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入门》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18 MB
- 文档页数:9
隶书教学课件(精选8篇)_隶书入门教学课件隶书教学课件(精选8篇)由作者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第1篇:书法课隶书教案书法课教案----隶书横画起笔的方式一、教学目标:1.掌握隶书长横的起笔写法特征;2.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熟悉“三”“王”字的结构特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起笔有方、有圆; 2.练习字“王”的结构。
三、教学过程: 1.探索发现阶段① 复习旧知“三”,导入新课;② 用比喻讲述起笔的重要性;③ 多媒体展示三种不同的“王”字,让学生找出相同处和不同处;④ 以问答引出书法史相关小知识,开拓学生眼界,增加课程趣味点。
师:隶书起笔还有没有其他造型?尖起笔可以吗?为什么?展示图片:汉简。
2.互动实践与演绎阶段① 用多媒体展示台示范与讲解圆笔和方笔的具体写法。
圆:藏锋逆入、稍提圆转方:藏锋顿笔,注意方向② 播放书写视频,学生练习圆笔和方笔各4遍,请学员上台书写。
③ 观察范字“王”,找出投影图片展示的错误,并请学员上台拼字。
不对称关系:竖位置不居中、横空白不一样。
④ 播放老师示范书写视频。
⑤ 用今天所学的方圆起笔和不对称关系来尝试组织新字:平38、正。
3.深入书写与讨论评价阶段① 学生练习,老师巡视。
② 展示并评价,再次练习。
4.总结阶段① 课堂作业检查。
② 教学小结。
③ 布置作业。
在讲《曹全碑》偏旁部首之前,先概要地讲一讲隶书发展史。
隶书从秦代发端,到汉代兴盛,尤其是到了东汉发展到了完美。
西汉时留下的隶书名作是汉简体刻在竹片上的叫“简”,刻在木片上的叫“牍”,用线串成一卷一卷,往往一本书要装一车,因此,我们古代留传下来的成语有“学富五车”和“汗牛充栋”之说。
到了东汉,隶书的名碑如云。
有《石门颂》,把字刻在山崖之上;《乙瑛碑》这块石碑保存在山东曲阜的孔庙之中,还有《衡方碑》、《史晨碑》、《张迁碑》等,其中《曹全碑》是历代影响最大,学书的人最多,最为秀美,汉碑中刻字最多的一块碑。
书法:《隶的写法》教案一、教案背景本教案旨在介绍隶书的基本写法,并通过示范和练,帮助学生掌握隶书的基本技巧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隶书的历史和特点;2. 掌握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3. 能够书写简单的隶书字体;4.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一:介绍隶书1. 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了解隶书的起源和历史背景;2. 解释隶书的特点,如笔画简练、结构严谨等。
步骤二:示范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1. 使用黑板或投影仪展示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2. 逐步解释每个基本笔画的写法和特点;3. 示范慢慢书写隶书字体,并解释每个笔画的顺序和书写规律。
步骤三:学生练1. 分发练用纸和毛笔,让学生进行隶书的练;2. 指导学生按照示范的方式进行练,注意笔画的书写顺序和结构;3. 导师示范并纠正学生练中的常见错误。
步骤四:展示和小结1. 让学生展示他们练的成果;2. 提供反馈和鼓励,指出学生的进步和改进的空间;3. 小结本次教学内容,强调隶书对中国书法的重要性和美感。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练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2. 检查学生练的隶书字体是否准确且呈现出隶书的特点;3. 学生对隶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在练册上继续练隶书的字体;2. 要求学生写一篇简短的心得体会,分享他们对隶书的理解和体验。
六、教学资源1. 隶书的图片和文字材料;2. 练用纸和毛笔;3. 投影仪或黑板。
以上是《隶的写法》教案的详细内容和步骤。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相信学生们将能够初步掌握隶书的基本技巧,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
《认识隶书(一)》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隶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会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
3. 掌握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
4. 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逐步提高书写水平。
2. 教学难点:让学生领会隶书的特点和美感,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隶书图片、基本笔画演示等。
2. 准备书写用笔、墨汁、纸张等书法用品。
3. 提前与其他科任老师沟通,了解学生已有基础,适当调整教学难度。
4. 可准备一些隶书字帖和练习纸,供学生课后练习使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隶书作品,请学生欣赏。
2. 提问:这些字与楷书有什么不同?引出隶书的特点。
3. 讲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认识隶书,了解隶书的特点和历史演变。
(二)讲授新课1. 讲解隶书的起源和历史演变。
2. 展示隶书的字帖,请学生观察,找出隶书的特点:蚕头燕尾。
3. 请学生尝试在田字格中书写“蚕头”和“燕尾”,感受隶书的书写特点。
4. 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请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
5. 讲解隶书的几种主要风格和特点,请学生了解并尝试临摹。
(三)课堂互动1.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隶书的知识或故事?请学生分享。
2. 组织小组讨论:如何将隶书的特点运用到自己的硬笔书写中?3. 请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将隶书与自己的语文学习相结合,提高语文素养。
(四)小结作业1.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隶书的特点和历史演变。
2. 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后继续临摹隶书字帖,加强练习。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隶书的特点进行书写,如写名字、写便条等。
3. 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和习惯,保护视力。
五、课后延伸1. 推荐一些有关隶书的书籍、网站或视频,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2. 鼓励学生参加一些书法比赛或活动,锻炼自己的书写能力和自信心。
《认识隶书(一)》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隶书的由来。
2、通过与篆书的比较和隶书名帖欣赏,初步了解隶属的特点。
3、尝试书写隶书的波横。
4、激发学生对不同书体的学习兴趣,全面了解我国书法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赏析隶属的特点。
难点:从不同的碑帖中赏析不同时期隶书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准备五张不同时期汉字的图片,学生分小组讨论将五种字体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并说明理由(从字形演变过程入手)。
(甲骨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甲骨文:图形。
篆书:结体圆长笔画匀称,藏头护尾,圆润优美。
转角处都带弧形,曲折引长而划一,使线条更匀称圆转,字形长圆,体势雄健,已线条化了。
隶书: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
草书: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楷书:方正、笔画结构严整。
从甲骨文图像性的文字,小篆用线条代替了图形,隶书打破了古文字象形系统,使汉字的象形图画面貌基本消失,奠定了现行文字的基础,使之变成纯符号性质的文字逐渐慢慢转变为笔画规整的汉字。
隶书是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分水岭,为行书、楷书、草书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进入正课,认识隶书1、隶书的产生。
(时代、与它相关的人物)观看视频,边看边思考与隶书产生相关的时代、人物、原因。
秦始皇书同文——小篆(书写复杂,不够快捷)——隶书雏形——程邈整理产生隶书——汉朝隶书发展成熟(时代:隶书是从小篆脱胎出来的。
始于秦朝,经过两汉231年(前206—25)的演变,到汉代才臻于成熟。
隶书是汉代的主要通行书体。
这样说来,隶书可分秦隶,汉隶两个发展阶段,又称古隶和今隶。
早期的秦隶,实际上是小篆的辅助字体,是秦统一后因为政务繁忙,“奏事繁多,篆书难成”而产生的一种应急字体,是统一于民间不登大雅之堂的俗体。
秦代正式书体还是小篆。
秦隶实际上就是草篆,线条较小篆简直变弧线为直线,变圆转为方折,有一定的粗细变化。
这样书写起来就方便多了。
据说开始用这种字体书写的是处理徒隶之事的文书。
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教材:《书法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隶书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和书写技巧。
2. 培养学生对隶书的审美能力,提高书法鉴赏水平。
3. 掌握隶书的书写规范,提升学生的书法技能。
教学重点:1. 隶书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点。
2. 隶书的书写规范和技巧。
教学难点:1. 隶书的书写技巧。
2. 隶书的审美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隶书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点。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解1. 讲解隶书的历史渊源,从甲骨文、金文、篆书等字体演变到隶书的过程。
2. 分析隶书的艺术特点,如方圆并用、笔画简洁、结构规整等。
3. 介绍隶书的书写规范,包括笔画顺序、结构布局等。
三、示范演示1. 教师现场书写隶书,展示隶书的书写技巧。
2. 教师讲解隶书书写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
四、学生练习1.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练习隶书的书写。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隶书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和书写规范的认识。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深入学习1. 深入讲解隶书的书写技巧,如起笔、转折、收笔等。
2. 分析隶书的审美特点,引导学生欣赏隶书作品。
三、欣赏作品1. 欣赏不同书法家创作的隶书作品,如曹全碑、张迁碑等。
2.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从中学习隶书的书写技巧。
四、学生创作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隶书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建议。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隶书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和书写规范。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隶书,提高书法技能。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练习态度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隶书作品,评价其书写技巧和审美能力。
3. 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隶书的兴趣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隶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隶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学习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特点。
3.掌握写隶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二、教学内容1.隶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2.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特点3.写隶书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过程1.导入提问:“你们知道隶书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解释隶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引起学生对隶书的兴趣。
2.讲授介绍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特点,重点讲解隶书的笔势和构图方法,通过字帖展示不同隶书的字形。
3.示范教师示范写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让学生模仿跟随教师的写字动作,纠正学生的姿势和笔法。
4.练习让学生练习写隶书,可以先练习基本笔画,再逐渐书写单字和短句,通过对练习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
5.创作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可以让学生尝试写一些简单的诗词或古文,以隶书形式展现,可以进行展示和分享。
6.总结总结隶书的基本内容和要点,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
7.作业布置随堂练习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隶书的心得体会,可以包括对隶书的认识、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等。
8.反馈检查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奖励。
四、板书设计隶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隶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2.学习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特点。
3.掌握写隶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二、教学内容1.隶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2.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特点3.写隶书的方法和技巧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隶书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掌握了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特点,提高了写隶书的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隶书,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可以进一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隶书培训教学方案一、前言隶书作为中国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被推崇为“书法之祖”。
和其他字体相比,隶书具有极强的古朴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备受书法爱好者的青睐。
而如何掌握好隶书的书写技巧和理论知识,则是每个学习者所关注的焦点。
本教学方案旨在为学习者提供一套完整的隶书学习培训方案,使其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隶书艺术,并在实践中取得不断的进步和提高。
二、课程设置1.隶书入门本阶段主要介绍隶书的基本构造和创作规律,包括笔画的构造、笔法的用法、钩、掠、挑、勾等技法的运用等。
通过带有实际演练的理论课,让学员了解和掌握隶书的概念和基础技能。
课程设置如下:•隶书的概念•隶书的起源和演变•隶书的基本构造•隶书的笔画与笔法•钩、掠、挑、勾等隶书技法2.隶书进阶在入门阶段的基础上,本阶段重点讲解隶书的艺术韵味和创作技巧。
带领学员发掘隶书的独特之处,掌握隶书体的气韵风格,并能够合理运用隶书的艺术性,使作品更具独特性和艺术感染力。
课程设置如下:•隶书的神韵和气韵•隶书表现力的提升•隶书的艺术表现力掌控•隶书的风格特点及格局处理•隶书文化内涵的认识和运用3.隶书高级本阶段以培养高级隶书运用技巧为目标,内容涵盖隶书的精髓,通过实际创作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隶书的艺术性。
学员将通过反复练习和创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技法和艺术水平,从而实现个性化隶书创作。
课程设置如下:•精练变化大、技法多的隶书字体•经典隶书作品的深入剖析•隶书的个性化创作和表达•个性化创作实践和指导三、教学方法•理论教学:采用案例分析、文化背景等方式进行知识传授,加深学员对隶书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的理解。
•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演练和创作,让学员获得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对隶书的技法和表现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提高。
四、教学要求•具备一定的书法基础,能够熟练掌握楷书和行书基本笔画。
•能够用毛笔书写,具备基本的手腕、臂力控制和运笔技能。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员严格按时参加各种学习和演练活动,并积极向导师反馈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隶书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对隶书学习的兴趣。
2. 使学生掌握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规律,能够独立书写简单的隶书字。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书法素养。
教学重点:1. 隶书的基本笔画特点。
2. 隶书的结构规律。
3. 隶书的书写技法。
教学难点:1. 隶书笔画的一波三折、蚕头雁尾等特色。
2. 隶书结构中的“雁不双飞”原则。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隶书的历史渊源、基本笔画、结构规律等。
2. 隶书字帖。
3. 书法练习本。
4. 书法用具(毛笔、墨、纸、砚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隶书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学习隶书的兴趣。
2. 展示隶书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隶书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1. 讲解隶书的基本笔画特点,如横画、竖画、撇画、捺画等。
2. 讲解隶书的结构规律,如字的重心、笔画间的呼应等。
3. 讲解隶书的书写技法,如起笔、转笔、收笔等。
三、示范与练习1. 教师现场示范隶书的书写过程,让学生直观地学习。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隶书的基本笔画特点和结构规律。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书写水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隶书基本笔画和结构规律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展示自己的隶书作品,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二、深入学习1. 讲解隶书笔画的一波三折、蚕头雁尾等特色,分析其在隶书中的运用。
2. 讲解隶书结构中的“雁不双飞”原则,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三、示范与练习1. 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纠正书写错误。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隶书的书写,注重笔画的一波三折和结构的“雁不双飞”。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隶书笔画的一波三折、蚕头雁尾等特色和结构中的“雁不双飞”原则。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来源:《书法教程》教学目标:1. 了解隶书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及艺术特点。
2. 掌握隶书的基本笔画和书写技巧。
3. 能够独立书写简单的隶书字词,感受隶书的韵味。
教学重点:1. 隶书的基本笔画和书写技巧。
2. 独立书写简单的隶书字词。
教学难点:1. 隶书笔画的书写顺序和力度掌握。
2. 隶书字词的布局和美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隶书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隶书字体,如碑刻、石刻等。
二、学习隶书的基本笔画1. 教师示范隶书的基本笔画,如平画、弯钩画、波磔画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隶书的基本笔画。
3. 教师讲解隶书笔画的书写顺序和力度掌握。
三、隶书书写技巧1. 教师示范隶书字词的书写,如“天”、“地”、“人”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隶书字词的书写。
3. 教师强调隶书字词的布局和美观。
四、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书写简单的隶书字词,教师巡视指导。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教师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隶书的基本笔画和书写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二、隶书字词练习1. 教师出示新的隶书字词,如“山”、“水”、“花”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隶书字词的书写。
3. 教师强调隶书字词的布局和美观。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书写新的隶书字词,教师巡视指导。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隶书的基本笔画、书写技巧和布局美观。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隶书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推荐隶书碑帖,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书写规范。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的隶书字词书写质量。
3. 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隶书入门》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隶书入门》教学设计隶书入门一教学目的通过与篆书楷书的比较,初步赏析隶书的基本特点。
二重点难点通过不同字体的显著特点,会辨别隶书字体,基本术语的与掌握与辨认,如一波三折,蝉头燕尾,燕不双飞等基本笔画特征三教学过程根据字体外形基本特征,辨别字体,强化隶书的显著特征。
图片展示:总结:字体特征篆书---字体修长隶书-----字体扁平楷书------字体方正以篆书隶书楷书为例,区别各个字体基本笔画的显著特征,辨认理解一波三折,蝉头燕尾,燕不双飞总结基本笔画特征:篆书--笔画呈明显的圆弧状隶书---横画与捺画呈蝉头燕尾,一波三折的特点重点理解:蝉头燕尾,一波三折,燕不双飞教师在黑板示意基本笔画的写法楷书---笔画有严格的法度,点画、钩戈、撇捺构成长短正斜、俯仰照应,比篆隶更富于多姿多变各种字体辨认,列举多种字体,让学生熟练辨认各种字体,以隶书为重点各种隶书字体辨认:以曹全,乙瑛碑,张迁碑,石门颂为例,出示图片,简要归纳结体特征,让学生熟悉多种隶书碑帖的基本特点根据自我喜好,选择碑帖,读贴并练习书写教师根据学生书写情况,进行示范,总结第二篇:教学PPT设计入门[推荐]模块一PPT的基本知识、操作1.PowerPoint2010中主要的编辑视图;A幻灯片浏览视图B普通视图C幻灯片阅读视图D备 2.放映当前幻灯片的快捷键是_D_____ A.F6 B.Shift+F6 C.F5 D.Shift+F;3.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文件的扩 pxj98 教学PPT设计入门[2010]课后练习模块一 PPT的基本知识、操作 >> 课后练习1.PowerPoint 2010中主要的编辑视图是___ B ___。
* ? ? ? ? A 幻灯片浏览视图 B 普通视图 C 幻灯片阅读视图 D 备注页视图正确!2.放映当前幻灯片的快捷键是_D_____。
* ? ? ? ? A F6 B Shift+F6C F5D Shift+F5 正确!3.PowerPoint 2010演示文稿文件的扩展名是___B______。
01隶书概述与特点Chapter隶书的起源与发展隶书的起源隶书的发展笔画特点结构特点章法特点030201隶书的基本特点隶书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02隶书基本笔画与技法Chapter横画撇画捺画竖画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提、按、转、折等运笔方法提笔按笔转笔折笔笔画间的呼应与连贯呼应连贯03隶书结构原则与规律Chapter平衡对称原则字形平衡隶书字形多呈扁方形或长方形,书写时需注意左右对称,保持字形平衡。
笔画对称在隶书中,常有笔画对称的现象,如“曹”字中的竖画和横画,“高”字中的两个横画等,书写时要注意这些笔画的对称关系。
重心平稳隶书的重心一般位于字的中心或中上部,书写时要控制好笔画的轻重和走向,使整字重心平稳。
密处不透风与疏处相对应的是“密处”,即笔画密集、空白较小的区域。
书写时要控制好笔画的粗细和间距,使密处紧凑而不拥挤。
疏处可走马隶书中有些部分笔画较少,形成空白较大的区域,这些区域称为“疏处”。
在书写时,要注意疏处的处理和留白,以增强字形的空间感和美感。
疏密对比在隶书中,通过疏密对比可以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书写时要注意疏密关系的处理和对比,使字形更加生动有力。
疏密得当原则参差错落原则参差变化01错落有致02避免呆板0304常见偏旁部首写法指导Chapter双人旁单人旁首撇短而直,次撇长而曲,竖画连接两撇的中部,直而不僵。
提手旁立刀旁01单耳旁02双耳旁03字头与字底的写法宝盖头人字头皿字底05经典碑帖欣赏与临摹建议Chapter01020304风格特点结构分析笔法解析临摹建议《曹全碑》欣赏与临摹《张迁碑》欣赏与临摹01020304风格特点笔法解析结构分析临摹建议1 2 3《礼器碑》《乙瑛碑》《石门颂》其他经典碑帖推荐06创作实践与作品展示评价Chapter确定主题准备素材构思布局书写实践创作实践要求及步骤学生作品展示与交流作品展示将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和老师欣赏和评价。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隶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隶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书法艺术。
3. 使学生掌握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学会书写简单的隶书字。
教学重点:1. 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2. 隶书的书写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隶书笔画的起笔、转笔、收笔的运用。
2. 隶书字的结构和布局。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隶书发展历程、基本笔画、结构示例等。
2. 教学用具:毛笔、墨汁、宣纸、毛毡、水盆等。
3. 学生作业:隶书作品一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隶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隶书的古朴韵味。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隶书是什么吗?隶书有什么特点?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隶书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一种,具有古朴、典雅的特点。
二、隶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1. 教师讲解隶书的基本特点:笔画简练、结构规整、章法自然。
2. 教师展示隶书发展历程的图片,讲解隶书从甲骨文、金文、篆书演变而来的过程。
三、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1. 教师展示隶书基本笔画的示例,讲解起笔、转笔、收笔的运用。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隶书基本笔画。
四、隶书的书写方法和技巧1. 教师示范隶书的书写方法和技巧,强调笔画的力度、速度和节奏。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隶书的书写方法和技巧。
五、课堂练习1. 学生尝试书写简单的隶书字。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书写中的错误。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隶书字的结构和布局1. 教师讲解隶书字的结构和布局,强调对称、平衡、和谐。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隶书字的结构和布局。
三、隶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1. 教师展示优秀隶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隶书作品的评价。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尝试书写完整的隶书作品。
2.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书写中的错误。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隶书的基本特点和书写技巧。
高中美术《隶书》教案高中美术《隶书》教案隶书,汉字的一种字体,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美术《隶书》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高中美术《隶书》教案1一、教学背景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高中美术《书法》第2课。
在课程内容开始之前,我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属于书法模块,主要内容是了解隶书的形成过程及审美特征,掌握隶书用笔的基本技巧与方法,激发对书法艺术的探究兴趣,培养热爱中国文化艺术之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书法精神。
深入分析教材后,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能够全面深入的了解事物的细节,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
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上我会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并结合教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维度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隶书的形成过程及审美特征,掌握隶书用笔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2.通过对教材上文字与图片材料的研究性学习、教师示范、实践练习等方式,较为准确地掌握隶书的笔画特征和结构特征,培养创造性思维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3.激发对书法艺术的探究兴趣,培养热爱中国文化艺术之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书法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为了达到我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重点:了解隶书的审美特征。
难点:用笔技法和结构规律的学习。
四、教学方法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特点,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实践练习指导法。
五、教学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准备了丰富的PPT课件、毛笔、宣纸等。
六、教学过程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隶书教学教案免费教案标题:隶书教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隶书的起源、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学习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3. 掌握隶书的常用字和常见词汇。
4. 提高学生对隶书的欣赏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1. 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2. 隶书的常用字和常见词汇。
教学难点:1. 学生对隶书的欣赏和运用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隶书的相关资料和范文。
2. 学生准备毛笔、墨汁和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隶书的起源、特点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隶书的兴趣。
二、学习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15分钟)1. 教师示范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引导学生跟随模仿。
2. 学生进行练习,重点掌握隶书的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
三、学习隶书的常用字和常见词汇(20分钟)1. 教师提供隶书的常用字和常见词汇,逐个进行讲解和示范。
2. 学生进行练习,通过模仿和书写来掌握隶书的常用字和常见词汇。
四、欣赏和运用隶书(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隶书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隶书的艺术价值。
2. 学生进行创作,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或句子,用隶书进行书写。
五、总结和反馈(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隶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学生提出问题和反馈意见,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进行隶书的练习和创作,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和艺术表达能力。
2. 学生可以参观书法展览或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拓展对隶书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情况。
2. 学生完成的练习和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资源:1. 隶书的相关资料和范文。
2. 毛笔、墨汁和练习纸。
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隶书。
2. 鼓励学生多进行练习和创作,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隶书水平。
3. 建议学生多参与与其他学生的交流和讨论,互相学习和进步。
一、课程名称:少儿隶书入门二、适用对象:6-12岁少儿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隶书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点。
2. 掌握隶书的基本笔画和书写技巧。
3.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内容:1. 隶书概述2. 隶书基本笔画3. 隶书字帖欣赏与临摹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隶书作品,引导学生观察隶书的独特美感。
2.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字体吗?它有什么特点?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隶书入门。
(二)隶书概述1. 讲解隶书的历史背景:隶书起源于秦朝,成熟于汉代,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讲解隶书的基本特点:字形扁方,笔画粗犷有力,结构严谨。
(三)隶书基本笔画1. 展示隶书的基本笔画,如横、竖、撇、捺等。
2. 讲解每种笔画的书写技巧,如起笔、转折、收笔等。
3.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练习基本笔画。
(四)隶书字帖欣赏与临摹1. 展示优秀的隶书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特点。
2. 发放隶书字帖,指导学生进行临摹练习。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复习隶书的基本笔画和书写技巧。
2. 学生展示上节课的临摹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二)隶书组合字练习1. 教师讲解组合字的书写方法,如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练习组合字。
3. 学生展示自己的组合字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三)隶书作品创作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主题,创作隶书作品。
2.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书写中的问题。
3. 学生展示自己的隶书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隶书基本笔画和书写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隶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参与度。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 练习隶书作品创作。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自学书法隶书课程设计教案教案标题:自学书法隶书课程设计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了解隶书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1. 隶书的起源和发展2. 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3. 隶书的书写技巧和规范4. 隶书的常见字体和篆刻作品欣赏教学步骤:第一课:隶书的起源和发展1. 导入:通过展示隶书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探究: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隶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3. 分享: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隶书作品,进行讨论和交流。
4. 总结: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隶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二课: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隶书的兴趣。
2. 探究:学生观察和模仿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进行练习。
3. 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毛笔和墨水,进行隶书的书写练习。
4. 实践:学生按照指导书写隶书字体,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点评。
第三课:隶书的书写技巧和规范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隶书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学生学习隶书的书写技巧和规范,进行练习。
3. 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隶书的书写规范,注意筆画的顺序和结构。
4. 实践:学生按照指导书写隶书字体,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点评。
第四课:隶书的常见字体和篆刻作品欣赏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隶书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学生观赏和分析隶书的常见字体和篆刻作品。
3. 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隶书作品,进行讨论和交流。
4. 总结:教师总结本课内容,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隶书的艺术魅力。
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2.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作品和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3.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和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学习氛围。
教学资源:1. 隶书的历史资料和图片2. 隶书字帖和练习纸3. 毛笔和墨水4. 隶书作品欣赏资料和图片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学习其他字体的书法,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
湘美版五年级书法上册《第15课认识隶书(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隶书的起源、发展、特点,学会欣赏隶书的美;掌握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能够进行简单的隶书书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隶书的起源、发展、特点,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2. 教学难点:隶书的美感特点,隶书书写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书法教学视频、书法作品图片、毛笔、墨汁、宣纸等。
2. 学具:毛笔、墨汁、宣纸、字帖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书法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书法作品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教师总结:这些作品都属于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书法的一种——隶书。
2. 认识隶书(1)教师简要介绍隶书的起源、发展、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隶书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2)展示隶书作品图片,引导学生欣赏隶书的美,感受隶书的艺术魅力。
3. 学习隶书基本笔画和结构(1)教师示范隶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讲解书写方法和技巧。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隶书基本笔画和结构,体会书写要领。
4. 练习隶书书写(1)教师提供字帖,学生按照字帖进行隶书临摹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指导学生掌握书写技巧。
5. 创作实践(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隶书知识,进行简单的隶书创作。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隶书的艺术特点和学习隶书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继续练习隶书基本笔画和结构,尝试创作一幅隶书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使学生了解了隶书的起源、发展、特点,学会了欣赏隶书的美。
隶书入门
一教学目的
通过与篆书楷书的比较,初步赏析隶书的基本特点。
二重点难点
通过不同字体的显著特点,会辨别隶书字体,基本术语的与掌握与辨认,如一波三折,蝉头燕尾,燕不双飞等基本笔画特征
1 根据字体外形基本特征,辨别字体,强化隶书的显著特征。
图片展示:
总结:字体特征
2 以篆书隶书楷书为例,区别各个字体基本笔画的显著特征,辨认理解一波三折,蝉头燕尾,燕不双飞
总结基本笔画特征:
篆书--笔画呈明显的圆弧状
隶书---横画与捺画呈蝉头燕尾,一波三折的特点
重点理解:蝉头燕尾,一波三折,燕不双飞
教师在黑板示意基本笔画的写法
楷书---笔画有严格的法度,点画、钩戈、撇捺构成长短正斜、俯仰照应,比篆隶更富于多姿多变
3 各种字体辨认,列举多种字体,让学生熟练辨认各种字体,以隶书为重点
4 各种隶书字体辨认:以曹全,乙瑛碑,张迁碑,石门颂为例,出示图片,简要归纳结体特征,让学生熟悉多种隶书碑帖的基本特点
5 根据自我喜好,选择碑帖,读贴并练习书写
6 教师根据学生书写情况,进行示范,总结
平凡者的创造•隶书
一、教材依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之书法选修第2课:平凡者的创造•隶书,共包涵三课时:一课时为赏析,两课时为技法讲授与体验尝试,其中一课时为基本笔画,另一课时为结构规律。
二、设计思想:
本节课属于“鉴赏*练习”活动,安排了三个课时的时间。
在前面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各种书体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掌握了书法的一些知识和技法,为本节课做了知识储备。
为了使学生对隶书有深刻的了解,所以课件中穿插动画故事或文字故事,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到一起,让学生更加放松的学习。
并且展示给学生大量的书法代表作品,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
背景音乐全部选择古筝曲,舒缓而优美,为学生临摹练习创设一个美好的环境。
采用表格总结的方式把主要知识点呈现出来使书法风格具有更加强烈的对比性以及清晰的直观性。
根据需要把学生的作品制作到课件里欣赏,让学生充分发现对隶书的继承和发展。
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课件中安排了文章供学生欣赏并提出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给
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空间。
三、教学目标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运用启发、引导、比较、分析、发现、练习等方式,发散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通过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学习和了解隶书发展过程及隶书的风格特点,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1、知识目标:隶书发展过程及隶书的风格特点,通过对教材上文字与图片材料的研究性学习,初步了解隶书产生、发展的社会、文化、历史原因以及它在汉字与书法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审美特征。
2、能力目标:尝试了解隶书用笔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和结构规律,并能基本正确地运用到临摹书写中去,能较为准确地掌握隶书的笔画特征和结构特征。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探究兴趣,并使之初步掌握隶书的书写技巧、方法以及结构规律。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文化艺术之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书法精神。
四、教学重点:了解隶书的审美特征。
五、教学难点:用笔技法和结构规律的学习。
六、教学准备:
1、书法家及作品图片、学生书法作品、背景音乐
2、课本、毛笔、宣纸、墨汁、水洗、墨盒、毛毡
七、教学过程:
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例,或运用课件来创设情境作为导入。
引导学生站在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社会背景中了解隶书的产生、形成、发展及其审美特征和在文字学上的重要意义。
从赏析中帮助并组织学生对隶书与篆书两种书体分别从文字和书法特征两个方面进行异同的分析、对比、观察和归纳,使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从而建立对隶书的全面认知。
同时,借以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隶书可以时代为线索,或以不同的用途及载体为线索来介绍。
对不同时期的隶书,不同用途的隶书,不同审美风格的隶书进行观察、分析、对比、归纳,帮助学生划分审美风格类型。
古隶、汉碑、简帛、清隶四大隶书类型,教材重点放在汉碑上,其次是简帛类隶书。
教师上课时,应同时配合参照、讲析、赏评,介绍各自的类型特点,使学生对隶书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一)第二课隶书用笔的基本技法
1.常规硬笔书法练习
抄语文课本《陈情表》时间5—10分钟
2. 导入:欣赏篆、隶书法作品,联系以前知识辨识字体,并简述书体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做引导。
教师:考考大家,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书体能辨识准确吗?你辨识的诀窍是什么?
请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字形的宽窄高矮取势提按轻重的关系
(二)新授:
3.基本笔画讲解
隶书的笔画在篆书均匀的线条上产生了点画,波,磔,钩等,其中最黄型的笔画是蚕头雁尾的横与捺,以及撇画。
但是不宜重复出现,即所谓“蚕无二设,雁不双飞”。
用笔特点:
a、隶书用笔有以方笔为主的,有以圆笔为主的。
《曹全碑》是以圆笔为主的典范,它继承了篆书裹锋圆起,无往不收的特点,笔画圆润,锋芒不外露。
b、波脚分明,但不过分突出。
波脚圆润,不取方势。
c、行笔沉稳含蓄,笔画均匀秀丽。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纪功碑》,刻于公元185年,为汉碑名品。
《曹全碑》笔画写法
1、点:《曹全碑》点的形态很多。
一般来说,写的小巧秀丽。
有的以短横代点;有的以短竖代点;有的以短撇代点;有的以提画代点。
有时圆,有时方,形状各异。
2、横:横画有两种:一种是波画,一种是平画。
波画是隶书特有的笔画,也是最有特色的笔画。
字的主笔横用波画;如多个横画在一起,只能写一笔波画。
写法是裹锋下笔,形成略下俯的蚕头状,蓄足笔势向
右作小弧度运行,将到末端时向下略按,然后,向右上慢慢提笔收锋,充分表现一波三折。
平画保存了篆意。
书写时,要注意匀称,起笔藏锋,收笔处千万不能像楷书那样顿挫。
运笔取涩势,绵里裹鉄。
3、竖:《曹全碑》中竖画的写法略同于平画的写法,匀称、劲涩。
4、撇:《曹全碑》撇画与楷书的撇画有着很大的差别,末端不像楷书那样尖锐露锋,而是末端比起端大,与捺笔相协调对称。
写法是:到收笔处稍停顿向上提锋回收,向上略略有点卷起。
5、捺:捺画的写法与波画的写法大致相同,只有角度、方向、波幅不同。
6、弯钩:隶书的弯钩与楷书概念的弯钩有着极大的差别。
隶书只有竖弯和捺脚。
在楷书中有竖钩,隶书中只有竖弯,与撇的写法有点相似。
在楷书中的竖弯钩和斜钩,在隶属中写成了与波脚相似的形状。
7、折:楷书转折处要顿挫,有斜肩,隶书转折处不能顿挫,没有斜肩。
《曹全碑》折画写法有两种:一是至转折处换笔再写,另一种是至转折处略提锋换向转写竖画。
(三)多媒体播放——欣赏各种碑帖
同学开始练习基本笔画,老师现场指导,并示范
(四)作业讲评及总结
指出优点,提出批评
(五)布置下堂课的任务
同学们都了解了基本笔画,在基本笔画的形成,那么要写好一个隶书,那又要怎么去撑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