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水资源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管理条例(2024修正)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5.30•【字号】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0号•【施行日期】2024.05.30•【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管理条例(2016年10月3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根据2024年5月3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宁夏回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等三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水资源配置与取用水管理第三章水资源节约使用第四章水资源监测与保护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强化自治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水资源,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资源属国家所有。
水资源管理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增加水资源管理财政投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的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构建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产业布局。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分工,负责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工作。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基本水情、水资源节约、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公民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用水意识。
全力解决宁夏水生态文明建设难题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作为我国的重要生态屏障,宁夏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处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加上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了宁夏水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面临着诸多难题和挑战。
解决这些难题,建设水生态文明,已成为宁夏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面临的难题1. 水资源短缺宁夏地处干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仅为176毫米,属于严重水资源短缺地区。
在长期的人类活动影响下,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过度开发,致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2. 湿地退化宁夏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但由于农业生产和城市化的扩张,湿地面积持续减少,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湿地生态功能逐渐丧失。
3. 河流水质下降由于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的直排和非点源污染,宁夏的河流水质普遍下降,部分河流已经变成了“黑臭水体”,严重影响了水生态环境的健康。
4. 水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由于长期以来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人们的水资源消费观念较为浪费,缺乏对水资源的珍惜意识。
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意识不强,水资源管理缺乏长远的视野和规划。
二、解决的路径和措施1. 加强水资源的综合治理宁夏地处干旱地区,必须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对地下水、河流水和湖泊水的管理,严格控制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采取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推进水利工程的节水和高效利用,确保水资源供应和需求的平衡。
2. 加大湿地生态保护力度宁夏要加强湿地保护,划定湿地保护区,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和重建,恢复湿地的原貌和生态功能。
加大对湿地保护的扶持和投入,提高湿地保护的政策力度,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 提高水污染治理水平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对工业和农村污水的治理和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传输,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恢复水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加大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水污染治理设施的综合利用效率,减少水污染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宁夏四水四定实施方案
宁夏四水四定实施方案是指宁夏回族自治区为应对水资源紧张的现实情况,制定出的一系列方案和措施,旨在保障宁夏的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一、水资源保护方案
1. 制定并完善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监督。
2. 建立健全水资源调度和分配制度,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3. 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民水资源意识和节水意识。
二、水污染治理方案
1. 推行行业准入制度,严格控制水污染源的排放。
2. 加强对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的监管和治理。
3. 提升水处理设施的技术水平,确保水污染治理效果。
三、水资源调度方案
1. 制定水资源调度方案,根据各地水资源状况和需求进行合理调配。
2. 加强跨流域水资源调度管理,优化水资源利用效益。
3. 鼓励建设水库和调蓄工程,增加地下水补给和水源储备。
四、节水措施实施方案
1. 加强节水技术研究与推广,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推行水价差异化政策,引导各界合理利用水资源。
3. 加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降低农业用水强度。
宁夏四水四定内容摘要:一、引言二、宁夏四水四定政策背景三、四水四定具体内容1.定性水资源2.定量水资源3.定域水资源4.定位水资源四、四水四定政策实施成效五、存在问题与挑战六、未来发展展望七、结语正文:一、引言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黄土高原与内陆河山地两大地貌类型的交汇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水资源问题一直是制约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四水四定”政策,旨在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宁夏四水四定政策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宁夏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水生态环境恶化。
为加强水资源管理,我国政府提出了“四水四定”政策,作为新时期水利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三、四水四定具体内容1.定性水资源:根据水资源的特点和功能,明确各类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向,如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生态用水等。
2.定量水资源:根据区域水资源总量、需求量和生态环境需水量,合理分配各行业用水指标,确保水资源供需平衡。
3.定域水资源: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布局区域水资源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定位水资源:明确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空间布局,防止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
四、四水四定政策实施成效自四水四定政策实施以来,宁夏水资源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水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五、存在问题与挑战尽管四水四定政策在宁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平衡、水资源污染、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等。
六、未来发展展望为进一步推进四水四定政策在宁夏的实施,政府和企业应加大投入,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生态环境,为实现宁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七、结语宁夏四水四定政策是解决水资源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涉水规划和建设项目取用水,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宁夏实施<水法>办法》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自治区境内涉水规划和建设项目。
涉水规划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布局规划以及重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是指新建、改建、扩建的取用水项目。
第三条对于直接从自治区境内的河流、水库、湖泊、渠道、沟道、地下(含矿井水、矿泉水、地源热泵用水)取用水,或者加大取水规模和改变取水用途的规划和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水资源论证,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第四条水利、发展和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建设、国土、交通、农牧(垦)、林业等项目审批部门,在审批核准涉水规划和建设项目时,应告知业主单位进行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内容和要求第六条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应当符合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及水资源保护等专项规划,遵守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并按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的规定进行编制。
第七条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一)总论;(二)规划主要内容简介;(三)规划与水相关的内容分析;(四)规划论证范围确定;(五)论证范围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评价;(六)论证范围水资源供需状况及配置方案分析;(七)“规划”用水合理性分析;(八)“规划”提出的供水方案可行性分析;(九)“规划”取水影响分析;(十)“规划”退水影响分析;(十一)规划实施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影响综合分析;(十二)预防或减轻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良影响的对策与措施;(十三)结论和建议。
第八条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一)建设项目概况;(二)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三)取水水源论证;(四)用水合理性分析;(五)取用水对其他用水户权益的影响分析;(六)退(排)水及其对水环境影响分析;(七)水资源节约及保护措施;(八)防止水污染、用水安全等应急预案;(九)结论及建议。
宁夏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开征地源热泵用水水资源费从本月1日起,宁夏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分别对取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城镇生活用水、工商业和特殊行业用水水资源费每方上调0.08—0.5元不等。
这是宁夏自2006年以来首次上调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上调后总体仍低于国家要求的“十二五”末最低标准40%左右。
宁夏水资源严重匮乏,据测算,到2020年全区需水总量86亿方,按照国家下达指标取水总量只有73亿方。
按调整前的标准,比国家要求的“十二五”末最低标准分别低73%和59%,从整体上无法遏制用水浪费,实现节约用水。
此次调整方案上调了城镇公共供水水资源费和自备水源取水水资源费的征收标准。
开始征收经营性景观、水域旅游用水水资源费,开征地源热泵用水水资源费、城市建设施工降水排水水资源费和农业生产限额外用水水资源费。
具体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为:城镇公共供水取用地表水的生活用水每方上调0.10元、工商业用水每方上调0.08元、特殊行业用水每方上调0.50元;取用地下水的生活用水每方上调0.10元、工商业用水每方上调0.15元、特殊行业用水每方上调0.50元。
同时,制定自备水源水资源费标准:自备水源取用地表水的生活用水和工商业用水为每方0.20元、特殊行业为每方1.50元。
取用地下水按当地自来水基本水价分类计征。
此外,对除农业生产、水利发电、城镇供水企业取水外取用水单位或个人超计划、超定额取水实行差别水资源费政策,对超出用水定额的水量部分,实行累进加收水资源费制度。
宁夏此次调整后,地表水水资源费平均征收标准为0.17元/立方米,地下水水资源费平均征收标准为0.41元/立方米,总体上仍低于国家要求的“十二五”末最低标准40%左右。
宁夏将继续调整标准,到2016年地表水、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分别为0.297元/立方米和0.717元/立方米,基本达到国家要求的“十二五”末最低标准。
1.1水资源
1.1.1水资源要素特征
宁夏引黄灌区存在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量少质差,农业发展主要依靠黄河过境水资源,是宁夏灌区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1、降水
宁夏多年平均降水总量149.5亿m3(1956~2000年系列),折合降水深289mm,不足黄河流域平均值的2/3和全国平均值1/2。
2、蒸发
宁夏大部分地区日照多、湿度小、风大,蒸发强烈。
全区平年水面蒸发量1250mm(1980~2000年系列),是全国水面蒸发量较大的省区之一。
3、径流
宁夏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9.49亿m3(1956~2000年系列),平均年径流深18.3mm,是黄河流域平均值的1/3,是全国均值的1/15。
而且年径流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有山地大、台地小,南部大、北部小的特点。
径流年内分配不均,70~80%的径流集中在汛期。
1.1.2地表水资源量
宁夏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9.49亿m3,总量少,地区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空间分布大致与年降水量相应。
1.1.3地下水资源量
宁夏地下水资源量30.73亿m3,其中平原区26.63亿m3,山丘区4.10亿m3,与地表水资源量间重复计算量28.59亿m3。
1.1.4水资源总量
宁夏水资源总量为11.63亿m3,平均产水模数2.25万m3/km2,其中地表水资源9.49亿m3,地下水资源量计30.73亿m3,重复计算量28.59亿m3。
1.1.5黄河干流水资源量
黄河在宁夏境内流程397km,多年平均径流量(1956~2000年45年系列),下河沿水文站实测入境水量306.8亿m3,石嘴山站出境水量281.2亿m3,进出境相差25.6亿m3。
1.1.6可利用水资源量
根据1987年国家黄河水量分配方案,在南水北调工程生效前,多年平均来水条件下宁夏可耗用黄河水资源量40亿m3。
宁夏当地水资源可利用量主要为宁夏降水入渗补给量与河川基流量之差的可利用水资源量1.50亿m3。
多年平均来水条件下宁夏可利用水资源量为41.50亿m3。
1.2水利工程设施现状
宁夏引黄灌区总面积644.8万亩,相传创始于公元前3世纪的秦代,史有记载的是公元前2世纪的汉代,距今有2000余年。
现宁夏引黄灌区分自流灌区和扬水灌区两部分,自流灌区由青铜峡灌区和卫宁灌区组成,现有灌溉面积508.9万亩;扬水灌区总面积135.9万亩,包括固海、盐环定等大中型扬水工程12处,面积119.1万亩,另外还有自流灌区边缘建成的部分小扬水灌区,面积16.8万亩。
引黄灌区内有西干渠、唐徕渠、汉延渠、惠农渠、秦渠、汉渠、东干渠、马莲渠、大清渠、泰民渠、跃进渠、七星渠、美丽渠、角渠、寿渠干渠15条,总长1540km,引水能力750m3/s,共有斗农渠5.3万km,排水干沟30条,总长807.1km。
1.2.1青铜峡灌区
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自1967年建成蓄水后,结束了西干渠、唐徕渠、汉延渠、惠农渠、汉渠、东干渠七大干渠无坝引水的历史。
经过四十多年的灌区改造,灌区现有河东、河西总干渠2条,西干渠、唐徕渠、汉延渠、惠农渠、秦渠、汉渠等主要自流引水的干渠、支干渠16条,总引水流量603 m3/s,总长1084.3km,各类渠道建筑物3220座,现有自流灌溉面积444.4万亩。
另外,在青铜峡灌区还有边缘扬水灌区和陶乐扬水灌区(盐环定扬水灌区单独叙述),扬水灌溉面积46.4万亩,引水流量55.8m3/s,装机总容量2.681万kw。
青铜峡灌区现有骨干排水沟道24条,总长660.1km,排水能力558.6 m3/s,控制排水面积628.7万亩,年排水量34.34亿m3,计入其它排水沟,年排水总量41.0亿m3。
低洼湖沼地区(主要是银北地区)为解决排水问题,60年代兴建了大批电排站,现有电排站171处,总装机1.05万kw;70年代以来又发展了大面积的竖井排水,现有机井4657眼。
1.2.2卫宁灌区
卫宁灌区农业引水灌溉历史悠久,自汉代开始就引用黄河水进行灌溉,后经元、明、清三代的发展,引水能力不断增强,灌溉面积不断扩大。
建国后1958年修建了跃进渠。
现从黄河直接引水的干渠共有4条,分别为河南灌区的羚羊角渠(简称角渠)、羚羊寿渠(简称寿渠)、七星渠和河北灌区的跃进渠,另有七星渠系支干渠4条,引水干、支干渠总长313.35km,总引水流量112m3/s,干、支
干渠建筑物1424座,较大的扬水灌区有南山台子扬水灌区(同心扬水灌区列入固海扬水灌区内,红寺堡扬水灌区不计入本规划内),现有灌溉总面积76.7万亩,其中扬水灌区12.3万亩,自流灌区64.4万亩。
灌区现有排水干沟6条,长147km,排水能力59 m3/s,控制排水面积26.7万亩。
1.2.3固海扬水灌区
固海扬水灌区包括同心扬水工程(1975~1978年)、固海扬水工程(1978~1986年)。
灌区总设计引水流量28.5 m3/s,建有泵站24座,变电所22座,主变30台,总容量110970KVA,安装机组160台(套),总装机容量100675kw,有干、支干渠23条,总长302km,干、支干渠建筑物700多座,灌溉总面积67.3万亩。
1.2.4盐环定扬水灌区
盐环定扬黄工程是为解决革命老区陕西定边、甘肃环县和宁夏盐池、同心县部分地区农业灌溉和人畜饮水困难,防治地方病、发展农业灌溉、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边远山区及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而兴建的一项扬黄工程,也是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盐环定扬黄工程一泵站设在宁夏吴忠市利通区,从东干渠提水,三省区共用部分11级扬水,净扬程304m,总装机容量5.72万kw,干渠总长94.7km,渠道主要建筑物92座,现宁夏段灌区总面积1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