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静电现象及危害
- 格式:pdf
- 大小:52.07 KB
- 文档页数:1
工业静电的危害及其预防引言: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有电荷,但没有电流流动的现象。
在工业环境中,静电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它可能会引发许多危险和损失。
本文将介绍工业静电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并提供一些实践建议,以帮助工业界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个问题。
一、工业静电的危害1. 人身安全危害工业静电的一个主要危害是对人身安全的威胁。
当静电放电接触人体时,可能会造成电击伤害。
尤其是在干燥环境中,由于空气中的湿度较低,人体表面的电阻较大,导致静电电压升高,增加了电击风险。
较高的静电电压还可能引发火花,导致火灾和爆炸。
2. 设备损坏静电放电可能对工业设备造成损坏。
例如,在电子行业中,静电放电对电子产品非常有害,可能导致元器件故障。
静电还可能造成机械设备故障,破坏金属表面涂层等。
3. 产品质量受损静电放电也会影响产品质量。
在生产过程中,静电可能使得物料粘附,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特别是对于一些敏感产品,如光学元件、塑料制品等,静电对其负面影响更加明显。
4. 环境污染一些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静电放电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
这些有害物质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二、工业静电的预防措施为了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业静电预防方法:1. 控制湿度湿度是影响静电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当增加工作环境的湿度,可以降低静电电压。
例如,可以经常喷湿地面、使用加湿器等措施,以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减少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2. 接地保护在工业生产中,接地是静电防护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将设备和工作区域的金属部分接地,可以有效地将静电导入地下,减少静电的积累和放电。
接地系统必须良好地连接,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3. 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消除静电的装置。
它可以将静电放电到地面或其他物体上,以防止积累和放电。
静电消除器通常采用高压电源,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如物料流动的通道、工作台等。
4. 使用导电材料对于一些易产生静电的物料,如塑料制品、纺织品等,使用导电材料可以降低静电的生成。
纺织材料抗静电r整理的难题破解自有良策李平舟【期刊名称】《网印工业》【年(卷),期】2018(000)008【总页数】9页(P26-34)【作者】李平舟【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随着纺织工业大量采用合成纤维作为原料,纺织产品的品种日益增多,但是纺织品材料静电现象一直是一个很复杂的难题。
合成纤维具有良好的耐穿性、免烫快干。
但合成纤维的疏水性、绝缘性,使其在纺织加工和服装穿着过程中产生带电现象给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麻烦,因此,纺织材料的静电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纺织材料静电产生的机理原因及危害众所周知,在人们的身边静电无处不在,2000-4000伏左右的静电对于多数人来说是无害的。
然而电子元件却会因为仅仅几伏的微小静电而损坏。
据估计有8%-33%的产品损坏是由于静电造成的。
防静电服装可防止电子元件损坏,并且在操作易燃气体和液体时,有预防起火或爆炸的功能。
一旦静电未能控制,可能会造成一系列损失,特别是在半导体及电子产品行业,造成产品损坏和设备故障,需将产品返修,导致损耗工时。
因此解决静电问题迫在眉睫。
产生静电的机理有多种解释:如纺织材料静电主要是由于表面间的相互摩擦产生的,纺织材料是电的不良导体,具有很高的比电阻,纤维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摩擦、牵伸、压缩、剥离及电场感应和热风干燥等因素的作用而易于产生静电。
特别是随着合成纤维在纺织上生产和应用的越来越多,这些高分子聚合物所固有的高绝缘性和憎水性,使之极易产生,积累静电。
又如纺织材料在生产加工和穿着使用中,由于摩擦、接触分离或受其他因素的作用产生静电荷,回潮率普遍较低的合成纤维制品的电荷积聚现象更加显著。
当电荷的积聚速度大于散失速度时会不断增加带电量,如果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而不能散失,就会给生产或使用带来困难。
如果这些静电荷不能通过各种途径迅速散失,就会在材料和加工机械上逐渐积累、增加;基于静电的力学效应和放电效应,静电荷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引发各种障碍和危害。
核心提示:介绍了静电的危害及纺织品抗静电的机理,并分类介绍了目前所使用的纺织品抗静电技术的方法,最后指出了纺织品抗静电技术的不足,并对前景进行展望。
1.研究纺织品抗静电技术的重要性1.1纺织品静电现象及产生原理产生静电的机理有多种解释,纺织材料静电主要是由于表面间的相互摩擦产生的。
纺织材料是电的不良导体,具有很高的比电阻。
纤维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摩擦、牵伸、压缩、剥离及电场感应和热风干燥等因素的作用而易于产生静电。
特别是随着合成纤维在纺织上生产和应用的越来越多,这些高分子聚合物所固有的高绝缘性和憎水性,使之极易产生、积累静电。
1.2纺织品静电的危害在民用方面,静电会导致纺织品的使用过程中吸尘沾污,服装纠缠人体产生粘附不适感,而且有研究表明,静电刺激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在产业应用方面,静电是火工、化工、石油等加工等行业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也是化纤等纺织行业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及安全事故隐患之一。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静电障害所造成的后果已突破了安全问题的界限[3]。
静电放电造成的频谱干扰危害,会引起电子、通信、航空、航天以及一切应用现代电子设备、仪器的场合导致设备运转故障、信号丢失等结果。
因此目前抗静电纺织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2纺织品抗静电的机理绝缘体表面的静电可以通过三条途径消失:(1)通过空气(雾气)消失;(2)沿着表面消失;(3)通过绝缘体体内消失。
通过空气消除静电,主要依靠空气中相反符号的带电粒子飞来与绝缘体表面的静电中和或让带电粒子获得动能而飞散。
利用尖端放电原理,制成高压电晕式静电消除器,已在化纤生产中有应用。
静电沿绝缘体表面消失的速度取决于绝缘体表面电阻率的大小。
提高空气的湿度,可以在亲水性绝缘体表面形成连续的水膜,加上空气中的CO2和其他杂质的溶解,而大大提高表面导电性。
进一步的方法是使用抗静电剂,主要是离子或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
静电通过绝缘体体内的泄漏速度,主要取决于绝缘体的电阻率的大小,一般说来,当聚合物电阻率小于107Ω·m时,产生静电荷会很快泄漏掉。
工艺生产中静电的危害
在工艺生产中,静电可能带来以下危害:
1. 火灾和爆炸风险:静电可引发火灾和爆炸,尤其是在易燃气体、液体或粉尘的情况下。
当静电积聚达到一定程度时,静电放电可能导致爆炸和火灾的发生。
2. 产品污染:静电可引起产品或原材料的污染。
在生产过程中,静电可以吸附灰尘、细微的颗粒和其他杂质,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或不符合标准。
3. 设备故障:静电有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故障。
静电放电可能损坏电子设备、电线电缆和其他敏感设备,影响正常的生产运行。
4. 人身安全:静电可能对工人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当工人接触带电物体时,可能会发生电击事故,造成伤害甚至死亡。
为了减少静电的危害,可采取以下措施:
1. 接地:通过良好的接地系统,将静电及时导入地下,防止静电的积聚。
2. 防静电设备:使用防静电设备,如防静电衣物、防静电手套、防静电地板等,减少静电的产生和传播。
3. 控制湿度:保持合适的湿度可以降低静电的产生。
湿度较高时,可以减少静电效应。
4. 避免摩擦:避免使用易产生静电的材料,如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等,减少摩擦引起的静电。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工艺生产中静电带来的危害。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纺织业对静电的解决方法
静电是每个行业都会遇到的难题,静电在一些行业有着正面的积极作用,但是同时在一些行业也有着不利的一面,本文为你介绍关于静电的纺织行业的影响和特点。
1、纺织品静电释放
纺织业已采取多种积极措施解决工厂的静电问题,特别是化学纤维,能迅速向另一种材料转移电子产生电荷。
摩擦起电的最适条件尤以高速、高温烘干为佳。
2、静电的危害
众所周知静电不会对人体产生长久的伤害,但在纺织厂里每天多次遭受数万伏的电击却是件苦不堪言的事。
受电击与机器、墙壁或其它物体碰撞所造成的人身不适是静电释放典型而直接的伤害。
另外机器阻塞或电子元件损坏而引起的工人和机器生产效率下降;由于吸附棉绒、织物缠结,特别是工人接触织物所引起的产品质量下降。
3、静电消除的方法
常用的静电控制设备棒式静电消除器。
其产生的正负电离子有助于消散处理材料上的静电荷,离子棒可产生大量的带有正负电荷的气流,被压缩气高速吹出,可以中和物体上所带的电荷,当物体表面所带电荷为负电荷时,它会吸引气流中的正电荷,当物体表面所带电荷为正电荷时,它会吸引气流中的负电荷,从而使物体表面上的静电被中和,达到消除静电的目的。
StandardInternationalGroup(HK)Limited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研究纺织品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工业化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
静电是指在两个接触或接近的物体之间由于电子的转移而产生的电荷累积现象。
当人体或物体与纺织品接触时,可能会发生静电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此,研究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抗静电性能是指纺织品具有防止静电积聚和放电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有着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可以使人们在使用电子产品时减少静电干扰;另一方面,也能保护特定环境下的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因此,研究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对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将从纺织品静电的产生机制入手,探讨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影响因素、测试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及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
纺织品静电的产生机制主要是摩擦效应和静电感应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人体和纺织品接触,或是纺织品与纺织品之间相互摩擦,都可能会导致静电的产生。
一些纺织品本身的材质、结构、处理工艺等因素也会影响纺织品的静电性能。
因此,要研究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首先需要了解纺织品静电的产生机制,找准影响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关键因素。
影响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纺织品的材质、纤维结构、表面形貌、处理工艺等。
一些具有导电性或抗静电性能的材料被应用于纺织品的生产中,如导电纤维、金属纤维、碳纳米管等。
这些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
此外,纤维的织造结构和表面处理也对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改变纺织品的纤维结构、表面形貌和处理工艺,可以有效提高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
测试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手段。
目前,国内外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测试方法和标准来评价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静电电位法、静电电压法、静电放电时间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检测纺织品在不同条件下的抗静电性能,为纺织品生产企业提供了参考依据。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静电在纺织品中的产生机理,了解静电对纺织品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抗静电技术的有效性。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掌握以下内容:1. 纺织品静电的产生原因及机理;2. 静电对纺织品的影响;3. 抗静电技术的应用及其效果。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纺织品样品:棉、涤纶、腈纶等不同材质的纺织品;- 抗静电剂;- 摩擦装置;- 静电测试仪;- 温湿度计;- 电子秤。
2. 实验设备:- 摩擦试验机;- 洗涤机;- 烘干机;- 抗静电处理设备。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静电产生实验:- 将不同材质的纺织品样品分别放置在摩擦试验机上;- 通过摩擦试验机模拟实际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记录静电电压值;- 对比不同材质的纺织品样品在摩擦过程中的静电电压。
2. 静电影响实验:- 将不同材质的纺织品样品分别进行洗涤、烘干处理;- 测试洗涤、烘干前后样品的静电电压;- 观察洗涤、烘干对样品静电电压的影响。
3. 抗静电处理实验:- 将抗静电剂均匀喷洒在纺织品样品上;- 通过抗静电处理设备对样品进行烘干;- 测试处理前后样品的静电电压;- 对比处理前后样品的静电电压变化。
4. 静电测试与对比:- 使用静电测试仪分别测试不同材质、不同处理方式的纺织品样品的静电电压; - 对比不同样品的静电电压,分析静电对纺织品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静电产生实验结果:- 棉质纺织品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电压较低;- 涤纶、腈纶等合成纤维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电压较高。
2. 静电影响实验结果:- 洗涤、烘干处理可以降低纺织品样品的静电电压;- 洗涤、烘干对棉质样品的静电电压降低效果较好,对合成纤维样品的静电电压降低效果较差。
3. 抗静电处理实验结果:- 抗静电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纺织品样品的静电电压;- 处理后的样品静电电压明显低于未处理样品。
4. 静电测试与对比结果:- 棉质样品在抗静电处理后静电电压降低明显;- 涤纶、腈纶等合成纤维样品在抗静电处理后静电电压降低效果较好。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家居用品,从工业用布到医疗领域的特殊织物。
然而,你是否曾在干燥的季节里,遭遇过脱衣时的静电“噼里啪啦”,或者被静电吸附的头发搞得心烦意乱?这些现象都与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息息相关。
静电现象在纺织品中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摩擦和分离过程中电荷的转移和积累。
当两种不同材质的纺织品相互摩擦时,电子会从一种材料转移到另一种材料,导致一方带正电,另一方带负电。
这些积累的电荷在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静电放电的形式释放出来,给我们带来种种不便,甚至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那么,如何衡量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呢?这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测试方法和指标来确定。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摩擦带电电压法、电荷面密度法、半衰期法等。
摩擦带电电压法是通过测量纺织品在摩擦后产生的电压来评估其带电情况;电荷面密度法则是测量单位面积上的电荷量;半衰期法是观察纺织品上电荷衰减到初始值一半所需的时间。
这些测试方法能够从不同角度反映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为我们提供准确的评估依据。
影响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因素众多。
首先,纤维的种类起着关键作用。
天然纤维如棉、麻等,相对来说抗静电性能较好,因为它们具有较好的吸湿性,能够将水分吸附在纤维表面,形成导电层,从而减少电荷的积累。
而合成纤维如聚酯、尼龙等,由于其吸湿性差,容易产生静电。
其次,纺织工艺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例如,织物的组织结构、紧密度、纱线的捻度等都会改变纺织品与外界的摩擦和接触情况,进而影响静电的产生和消散。
此外,环境因素如湿度、温度等也不容忽视。
在干燥的环境中,静电问题往往更加突出,而增加湿度则有助于提高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
为了提高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人们采取了多种方法。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在纤维或织物中添加抗静电剂。
抗静电剂可以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
暂时性抗静电剂通常通过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导电膜来发挥作用,但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其效果会逐渐减弱。
永久性抗静电剂则能够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或形成永久性的导电通道,具有更持久的抗静电效果。
生产中静电的危害及其预防静电是指物体在摩擦、接触、分离等行为中,由于电子的转移而产生的电荷积聚现象。
在生产环境中,静电可能会带来很多危害,包括触发火灾或爆炸、损坏电子设备、损坏产品、电击人体等。
因此,对于静电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静电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触发火灾或爆炸:在许多工业领域,如化工、石油、制药等,存在可燃气体或蒸气。
当静电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引起放电,从而引发火灾或爆炸。
2. 损坏电子设备:静电对电子设备的损坏是十分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敏感的电子元件来说。
静电放电可能会导致电子设备的损坏,进而导致设备的故障或系统的不正常运行。
3. 损坏产品:在一些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对于涉及电子元件、塑料制品、纺织品等的生产,静电可能对产品的质量造成损坏。
静电会导致产品的吸附和粘附、附着灰尘或杂质、引起产品的起毛、损坏产品的表面光洁度等。
4. 电击人体:在干燥条件下,人体与带电物体或积聚的静电之间的放电可能会导致人体电击。
这种电击不仅会给人体带来疼痛和不适,还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特别是在操作电器设备时。
为了避免静电带来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控制湿度:静电通常在干燥环境中更容易产生,因此,通过控制环境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适当增加空气湿度可以有效减少静电的积聚。
2. 接地处理:将物体接地可以消除或减少静电的积聚。
对于静电敏感的设备和产品,应采取接地措施,将静电释放到大地中,防止静电累积到危险程度。
3. 使用抗静电设备或材料: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可以使用抗静电设备或材料,如抗静电地板、抗静电工作台等,来消除或减少静电的产生。
4. 定期清洁工作环境:定期清洁工作环境,特别是清除积聚在地面、工作台上的灰尘和杂质,有助于减少静电的生成。
5. 增加防护设备:对于操作高压设备或易导电的物质的人员,应增加防护设备,如抗静电手套、抗静电鞋等,减少静电对人体的危害。
6. 增加静电监测与防护系统: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可以安装静电监测与防护系统,及时监测静电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防护的目的。
摘要:概述了近期纺织品抗静电技术的新发展以及配套的性能测试方法和评价的进展情况。
关键词:纺织品;抗静电;测试方法Abstract: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development of antistatic technology of textiles, and gives a summary of the test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s of the antistatic properties of textiles.Keywords: textiles; antistatic; test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s近十年来,我国纺织品的抗静电技术有了飞速发展,除应用于专业工作场所的抗静电工作服、超净工作服外,军队、武警的常服、作训服等为了防止静电干扰及有可能产生的静电危害也都采用了抗静电技术,甚至一般民用纺织品如羊绒衫等针织物也添加了有机导电纤维。
纺织品质量测试机构经常会收到各种企业的抗静电产品样品检测。
随着抗静电技术的发展,国家和行业部门近几年先后修订和发布多项关于纺织品和纺织服装抗静电测试方法的新技术标准。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纺织品抗静电技术和测试评价方法归纳如下。
1 纺织品抗静电技术1.1 静电的危害静电现象主要是由于物体摩擦(接触—分离)或感应产生的。
产生静电后同性电荷相互排斥、异性电荷相互吸引,从而造成生产和生活中的静电干扰。
生活中因静电吸附,带有异性电荷的灰尘会附着在织物表面,上衣和裤子为不同材料时,不同极性的电荷造成相互吸引,出现衣服和衣服相互纠缠、衣服对人体纠缠的现象。
除了上述一般性危害以外,纺织品和服装的静电现象可能引发重大损失的主要危害是:1)导致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微电子器件的损坏。
随着集成电路的微型化,由服装因摩擦产生的静电压足以使集成电路击穿。
例如MOS电路耐击穿的电压仅几十伏,而一般服装因摩擦产生的静电压可以达到上万伏甚至更高。
产品静电防护措施讲解一、引言静电,一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它并不被察觉,但对于电子产品等敏感设备来说,却可能带来严重的损害。
在微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产品静电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1. 静电对产品的危害静电对产品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静电可以引起电子元器件的误动作或损坏。
当静电电压达到一定程度时,会直接击穿半导体器件,造成永久性损坏。
其次,静电会对产品的电路板造成潜在损害。
静电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场容易干扰电路板上敏感元件的工作,甚至引发电路短路。
此外,静电还可能导致产品外观受损。
例如,静电吸附的灰尘和杂物可能会影响产品的散热性能,甚至引发机械故障。
因此,针对产品的静电防护措施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以上就是关于静电对产品的危害的简要介绍。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静电产生的原因及原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静电防护。
二、静电产生的原因及原理1. 静电产生的原因静电是由于物体表面的电荷分布不均而产生的现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静电产生原因:•摩擦起电:当两种不同材料通过摩擦接触时,由于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导致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产生静电。
•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接近一个中性导体时,导体上的电荷会重新分布,导致靠近带电体的一侧出现相反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侧出现同种电荷。
•电荷分离:液体或气体中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正负离子会分离,产生静电。
•电解起电: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在外加电压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静电。
2. 静电产生的原理静电产生的本质是电荷的转移,以下是静电产生的基本原理:•原子结构:物体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的电子云组成。
当物体表面与其他物体接触时,电子可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电子束缚能力:不同材料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束缚能力弱的材料更容易失去电子,而束缚能力强的材料更容易获得电子。
工业静电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静电是在电子学、电气工程、化学、生物学等许多领域中存在的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分离或者聚积造成的。
静电可能无害,也可能会成为许多工业过程中的一个危险因素。
在工业过程中,静电可能会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严重的危害。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工业静电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
工业静电的危害静电在许多行业都是个潜在的威胁,包括纺织、印刷、塑料、油漆和化学品制造业等。
在这些行业中,静电可能导致以下危害:爆炸和火灾在许多工业过程中,静电可能会引发火灾和爆炸。
在工业制造过程中,特别是在易燃气体和化学品的生产中,静电的积聚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
电击静电电荷的电位可以高达数千伏,因此在接触具有高电位的物体时可能会产生电击。
这种电击可能导致轻微的不适和疼痛,但也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休克当两个带电物体之间的静电电荷相互作用时,可能会产生强烈的电场,导致电击。
这种电击可能导致严重的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烤结在印刷、塑料和纺织行业中,静电可能会导致烤结现象。
烤结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物质的分子因为静电的原因而黏在一起,从而破坏产品的外观和品质。
工业静电的防护措施为了避免静电对设备和人员造成的危害,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下面给出一些常见的工业静电防护措施:接地接地是静电防护的基本措施之一。
通过将设备和材料与地面接通,可以将静电电荷有效地引导到地球上,从而降低静电产生的危险。
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是一种能够排放大量电荷的设备,可以快速地消除物体表面的静电电荷。
静电消除器可以在纺织、印刷、电影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防静电衣服防静电衣服是一种专门用来防止静电的服装。
这种衣服通常由导电材料制成,可以有效地降低人体静电的危险。
场强监测场强监测可以帮助企业及时掌握静电防护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通过使用场强监测仪器,可以测量周围环境的静电场强度,以及潜在静电风险。
静电放电器静电放电器是一种用于掌握带电质量的设备,可以通过放电来降低静电电荷。
《静电的防止与利用》讲义一、静电的产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静电现象无处不在。
静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物体之间的摩擦、接触和分离。
当两种不同的材料相互摩擦时,电子会从一种材料转移到另一种材料上,导致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负电。
例如,我们在脱毛衣时,经常会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同时还能看到火花,这就是静电的表现。
在工业生产中,例如在塑料薄膜的生产过程中,薄膜与滚轮之间的摩擦也会产生大量的静电。
二、静电的危害静电虽然在某些情况下看起来很有趣,但它也可能带来严重的危害。
1、对电子设备的损害静电放电(ESD)可能会损坏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等电子元件。
在电子制造业中,一个微小的静电脉冲就可能导致芯片失效,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引发火灾和爆炸在一些易燃、易爆的环境中,如石油化工、粉尘加工等行业,静电火花可能会点燃易燃物质,引发火灾甚至爆炸事故。
3、影响产品质量在印刷、纺织等行业,静电可能导致纸张粘连、织物起皱等问题,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4、对人体的危害静电有时会让人感到不适,如电击感、皮肤干燥等。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心脏病患者,静电可能还会带来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三、静电的防止既然静电可能带来这么多危害,那么我们就需要采取措施来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1、增加湿度干燥的环境容易产生静电,通过增加空气的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在一些对静电要求较高的场所,如电子车间、机房等,可以使用加湿器来保持湿度在适当的范围内。
2、接地将可能产生静电的物体接地,是一种常见的防静电措施。
这样可以让静电电荷迅速导入大地,避免电荷的积累。
例如,在加油站,油罐车在装卸油时都需要进行接地处理。
3、使用防静电材料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可以使用防静电材料来制作设备和工具。
例如,防静电地板、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包装材料等。
4、控制摩擦速度和压力在生产过程中,合理控制物体之间的摩擦速度和压力,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例如,在纺织生产中,适当降低机器的运转速度,可以降低静电的产生量。
织物的抗静电整理纺织材料是电的不良导体,它们具有很高的比电阻。
纤维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摩擦、牵伸、压缩、剥离及电场感应和热风干燥等因素的作用而产生静电。
如果这些静电荷不能通过各种途径迅速散失,就会在材料和加工机械上逐渐增加:基于静电的力学效应和放电效应,静电荷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引发各种障碍和危害。
随着化学纤维特别是合成纤维在纺织上的生产和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高分子聚合物所固有的高绝缘性和疏水性,使之极易产生静电的积聚,因此,织物抗静电已成为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静电的产生及危害1、静电的产生静电是由静电荷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也是指在一定容积或一定表面上产生的正负电荷在没有泄漏的情况下保持不动,带有一定电性的状态。
静电的产生,现象复杂,时今尚无定论,但静电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出现电荷聚集即起电。
一般认为,静电现象是由两种不同或相同的物体经过接触或摩擦后,物体间发生电子移动,打破了原来的电性平衡,因而产生静电。
一般来说,几乎任何两个物体的表面相互接触摩擦和随着的分离都会产生静电。
两物体表面的电荷特性取决于电子流和摩擦电序列,常用纺织纤维的电序列如下:+羊毛锦纶蚕丝粘胶纤维棉苎麻醋酯纤维维纶绦纶腈纶丙纶-当两种纤维织物相互摩擦时,在电序列中靠左边的纤维带正电,而靠右边的纤维带等量负电。
如棉与涤纶摩擦,棉一般带正电,绦纶带负电。
而棉与蚕丝摩擦时,则棉带负电,蚕丝带正电。
影响纤维带电量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取决于纤维的吸湿性和空气的相对湿度及摩擦条件。
纤维的亲水性越好,吸湿越多,带电量越低。
因为纤维表面及纤维微毛细管中容易形成表面水膜或纤维中的水脉,有利于电子或离子的泄逸。
天然纤维如棉、毛、丝、麻等吸湿性较高,电阻较低,静电现象并不严重,而合成纤维由于吸湿性较低、结晶度高等特性易产生静电。
空气的相对湿度越低,纤维的吸湿率越低,即使是亲水性纤维,也由于回潮率低而易产生静电。
因为即使是亲水性纤维,在绝对干燥的情况下也是绝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