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电气设施)
- 格式:pptx
- 大小:201.03 KB
- 文档页数:68
(安全生产)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标准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标准(试行)基础管理部分1安全生产责任制1.1企业主要负责人职责1.1.1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完整;1.1.2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齐全;1.1.3企业坚持安全生产投入规划和实施;1.1.4企业坚持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且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1.1.5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整、齐全,定期组织演练实施;1.1.6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能及时、准确向上级汇报;1.1.7企业定期向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报告安全生产情况,接受工会、从业人员、股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
1.2建立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职责且且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1.3建立各级各类人员包括管理和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定期对其职责进行检查考核。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1企业安全规章制度2.1.1安全生产检查制度;2.1.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2.1.3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2.1.4工伤事故管理制度;2.1.5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2.1.6现场安全管理制度;2.1.7电气安全管理制度;2.1.8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2.1.9安全投入保障制度;2.1.10安全例会制度;2.1.11消防安全管理制度;2.2建立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3安全生产投入3.1建立安全生产保障制度,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提取安全生产专项费用。
3.2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费用台帐,做到专款专用。
3.3企业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交纳工伤保险费。
3.4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4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4.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网络4.1.1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且积极开展工作;4.1.2企业依法设置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且且有管理职能;4.1.3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参加企业各种涉及安全生产的会议和有关决策决定;4.1.4企业工会应履行监督职能。
AQ7009-2013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Standard for work safety standardization of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自 2013-10-1 起执行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4.1基础管理的基本要求4.2基础设施安全条件的基本要求4.3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的基本要求4.4绩效评审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定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机械工业安全卫生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培珍、付培元、王朝富、侯永民、陈霖、董长松、陈忠德、徐远荣、蒋宗鼐、刘占杰、范新建、任凤臣、许敏。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制造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以及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咨询、服务和评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6 工业锅炉水质GB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3787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4208 外壳防护等级( IP 代码)GB4674 磨削机械安全规程GB/T 47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 5226.1 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 1 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 5972 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2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GB 7144 气瓶颜色标志 GB 7231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 7588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T 8196 机械安全 防护装置 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 GB 13495 消防安全标志GB 13955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 16754 机械安全 急停 设计原则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T 19671 机械安全 双手控制装置 功能状况及设计原则GB 23821 机械安全 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29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T 50033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195 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 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 22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2 部分:物理因素GBZ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AQ3009 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T900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9006CJJ 34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JB 5319.2 有轨巷道堆垛起重机安全规范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是保障员工和设备安全的重要指导文件。
一、安全管理体系:1.设立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并建立相关管理制度。
2.制定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事故报告与处理制度、应急预案等。
3.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4.实施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及时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安全隐患。
二、现场安全管理:1.设置合理的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志,确保工作环境安全。
2.制定机械设备使用和维护规范,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定期检修。
3.加强对危险源的管控,采取防火、防爆、防毒等措施,确保作业过程安全。
4.确保供气、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5.设置应急通道和逃生通道,进行定期演练,并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
三、安全生产记录和监管:1.记录重要安全生产数据,包括事故隐患排查记录、事故处理记录、设备维护记录等。
2.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制度。
3.参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安全监督检查和评审,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四、事故应急处理:1.制定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并进行定期演练。
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并组织员工进行相应的应急救援培训。
3.发生事故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安全撤离和事故处置,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安全风险评估和改进:1.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分析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2.鉴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不断优化和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进行事故的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安全管理措施。
以上是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详细完整版。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和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同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共同维护机械制造行业的安全稳定。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一、《考评标准》简介三大部分组成:基础管理设备设施安全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等。
基础管理部分:基础管理考评部分是以人及其活动为对象,依据系统的观点,考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中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预防事故发生的组织措施的完善性,考评层次涉及到企业的决策层和执行层、各类人员安全素质高低和对不安全行为的控制能力。
基础管理考评部分共设置了15项考评项目,共计230分。
设备设施安全部分:设备设施安全考评是系统地评价企业中设备、设施、工具、物资等固有的危险源(因素)的受控状况,从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确保本质安全性。
设备设施安全考评部分选取了机械制造企业中常规,且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设施和场所,设置了51项考评项目,共计600分。
分为:燃爆、热工机械、电气和机械等四部分。
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是对企业的作业环境状况,以及职业危害因素、员工个体因素及产生职业病的作用条件以及对其管理的危险性进行度量。
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管理最基本的任务是使作业环境保持整洁有序,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防止职业病发生,其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改善作业条件,预防职业病。
它既是“硬件”内容,又是“管理效果”的体现。
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部分共设置了9项考评项目,共计170分。
二、《考评标准》项目的设置基础管理考评部分15项(230分)设备设施考评部分(600分)其中:燃爆专业14项、196分:热工专业12项、96分:电气专业10项137分机械专业15项171分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部分9项(170分)三、《考评办法》简介按照《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的要求,采用资料核对、抽查考核和现场查证的方法进行。
基础管理考评部分,对人员抽查考核数量不少于现场(或在册)人数的10%;设备设施安全考评部分,按设备设施及物品的拥有量(H)比例抽样: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以1000分为满分。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保障企业的生产稳定和经济效益。
在机械制造企业中,安全生产标准化是至关重要的。
机械制造行业的生产过程涉及到大量的机械设备操作和生产工艺,而这些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如果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给企业和员工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此,机械制造企业需要制定严格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确保所有生产活动都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规定。
首先,企业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以确保从生产计划到生产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安全生产标准。
同时,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其次,企业要加强对设备和生产工艺的安全监控,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流程的安全可控。
最后,企业要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机制,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机械制造企业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保障员工的安全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机械制造企业应该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不断完善和强化安全管理,以确保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安标)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指导全国机械制造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切实加强基层与基础工作,促进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制定本考核评级办法。
二、本考核评级办法适用于各类机械制造企业。
三、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应当按照《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的要求,使用资料核对、抽查考核与现场查证的方法进行。
其中:基础管理考评部分,对人员抽查考核数量很多于现场(或者在册)人数的10%;设备设施安全考评部分,按设备设施及物品的拥有量(H)比例抽样:1.H≤10,抽100%。
2.10<H≤100,抽10台。
3.100<H<500,抽10%。
4.500≤H≤1000,抽50台。
5.H>1000,抽5%。
四、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以1000分为满分。
被考核企业的得分计算方法:各项目实得分之与×[1000÷(1000-各空项分之与)]五、安全质量标准化机械制造企业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很多于900分;二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很多于800分;三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很多于600分。
各空项分之与超过200分的,不得评为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机械制造企业。
六、考核评级的程序:1.按照《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的要求,企业成立由要紧负责人任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与工会参加的小组进行自评。
2.企业自评后,形成自评报告,向承担安全质量标准化复评任务的机构(下列简称复评机构)提出复评申请(申请表格式见附件1)。
申请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机械制造企业的,应当向中国机械工业安全卫生协会(下列简称中机安协)提出复评申请。
3.复评机构收到企业的复评申请后,应按照《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的要求进行复评,向企业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复评报告(复评报告格式见附件2)。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需企业提供的数据和文字资料前注:以下所述“总数”指评价总数;“明细”指名称、规格、型号、所属单位、所在位置、工况等内容。
No.101安全生产责任制文本、规章制度文本和操作规程文本。
安全专题会议纪要。
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职责文本、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文本。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与各种激励机制同步考核、奖惩的资料。
No.102规章制度文本。
No.103企业中长期生产经营、发展规划和技术改造规划等,配套的措施、检查、考核办法,每年应有诊断总结。
企业年度安全生产计划;企业职能部门、车间(分厂)分解的目标指标、制定的工作计划,配套的措施、检查、管理办法,实施进度和分析诊断资料。
劳动保护措施经费(安措费)项目计划表、方案论证和验收记录。
前三年资料。
No.104“安全生产委员会”的建立文件、组织机构及名单、职责、工作流程和会议记录及其决议执行的检查记录。
企业以及各职能部门、各车间(分厂)主管安全的负责人和专(兼)职安全员名单、职责、具体工作内容和程序。
企业、车间、班组三级工会在安全生产中履行监督职能的活动记录。
大中型企业有文件化的安全管理机构编制、有管理职能和职责。
企业人事部门定编的花名册。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
No.105职业安全健康教育。
前三年资料。
新职工进厂三级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育、中层及中层以上干部教育、班组长教育、变换工种和“四新”教育、职业健康教育、全员教育、复工教育、安全管理人员教育的档案和台帐(教育计划、教育大纲、教材出勤情况、考试或考核情况、效果评定、三级教育卡等)。
No.106事故管理。
前三年资料。
企业从业人员人数。
缴纳工伤社会保险费名单、凭证。
工伤事故率控制指标、指标分解、对策和措施,以及相应的考核办法。
事故调查、处理的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者、事故责任者及单位的处理决定、防范措施及其完成情况等资料。
每年对事故的综合分析。
事故处理结案记录。
事故档案(现场图、调查记录、分析会记录、报告书、处理决定、防范措施和落实情况等内容)。
提问:《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编制依据?例如,其中有:“4.2.35 变配电系统4.2.35.1 资料应符合如下规定:——“六图”:高低压变配电系统一次原理图、高低压变配电系统二次展开图(包括继电保护)、高低压变配电站(所)设备布局及其安装图、厂区供电系统包括主干PE或PEN线平面布置图(包括接地系统或装置布局)、各车间或独立单元供电系统图、地下隐蔽工程图;”这个依据从哪里来的?标准,哪个标准?规范,哪个规范?你指的是新标准吗?旧的标准上有注明引用的标准为:《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J52-8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啊,你认为哪里不符合规范要求啊?安全第一我第二,大的侠客,先谢谢啦。
嘿嘿。
我没有说它不对。
我的意思是,我要知道《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引用的技术标准有哪些?显然,给标准是一个管理标准,它使用(引用)的一定是一些技术标准,这些标准是什么?我要知道。
不是用来推翻它,是用来学习的。
(下面是该标准的部分摘录)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 AQ/T XXXX—2010 摘要4.2.35 变配电系统4.2.35.1 资料应符合如下规定:——“六图”:高低压变配电系统一次原理图、高低压变配电系统二次展开图(包括继电保护)、高低压变配电站(所)设备布局及其安装图、厂区供电系统包括主干PE或PEN线平面布置图(包括接地系统或装置布局)、各车间或独立单元供电系统图、地下隐蔽工程图;——“四单”:主要电气设备(包括继电保护)电缆线路试验合格报告单、安全用具及防护用品电气试验合格报告单、电气设备出厂检验合格报告单或安装交接性试验报告单、接地装置监测(检测)数据报告单。
——“二票”:变配电站工作票、操作票;——“八制”:交接班制、巡视检查制、缺陷管理制、安全操作制、门禁制、电气相关方管理制;电气设备设施工具安全运行管理制、应急预案;——其他应提供的基础技术与管理信息资料(包括综合自动控制系统)。
机械制造企业(机械厂)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机械制造企业(机械厂)在市场上的地位日益重要,然而,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涉及的安全生产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机械制造企业(机械厂)需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
本文将从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体系的要素以及建立和完善的步骤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是机械制造企业(机械厂)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具有以下几个必要性。
1.保障员工生命安全机械制造企业(机械厂)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如果不进行标准化管理,将会给员工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通过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可以规范生产流程和作业操作,避免和控制潜在的安全风险,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从而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2.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可以帮助机械制造企业(机械厂)优化生产流程和作业方式,减少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和生产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通过对生产环节的标准化管理,可以降低人为错误和操作失误的几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履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国家对于机械制造企业(机械厂)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和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是机械制造企业(机械厂)履行法律法规要求的必要条件。
只有满足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机械制造企业(机械厂)才能在市场中合法、稳定地运营。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要素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
1.制度和规范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建立相关的制度和规范。
制定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预案、安全培训制度等,明确员工的工作职责和安全要求,为生产经营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2.责任和领导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需要明确责任分工和领导责任。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考评说明
1.本评定标准适用于机械制造企业。
2.在本评定标准的“自评/评审描述”列中,企业及评审单位应根据“考评内容”和“考评办法”的有关要求,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如实进行扣分点说明、描述,并在《自评扣分点及原因说明汇总表》(见附表)中逐条列出。
3.本评定标准中累计扣分的,直到该考评内容分数扣完为止,不得出现负分。
有需要追加扣分的,在该考评类目内进行扣分,也不得出现负分。
4.本评定标准共计1000分。
最终评审评分换算成百分制,换算公式如下:
最后得分采用四舍五入,取小数点后一位数。
5.标准化等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一级为最高。
评定所对应的等级须同时满足评审评分和安全绩效等要求,取最低的等级来确定标准化等级(见下表)。
评定等级评审评分安全绩效
一级≥90 申请评审前一年内未发生重伤及以上的生产安全事故。
二级≥75 申请评审前一年内未发生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
三级≥60 申请评审前一年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不超过1人。
—1—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自评/评审单位:
自评/评审时间:从年月日到年月日自评/评审组组长:自评/评审组主要成员:1.基础管理考评:标准分值220分,14项考评项目和61条考评内容
—2—
—3—
—4—
—5—
—6—
—7—
—8—
—9—
2. 基础设施安全条件考评:标准分值610分,44项考评项目和302条考评内容
—10—。
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标准(试行)基础管理部分1 安全生产责任制1。
1 企业主要负责人职责1。
1。
1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完整;1.1。
2 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齐全;1。
1。
3 企业坚持安全生产投入规划与实施;1。
1。
4 企业坚持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并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1.1.5 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整、齐全,定期组织演练实施;1.1。
6 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能及时、准确向上级汇报;1.1.7 企业定期向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报告安全生产情况,接受工会、从业人员、股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1.2 建立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职责并且定期进行检查考核.1.3 建立各级各类人员包括管理与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定期对其职责进行检查考核。
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1 企业安全规章制度2。
1.1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2。
1.2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2。
1。
3 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2。
1.4 工伤事故管理制度;2.1。
5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2.1。
6 现场安全管理制度;2.1。
7 电气安全管理制度;2。
1。
8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2。
1.9 安全投入保障制度;2.1。
10 安全例会制度;2.1.11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2.2 建立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3 安全生产投入3。
1 建立安全生产保障制度,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提取安全生产专项费用.3。
2 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费用台帐,做到专款专用。
3.3 企业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交纳工伤保险费。
3。
4 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4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与人员4。
1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网络4.1。
1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并积极开展工作;4。
1.2 企业依法设置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并且有管理职能;4。
1.3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参加企业各种涉及安全生产的会议和有关决策决定;4。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标准化规范机械制造企业安全标准化规范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一个全新、全面、全过程对生产经营活动的系统测量工作,又是一项系统化、程序化、文件化与现场化的综合治理工程。
它是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等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将企业中的各部门、各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有机组合,形成一个既有明确目标任务、又能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
同时,对影响安全生产的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职业危害因素,按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其安全技术状态。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工作程序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策划准备阶段、实施运行阶段、评审发证阶段、持续改进阶段。
一、策划准备阶段策划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任务是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
1、成立组织机构策划准备阶段首先要成立组织机构,包括领导小组、推进执行小组、专业技术小组。
领导小组一般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作为成员,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推进执行小组一般由各部门负责人、工作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推进和协调。
专业技术小组一般分为基础管理、热工燃爆、机械、电气、作业环境和职业健康等5个专业组。
各个专业技术小组按《考评标准》的内容,进行隐患排查,制订整改方案并督促实施,负责企业自评工作,并配合技术服务机构的咨询和评审工作。
2、制定建设目标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现状,初定建设目标,其中包括建设的等级和建设的时间。
3、制定建设实施方案根据建设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包括达标建设的时段推进计划,明确各部门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职责,划分《评审项目》的责任单位、配合单位和相关单位职能分配表,以便顺利完成各个阶段工作目标。
二、实施运行阶段实施运行阶段主要工作任务是进行教育培训工作;调查和分析企业的管理、设备设施、人员、资金等状况,进行现状梳理;管理文件、运行文件、技术文件、操作文件、记录文件制修订的补充完善工作;实施运行及整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