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棉花花铃期管理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83.94 KB
- 文档页数:1
农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7期农谚有“棉花三分种,七分管”,可见棉花一生中需要精耕细作,用心管理,尤其花铃期最关键,这一时期是棉花由营养生长转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平衡发育阶段,管理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生长紊乱情况,打破生育平衡,使蕾、花、铃的生成量减少、脱落严重,造成减产局面。
2010年黄河流域棉区整个棉花生育期气候大反常,苗期低温,现蕾后又阴雨连绵,棉花出现狂长现象,山西和陕西黄河滩涂播种晋棉45号的许多棉农一时束手无策,以前主要是促长管理,现在要控制生长。
针对如何使用化学药剂和农事管理这一问题,笔者把晋棉45号棉花花铃期的基本特点和田间管理的几项关键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棉花花铃期的基本特点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1棉花花铃期的生育特点山西南部和陕西关中地区属于中早熟棉区,棉花花铃期一般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大约50d 。
初花期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到盛花期生殖生长逐渐加强,干物质积累最快,花铃后期生殖生长就处于绝对优势。
此时大量开花结铃,棉株成铃渐多,有机营养分配主要转入生殖器官,且营养生长势明显减弱,叶面积系数也因下部黄叶、落叶等增多而日渐减少。
该期对水肥需求量明显增多,占全生育期的50%~60%,是棉花一生中需水肥的临界高峰期,也是棉花三桃(伏前桃、伏桃和早秋桃)的主要形成阶段,是棉花产量构成的关键时期。
1.2棉花花铃期对外界环境的要求对于晋棉45号产皮棉1800kg/hm 2的棉田,该期棉株需水量大约为275mm (相当80cm 土层持水量70%~80%),光照要充足,日温30℃以上。
要求氮、磷、钾元素供应满足,但氮肥不宜过量。
在这种条件下,棉花光合强度高,呼吸消耗相对较小,蕾、花、铃脱落少,棉铃、种子纤维发育好,品质优,产量高。
1.3晋南和渭南棉区棉花花铃期的自然气候特点该区域同期平均降雨量只有151.3mm ,较实际需水量少123.7mm ,雨量满足率55.0%,7—8月雨量虽较苗期和蕾期偏多,但生育期间有46.9%年份仍需大量浇水。
棉花花铃期的田间管理技术摘要主要介绍了棉花花铃期的生育特点与要求,并提出了切合生产实际的管理技术,主要包括施肥、水分管理、整枝打顶控晚蕾、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值得借鉴和应用。
关键词棉花;花铃期;生育特点与要求;管理技术棉花从开花到棉铃成熟吐絮的一段时间为花铃期。
此期棉株逐渐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
一般从7月上中旬至8月底或9月初,对于蒙城县接茬棉来说花铃期的时间是7月中旬至9月上旬。
1生育特点与要求花铃期又可分为初花期和盛花结铃期,初花期以营养生长为主,盛花期是棉花生长发育最旺盛和干物质积累最多的时期,花铃期内棉株吸收的氮约占全生育期吸收总量的65%,磷约占73%,钾占59%~75%,此时棉株大量开花结铃,如果肥料供应不足,常常伴随出现蕾铃脱落的高峰,所以重施花铃肥是棉花花铃期增蕾保铃防早衰、形成产量的关键措施。
此期要求:控初花,促盛花,带大桃封行,既不疯长又不早衰,协调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个体与群体、棉株正常生长与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矛盾,争取桃多、桃大、减少虫害和烂桃,达到高产、优质。
主攻目标是:嫩过7月,健过8月,9月不早衰、不徒长、多结桃、结大桃。
2管理技术2.1施肥一是重施花铃肥。
对于肥力一般、长势弱的棉田花铃肥宜在花铃前期即初花期施用(7月中旬),而对基肥足、长势旺的棉田可适当晚施、少施,宜在后期即盛花期施用(7月下旬至8月初)(即下部结1~2个大铃时)。
在行间开沟施下或打宕(穴施)施入在两株之间,追施尿素225~300kg/hm2,饼肥375~450kg/hm2,钾肥150kg/hm2。
花铃肥一定要根据天气情况趁雨断之前施肥或干旱时施后及时浇水,达到充分发挥肥效。
二是补施盖顶肥。
由于杂交棉结铃性强,需肥较多,为防止后期缺肥早衰,盛花期后还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棉株长势适当补施盖顶肥(又叫补桃肥),可于8月上中旬进行补施,盖顶肥以速效性氮肥为好,追尿素75~120kg/hm2。
棉花花铃期田间管理技术问答1、什么是花铃期?从开花到吐絮阶段,一般在7月上旬到9月上旬,农谚有“花见花四十八”的说法,实际上在我国黄河流域一般需要50-70天。
当棉田有10%的棉棵开花时称始花期;有50%开花时,称开花期;当50%的棉株第四果枝的第一果节开花时,称盛花期。
2、花铃期的管理原则是什么?初花期以营养生长为主转向生殖生长阶段,管理上应以控为主,防止疯长,实现稳长。
盛花期以营养生长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阶段,是棉花一生中需水肥最多的时期,又是生育中矛盾最集中的时期,既要满足生长发育的水肥需要,又要控制棉株的营养生长,使养分向生殖生长运转,管理上要采取下促上控或促控结合的方式,主施花铃肥。
花铃盛期是由营养生长全面转向生殖生长大量开花结铃时期,要满足棉花生长的水肥需要,采取一促到底,促进中上部多结桃,严防后期早衰。
3、蕾铃脱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开花遇雨花粉吸水丧失授粉能力或授精不良。
棉田雨后湿度大,气温增高,通风不良,水肥气温关系协调不好,促使生理上的矛盾激化。
外界环境条件不良,导致棉株体内营养失调,生理机能失控,如土壤水分不足或过多,氮素施用量过大或不足,气温过高或偏低,光照不足,病虫危害,机械损伤等。
4、如何判断花铃期棉株长相?①花铃期长相:叶色浅绿是正常,不旺不衰植株壮;花铃满腰脱落少,顶叶发黑缺水量;顶叶发亮肥料少,棉田管理先看相。
②丰健型:初花稳健有潜力,花朵肥大架子足;盛花旺盛不徒长,生长健壮结桃稳;带桃封行腰不空,三桃满挂脱落轻。
③早衰型:棉棵矮小果枝少,主茎细弱生长慢;茎红到顶叶色黄,秋桃瘦小脱落重。
④徒长型:茎绿枝稀节间长,叶片嫩大绿带黄;叶尖下垂叶片宽,封行过早高大空。
5、花铃期棉田管理的基本措施是什么?整枝:黄河流域旱年份亩株数不超过3000株的,涝年份亩株数不超过2500株的棉田,可采用简化整枝栽培技术(限“国欣”牌GK-12及95-1),否则,要采取整枝措施。
即苗蕾期首先去掉下部营养枝,随着棉花的生育进程,要及时去掉主茎和果枝上的赘芽,以节约养分减少消耗,控制疯长,减少棉田阴蔽。
棉花从开花到棉铃成熟吐絮的这部分时间,叫做棉花的花铃期。
新疆棉花从开花到吐絮大约需要55天~70天。
棉花的花铃期一般在每年的7月上旬到9月上旬。
这段时间内决定了棉花的整体产量及品质。
棉花在花铃期生长模式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相结合,并逐渐地转向生殖成长,在这个阶段棉株的发育最为旺盛。
绵株会逐渐形成枝条与叶子,并开花结铃,这个阶段棉花所需的水分与养分非常大,积累的干物质也最多是棉花提高产量的重要时期。
1、生长特点在棉花的花龄期,既要保证棉花的营养器官得到健康的生长,同时也要满足棉花生殖器官的养分供应,在花铃期,如果棉花没有得到充分的水分与养分,没有受到科学合理的管理,则会使棉花的根系造成生理功能上的缺陷,导致棉花光学作用的效率降低,群体发育不足,以及干物质积累较少,从而导致棉花早衰。
2、棉花花铃期的栽培管理目标在棉花的花铃期,栽培管理目标是让棉铃早结伏前桃、多结伏桃,并增加棉铃的铃重,是棉株能够得到健康平稳生长。
3、合理的施肥,保障棉铃养分的充足棉花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与养分数量非常庞大,肥水是决定棉花产量与质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棉花在进入花铃期后,棉花既要开花,结铃又要累积干物质,这段时间养分与水分的消耗量较大,如果肥水的供应不足就会造成棉花出现早衰的现象,但如果肥水的供应过多,也会导致棉苗产生旺长的现象,会使棉铃大量的脱落,所以在棉花的花铃期,不仅要做到合理的施肥,也要及时地进行合理灌溉,保障棉株的正常生长。
肥料是棉花生长与增产的重要基础,在一定的条件下,施肥量与棉花的产量成正比,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棉花在花龄期域所需的肥料占棉花总生长过程所需肥料的65%。
在施肥时要根据土壤的情况,棉花的长势以及棉花的栽培方式,来采取适当的施肥方法。
花铃肥主要包括花期重施速效氮磷钾肥以及补施盖顶肥等。
棉花在花铃期所吸收的各种养分占棉花总生长过程吸收量的70%以上,所以保证棉花在花铃期的养分有着重要意义。
尤其是在盛花期进行一次重施肥,无论是施肥时间,施肥数量以及施肥方式,都会对棉花的产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棉花花铃期田间生产管理技术当前正值高温多涝季节,也是棉花生长的花铃期,下面,淘农网小编就棉花花铃期田间生产管理技术和大家做一分享。
棉花花铃期生育特点:棉花从开花到开始吐絮这段时间称为花铃期。
花铃期棉株逐渐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也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间。
花铃期分为初花期和盛花期,初花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是棉花一生中生长最快的时期,盛花期以生殖生长为主,营养生长逐渐减弱,有机养分的80-90%运输到蕾、花、铃等生殖器官,整个花铃期根系生长逐渐减弱,而吸收能力最为旺盛。
花铃期棉株的长相要求:株型紧凑,茎杆下部粗壮,向上渐细,节间较短,果枝健壮,横向生长,叶片大小适中,叶色正常,花蕾肥大,脱落少。
若株型高大、松散、茎杆上下均粗,节间稀,果枝斜向生长,叶片肥大,而花蕾相对瘦小,脱落多,则为肥水过多,长势过旺的表现;若植株矮小,瘦弱,果枝细短,叶片小而发黄,花蕾少而不壮则为肥水不足、生长不良的表现。
棉花花铃期田间生产管理要点:(一)及时灌溉,保铃增产。
花铃期的叶面积大,蒸腾量大,是需水的高峰期。
棉株受旱的形态表现为,上午10时左右棉株出现萎蔫现象,表现叶片下垂,生长点凸起,上部果枝伸展不开;干旱脱肥时叶片发黄,落蕾落铃增加。
遇到这种情况,要千方百计引水灌溉,缓解旱情。
棉田灌溉提倡头水晚,二水早,三水、四水连续灌,每次灌水量也要随之增加。
(二)合理施肥,预防早衰。
花铃期是棉株需肥的高峰期,要注意肥水结合,因旱或其他原因未追施花铃肥的棉田,要结合浇水及时追施尿素20公斤/亩左右。
有早衰趋势的棉田,先于8月初追施尿素5千克/亩左右,然后叶面喷施0.5%磷酸二氢钾与2%尿素的混合液。
该混合液要现配现用,于阴天或下午5时以后叶面喷施,每7天左右一次,连续喷施3次以上,既有防早衰的作用,也有防“黄萎病”的效果。
(三)排水降渍,防灾减灾。
8月是棉区大雨、暴雨和台风的多发季节,要及早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减轻棉田渍涝。
棉花花铃期管理的措施
棉花花铃期管理主攻目标是:保桃、增重、防早衰。
1、重施花铃肥:花铃期是棉花整个生育期需肥最多的时期。
对于土壤肥力高、雨多墒情好、棉株长势旺的棉田,可在盛花期追肥;对于土壤肥力一般、天旱墒差、棉株长势弱的棉田,应早施、重施,可在初花期追肥。
一般每亩追氮钾复合肥15―20公斤。
并继续做好中耕松土工作,掌握宜浅不宜深的原则。
2、遇旱浇水、遇涝排水:如棉株长势缓慢,叶色暗绿,晴天中午顶部叶片萎蔫下垂,应立即浇水;还要注意大雨后,应及时排除积水。
3、精细整枝:包括打顶尖、打群尖和去赘芽。
打顶尖时间一般棉田应在7月中旬;高水肥、密度小、棉株长势强的棉田,可在七月下旬,留果枝10―12个。
8月上旬打群尖,随时抹赘芽。
对于郁蔽的棉田,可由下向上分期打掉主茎老叶,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
对于利用免整枝技术的棉田,棉株主茎下部已留有2―3个叶枝(油条子),叶枝打顶要适时,打顶方法:在第一个叶枝长出果枝3―4个时,把整株棉花上留的叶枝顶尖都打掉,并在花铃期提早追肥5―7天。
4、使用棉花化控技术:化控对调节棉花生长、控制旺长、促进根系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旺长或有徒长趋势的棉田,可进行化控。
在初花期和盛花期缩节安使用量为每亩
2―3克,兑水喷棉株。
同时可混合治虫和补肥(磷酸二氢钾)进行喷雾。
5、防治病虫害:花铃期主要有伏蚜、棉铃虫等害虫,及烂铃等病害,应及时防治。
棉花铃期管理技术要点
棉花从开花到棉铃成熟吐絮的一段时间称为花铃期。
一般棉田在7月上旬至9月初,花铃期棉花生育仍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举,但逐渐由营养生长优势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
此期的主攻方向是增结三桃。
其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
施肥时间于盛花期棉株下部坐住2个成铃时施用,一般亩施标氮10~15千克,若土壤肥力差,棉株长势弱,土壤墒情差,花铃肥应早施、重施、水施。
做到“花施铃用”。
为防止早衰、争结秋桃,增加铃重,有脱肥早衰趋势的棉田,于7月下旬至8月初,亩施标氮5千克左右,棉花后期因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可采取根外喷肥,喷2~3次磷酸二氢钾或尿素水溶液。
2、及时排灌。
此期淮北地区往往处于伏旱,应根据天气情况、土壤墒情、棉株生育状况适时浇水。
我省近期阴雨连绵,光照不足,部分田块积水,应及时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棉铃危害。
3、适时精细整枝。
一般田块于7月下旬打顶,控制顶端优势,避免出现无效果枝,使养分集中供给蕾铃生长的需要,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蕾铃脱落,增加铃重,促进早熟。
打顶应摘除1叶1顶,对于后期长势较旺的棉田,上部果枝的晚蕾和无效花蕾较多时,可采用人工摘边心摘除晚蕾、及时打花叶、剪空枝、抹赘芽。
4、合理实行化控。
在花铃期喷施1~2次缩节胺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棉株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和分配,增强光合能力,简化后期整枝,防止贪青晚熟。
5、加强病虫的防治。
棉花花铃期是伏蚜,棉铃虫、造桥虫、红叶茎枯病等多种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时期,应加强病虫测报,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确保棉花丰产丰收。
试述棉花“三期”的管理技术措施棉花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分为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等不同生长阶段,本文就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三期”管理技术措施进行讲述,供参考。
一、蕾期管理棉花蕾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转折阶段,但营养生长仍占优势,加上此时气温逐渐升高,光照充足,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都很旺盛。
这个时期既是发展根系群建成根系的主要时期,又是棉株发棵稳长增蕾的重要时期,在棉田管理上应以控为主,做到控中有促,控上促下,控促结合,以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使棉株既有一个强大的营养体,又稳长不衰,保持棉田通风良好,多现蕾、多结铃,搭好丰产架子。
1.中耕培土棉花现蕾到封垄前,抓紧时间中耕松土,可促使根系向深处发展,增强对水肥的吸收能力,提高抗旱、抗倒伏能力,是实现稳长增蕾的重要措施。
中耕要根据苗情、天气、土壤湿度灵活掌握。
长势较弱的旱地棉花,应浅中耕、多中耕。
整个蕾期一般中耕3—4次,深度6—10cm;有徒长趋势的棉田,应进行深中耕,中耕深度10—13cm,起到破板结、灭杂草、促根壮棵的作用。
同时,在封垄前结合中耕进行培土亦能起到小旱保墒、大旱利灌、遇涝易排、风大抗倒的目的。
2.及时整枝整枝可调节棉株体内营养物质分配,减少养分无谓消耗,有利果枝和生殖器官的发育,促进棉株健壮生长。
蕾期能辨别果、叶枝时,要及时将叶枝掰掉,果枝下部留足3—4个叶片,以维持较大的叶面积,合成更多的营养物质。
对棉株出现的赘芽要随出随抹。
3.稳施蕾肥棉花在蕾期吸收氮、磷、钾的数量分别为全生育期的11%—20%、7%和9%左右。
肥水不足,营养生长不良,搭不起丰产架子,不利增蕾、保龄;肥水过多,又易引起植株旺长,导致蕾铃脱落。
因此,要稳施蕾肥,对土壤瘠薄,基肥不足,又未施苗肥,棉株长势较弱的棉田可多施、早施;反之,则应少施、晚施。
一般亩施硫酸铵7.5—10kg、过磷酸钙10—15kg、饼肥15—20kg,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混施,速效肥与迟效肥混施,氮肥与磷肥结合,既能满足蕾期需要,又可收到蕾肥花用的效果。
棉花花铃期是什么时候棉花花铃期管理技术要点棉花花铃期是棉花生产最主要的时期之一,是棉花生长最旺盛的时期,生产上针对这一时期必须格外加以重视。
本文谈谈棉花花铃期是什么时候,以及棉花花铃期管理技术要点有哪些。
一、棉花花铃期是什么时候当棉花植株有第一个棉铃铃壳正常开裂见絮为吐絮,棉田吐絮株数达50%时为吐絮期,从开花至吐絮所经过的这个时期称为花铃期,一般从7月上旬到8月底、9月初,需45~60天。
棉花花铃期又可分为初花期和盛花结铃期。
初花期是指棉株从开始开花到第四、第五果枝第一果节开花时,约15天。
二、棉花花铃期管理技术要点①抗旱排涝,搞好排泡系统,避免干旱或洪涝影响棉花生长。
②合理施肥,满足水肥需要,使植株生长健壮并防止疯长。
③防治病虫害,重点防洽棉铃虫、红蜘蛛等害虫及各种病菌引起的病客及生理性病害,避免因病虫害造成大量落蕾落铃。
④摘心整枝,避免营养浪费,适度控制封行,增强田间通风邀气性。
⑤喷施叶面肥,如棉花特效喷施室,能提高光合作用能力,增强根系活力,提高现蕾、开花、成铃速度,缩短蕾期和铃期,减少蕾铃脱落,实现增蕾、保铃,防止旱衰和晚熟,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
三、花铃期棉花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下是棉花花铃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注意,认真加强管理,保证棉花健康生长:①由于封行后田间通透性差,光照受到影响,因而光合作用效果下降,同时,根系氧气不足,影响根的生长发育;②棉铃虫、红蜘蛛等害虫为害严重。
由于此期棉铃壳里由质状,棉铃幼嫩多汁,因而易受虫害;③容易发病造成落蕾落铃。
若雨水过多,则结桃不利,且容易发生病害,造成烂铃、黑铃;若天气干旱,则影响受精,容易产生大量落铃;④对肥水繁感,肥水过足容易出现疯长;肥水不足则容易造成大量蕾铃脱落,出现早衰,影响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棉花铃期管理要点棉花,栽培技术1、重视花铃肥。
施肥的具体时间、数量和方法,要根据当时天气变化和棉花长势,灵活掌握。
如果基肥或蕾肥足,雨多墒好,棉花长势旺,要适当晚施,一般在棉株下部坐住1-2个桃时施用。
如果基肥或蕾肥不足,无雨干旱,初花期有早衰长相,花铃肥要早施,即见花施肥。
施肥量以每亩7.5-10公斤尿素为宜,深施2-3寸,距棉株5寸,覆土要盖严。
脱肥轻微时可用每亩50公斤2%的尿素水,加0.5毫升增产灵或加1毫升赤霉素等喷雾。
长势稍偏旺的棉田,每亩喷50公斤2-3%的过磷酸钙浸出液或1000倍的磷酸二氢钾,加入14毫升助壮素。
2、遇旱浇水,遇涝排水。
棉田发生干旱缺水时,要及时浇水、浇透,浇后及时中耕保墒松土通气,以利棉铃发育。
但水分过多时,要及时开沟排水。
3、适时精细整枝。
(1)打顶心。
适时打顶主要根据棉花长势、地力、密度等情况而定,对于高肥水、低密度棉田,应在8月5日前打顶结束;中等肥力、密度一般的棉田,一般应在7月底打顶结束,打顶方法,应掌握轻打、打小顶,不要大把揪。
(2)打群尖(也叫打边心):最晚应在初霜前70天打完,因此8月中旬应将边心打完,保证晚秋桃在腾茬时铃期达到40天以上,加上棉花化学调控技术的应用,使晚作桃全部成为有效铃。
(3)打老叶抹赘芽。
60天以上的叶片称为老叶,叶片暗绿无光泽,本身制造的养分不足本身新陈代谢的消耗。
同时叶面积大遮光多,叶片上******病原菌附着也多,失去保存的价值。
应及时打掉,注意由下而上分期打主茎老叶,切忌打掉果枝叶。
赘芽空耗养分,影响生殖生长,同时遮光。
因此,也应抹去。
4、病虫防治。
棉铃虫、蚜虫、红蜘蛛,继续为害,以棉铃虫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这一阶段棉花植株高大,对田间的喷药作业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经透杀和田间撒施敌敌畏毒糠和涂茎为主的田间防治措施。
或喷药剂防治:80%敌敌畏+灭扫利+消抗灵1500倍液或50%辛硫磷+敌杀死+消抗灵2000倍液,每亩用药液不得少于75-1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