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 凝 剂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缓凝剂技术简介缓凝剂是一种能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外加剂。
缓凝减水剂则是兼有缓凝和减水功能的外加剂。
目的是用来调节新拌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缓凝剂可以根据要求使混凝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塑性,以便于浇筑成型或是延缓水化放热速率,减少因集中放热产生的温度应力造成混凝土的结构裂缝。
在流化混凝土中,缓凝剂可用来克服高效减水剂的坍落度损失,保证商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随着混凝土质量的提高以及高性能混凝土的问世,商品混凝土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缓凝减水剂及缓凝高效减水剂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一)缓凝剂品种与性能·缓凝剂主要用于延缓水泥的水化硬化速度,以使新拌混凝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塑性。
目前在混凝土中使用的缓凝剂品种也较多。
不同的缓凝剂其使用效果及作用机理也是不尽相同的。
·按其生产来源分,可以分为工业副产品类及纯化学品类。
按其化学成分来分又可分为:无机盐类、羟基羧酸盐类、多羟基碳水化合物类、木质素磺酸盐类等。
按其化学成分分类如下:1、无机盐类缓凝剂最常用的无机盐类缓凝剂有磷酸盐、硼砂、硫酸锌、氟硅酸钠等。
磷酸盐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无机缓凝剂。
磷酸(H3P04)并无明显的缓凝作用,某些磷酸盐则有较强的缓凝作用。
如焦磷酸钠、二聚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等。
掺入磷酸盐会使水泥水化的诱导期延长,并且使硫酸钙的水化速度大大减缓。
缓凝的机理主要是:磷酸盐与氢氧化钙反应在已生成的熟料相表面形成了“不溶性”的磷酸钙,从而阻碍了正常水化的进行。
出于性价比的综合考虑,在混凝土中使用较多的为三聚磷酸钠,其掺量在0.1%左右,根据工程要求及施工温度来确定适合掺量。
硼砂又名四硼酸钠,它的缓凝机理,主要是硼酸盐的分子与溶液中的钙离子形成络合物,从而抑制了氢氧化钙结晶的析出。
络合物以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无定形的阻隔层,从而延缓了水泥的水化与结晶析出。
硼砂的掺量为水泥质量的1-2%。
其他的无机缓凝剂还有氟硅酸钠,主要用于耐酸混凝土。
混凝土中缓凝剂掺量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中的重要材料,但是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常常出现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不足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添加缓凝剂来解决。
缓凝剂是一种化学物质,可以减缓水泥水化反应的速度,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延长,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需要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缓凝剂。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中缓凝剂的掺量标准。
二、缓凝剂的分类缓凝剂根据其化学成分和作用机理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常见的有磷酸盐类缓凝剂、有机酸类缓凝剂、天然高分子缓凝剂等。
磷酸盐类缓凝剂是一种常用的缓凝剂,它能够使水泥中的三钙硅酸盐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一种新的物质,这种新物质可以阻碍水泥的水化反应,从而减缓混凝土的凝结速度。
有机酸类缓凝剂是一种新型的缓凝剂,它具有良好的缓凝效果和防水性能。
有机酸类缓凝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与水泥中的钙离子形成络合物,从而减缓水泥的水化反应。
天然高分子缓凝剂是一种天然的缓凝剂,主要由木质素和纤维素等天然高分子材料制成。
它可以与水泥中的一些成分反应,从而减缓水泥的水化反应,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三、混凝土中缓凝剂的掺量标准混凝土中缓凝剂的掺量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缓凝剂的掺量应该在1%~3%之间。
但是,具体的掺量还需要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使用环境等因素进行考虑。
1. 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影响缓凝剂掺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当混凝土的水胶比较大时,需要添加更多的缓凝剂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此外,混凝土的配合比中的砂率、石子率等也会对缓凝剂的掺量产生影响。
2. 使用环境混凝土的使用环境也是影响缓凝剂掺量的一个因素。
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混凝土的凝结速度会加快,因此需要添加更多的缓凝剂。
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混凝土的凝结速度也会变慢,此时需要适当减少缓凝剂的掺量。
3. 缓凝剂的种类不同种类的缓凝剂其掺量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磷酸盐类缓凝剂的掺量较大,有机酸类缓凝剂的掺量较小。
缓凝剂原理缓凝剂是一种化学物质,可以延缓水泥浆或混凝土中水分子的凝聚速度,从而使其具有更好的可流动性和可泵性。
缓凝剂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控制混凝土的凝聚速度,防止混凝土在运输、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出现过早凝固的现象。
一、缓凝剂的分类缓凝剂根据其化学成分和作用方式可以分为有机缓凝剂、无机缓凝剂和复合缓凝剂。
有机缓凝剂主要是指聚羧酸盐类缓凝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负电荷,从而防止水泥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混凝土具有更好的可流动性。
无机缓凝剂主要是指磷酸盐和硫酸盐缓凝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与水泥中的钙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难溶的沉淀物,从而减缓水泥的凝聚速度。
复合缓凝剂则是以上两种缓凝剂的混合物,其作用机理是综合了两种缓凝剂的优点,具有更好的缓凝效果。
二、缓凝剂的作用原理缓凝剂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改变水泥浆或混凝土中的化学反应速率,从而延缓其凝聚速度。
水泥浆或混凝土中的凝聚速度是由水泥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水分子的含量决定的。
当水泥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时,水泥浆或混凝土的凝聚速度也会增加,反之亦然。
而水分子的含量则是影响水泥浆或混凝土凝聚速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当水分子的含量较高时,水泥浆或混凝土的凝聚速度会减缓,反之亦然。
缓凝剂的作用机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阻断水泥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缓凝剂可以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负电荷,从而防止水泥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混凝土具有更好的可流动性和可泵性。
2.吸附水分子缓凝剂可以吸附水分子,从而降低水泥浆或混凝土中的水分子含量,减缓其凝聚速度。
3.与水泥中的钙离子发生化学反应无机缓凝剂可以与水泥中的钙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难溶的沉淀物,从而减缓水泥的凝聚速度。
三、缓凝剂的应用范围缓凝剂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在混凝土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由于时间和距离的限制,混凝土容易出现过早凝固的现象。
此时可以添加适量的缓凝剂,延缓混凝土的凝聚速度,使其具有更好的可泵性和可流动性。
缓凝剂名词解释
缓凝剂:
缓凝剂是一种有效的减少水泥凝结时间的材料,它可以增加胶凝物料的延续粘性,减少水泥浆的凝结时间,减少水泥室建筑过程中的时间损失。
缓凝剂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包括有机缓凝剂和无机缓凝剂。
有机缓凝剂将增加延长粘度,延迟水泥凝结时间,以及改善水泥的加工应用性能,如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无机缓凝剂主要用于延迟水泥凝结时间,提升地基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还能够改善水泥的灌浆性能和抗渗性能。
缓凝剂的使用可以缩短水泥的整体施工周期,使工程进度更快,整体质量更优,有效地节省时间、成本和人力,是水泥工程不可缺少的必要材料。
缓凝剂一、缓凝剂定义缓凝剂是能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外加剂。
缓凝剂的主要种类有:羟基羧酸及其盐类,如酒石酸、柠檬酸、葡萄糖酸及其盐类以及水杨酸;含糖碳水化合物类,如糖蜜、葡萄糖、蔗糖等;无机盐类,如硼酸盐、磷酸盐、锌盐等;木质素磺酸盐类,如木钙、木钠等。
二、常用缓凝剂(1)糖蜜缓凝剂糖蜜缓凝剂是由制糖下脚料经石灰处理而成,其主要成分为已糖钙、蔗糖钙等。
一般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1%~0.3%(粉剂),0.2%~0.5%(水剂),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可延长2~4h,掺量每增加0.1%(水剂),凝结时间约延长1h,当掺量大于1%时,混凝土长时间酥松不硬;掺量为4%时,28d强度仅为不掺的1/10。
(2)羟基羧酸及其盐类缓凝剂这类缓凝剂一般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03%~0.10%,混凝土凝结时间可延长4~10h。
这类缓凝剂会增加混凝土的泌水率,在水泥用量低或水灰比大的混凝土中尤为突出。
若与引气剂一起使用,则可得到改善。
(3)木质素磺酸盐类缓凝剂这类缓凝剂一般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2%~0.3%,混凝土凝结时间可延长2~3h。
三、缓凝剂的作用机理各种缓凝剂的作用机理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有机类缓凝剂大多是表面活性剂,对水泥颗粒以及水化产物新相表面具有较强的活性作用,吸附于固体颗粒表面,延缓了水泥的水化和浆体结构的形成。
无机类缓凝剂,往往是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难溶的薄膜,对水泥颗粒的水化起屏障作用,阻碍了水泥的正常水化。
这些作用都会导致水泥混凝土的缓凝。
缓凝剂对水泥品种适应性十分明显,不同水泥品种缓凝效果不相同,甚至会出现相反效果。
因此,使用前必须进行试拌,检测效果。
缓凝剂一般掺量较少,使用时应严格控制掺量,过量掺入不仅会出现长时间不凝现象,有时还会出现速凝现象。
各种缓凝剂的掺量见表4—22。
缓凝剂主要用于高温季节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泵送和滑模混凝土施工以及远距离运输的商品混凝土。
缓凝剂不宜用于日最低气温5℃以下施工的混凝土,也不宜用于有早强要求的混凝土和蒸养混凝土。
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的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然而,在混凝土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材料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混凝土早期凝固过快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因此,添加缓凝剂成为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旨在介绍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剂的技术规程,以供工程实践参考。
二、缓凝剂的作用原理缓凝剂是一种能够延缓混凝土早期凝固的化学添加剂,它的作用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控制水泥水化反应速率:缓凝剂可以通过吸附水泥颗粒表面的钙离子,降低钙离子的浓度,从而减慢水泥水化反应速率。
2.阻断石英砂和水泥的反应:石英砂中的二氧化硅和水泥反应会导致混凝土早期凝固加快,缓凝剂能够通过与硅酸盐反应,形成一层硅酸盐膜,阻断石英砂和水泥的反应。
3.改变水泥粒子表面电荷状态:缓凝剂的分子中常含有负电荷,可以与水泥颗粒表面的阳离子相互作用,改变水泥粒子表面电荷状态,从而减缓水泥的水化反应速率。
三、缓凝剂的分类和选用原则1.缓凝剂的分类根据其化学成分和作用机理,缓凝剂可以分为三类:有机酸类、脲类和胺类。
其中,有机酸类缓凝剂主要是通过吸附钙离子来降低水泥水化反应速率;脲类和胺类缓凝剂则是通过与水泥反应或改变水泥粒子表面电荷状态来实现缓凝的目的。
2.选用原则选用合适的缓凝剂,不仅要考虑其缓凝效果,还要考虑其对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等性能的影响。
一般来说,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1)缓凝效果:缓凝剂的主要作用是延缓混凝土的早期凝固,因此要选择效果好、稳定性高的缓凝剂。
(2)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缓凝剂会影响混凝土的水泥石比和孔隙度,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因此,在选择缓凝剂时,要注意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3)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缓凝剂可能会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如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等。
因此,在选择缓凝剂时,要注意其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4)与其他添加剂的兼容性:混凝土中常添加多种化学添加剂,如减水剂、膨胀剂、防水剂等。
混凝土缓凝剂主要组成成分混凝土缓凝剂是一种能够延缓混凝土的凝固时间的化学物质。
它主要由以下几种成分组成:1. 缓凝剂基础物质:缓凝剂的基础物质通常是有机化合物,如酸酐、醇酸盐、酮类等。
这些物质能够与混凝土中的水分发生反应,形成一种水合物,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凝固速度。
常见的缓凝剂基础物质有醋酸、乙酸乙酯、甲酸乙酯等。
2. 缓凝剂助剂:为了提高缓凝剂的效果,常常会添加一些助剂。
这些助剂可以改善缓凝剂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使其更好地与混凝土中的水分发生反应。
常见的缓凝剂助剂有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稳定剂等。
3. 控制剂:为了控制混凝土的凝固时间,缓凝剂中常常添加一些控制剂。
这些控制剂可以调节缓凝剂的活性,使其在适当的时间内发挥作用。
常见的控制剂有有机酸、有机碱等。
混凝土缓凝剂的主要作用是延缓混凝土的凝固时间,使施工人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调整。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凝固时间过快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坍塌和不均匀。
而凝固时间过慢则会延长施工周期,增加成本。
因此,适量添加缓凝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缓凝剂的添加量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缓凝剂的添加量与混凝土的配合比、温度、湿度等因素有关。
在正常情况下,缓凝剂的添加量通常为混凝土总重量的0.1%~0.5%。
需要注意的是,过量的缓凝剂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控制。
缓凝剂的使用方法也有一定的要求。
一般来说,缓凝剂应在混凝土的拌合过程中加入。
具体的使用方法可以根据产品说明进行操作。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施工现场的清洁,避免杂质的进入。
同时,应控制混凝土的水胶比,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混凝土缓凝剂是一种能够延缓混凝土凝固时间的化学物质。
它主要由缓凝剂基础物质、缓凝剂助剂和控制剂等组成。
缓凝剂的添加量和使用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控制。
通过适量添加缓凝剂,可以延缓混凝土的凝固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1.缓凝剂的作用机理一般来讲, 多数有机缓凝剂有表面活性, 它们在固- 液界面上产生吸附, 改变固体粒子表面性质; 或是通过分子中亲水基团吸附大量水分子形成较厚的水膜层, 使晶体从相互接触到屏蔽, 改变了结构形成过程; 或是通过其分子中的某些官能团与游离的Ca生成难溶性的钙盐吸附于矿物颗粒表面, 从而抑制水泥的水化进程, 起到缓凝效果。
大多数无机缓凝剂能与水泥生成复盐(如钙矾石) , 沉淀于水泥矿物颗粒表面, 抑制水泥水化。
缓凝剂的机理较为复杂, 通常是以上多种缓凝剂机理综合作用的结果。
1.1 无机缓凝剂作用机理水泥凝胶体凝聚过程的发展取决于水泥矿物的组成和胶体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也取决于水泥浆体中电解质的存在状态。
如果胶体粒子之间存在相当强的斥力, 水泥凝胶体系将是稳定的, 否则将产生凝聚。
电解质能在水泥矿物颗粒表面构成双电层,并阻止粒子的相互结合。
当电解质过量时, 双电层被压缩, 粒子间的引力强, 水泥凝胶体开始凝聚。
此外,高价离子能通过离子交换和吸附作用来影响双电层结构。
胶体粒子外界的高价离子可以进入胶体粒子的扩散层中, 甚至紧密层中, 置换出低价离子, 导致双电层中反号离子数量减少, 扩散层减薄, 动电电位的绝对值也随之降低, 水泥浆体的凝聚作用加强, 产生凝聚现象; 同样的道理, 若胶体粒子外界低价离子浓度较高时, 可以将扩散层中的高价离子置换出来,从而使动电电位绝对值增大, 颗粒减斥力增大, 水泥浆体的流动能力提高。
绝大多数无机缓凝剂都是电解质盐类, 可以在水溶液中电离出带电离子。
阳离子的置换能力随其电负性的大小、离子半径以及离子浓度不同而变化。
而同价数的离子的凝聚作用取决于它的离子半径和水化程度。
一般来讲, 原子序数越大, 凝聚作用越强。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也会对水泥浆体系稳定状态产生影响。
水泥的水化过程本质上就是一种低溶解度的固体与水生成更低溶解度的固体产物的反应过程。
也就是说, 这是一个随水泥浆体系中液相量不断消耗, 而与之相接触的固相量不断增加的过程。
水泥缓凝剂的实验流程一、实验前的准备。
咱们做这个水泥缓凝剂实验呀,得先把要用的东西都准备好。
像水泥那肯定是不能少的啦,得选好合适的水泥种类哦。
然后就是缓凝剂啦,这就像给水泥的魔法药水一样。
还有一些测量工具,比如小秤,这秤可得准呢,不然实验结果可能就会差很多。
还有容器,用来装水泥和调配缓凝剂的溶液。
这些东西就像厨师做菜前要准备好食材和厨具一样重要。
二、水泥的处理。
水泥拿过来之后呢,不能就直接用。
得先看看它的状态呀。
如果有结块的话,得把那些小块块弄碎,就像把面团里的疙瘩揉开一样。
然后把水泥均匀地放在干净的容器里,这样后面加缓凝剂的时候才能保证每个地方的水泥都能接触到缓凝剂。
这就好比给一群小宠物分食物,得让每个小宠物都能吃到,不能有偏心的情况。
三、缓凝剂溶液的调配。
缓凝剂如果是固体的话,要把它变成溶液。
这就像冲咖啡一样,要掌握好比例。
要是缓凝剂放太多,那可能就会让水泥缓凝得太厉害,像个慢性子的小蜗牛;要是放太少呢,又起不到缓凝的作用。
把缓凝剂慢慢加到水里,然后搅拌均匀,这时候你就能看到溶液慢慢变得不一样啦,就像变魔术一样。
四、混合过程。
把调配好的缓凝剂溶液慢慢加到放好水泥的容器里。
一边加一边搅拌哦,就像搅拌蛋糕面糊一样。
这个搅拌可不能马虎,要让水泥和缓凝剂充分地混合在一起。
要是搅拌不均匀,那实验结果肯定是不准确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要是蛋糕面糊里有一块地方没搅拌到,那烤出来的蛋糕肯定是不好看也不好吃的。
五、观察与记录。
混合好之后呢,就要开始观察啦。
看看水泥的状态是怎么变化的。
它是不是变得比没有加缓凝剂的时候凝固得慢了呢?这个时候就要拿个小本子记录下来啦。
比如说过了多长时间开始有凝固的迹象,这就像记录小宝贝的成长过程一样,每个阶段都很重要。
而且观察的时候要特别细心,就像寻宝一样,不能错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六、对比实验。
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准确,咱们还得做对比实验呢。
就是有一组不加缓凝剂,然后和加了缓凝剂的那组进行对比。
缓凝剂检验报告范文缓凝剂是一种常用的水泥掺合料,它能够延缓水泥的凝结时间,从而延长混凝土施工的时间。
缓凝剂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凝结速度,使得施工过程更加灵活,并且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高温天气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等,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缓凝剂的质量检验十分重要。
本次缓凝剂检验报告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验:外观检验、物理性能检验、化学成分检验、凝结时间检验和坍落度检验。
首先进行外观检验。
缓凝剂应为无色或者淡黄色透明液体,无机杂质和机械杂质。
经过外观检验,发现本次样品符合要求,颜色为淡黄色透明液体,无可见杂质。
接着进行物理性能检验。
首先是密度检验。
将一定量的缓凝剂倒入烧杯,并用烧杯质量减量法测定其质量,然后根据质量和体积计算得出密度。
本次样品的密度为1.03g/cm³,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其次是粘度检验。
将一定量的缓凝剂放入粘度计中,以恒定速度旋转,通过粘度计上的刻度,可以得到粘度值。
本次样品的粘度为30mPa·s,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随后进行化学成分检验。
主要检验含固量和氯离子含量。
含固量检验是通过将一定量的缓凝剂取出,放入恒温烘箱中加热至恒定质量,再用差减法计算得出固体含量。
经检验,本次样品的含固量为29.5%,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氯离子含量检验是通过将一定量的缓凝剂样品与硝酸银反应,并用氯离子标准溶液进行比色测定,进而计算出氯离子含量。
经检验,本次样品的氯离子含量为0.24%,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进行凝结时间检验。
将一定量的混凝土试样与缓凝剂混合,然后用细钢丝固定在约4cm的距离上,记录下开始混合的时间和钢丝未被混凝土完全覆盖的时间差,即为凝结时间。
经检验,本次样品的凝结时间为5小时30分钟,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最后进行坍落度检验。
将一定量的混凝土样品与缓凝剂混合,并用摊落法进行坍落度测试。
本次样品的坍落度为10cm,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本次缓凝剂样品经过外观检验、物理性能检验、化学成分检验、凝结时间检验和坍落度检验,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可以放心使用。
混凝土缓凝剂标准一、前言混凝土缓凝剂是一种添加剂,它可以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使混凝土在搅拌和浇注过程中保持流动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可塑性、减小水泥用量和减少损失。
本文将根据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行业常规,为混凝土缓凝剂制定一个全面的、具体的、详细的标准。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混凝土缓凝剂的生产和使用。
其中包括化学缓凝剂、有机缓凝剂、无机缓凝剂、水泥基缓凝剂等。
三、术语和定义1.混凝土缓凝剂:指能够延缓混凝土凝结时间,改善混凝土流动性的一种添加剂。
2.化学缓凝剂:指通过化学反应延缓水泥水化反应的缓凝剂。
3.有机缓凝剂:指采用有机物质制成的缓凝剂。
4.无机缓凝剂:指采用无机物质制成的缓凝剂。
5.水泥基缓凝剂:指采用水泥作为主要成分的缓凝剂。
6.凝结时间:指混凝土从开始搅拌到达到规定强度所经历的时间。
四、产品分类1.按照化学成分分类(1)有机缓凝剂(2)无机缓凝剂2.按照用途分类(1)常规缓凝剂(2)高效缓凝剂(3)特殊缓凝剂五、技术要求1.外观:无异物、结块、沉淀和分层现象。
2.凝结时间:按照用户需要,制定不同凝结时间的产品。
3.含水率: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不得超出合同规定的范围。
4.密度: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不得超出合同规定的范围。
5.酸度或碱度: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不得超出合同规定的范围。
6.挥发份的含量: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不得超出合同规定的范围。
7.含固体物的含量: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不得超出合同规定的范围。
8.贮存和运输: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受潮、受热或受冻。
六、检测方法1.外观:以肉眼观察为主。
2.凝结时间:按照国家标准《水泥混凝土凝结时间的测定方法》(GB/T 1346-2011)进行测试。
3.含水率:采用烘干法进行测试。
4.密度:采用液位计或密度计进行测试。
5.酸度或碱度:采用酸度计或碱度计进行测试。
6.挥发份的含量:采用失重法进行测试。
7.含固体物的含量:采用称重法进行测试。
七、包装和标志1.包装:应采用塑料桶、铁桶、纸板桶等符合国家标准的包装材料。
缓凝剂的用量计算公式缓凝剂是水泥混凝土中的一种添加剂,它能够延缓水泥浆体的凝固时间,使得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得到改善。
在混凝土施工中,正确地计算缓凝剂的用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用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介绍缓凝剂的用量计算公式及其相关知识。
一、缓凝剂的作用。
缓凝剂是一种能够延缓水泥混凝土凝固时间的添加剂,它能够延长混凝土的塑性期,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能。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远距离输送混凝土、高温天气下的施工等,使用缓凝剂能够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施工质量。
二、缓凝剂的用量计算公式。
缓凝剂的用量计算公式一般为:缓凝剂用量 = 水泥用量×缓凝剂掺量。
其中,水泥用量是指单位体积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一般以千克/立方米或克/立方厘米为单位;缓凝剂掺量是指混凝土中缓凝剂的掺量,一般以百分比表示。
在实际施工中,缓凝剂的用量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但一般都是以水泥用量为基准进行计算。
在计算缓凝剂用量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施工环境、水泥品种等因素,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三、缓凝剂的用量计算方法。
1. 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水泥品种,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水泥用量。
2. 根据混凝土的施工环境和特殊要求,选择合适的缓凝剂掺量。
3. 根据缓凝剂的用量计算公式,计算出缓凝剂的用量。
4. 在实际施工中,根据混凝土的搅拌情况和流动性等因素,适当调整缓凝剂的用量。
在使用缓凝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缓凝剂的用量过多会导致混凝土的凝固时间过长,影响施工进度;用量过少则无法达到预期的延缓效果,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2. 在选用缓凝剂时,需要根据混凝土的施工环境和特殊要求进行选择,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3. 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根据混凝土的搅拌情况和流动性等因素,适当调整缓凝剂的用量,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四、缓凝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1. 在使用缓凝剂时,需要根据混凝土的施工环境和特殊要求进行选择,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缓凝剂的作用1. 引言缓凝剂是一种在混凝土或水泥浆中添加的化学物质,它能够延缓水泥或混凝土的凝结速度,并且能够改善其流动性。
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中,缓凝剂被广泛使用以满足特定的凝结需求。
本文将介绍缓凝剂的作用及其在混凝土和水泥浆中的应用。
2. 缓凝剂的作用2.1 延缓凝结时间缓凝剂的主要作用是延缓水泥或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凝结时间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构筑物的强度和耐久性。
通过添加适量的缓凝剂,可以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延长,从而给予工人足够的时间进行浇筑和整平。
2.2 改善流动性缓凝剂还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使其更易于浇注和施工。
在一些需要较高流动性的工程中,如混凝土地板、屋顶平台或复杂形状的构造物,添加缓凝剂可以使混凝土更易于流动并填充空隙,从而获得更好的浇注效果。
2.3 提高抗裂性能除了延缓凝结时间和改善流动性外,缓凝剂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自身收缩和外界温度变化等因素,混凝土易于产生裂缝。
通过添加适量的缓凝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性,从而降低裂缝的产生。
2.4 节约成本使用缓凝剂可以带来一系列的经济优势。
首先,延缓凝结时间可以减少工人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改善流动性可以减少浇筑过程中的阻力,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通过减少混凝土的裂缝,可以减少维修和维护成本,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3. 缓凝剂的应用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中,缓凝剂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混凝土和水泥浆中。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房屋建筑:用于混凝土地板、梁、柱等部位的施工。
•桥梁建设:用于桥梁墩身和桥面板的浇筑。
•隧道施工:用于地铁隧道、交通隧道等的混凝土浇筑。
•港口工程:用于码头、船坞等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水利工程:用于水坝、水闸等混凝土结构的建造。
4.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缓凝剂时,需要遵循以下注意事项:•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配方和使用说明正确使用。
•根据混凝土或水泥浆的要求确定合适的缓凝剂种类和掺量。
石膏缓凝剂的原理今天来聊聊石膏缓凝剂的原理。
你看啊,咱们平常装修房子或者做一些手工石膏模型的时候啊,有时候需要让石膏凝固得慢一点,这样就方便施工或者造型,这个时候石膏缓凝剂就派上大用场了。
我就好奇啊,这玩意儿到底是怎么让石膏慢点儿凝固的呢?打个比方吧,石膏凝固就像是一群士兵在紧急集合,本来呢,石膏里的那些小粒子就像是接到命令(化学作用的影响下)就得赶紧站好队(形成结晶凝固)。
可是呢,缓凝剂一加入啊,就好比来了一群捣乱的小机灵鬼(缓凝剂分子)。
这些小机灵鬼会把一些关键的“集合点”给占住或者干扰信号传递。
这就要说到石膏的凝固原理了,石膏其实就是硫酸钙半水合物,加水之后呢,它就想变成二水合物,这一转变就会导致它凝固。
但是石膏缓凝剂分子能吸附在石膏颗粒表面,或者和石膏里面参与凝固反应的离子发生作用,让这个反应不容易进行下去。
就像是汽车在路上正常开得很快的,突然路上出现了好多小小的障碍物(缓凝剂分子与反应离子的作用),那车速自然就慢下来了,这里面汽车行驶就像是石膏凝固,这些障碍物就像是缓凝剂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案例里啊,有那种做大型石膏雕塑的。
如果没有缓凝剂啊,可能还没等雕塑师塑造好形状,石膏就干了。
有了缓凝剂呢,能给他们足够的工作时间。
不过呢,老实说,我一开始也不明白为啥有的缓凝剂效果特别好,有的就差一些。
我学习了之后才知道,这和缓凝剂的分子结构、浓度还有它与石膏的适配性都有关系。
有意思的是,这个原理虽然说起来不难理解,但是每个品牌的缓凝剂效果还真不太一样呢。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那怎么选合适的缓凝剂啊?我觉得这得看具体的需求,像要是简单的手工制品,对缓凝时间要求不是那么精确的,可以用一些普通的缓凝剂;要是精密的工业制作或者高端雕塑,可能就要挑选性能更优的缓凝剂了。
其实这里面还有很多可研究的地方呢。
我现在知道的也只是一部分,要是大家有更多的见解或者发现,欢迎来一起讨论讨论啊。
大家在使用石膏缓凝剂的时候呢,也要注意一些事情。
缓凝剂
(一)定义
缓凝剂就是降低水泥或石膏的水化热,延长凝结时间的一种添加剂。
用于砂浆中的缓凝剂的定义如下:
缓凝剂:延长砂浆凝结时间的添加剂。
(二)种类
按结构可将缓凝剂分为下列几类:
1)糖类:
糖钙、葡萄糖酸盐等,糖钙就是由制糖下脚料经石灰处理而成。
2)羟基羧酸及其盐类:
柠檬酸、酒石酸及其盐,其中以天然的酒石酸缓凝效果最好。
3)无机盐类:
锌盐、磷酸盐等。
4)木质磺酸盐等
在所有的缓凝剂中,木质磺酸盐的添加量最大且有较好的减水效果。
(三)作用机理
一般来说,有机类缓凝剂大多对水泥颗粒以及水化产物新相表面具有较强的活性作用,吸附于固体颗粒表面,延缓了水泥和浆体结构的形成。
无机类缓凝剂,往往是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难溶的薄膜,对水泥颗粒的水化起屏障作用,阻碍了水泥的正常水化。
这些作用都会导致水泥的水化速度减慢,延长水泥的凝结时间。
缓凝剂对水泥缓凝的理论主要包括吸附理论、生成络盐理论、沉淀理论和控制氢氧化钙结晶生产理论。
多数有机缓凝剂有表面活性,它们在固液界面产生吸附,改变固体粒子表面性质,即亲水性。
由于吸附作用,它们分子中的羟基在水泥粒子表面,阻碍水泥水化过程,使晶体相互接触受到屏蔽,改变了结构形成过程。
如葡萄糖吸附在C3S表面生成吸附膜,因此掺0.1﹪葡萄糖是水泥凝结时间延长70﹪。
对羟基羧酸及其盐的缓凝作用,用络合物理论解释更为合适。
因为羟基羧酸盐是络合物形成剂,能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而与碱土金属离子只能在碱性介质中形成不稳定络合物。
正因为如此,羟基羧酸及其盐类能与水泥中的钙离子形成不稳定络合物,在水化初期控制了液相中的钙离子的浓度,产生缓凝作用,随水化过程的进行,这种不稳定的络合将会破坏,这样水化将继续正常进行。
缓凝剂分子在水泥离子上的吸附层的存在,使分子间的作用力保持在厚的水化层表面上,使水泥悬浮体也有分散作用。
它们不但在原胶凝物质的粒子表面吸附,而且在水化和硬化过程中吸附在新相的晶胚上,并使其稳定。
这种稳定作用组织结构形成过程,并降低早期强度。
缓凝剂不仅由于在原化合物和最终化合物上的吸附作用,而且由于改变了饱和溶液中晶胚生成的速度,因此控制了胶凝物上的吸附作用,而且由于改变了饱和溶液中晶胚生成的速度,因此控制了胶凝物的水化和硬化过程。
无论是使用何种缓凝剂,在水泥水化继续进行过程中,由于水泥粒子的膨胀引起吸附层分子之间的空隙扩大或膜层破裂,因此水化作用可照常进行。
这样对后期强度的发展几乎没有坏的影响,在合理掺量范围内(0.01﹪~0.20﹪)甚至可以增加后期强度
缓凝作用的机理另一观点认为,缓凝剂吸附在氢氧化钙核上,抑制了其继续生长,在达到一定过饱和度之前,氢氧化钙的生长将停止。
这个理论中重点放在缓凝剂在氢氧化钙上的吸附,而不是在水化产物上吸附。
但是,研究表明仅仅抑制或改变氢氧化钙生长状态不足引起缓凝,而更重要的是缓凝剂子在水化的C3S上的吸附。
(四)应用
缓凝剂主要用于延长砂浆的可工作时间和凝结时间。
主要用于石膏灰浆和石膏基添缝料。
因为石膏的凝结速度过快而不能使用。
使用不同类型的缓凝剂加入量也不同。
缓凝剂可用于自流平砂浆、刚性防水浆料、腻子等产品中。
在自流平砂浆产品中,酒石酸和葡萄糖酸钠与合成超塑化剂配合效果较好;而柠檬酸及柠檬酸盐与干酪素配合效果较好。
酒石酸、柠檬酸及其盐以及葡萄糖酸盐已成功用于干砂浆产品,其典型的掺量为0.05到0.2%。
缓凝剂有哪些品种?
缓凝剂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有机物类缓凝剂和无机盐类缓凝剂两大类。
有机物类缓凝剂是较为广泛使用的一大类缓凝剂,常用品种有木质素磺酸盐及其衍生物、羟基羧酸及其盐(如酒石酸、酒石酸钠、酒石酸钾、柠檬酸等,其中以天然的酒石酸缓凝效果最好)、多元醇及其衍生物和糖类(糖钙、葡萄糖酸盐等)等碳水化合物。
其中多数有机缓凝剂通常具有亲水性活性基团,因此其兼具减水作用,故又称其为缓凝减水剂。
无机盐类缓凝剂包括硼砂、氯化锌、碳酸锌以及铁、铜、锌的硫酸盐、磷酸盐和偏磷酸盐等。
湿拌砂浆中为什么掺入缓凝剂?
缓凝剂能延缓水泥的水化硬化速度,使新拌砂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塑性,以便于施工操作。
湿拌砂浆是在专业生产厂经计量、拌制后,用搅拌运输车运至使用地点,然后放入专用容器储存,随用随取。
目前,湿拌砂浆大多由混凝土搅拌站供应,与混凝土相比,砂浆用量要少得多,搅拌站通常集中在某段时间内拌制砂浆,然后运到工地,因此一次运输量往往较大。
而目前我国建筑砂浆施工大部分为手工操作,施工速度较慢,运到工地的砂浆不能很快使用完,需停置较长时间,甚至一昼夜,这就要求砂浆能在较长时间内不凝结,以便于施工操作,避免浪费。
因此,湿拌砂浆中常掺用缓凝剂来调整砂浆的凝结时间,具体品种、掺量可根据施工、天气、交通等情况通过试验确定。
湿拌砂浆为什么要用专用缓凝剂?
普通水泥砂浆或水泥石灰混合砂浆中的水泥一般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初凝时间为2h,终凝时间3~4h,所以,砂浆的凝结时间在3~8h。
湿拌砂浆的特点是一次生产量大,而目前现场施工大部分为手工操作,施工速度较慢,因此湿拌砂浆在工地不会很快被使用完,需要储存在密闭容器中,在规定时间内逐步地使用完。
因此,需采用专用缓凝剂来延长湿拌砂浆的可操作时间。
湿拌砂浆的凝结时间可根据要求划分为8h、12h和24h。
湿拌砂浆专用缓凝剂与普通混凝土用缓凝剂有什么不同?
普通缓凝剂一般只能缓凝几小时至十几小时,如加大掺量就会导致水泥石强度急剧降低,甚至松溃无强度。
国外报道的各类超缓凝剂,其缓凝效果一般小于48h,且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后期强度损失的现象。
超缓凝剂是一种特殊的水泥外加剂,它掺入混凝土或砂浆中,可使混凝土或砂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10~35℃)和一定时间(20~42d)内不凝结。
即使水泥水化处于“休眠”状态,待“休眠”状态结束后仍继续水化硬化,并不破坏水泥石的结构。
由于该超缓凝剂具有这一特殊性能,因此可用于配制超长时间缓凝砂浆。
专用于湿拌砂浆的缓凝外加剂应具有推迟水泥初凝时间的性质,使砂浆
在密闭容器内最长可保持24h不凝结,超过上述时间或者砂浆中的水分被吸附蒸发后,砂浆仍能正常凝结硬化。
与商品混凝土施工速度快、需求量大的特点不同,预拌砂浆由于施工速度较慢(目前现场仍采用手工砌筑或抹面的施工工艺),而每次的需求量较少,为使现场的砂浆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施工性,要求砂浆具有一个时间段的休眠期;但为保证砂浆能满足施工进度的需要,又要求施工后的砂浆能尽快凝结硬化。
因此,砂浆专用缓凝外加剂必须同时具有这两种功能。
专用缓凝外加剂品质指标见表99-1:
表99-1 专用缓凝外加剂品质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