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学基本仪态标准有哪些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教师教学仪容仪表规定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教师教学仪容仪表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作为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教师的仪容仪表不仅仅代表了个人形象,更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教育观念的传达。
因此,制定一套合理的教师教学仪容仪表规定对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服装整洁规范每位教师应选用得体、整洁、干净的服装。
男教师宜穿正式西装、衬衫和领带,女教师宜穿连衣裙、职业套装等。
服饰色彩应以深浅适度为原则,避免过分鲜艳。
不宜穿戴过于个性化的服装或装饰品,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
二、予以体谅学生特殊情况在特殊情况下,教师应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适度宽容考虑。
例如,对于身体特殊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仪容仪表规定上做出适当调整,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三、不佩戴过多饰品教师不宜佩戴过多的饰品,以免过于花哨或引人瞩目。
适度的饰品可以提升整体形象,但过多的饰品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干扰。
应尽量选择简约、符合学校要求的饰品,以体现教师专业的形象。
四、保持良好的仪容习惯教师应保持良好的仪容习惯,洁净整洁。
不宜有异味,不宜有露天化妆,不宜吃嚼口香糖等,以避免给学生带来不良的示范效果。
五、发型整齐收拾教师的发型应整齐得体,不宜过于奇特或夸张。
男教师应剪发整齐,女教师应将头发整理到合适的长度并保持整洁。
保持干净整齐的发型可以给学生传达出井然有序的教学氛围。
六、不宜过度化妆教师在化妆方面应尽量保持自然。
过度化妆可能会显得不专业或不适合教学氛围。
合适的妆容可以提升教师的形象,但过度化妆可能会让学生产生不必要的好奇或干扰。
七、领带的选择与搭配男教师在选择领带时,应选择与服装色彩协调的领带。
领带的选择既要考虑与衬衫颜色的搭配,也要考虑与个人形象的协调。
领带应整洁,不能出现脱落线头或污渍。
八、提倡整洁的鞋袜教师在穿着鞋袜方面应注重整洁。
鞋子应擦拭干净,不宜有损伤或过于磨损。
袜子应选择整齐干净的袜子,避免出现污渍或破损。
九、培养文明礼貌的举止教师应该培养文明礼貌的举止,不宜有嘴馋、咳嗽等不文明的行为。
教师的礼仪规范教师的礼仪规范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礼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的礼仪规范,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仪态。
站、坐端正,身体不东歪西倒,不前倾后仰。
要有良好的坐姿,尤其是家访的时候。
这是对家长的尊重,便于和家长沟通。
教师走路要把腰挺直,不要左右晃。
行走自然,挺胸收腹,充满活力、信心。
上课举止文明,面带微笑,讲台上注意站姿,无特殊情况,不坐着上课。
二、仪表。
1、身体、面部、手部、口腔必须清洁。
上班不抽烟,不吃零食。
2、头发梳理整齐,不留头屑,男教师不留长发,女教师不披头散发。
3、不浓妆艳抹,不戴耳环、手镯、手链等。
4、上班配戴工作卡,端正挂在右胸处,不能歪歪斜斜。
三、表情。
1、保持微笑,热情、亲切、友好、真挚、情绪饱满、不卑不亢。
2、不抓头、抓痒、挖耳、抠鼻孔。
3、不能用手指和笔杆指点客人或为客人指方向。
4、接待客人时不能流露出厌烦、冷淡、愤怒、紧张和恐惧的表情,不能扭捏作态、挤眉弄眼、吐舌等。
四、着装。
1、衣着整洁、端庄大方,白天穿校服上班,晚上值班不穿太透明、太短、太低胸及无袖、无领衣服,不穿拖鞋。
2、纽扣要全部扣好,男教师领带必须戴好,衣袋不能装太多物品,显得鼓囊。
3、女教师袜子不能有破洞,鞋子不能太高跟。
4、上课时不能带手提电话、BB机进入教室。
五、言行。
1、说话声调保持自然、清晰、柔和、亲切,不尖声高叫,不吹口哨。
2、说话要用敬语、礼貌用语,“请”、“谢”字不离口。
当学生敬礼或问好时,教师应热情还礼或示意。
3、批评学生要选择好有利于学生接受意见的地点和场合,并注意方法,不训斥、辱骂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
教师做了错事,应主动向学生表示歉意。
4、不故意模仿他人的语言、语调和姿态,不对领导、同事、客人的衣着、言行说三道四。
5、接听电话时,必须先说:“您好!这里是……。
” 保持办公室整洁、安静,在办公室内不高声谈话、说笑、不吃喝,不吸烟,不随地吐痰。
6、对外接待,男士称“先生”,女性称“女士”或“小姐”;上级领导,以职务相称;校内一律以岗位职务相称。
教师仪态礼仪的标准
教师仪态礼仪的标准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着装整洁:教师应穿着整洁、干净、得体的职业装,避免过于暴露或过于庸俗的服装,遵循学校的着装规范。
2. 仪表端庄:教师应注意个人形象的仪表端庄,保持良好的仪表仪容,包括发型整洁、面容亮丽、体态优雅等,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3. 注意言谈举止:教师应言辞文明、礼貌,语速适中,声音宏亮而不失温和。
避免粗鲁、低俗、冷嘲热讽等不适当的言行举止。
4. 行为得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自己的行为得体,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不大声喧哗,不随意进出教室等。
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5. 与学生和家长交往:教师与学生和家长的交往中,应遵循礼貌、尊重和平等的原则,言谈举止亲切友善,积极倾听对方的意见和建议。
在处理问题时要公正、客观,不偏袒任何一方。
总之,教师仪态礼仪标准要求教师在外表形象、言谈举止、行为举止和交往方式等各个方面都要以示范和激励学生为目标,与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教学仪态标准有哪些?孔子曰:“不可无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
为人师表的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树立自信、自尊、高雅、大方的教师形象。
那么首先,让我们从头开始。
一、发型发式:清洁是第一位的,讲究整洁简单。
教师要常理发,发型自然大方,男教师应注意休整边幅,女教师不做流行夸张的发型。
发色以原色为主,忌标新立异、戴帽别花、漂染成彩色。
二、面部修饰1、工作期间不准浓装艳抹,不准做过多的修饰。
就女性而言,年纪较轻,脸色健康的,可素面。
男性要洁面剃须,留胡子的要修剪整齐。
2、牙齿清洁,不粘有食物残渣。
口腔的清洁很重要,教师大部分工作时间在说话,对学生来说,清新的口气利于就近指导,对教师自己而言,减少患口腔疾病的隐患。
同时,提醒戴框架眼镜的教师,每天早晚各擦拭镜片一次,减少眼部感染,学生也能从干净的镜片后看到您的眼睛,便于交流。
三、饰品方面1、女性应全身不超过三样为宜忌选用颜色耀目款式繁复的种类,起点睛作用即可,忌招摇炫耀。
男性一般手表、戒指两样就足够了。
2、办公室内不戴有色眼镜,不留长指甲,不涂本色外的其它颜色的指甲油;3、课堂着装(1)上衣要有领有袖,或两者必有其一(2)穿着宜大方庄重,忌过于学生气,如T恤、运动鞋搭配牛仔裤。
女教师需穿带跟皮鞋,男教师需穿着西裤。
服装款式需搭配得体,大小适宜,颜色和谐。
(3)女教师夏季不穿细带裙、露背装,不穿过透的服装,裙子一定要及膝,颜色要严肃。
男教师不穿背心,短裤(4)女教师不穿超过5cm 的细高跟鞋,上课时不得穿拖鞋。
(5)不引领服装新潮流,忌奇装怪服,标新立异。
浅谈教师的教学基本仪态标准仪态,又称举止,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动作,以及身体各部分在其过程中所呈现的姿态,是指人的肢体所呈现的各种体态及其变动的行为动作和表情。
日常生活中的站、坐、行(走)等姿态,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称为举止。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的举止往往备受其交往对象的关注。
人的举止在相互沟通的作用甚大,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表露功能,替代功能,辅助功能,适应功能,调节功能。
人们的举止,可以展现人类所独有的形体之美。
平日人们所推崇的风度和气质,其实指的就是训练有素的、优雅的、具有无比魅力的举止。
人们的举止,由于在日常生活里时刻都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表露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对外界的反应。
因此,它被视作一种无声的语言,又称第二语言或副语言。
作为应聘教师岗位的人员,其举止行为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掌握基本仪态知识及具体的实践运用是面试人员的必修课。
对于教师来说,遵守举止礼仪规范,即要求其举止合乎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其关键是要举止文明、优雅、敬人、有度。
所谓举止文明,要求教师举止自然、大方、高雅而不俗,以表现出良好的个人文化素养。
所谓举止优雅,要求教师举止规范美观,得体适度,不卑不亢,风度翩翩。
所谓举止敬人,要求教师举止尊敬他人,以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友好与善意。
所谓举止有度,要求教师举止适当、适时、适宜,能够配合相关的场合,符合常规。
(一)举止文明作为一名现代人,尤其是为人师表的教师,举止文明是对其举止行为的最基本要求。
举止文明,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教师的举止行为不仅可以显示出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而且还应当显示出自己的稳重与成熟。
在任何情况下,一个有教养的教师都应对自己的举止多加检点,并对一些具体细节倍加重视。
这已不仅是个人生活中的“琐事”,而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表现。
“内在美”有赖于“外在美”的表现,因此一名教师的个人修养和基本素质往往体现在其举止的具体细节之中。
例如,在公共场合,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或者用手指去抠鼻孔、掏耳朵、剔牙,在外人面前整理个人服饰,都是极不礼貌的。
教师教育教学仪容仪表规定一、仪容仪表对于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仪容仪表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形象,还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师教育仪容仪表规定的重要性。
作为教育者,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到教育工作的开展。
学校应该制定规范的教师教育仪容仪表规定,加强教师的自我约束和形象管理,塑造良好的师德师风。
三、教师教育仪容方面的要求。
教师应该整洁干净,穿着得体,发型整齐,不宜过于花哨,不宜过于保守;不得佩戴过多饰品,不得吸烟、喝酒;应该保持面带微笑,并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
四、教师教育仪表方面的规定。
学校可以规定教师穿着规范的服装,如西服、衬衣、裙子等;可以要求教师统一佩戴校徽或校徽章;可以限制教师染发、化妆等行为;还可以规定教师的言行举止,不得有侮辱、挑衅等不良行为。
五、教师教育仪容仪表规定的学生反馈。
学生对教师的教育仪容仪表是敏感的,他们会从教师的形象中感受到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态度。
如果教师的仪容仪表不佳,可能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
六、教师教育仪容仪表规定的功能与作用。
教师教育仪容仪表规定可以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信任感;可以增加教师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教师的自律意识;可以促进教师的社交能力,提高教师的影响力。
七、教师教育仪容仪表规定的合理性。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良好的教育仪容仪表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与生活态度。
因此,对教师教育仪容仪表进行规定是十分必要的。
八、教师教育仪容仪表规定的实施难点。
教师的仪容仪表涉及到个人形象和自由意愿,有时可能与个人的审美观念相冲突。
因此,学校在制定教师教育仪容仪表规定时,需要保持科学公正,充分考虑到多样化的个体差异。
九、教师教育仪容仪表规定的可行性。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对教育仪容仪表规定的认识和理解;可以通过举办评选活动,树立典型榜样的形象;可以通过与教师和家长的交流,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十、教师教育仪容仪表规定的必要性。
教师仪容仪表及言谈举止规范
教师的仪容仪表及言谈举止对于建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增强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教师在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方面的一些规范要求:
仪容仪表:
1. 衣着整洁:穿着干净整洁的服装,避免穿着过于随意或不恰当的衣物。
2. 着装得体:根据工作场合选择适宜的服装,避免过于华丽或暴露的服饰。
3. 仪态端庄:保持良好的姿态,避免粗俗、庸懒、骄横或疲倦的表现。
4. 面容和善:拥有良好的微笑和温和的面部表情,给人以亲近感。
言谈举止:
1. 标准发音: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适中,发音准确清晰,以便学生能够听得明白。
2. 言语文明:用文明优雅的语言与学生交流,避免使用粗鲁、带有歧视或侮辱性的语言。
3. 要求准确:清晰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要求,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
4. 细心倾听: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感受,积极倾听他们的发言,并给予适当的反馈和鼓励。
5. 避免争执:遇到与学生的意见相左或冲突时,保持冷静,理性地进行沟通,避免情绪激动和争执。
教师在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方面的规范要求有助于树立教师的专业形象,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实小教师语言、仪表仪态规范实小教师在语言、仪表仪态方面需要遵守以下规范:语言规范:1. 说话要清晰准确,措辞得体,不使用粗俗、侮辱性语言。
2. 言辞要文明礼貌,尊重学生和其他教职员工,不使用歧视性语言。
3. 使用正确的教育用语,避免使用混杂俚语或方言。
仪表仪态规范:1. 穿着整洁、得体,注意个人形象的仪表。
2. 保持良好的站姿或坐姿,避免摇晃或趴在桌子上。
3. 面带微笑,表情自然、友善,与学生和其他教职员工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4. 通过合适的眼神交流,展示专注和尊重。
5. 树立良好的身体姿势,避免踮脚、垂肩等不良姿势。
6. 注意仪态的动作,避免过度手势或情绪化的表达。
7. 行为规矩得当,遵循学校的行为规范。
这些规范可以帮助实小教师建立起专业、优雅的形象,同时也有助于营造积极、和谐的教学环境。
实小教师语言、仪表仪态规范(二)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他们的语言、仪表仪态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实小教师群体中,要求教师的语言、仪表仪态规范,以树立良好的形象和示范示范作用。
下面是一份____字的实小教师语言、仪表仪态规范文,以供参考。
一、语言规范作为教师,语言规范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必须要遵守的基本准则,要求我们在与学生、同事和家长交流中使用得体、准确、文明的语言,并且要有礼貌、有教养。
1. 清晰准确:我们要用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模棱两可或者含糊不清的表述。
要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式,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掌握所传达的信息。
2. 文明礼貌:我们要用礼貌文明的语言对待学生、同事和家长。
要尊重他人的感受,避免使用侮辱、歧视或贬低他人的言辞。
在与学生交流时,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个人隐私,不给他人带来困扰或不舒适的感觉。
3. 表达适度:语言表达要适度,既不过于简单、淡漠,也不过于复杂、繁琐。
要根据对象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措辞,避免使用生僻、难懂的词汇和短语,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4. 教育有效:教师的语言应当具有教育性和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学习。
实小教师语言、仪表仪态规
实小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仪表仪态规范,以树立良好的形象,给学生和家长留下良好的印象和作用。
下面是实小教师语言、仪表仪态规范的一些要点:
语言规范:
1. 语言要清晰、准确、得体,避免使用太复杂、太专业的术语,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2. 控制语速,缓慢而清晰地表达,不要嗓门太大或太小;
3. 使用尊重、礼貌的语气和措辞,不使用侮辱、歧视等不当言辞;
4. 尽量使用亲切、热情的语言,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5. 避免口头禅、废话、重复等不必要的语言习惯。
仪表仪态规范:
1. 打扮整洁、得体,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 保持自信、亲和的微笑,展示良好的精神风貌;
3. 注意姿势和站姿的正确性,不低头、趴着、不斜靠;
4. 保持良好的眼神交流,注重眼神的平和、自然;
5. 注意言谈举止的文明礼貌,遵守社交礼仪;
6. 控制情绪,不横眉冷对学生,不生气、懒散、不懈怠;
7. 不在课堂上抠脚、抠鼻、打哈欠等不雅行为。
这些是实小教师语言、仪表仪态规范的一些要点,通过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能够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教师礼仪的内容引言概述:教师礼仪是指教师在教学和与学生、家长交流中应遵守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和规范。
良好的教师礼仪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还能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促进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教师礼仪的内容。
正文内容:一、言行举止1.1 教师应言辞文雅,避免使用粗俗、不雅的语言,保持言行举止的庄重和端庄。
1.2 教师要注重肢体语言的运用,例如面带微笑、自然而然地运用手势和眼神交流,以增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
二、仪容仪表2.1 教师的仪容仪表要整洁得体,衣着要符合学校的规定,不得穿着过于暴露或不合适的服装。
2.2 教师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清洁和体味的防控,以免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
2.3 教师要保持良好的仪态,坐姿要端正,站姿要笔直,不要有懒散或不专注的姿势。
三、态度和沟通3.1 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尊重,不应有歧视、偏见或嘲笑的言行。
3.2 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观点和个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3 教师在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中,要注重语言的温和和耐心,尽量避免使用严厉或咄咄逼人的语气。
四、课堂管理4.1 教师要保持课堂秩序,确保学生的学习环境安静、整洁和有序。
4.2 教师要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得迟到、早退或缺席,保持课堂的规范和纪律性。
4.3 教师应充分准备教学内容,讲课要有条理,语言要清晰流畅,避免过多的重复和废话。
五、与家长的交流5.1 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5.2 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要保持耐心和友好的态度,尽量避免争吵或冲突,以维护良好的师生家长关系。
5.3 教师要及时回应家长的问题和关切,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帮助,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结:综上所述,教师礼仪的内容包括言行举止、仪容仪表、态度和沟通、课堂管理以及与家长的交流。
教师应通过言行举止和仪容仪表来树立良好的形象,通过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沟通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严格的课堂管理和与家长的交流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的教学基本仪态标准有哪些?
从心理学角度看,仪表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自己的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意向的形式。
教师的衣着、发式要体现鲜明特色,是对教师仪表的最基本的要求。
这种仪表特色能充分展现教师热爱生活、追求理想,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尚文明的情操;而教师身上所体现出的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熏陶。
首先,教师的仪表应具有美感。
教师是社会的教师,是一定历史范畴中的社会角色。
教师的仪表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
教师的仪表对教师获得威信有着重要的关系,与师生关系也有密切的联系。
就是说,教师注重自身的仪表美,不仅仅是个人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对他人、对社会的尊重,是自爱、爱人、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
教师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在教师身上应该体现出时代气息,不能过于保守,因循守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当然,讲时代感,绝不是要老师处处赶“时髦”。
其次,教师的仪表要有职业感。
教师的仪表行为要与教育教学的情调相适应,以便更有效地调动各方面因素传情达意、相互辉映,使其能更好地与教育教学内容保持审美情趣上的协调一致。
任何社会角色都必须自觉将自己置于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和社会生活规范之中。
教师要力求做到仪表要整洁、举止要安详、表情要愉快、风度要文雅,在社会伦理道德所统辖的风俗、习惯、礼仪、时尚和社会生活所涉及的规章、制度、纪律及守则各方面成为“模特儿”。
一位教师只讲好课是不够的。
仪表美与教师的内在美是密不可分的,是人的第一印象。
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整日站在众目睽睽的讲台下,如果仪容不整,不修边幅,久而久之,会给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使学生也会学着老师的样子。
教师应该是美的化身,要注重仪表、风度、气质。
以朴素、庄重、大方为标准,注重仪表和修养。
总之,教师仪表是教师个人德、识、才、学、体等社会交往中的综合表现。
端庄的仪表既是教师从教的基本素质要求,又是教书育人的重要行为视觉;它不仅能促进师生情感交流,而且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其人生境界。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仪表习惯,赢得学生的信任,赢得学生尊重,使我们的教育更有说服力,使我们的教育更加成功!
斯文和谐的举止,如同教师的仪容一样,教师的举止也是教师形象的外在表现之一。
教师举止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在于是有形象示范的效应。
我国老教育家孙敬修先生曾指出:“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是很有影响的。
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计算机里,储存起来,然后指导他们的行动。
教师为人师表,其举止总体要求实稳重,稳重就是举止斯文和谐,庄重潇洒,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为此,就要注重自己在语言,表情,身体动作方面的要求。
教师课堂教学的仪表、仪态蕴含道德品行,文化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及教学特征是一种教书育人的最好的直观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起到示范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效果。
试想一个穿着拖鞋、刁着烟卷,一副懒散样子的教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举止文雅,语言文明,态度和蔼,着装整洁得体,作风正派,
教态亲切和蔼。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面育人的教学观,高尚的教学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从而较好地培养和影响学生。
教师的仪表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声之教”,所以,爱美的教师都要注意自己的仪表端庄。
如素雅安详、朴实整洁、姿态稳健、声音适度等都是教师仪表的最基本的标准。
但有些教师穿着花里胡哨,不修边幅,出现在课堂上,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些教师歪头耷脑,翘腿晃身,出现在讲台上,只能给学生一种萎靡不振的感觉;有些教师侃侃而谈,高声呼“教”,出现在课堂上,只能引起学生的厌烦,有碍教学的效果。
实践证明,教师的仪表端庄大方,学生特别尊重且具有好感,从而增强教师的威信和感召力。
现如今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了仪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常常对老师有一种崇拜心理,他们往往会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
教师除了内在的修养以外,整洁漂亮的外表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洁的品格影响也很大。
在我们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内,穿上质地好一点的、款式简洁新颖的套装或休闲装,配上文明、高雅的谈吐,便会展现作为人民教师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的特有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