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4《背影》
- 格式:ppt
- 大小:868.00 KB
- 文档页数:24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背影》知识点解析学习目的:1.多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句、段,领会这些句、段的含义;3.在学习中标注关键性语句,体会本文语言朴实简洁而饱含感情的特点。
知识点拨:1.课文的线索:开头设疑——点出背影;中间叙事——引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照应背影。
2.题释:《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
用“背影”命题,别开生面,含蓄隽永。
课文选取的是特定环境下父亲留给儿子印象最深的背影进行刻画的,其中凝聚着父子间深厚、真挚的爱。
疑难解析:1.以“背影”做标题有什么作用?解析:背影,可以看作是父亲的一种特殊“面貌”。
因为对生活细心观察,作者有独特发现,选择了这个最佳的表现角度。
以“背影”为题,贯穿全篇,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虑及爱子之情,都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
2.《背影》这篇散文的核心是背影,具体写背影的是哪些句子?在这些句子中,表现父亲行动艰难的词语有哪些?解析:(1)正确答案是:从“我看见……”到“……显出很努力的样子”。
(2)《背影》中表现父亲举动艰难的词语有:蹒跚、慢慢探身、攀、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如果回答“我看那边月台……我的眼泪快流下来。
”就扩大了应选范围;如果回答“我看见……再抱起橘子走。
”就更不对了。
父亲买橘回来,与我面对面,给我的已不是背影。
典例精评:例“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一句中加线词“找”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出了作者对父亲的依恋之情。
b.作者一直目送父亲,心中充满了感激。
c.父亲的背影给作者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所以作者的目光追随着父亲的背影,难舍难分。
d.作者对父亲的背影十分熟悉,所以努力在人群中辨认。
评析:从句子内容分析,“找”字所处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即将远行与父亲分别时,目送父亲离去的情景,此时“我”应充满感激、依恋等复杂感情,不可能只是简单的辨认,所以应选d。
1第四单元14 背 影文学常识作者档案 作 者朱自清 生卒年 1898—1948 原 籍 浙江绍兴 评 价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
作品风格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真情实感。
代表作品 诗文集《踪迹》,散文《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重点字词生难字颓.(tuí)唐 簌.(sù)簌 踌躇..(chóu chú) 颇.(pō) 赋.(fù)闲 迂.(yū) 蹒跚..(pán shān) 箸.(zhù) 琐.(suǒ)屑.(xiè) 狼藉.(jí) 交卸.(xiè) 妥tiē(帖) 多音字藉⎩⎨⎧jí(狼藉)jiè(慰藉) 丧⎩⎨⎧sāng (丧服)sàng (沮丧) 形近字 ⎩⎨⎧踌(chóu )踌躇畴(chóu )田畴筹(chóu )筹备⎩⎨⎧簌(sù)簌簌籁(lài )万籁俱寂重点词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典质:把财物等典当、抵押出去。
赋闲:文中指失业在家。
勾留:短时间停留。
颓唐:衰颓败落。
琐屑:细小而琐碎的事。
触目伤怀:文中指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情郁于中:(忧愁、气愤等)情感积聚在心里。
综合素养素材积淀:感悟父爱1.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2.有一种爱,它是无言的,是严肃的,在当时往往无法细诉。
然而,它让你在过后的日子里越体会越有味道,一生一世忘不了。
它就是那宽广无边的父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