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机房建设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0
计算机机房达标建设技术标准一、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1、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
(2)远离水灾和火灾隐患区域。
(3)远离强震源和强噪声源。
(4)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2、机房不宜设在办公楼的一层或顶层,一般应设在办公楼的二层至四层。
3、机房的空间组成应参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1)二级**机房应参照国家C级机房标准,由主机房和支持区等功能区域组成,机房总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
(2)县级**作为**网络终端节点和数据应用前台,分区可参照二级**机房标准,总面积一般不小于20平方米。
4、主机房是指用于电子信息处理、存储、交换、传输等设备的安装和运行的建筑空间,一般包括服务器、网络、存储等功能区域。
5、支持区是指支持并保障完成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稳定运行的必要技术作业场所,包括UPS区、电池区、消防设施用房等区域。
6、机房内各区域根据机房面积及空间布局情况,进行功能区域的逻辑划分。
7、机房内不得设立行政办公区或库房。
8、机房内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应放置于计算机专用机柜内。
9、机柜内的设备为前进风/后出风方式冷却时,机柜的布置宜采用“面对面”和“背对背”的方式。
10、机房内通道与设备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用于搬运设备的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5米。
(2)“面对面”布置的机柜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2米。
(3)“背对背”布置的机柜背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米。
(4)当需要在机柜侧面维修测试时,机柜与机柜、机柜与墙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2米。
(5)成行排列的机柜,其长度超过6米时,两端应设有出口通道;当两个出口通道之间的距离超过15米时,在两个出口通道之间还应增加出口通道。
二、机房环境1、二级**机房的温度、湿度控制应采用节能环保的专用恒温恒湿精密空调设备。
对机柜或机架高度大于1.8米、设备热密度大、设备发热量大或热负荷大的区域,采用下送风、上回风的方式。
a类机房建设标准
A类机房建设标准。
A类机房是指用于存放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以及其他相关设备的房间,其建设标准对于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A类机房建设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机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首先,A类机房的建设需要考虑到机房的位置和环境。
机房应该远离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如洪水、地震等,同时要远离噪音和电磁干扰较大的区域。
此外,机房的环境应该保持干燥、通风良好,温度和湿度要能够满足设备的工作要求。
其次,机房的建设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结构和防火安全。
机房的建筑结构应该能够承受设备的重量,并且具有良好的抗震和抗风能力。
同时,机房内部应该设置防火墙、防火门等设施,以防止火灾的发生并减少火灾对设备的损害。
另外,A类机房的电力和供电系统也是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机房应该具备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同时还需要设置UPS和
柴油发电机等备用电源设备,以确保在电力故障时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此外,机房的通风和空调系统也是至关重要的。
机房内部应该设置良好的通风系统,以保持空气清新并散热,同时还需要设置空调设备,以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
最后,机房的安防系统也是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机房内部应该设置监控摄像头、门禁系统等设施,以保障机房的安全,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机房。
综上所述,A类机房建设标准涉及到机房位置环境、建筑结构和防火安全、电力和供电系统、通风和空调系统、安防系统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机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才能够保障机房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
计算机机房建设要求一、计算机机房选址:1、机房要求设在办公区内,晚上闭店后便于工作人员进出2、远离大负荷用电设备、远离强震源和强噪声源。
3、要考虑便于安装空调外挂机。
二、机房房间的设置及面积要求:计算机机房一般设有服务器室、终端室、设备,总面积应不小于35平方米。
要求服务器室与设备间要相邻,服务器室与终端室间采用玻璃割断。
各房间的面积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服务器室内通道与设备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两相对机柜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m;2、机柜侧面(或不用面)距墙不应小于0.5m,当需要维修测试时,则距墙不应小于1.2m;3、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m。
服务器室净高,应按机柜高度和通风要求确定,宜为2.4~3.0m。
三、服务器室的基本要求:服务器室是机房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对环境的要求较高。
对施工的具体要求有:①、地面要铺设防静电地板,防静电地板要有可靠的接地措施;②、有条件时墙面、天棚也要采取防静电措施;③、静电地板下要分别设有强电线槽、弱点线槽。
④、墙壁上要均布足够的10A的三孔插座,地板下要设有若干个10A的三孔插座,均由UPS供电。
另外在墙壁上再设一个非UPS插座。
这些线路在控制柜中都要有独立的开关。
⑤、要采用单独的空调系统,要有新风装置;⑥、不宜设采暖散热器。
如设散热器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漏措施。
⑦、有必要的消防措施,要采用气体灭火,不可使用液态或固态灭火。
⑧、服务器室的上层地面要采取防水措施。
四、服务器室的环境要求:①、工作环境温度范围:18~25℃。
②、工作环境湿度范围:45%~65%。
③、温度变化率:<5℃/h 不得凝露。
④、电源电压范围:220V±10V。
⑤、电源频率范围:50Hz±0.5Hz。
⑥、固定网络设备的机架应有良好的通风,保持机架内温(湿)度符合工作环境温(湿)度范围的要求。
⑦、有必要的防尘措施,符合国际B级,粒径≥0.5μm其个数≤18000/dm³。
机房建设B类标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计算机机房规范化工作指引》,机房B类标准如下。
1.基本要求:(1)计算机机房在建筑物内应为独立区域,且应避开水管、强电磁干扰、易燃和易暴等区域。
(2)计算机机房地面要进行处理,使地面具有平整、光洁、防潮、防尘功能。
要配备机房专用的防静电活动地板,防静电地板要良好接地。
活动地板下应设置安全保护接地网铜带或铜箔带。
活动地板提供的各种电线、线缆进出口应光滑,保证电线、线缆不被损伤。
在安装活动地板时,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地板支架移位、倾斜、横梁坠落。
(3)机房墙面最好采用铝塑板,吊顶采用金属板。
也可根据当地情况采用其他材料,但必须是防火、防尘材料。
(4)机房内的接地应有:安全保护接地和交流工作接地两个接地体。
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姆。
要求安全保护接地线缆截面积不小于10平方毫米。
(5)计算机机房内的电源布线线槽和管路与地面留有不小于5毫米的高度,尽量避免与弱电线路近距离平行敷设。
(6)机房照明要在200Lx左右,应急照明在20Lx左右。
(7)机房内要安装机柜,便于安装网络设备和计算机设备。
机房内不允许安装微机工作台。
2.机房供配电(1)计算机机房应部署UPS供电,UPS采用单机运行,设备的运行负荷不大于其额定负荷的65%,满负荷后备时间不应小于2小时,电池采用全密封电池。
(2)计算机机房内要设置配电柜(箱)。
配电柜(箱)电源线缆从大楼配电室单独引入。
配电柜(箱)内有防雷、过流过压保护功能,有UPS输入、输出分配功能,有停电应急照明功能。
采用的线缆,应符合GBJ232-82的标准,主要指标是其绝缘性不小于0.5兆欧姆。
(3)计算机机房内要设置UPS插座和市电插座,要有明显区分(一般的做法是地面是UPS插座,墙面是市电插座)。
3.机房空调、消防及防水(1)计算机机房应部署空调,空调可以采用普通的民用空调,但制冷量每平米不低于250W。
若部署机房专用空调,要设置防水围堰和地漏。
计算机机房建设标准计算机机房是现代企业和机构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它承载着各种关键的信息技术设备,保障着企业的正常运转和数据安全。
因此,计算机机房的建设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机房选址、空间布局、通风散热、供电环境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计算机机房建设的标准要求。
首先,机房选址是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选址要尽量远离噪音源和电磁干扰源,同时要考虑到机房的扩建和维护,因此选址要尽量宽敞,并且便于通风散热。
其次,机房的空间布局也至关重要。
机房内部的设备布局要合理,不同设备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间距,方便维护和散热。
此外,通道和安全出口也要合理设置,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疏散。
通风散热是机房建设中需要特别重视的一点。
机房内部设备运行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散热不畅,将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
因此,机房内部必须安装有效的散热设备,并且要定期清洁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另外,供电环境也是机房建设中需要格外重视的一环。
稳定的电力供应是机房正常运行的基础,因此在机房建设中,要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同时要设置过载和短路保护装置,以确保机房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此外,机房的安全防护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机房内部要安装监控摄像头,保障机房设备的安全。
同时,要设置严格的权限控制和出入管理,以确保机房内部数据的安全。
另外,防火设施也是机房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和烟雾报警系统,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报警和扑救。
综上所述,计算机机房建设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从选址、空间布局、通风散热、供电环境、安全防护等方面综合考虑,确保机房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机房建设标准要求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为大家在实际建设中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计算机信息中心机房建设标准前言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以及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
而对于信息传递的载体以及传输中心来说,计算机信息中心的建设以及维护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计算机信息中心机房和设备间(以下统称机房)是放置各种硬件设备的场所,特别是中心机房存有关键设备,其内部设施和环境的安全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寿命,而且维护点较多,需要给予特殊、充分的重视。
信息中心目前主要存在三大类机房:中心机房、设备间、其他设备间。
大型信息中心还有可能将中心机房分为:数据中心、网络中心和管理(运行)中心,但在建设规格上还应按照这三类机房来设计。
针对不同的机房,基本要求也有高低之分:中心机房主要用于数据存储、网络运行和运维管理,要严格遵从相关标准进行设计规划;设备间主要用于存放网络设备,最好遵从相关标准,但可根据设备情况灵活掌握;其他机房要按照各自功能分别进行设计规划,但 UPS、空调、防雷、空气净化、接地等是必须的配套设施。
机房设计建设应遵循的标准有:1.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2.GB/T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3.GB9361-88《计算机站场地安全要求》4.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5.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6.YD/T754-95《通讯机房静电防护通则》7.GB9175-88《环境电磁卫生标准》8.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9.GB50265-9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10.GBJ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11.GB5004-9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2.GB50222-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局部修订)》13.GB50052-9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14.SJ/T10796-2001《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15.SJ/T30003-93《电子计算机机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6.GB50243-9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7.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8.GB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19.GBJ133-90《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20.GB50168-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21.GB50057-94(公告2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局部修订)》22.GB5016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23.GB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24.其它相关的国家、行业及地方法规、规范、规定。
计算机机房建设规范标准序言计算机系统网络机房作为全网核心,其软硬件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十分突出。
整体来说,机房建设波及以下几个方面:机房环境条件机房供配电系统机房 UPS 电源机房专用精细空调机房防雷技术机房接地技术机房障蔽技术机房防静电技术机房消防技术机房集中监控技术依据网络规模、网络性质、安全要求等实质状况,主要考虑机房的环境要素、供配电、UPS 和消防等项目。
一.机房选择与布局网络机房选择应试虑到管理方便性、经济性、适用性的要素。
二. 机房环境条件国家相关机房环境建设已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标准,即《计算机场所建设技术条件》( GB2887-89 )。
标准分 A、 B、 C 级, C 级为一般计算机使用单位。
机房工程中电气工程设计部分一定保证切合GB50174-93 标准保证该地区的独立性,对外不受扰乱,对内系统设计清楚。
知足主机、外设、 UPS 、空调、照明、协助用电及隶属系统(门禁、图像、消防、监控等)用电,保证它们的靠谱安全性,并且还要考虑到可扩大性(由于计算机的升级换代极快)。
同时,接地、防雷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机房环境的影响要素有:温度、湿度、尘埃、有害气体、电磁扰乱。
三. 机房建设规范标准1.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2.计算机场站安全要求GB9361-883.计算场站接地技术要求GB2887-91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6.民用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J133-90ITT 蓝皮书 K.11 《过电压和过电流防备的原则》ITT 《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的防雷手册》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第一章总则第 1.0.1 条为了使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保证电子计算机系统稳固靠谱运转及保障机房工作人员有优秀的工作环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合用、保证质量,拟订本规范。
第 1.0.2 条本规范合用于陆地上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主机房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40 平方 m 的电子计算机机房的设计。
abc类机房建设标准
ABC类机房是指标准机房的一种类型,用于存储网络设备和
计算机等设备。
以下是ABC类机房建设标准的一些要求:
1. 地点:应建立在通风好、空气清新、无尘的地方,如地下室、顶楼等。
2. 建筑面积:应根据需要,确定建筑面积,大型机房建议建立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土地上。
3. 结构:应选用耐火、耐腐蚀、保温、隔音、隔热的材料建造,使机房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
4. 通风与空调:应设置良好的通风和空调系统,保持室内温度稳定,湿度适宜,并减少灰尘和空气中的细菌等污染物。
5. 能源供应:应确保机房有足够的电源,包括备用发电机,以防止电力中断。
6. 天然灾害:应考虑到可能产生的天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等因素,设置防护措施。
7. 安全防护:应设有监控摄像头、安防警报等设备,当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8. 防火措施:应设置灭火系统、消防通道和防火门,设有消防器材和消防专职人员。
9. 装修:应合理布局机房内的设备,并进行定期清理和维修。
10. 网络电缆:应选用防火、防水、防腐等特殊材料的电缆,使其达到优秀的保护性能和可靠性。
机房建设标准规范引言机房是公司或机构保护和管理计算机设备的重要场所,机房建设的标准规范对于保证计算机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数据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机房建设的标准规范,包括机房选址、装修、设备配置、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要求。
一、机房选址1.1 机房应选在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风险较低的区域,远离河流、地下水、高压电缆等潜在危险因素。
1.2 机房应离高温、高湿度、尘埃、噪音等环境污染源较远,以确保设备安全、有效运行。
1.3 机房应位于封闭性好、通风条件良好的建筑,具备良好的隔声和防尘性能。
1.4 机房的入口应选择在安全易道的位置,并设置防盗门、防护网等安全防护措施。
二、机房装修2.1 机房地板应使用防静电地板,地板表面耐磨、易清洁,并能有效防止静电的产生。
2.2 机房墙壁和天花板应使用防火、防尘的材料,以确保机房内的设备和数据的安全。
2.3 机房应有良好的照明设施,保证工作人员的作业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2.4 机房应有合适的温湿度控制设备,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以减少设备故障的风险。
三、机房设备配置3.1 机房应根据需要配备合理数量和性能的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设备。
3.2 机房设备之间的布局要合理,便于维护和管理,并保证散热良好。
3.3 机房应有恒定的电源供应,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配置UPS或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3.4 机房应有稳定的网络连接,提供高速、可靠的网络服务。
3.5 机房应配备监控设备,实时监测机房内的温度、湿度、电源、网络等状态,并设置报警系统。
四、机房安全防护4.1 机房应安装监控摄像头,监视机房内、外的安全情况,并保存一定时间的录像备份。
4.2 机房内应设有门禁系统,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机房。
4.3 机房应配备防火设施,包括灭火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以确保安全。
4.4 机房内应设有可靠的温度和湿度监测设备,并设置报警系统,一旦温度、湿度超过预设范围,及时报警。
4.5 机房应定期进行安全巡检,检查设备和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
机房建设标准及管理规范电子计算机房是保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的至关重要条件。
为进一步提高系统、网络的运行效率和维护质量,执行规范化的系统、网络管理和设施、设备养护,确保全网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工商系统机房建设标准及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第1条:按照信息化建设“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上下联动”的指导原则,各级信息中心负责本级机房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市局信息中心负责指导县区局计算机房建设、管理工作。
县区局信息中心(办公室)负责其所辖基层分局(所)的机房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2条:市局机房是工商信息系统运行的核心部位,主要由服务器、网络设备、综合布线系统、电力系统、空调系统、消防系统、防雷接地、监控系统等设施设备组成。
县区局机房包含市局机房大部分组成要件,但设备数量、架构层次、建设标准与市局机房存在差别。
基层分局(所)机房包括网络设备、综合布线系统、电力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相对较为基础的设施。
第3条:机房管理员应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树立全员服务、全力保障的意识,做到“响应及时、保障一线”。
第4条:各级机房管理员负责本级局机房的日常管理工作。
保证机房的各类设施设备时刻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确保系统、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第5条:机房建设要积极贯彻“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
一般按技术指标和配套需求进行分类,可分为A级建设标准(附表一)和B级建设标准(附表二)。
各级在机房新建、改造、扩建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建设标准,市局中心机房必须达到B级建设标准。
第二章机房建设标准市局中心机房建设标准包含要素有:中心机房的组成、建筑装修、供电系统、接地防雷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安防系统、综合布线与网络系统等。
第6条:中心机房的组成1.中心机房由主机房和辅助房间组成。
主机房:放置各类服务器、主要网络设备、网络配线架(机柜)等。
辅助房间一般包括:UPS电源间、专用空调控制室、灭火钢瓶间、监控室、信息管理人员办公室和维修室。
计算机机房建设标准1计算机机房建设标准机房环境.电源及防雷接地应满足《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7)的要求。
计算机机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备间内所有设备应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其中包括计算机主机,UPS 稳压供电.网络连接设备等。
2.设备间的地面材料应能防静电。
★设备间至少提供离地板255CM 高度的空间,门的高度应大于210CM,门宽应大干90CM,地板的平均荷载应大于5kN/m2 。
凡是安装综合布线硬件的地方,墙壁和天棚应涂阻燃漆。
★设备间应采用全封闭房间,防止有害气体(如SO2.H2S.NH3.NO2 等)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
★设备间室温应保持在10℃至25℃之间,相对温度应保持60%至80%。
★设备间应安装符合法规要求的消防系统,应使用防火防盗门,至少能耐火1 小时的防火墙。
★机房内的尘埃要求低于 0.5um;对于开机时机房内的噪音,在中央控制台处测量时应小于70dB。
★机房内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范围为 0.15—1000MHz 时不大于120dB。
机房内磁场干扰场不大于800A/m。
★计算机房内的照明要求在离地面 0.8m 处,照度不应低于200lx,其2它房间的照明不应低于5lx,主要通道及有关房间可根据需要设置,但其照度要求是在离地面 0.8m 处不低于1lx。
★设备间应采用 UPS 不间断电源,防止停电造成网络通讯中断。
UPS 电源应提供不低于2 小时后备供电能力。
UPS 功率大小应根据网络设备功率进行计算,并具有20-30%的余量。
设备间电源设备应具有过压过流保护功能,已防止对设备的不良影响和冲击。
机房建设所涉及系统★机房装修系统★机房布线系统(网络布线.电话布线.光纤布线等布线)★机房屏蔽.防静电系统(屏蔽网.防静电地板等)★机房防雷接地系统★机房保安系统(防盗报警.监控.门禁)★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机房专业空调通风系统★机房网络设备放置色设备(机柜.机架等)★机房照明及应急照明系统★机房 UPS 配电系统机房环境1.空调机房环境温湿度:温度:冬季:20±2℃ 夏季:23±2℃3温度变化率≤5℃ /h 相对湿度:50%±5%洁净度:符合标准 ASHRAE52-76,粒度≥0.5mm,个数≤10000 粒/dm机房单位面积的冷负荷为:257w/m2h系统控制室单位时间换气数:≥23 次/h数据中心机房单位时间换气数:≥22 次/h2.防火防火系统基于以下原则建设:- 采用高灵敏度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环保型 FM200 气体灭火系统;FM-200 气体火火系统保护区及存储环境温度为0~54℃,存储压力25kg/cm2-本气体灭火系统能以自动.机械手动和远程启动三种方式启动;设有备用电源,操作时间为24 小时。
-所有气体灭火保护区的维护构件满足一定的抗压要求,其允许压强差不低于1.2kPa。
防护区的隔墙和门的耐火极限均不低于 0.6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 0.25h-灭火系统在启动前能自动检测被保护区区是否有人员存在;- 火灾发生时,自动声光报警,警示相应区域人员撤离。
防火动作原理:当防护区火灾发生,感烟探测器报警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报警,闪灯.警铃动作,提示工作人员撤离火灾发生区域;当感烟探测器报警和感温探测器同时报警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报警,防护区外闪灯.4蜂鸣器动作,控制联动系统切除非消防电源.关闭相应区域防火阀等联动设备,同时启动红外探测系统;当红外探测系统确认相应保护区无人员存在时,启动气体灭火系统进行灭火。
防火系统建设的标准和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933.防雷满足执行10/350us 坡形,可防护雷电流150kA 对建筑物的破坏。
建筑物内部的计算机机房用电器可承受10/350us75kA 的雷电流的冲击[IEC1312 的标准]。
4.布线布线系统在每个机架上提供结构化布线槽,为每个机架提供局域接入服务。
5.机房接地系统根据计算机系统的要求,提供的接地包括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及防雷保护地,计算机专用直流工作地,其接地电阻<1。
机房的静电电压<1KV。
镀锌钢管.金属软管.金属接线盒外壳等均进行了可靠接地。
机柜外壳.金属管道及支架等均接地,中性线则只在变压器处。
6.机架系统采用19 英寸标准网络机柜,机柜高度为42U,机柜深度为800mm,机5柜采用全钢材料,承重为600KG。
机柜提供可选的风扇单元,可支持冗余的六个风扇。
可选走线槽,托隔板,线管理器。
7.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可对整个数据中心的工作空间进行监视。
人员主要出入口及设备较为集中的房间(空调室,机房)设置固定式彩色 CCD 摄像,在走道等设置旋转式彩色 CCD 摄像机。
存储系统支持对图像进行五个小时的记录.存储。
电力供应1.强电系统采用双路强电引入,每个机架都通过配电柜引出单独的供电线路到机架,每个机架可用电源功率≥5KVA。
2.UPS 系统机房 UPS 系统和备用柴油发电机系统共同提供IDC 冗余电源。
UPS 系统的建设容量为断电后满足以下系统用电15-30 分钟。
机房设备用电;应急照明;门禁系统用电;空调用电;消防系统用电。
3.备用柴油发电机系统柴油发电机系统设计为 N+1 冗余备份系统,额定功率N≥IDC 各系统功率之和。
设计储油满足油机系统运行时间≥8小时。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93(1993 年2 月17 日国家技术监督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1993 年9 月1 日实施)第一章总则第1.0.1 条为了使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确保电子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及保障机房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陆地上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主机房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40 平方 m 的电子计算机机房的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工业控制用计算机机房和微型计算机机房。
第1.0.3 条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第一节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第2.1.1 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在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物内宜设于第二.三层。
第2.1.2 条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水源充足.电子比较稳定可靠,交通通讯方便,自然环境清洁;二.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三.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7四.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第2.1.3 条当无法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或为保障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可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
第二节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第2.2.1 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应按计算机运行特点及设备具体要求确定,一般宜由主机房.基本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第二类辅助房间.第三类辅助房间等组成。
第2.2.2 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根据计算机设备的外形尺寸布置确定。
在计算机设备外形尺寸不完全掌握的情况下,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主机房面积可按下列方法确定:1.当计算机系统设备已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A=K∑S (2.2.2-1)式中 A--计算机主机房使用面积(m2);K--系数,取值为5~7;S--计算机系统及辅助设备的投影面积(m2)。
2.当计算机系统的设备尚未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A=KN (2.2.2-1)式中 K--单台设备占用面积,可取4.5~5.5(m2v/台);N--计算机主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总台数。
二.基本工作间和第一类辅助房间面积的总和,宜等于或大于主机房面积的1.5 倍。
8三.上机准备室.外来用户工作室.硬件及软件人员办公室等可按每人3.5m2~4m2 计算。
第三节设备布置第2.3.1 条计算机设备宜采用分区布置,一般可分为主机区.存贮器区.数据输入区.数据输出区.通信区和监控制调度区等。
具体划分可根据系统配置及管理而定。
第2.3.2 条需要经常监视或操作的设备布置应便利操作。
第2.3.3 条产生尘埃及废物的设备应远离对尘埃敏感的设备,并宜集中布置在靠近机房的回风口处。
第2.3.4 条主机房内通道与设备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两相对机柜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m;二.机柜侧面(或不用面)距墙不应小于 0.5m,当需要维修测试时,则距墙不应小于1.2m;三.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m。
第三章环境条件第一节温.湿度及空气含尘浓度第3.1.1 条主机房.基本工作间内的温.湿度必须满足计算机设备的要求。
第3.1.2 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内温.湿度应满足下列要求:一.开机时电子计算机机房内的温.湿度,应符合表3.1.2-1 的规定。
二.停机时电子计算机机房内的温.湿度。
第3.1.3 条开机时主机房的温.湿度应执行 A 级,基本工作间可根据9设备要求按 A.B 两级执行,其它辅助房间应按工艺要求确定。
第3.1.4 条记录介质库的温.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常用记录介质库的温.湿度应与主机房相同;第3.1.5 条主机房内的空气含尘浓度,在表态条件下测试,每升空气中大于或等于0.5μm 的尘粒数,应少于18,000 粒。
第二节噪声.电磁干扰.振动及静电第3.2.1 条主机房内的噪声,在计算机系统停机条件下,在主操作员位置测量应小于68dB(A)。
第3.2.2 条主机房内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为 0.15~1,000MHz 时,不应大于126dB。
第3.2.3 条主机房内磁场干扰环境场强不应大于800A/m。
第3.2.4 条在计算机系统停机条件下主机房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向的振动加速度值,不应大于500mm/s2。
第3.2.5 条主机房地面及工作台面的静电泄漏电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的规定。
第3.2.6 条主机房内绝缘体的静电电位不应大于1kV。
第四章建筑第一节一般规定第4.1.1 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的建筑平面和空间布局应具有适当的灵活性,主机房的主体结构宜采用大开间大跨度的柱网,内隔墙宜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第4.1.2 条主机房净高,应按机柜高度和通风要求确定。
宜为102.4~3.0m。
第4.1.3 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的楼板荷载可按5.0~7.5kN m2 设计。
第4.1.4 条电子计算机机房主体结构应具有耐久.抗震.防火.防止不均匀沉陷等性能。
变形缝和伸缩缝不应穿过主机房。
第4.1.5 条主机房中各类管线宜暗敷,当管线需穿楼层时,宜设计技术竖井。
第4.1.6 条室内顶棚上安装的灯具. 风口.火灾探测器及喷嘴等应协调布置, 并应满足各专业的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