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教学查房
- 格式:pptx
- 大小:492.94 KB
- 文档页数:28
感染性休克护理查房2023-10-26contents •感染性休克概述•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评估•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措施•感染性休克护理查房流程•感染性休克护理查房案例分析目录01感染性休克概述感染性休克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由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所致,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和外周循环灌注不足等。
感染性休克定义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感染性休克可分为两种类型:内毒素休克和外毒素休克。
感染性休克分类定义与分类1感染性休克的影响23感染性休克可导致机体代谢异常、各器官功能紊乱,严重时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
生理功能紊乱感染性休克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自身状况有关。
高病死率感染性休克治愈后,部分患者可能留下长期的后遗症,如心肌损伤、肾功能不全等。
长期影响目的通过护理查房,评估患者病情,发现潜在问题,制定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全面的护理。
意义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护人员交流与协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服务。
护理查房的目的和意义02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病因感染性休克主要由微生物感染引发,常见病原体为革兰阴性细菌。
机制感染性休克的发生与病原体释放的毒素、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有关,导致机体微循环障碍、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衰竭。
病因与机制03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可累及多个器官,如肺、肾、肝等,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病理生理过程01微循环障碍感染性休克时,血管收缩、扩张失调,导致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注不足,缺氧和酸中毒。
02代谢紊乱感染性休克可导致机体能量代谢紊乱,糖利用障碍,脂肪代谢紊乱,出现高血糖、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等。
及时诊断和治疗感染性休克,控制原发病,防止病情恶化。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
预防对症治疗,如纠正酸中毒、调整水电解质平衡、控制炎症反应等。
器官功能支持,如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液净化治疗等。
规培学员汇报病史:患者,男,72岁,因“大便习惯改变1+月”,于2020年10月21日入院。
患者老年男性,病程长;主要表现:患者以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表现,入院前肠镜提示为状直肠Ca,已取活检,病检结果:直肠腺癌。
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T 36.4℃ P 91次/分 R 20次/分 BP 109/70mmHg,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腹软,左下腹深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肝脾未扪及肿大,墨菲氏征阴性,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约4次/分,未闻及金属音及气过水声。
直肠指检:肛周无红肿渗液,进指3cm,进指顺利,距肛缘3cm处可扪及肿瘤下缘,质硬,活动度差,退指指套血染。
辅助检查:2020.10.21我院肠镜:直肠距肛门3-7cm查见马蹄型新生物生长,表面覆盖灰白苔坏死物,触之易出血。
予以送检。
其余所见结肠粘膜光滑,血管纹理清晰,未见溃疡及新生物。
血常规+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1.18mg/L,红细胞3.64×1012/L↓,血红蛋白104g/L↓,白细胞4.17×109/L,血小板191×109/L;动脉血气分析:全血钙1.11mmol/L↓,总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压积33%↓,碳氧血红蛋白1.6%↑,阴离子间隙6mmol/L↓,氧分压222mmHg↑,实际碳酸氢根28.4mmol/L↑,标准碳酸氢根27.0mmol/L↑,细胞外碱剩余3.3mmol/L↑,动脉氧饱和度99.1%↑。
颈部血管彩超:1、右侧颈内动脉走行弯曲,血流速度增快,血流阻力指数增高;2、左侧颈内动脉走行弯曲;3、左侧椎动脉稍细小,走行弯曲;4、右侧椎动脉走行弯曲。
下肢血管彩超:1、右侧小腿肌间静脉增宽;2、双下肢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
心脏彩超:右室增大;主动脉瓣反流(轻度);二尖瓣反流(极轻度);三尖瓣、肺动脉瓣反流(轻度);肺动脉高压(轻度);左室收缩功能测值正常,舒张功能减退。
感染性休克教学查房课件目录CONTENTS •感染性休克概述•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感染性休克的预防与控制•感染性休克的教学查房•感染性休克的病例分析01感染性休克概述感染性休克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机体组织灌注不足、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的风险增加。
定义感染性休克可分为早期休克和晚期休克,早期休克表现为高动力型,晚期休克表现为低动力型。
分类定义与分类感染性休克的主要病因是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感染,常见于肺部、腹部、泌尿道等部位的感染。
病因与病理生理病因临床表现感染性休克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寒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意识障碍等症状。
诊断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病原学检查包括血培养、痰培养、尿培养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02感染性休克的治疗01020304早期识别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纠正酸碱平衡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及时发现并诊断感染性休克,尽早开始治疗。
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正常血压和组织灌注。
监测和纠正酸碱平衡紊乱,保持内环境稳定。
在液体复苏基础上,使用血管收缩剂或扩张剂,以维持正常血压和组织灌注。
抗生素治疗在确诊感染性休克后尽早开始使用抗生素。
根据可能的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以覆盖可能的病原体。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种类和使用方案。
避免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早期使用覆盖病原体调整抗生素预防抗生素耐药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肾功能支持其他支持治疗支持治疗对于循环衰竭的患者,使用强心药、升压药等循环支持药物。
对于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的患者,给予机械通气支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其他支持治疗。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等肾功能支持治疗。
免疫调节治疗对症治疗营养支持其他治疗手段对于严重感染引起的免疫功能紊乱,可以使用免疫调节药物进行治疗。
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