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的化学成分及生理活性研究进展_郑杨
- 格式:pdf
- 大小:276.28 KB
- 文档页数:7
竹荪功效与作用竹荪(学名:Lentinula edodes),又称香菇、花菇、冬菇、秋菇等,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菇类,在菌菇种类中具有重要地位。
竹荪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保健品等领域。
以下将详细介绍竹荪的功效与作用。
1. 营养价值竹荪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蛋白质含量高,且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求基本一致。
其中,赖氨酸、苏氨酸等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较高。
竹荪还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等,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竹荪还富含维生素B族以及维生素C、维生素D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也较为丰富,如钾、钠、钙、锌、铁等。
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等起到重要作用。
2. 抗肿瘤作用竹荪中含有多种抗肿瘤活性物质,如多糖、多肽、酚类化合物等。
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促进免疫等多种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复制。
研究表明,竹荪中的多糖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杀伤力,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对预防和治疗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3. 提高机体免疫力竹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研究发现,竹荪多糖可以激活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它们的杀菌能力和抗病毒能力。
此外,竹荪中的酚类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可以帮助人体抵御疾病的侵袭。
4. 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竹荪中的多糖和多酚等物质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研究表明,竹荪多糖可以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少血管内脂质沉积,保护血管壁的健康。
此外,竹荪中的多酚类物质能够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减少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5. 预防和治疗肝炎竹荪中含有多种具有抗炎、抗病毒活性的物质,对预防和治疗肝炎具有一定的效果。
竹荪多糖的化学结构、生物活性及其功能化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属于鬼笔科竹荪属真菌,广泛分布于我国贵州、云南、四川、江西、福建等地。
竹荪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用真菌。
本文以竹荪子实体为原料,对竹荪多糖DP1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免疫活性、抗溶血活性等进行了研究。
同时对竹荪多糖DP1进行功能改性,成功制备出竹荪多糖纳米硒DP1-Se NPs和竹荪多糖锌DP1-Zn两种新型配合物,并对DP1-Se NPs和DP1-Zn的抗肿瘤活性及相关分子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提醇沉”法从竹荪子实体提取水溶性粗多糖,竹荪粗多糖经阴离子交换柱层析DEAE-52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G200分离纯化后得到DP1和DP2两个组分。
竹荪多糖DP1的化学结构分析表明DP1的分子量为1131726 Da,竹荪多糖DP1中单糖组成及比例为:半乳糖14.1%、葡萄糖56.2%、甘露糖29.7%。
DP1单糖残基间连接的糖苷键类型主要包括(1→2)、(1→3)、(1→4)和(1→6)键。
此外,DP1中还含有α型呋喃糖和α型吡喃糖;DP1中单糖残基类型包括(1→3)-α-甘露糖,(1→3)-α-半乳糖,(1→2,6)-α-葡萄糖,(1→6)-β-D-葡萄糖,(1→6)-β-D-半乳糖,(1→6)-β-D-甘露糖等。
DP1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活性,能够特异性地与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膜表面受体CR3相互作用,通过一系列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PI3K/Akt/MAPK/NF-κB)激活免疫应答,促进免疫因子NO、TNF-α和IL-6的分泌。
此外,DP1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经高温(145℃)、强酸(p H=2)和强碱(p H=10)的处理后,仍然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活性。
DP1能抑制AAPH诱导的人血红细胞氧化性溶血,抑制红细胞内活性氧ROS的过量产生,使红细胞内抗氧化酶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保持在正常的生理范围,抑制脂质过氧化,维持红细胞内“氧化应激-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动态平衡。
竹荪的研究与发展摘要竹荪,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
本文主要介绍竹荪的种类,形态,生长,营养价值与市场行情。
只有掌握好竹荪现阶段的发展实情,与人类对竹笋的开发状况,我们才能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做更好的发展规划。
关键词:竹荪菌蛋菌裙玉米套种独立栽培一前言竹荪,一种很奇特的菌类,因为它独特的外形使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就此决定对竹荪进行调查研究。
竹荪寄生菌类,真菌门,担子菌亚门,腹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
它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色彩鲜艳,稀有珍贵。
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接下来我将对竹荪的种类形态,,营养及生长等方面进行一一介绍。
二本论2.1竹荪的别名及种类竹荪因为它奇特的外形有许多别名如竹参、竹笙、面纱菌、网纱菌、竹姑娘、僧竺蕈、竹菌等、雪裙仙子、菌中皇后。
竹荪根据它的菌群长短分为长裙竹笋和短裙竹笋。
竹荪基部菌索与竹鞭和枯死竹根相连,长裙竹荪多产于高温高湿地区,而同属的短裙竹荪则多长在温湿环境。
2.2竹荪的生长担孢子萌发形成菌丝,通过菌丝分解腐竹类的有机物质取得营养,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菌丝体形成无数菌索,在其前端膨大发育成纽结状原基,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个多月生长,原基形成菌蕾,状如鸡蛋。
当菌蕾顶端凸起如桃形时,多在晴天的早晨由凸起部分开裂,先露出菌盖,菌柄相继延伸,到中午柄长到一定高度时停止伸长,菌裙渐渐由盖内向下展开,空气相对湿度为95%时,菌裙生长正常,温度偏低和湿度过小时不能正常展裙。
下午4-5时菌盖上担孢子成熟并开始自溶,滴向地面,同时整个子实体萎缩倒下。
2.3竹荪的营养价值竹荪菌体洁白,脆嫩爽口,味道鲜美,是名贵的食用菌,又是医学上的新秀,历史上列为“宫廷贡品”,近代做为国宴名菜,同时也是食疗佳品。
其营养丰富,据测定干竹荪中含粗蛋白19.4%、粗脂肪2.6%,可溶性无氮倾倒物总量60.4%,其中菌糖4.2%、粗纤维8.4%,灰分9.3%。
竹荪研究报告竹荪是指一种生长在竹子上的真菌,学名为猴头菇。
竹荪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并且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本报告对竹荪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一、竹荪的生长环境竹荪主要生长在竹子上,常见于亚热带地区的森林、山区和竹林中。
竹荪对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一般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二、竹荪的营养价值竹荪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其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比例接近肉类,因此被誉为“素肉”。
竹荪还富含多种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和色氨酸等。
此外,竹荪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E 等。
三、竹荪的药用价值竹荪被誉为“山珍菌王”,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竹荪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疲劳、降血糖等功效。
研究还发现,竹荪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具有抗肿瘤和抗氧化的作用。
四、竹荪的食用价值竹荪在烹饪中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可用于炒菜、炖汤、烧烤等多种烹饪方法。
竹荪不仅能增加菜品的口感,还能增加菜品的营养价值。
五、竹荪的经济价值竹荪的市场需求逐年增加,由于竹荪生长周期较短,可以高密度种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投资价值。
因此,竹荪的种植和销售也成为一种潜在的农业产业。
六、竹荪的研究前景竹荪具有广泛的研究前景,包括竹荪的生长机制、品种改良、深加工和利用等方面。
此外,竹荪还可以与其他菌类共生栽培,进一步提高竹荪的产量和质量。
总之,竹荪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营养和多种药用价值的食用真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商业价值。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利用,竹荪的价值和应用将得到更大的发挥。
竹荪活性的研究进展
卢惠妮;孙晓红;潘迎捷
【期刊名称】《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年(卷),期】2009(021)B10
【摘要】目前国内研究竹荪的栽培、营养成分的报道比较多,但是对竹荪的活性研究相对较少。
活性研究主要包括了竹荪多糖的免疫活性,以及竹荪挥发油、采用有机溶剂提取竹荪的抑菌活性的研究,现对已有的文献报道做一个综述,以期对竹荪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和分析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541-545)
【作者】卢惠妮;孙晓红;潘迎捷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58
【相关文献】
1.竹荪的化学成分及生理活性研究进展 [J], 郑杨;邹青青;张岱;吴继红;黄明泉;孙宝国;
2.竹荪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J], 才晓玲;刘洋;何伟;安福全;曹琦
3.竹荪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J], 才晓玲;刘洋;何伟;安福全;陈佳;曹琦
4.竹荪活性物质功能研究进展 [J], 赵金凤
5.竹荪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J], 杨晶莹;张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棘托竹荪挥发性成分分析郑杨;黄明泉;孙宝国;田红玉;孙金沅【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12(033)020【摘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通过气质联用技术和气相色谱-闻香法分析棘托竹荪中的香气成分。
结果表明:气质联用采用极性柱和弱极性柱双柱定性分析,共鉴定出74种化合物,包括醇类18种、醛类8种、烃类16种、酸类6种、酮类6种、杂环类8种、芳香类5种、其他类7种,其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有十四碳内酯(5.99%)、香叶基丙酮(3.06%)、4-(2,6,6-三甲基-2-环己烯-1-基)-3-丁烯-2-醇(2.61%)、苯乙醛(2.48%)等;通过嗅闻仪鉴定出10种风味成分,包括1-辛烯-3-酮、6-甲基-5-庚烯-2-酮、2-辛烯醛、2-乙酰基呋喃、5-甲基糠醛、2-壬烯醛、己酸、香叶基丙酮、苯乙醇、2-乙酰基吡咯。
【总页数】6页(P221-226)【作者】郑杨;黄明泉;孙宝国;田红玉;孙金沅【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市食品风味化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8;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48;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市食品风味化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8;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48;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市食品风味化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8;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48;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市食品风味化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8;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48;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市食品风味化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8;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7.3【相关文献】1.棘托竹荪菌盖蛋白提取及分析 [J], 曹萌;林陈强;林戎斌;陈济琛;邱宏端;林新坚2.棘托竹荪菌盖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J], 林陈强;曹萌;陈济琛;林新坚;林戎斌3.棘托竹荪液态深层发酵水提物和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化学成分分析 [J], 韩乐;冯娜;冯杰;韩伟;马迪;张劲松4.棘托竹荪氨基酸含量的分析 [J], 周崇莲;曾德容5.人参加工制品挥发性成分的研究——烫参挥发性成分分析 [J], 侯冬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竹荪介绍报告竹荪口味鲜美,是著名的珍贵食用菌之一。
对减肥、防癌、降血压、美白祛黑等均具有明显疗效。
是中国的一项传统的土特产。
每年夏秋季节,其中长裙竹荪产于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少数山区的竹林中。
生长环境竹荪生长发育成熟后,墨绿色的孢子自溶流入酸性土壤中,萌发成白色、纤细的菌丝,在腐竹、竹根及竹叶的腐殖质生长,经过一段时期的生长,绒毛状菌丝分化形成线状菌索,并向基质表面蔓延,后在菌索末端分化成白色的瘤状突起,即为原基或称菌蕾。
菌蕾发育膨大露出地面,由粉白色渐转为粉红、紫红或红褐色。
形状也由圆形至椭圆形,再至顶端如桃尖状突出。
接着菌盖和菌柄突破包膜迅速生长,整个包膜留在菌柄基部形成菌托。
随之白色的菌裙放下,孢子成熟自溶下滴,不久整个子实体便开始萎缩。
竹荪从孢子至长成子实体,在自然界大约需要1年的时间。
而其菌丝体是多年生的,能在地下越冬。
营养竹荪在自然界多见于竹林内。
但是竹林并不是竹荪的唯一生境,现已发现在多种阔叶树上能生长。
竹荪也是一种腐生菌,其营养来自竹类或其它树木的根、叶腐烂后形成的腐殖质和其它有机物质。
主要价值园林用途供观赏。
菌体可食,为名贵食用菌。
可食用,但须去掉菌盖和菌托,味鲜可口,此菌煮沸液可防菜肴变质,防肉变腐。
可药用,治痢疾。
有抗癌作用,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6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
子实体的发酵液对高血压、高胆固醇及腹壁脂肪过厚等有较好的疗效。
食疗保健竹荪属于生理碱性食品,长期服用能调整中老年人体内血酸和脂肪酸的含量,有降低高血压的作用。
另外,竹荪还有降低体内胆固醇,减少腹壁脂肪贮积的作用。
云南省的苗族人民还有将竹荪和糯米一同泡水喝,用以治疗伤症、病弱和咳嗽,并有止痛、补气的作用。
贵州民间还将竹荪用于治痢疾、细菌性肠炎以及白血症等。
竹荪所含的多糖是具有高活性的大分子物质,在抗肿瘤、抗凝血、抗炎症、刺激免疫以及降血糖方面都有一定的疗效,对艾滋病也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