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波形发生电路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03.00 KB
- 文档页数:5
10ns脉冲发生电路设计(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2.10ns 脉冲发生器的重要性3.设计原理4.具体设计步骤5.设计验证6.结论正文【引言】脉冲发生器是一种能够产生电脉冲信号的电子设备,被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测量和控制等领域。
其中,10ns 脉冲发生器因其窄脉冲宽度和快速上升沿特性,成为了高速数字系统和通信系统的关键部件。
本文将对 10ns 脉冲发生电路的设计方法进行探讨。
【10ns 脉冲发生器的重要性】10ns 脉冲发生器在高速数字系统和通信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窄脉冲宽度和快速上升沿特性可以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通信效率,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噪声和失真。
此外,10ns 脉冲发生器还可以用于精确测量和控制,为各类电子设备的高精度运行提供保障。
【设计原理】10ns 脉冲发生器的设计原理主要基于脉冲形成和脉冲放大两部分。
首先,通过设计脉冲形成电路,产生具有窄脉冲宽度和快速上升沿特性的脉冲信号。
然后,利用脉冲放大电路对脉冲信号进行放大,以满足系统中对信号幅度的要求。
【具体设计步骤】1.确定脉冲发生器的技术指标,包括脉冲宽度、上升沿时间、脉冲幅度等。
2.选择合适的脉冲形成器件,如触发器、门控器件等,设计脉冲形成电路。
3.设计脉冲放大电路,选用合适的放大器件,如运算放大器、差分对等,实现脉冲信号的放大。
4.对脉冲发生器电路进行调试和优化,以满足技术指标要求。
5.设计保护电路,如限幅、滤波等,提高脉冲发生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设计验证】为了验证 10ns 脉冲发生器的性能,需要对脉冲发生器电路进行仿真和实验。
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电源电压等参数,观察脉冲发生器输出信号的波形、幅值等特性,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
【结论】10ns 脉冲发生器在高速数字系统和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合理的设计原理和步骤,可以实现具有窄脉冲宽度和快速上升沿特性的高性能脉冲发生器。
波形发生器设计波形发生器是一种用于产生特定频率、幅度和波形的电子器件。
它在电子实验、仪器测试和通信系统中应用广泛。
波形发生器可产生各种波形,如正弦波、方波、锯齿波、三角波等。
在设计波形发生器时,需要考虑输出频率的稳定性、幅度控制的精度、波形形状的准确性等因素。
1.频率稳定性:波形发生器的频率稳定性是指在长时间运行中,输出频率的变化幅度。
为了提高频率稳定性,可以采用晶振作为基准震荡源,并通过锁相环、频率合成等方法进行稳定化处理。
2.幅度控制:波形发生器需要具备可调节输出幅度的功能,可通过电压控制放大器或级联多个放大器来实现。
此外,还需要考虑输出幅度的精度和范围。
3.波形形状准确性:波形发生器输出的波形形状应尽量接近预期的理想波形。
对于正弦波发生器,可以采用反馈电路来实现,通过控制反馈增益和相位来调节输出波形的形状。
4.输出阻抗:波形发生器的输出阻抗要与负载匹配,以确保输出波形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通常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输出级的类型以及调节反馈电路中的参数来实现。
5.频率范围:波形发生器应具备较宽的频率范围,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常见的波形发生器频率范围为几Hz到几GHz,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6.数字控制:现代波形发生器常采用数字控制,可以通过面板、遥控等方式进行操作和控制。
数字控制可以提高操作的灵活性和方便性,并可实现一些高级功能,如频率扫描、脉冲调制等。
综上所述,波形发生器的设计需要考虑频率稳定性、幅度控制、波形形状准确性、输出阻抗、频率范围和数字控制等方面。
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当的电路拓扑结构、器件和控制方法,并进行系统性能测试和优化,以实现高稳定性、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波形发生器。
波形发生器的设计1.设计目的(1)掌握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函数发生器的设计方法。
(2)学会安装与调试由分立器件与集成电路组成的多级电子电路小系统。
2.设计任务设计一台波形信号发生器,具体要求如下:(1)输出波形:正弦波、方波、三角波。
(2)频率范围:3Hz -30Hz ,30Hz -300Hz ,300Hz -3KHz ,3KHz -30KHz 等4个波段。
(3)频率控制方式:通过改变RC 时间常数手控信号频率。
(4)输出电压:方波峰—峰值V U pp 24≤;三角波峰-峰值V 8U pp =,正弦波峰-峰V 1U pp >。
3.设计要求(1)完成全电路的理论设计(2)参数的计算和有关器件的选择(3)PCB 电路的设计(4)撰写设计报告书一份;A3 图纸2张。
报告书要求写明以下主要内容:总体方案的选择和设计 ;各个单元电路的选择和设计;PCB 电路的设计4、参考资料(l )李立主编. 电工学实验指导.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高吉祥主编.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谢云,等编著.现代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指导.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目录一. 设计的方案的选择与论证 (3)1.1 设计方案 (3)1.1.1 设计方案1 (3)1.1.2 设计方案2 (4)1.1.3 设计方案3 (5)1.2 方案选择 (6)二. 单元电路的设计 (6)2.1 方案设计 (6)2.1.1 正弦波电路 (6)2.1.2 方波电路 (11)2.1.3 三角波电路 (12)2.2 参数的选择 (13)三、仿真 (14)3.1 软件介绍 (14)3.2 仿真的过程与结果 (15)四、PCB制版 (15)4.1 软件简介 (15)4.2 PCB电路板设计步骤 (20)五、总结与心得 (21)六、附录 (22)6.1 材料清单 (22)6.2 原理图 (23)6.3 PCB板图 (24)七、参考文献 (25)一.设计方案的选择与论证产生正弦波、三角波、方波的电路方案有多种。
555脉冲发生器电路图大全(六款555脉冲发生器电路设计原理图详解)555脉冲发生器电路图设计(一)该信号发生器是一个基于NE555制作的。
可用于实验用的信号源。
电源电压为12V,最大工作电流为40mA,通过跳线设置可以输出1Hz-180KHz的频率范围。
有电源指示灯。
电路原理图如下图。
NE555脉冲信号发生器电路原理图信号发生器跳线帽设置频率元件清单PCB图555脉冲发生器电路图设计(二)时钟脉冲发生器555组成的多谐振荡器可以用作各种时钟脉冲发生器,如图所示,其中(1)为脉冲频率可调的矩形脉冲发生器,改变电容C可获得超长时间的低频脉冲,调节电位器RP可得到任意频率的脉冲如秒脉冲,1KHz,10KHz等标准脉冲。
由于电容C的充放电回路时间常数不相等,所以图(1)所示电路的输出波形为矩形脉冲,矩形脉冲的占空比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图(2)所示电路为占空比可调的时钟脉冲发生器,接入两只二极管D1,D2后,电容C 的充放电回路分开。
放电回路为D2,R,内部三极管T及电容C,放电时间T1约等于0.7RC。
充电回路为R’,D1,C,充电时间为T2约等于0.7R’C。
输出脉冲的频率f=1.43/[(R+R’)C]调节电位器RP可以改变输出脉冲的占空比,但频率不变。
如果使R=R’则可获得对称方波。
(1)矩形脉冲发生器(2)占空比可调的脉冲发生器555脉冲发生器电路图设计(三)闸门脉冲发生器(555)电路图555脉冲发生器电路图设计(四)PWM(脉冲宽度调制)是电子技术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在许多设备中都有PWM的应用,比如电机控制、照明控制等场合。
在没有单片机的场合,如果需要应用PWM,可以使用NE555芯片生成所需的PWM信号。
脉宽调制的占空比:PWM信号保持在高电平的时间百分比被称为占空比。
占空比脉宽调制的频率:PWM信号的频率决定PWM完成一个周期的速度。
如果LED关闭半秒,然后打开LED半秒,那么看起来LED是闪烁的。
脉冲发生器电路原理
脉冲发生器电路原理是一种电子设备,用于产生固定频率和幅度的脉冲波形。
该电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时钟源: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作为脉冲发生器的参考信号。
常见的时钟源包括晶振或时钟信号发生器。
2. 频率控制电路:根据需要设置脉冲发生器的输出频率。
频率控制电路通常采用可变电容或电感器,通过改变电容或电感的值来调节振荡电路的频率。
3. 振荡电路:产生连续波形的振荡电路。
常见的振荡电路包括RC振荡电路和LC振荡电路。
其中,RC振荡电路由电阻和电容器组成,而LC振荡电路由电感和电容器组成。
4. 整形电路:将振荡电路产生的波形进行整形,使其转变为脉冲波形。
整形电路通常采用比较器、门电路或触发器等元件。
5. 控制电路:用于控制脉冲发生器的起始时间、占空比和输出幅度等参数。
控制电路通常采用计数器、编码器、运算放大器等元件来实现。
以上是脉冲发生器电路的基本原理。
实际电路中,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滤波电路、放大电路或保护电路等功能来提高性能和稳定性。
第10章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电路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和施密特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它们的电路结构形式主要有三种:门电路外接RC电路、集成电路外接RC电路和555定时器外接RC电路。
10.1概述导读:在这一节中,你将学习:⏹多谐振荡器的概念⏹单稳态触发器的概念⏹施密特触发器的概念在数字系统中,经常需要各种宽度和幅值的矩形脉冲。
如时钟脉冲、各种时序逻辑电路的输入或控制信号等。
有些脉冲信号在传送过程中会受到干扰而使波形变坏,因此还需要整形。
获得矩形脉冲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用脉冲产生电路直接产生,产生脉冲信号的电路称为振荡器;另一种是对已有的信号进行整形,然后将它变换成所需要的脉冲信号。
典型的矩形脉冲产生电路有双稳态触发电路、单稳态触发电路和多谐振荡电路三种类型。
(1)双稳态触发电路又称为触发器,它具有两个稳定状态,两个稳定状态之间的转换都需要在外加触发脉冲的作用下才能完成。
(2)单稳态触发电路又称为单稳态触发器。
它只有一个稳定状态,另一个是暂时稳定状态(简称“暂稳态”),在外加触发信号作用下,可从稳定状态转换到暂稳态,暂稳态维持一段时间后,电路自动返回到稳态,暂稳态的持续时间取决于电路的参数。
(3)多谐振荡器能够自激产生连续矩形脉冲,它没有稳定状态,只有两个暂稳态。
其状态转换不需要外加触发信号触发,而完全由电路自身完成。
若对该输出波形进行数学分析,可得到许多各种不同频率的谐波,故称“多谐”。
脉冲整形电路能够将其它形状的信号,如正弦波、三角波和一些不规则的波形变换成矩形脉冲。
施密特触发器就是常用的整形电路,它利用其著名的回差电压特性来实现。
自测练习1.获得矩形脉冲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2.触发器有()个稳定状态,分别是()和()。
3.单稳态触发器有()个稳定状态。
4.多谐振荡器有()个稳定状态。
10.2 多谐振荡器导读:在这一节中,你将学习:⏹ 门电路构成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 石英晶体多谐振荡器电路及其优点 ⏹ 秒脉冲信号产生电路的构成方法多谐振荡器是一种无稳态电路,它不需外加触发信号,在电源接通后,就可自动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度的矩形波或方波。
脉冲波形发生电路设计一.实验目的
1.学习脉冲波形发生电路的设计方法和调试方法。
2.学习按模块划分电路的设计与调试的方法。
二.555内部结构图和芯片引脚图
555内部结构图:
555引脚图:
三.红外发射管和光电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1.红外发射管:
红外光发射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只有当外加的正向电压使得正向电流足够大时才发射红外光,正向电流越大发光越强,其工作原理图参见图2(a)。
此次实验中的R1 建议选取1kΩ。
2.光电三极管:
光电三极管依据光照强度来控制集电极电流的大小,其功能可等效为一只二极管与一只晶体管相连,并仅引出集电极和发射极,如图3(a)所示。
其符号如图3(b)所示,常见外形如图3(c)所示。
有光照射时,光电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约在几十微安到几毫安之间,为保证光电三极管的输出电压Vo 可以正确驱动后面的数字IC,合理选取接收电路中R2 的阻值。
其应用参考电路参见图2(b)。
四.实验任务及电路图
1.电路原理图
VCC
VCC
2.设计思路
首先将555接成单稳态触发器,输出接发光二极管。
然后考虑输入。
为了能在物体挡住光超过2秒以上电路仍然能够正常
运行,在输入端接入一个微分电路,保证输入脉宽不超过2秒。
同时因为前方光电三极管的输出电压在有光时为低电平,无光时为高电平,而电路要实现的功能是遮挡时发光二极管,所以在无光时应输入低电平,所以在光电三极管的输出与后方的输入间加了一个反相器。
最后考虑选作任务,首先要让发光三极管在被挡住时,LED一直亮,这个只需去掉微分电路就可以了。
但是这样在光线重新照射时LED会马上灭掉,这是因为在遮挡时,555中的三极管是不导通的,所以C2两端是有压差的,即(见555内部结构图),这样在光线重新照射时,输入会跳为高电平,所以=1,Q=0,=0,内部三极管导通,=1,保持0,所以LED就会灭掉。
而且是我们不希望出现的情况,因为上述分析是基于门电路的均较长的情况下分析的,实际上这些跳变都是瞬间完成的,所以之后电路的情况并不是能准确预测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就是希望能在时,保持1,这样跳变为1之后就有,LED保持亮着,而且经过1~2秒后熄灭。
实现这个功能只需在那一个三极管的c、e端与C2并联,b端接输入即可。
为了在输入为低时三极管导通,选用PNP三极管。
3.参数计算
(1)R2阻值的选取:
为保证在有光时vo输出的是低电平,则R2上的压降应接近5V,以10微安计算,则R2应取100 kΩ左右。
(2)R3和C3的选取
微分电路的延迟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就起不到微分作用,选取R3为
10 kΩ,C3为0.47μF,延迟时间为10ms级。
(3)R4和C2的选取
发光二极管发光的时间,为保证发光二极管能够亮1~2秒,的值应该在0.9~1.8之间,取,μ
F。
五.调试步骤
必做任务:555接成单稳态触发器→必做任务:红外发射管和光电三极管输出电压是否正常→必做任务联合调试→选做任务
六.思考题
1.R1的取值应考虑哪些因素?D1的导通电流和导通压降是多少?
答:R1主要是起限流作用,选取应该考虑D1的导通电流,实验加的电压为5V,D1的导通电流约为2~20mA,若太低发射功率不够,太高则会烧坏。
实验用的光电光导通压降测得为1.15V,若接R1=1,则导通电流约为
3.85mA(实测为3.91mA)。
2.简述R2的选取原则.
答:R2的选取应保证在有光是能有足够大的压降,使Vo为低电平,在无光时压降很小,Vo为高电平。
有光时,光电管的电流为几十微安到几毫安,为使压降接近5V,R2应至少为百千欧之间。
无光时,暗电流为纳安级的,所以R2在百千欧级别到十兆欧级别均是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