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核心技术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2.91 MB
- 文档页数:17
豪华科技排头兵全新奥迪A8L技术解析“突破科技启迪未来”是奥迪对造车的理解,也正是应为这句话,使奥迪利用先进科技,成为引领汽车发展的厂商之一。
追溯奔驰和宝马悠久的发展史,奥迪的背后同样有着许多故事,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能有它们那样的影响力,直到奥迪第一代豪华轿车A8的上市,才出现转机“突破科技启迪未来”是奥迪对造车的理解,也正是应为这句话,使奥迪利用先进科技,成为引领汽车发展的厂商之一。
追溯奔驰和宝马悠久的发展史,奥迪的背后同样有着许多故事,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能有它们那样的影响力,直到1994年奥迪第一代豪华轿车A8的上市,才出现转机。
2011年全新奥迪A8L满载着时下领先的技术来到中国,再次抢夺豪华车市场份额,2月28日即将上市,在此之前让我们一道来了解一下奥迪是如何将自己的宣传语真正应用到现实的。
[奥迪A8 万]| 参数| 文章| 图库| 论坛|全铝车身ASF(Audi Space Frame)尽管并不是首款使用全铝材料打造的奥迪A8L,和上一款相比在性能上仍有大幅提升。
庞大的车架仅重241kg,奥迪采用的空间框架结构比传统钢制车身有40%的轻量化优势,它采用了仿生学元素,参考动物骨骼结构以及自然形成的承重结构,对复杂的几何零部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奥迪全新A8L经过多种冶金工艺进行加工,其中包括22%的挤压成型铝合金件、35%的高精度真空铸造铝件、35%的液压成型铝合金板材,经过44米无缝激光焊接,ASF车身就此诞生。
另外新款A8L的ASF车身刚性与抗扭强度较上代相比提升了25%。
如此好的应用仍然具有其弊端,首先就是要想达到和钢材相同的抗扭强度就需要更厚的铝材,另外,车辆一旦发生碰撞,金属变形扭曲,由于加工工艺特殊性,维修成本也要比传统材料高出许多。
V8 FSI机械增压+汽油直喷全新奥迪A8L配备全新 V6汽油直喷机械增压发动机,增压器由发动机曲轴通过多楔带连接并驱动,使发动机在很低的转速就能够产生高增压值。
奥迪车身底盘技术解析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作为汽车的三大件,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成形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
底盘不单单指的是汽车底部车架,它其实是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
模块化纵向平台:自锁中央差速器自锁式中央差速器应用于前置纵向发动机的奥迪车型中(quattro传动系统的核心是自锁中央差速器),采用了纯机械式周转齿轮结构,以40:60的比例将传动扭矩传递给前后轴。
在常规驱动中,驱动扭矩的60%通过直径较大的空心轮及其相关的输出轴传到后轴。
40%通过较小的太阳轮进入前轴。
这种不对称的动态扭矩分配导致运动处理,强调后方推进力。
当差速器传递扭矩时,斜花键会立即产生轴向力。
在最新形式中,中央差速器可以将70%的扭矩转移到前部,或者将多达85%的扭矩转移到后部。
高锁定值可实现清晰定义的扭矩分配,并与诸如ESC 和车轮选择扭矩控制之类的控制系统进行高精度交互。
为了获得更大的动力和驾驶安全性,基于模块化纵向平台的顶级奥迪车型也可以配备运动型差速器。
模块化横向平台:电动液压多片离合器对于带有横置发动机的紧凑型车型,奥迪使用quattro动力总成,该动力总成具有带液压执行器的电控多片离合器。
它安装在后差速器之前的传动轴末端,以优化重量分配。
离合器内部是一包成对安装的金属摩擦环,彼此成对安装。
每对中的一个环与离合器篮永久啮合,该离合器篮随传动轴旋转。
每对中的另一个环连接到通向后差速器的轴。
全轮驱动软件根据大量数据不断计算前后桥之间的正确扭矩分配。
当需要扭矩时,高效的电动轴向柱塞泵可在短短几毫秒内建立多达40 bar的液压。
它将摩擦片压在一起,从而可以将驱动扭矩可变地传递到后桥。
电子控制的多片离合器确保最佳的牵引力,行驶动态和行驶安全性,同时通过主动控制的扭矩分配实现动态操纵。
在带有横向安装发动机的运动型车型中,对多片离合器的管理着重于动力。
奥迪avs工作原理
奥迪AVS(Active Vehicle Suspension)是奥迪汽车的一种主
动悬挂系统,它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车辆的运动状态,并通过控制电磁阀及液压控制氮气减震器来调节悬挂系统的硬度和高度,以提供更加舒适和稳定的行驶感受。
奥迪AVS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
1. 传感器监测:安装在不同位置的传感器会实时监测车辆的运动数据,包括车体加速度、转向角度、车身倾斜角度等,将这些数据发送给控制单元。
2. 控制单元处理: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判断车辆当前的行驶状态和路况,为后续的悬挂调节做出决策。
3. 悬挂调节: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电磁阀会对液压控制氮气减震器进行调节。
根据车辆行驶状态的变化,系统可以及时调整减震器的压力和阻尼特性,从而改变悬挂系统的硬度和高度,以适应不同的路况和驾驶需求。
通过这种方式,奥迪AVS可以实现主动的悬挂调节,让车辆
在不同路况和驾驶方式下拥有更好的悬挂效果。
例如,在平稳行驶或高速行驶时,AVS可以调整悬挂系统的硬度,提供更
好的操控性和稳定性;而在通过颠簸路面或行驶在崎岖山路时,AVS可以调整悬挂系统的柔软程度,增加车辆的舒适性。
一、高电压系统部件和连接高电压相关部件高电压线连接关系,如图1所示。
二、高电压系统部件位置高电压线连接关系及插头插拔,如图2所示。
三、高电压导线所有高电压系统中的高电压导线都为橙色以便识别,如图3、图4所示。
四、高电压接口所有接口都需机械式设码,以防错误安装,如图5所示。
五、高电压充电器1 AX4安装位置:车辆后方底护板位置。
功能:·采用单相交流电充电·内部有两个逆变器·集成了高电压充电控制单元J1050和充电接口·高电压充电控制单元J1050诊断地址码为C6·通过自身的冷却水管进行液体冷却内部有2个交流逆变器,插座上是单相输入,如图6所示。
六、高电压开关盒SX6在高电压下部,如图7图8所示。
高电压开关盒SX6包括:·电压测量与绝缘电阻检测控制单元·高电压充电装置保险丝S60·高电压的电流传感器G848·高电压保护电阻N662·高电压功率保护器1J1057·高电压功率保护器2J1058·高电压预充电保护器J1044·高电压切断引爆装置N563·高电压充电装置接口AX4·12V车载电网接口·至的HV正极和HV负极直插接口·HV正极、HV负极以及至功率和控制电子装劲X1的接口功率保护器:·端子15接通时,高电压功率保护器2J1058(HV负极)和高电压预充电保护器J1044(HV正极)闭合。
较小的电流通过保护电阻N622流向功率和电子控制装劲X1·中间电路充满电时,高电压功率保护器1J1057(HV正极)闭合,高电压预充电保护器J1044(HV正极)打开满足功率保护器打开的条件:·端子15关闭·安全气囊控制单动234通过数据总线发送碰撞信号·安全气囊控制单j句234通过离散导线向高电压切断引爆装N563发送碰撞信号·保养插头TW打开·功率保护器端子30c供电保险丝拔出或损坏·单元AX1的12V供电中断·安全线中断通信:·通过一条子总线与调节装置控制单元J840进行通信高电压切断引爆装置N563:·在高电压SX6的开关盒中,通过离散导线与安全气囊控制单动234相连·高电压断路引爆装置N563是一种软件,它可以对碰撞信号进行电子分析,并负责断开功率保护器·由于高电压切断引爆装置并非物理部件,所以碰撞后无须更换绝缘监控:·高电压系统激活时,高电压开关盒SX6,每30s进行一次绝缘检测碰撞信号:·安全气囊控制单元识别到相应的碰撞时,高电压出于安全原因将被切断·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向数据总线发送碰撞信号,网关J533将信号传输至调节控制单元J840·轻微碰撞:发生轻微碰撞且符合相应的碰撞级别时,调节控制单元J840·严重碰撞:发生严重碰撞时,高电压切断的信号以两种不同方式传输方式一:与发生相应等级的轻微碰撞一样,调节控制单元J840切断高电压(如图9所示);方式二:安全气囊控制单元J234通过导线和高电压切断引爆装置N563离散相连,安全气囊激活该引爆装置,从而切断高电压。
奥迪A3 Sportback e-tron技术亮点解读作者:郑锐来源:《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20年第09期作为奥迪品牌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量产车型,奥迪A3Sportbacke-tron搭载1.4TFSI发动机+75kW电动机的动力组合,匹配6挡e-Stronic双离合变速器,高压蓄电池容量为8.8kW·h。
在纯电动模式下,该车续航里程为50km。
在混动模式下,新车百公里加速仅耗时7.6s,官方百公里综合油耗低至1.6L,最高时速可达222km/h。
奥迪A3Sportbacke-tron早已经在国内上市,但是由于保有量不高,对于国内维修人员来说相对陌生。
为此,本刊编辑对该车的技术亮点进行解读。
一、发动机奥迪A3Sportbacke-tron搭载了EA211系列的1.4TFSI发动机,最大功率110kW(图1)。
发动机与电机之间可以通过离合器K0的结合而連接。
当车辆以纯电动方式起动并行驶时,K0断开,发动机不起动,车辆由电机驱动。
发动机通过电机来起动。
发动机控制单元J623将起动信号发送到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机电控制单元J743,J743发出信号驱动离合器K0接合,将电机的转子与内燃机的曲轴连接在一起。
转子转动,就使得曲轴达到内燃机的起动转速。
发动机控制单元J623激活点火和喷油系统,动机起动。
二、变速器总成奥迪A3Sportbacke-tron的6挡双离合变速器0DD由混合动力模块、变速器部分1和机电一体模块组成(图2)。
1. 混合动力模块(图3)混合动力模块包括电驱动装置的电机V141(水冷却)、变速器部分1和离合器部分(K1、K2和K0)。
离合器K0位于双质量飞轮的次级质量一侧,能够将电驱动装置的电机V141与发动机连接在一起。
离合器K1将力矩传递到变速器部分1,负责切换1、3、5几个奇数挡;离合器K2将力矩传递到变速器部分2,负责切换2、4、6几个偶数挡和倒挡。
K0、K1和K2这三个离合器都是湿式离合器,由变速器的机电一体模块来操控。
全时四驱的大师——奥迪quattro系统详解无论是说到奥迪品牌,还是四驱系统,尤其是全时四驱,都不能少了一重要的名字——quattro。
今天,quattro系统早已经成为奥迪的标志之一。
而历经七代进化的quattro也依旧在焕发它的光彩。
quattro一词在意大利语中就是“四”的意思,而对于奥迪来说quattro还有其他含义。
1980年奥迪公司研发了quattro四轮驱动系统,并把它装备在一辆基于奥迪80底盘的双门轿车上,这辆轿车的名字也叫Quattro。
另外奥迪旗下还有一家名叫quattro的子公司,专门实验和研发高性能车型。
因此,quattro 既代表着奥迪四驱技术,又代表一种车型,还是一家公司的名字。
奥迪四驱技术历史回顾奥迪使用的四驱系统目前均叫quattro系统。
配备这项技术的车型很好分辨,您在它车身上找到“quattro”标志就是了,有些车型还会有壁虎标志。
但发展到现在壁虎已经不再是quattro的专利,而被国人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壁虎”的谐音“庇护”或“避祸”。
『壁虎象征了quattro强大的抓地力』"quattro"四驱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7年,那时候的大众为德国军方制造一款名为Iltis的四驱越野车,而这款车型凭借四驱系统,在各种路面的表现都非常理想,这也使得时任奥迪技术经理的皮耶希萌生了将四驱系统引入轿车的想法。
第一代quattro(1980年):空心传动轴第一代quattro系统采用了开放式中央差速器(手动锁止)+前轴开放式差速器+后轴开放式差速器(手动锁止)的结构。
在变速箱后端安装差速器,依旧由传统的传动轴将动力传递至后轴差速器;而在变速箱内部安装了一根空心传动轴使动力可以传送到前轴差速器。
这样一来就省去体积大、重量大的分动箱,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空间问题。
驾驶者可以根据不同路况需求,通过中控台的锁止开关控制差速器的工作状态。
奥迪变速器系统设计师弗兰茨•滕格勒的解决方案:采用空心轴将动力传输至中央差速器,通过万向轴将动力传至后轮,而空心轴再负责将动力引向前轮。
奥迪品牌给国人的印象一直是大气稳重的行政用车,从奥迪Q7和Q5的推出便打破了这个局面,原来主打轿车的品牌同样可以做出高品质的SUV。
优秀的品质也让奥迪Q5国产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供不应求的场面。
既然说到了SUV车型,必然要关注它们的核心部分,那就是四驱系统。
我们对奥迪的quattro四驱系统并不陌生,因为它是最早将四驱装置运用于拉力赛中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的汽车厂商。
在对其四驱系统进行解析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奥迪quattro四驱系统的历史。
『奥迪quattro与大众4Motion之间的区别』●奥迪品牌介绍奥迪品牌由奥古斯特·霍希(August Horch)于1909年7月16日创立,奥迪著名的四环标志代表了四个汽车品牌:奥迪(Audi),小奇迹(DKW),霍希(Horch)和漫游者(Wanderer)。
四大品牌于1932年6月29日组建了汽车联盟股份公司(Auto Union AG)。
『奥古斯特·霍希(左)』1965年,二战后在巴伐利亚重组的新汽车联盟被大众公司收购,随后1969年3月10日,新汽车联盟与NSU汽车公司合并。
新公司定名为奥迪-NSU汽车联盟有限公司。
1985年,奥迪-NSU汽车联盟有限公司的名称被简化,简称为奥迪股份公司(AUDI AG),同年,公司总部迁往了英戈尔斯塔特。
奥迪股份有限公司现为大众汽车公司的子公司。
●奥迪四驱技术历史回顾奥迪目前使用的四驱系统即我们所熟悉的“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车上的标志为中网的“quattro”和尾部的小壁虎的Logo。
quattro一词在意大利语中就是“四”的意思,而对于奥迪来说还有其他含义。
1980年奥迪公司研发了quattro四轮驱动系统,并把它装备在一辆基于奥迪80底盘的双门轿车上,这辆轿车的名字也叫quattro。
另外奥迪旗下还有一家名叫quattro的子公司,专门实验和研发高性能车型。
因此,quattro既代表着奥迪四驱技术,又代表一种车型,还是一家公司的名字。
ASF奥迪空间框架结构.技术进步轻松解决问题:奥迪空间框架结构ASF.奥迪A8的ASF全铝车身随着汽车生产中安全性能和驾驶舒适度的提高,车身重量也日见增长。
为了打破这一螺旋上升趋势,奥迪采取了一项创造性的策略:智能轻质设计。
先不论其技术上的巨大进步,单是该设计为汽车带来的驾驶动力性就足够真正激动人心。
这一革命性理念称作奥迪空间框架结构。
这一独创性科技采用铝制和轻塑料结构以及质量最小化生产工艺,以保证把质量降低到惊人的程度,同时提高了效率水平,并给汽车提供了出色的抗扭刚度。
科技改变汽车世界90年代初期,奥迪第一辆全铝车身车型A8亮相。
之后,该技术得以逐步提高和完善。
ASF技术中支持车身重量的承重结构由压制铝框架和压铸件构成。
然后,该框架内安装了铝制车身覆盖件,作为承重组件之一。
ASF车身外壳上的各个部件形状和横截面各异,这取决于这些部件各自的任务和功能。
正如组成人体骨架的各个骨头,这些部件结合了最大功能性和最小重量。
ASF技术的最新一代:奥迪R8(图库论坛).R8中车身结构由70%压制框架,22%车身覆盖件和8%真空压铸结点构成,因此奥迪R8车身为ASF技术树立了新的标准。
每一压制框架组件都根据其用途和功能最优化了各自的形状和横截面。
奥迪R8采用的空间框架结构的另一特点是首次采用压铸镁制造中央承重部件。
发动机框架增加了车尾上部结构的强度。
而特别要指出的是,在中央承重部件上,镁材料在质量和刚度方面都是最佳材料选择。
ASF的历史奥迪空间框架结构的故事奥迪空间框架结构的故事起源于80年代早期。
从那时起,奥迪便提出了坚持制造轻质车身以减轻总体质量的理念,以此打破了日益增加的汽车重量和日益复杂的舒适及安全装置之间的螺旋上升趋势。
1985年奥迪在汉诺威汽车交易会上展示了一幅图画,画中两名女子不需任何帮助就举起了完整的奥迪100铝制车架。
1988 1988年起开始长期在奥迪V8上实验ASF外壳。
1991 1991年秋,奥迪展示了两款全铝空间架构和外壳的原形车:法兰克福车展上的A udi quattro Spyder(图库论坛)和东京车展上的Audi Avus quattro。
奥迪创新科技全接触享有百年悠久历史的奥迪公司,一直以超凡的技术和远见卓识的开拓精神称雄于世界汽车之林。
无论是其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全时四轮驱动技术,还是独一无二、至今无人与之匹敌的全铝车身技术的实际应用,以及各款车型所体现的独具特色的造型设计,时时刻刻向世人展示奥迪一个世纪的辉煌与荣誉,它那代表精诚合作,团结永固的四环标志,早已成为世界豪华轿车的象征。
作为世界著名的豪华汽车品牌,除了无人比拟的技术领先优势外,奥迪还不断倡导积极、活力和动感的生活方式。
起源于1991年的奥迪quattro杯高尔夫锦标赛,是奥迪充满动感与活力的品牌形象的又一体现。
以奥迪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技术命名,彰显出该项比赛本身具有的运动活力和激情魅力。
为了对奥迪的“突破科技,启迪未来”的理念更为全面的理解,让我们一起简要浏览一下奥迪的主要领先技术:全时四轮驱动技术(quattro)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技术有20多年的历史。
这个四轮驱动原理包括持续分配发动机功率,以及将功率按需传送到每个车轮。
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技术具有高度的主动安全性,几乎可以在所有的路面上提供可靠的牵引力,并可随时优化方向稳定性,即便在侧风中行驶,其性能也明显优于手动四轮驱动系统。
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技术随时随地拥有持久安全性能。
奥迪全铝车身框架结构(ASF)奥迪全铝车身框架结构(ASF)是高强度全铝框架结构,它整合了所有的平面构件。
这种布局实现了出色的车身刚度与良好的碰撞安全性,并显著地减轻了车身的重量。
多媒体交互系统(MMI)MMI是一种集成的操作模块,它可以使汽车与信息娱乐元件根据简单的逻辑原理自行操作。
MMI主要包括两个元件:一个是位于中控台的MMI终端,一个是可伸缩的7英寸彩色显示器。
MMI终端的核心元件是一个组合的旋转式控制及其周围的四个按钮。
通过这些按钮,用户可以浏览所有的菜单并选择所需。
无级/手动一体式变速箱(multitronic)无级/手动一体式变速箱是一个连续可变的变速器。
全新奥迪A6L轿车技术亮点解读作者:王艳来源:《汽车与驾驶维修》2012年第05期关键词:可调空气悬架、可选车轮力矩控制、驾驶横式选择系统、LED前照灯全新一汽-大众奥迪A6L轿车于3月28日上市。
新一代奥迪A6L轿车外形设计更加动感,动力性及操控性能突出。
该车对奥迪驾驶模式选择系统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效率(efficiency)模式,使得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更为出色;采用了全新的底盘系统,使得车辆的结构更优化,提升了车辆性能;采用了全新LED前照灯,使得车辆夜间行车安全性得到提高。
为了方便广大读者对新A6L轿车的了解,在此对其部分技术亮点进行简要介绍。
一、底盘1前桥在新A6L轿车的前桥(图1)上,用于放置上控制臂的支座是集成在车身上的,这样不仅使得其在质量和刚度方面得到优化,还能降低上控制臂的安装公差。
2后桥后桥(图2)的开发仍是以梯形连杆后桥为基础,弹簧和减振器在空间上是分开布置的。
因此行李舱地板很平,可以获得较大的货物装载宽度。
3可调空气悬架(AAS)在新A6L轿车上,有2种可调空气悬架系统供选用,其结构组成如图3所示。
一般采用生产控制号为1BK的可调空气悬架系统;对于某些特殊的市场,还提供专门应付不良路面的底盘,其生产控制号是1BS。
这2种系统之间的区别在于控制程序,其系统部件是一样的。
4转向系统新奥迪A6转向系统(图4)采用了电动机械式转向器,标准配置的转向柱是机械可调式的,也可选装电动调节的转向柱。
4辐式多功能转向盘是标准装备,也可选装3辐式多功能运动型转向盘。
5制动系统新A6L上的制动系统(图5)是以新款A4及A8轿车上采用的制动系统为基础开发的。
驻车制动器使用的是电动机械式驻车制动器。
制动系统采用了第9代电子稳定程序(ESP)控制系统,因为要使用动态转向系统,故其功能有所扩展。
控制单元J104会确定出转向干预的大小,以便帮助稳定行驶状态。
为此需要处理车轮转速传感器、转向角传感器、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及动态转向系统执行元件转子位置传感器的测量值。
奥迪AI主动悬架技术介绍作者:喀晶元来源:《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20年第06期关键词:主动悬架主动悬架系统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由控制单元控制的新型悬架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车辆操纵稳定性与乘坐舒适性的完美统一,因而广受汽车业界赞誉。
在德系3大豪华品牌中,奔驰最早涉足该领域,奥迪紧随其后,在2018年发布了第5代奥迪A8车型,做为该品牌顶级旗舰车型装备有激光大灯、AI主动悬架、48V轻混和四轮转向等先进技术,其中最受业界关注的就是AI主动悬架系统。
1.系统概述奥迪AI主动悬架是可完全调控的机电混合悬架系统,汽车的前置摄像头会探测路况的变化,并指示系统提前做出反应。
该车每个车轮均配有48V电机,可以单独增加或减少车轮上的负载,并主动调节车身位置以适应各种驾驶工况。
AI主动悬架将整车的运动性与舒适性完美结合,达到更大的性能扩展范围(图1),驾驶员既可以体验到跑车的操控乐趣又可以尽享豪华车的平稳与舒适。
2.系统设计原理传统的横向稳定杆存在诸多弊端(图2),如功能单一、同轴车轮之间有“侧倾复制”以及横向稳定杆刚度值固定不变等。
AI主动悬架采用了全新设计的底盘稳定执行器,每个车桥配备2个相互独立的底盘稳定执行器(图3),它们可以控制单个车轮与车身间的相对位置。
底盘稳定执行器装备有大功率48V驱动电机,可实现底盘的快速升降调节,只需0.1s就可将车身从中等高度位置快速提升约85mm。
3.系统部件AI主动悬架系统由控制单元、执行元件和传感器组成(图4)。
控制单元:底盘控制单元J775、前底盘稳定执行器控制单元J1152和后底盘稳定执行器控制单元J1153。
执行元件:4个底盘稳定执行器。
传感器:前置摄像头R242、4个车身高度传感器和车身运动传感器(来自J775和安全气囊控制单元J234)。
这里重点介绍AI主动悬架系统新增的功能部件,其中包括4个底盘稳定执行器、2个底盘稳定执行器控制单元和1个底盘控制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