告主管医生㊂嘱病人及家属勿用手摇动外固定架,经常检查外固定架针孔是否松动,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㊂以免外固定架松动导致骨折移位影响骨折愈合[2]㊂2.5 心理护理 病人突遭意外受伤后,由于疼痛及对预后的担心,均忧心日后生活能否自理,因此产生恐惧㊁焦虑的心理,这种负性情绪对骨折的愈合及病人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影响㊂护士要多与病人沟通,了解其心理变化,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解释㊁安慰工作,向病人介绍成功病例,减轻病人的思想顾虑㊂告诉病人康复的时间,使病人心中有数,鼓励病人增强信心,逐渐增加病人的自理能力[3]㊂㊃198㊃全科护理2014年4月第12卷第10期(总第319期)2.6 疼痛护理 观察病人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多与病人交流,疼痛时可给予听音乐等分散病人注意力,减轻疼痛感㊂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止痛剂㊂2.7 保持排尿通畅 骨盆骨折会引起膀胱或尿道损伤,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排尿困难㊁尿道出血㊁排尿困难㊁膀胱胀㊁会阴血肿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㊂尿道不完全破碎,可放置导管保持2周㊂病人留置导管,保持导管通畅,并注意尿液颜色㊁尿量㊂留置尿管者每天会阴抹洗2次㊂2.8 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2.8.1 压疮 骨盆骨折的病人由于长期卧床,又因害怕疼痛或担心骨折移位,多不愿意配合翻身,极宜造成压疮㊂保持病人腹部皮肤的干燥及床单位的整洁,有条件者予卧气垫床㊂翻身时采取健侧与平卧位交替,避免患侧卧位,避免骨折处受压,或者采用抬臀法,即在病人臀下垫一中单,护士分别站在病床两侧抓住中单的四角,一致用力托起臀部,使臀部略离床面后,垫上50cm ˑ50cm 的冰晶垫,并按摩骶尾部,2h ~3h 更换冰晶垫1次㊂2.8.2 便秘的护理 鼓励病人多饮水,多进食富含粗纤维的新鲜蔬菜㊁水果㊂经常按摩腹部,必要时给予缓泻药㊂2.8.3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预防 深静脉血栓是骨盆骨折最为常见的并发症㊂抬高患肢30ʎ,以利静脉回流㊂注意观察下肢有无疼痛㊁肿胀㊁皮肤颜色等症状和体征㊂使用充气式下肢静脉泵治疗,每天2次,每次30min ㊂2.9 功能锻炼 指导病人早期锻炼,术后24h 开始指导病人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㊁踝关节背伸及跖屈㊁伸屈足趾运动,避免病人处于一个固定姿势长时间不变㊂术后第2周利用牵引架进行床上膝髋关节的屈伸活动,或采用下肢功能锻炼机(CPM )进行被动关节活动㊂先被动后主动,并逐渐加大活动范围,并多做上肢的伸展运动㊂2.10 出院指导 大多数病人带外固定架出院,出院时应告知病人保持针眼处清洁㊁干燥㊂定期门诊复查,注意防止外固定支架松动,并继续功能锻炼㊂6周~8周后拆除外固定支架,扶拐行走,12周后逐渐弃拐行走㊂3 小结骨盆骨折的病人病死率高,多与受暴力较大㊁并发症严重有关,护理除专科重点外,并发症的护理及术后的康复训练也相当重要[4]㊂通过对20例病人的护理,发现术后观察病情变化㊁针眼渗血情况㊁外固定架固定情况以及饮食指导㊁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可使病人达到满意的治疗和护理效果㊂参考文献:[1] 闫双根.骨盆骨折的微创治疗[J ].医学综述,2013,19(1):113116.[2] 蔡郑东.骨盆外科学[M ].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9:5276.[3] 张燕,张海峰.骨盆骨折合并伤的护理体会[J ].职业与健康,2006,22(6):416.[4] 潘进社,李亚洲.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外固定架治疗[J ].中华创伤杂志,2004,20(6):3291.作者简介 姚俊旭,主管护师,大专,单位:536000,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中医医院㊂(收稿日期:20131025)(本文编辑王钊林)3例糖尿病合并局限性硬皮病病人的护理刘 卫摘要:[目的]总结糖尿病合并局限性硬皮病病人的护理㊂[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2型糖尿病硬皮病病人的临床资料㊂[结果]3例病人病情稳定,均顺利出院;定期电话随访血糖控制满意,合并硬皮病无加重㊁进展,硬肿病变范围控制稳定,自理能力良好,生活质量提高㊂[结论]加强糖尿病合并局限性硬皮病病人的护理有利于预后㊂关键词:糖尿病;硬皮病;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 .issn.16744748.2014.10.015 文章编号:16744748(2014)10089202糖尿病硬皮病是糖尿病少见的并发症,国内报道并不多[13]㊂硬皮病是一种皮肤进行性硬化的结缔组织病,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2种,前者仅限于皮肤,后者除皮肤外尚可累及消化道㊁肺㊁心肾等多种脏器,病程进展缓慢[4]㊂糖尿病硬皮病多为局限型㊂据文献记录,2型糖尿病有2.5%病人有硬皮病,而94%的硬皮病患有糖尿病,多见于成年肥胖㊁病程长㊁病情较重㊁有血管病变及高脂血症者,女性多于男性[5]㊂2011年6月 2013年3月收治护理2型糖尿病合并局限性硬皮病病人3例,现将护理总结如下㊂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 2013年3月收治护理糖尿病合并局限性硬皮病病人3例,男1例,女2例;年龄38岁~53岁,平均45.6岁;均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程5年~13年,2例为近2年内不同程度出现颈肩后部肿胀,波及面㊁颈前及胸背部㊂皮损处无炎症,无色素改变,毛发不脱落,感觉无异常㊂病人有面胀㊁颈厚㊁凝肩㊁头部转动受限㊂1例仅为手指皮肤硬化,病变处皮肤僵硬㊁肿胀,压之不凹陷㊂3例病人均无内脏损害,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诊断及治疗协会提出(1980)的诊断标准[4],均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合并局限性硬皮病㊂1.2 结果 3例病人病情稳定,均顺利出院㊂定期电话随访血糖控制满意,合并硬皮病无加重㊁进展,硬肿病变范围控制稳定,自理能力良好,生活质量提高㊂2 护理2.1 饮食护理 糖尿病病人都应严格控制饮食才能稳定病情,㊃298㊃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NURSING March 2014Vol.12No.10。
一、引言骨盆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骨折类型,多由外力撞击或挤压造成。
术后护理对于骨盆骨折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盆骨折病人术后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二、术后观察与监测1.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患者应每30分钟监测一次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准确记录各项指标,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2. 引流液观察: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扭曲、打折、脱落。
3. 心电监护:持续心电监护,监测患者心电图变化,预防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4. 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必要时进行吸痰、拍背和翻身等措施。
5. 静脉血栓预防:使用SCD泵,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术后2-3天内,鼓励患者进行足部屈伸运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三、饮食护理1. 麻醉清醒后,患者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初期应以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为主。
2. 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ml,预防便秘。
3. 避免辛辣、油腻、煎炸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四、泌尿系统护理1. 术后尿管留置期间,保持尿道口清洁干燥,每日用碘酒消毒2次。
2. 观察尿液颜色、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 术后1-2天拔除尿管,拔管后注意观察患者排尿情况,预防尿潴留。
五、牵引护理1. 术后患者需进行牵引治疗,保持骨盆对位。
牵引期间,定期检查牵引装置,确保牵引力道适中。
2. 定时按摩水压部位,预防压疮。
3. 患者下床活动时,使用保护性拐杖,注意负重。
六、功能锻炼1. 术后早期进行肌肉伸缩运动,预防肌肉萎缩。
2. 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如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的屈伸运动,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3.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运动量。
七、心理护理1. 术后患者可能存在疼痛、焦虑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通过读书、听音乐、谈心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
关于外固定支架的护理常规引言外固定支架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骨折和骨损伤的方法,它通过固定骨骼的位置来促进骨骼的愈合。
为了确保外固定支架的有效使用和患者的舒适度,正确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档将介绍关于外固定支架的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外固定支架的固定情况、皮肤状况和患者的舒适度。
注意观察是否有红肿、渗液、感染或异物等问题。
2. 保持干燥和清洁:外固定支架周围的皮肤应保持干燥和清洁,避免渗水和污垢的积累。
使用清水或适量的无刺激性清洁剂轻轻擦拭皮肤,并保持干燥。
3. 避免过度活动:患者在使用外固定支架期间应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对支架造成额外的压力或损坏。
遵循医生的指示,限制活动范围,避免承受过重的负荷。
4. 药物使用:根据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外固定支架周围的药物。
这可能包括消炎药、抗生素或其他药物。
5. 饮食注意:营养均衡的饮食对于骨骼的愈合非常重要。
建议患者摄取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骨骼的健康。
6. 注意疼痛管理:外固定支架可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疼痛和不适。
根据医生的指示,正确使用疼痛管理方法,如冷敷或疼痛缓解药物。
7. 定期复诊:定期复诊非常重要,以确保外固定支架的有效性和患者的恢复情况。
遵循医生的指示,及时复诊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8. 注意心理支持:使用外固定支架可能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应对困难和恢复过程中的挑战。
结论正确的护理对于外固定支架的有效使用和患者的舒适度至关重要。
通过定期检查、保持干燥和清洁、避免过度活动、正确使用药物、注意饮食、疼痛管理、定期复诊和提供心理支持,可以促进外固定支架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复。
骨折支架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在治疗骨折中具有显著优势,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然而,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同样重要。
以下为骨折支架术后护理措施:一、术后观察1.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如出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 观察伤口情况:注意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是否干燥,如有异常,及时更换敷料,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 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定期观察患肢肤色、温度、感觉和活动情况,如出现肤色苍白、温度降低、感觉减退或活动障碍,应及时通知医生。
4. 观察疼痛情况:了解患者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必要时可调整药物剂量。
二、体位护理1. 患者术后需卧床休息,患肢抬高,以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2. 术后第一天,患者可采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血液循环。
3. 根据患者病情,可逐渐增加活动时间,但避免患肢过度活动。
三、饮食护理1. 患者术后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2. 避免进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3. 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四、伤口护理1. 术后保持伤口敷料干燥,避免感染。
2. 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3. 如有渗血、渗液,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五、功能锻炼1. 术后早期,患者可进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
2. 术后中期,可进行关节活动锻炼,逐渐增加活动范围。
3. 术后晚期,可进行负重锻炼,以恢复患肢功能。
六、并发症预防1. 预防压疮:患者卧床期间,定时翻身,避免局部皮肤受压。
2. 预防深静脉血栓: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
3. 预防肺部感染: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
4.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小便通畅。
七、健康教育1. 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2. 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避免过度劳累。
外固定支架护理措施介绍外固定支架是一种用于修复骨折或骨切开手术后的装置,起到支撑、固定和保护骨骼的作用。
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外固定支架的稳定和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外固定支架护理措施。
1. 外固定支架清洁外固定支架应保持清洁,防止细菌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清洁步骤如下:- 使用温水和中性洗涤剂轻柔清洁固定支架及周围皮肤;- 注意避免用力擦拭,以免损伤支架或患者皮肤;- 清洗时应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以免刺激皮肤;- 清洗后用纱布或干净毛巾轻轻擦干,确保支架及周围皮肤干燥。
2. 外固定支架固定带及连接部位护理外固定支架的固定带及连接部位容易积累细菌和污垢,需定期清洁和检查。
护理措施如下:- 使用消毒酒精棉球或温水浸湿的纱球擦拭固定带及连接部位;- 注意擦拭时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摩擦或伤及皮肤;- 定期检查固定带是否损坏,如有发现应及时更换;- 检查连接部位是否牢固,如有松动应及时调整。
3. 保持外固定支架干燥外固定支架及周围皮肤应保持干燥,湿润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导致感染。
保持干燥的方法如下:- 避免让固定带或其他物品长时间潮湿;- 定期更换患者的衣物和床单,在保证舒适的前提下保持干燥;- 如固定带或其他部位被液体弄湿,应及时用干净毛巾擦干。
4. 外固定支架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外固定支架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避免过度活动,以免损伤骨骼或支架;- 避免碰撞或剧烈震动,以免引起支架松动;- 如感到异常疼痛、肿胀或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
结论外固定支架护理措施的正确实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保持支架干燥、清洁,定期检查及调整固定带和连接部位,注意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可提高支架的稳定性和患者的舒适度。
骨科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的护理外固定支架现已成为骨科相应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骨外固定技术是通过经皮穿针和体外连接器将相邻骨段或肢体连接,并在骨折断端基本解剖复位后使其达到稳定固定,为骨折愈合提供所需的生物力学环境,能满足患者功能康复锻炼需求,是一种良好的骨科手术治疗技术。
此法既不是内固定,也不是外固定,但却起到过去内固定和外固定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手术前后的护理相当重要,精心、细致的护理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使伤肢尽快恢复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患者多由于突发事件引起骨折,常感到非常紧张和恐惧,对骨折后伤肢功能的恢复痊愈有顾虑。
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患者,安慰、关心患者,告诉患者手术的必要性,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的优点,并介绍一些成功的病例,解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和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 术前准备做好患者全身情况的检查和准备,包括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心、肺、重要脏器功能的检查,X 线片。
完成常规药物的皮肤敏感试验。
2.1.3 患肢的固定骨折患者骨折断端在移动时极易使邻近的血管神经受到二次损伤,多数开放性骨折的患者伴有神经血管损伤,所以搬运时须用夹板或石膏托做临时固定,防止加重周围组织损伤。
2.1.4 皮肤准备手术前去除手术区域毛发、污垢和表面携带的细菌。
因四肢皮肤生长着大量的毛发,隐藏着大量的污垢和细菌,再加上有一些开放性伤口,极易引起术后伤口的感染。
所以术前应严格备皮和清洁皮肤,备皮范围为骨折部位上下超过 2 个关节,并向上下远侧延伸 6 cm。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监测患者手术完毕返回病房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平卧 6 h,禁食禁水 6 h,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术后大小便情况等。
2.2.2 体位保持患肢抬高位,以促进淋巴和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上肢骨折术后,用薄枕垫高患肢 30°,下肢骨折术后用薄枕垫于腘窝及小腿处,使膝关节屈曲 20°~30°。
外固定支架护理策略概述外固定支架是一种专业医疗器械,用于骨折固定、骨缺损修复等治疗过程中。
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术后恢复效果,正确的护理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些外固定支架护理的指导和建议。
护理原则1. 清洁:保持外固定支架的清洁,每日使用温水和无菌纱布或棉签清洁护理部位,避免使用刺激性物质或化学药品。
2. 干燥:防止外固定支架湿润,特别是固定部位的皮肤。
患者在洗澡或清洁时,应尽量避免水进入固定器内。
3. 舒适:外固定支架应稳固且舒适,避免刺激或磨损患者的皮肤。
定期检查固定器是否松动或磨损,及时调整或更换。
4. 高位抬压: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给予患者高位抬压,以减轻局部水肿和促进血液循环。
5. 观察:定期观察护理部位的变化,包括红肿、疼痛、渗液等,及时反馈给医生。
护理步骤1. 患者指导: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说明外固定支架护理的重要性和具体步骤,并告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2. 手部卫生: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应严格遵守手卫生原则,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3. 护理器具准备:准备所需的护理器具,包括无菌纱布、棉签、生理盐水等。
4. 护理操作:- 使用无菌纱布或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柔地清洁外固定支架及周围皮肤,注意不要用力擦拭。
- 检查固定部位是否松动或磨损,如有问题及时通知医生。
- 定期检查固定器上的绷带是否松脱,如有松脱应更换。
- 观察护理部位是否存在红肿、疼痛、渗液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护理注意事项1. 遵守护理操作规范,确保护理过程的无菌性,减少感染的风险。
2. 护理操作要轻柔并注意细节,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疼痛或不适。
3. 定期观察和记录护理部位的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并告知医生。
4. 注意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
总结外固定支架护理是外科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正确的护理策略可有效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护士应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巧,灵活运用护理原则和步骤,全面保障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外固定支架护理要点1. 环境安全- 确保患者周围环境干净、整洁,并保持良好的通风。
- 避免患者暴露于恶劣的气候条件中,确保温度适宜。
- 确保支架固定牢靠,避免其在移动或活动中摇摆或松动。
2. 皮肤护理- 每天检查患者固定部位的皮肤,寻找任何损伤、发红、肿胀或溃烂的迹象。
- 保持患者固定区域的皮肤清洁干燥,可以使用温水和中性清洁剂轻柔清洁。
- 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清洁剂或刺激性物质来清洁固定部位的皮肤。
- 对于受损皮肤的患者,建议使用透气性敷料来保护皮肤,并预防进一步感染。
- 定期更换垫子或垫子套,以保持干燥和清洁的环境。
3. 活动与锻炼- 根据医嘱或康复师的建议,进行适当的关节锻炼和肌肉强化,以避免固定区域的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 避免重复和剧烈的运动,以免影响固定支架的稳定性。
- 建议患者在固定支架周围进行卧床体位转换和轻度活动,以增加血液循环和预防血栓形成。
4. 饮食与营养- 患者应遵循医嘱或营养师的饮食建议,保证均衡的营养摄入。
- 增加高蛋白食物的摄入,以促进骨骼和软组织的修复,如鱼、禽肉、蛋类、奶制品等。
- 饮食中应包含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D、钙、磷等,以促进骨骼的健康发育。
5. 心理支持- 长期外固定支架的使用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需要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
- 医务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解答其疑虑和问题。
- 建议患者参加康复活动、团体支持活动或心理咨询,以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以上是外固定支架护理的一些要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进行具体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并定期与医务人员进行沟通和咨询。
支架术后护理管理制度
第一部分:术前准备
1.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疼痛评估等,明确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2. 患者应接受心电图、血液测试和X光检查等必要检查,确保手术前身体状况良好。
3. 提醒患者遵守术前禁食、禁水等规定,准备好手术所需材料和器械。
第二部分:手术过程
1. 手术过程中要确保手术室环境清洁、无菌,操作人员应使用洁净手术服和手套。
2. 患者应采取适当的麻醉措施,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不会出现疼痛或不适。
3. 手术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避免手术操作失误或感染。
第三部分:术后护理
1. 术后患者应在监护室内密切监测,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2. 术后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
3. 术后患者应遵医嘱服用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以预防感染和减轻疼痛。
第四部分:康复阶段
1. 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和术后恢复情况。
2. 康复期间,患者应注意饮食营养,遵医嘱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
3. 康复期间应注意防止感染,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
第五部分:危急情况处理
1. 如发生术后感染、出血、呼吸困难等危急情况,应立即向医疗机构求助。
2. 在急救过程中,要遵守急救操作规范,确保及时有效救治患者.
3. 危急情况处理后要及时整理记录患者病历,作为后续治疗的依据。
以上是支架术后护理管理制度的内容,希望能为护理人员提供参考。
外固定支架护理:常规操作介绍外固定支架是一种用于治疗骨折和骨关节手术后的装置。
外固定支架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本文档将介绍外固定支架的常规操作,帮助护理人员正确进行护理。
常规操作步骤1. 术后观察和评估- 在患者进行外固定支架手术后,首先需要进行术后观察和评估。
- 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伤口愈合情况、肢体活动度等指标,并记录相关信息。
2. 保持外固定支架清洁- 外固定支架周围的皮肤需要保持清洁,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 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肥皂轻轻清洁外固定支架周围的皮肤。
- 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或化学物质清洁外固定支架。
3. 定期更换敷料- 外固定支架上的敷料需要定期更换,以保持伤口的干燥和清洁。
- 在更换敷料之前,先用无菌盐水或生理盐水清洗伤口,然后用无菌纱布包裹伤口。
4. 注意观察伤口和皮肤情况- 定期观察伤口和外固定支架周围皮肤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
- 注意观察是否有红肿、渗液、出血或皮肤破损等情况。
5. 保持固定支架的稳定性- 外固定支架需要保持稳定,以确保骨折或手术部位的正常愈合。
- 定期检查外固定支架的紧固螺钉、接头和连接件是否紧固,及时调整或更换松动的部件。
6. 协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 根据医生的指示,协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以避免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 注意活动幅度和频率,避免过度活动引起不适或损伤。
7.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外固定支架的护理过程可能对患者造成心理压力和焦虑。
- 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应对困难和不适。
总结外固定支架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康复。
通过遵循常规操作步骤,护理人员可以确保外固定支架的清洁、稳定和患者的舒适。
同时,及时观察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也是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休克㊁心力衰竭㊁心律失常三大并发症的发生,定时描记心电图,抽血查心肌酶,了解心肌损伤的动态变化㊂②溶栓治疗后为保证再通的冠状动脉不再发生血流堵塞,遵医嘱给予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期间继续严密观察有无出血现象发生,注意皮肤有无淤点㊁淤斑,有无牙龈出血,注意大小便颜色,注意病人意识㊁瞳孔的变化,警惕颅内出血㊂发现出血现象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㊂③饮食护理㊂在最初2d~3d 以流质为主,以后随着症状的减轻而逐渐增加其他易消化的半流质,注意饮食要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宜少量多餐㊂④排便护理㊂指导病人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大便时避免用力,病人在两天左右未解大便时可给予缓泻剂治疗便秘或者外用开塞露㊂排便过程中加强心律㊁心率监测㊂⑤要多巡视关心病人,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并予以解决㊂3 讨论溶栓治疗是急性ST 抬高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之一,溶栓越早,效果越好㊂及时准确的病情观察和精心护理是溶栓治疗成功的基本保证㊂溶栓过程中对病人血压㊁心率以及神志的观察极其重要㊂在5例死亡病人中,有2例年龄74岁女性病人因溶栓后出现脑出血并发症而死亡,结果发现对于高龄女性病人,特别是低体重病人要加强神志观察,谨慎溶栓,必要时需减少溶栓药物的剂量,降低病人死亡[3]㊂护理人员对病情观察及时,护理措施到位,护理操作准确,病人配合良好,从而使病情稳定,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因此护理工作的积极配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㊂参考文献:[1] 王梅英,王力,王丽辉,等.派通欣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监护[J ].临床合理用药,2012,1(1):4748.[2] 张雪英.15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静脉溶栓抢救护理研究[J ].临床护理学,2011,18(11):984985.[3] Patrick T.2013ACCF/AHA g uideline for the mana g ement of ST elevation m y ocardial infarction [J ].JACC ,2013,29(2):78140.作者简介 徐敏,主管护师,本科,单位:550002,贵州省人民医院㊂(收稿日期:20131025)(本文编辑王钊林)20例骨盆骨折病人行外固定支架术的术后护理姚俊旭摘要:[目的]总结骨盆骨折病人行外固定支架术的术后护理㊂[方法]对20例骨盆骨折病人行外固定支架术,同时加强术后病情观察㊁针眼护理㊁外固定架的护理㊁饮食指导㊁功能锻炼㊁并发症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等㊂[结果]20例病人均取得满意效果,无一例发生钉道感染及其他并发㊂[结论]加强骨盆骨折病人行外固定支架术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㊂关键词: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术;术后;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 .issn.16744748.2014.10.014 文章编号:16744748(2014)10089102骨盆骨折在临床上是常见的损伤,行骨盆外固定架可迅速完成骨盆骨折的固定,是一种简单㊁微创㊁安全有效的固定技术,可起到较好的早期固定作用,使骨折的骨盆迅速得到相对稳定[1]㊂外固定支架由于其简单㊁安全㊁可靠,在骨盆骨折治疗中应用较多㊂2008年8月 2013年5月我院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㊂现将护理总结如下㊂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8年8月 2013年5月我病区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的病人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8岁~65岁,平均41.5岁;交通事故伤16例,重物砸伤3例,其他1例㊂1.2 结果 20例病人均取得满意效果,无一例发生钉道感染及其他并发症㊂2 护理2.1 体位护理 病人术毕返回病房后取平卧位,双下肢提高30ʎ,外展中立位,患肢皮牵引制动,防止外旋内收,小腿处垫一软枕,有利于患肢肿胀消退㊂尽量减少大幅度搬动病人㊂2.2 生命体征的观察 术后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记录㊂床边多功能监护仪监护,30min 监测1次血压㊁脉搏㊁血氧饱和度㊂观察切口渗血㊁渗液情况㊂保持各管道通畅,正确记录引流量㊂如病人出现烦躁,出冷汗,脉搏加快,尿量减少等血容量不足症状,及时报告医生,预防低血容量休克的发生㊂2.3 饮食护理 术后当天禁食,第2天开始饮食以半流质饮食为主,清淡富营养,少食多餐,避免胀气及消化不良的食物,注意观察肛门排气㊁排便情况,并予腹部顺时针按摩,每次10min ,每天2次,促进肠蠕动㊂2.4 外固定架的护理 术后2d 严密观察外固定支架针孔渗血情况,如渗血较多,可用纱布加压包扎止血㊂每天用75%的乙醇消毒针眼2次~3次,及时清除针眼周围的血痂,观察针眼周围的皮肤情况,并更换无菌敷料,如出现红肿㊁疼痛㊁有分泌物,应及时报告主管医生㊂嘱病人及家属勿用手摇动外固定架,经常检查外固定架针孔是否松动,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㊂以免外固定架松动导致骨折移位影响骨折愈合[2]㊂2.5 心理护理 病人突遭意外受伤后,由于疼痛及对预后的担心,均忧心日后生活能否自理,因此产生恐惧㊁焦虑的心理,这种负性情绪对骨折的愈合及病人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影响㊂护士要多与病人沟通,了解其心理变化,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解释㊁安慰工作,向病人介绍成功病例,减轻病人的思想顾虑㊂告诉病人康复的时间,使病人心中有数,鼓励病人增强信心,逐渐增加病人的自理能力[3]㊂㊃198㊃全科护理2014年4月第12卷第10期(总第319期)2.6 疼痛护理 观察病人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多与病人交流,疼痛时可给予听音乐等分散病人注意力,减轻疼痛感㊂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止痛剂㊂2.7 保持排尿通畅 骨盆骨折会引起膀胱或尿道损伤,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排尿困难㊁尿道出血㊁排尿困难㊁膀胱胀㊁会阴血肿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㊂尿道不完全破碎,可放置导管保持2周㊂病人留置导管,保持导管通畅,并注意尿液颜色㊁尿量㊂留置尿管者每天会阴抹洗2次㊂2.8 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2.8.1 压疮 骨盆骨折的病人由于长期卧床,又因害怕疼痛或担心骨折移位,多不愿意配合翻身,极宜造成压疮㊂保持病人腹部皮肤的干燥及床单位的整洁,有条件者予卧气垫床㊂翻身时采取健侧与平卧位交替,避免患侧卧位,避免骨折处受压,或者采用抬臀法,即在病人臀下垫一中单,护士分别站在病床两侧抓住中单的四角,一致用力托起臀部,使臀部略离床面后,垫上50cm ˑ50cm 的冰晶垫,并按摩骶尾部,2h ~3h 更换冰晶垫1次㊂2.8.2 便秘的护理 鼓励病人多饮水,多进食富含粗纤维的新鲜蔬菜㊁水果㊂经常按摩腹部,必要时给予缓泻药㊂2.8.3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预防 深静脉血栓是骨盆骨折最为常见的并发症㊂抬高患肢30ʎ,以利静脉回流㊂注意观察下肢有无疼痛㊁肿胀㊁皮肤颜色等症状和体征㊂使用充气式下肢静脉泵治疗,每天2次,每次30min ㊂2.9 功能锻炼 指导病人早期锻炼,术后24h 开始指导病人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㊁踝关节背伸及跖屈㊁伸屈足趾运动,避免病人处于一个固定姿势长时间不变㊂术后第2周利用牵引架进行床上膝髋关节的屈伸活动,或采用下肢功能锻炼机(CPM )进行被动关节活动㊂先被动后主动,并逐渐加大活动范围,并多做上肢的伸展运动㊂2.10 出院指导 大多数病人带外固定架出院,出院时应告知病人保持针眼处清洁㊁干燥㊂定期门诊复查,注意防止外固定支架松动,并继续功能锻炼㊂6周~8周后拆除外固定支架,扶拐行走,12周后逐渐弃拐行走㊂3 小结骨盆骨折的病人病死率高,多与受暴力较大㊁并发症严重有关,护理除专科重点外,并发症的护理及术后的康复训练也相当重要[4]㊂通过对20例病人的护理,发现术后观察病情变化㊁针眼渗血情况㊁外固定架固定情况以及饮食指导㊁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可使病人达到满意的治疗和护理效果㊂参考文献:[1] 闫双根.骨盆骨折的微创治疗[J ].医学综述,2013,19(1):113116.[2] 蔡郑东.骨盆外科学[M ].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9:5276.[3] 张燕,张海峰.骨盆骨折合并伤的护理体会[J ].职业与健康,2006,22(6):416.[4] 潘进社,李亚洲.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外固定架治疗[J ].中华创伤杂志,2004,20(6):3291.作者简介 姚俊旭,主管护师,大专,单位:536000,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中医医院㊂(收稿日期:20131025)(本文编辑王钊林)3例糖尿病合并局限性硬皮病病人的护理刘 卫摘要:[目的]总结糖尿病合并局限性硬皮病病人的护理㊂[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2型糖尿病硬皮病病人的临床资料㊂[结果]3例病人病情稳定,均顺利出院;定期电话随访血糖控制满意,合并硬皮病无加重㊁进展,硬肿病变范围控制稳定,自理能力良好,生活质量提高㊂[结论]加强糖尿病合并局限性硬皮病病人的护理有利于预后㊂关键词:糖尿病;硬皮病;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 .issn.16744748.2014.10.015 文章编号:16744748(2014)10089202糖尿病硬皮病是糖尿病少见的并发症,国内报道并不多[13]㊂硬皮病是一种皮肤进行性硬化的结缔组织病,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2种,前者仅限于皮肤,后者除皮肤外尚可累及消化道㊁肺㊁心肾等多种脏器,病程进展缓慢[4]㊂糖尿病硬皮病多为局限型㊂据文献记录,2型糖尿病有2.5%病人有硬皮病,而94%的硬皮病患有糖尿病,多见于成年肥胖㊁病程长㊁病情较重㊁有血管病变及高脂血症者,女性多于男性[5]㊂2011年6月 2013年3月收治护理2型糖尿病合并局限性硬皮病病人3例,现将护理总结如下㊂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 2013年3月收治护理糖尿病合并局限性硬皮病病人3例,男1例,女2例;年龄38岁~53岁,平均45.6岁;均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程5年~13年,2例为近2年内不同程度出现颈肩后部肿胀,波及面㊁颈前及胸背部㊂皮损处无炎症,无色素改变,毛发不脱落,感觉无异常㊂病人有面胀㊁颈厚㊁凝肩㊁头部转动受限㊂1例仅为手指皮肤硬化,病变处皮肤僵硬㊁肿胀,压之不凹陷㊂3例病人均无内脏损害,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诊断及治疗协会提出(1980)的诊断标准[4],均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合并局限性硬皮病㊂1.2 结果 3例病人病情稳定,均顺利出院㊂定期电话随访血糖控制满意,合并硬皮病无加重㊁进展,硬肿病变范围控制稳定,自理能力良好,生活质量提高㊂2 护理2.1 饮食护理 糖尿病病人都应严格控制饮食才能稳定病情,㊃298㊃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NURSING March 2014Vol.12No.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