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162.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

一、绪论

1、机体内环境的概念:

由血浆、淋巴液、组织液组成的细胞外液,统称为机体内环境。

2、机体的三种调节: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二、神经系统

1、叙述神经系统的基本构成:

神经系统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可分为:大脑和脊髓两部分;周围神经系统可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内脏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①完整性;②绝缘性;③双向性;④相对不疲劳性

三、血液

1、血液的组成及各自的作用:

血液由55%的血浆和45%的血细胞。血浆的作用主要为:运载血细胞,二氧化碳,水分和人体所需营养物质;血细胞的主要作用:①红细胞细胞质内含有大量淡红色的血红蛋白,有运输氧及二氧化碳的作用;

②白细胞主要参与人体免疫,吞噬血液中的细菌,保护人体不受细菌的侵害。其分类为: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无颗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③血小板: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以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2、血浆渗透压的构成及其生理意义:

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产生的晶体渗透压,还有部分由蛋白质产生的胶体渗透压。

3、简述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生理功能及生成调节:

①生理特性:(1)红细胞膜的通透性:红细胞膜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的半

透膜。氧和二氧化碳等脂溶性气体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尿素也可以自由进入。低温贮存较久的血液由于Na+泵不能活动,血浆内K+浓度升高;(2)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

②生理功能:通过细胞内所含有的血红蛋白进行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

③生成调节:早期祖细胞生长依赖于一种称为爆式促进因子的调节作用。晚期的红系祖细胞主要由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来调节。EPO主要由肾组织产生,它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使血中红细胞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4、凝血过程:凝血过程基本上是一系列蛋白质有限水解的过程。凝血过程一旦开始,各个凝血因子便一个激活另一个,形成一个“瀑布”样的反应链直至血液凝固。有两个途径:

①内源性途径:血管内皮受损时,暴露的胶原纤维与血浆中无活性的接触因子Ⅻ相接触,将其活化为因子Ⅻa。

②外源性途经:当组织损伤时,释放出组织凝血激酶(因子Ⅲ),进入血浆,启动外源性凝血过程。

四、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途径:

血液循环路线:左心室→(此时为动脉血)→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静脉血)→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动脉血)→肺静脉→左心房→最后回到左心室,开始新一轮循环。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①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②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2、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①哺乳动物的心脏由四个腔室组成,即: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组成;右心房与右心室由三尖瓣隔开;左心房与左心室由二尖瓣隔开;心房和心室分别由房中隔和室中隔分成左右两部分。

②第一心音:又称收缩音,是由心室收缩,血液冲击房室瓣产生的;第二心音:又称舒张音,是心室舒张,血液回流冲击半月瓣及心室内壁振动产生。

3、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心输出量取决于每搏输出量和心率;机体通过对搏出量和心率的调节来改变心输出量。具体因素如下:

①心肌的异长自身调节:心室舒张末期,回心血量↑→容积↑→心肌拉长→心肌收缩强度↑(在一定限度内);

②心肌的等长自身调节:心肌收缩力↑→博出量↑;

③外周阻力的影响(主要是动脉血压):外周阻力↑→博出量↓(一定的范围内)→心舒末期容积↑→心肌异长(或等长收缩)的调节↑→心收缩力↑→博出量↑;

④心率的影响:一定范围内,心输出量↑~心率↑(但超过一定限度:心率↑→心舒期↓→心室充盈量↓)

4、动脉血压的产生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①血液充盈血管、心脏射血、存在外周阻力(即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

②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每搏输出量;心率;大动脉弹性;外周阻力。

5、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水肿产生的原因):

①毛细血管血压:肌肉运动、炎症时毛细血管血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加;静脉压升高时,也可使组织液生成增加。

②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减少或蛋白排除增加均可导致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从而使组织液增多,导致水肿。

③淋巴回流:由于一部分组织液需经淋巴系统回到血液,当淋巴回流受阻时,可导致局部水肿。

④毛细血管通透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导致血浆蛋白漏出,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组织液生成增多,导致水肿。

五、呼吸生理

1、呼吸的全过程:

①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两部分;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③内呼吸:包括组织呼吸和组织换气两部分。

2、肺通气的阻力:

①弹性阻力(约占70%):包括胸壁的弹性阻力和肺的弹性阻力(包括弹性纤维的回位和肺泡表面张力)。

②非弹性阻力(约占30%):包括气流所遇到的摩擦阻力(特别是气流加快时)和组织粘滞性阻力。

3、O2 、CO2在血液中运输的方式:

①O2在血液中运输方式主要为化学结合方式运输约占98%;以物理溶解形式运输主要占2%。

②CO2在血液中运输方式主要为化学结合方式运输约占95%;以物理溶解形式运输主要占5%。

4、气体交换的动力及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①气体分压(P):是指混合气体中某一气体成分构成的压力。

②气体的分子量和溶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