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阅片—基本知识(1.1)
- 格式:ppt
- 大小:6.32 MB
- 文档页数:67
医学影像学的放射学阅片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通过各种放射学技术获取人体内部的影像信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而在医学影像学中,放射学阅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需要放射科医生准确、细致地解读和分析患者的影像图像,从中获取病情信息,并提供专业建议。
一、放射学阅片的背景放射学阅片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实践,因为医学影像学已经成为临床诊断的基本辅助工具。
通过对放射影像的阅读和解读,放射科医生可以发现病变、评估疾病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放射学阅片的重要性放射学阅片对于患者的治疗过程至关重要。
放射科医生通过对放射影像的仔细观察和解读,能够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
这意味着患者可以尽早获得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同时,放射学阅片也对医生的工作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
医生可以通过放射影像来了解病情,选择适用的治疗方案,并监测治疗效果。
这使得医生能够更加准确地制定治疗方案,提高医疗水平。
三、放射学阅片的流程1. 影像获取:最常用的影像获取方法是X线、CT扫描、MRI和超声等。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技术进行检查。
2. 阅片准备:医生需要在合适的环境下进行阅片,确保充足的光线以及舒适的工作条件。
同时,医生还需要准备相应的笔记工具,以便记录观察结果。
3. 影像解读:医生需要仔细观察影像,寻找病变的特征,如肿块、炎症、骨折等。
医生还需要注意解读各种影像特征,如密度、形态、大小等。
根据观察结果,医生可以进行初步的诊断。
4. 书写报告:根据观察结果,医生需要撰写放射学报告,提供详细的描述和评估。
报告一般包括影像所示的异常表现、可能的病变原因,并提供针对患者的治疗建议。
四、放射学阅片的技巧与要求1. 专业知识:放射科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知识,以便能够准确解读影像,了解病理基础。
2. 经验积累:医生需要积累大量的临床经验,不断学习和了解新的影像技术和疾病特征。
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医生才能够更加熟练地进行阅片工作。
#临床医生CT 读片#=编者按> 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 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超声波检查(U S)以及同位素扫描(RI)等影像检查是21世纪的高科技的影象诊断的最新进展。
CT 影象诊断具有检查简便,影像密度分辨率高,且可作人体横断面、三维图像显示,这就大大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是影像诊断中重要的检查方法。
随着CT 设备的普及CT 技术已成为临床各学科医生在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判断预后以及医学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
为使临床医生更好地掌握CT 技术、分析CT 图像,本刊特邀请影像学专家谢宝教授撰写/临床医生CT 读片0讲座,对读片方法、各系统正常图像和常见病、多发病的CT 图像,以典型病例图片加示意图对照配以简短文字进行诠释,图文并茂,易于辨认与理解,可谓CT 读片速成之方法,愿该讲座成为临床医生学习CT 的良师益友。
第1讲 CT 读片基础知识谢宝北京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101149)前言 CT 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 aphy ,CT )为1967年英国工程师Godfley N.Hounsfield 所发明,临床应用已有30余年,因为CT 可提供人体断面像且密度分辨率高,给诊断提供了大量信息,使过去不易确诊的疾病得到了准确的诊断,已成为临床各学科重要检查方法。
CT 诊断不仅由影像科医生结合临床作出诊断,而且临床医师更需要根据影像表现作出更加全面的诊断、治疗、判断疗效及预后等决策。
进行CT 读片必须首先了解人体横断面解剖正常图像,继而掌握疾病的异常影像。
本文对各系统的正常表现以及主要疾病表现加以介绍,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读片分析的方法和加深对各种异常影像的理解和辨认,结合临床才会作出精确的诊断,提高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1 CT 原理与机器1.1 CT 原理 CT 断层装置是利用X 线管,围绕人体的长轴进行旋转照射,并于对侧设置检测器(de -tector ),吸收通过人体的不同衰减的X 线,并转换成电信号送入电脑,进行处理,重建成图像后在监视器上(CR T )显示出横断面图像,亦可再建构成矢状、冠状面等图像。
临床胸片阅片基本知识在读胸片上有点体会想与大家分享。
要想读好胸片首先要知道正常胸片是怎样的,总的来说可以用以下的文字描述,并且看每一张片子时也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看,以便养成好的习惯。
“胸廓对称,两侧肋骨肋间隙正常;两肺纹理清晰,未见明显实质性浸润;两侧肺门纵膈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大小形态在正常范围;膈肌平滑,双侧肋膈角锐利。
”下边我具体叙述一些细节问题:1.如何数肋骨?数肋骨是看片的基础,我以下要说的很多东西都是以肋骨作为标志的。
正常胸片肋骨从后上向前下数,第一肋与锁骨围成一个类圆形的透亮区,这一部分也是肺尖所在的区域,两侧对比有利于发现肺尖的病灶。
2.如何判断肺纹理是否正常?我们知道一侧肺野从肺门到肺的外周分为三等份分别称为肺的内、中、外带,正常情况下肺内中带有肺纹理,外带无,如果外带出现了肺纹理则有肺纹理的增多,反之内中带透亮度增加则肺纹理减少。
对肺内中外带的区分还有一个意义,那就是对肺气肿时肺压缩的判断,一般来说肺内中外带占肺的量分别为60%、30%、10%。
3.纵膈与肺门:肺门前方平第二到四肋间隙,后平对四到六胸椎棘突高度,在后正中线与肩胛骨内侧缘连线中点的垂直线上。
这有什么意义呢?举个例子:在纤维空洞性肺结核时,有“肺门上吊”,如果你知道了正常肺门的位置就很容易判断是否是肺门上吊。
关于纵隔主要是判断是否有移位。
4.心脏:心脏后对五到八胸椎,前对二到六肋骨。
我们在读片的时候经常听到有一个概念叫“主动脉结”,它是什么意思呢?在哪里呢?主动脉结就是主动脉弓由右转向左出突出于胸骨左缘的地方,它平对左胸第二肋软骨。
这里我还想说一点,那就是肺动脉段的位置,肺动脉段位于主动脉结下方,对判断肺动脉高压很有意义。
5.膈肌和肋膈角:一般右肋膈顶在第五肋前端至第六肋前间水平,由于右侧有肝脏的存在,右膈顶通常要比左侧高一到两厘米。
意义:胸腔或腹腔压力的改变可以改变膈肌的位置如气胸时膈位置可以压低;膈神经麻痹出现矛盾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