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史太君形象及其他 (2)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9
《红楼梦》课外阅读测试题1、曹雪芹有很多个“号”,以下不是他的“号”的一项是:A、芹溪???B、芹圃???C、雪芹??D、梦阮2、《红楼别》最初的书名是:??A、《金陵十二钗》?B、《石头记》C、《风月宝鉴》 ??D、《情僧录》3、下列都是咏海棠的诗,那句是林黛玉写的??A、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B、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C、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D、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4、妙玉出家修行的地方是: A、水月庵?B、馒头庵?C、芦雪庵?D、栊翠庵5、下列不属于十二钗的人物是: A、妙玉?B、巧姐?C、薛宝琴?D、史湘云6、“幽淑女悲题五美吟”,不属于“五美”的人物是:A、虞姬?B、绿珠?C、红拂?D、貂婵7、秦可卿的丧事是由谁主持操办的? A、贾珍?B、王熙凤?C、贾琏 D、贾政8、在大观园里,李纨的住处名叫:A、稻香村?B、秋爽斋?C、蘅芜苑?D、紫菱洲?9、林黛玉的老家在: A、苏州??B、杭州??C、扬州??D、金陵?10、元春薨逝时终年: A、39岁??B、43岁??C、36岁??D、45岁11、史湘云喝醉了后在石凳上酣眠,什么花瓣飞了她一身?A、蔷薇花 ?B、芙蓉花?C、芍药花?D、玫瑰花12、迎春的贴身丫鬟是:A、司棋???B、入画??C、彩云???D、13、“薄命女偏逢薄命郎”中的“薄命女”是谁?A、尤二姐??B、迎春??C、史湘云??D、香菱14、凤姐故意捉弄刘姥姥,叫刘姥姥用银箸夹什么蛋?A、鹌鹑蛋??B、鸽子蛋?C、鸡蛋??D、鸭蛋?15、“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分别写的是哪两个人物??A、探春?迎春?B、探春?薛宝钗??C、史湘云?迎春?D、史湘云?薛宝钗16、“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驴了”是谁说的?A、林黛玉??B、贾宝玉??C、妙玉??D、史湘云?17、尤二姐是以什么方式自尽的? A、投水 ?B、服毒??C、上吊??D、吞金18、“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此话是谁说的?A、贾政???B、贾琏 ??C、王熙凤 ??D、探春19、“抄检大观园”领头的下人是谁?A、周瑞家的?B、王善保家的?C、来旺家的D、郑华家的20、元妃省亲是在什么节?A、元宵节? B、中秋节? C、端午节 D重阳节21、贾环和贾兰是宝玉的: A、侄儿弟弟?B、弟弟侄儿?C、侄儿侄儿 D、弟弟弟弟22、“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人物是谁? A、五儿 ?B、小红?C、晴雯?D、小燕23、袭人姓什么? A、金???B、李???C、刘???D、花?24、说话咬舌头,把“二哥哥”说成“爱哥哥”的人是谁?A、薛宝琴??B、史湘云??C、邢岫烟??D、探春25、“凹晶馆联诗”的是哪两个人物??A、薛宝钗?林黛玉??B、林黛玉?探春?C、史湘云?薛宝琴?D、林黛玉?史湘云?26、宝玉黛玉共读《会真记》的地点在:A、沁芳桥?B、凹碧堂 C、柳叶渚 D、蜂腰桥27、“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是林黛玉吟什么花的诗? A、桂花???B、荷花???C、菊花???D、梅花?28、林黛玉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A、宝玉,宝玉……??????B、宝玉,宝玉,你好……C、你好,宝玉,宝玉……???D、宝玉,宝玉,你好吗?29、下列诗句分别对应的是哪一个人物?①世外仙姝寂寞林②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③山中高士晶莹雪④英豪阔大宽宏量A、黛玉宝钗史湘云妙玉?B、黛玉薛宝琴妙玉史湘云C、黛玉妙玉宝钗史湘云?D、黛玉探春妙玉宝钗?30、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生分别是:A、神瑛侍者??绛珠仙草??B、神瑛使者 ?绛珠仙草C、神英使者 ?绛珠仙草??D、神英侍者??绛珠仙草31、命途多舛,经历坎坷,从小被人拐子拐卖的人物是:A、鸳鸯???B、晴雯???C、袭人???D、香菱32、“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
题型:主观题1.(2015江苏,24,10分)名著阅读。
(1)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鸳鸯说:“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
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
”鸳鸯她们要取笑的“女篾片”指谁?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她的性格特征。
(5分)(2)《边城》中,端午赛龙舟,二老失足落水,上岸后迎面碰上翠翠。
翠翠没有说话,到处找黄狗。
黄狗泅水而来翠翠说:“得了,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翠翠对黄狗说话这情节,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活动?(5分)答案:(1)刘姥姥。
朴实善良,善解人意;老于世故,精明狡黠;幽默风趣,性格诙谐;顺从讨好,偶有反抗。
(2)因为听到碾坊- -事,心中有些忧愁、嗔怪;因为二老明明对自己有意,又隐隐地有些欢喜。
解析:(1)《红楼梦》原文:李纨是个厚道人,听了不解。
凤姐儿却知是说的是刘姥姥了。
篾片,旧时依附于富贵人家,为主子帮闲凑趣的人,也叫“清客”。
应结合本回情节,并联系涉及刘姥姥的其他各回中的相关情节,从不同角度分析刘姥姥的性格特征并分点概括。
(2)根据《边城》中翠翠与二老初次相遇的前后情节可知,翠翠心里一方面责怪,另一方面又有欢喜,通过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翠翠的单纯可爱和对爱情的觉醒意识。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几个小厮上来拦腰抱住,都说:“今儿亏我们,老爷才喜欢,老太太打发人出来问了几遍,都亏我们回说喜欢;不然,若老太太叫你进去就不得展才了。
人人都说,你才那些诗比世人的都强。
今儿得了这样的彩头,该赏我们了。
被小厮抱住的人是谁?引得老爷喜欢的有什么事?几个小厮讨赏的结果如何?请简述相关情节。
答案:①贾宝玉。
②大观园题匾额对联,宝玉展现了诗才。
③几个小厮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熟悉相关情节,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具体作答。
根据题干和材料的提示,梳理相关的情节作答即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贾母少歇一回,自然领着刘姥姥都见识见识。
先到了潇湘馆。
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
刘姥姥让出路来与贾母众人走,自己却赾走土地。
琥珀拉着他说道:“姥姥,你上来走,仔细苍苔滑了。
”刘姥姥道:“不相干的。
我们走熟了的,姑娘们只管走罢。
可惜你们的那绣鞋,别沾脏了。
”他只顾上头和人说话,不防底下果踩滑了,咕咚一跤跌倒。
众人拍手都哈哈的笑起来。
贾母笑骂道:“小蹄子们,还不搀起他来,只站着笑。
”说话时,刘姥姥已爬了起来,自己也笑了,说道:“才说嘴就打了嘴。
”贾母问他:“可扭了腰了不曾?叫丫头们捶一捶?”刘姥姥道:“那里说的我这么娇嫩了!那一天不跌两下子,都要捶起来还了得呢!”紫鹃早打起湘帘。
贾母等进来坐下。
林黛玉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来,奉与贾母。
王夫人道:“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
”林黛玉听说,便命丫头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张椅子挪到下首,请王夫人坐了。
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
”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住的屋子。
”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说笑一会,贾母因见窗上纱的颜色旧了,便和王夫人说道:“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
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
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户的纱呢,明儿给他把这窗户上的换了。
”凤姐儿忙道:“昨儿我开库房,看见大板箱里还有好些匹银红蝉翼纱,颜色又鲜,纱又轻软,我竟没见过这样的。
”贾母听了笑道:“呸,人人都说你没有不经过、不见过,连这个纱还不认得呢!明儿还说嘴。
”薛姨妈等都笑说:“凭他怎么经过、见过,如何敢比老太太呢?老太太何不教导了他,我们也听听。
”凤姐儿也笑说:“好祖宗,教给我罢。
”贾母笑向薛姨妈、众人道:“那个纱比你们的年纪还大呢!怪不得他认作蝉翼纱。
三、文学类阅读(16分)阅读《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有删改),完成下面小题。
次日清早起来,可喜这日天气清朗。
李纨侵晨先起,看着老婆子丫头们(在大观园中)扫那些落叶,并擦抹桌椅,预备茶酒器皿。
正乱着安排,只见贾母已带了一群人进来了。
李纨忙迎上去,笑道:“老太太高兴,倒进来了。
我只当还没梳头呢,才撷了菊花要送去。
”一面说,一面碧月早捧过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来,里面盛着各色的折枝菊花。
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于鬓上。
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带花儿。
”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笑道:“让我打扮你。
”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
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
刘姥姥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
”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的成了个老妖精了。
”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
”说笑之间,已来至沁芳亭子上。
丫鬟们抱了一个大锦褥子来,铺在栏杆榻板上。
贾母倚柱坐下,命刘姥姥也坐在旁边,因问他:“这园子好不好?”刘姥姥念佛说道:“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儿贴。
时常闲了,大家都说,怎么得也到画儿上去逛逛。
想着那个画儿也不过是假的,那里有这个真地方呢。
谁知我今儿进这园里一瞧,竟比那画儿还强十倍。
怎么得有人也照着这个园子画一张,我带了家去,给他们见见,死了也得好处。
”贾母听说,便指着惜春笑道:“你瞧我这个小孙女儿,他就会画。
等明儿叫他画一张如何?”刘姥姥听了,喜的忙跑过来,拉着惜春说道:“我的姑娘,你这么大年纪儿,又这么个好模样,还有这个能干,别是神仙托生的罢。
”贾母少歇一回,自然领着刘姥姥都见识见识。
先到了潇湘馆。
一进门,只见两边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
刘姥姥让出路来贾母众人走,自己却赾(qǐn,小心地走)土地。
琥珀拉着他说道:“姥姥,你上来走,仔细苍苔滑了。
”刘姥姥道:“不相干的,我们走熟了的,姑娘们只管走罢。
与学生一起读《红楼梦》:贾母形象解析贾母,又称“史太君”,人称“老祖宗”,乃是宁荣二府中地位、辈分最高的人。
贾母嫁入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自己有了重孙媳妇,这中间一步步攀升的过程,与她的精明才干,优秀聪慧,是密不可分的。
从生活品位上来看,贾母犹如一枚熠熠生辉的祖母绿宝石,而从治理家务方面,贾母犹如贾府的坚磐支柱。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贾母成功的秘诀。
一、慈爱之心首先贾母是一个拥有菩萨心肠,怜悯之心的人。
与王熙凤不同,贾母在贾府内的权威更多是来自于有尊严的母爱,而不是盛气凌人的威风。
面对别人的过失,贾母常常宽容以待,而非声色俱厉地批评责备。
有一回在清虚观,一个小道士不小心撞到了王熙凤身上,凤姐二话不说,抬手就是一巴掌,还说要严惩这个小道士,贾母听到后赶紧叫贾珍把小道士带到她身旁。
贾母不仅没有责备小道士,还宽慰他给他钱买果子吃。
贾母对待这样一个素未谋面的人都能如此怜悯,更别说善待贾府的下人了。
因此贾母能够博得贾府众人的喜爱,也是不无道理的。
其次,贾母十分疼爱女孩子,她不仅喜欢自家女子,对于别人家的女孩也一视同仁。
贾母虽然生在封建社会里,但他从不把女性看作是下人一等的。
相反,贾母给予她们希望与庇护,将她们培养成具有修养,知书达理的人。
其中,在宫里做贵妃娘娘的贾元春,便是贾母一手带大的,由此可见,贾母对于女性的尊重与珍视,也是她自身备受尊敬的原因之一。
二、乐观豁达贾母从小生活在富裕之家,无忧无虑的生活造就了贾母乐观的性格和宽阔的胸襟。
贾母从不摆老祖宗的架子,喜欢与小辈同乐。
在面对别人的过错时,也常常用诙谐的方式来批评,不显得尴尬。
当时在清虚观,贾母对凤姐的失当言行其实是不满意的,但她却委婉地批评道:“猴儿,猴儿,你不怕割舌下地狱?”凤姐也并未听到贾母的批评就紧张起来,依旧谈笑风生。
当贾母第一回见到来自乡下刘姥姥时,便称其“老亲家”,完全没有一个一品诰命夫人面对老农妇的架子。
当刘姥姥笑道:“这正是老太太的福咯。
红楼梦贾母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红楼梦贾母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分析【导语】:贾母是红楼梦中非常重要的角色,现在基本不怎么管理家务事了,但是人人都要看贾母的眼色,来看看贾母的人物形象吧!贾母,又称史太君,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娘家姓史,也是四大家族之一。
【试题回放】1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共10 分)在《红楼梦》中,许多人物都有自己的特别称谓,比如: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
②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③天下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有,不想你兼有了,就叫你“富贵闲人”也罢了。
④三姑娘的浑名是“玫瑰花”……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
⑤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
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
(1)①②③中画线的文字都是指宝玉。
请结合原著内容,具体说说这些称谓与宝玉形象之间的联系。
(6分)(2)④⑤中画线的文字分别指贾探春和林黛玉。
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要说说这些称谓所包含的内蕴。
(4分)【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①木石前盟的叙述明确了宝玉的神瑛侍者这一前世身份,为后文宝黛感情的发展作铺垫。
②王夫人的话反映出宝玉在家族中备受宠溺、贾府上下对其不理解却又无可奈何的现实。
③宝钗的打趣揭示出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侧面反映了宝玉不为时人所理解的社会影响。
(2)参考答案④下人的转述反映出探春的品貌让人既爱又恨的事实,突出了其形象的精明坚毅和刚强。
⑤探春的调侃呼应了林黛玉多愁善感、敏感爱哭的性情,也预示了宝黛爱情的悲惨结局。
【评分说明】1.①②③④⑤题各2分2.每句各有两个要点。
每个要点——或“转述”——相关情节内容的概述;或“解析”——人物形象分析或概括、人物之间情感的分析。
3.意思对即可,不强求表述的一致。
4.如有关键词写错别字,酌情扣分。
【评分细则】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
【参考答案】:①木石前盟的叙述明确了宝玉的神瑛侍者这一前世身份,为后文宝黛感情的发展作铺垫。
➢1分:宝玉的前世身份(类似表达:宝玉前世,宝玉前身……)➢1分:“木石前盟”的爱情盟约(类似表达:为宝黛爱情的发展埋下伏笔、交代了宝黛的前世情缘……)➢1分:宝玉的性格:对女子的呵护、对黛玉的格外关照爱护等(以上三点,答出任意两点就可以)②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2020年山西省运城市三路里镇柏王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房玄龄,生而为宰相初唐的天空,星光灿烂。
在后人看来,这些光芒属于魏征、王硅、尉迟敬德、李世劫……一个个激情张扬的人。
他们思考、磋商、争辩,挺直了脊梁建功立业,做人成事。
然而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问题是:这么多个性鲜明的人,最容易骄傲不服气,碰撞成灾难性的内斗和党争。
他们太需要一个没有个性、没有激情的人,来做稳压器。
这个人,就是房玄龄。
他总是笑眯眯地洞明世事,又总是不吭声地隐忍委屈。
皇亲攻击过他,重臣萧踽攻击过他,第一宠将尉迟敬德也攻击过他,眼看都要变成朝里的“出气筒”了,可他还是和没事人一样。
他简直天生是给李世民做宰相的。
有一次房玄龄得了重病,一个口齿轻佻的小官吏开玩笑道:“宰相小病去探访有好处,如果病得快要死了,去探访也就没什么用了。
”有人将这话挑唆到房玄龄那里。
房玄龄对此的反应是﹣﹣见到那个随众来探访自己的小官吏时,笑着调侃一句:“你都肯来看我,那我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啊……”房玄龄还是出名的“怕皇帝”者。
急躁任性的李世民,也和大臣们一样,经常拿房玄龄当“出气筒”,越用越顺手。
房玄龄照例不争辩、不顶撞,逆来顺受,道歉了事。
有人因此讥讽老房“没骨气”,尤其是他身边还有傲骨铮铮的魏征作对比。
其实房玄龄心里很明白,李世民是个多么骄傲的人,成天被魏征骂来骂去又不能还嘴,难免心理不平衡。
那我老房做做自我牺牲吧,皇帝把气撒在我身上,总比他攒多了委屈以致决策失误要好。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次又一次心照不宣的表演:皇帝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发雷霆痛骂宰相,剥官落爵叫他回家待罪。
房玄龄也就乖乖回家,平静地告诉家人“把房子打扫打扫,待会儿皇帝要过来接我回去”。
而李世民果真就来接了,两人携手上车回宫,谁都不多说什么,好象发脾气那一幕从来就没发生过。
那些君臣的脾气,终于在性情温和、通达睿智的房玄龄手里。
【课外阅读】史太君形象及其他早在四十年代,王昆仑先生就发生过这样的感触:“读了《红楼梦》关于贾母的描写,才使人忽然发现,原来中国历代那么多的史传和小说,竟找不出几篇完整美好的老太太传记。
所有的多半是千篇一律的贤母传,或片断不全的言行钞,再不然就是寿序讣文一类的死文学。
”(《红楼梦人物论》)贾母诚然是《红楼梦》作者提供的一个活生生的中国封建宗法家庭的“老太君”形象。
在史传小说中固然找不出这样的人物,在戏曲文学中虽有也难与之比肩。
象杨家将故事里的佘太君和《西厢记》里的老夫人,应该说也是各有特色的影响很大的典型人物。
但就艺术形象的丰满完整程度而言,比之史太君,仍不免相映逊色。
旧时代的红学家一提到贾母常会发出这样的赞叹,称她是一个“福寿才德四字兼全”的老封君(见王希廉《红楼梦总评》);当代的某些评论者则往往以“贾府的最高统治者”一语将其贬煞,以至把她看作贾府一切丑行的“黑保护伞”。
这些看法当然各有根据、并无不可,但如若成为一个谥号或一张封条则同这个丰满生动的艺术形象太不相称,辜负了作者创造这个人物的一片心血。
在小说中,史太君这个人物对于主人公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史太君形象的本身,也有其独立的为任何其他人物不能代替的典型意义在。
这两个方面都是不应忽视的。
先说第一个方面。
小说主人公贾宝玉性格的形成当然有其时代的社会的终极原因。
而这些必然性的因素往往要借助偶然的机缘起作用。
通常认为贾母对孙子的溺爱造成了一道缝隙,使之得到了发展个性的机会。
其实,单是溺爱并不足以造成这条缝隙,这同贾母在这个宗法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家庭成员之间凭借宗法关系相互制约和矛盾的情况关联着。
我们看到贾政和宝玉父与子的矛盾可以发展为“不肖种种大承答挞”那样惊心动魄的场面,而贾母和贾政的分歧可以紧接着演出那样令人难堪的活剧,贾母向儿子声称:“要打死他(指宝玉),先打死我”,立刻回南京去!这两种冲突看来南辕北辙,实际上反映了同一个东西,即在宗法家庭中亲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愈是在所谓诗礼簪缨的贵族之家,这点就表现得愈突出愈典型。
鲁迅曾经说过,中国封建的传统观念从来认为父母养育儿女便是有恩于儿女,“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
就如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之时,宝玉若直抒己见便被斥为“卖弄”,若不敢作声则又怪罪曰“还要等人请教不成”,左右落不是。
至于挨打那次,几罪俱发,更毫无申辩的余地了。
同样的道理,贾母盛怒之下又何尝有贾政说话的份儿?口口声声“儿子禁受不起”“儿子无立足之地”,只有躬身陪笑叩求认罪而已。
可见,贾母作为这个宗法家庭中辈份最高、经事最多、地位最尊的“老祖宗”,其作用不仅限于如有些论者所说的是一尊偶象,而是在实际生活中笼罩全局举足轻重的一位太上家长。
本来,溺爱宝玉的不止贾母一人,王夫人何尝不溺爱呢。
所谓严父慈母,往往如此。
但宗法家庭中的夫权使王夫人不足与贾政抗衡,天平的这一端只有加上“老祖宗”这个砝码才能相持不下,至少可以抵挡一阵。
且看宝玉挨打之后,创伤渐愈,贾母怕贾政又叫他,特命人传出话去,就说打重了,得着实将养几个月,亲朋往还一概杜绝,连家庭中晨昏定省都随他的便。
宝玉本来懒与士大夫男人接交,最厌峨冠礼服贺吊应酬,如今得了贾母的话,愈发得了意,日日只在园中游卧,甘心为丫鬟充役。
别人来劝,他反生气。
这里的确存在一条不小的缝隙、一角自由的天地。
贾母恰似一堵挡风的墙,客观上给他以某种保护,使得这株嫩苗不致很快摧折。
可见单是“最高统治者”一类概念,难以解释和分析现实的人物关系。
当然,宗法关系说到底也是一种阶级关系,它所规定的君臣、父子、长幼、亲疏等等一整套秩序,归根结蒂是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的,这就是它的阶级性质。
但在这个体系内部却又互相制约、互相矛盾、错综复杂。
所谓统治与被统治、判逆与卫道的界划并非处处判然分明,而往往同宗法关系纠结在一起,呈现出多种复杂的形态,甚至产生出某种“空隙”。
贾母对宝玉的思想情趣当然是不会理解的,但她对宝玉的庇护却是切实有效的。
小说中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形成令人感到真实可信,同作者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宗法家庭内部的复杂关系、塑造了贾母这样一个老太君的形象很有关系。
贾母的这种‘屏障”作用不仅施之于家族内部她的嫡亲孙儿贾宝玉,而且还及于她的丫鬟鸳鸯。
在前八十回中,我们看到贾母大发雷霆有两次:一次是上面提到的向贾政动气,为的是宝玉;另一次是向贾赦动气,为的是鸳鸯。
贾政、贾赦都是她的儿子,但所作所为往往有悖于人子之道,违忤了老太太的心意。
贾政素称孝顺,但因教子太狠,伤害了老太太的心头肉,气的登时要南归;贾赦一向荒唐,竟然看中了贾母的丫鬟,强要作妾,更气的贾母浑身乱战。
“我通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他们还要来算计。
”老太太简直气糊涂了,以至把一家大小连与此毫不相干的王夫人等也怪下了。
贾母留下鸳鸯,当然并不是为这个丫头的终身打算,而是因为离了鸳鸯寸步难行。
老祖宗的起居饮食脾气性子贾府上下唯有鸳鸯料理得清,连玩乐斗牌饮酒行令离了鸳鸯都不成。
贾母教训邢夫人说;“我有了这么个人,便是媳妇和孙子媳妇有想不到的,我也没得缺了,也没气生了。
这会子他去了,你们弄个什么人来我使?你们就弄他那么一个真珠人来,不会说话也无用。
我正要打发人和你老爷说去,他要什么人,我这里有钱,叫他只管一万八千的买,就只这个丫头不能。
留下他伏侍我几年,就比他日夜伏侍我尽了孝的一般。
”在这里贾母固然是为自己打算,贾赦更是为了满足一己兽欲,然而从宗法关系的大道理讲来,留下鸳鸯便是侍奉贾母、尽了孝道,强娶鸳鸯便是违忤尊亲、有悖孝道。
因此理直词严的是贾母,自讨没趣的是贾赦夫妇。
尽管贾母并不反对儿子买婢纳妾,但在这一特殊条件下却反对儿子纳鸳鸯为妾,从而遏止了贾赦的凶焰,回护了鸳鸯。
可见,贾母这个老太君凭借她在宗法家庭里至高无上的地位,往往可以成为弱小者的屏障,她的存在客观上发展了宝玉离经叛道的个性、成全了鸳鸯抗暴自守的志向。
然而对于弱小者是屏障的到了权欲狂那里便成了拉大旗的虎皮、作威福的护符。
只要看凤姐与贾母的关系便可了然。
贾琏的心腹小厮兴儿说得好,这位凤奶奶“只一味哄着老太太、太太两个人喜欢。
他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人敢拦他,又恨不得把银子钱省下来堆成山,好叫老太太、太太说他会过日子,殊不知苦了下人他讨好儿。
”凤姐能够当家理事威重令行诀窍就在搬了老祖宗作靠山,真有“挟天子令诸侯”的味道。
她的聪明智巧很大程度上用来讨取贾母的欢心,就连贾母特意命众人凑趣为她做生日的时候,也“只看老太太的眼色行事”,一旦遇着贾母生气,只有她能用巧言戏辞逗老太太发笑。
这一切做得那样纯熟巧妙,不由得贾母不夸赞,“到底是我的凤姐儿向着我”。
对于凤姐来说,贾母是“上头三层公婆”的最高一层,她深知要营私弄权,必先取得“最高”的宠信。
在这个宗法家庭里,上上下下对凤姐的邀宠卖乖即使心里明白,也是敢怒而不敢言的,因为凤姐的这些作为还顶着行孝知礼的美名。
君不见“王熙凤效斑衣戏彩”么!“斑衣戏彩”又名“老莱娱亲”,原是封建社会妇孺皆知的二十四孝故事之一,七十多岁的老莱子还要穿上色彩斑烂的衣裳,拿着玩具装模作样地学小儿嬉戏使双亲欢娱。
可见,不管是矫情的、做作的、虚假的、丑恶的,只要能博得尊亲的欢心便都是子媳晚辈的孝行。
我们今天也提倡孝亲敬老,只是摒弃这类愚妄虚伪的感情。
整个贾府,从贾赦、贾政以下,有谁能及得王熙凤这一手呢!小说关于贾母和凤姐关系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宗法家庭的这一侧面,设若没有这个老祖宗,王熙凤这个人物便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精彩。
在林黛玉身上情形还要复杂些。
那株柔弱袅娜富于诗意和美感的绛珠仙草固然是她的象征,然而她的性格总还要植根于现实的人间关系的土壤中。
在贾府,形成她地位和影响她性格的,贾母又是关系至大的一个人。
可以这样说,林黛玉同贾母的关系既是极亲的,又是极疏的;极亲因而使她尊贵,极疏因而使她孤单。
从血缘关系看,贾敏是贾母的独生女,黛玉又是贾敏的独生女,何况贾敏先贾母而亡,留下这唯一的骨血依托于外祖母,自然是极亲的。
无怪贾母一见黛玉悲喜交集,想的是爱女先亡,喜的是外孙女千里来归。
故贾母对他的疼惜怜爱除宝玉之外是无人可比的了。
正因此造成了林黛玉在贾府一种特殊的地位,居处饮食无比尊贵,伺候奉承人人小心。
看在老祖宗的面上,谁也不敢轻慢了林姑娘。
但这只是事情的一面或表面。
另一方面,从中国封建宗法的家族关系来看,这种亲又是很有限度的,亦即再亲也是外人。
我们都记得凤姐初次见到黛玉时极口赞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这固然是奉承的话,又何尝不说明外孙女毕竟不比嫡亲孙女,是外姓人。
续作在九十八回中对此点有所照应,黛玉临终贾母“不是不来送,只为有个亲疏”,可见是疏的了。
当然这种宗法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并非那么纯粹,它还要受到财富权势的左右。
如若有钱有势即便本无瓜葛也会“连宗”认亲,犹如狗儿之祖与王家、雨村与贾府;反之,即使本是至亲亦往往由于穷困而遭冷落,贾府那些住在“廊下”一带的本家当属此列。
如今林黛玉既是外姓,且林家又人口稀少家业萧条,与同在贾府借住同是外姓论亲戚关系还要远些的薛宝钗相比,也是大大不如的。
这点林黛玉心中十分明白,他曾向薛宝钗讲过心里话;“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
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
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在贾府上下都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的环境里,林黛玉自然感到举目无亲。
何况,贾母对黛玉的全部疼爱不过是冷暖病疼饮食药饵,何曾能够体察半点这个外孙女儿的心!黛玉在精神上感情上是那样的孤寂苦闷,以至于发出了落花柳絮谁舍谁收的深沉叹息。
总之,贾母仿佛给黛玉造成了一个金丝笼,既供养了她,又桎梏了她。
在《红楼梦》的整个形象体系之中,贾母诚然不是一个主要的人物,但她对于书中主人公如宝黛以及重要人物如凤姐等等说来却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取消贾母这个形象,那么主人公的性格和命运将无从展现。
由于她老太君的地位,中国封建宗法家庭中各种复杂的关系得以在她周围展开。
她并不仅仅是一个供奉起来的偶象,而是在现实的人间关系中时时起作用的因素,往往成为这个家庭里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的调节器。
如在上述贾政和宝玉父与子、贾赦和鸳鸯主与奴之间的尖锐冲突中起到某种缓冲的作用。
处于宗法家庭金字塔的顶端,“老祖宗”更多的是以仲裁者的姿态出现。
试看贾琏偷情风姐泼醋那一场轩然大波,最后也告到了贾母那里才得收场,不过是戒饬贺琏、慰问凤姐、安抚平儿(鲍二媳妇的死活自然是不管的),于是各有面子、天下太平。
其实贾母的“仲裁”被众人接受主要在于她的地位,而不在那裁决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