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概念智能通信小车
- 格式:docx
- 大小:16.02 KB
- 文档页数:2
Knowledge 知识园地_ 24【品质生活第31期】随着5G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广大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需求提升,传统意义上的代步工 具—i •通汽车,已无法完全满足人们对汽车领域高科技应用的追求。
智能化的汽车以更科技、更舒适、更便捷的优势,正在快速向我们走来。
2021年,本专栏将聚焦智能汽车主线推出系列策 |划,敬请期待。
智能汽车“黑科技”—无人驾驶文/曹建永111近些年来,“无人驾驶”这个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一些大型汽车制造厂商都 已经将无人驾驶汽车开上了马路,完成了一定距离的测试行驶。
这项“黑科技”不再只是个概念, 它正在悄悄地进入大众的视野,引起人们的关注。
智能汽车就是无人驾驶汽 车吗?智能汽车涉及多个行业 领域,不仅包括汽车、信息通讯、交通等行业,还涉及多个 部门。
不同的行业和部门看待 智能汽车,会有不同的认识。
2020年2月,国家11个部委联合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 略》中,给智能汽车下了一个 明确的定义:智能汽车是指通 过搭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注:[1]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前瞻技术部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汽车安全测试技术专家,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智能网联汽车国家标准工作组主要成员、标准起草人,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自动驾驶工作组专家组成员。
质量与标准化 Quality and Standardization2021.0125知识园地 Knowledge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 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 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 车。
智能汽车通常又被称为智能 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
智能汽车包含了汽车的智 能化和网联化,对于智能汽车 来说,自动驾驶、生活服务、 安全防护、位置服务和用车服 务等系统都是汽车智能化的表 现形式。
自动驾驶系统作为智 能汽车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汽 车智能化最关注的技术。
它可 以在智能技术的“加持”下辅 助你驾驶车辆,目前该技术已 在农业、交通运输和军事等领 域开展了应用。
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安全操作手册第一章:概述 (3)1.1 无人驾驶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3)1.2 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3)第二章:技术原理 (4)2.1 感知系统 (4)2.2 决策系统 (4)2.3 控制系统 (4)2.4 通信系统 (5)第三章:安全操作规范 (5)3.1 启动与关闭操作 (5)3.1.1 启动操作 (5)3.1.2 关闭操作 (5)3.2 车辆行驶前的检查 (5)3.2.1 车辆外观检查 (5)3.2.2 车辆功能检查 (6)3.2.3 传感器与摄像头检查 (6)3.3 行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6)3.3.1 保持安全距离 (6)3.3.2 注意观察交通状况 (6)3.3.3 遵守交通信号 (6)3.3.4 遇到特殊情况的处理 (6)3.4 紧急情况下的处理 (6)3.4.1 突发故障 (6)3.4.2 碰撞 (6)3.4.3 紧急制动 (7)第四章:自动驾驶功能使用 (7)4.1 自动驾驶模式的启动与切换 (7)4.1.1 启动条件 (7)4.1.2 启动方法 (7)4.2 自动驾驶功能限制与注意事项 (7)4.2.1 功能限制 (7)4.2.2 注意事项 (7)4.3 自动驾驶过程中的监控与干预 (8)4.3.1 监控 (8)4.3.2 干预 (8)4.4 自动驾驶系统故障处理 (8)4.4.1 故障诊断 (8)4.4.2 故障处理 (8)第五章:环境适应性 (8)5.1 不同天气条件下的驾驶策略 (8)5.2 不同道路条件下的驾驶策略 (9)5.3 夜间行驶操作要点 (9)5.4 环境感知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9)第六章:故障诊断与处理 (10)6.1 故障诊断方法 (10)6.1.1 自诊断系统 (10)6.1.2 人工诊断 (10)6.2 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10)6.2.1 传感器故障 (10)6.2.2 执行器故障 (11)6.3 紧急故障处理 (11)6.3.1 车辆失控 (11)6.3.2 系统故障 (11)6.4 维修与保养 (11)第七章:安全防护措施 (12)7.1 被动安全防护 (12)7.1.1 结构设计 (12)7.1.2 乘员约束系统 (12)7.2 主动安全防护 (12)7.2.1 驾驶辅助系统 (12)7.2.2 车辆稳定控制系统 (13)7.3 紧急制动系统 (13)7.4 安全距离控制 (13)第八章:法律法规与合规性 (13)8.1 无人驾驶汽车相关法律法规 (13)8.2 安全操作合规性要求 (14)8.3 驾驶员培训与资质 (14)8.4 法律责任与处理 (14)第九章:用户手册与维护保养 (15)9.1 用户手册内容与使用 (15)9.1.1 用户手册内容概述 (15)9.1.2 用户手册使用方法 (15)9.2 车辆维护保养周期与项目 (15)9.2.1 维护保养周期 (15)9.2.2 维护保养项目 (15)9.3 自我检查与维护 (16)9.4 专业维修与保养 (16)第十章:售后服务与客户支持 (16)10.1 售后服务政策 (16)10.2 客户投诉与处理 (17)10.3 技术支持与升级 (17)10.4 用户反馈与改进 (17)第一章:概述1.1 无人驾驶汽车的定义与分类无人驾驶汽车,顾名思义,是指无需人类驾驶员操作,能够自主完成行驶任务的汽车。
无人驾驶智能汽车的支持技术无人驾驶智能汽车,作为未来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趋势,将在未来的交通领域扮演重要角色。
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支持技术的支持,下面将介绍与无人驾驶智能汽车相关的支持技术。
一、感知技术感知技术是无人驾驶汽车的基础技术之一,主要用于实现车辆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
感知技术通常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等。
激光雷达是最常用的感知技术之一,它通过激光束来扫描周围环境,实现对周围物体的距离测量和位置确定。
而摄像头则能够实现对车辆前方道路、交通信号灯、标识牌等进行识别和监测,辅助车辆进行自动驾驶。
毫米波雷达主要用于实现对车辆周围环境的探测和障碍物避让,而超声波传感器则适用于近距离环境的监测。
通过这些感知技术的支持,无人驾驶汽车能够实现对周围环境的高精度感知,为后续的决策和控制提供重要信息支持。
二、定位技术定位技术是无人驾驶汽车的另一个基础技术,主要用于实现车辆的精确定位和定向。
目前,无人驾驶汽车主要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来实现定位,其中最为常用的是GPS系统。
通过GPS系统,无人驾驶汽车能够实现对自身位置的精确定位和定向,同时结合惯性导航系统能够实现对车辆行驶轨迹的准确跟踪。
除了GPS系统,还有其他定位技术如惯性导航系统、激光雷达SLAM等,这些技术的支持为无人驾驶汽车提供了高精度的定位服务,保障了车辆的安全行驶。
三、通信技术通信技术在无人驾驶汽车中是极为重要的支持技术,主要用于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车路协同。
目前,无人驾驶汽车主要采用5G技术来实现车辆之间和车路之间的高速通信。
通过5G技术,无人驾驶汽车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及时获取到周围车辆和道路信息,同时也可实现对远程服务器的实时连接,获取更为全面的道路信息。
通信技术还能够实现车辆之间的智能互联,通过车辆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协同,提高车辆的行驶效率和安全性。
四、决策与规划技术决策与规划技术是无人驾驶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主要用于实现车辆的自主决策和规划路径。
无人驾驶智能汽车研究(机电一体化129020007 余飞)摘要:智能汽车能够大大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将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流。
本文介绍了智能汽车提出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智能汽车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无人驾驶汽车的灌浆技术,以及无人驾驶汽车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智能汽车;自动驾驶;1 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意义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智能汽车,也可以称之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
它一般是利用车载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
无人驾驶汽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人—车—路”闭环控制方式,将不可控的驾驶员从该闭环系统中请出去,从而大大提高了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现代无人驾驶汽车以汽车工业为基础,以高科技为依托,遵循由低到高、由少到多、由单方面到多方面、螺旋上升的规律发展。
其横向发展离不开各种用途的实际需要,而其纵向发展的生命力在于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在交通运输工程中越来越多地被应用。
在这一背景下,自动驾驶汽车的提出是十分必然的。
智能汽车是一种高新技术密集的新型汽车,是目前主流汽车的换代产品。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也在不断上升,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和开发汽车自动驾驶系统是很必要的。
而自动驾驶汽车能很好的解决道路拥堵,提高文通系统效率。
有研究表明:一个年轻敏捷的驾驶员,通常对各种情况做出及时反应的时间约为500毫秒,自动驾驶系统做出反应的时间不超过100毫秒,安全性更高,而且还可以将该系统安装在大型货车上,替代疲劳驾驶的司机,可以大大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随普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上汽车研究设计开发水平在大幅度提高,在中国开展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突破制约中国汽车工业整体跃上新台阶的若干理论与技术难题;(2)在“智能汽车”这一新的制高点上,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3)在新一代汽车“智能汽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促进智能运输系统研究开发;(4)代表一个国家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实力和工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2国外无人驾驶汽车研究现状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研究,目前在可行性和实用性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前列。
辽宁工业大学题目:无人驾驶汽车综述院(系):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车辆工程103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无人驾驶汽车综述摘要:无人驾驶汽车又称自主驾驶汽车,也可以称之为轮式移动机器人,它属于一种智能汽车,主要依靠车内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驾驶系统来实现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是汽车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性进步。
科技巨头谷歌公司引发了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传统汽车巨头纷纷加入其中,争取无人驾驶时代的龙头地位。
关键字:无人驾驶汽车,智能驾驶,行车原理一、无人驾驶汽车概念无人驾驶汽车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科技产品,并没有严格的定义。
清华大学汽车系副研究员王建强将无人驾驶汽车定义为“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感知道路环境,自动规划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到达预定目标的智能汽车”。
二、无人驾驶汽车的原理无人驾驶汽车利用车载传感器以及GPS系统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将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传送到计算机系统,后者随即作出判断,控制车辆的行驶状态。
无人驾驶系统载有激光扫描仪、声波定位仪、红外线传感器、罗盘和微波雷达等多种传感器,上述各种图像、声音、力等传感器就像人的感觉器官,随时感知车辆周围环境的变化。
车载计算机系统就像人的大脑可以接收各种由传感器获得的信息,经由软件处理分析,迅速给出正确的判断,并向执行机构发送指令。
执行机构可以代替人的手脚去执行由计算机传来的操作指令。
GPS系统可以准确提供车辆所在的位置以及详细的地图信息,从而使车辆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能够可靠地在道路上自主行驶,安全到达指定地点。
所以,无人驾驶系统完全可以模拟传统的人工驾驶汽车,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
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公司所掌握的尖端技术有所差别,其生产的无人驾驶汽车其原理也有所不同:法国的无人驾驶汽车原理:法国人将自己的巡航导弹制导的全球定位技术应用到无人驾驶汽车中,通过触摸屏设定路线,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引路,只不过给该汽车带路的全球定位系统要比普通的全球定位系统功能强大许多。
无人驾驶汽车的通信与数据传输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无人驾驶汽车成为了当今智能交通的热门话题。
作为一种自动驾驶技术,无人驾驶汽车需要实现与其他车辆、基础设施以及中央控制系统的高效通信和数据传输,以确保安全与顺畅的道路出行。
本文将探讨无人驾驶汽车的通信技术和数据传输,以及相关的挑战和未来发展。
一、无人驾驶汽车的通信技术无人驾驶汽车通过通信技术与其他车辆、基础设施和中央控制系统进行实时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
这种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车联网通信技术:无人驾驶汽车借助车联网系统,实现与其他车辆的信息交互。
通过车与车之间的通信,无人驾驶汽车可以获取周围车辆的位置、速度和行驶轨迹等数据,以便更好地规划路径和避免交通事故。
2.基础设施通信技术:无人驾驶汽车还需要与道路基础设施进行通信,如交通信号灯、路况监测系统等。
通过与道路基础设施的通信,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及时获得交通信号灯的状态、道路拥堵情况等信息,从而做出合理的驾驶决策。
3.云端通信技术:无人驾驶汽车需要与中央控制系统进行实时数据传输和指令交互。
中央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云端计算和分析大量数据,为无人驾驶汽车提供决策支持和驾驶指导。
无人驾驶汽车借助云端通信技术,可以将感知的数据、自身状态和位置等上传至中央控制系统,并接收来自中央控制系统的指令进行驾驶。
二、无人驾驶汽车的数据传输无人驾驶汽车的数据传输是指无人驾驶汽车通过通信技术将感知的数据、自身状态和位置等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以及接收来自中央控制系统的驾驶指令。
数据传输对于无人驾驶汽车来说至关重要,它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实时性:数据传输需要保证实时性,以便无人驾驶汽车能够及时感知和响应道路环境的变化。
任何延迟都可能导致驾驶错误或事故。
2.安全性:数据传输需要保证安全性,防止第三方对数据的篡改和窃取。
无人驾驶汽车所传输的数据可能包含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因此数据的安全性是必不可少的。
3.大容量:无人驾驶汽车需要传输大量的数据,如图像、声音、视频等。
无人驾驶概念及特点分析一、概述无人驾驶是指让汽车自己拥有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并且自主实现车辆控制的技术,也就是用电子技术控制汽车进行的仿人驾驶。
这篇文章主要是调研无人驾驶的分类、技术组成以及现在的比较热门的ODD(设计运行区域)相关的概念性了解。
二、无人驾驶的分类以及阐述1、无人驾驶级别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根据系统对于车辆操控任务的把控程度,将无人驾驶技术分为L0-L5级,分别代表自动无人驾驶不同阶段的概念,如表2、关于级别定义我们常说的自动驾驶系统(ads),通常在3~5层级,随着层级的提高,对系统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由于目前无人驾驶的分级,特别是L3和L4处在还没有大规模应用在实际生活之中,对待这个需求就存在一些争议,以下是相关的概述。
分类方法:以动态驾驶任务(DDT)、DDT的任务支援和设计运行范围来区分。
DDT(Dynamic driving task):动态驾驶任务,指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所需的所有实时操作和策略上的功能(决策类的行为),不包括行程安排、目的地和途径地的选择等战略上的功能。
车辆执行:包括通过方向盘对车辆进行横向运动操作、通过加速和减速来控制车辆;感知和判断(OEDR,也称周边监控):对车辆纵向运动方向操作、通过对物体和事件监测、认知归类和后续相应,达到对周边环境的监测和执行对应操作、车辆运动的计划还有对外信息的传递;动态驾驶任务支援(DDTFallback):自动驾驶在设计时候,需要考虑系统性的失效(导致不工作的故障)发生或者出现超过系统原有的设计范围之外的情况,当这两者都发生的时候,给出最小化风险的解决路径。
设计运行域(OperationalDesign,ODD,也有称为设计适用域或者设计运行范围)就是一组参数,指自动驾驶系统被设计的起作用的条件及适用范围,把我们知道的天气环境、道路情况(直路、弯路的半径)、车速、车流量等信息作出测定,以确保系统的能力在安全的环境之内。
无人驾驶汽车的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安全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驾驶汽车正逐渐成为现实。
无人驾驶汽车是指能够在没有人类驾驶员的情况下自动运行的车辆。
这些车辆依靠无线通信技术来实现与外部环境的交互,同时也面临着网络安全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无人驾驶汽车的无线通信技术以及相关的网络安全性问题。
一、无人驾驶汽车的无线通信技术1. 车辆到车辆通信(V2V)车辆到车辆通信是无人驾驶汽车之间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技术。
通过V2V通信,车辆可以实时共享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关键信息,从而提高道路安全性。
V2V通信依赖于先进的通信协议和高速数据传输技术,比如Wi-Fi和蓝牙。
2. 车辆到基础设施通信(V2I)车辆到基础设施通信是指无人驾驶汽车与交通设施、道路基础设施等进行无线通信的技术。
通过V2I通信,无人驾驶汽车可以接收实时的交通信息,比如交通信号灯状态、道路工况等,以优化行车路径和避免拥堵。
V2I通信依赖于与交通基础设施连接的传感器和通信设备。
3. 车辆到云端通信(V2C)车辆到云端通信是指无人驾驶汽车通过与云服务器进行无线通信,实现对大数据和分析结果的交换与上传。
通过V2C通信,无人驾驶汽车可以获取实时的地图、交通信息以及车辆状态数据等,从而提供更高效的导航和驾驶体验。
二、无人驾驶汽车网络安全性问题1. 数据隐私保护无人驾驶汽车通过无线通信不断上传和共享数据,其中可能包含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
保护数据的隐私性,防止数据被未经授权的第三方获取和滥用是至关重要的。
无人驾驶汽车制造商和技术提供商需要加强对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确保数据隐私的安全。
2. 通信安全防护无人驾驶汽车的通信网络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可能导致车辆遭到远程控制或者数据篡改。
为了确保通信的安全性,无人驾驶汽车需要使用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比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加密通信协议。
此外,厂商还需要及时更新软件和固件,修复潜在的网络漏洞。
无人驾驶概念智能通信小车
作品意义
以小车为载体,体现无人驾驶概念汽车的应用前景和领域,侧重表现对于各种传感器的运用和控制,比如超声波电路在测距方面的运用,在工业领域中的利用无线采集温度,反射型红外的运用等。
功能
1.寻迹
2.避障
3.温度采集
4.金属检测
5.无线传输
6.上位机温度界面
7.超声波测距
核心技术
1.51单片机系统控制,采用c语言进行程序模块化,硬件模块化设计。
2.运用低功耗,高速率,频段独立的无线模块,进行双向通信。
3.各传感器的运用和配合。
不足之处
1.寻迹功能需要预先架设好指定路线,
2.传感器精度不高,如ds18b20温度传感器和超声波模块
3.主控系统用低端的51单片机
4.两个主控轮,一个万向轮
5,小车外观
发展方向
1.提高传感器的精度和功耗
2.利用视频采集诸如opencv技术等取代寻迹和避障功能,达到更智能的效果3.主控系统提升至更高级别系统,如avr,atm32或arm等。
4.改造外观和提升至四驱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