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常用术语及分类例说
- 格式:pdf
- 大小:50.30 KB
- 文档页数:11
文学经典中的诗词鉴赏常用术语一、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文学经典中常用的诗词鉴赏术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通过掌握这些术语,读者可以深入挖掘诗词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二、常用术语1. 修辞手法-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暗示另一个事物,常用于形象化描绘。
- 比拟:将两个不同事物进行相似比较,用以突出一个事物的特点。
- 借代:用一个词来指代另一种相关事物,增加作品的意境。
- 排比:通过平行的结构和语句重复,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力。
- 对仗:通过押韵或平行语法结构的运用,使句子更加和谐与美感。
2. 诗体类型- 古诗:古代中国文学中的一种诗体,以五言或七言为最常见的体制。
- 词:古代文学中的韵文表达形式,以表达作者的个人感情为主。
- 绝句:一种四行诗,每行五、七个字,形式简洁。
- 律诗:古代又称骈体诗,有严格的字数限制和特定的格律要求。
3. 修辞格- 典型比喻:明确指出比喻对象和被比喻对象。
- 间接比喻:通过暗示来表达比喻。
- 拟人: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行为。
- 擬音:模拟物体的声音,增加描写的形象感。
- 倍数:通过增加倍数的描写来强调或夸张某种特征。
4. 主题与意境- 自然景色:描绘自然景色,如山水、花草等,寄托情感和思考。
- 爱情:表达爱情的美好与痴迷,揭示人性中的情感纠葛。
- 思乡:表现对故乡的深情怀念和思恋之情。
- 心灵与哲思:思考生命、时间、道德和人生意义等抽象问题。
三、总结本文档介绍了文学经典中常用的诗词鉴赏术语,包括修辞手法、诗体类型、修辞格和主题与意境等。
熟悉这些术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深层内涵和艺术特点。
希望读者通过本文档的学习,能够在鉴赏古代诗词时更加游刃有余。
诗词鉴赏常见易混术语分类解析(共5篇)第一篇:诗词鉴赏常见易混术语分类解析诗词鉴赏常见易混术语分类解析(二)三、描写手法类——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烘托、白描/工笔、虚实/动静诗人抒情言志离不开景物描写,而景物描写方法又是复杂多样的。
从景物描写手法上来鉴赏,一般要注意作者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正面和侧面、实写和虚写、动景与静景、远景与近景、形色声味等),要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烘托和渲染、白描和工笔、对比和衬托、比兴手法、象征手法等),要理解和辨析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用典、对偶等)。
在以上所举术语中,下面几组是考生在鉴赏中经常混淆的,现具体辨析如下:1、烘托/渲染烘托和渲染原都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前者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烘托,使物象的特征更加突出;后者一般在需要强调突出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中的形象更鲜明突出。
现广泛运用于文学艺术创作,也是两种为突出事物特征的迥然不同的描写手法。
烘托主要指用乙物来托甲物,使甲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是侧面描写的一种方式。
根据甲物和乙物的关系,烘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根据甲、乙物的对象特征,烘托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类:(1)以人烘托人。
如乐府诗《陌上桑》中诗人分别借“行者”“少年”“锄者”等人的反应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2)以物托物。
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全诗除了首句点明描写对象“微雨”外,其余都是通过描写其它景物来写“雨”的,诗人成功运用以物托物的艺术手法,仿佛使人感觉到船帆上、鸟羽上、天际上、大树上全都笼罩着蒙蒙细雨。
又如白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诗中描写的对象是夜雪,但诗人却从触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烘托出雪之大、之猛。
(3)以物托人。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诗歌鉴赏术语一、评价主旨类1、意境深远、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意境多种多样,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悲壮苍凉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幽美恬静如“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缠绵凄切“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等。
2、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如孟郊的《游子吟》以小见大,表现了深沉博大的母爱。
3、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如陈子昂的《等幽州台歌》,慷慨悲凉,大气磅礴,完全挣脱了形式的羁绊,文意纵横驰骋,苍劲有力。
诗中的感悟已经跳出了个人的悲欢,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普遍思考,具有超越时代的哲学意义。
4、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等。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分类: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如屈原《离骚》。
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如苏轼《定风波》。
4、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如王昌龄《出塞》。
5、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如李清照《声声慢》。
6、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9、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10、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1、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杜甫的《石壕吏》、《兵车行》则是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情感。
12、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如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诗歌鉴赏常用术语一、诗歌内容分类1、赠友送别诗:依依不舍或别后思恋,坦陈心志;别后情境想象、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2、咏史怀古诗:凭吊古人或事。
或缅怀,或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业;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或借古吟今。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人民的疾苦,或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3、边塞征战诗: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丽主题较少,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思念的比较多。
4、山水田园诗:把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5、写景抒情诗:即诗人因所见的景物而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6、咏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思想感情,而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具体事物,往往表现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表现其他或喜或悲的感情。
7、闲适隐逸诗:看惯了官场勾心斗角,世俗社会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8、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9、思妇闺情诗:即以闺中思妇情怀或愁绪为内容诗歌,多写妇女对在前线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是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10、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11、悼亡诗:悼亡诗多是通过作者追忆往昔,回忆妻殁之前彼此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或其他具体生活情境,或以“记梦”的形式,来表达对亡妻的悼伤与思念。
12、干谒诗: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自荐信。
一些文人为求得进身机会,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
二、评价主旨类1、意境深远、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2、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3、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鉴赏古代诗歌时常用的术语(1)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2)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借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中表现。
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景物以加强效果。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绘声绘色(3)语言特点类。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描绘人或动物的行为举止和心理。
诗情画意语言优美、形象。
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4)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对人物外貌、形状和情态、思想、心理的描写都很具体、完备。
简洁/洗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明白如话语言通俗、平实,不事雕琢,不加修饰。
明快明白通畅。
质朴无华语言不追求华丽。
淡雅着色素淡雅致。
辞藻华丽用词色彩华丽。
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
散文及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1、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2、分析手法类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3、侧面描写: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xìng):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4、语言特点类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5、议论类富有哲理淋漓尽致6、语言风格类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明白如话:不雕饰,不加修饰。
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意境,联想,咏物,叙事,韵律,虚实,象征,烘托渲染,衬托,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双关,对仗)更多资料共享,加微信每日更新,备注:资料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7、文章结构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诗歌鉴赏术语分类例析总论: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等均属于广义上的术语,具体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手法和抒情手法)、常见的表达技巧(狭义上的)和结构手法。
一、修辞手法(具有普适性)比喻(相似性)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比拟(拟人、拟物)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借代(相关性)包括:①部分代整体,②具体代抽象,③特征代本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旌旗十万斩阎罗用典主要有①点化前人成句,②引用神话故事,③运用历史故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夸张(夸大、缩小)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互文(单句互文对句互文)烟笼寒水月笼沙秦时明月汉时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对偶(仄起平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反复(叠字叠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双关(语义、谐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对比(对立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对立的两面。
包括今昔、盛衰、贫富、时空、内外、他人自我等)登科后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古诗词鉴赏常用术语(经典)古诗词鉴赏常用术语一、常见的思想感情欢快、愉悦、激动、现实、浪漫、雄浑、旷达、豪放、忧愁、寂寞、伤感、惆怅、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XXX、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忆友怀旧、别恨离愁、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热爱自然、沉郁、悲慨、婉约、清新、明丽、豪迈、豪放、奔放、刚劲、低沉、幽怨、哀伤、凄凉、缠绵、消极、积极、朴实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
对统治者的愤怒、面对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立业的渴望、XXX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怀才不遇的愁苦、寄情山水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二、诗歌分类赠友送别、咏史怀古、边塞征战、山水田园、写景抒情、咏物言志、闲适隐逸、谈禅说理、思妇闺情、羁旅行役、悼念亡者三、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分类忧国忧民、心系社稷历经磨难、保持追求胸怀宽广、豪放潇洒转战沙场、捐躯保国孤单愁苦、身世漂荡孤傲高洁、保持操守寄情山水、归隐田园脱颖而出、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送别友人、思念故乡反对征伐、同情疾苦重情重义、儿女情长辛苦劳作、纯朴仁慈四、著名诗人的风格XXX:愤世嫉俗清爽飘逸豪放潇洒淡泊富贵傲视圣贤傲岸不羁XXX:XXX忧民沉郁顿挫广阔深厚意境雄浑感情深沉XXX:婉转含蓄XXX:XXX味重恬静浑健XXX:恬淡含蓄气韵生动(“诗中有画”)XXX:雄健浑厚情思婉约XXX:雄浑质朴苍劲悲壮XXX:清爽文雅XXX:气势磅礴奇特新奇XXX:萧瑟悲愁XXX:奇诡变幻忧郁激愤XXX:艳丽浅近XXX:平白清爽雅俗共赏XXX:清俊明朗XXX:清丽俊逸XXX:豪迈俊爽遒劲峭拔XXX:浓艳香软清新疏朗XXX:颓靡伤感细腻感人XXX:清丽明媚语近情深XXX:苍凉悲壮XXX:明朗疏淡XXX:XXX豪放奔放高远XXX:缠绵悱恻XXX:婉约凄切XXX:新鲜活泼XXX:雄浑奔放晴明流畅XXX:气势雄浑婉转悱恻XXX: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精心刻意XXX:平淡淳厚质朴凝练XXX:明净简峭XXX:奇崛冷艳熔铸词采驰骋想象XXX:词意激昂风格高峻XXX:流利XXX放浑厚独具一格五、常用意象的含义1、花卉类(1)菊:隐逸、高洁、脱俗(2)梅:XXX、坚强、不屈不挠、逆境(3)兰:高洁(4)牡丹:富贵、美好(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6)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XXX、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8)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但愿、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9)莲:爱情高洁2、树木类(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曲折、顺利(2)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3)绿叶:生命力、但愿、活力(4)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5)竹:气节、积极向上(6)梧桐:凄苦(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3、风霜雨雪云类:(1)海浪:人生的起伏(2)东风:春天、美好(3)春风:奔放、欢愉、但愿(4)露水: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5)天阴:压抑、愁苦、寂寞(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地方诡谲(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8)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9)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12)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曲折、挫折(1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汗青的开展趋势4、动物类:(1)杜鹃:悲惨、凄惨、哀伤(2)鱼:自由、惬意(3)鸿鹄:理想、追求(4)猿猴:哀伤、凄厉(5)乌鸦:小人、俗客庸夫、衰败荒凉(6)沙鸥:漂荡、伤感(7)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8)(瘦)马:奔腾、追求、漂泊(9)(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10)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11)寒蝉:悲凉5、器物类:(1)玉:高洁、脱俗(2)簪缨(冠):官位、名望6、颜色类:(1)白:纯洁、无暇、丧事(2)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3)绿:希望、活力、和平(4)蓝:文雅、忧郁(5)黄:温暖、平和(6)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7、别的类:(1)英雄:追慕、自愧自叹(2)小人:鄙夷、明志、自省、抨击(3)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4)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5)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6)天地:人类的微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绪的孤独(7)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景、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8)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9)破晓:初现希望(10)朝阳:希望、朝气、活力(11)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12)深夜:愁思怀旧(13)月亮: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六、语言的特色纯朴、淡雅、自然、苍凉、低落、苍劲、舒缓、凄凉、雄健、雄浑、准确、生动、形象、沉郁顿挫、清爽明快、平淡有趣、浓墨重彩、艳丽多彩、含蓄蕴藉、富有哲理、淋漓尽致、简洁巧妙、入木三分、语言凝练、生动传神、惟妙惟肖、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自然宏丽、音节和谐流畅、语极工整、含蓄隽永、纯朴无华、淡雅含蓄、通俗生动、低回婉转、清而不淡,秀而不媚、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洗炼、平淡无奇、纯朴清爽、词藻华美、认识打听迟滞、沉郁顿挫七、表达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通感、对比、用典2、表达方式叙说、描写(描写对象:人物、环境、场面、细节;描写方式: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境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借古讽今)、议论、申明3、表现手法比兴、象征、双关、衬托、烘托、渲染、用典、叠词、互文、想象、XXX、铺垫、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有褒有贬、以乐景写哀情等.具体含义:渲染:就是从正面描写烘托:就是从侧面描写,有以人烘托人,以人烘托物,以物烘托物,以物烘托人.烘托包括两种,一是正衬,一是反衬.白描:是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虚实结合: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来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物实境.欲扬先抑: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然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直接抒情: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衬托:是烘托的一种,有正衬和反衬.反衬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以XXX写哀情:反衬的一种。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汇总(附例题及分析)壹~知识梳理~贰~例题分析~(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赠韦记室黯别①(南朝梁)何逊故人傥②送别,停车一水东。
去帆若不见,试望白云中。
促膝今何在,衔杯谁复同。
水夜看初月,江晚溯归风。
无因生羽翼,千里暂排空③。
[注]①韦黯,诗人的朋友,曾任记室。
②傥,同“倘”。
③排空:冲向天空。
12.下列诗句中与画线句表达情感最相近的一项是()。
(1分)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C.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3.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第五六句连续发问,倾诉衷肠。
B.第五六句今昔对比,强化情感。
C.第七八句以乐衬哀,倍感温暖。
D.第七八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4.结合全诗,赏析结尾两句诗句的表达效果。
(5分)12.A(1分)13.C(2分)14.示例:诗歌开头写友人作别,抒发依依不舍之情,次写离别之后孤独之苦,寄托思念之情,结尾两句发挥想象,希望自己能够振翅高飞,与千里之外的友人能够相聚的心愿,然而客观上自己无法生出翅膀凌空高飞,更增添不得见面的愁苦之情,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
抒发情感热烈深沉,又想象独特,引人遐想。
(5分)(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开壕行(宋)刘克庄前人筑城官已高,后人下车来开壕。
画图先至中书省①,诸公聚看标贤劳。
壕深数丈周千里,役兵大半化为鬼。
传闻又起旁县夫,凿教四面皆成水。
何时此地不为边,使我地脉重相连。
[注释]①中书省:中央掌管官职升降等的机构。
12.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A.律诗B.近体诗C.曲子词D.古体诗13.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诗的语言风格平实质朴。
B.采用了对比手法表达情感。
C.本诗题材包含闺怨、行役。
D.以时间顺序推进突出主旨。
14.本诗于描述中寓褒贬,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诗词鉴赏常用术语及分类例说一、牢记鉴赏常用术语,准备对号入座。
1、感情基调:忧愁、伤感、惆怅、寂寞、孤独、郁闷、闲适、恬淡、喜爱、喜悦、欢乐、激愤、悲壮、慷慨激昂等。
2、思想内容:托物抒情、托物言志、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报国无门、怀才不遇、愤世嫉俗、孤芳自赏、孤傲高洁、坚贞不屈、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怀古伤今、怀古伤己、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感时伤怀、淡泊宁静、超然物外、闲适恬淡、闲情逸趣、惜花伤春、悲秋悯己、热爱自然、思乡怀亲、赠人送友、富含哲理、哀怨忧愁、激愤憎恶、欣喜欢快、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坚守节操等。
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5、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仗、借代、反问、设问、双关、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等6、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想象和联想、渲染衬托、正面和侧面、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明暗、白描、象征、用典、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意向(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事物、景物)、意境(诗人抒的情和诗中绘的景合二为一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等等。
7、语言:清新自然、平淡质朴、民歌风味、绚丽、含蓄(蕴藉)、简洁、明快、瑰丽等。
8、风格: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明白如话;高适,悲壮苍凉;王维,诗中有画,诗中有道;陆游,宏丽悲壮;柳永,雅俗杂陈直抒胸臆;李清照,清新且委婉含蓄;苏轼、辛弃疾雄阔、激昂、悲壮,辛弃疾还擅用典。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
9、体裁:古体诗(唐以前的诗,包括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乐府)、近体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10、意境: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娴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深化意境、意境深远、意境优美、幽静,宁谧,苍莽,深远,热烈,高昂,壮阔,悠远,空灵,辽阔,苍凉,幽美,朦胧,淳朴,荒芜,孤寂,冷寂,慷慨悲凉,缠绵宛转,空寂寥落,萧条荒凉11、情感载体类: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梅花——傲骨二、牢记解题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1、审题目,审作者,审题干。
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概括;作者可以让我们联想起时代背景、作家的风格;题干是回答问题的关键,问什么,答什么。
另外,如果有补注,还得审注释,注释里一般有暗示。
2、整体把握。
(四问)通读后体会,记了什么事,绘了什么景,发了什么议论,抒了什么情。
记住,一切事语、景语、议语皆情语。
3、分类对号。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套用以上术语,加入自己的话,结合诗词具体内容,必能有话可说,说而中意。
当然这要点儿悟性。
三、分类例证。
(一)咏物类。
抓住所咏之物的形象特征,体会作者流露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的美好理想,或隐含的生活道理。
喜用术语: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总说),怀才不遇、坚贞不屈、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积极进取、孤傲高洁、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内容),象征、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双关、比兴等等(表现手法)。
例一、读《蜂》,回答问题。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问题:此诗采用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解析:看题即知是咏物诗,通读之后可知蜜蜂的形象乃“辛勤”,由此可知咏物是为了写人抒怀,最后一句作者表明态度。
答案应该是采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的讽刺。
例二、《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补注:南冠,囚徒。
玄鬓影,代蝉。
)问题:诗中蝉的形象如何?作者的形象如何?二者如何交织在一起?表达怎样的感情?解析:审题、审注释可知作者身陷囹圄,思绪万端。
通读可知秋蝉唱,客思深,露重蝉难飞,风多蝉声沉,而作者年华易逝,一事无成,仕途坎坷,屡遭困厄,虽与蝉一样都具高洁品质,可谁能明白呢?据此回答:前者是一只处在露重风多的险恶环境中的寒蝉。
后者是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下未老先衰,忧心忡忡的诗人。
作者表面写蝉的哀鸣,实际是为自己鸣不平,写环境乃一语双关,写高洁将所咏之蝉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直接抒发了怀才不遇,蒙冤不白的悲愤之情。
例三、《早雁》(杜牧):“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问题:1、本诗采用()手法,托物抒情,表面句句写(),实际句句写(),清丽含蓄。
2、分析主人公的形象。
解析:此诗采用象征手法,表面写雁,实际写人。
“早雁”即抒情主人公自己,早雁的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据此,抒情主人公是遭射四散,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人形象。
例四、《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问题: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上鉴赏此词。
解析:从内容上看,此词上阕集中写梅花的艰难处境。
它开在郊野的驿站外,紧靠破败的断桥,人迹稀少,寂寞荒凉,倍受冷落,偏偏这时又刮风,又下雨,但它还是开了;下阕写梅花迎春、报春却遭嫉妒,倍受摧残却芳香如故。
从表现手法上看,上阕情景双绘,情景交融,咏梅实质咏自己;下阕托物言志,表现作者孤傲高洁,不同流合污,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即答案)(二)怀古咏史类。
了解史实,体会作者创作意图,找到触发其感情的媒介或现实原因,从而领会感情。
喜用术语:怀古伤今、怀古伤己、借古讽今(总说),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思想内容)、用典、联想、对比、衬托、扬抑、讽刺、含蓄(表现手法)等等。
例一,《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题:此诗曾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请问它好在哪里?解析: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是由市中心通向乌衣巷的必经之路。
此是高门世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大将谢安都住在这里。
昔日繁华热闹,而今长满野草、野花,变得荒凉冷落,再加上斜阳残照,更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
以上是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
后两句乃千古名句,赋予燕子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引出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此诗怀古伤今,对比鲜明,语言浅显而又蕴藉含蓄,读来余味无穷。
(答案在其中)例二,《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注释:唐代从安史乱后,朝政紊乱,国力削弱,藩镇割据,边患严重,而朝廷一味和亲,人民备受祸害。
)问题:词诗写法上有何特点?解析:此诗借古讽今,写得激愤痛切,直截了当,一针见血,痛斥和亲政策,击中时政的要害。
(即答案)例三,《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睿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长庆四年,作者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长江东下,经西塞山。
三国以来,金陵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政权更替反复。
有鉴于此,诗人写下此诗。
)问题:“人世几回伤往事”中伤感的往事是什么?诗的主旨是什么?解析:结合注释理解作者创作意图。
解题时,宜把它放到广阔的历史背景下思考。
答案:指东吴以后的几个朝代在金陵建都,但一个个相继灭亡。
反对分裂,主张统一。
例四,《金陵怀古》(晚唐.司空曙):“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注释:庾开府即庾信,梁朝著名诗人,早年在金陵做官,梁亡,被迫仕于北周。
他经历了北朝几次政权的交替,又目睹南朝最后两个王朝的覆灭。
)问题:谈谈此诗虚实的运用及怀古的主旨。
解析:先思考金陵、晚唐之间的联系,再想怀古的意图,结合注释,通读后就不难理解此诗,问题也就好解决了。
答案:此诗前两句实写。
写眼前所见,通过辇路、宫庭与江枫、野草对比把古都金陵衰败荒凉的景象表现得具体、鲜明,其盛衰兴亡之感自然寄寓其中。
后两句虚写。
运用想象和联想,加入典故抒发情怀。
用典自然、恰当,蕴含丰富,耐人寻味,既感伤六朝的兴亡,又借以寄寓对唐朝衰微的感叹,更包含作者的故园之思、身世之感。
(三)山水田园类。
抓住写景特点,体味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写景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喜用术语:寄情山水、闲适恬淡、厌弃名利、热爱自然(思想内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比喻、拟人、夸张、衬托、联想、动静、明暗(表现手法)等等。
例一,《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问题:此诗的意境是什么?夜晚桂花落,作者竟然知道,为什么?后两句用了什么手法?解析:难点是意境。
先体味诗中写了什么景,作者有什么情,二者怎样交融。
景是花落、月出、鸟鸣,气氛是幽静;而人有闲情,内心闲静。
交融在一个“静”字上。
答案:意境是静谧。
“人闲”说明周围无人事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再加上环境的幽静,所以细微的花落下才被觉察到了。
后两句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例二,《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问题:此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解析:难点是写法。
但套一套表现手法(见上说明),可得启示。
思想感情就好回答,想一想为什么要写山川、河流、大漠、戈壁、草原、雪山等等,自然是这些东西雄伟、壮丽、广阔,有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这正是自然之美,它激发了人们对自然之爱。
答案:前两句运用衬托手法,第一句写山似被水拦腰冲断,借山势写水之汹涌,第二句写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借水势衬山之奇险;后面则化静为动,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似乎它对江上来客表示欢迎。
此诗写了远望所见的天门山壮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例三,《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问题:此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语言有何特点?解析:此词易懂,可对照术语对号入座。
答案:基调是“闲适”。
上片从他与邻里关系的融洽,对现在生活的满足可见其内心的宁静,淡泊的情怀;下片从他对偷梨、枣儿童的欣赏、保护态度也可体味出万事足后的闲情。
语言明白如家常语,通篇无奇字,无丽句,不用典,不雕琢,至“简淡”之妙境。
例四,《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问题:诗中给我们描述的是怎样一个人物?其内心世界是怎样的?诗是怎样表现“幽”这一字的?解析:此诗用字造语平平无奇,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境界自出,蕴含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