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散场教学设计粤教版必修三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80 KB
- 文档页数:7
《等待散场》教学设计《等待散场》选自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是高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微型小说,它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它的立意、构思等方面能否引起学生的关注,关系着他们是否有兴趣对微型小说进行阅读和写作。
因此,它在单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课的学习能否激发学生对微型小说的好奇心与兴趣对后续微型小说的教学至关重要。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生词,掌握微型小说这一文体的特点,了解小说主人公与叙事者的不同,明晰文章主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表达出来的情感美,唤起学生为他人着想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表达的主要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重要意象的寓意。
PPT课件和纸质版教学设计一、作者简介刘心武,四川成都人。
当代作家。
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开伤痕文学先声,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并由此取得在文坛上的地位。
后又发表《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我爱每一片绿叶》(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等小说,曾激起强烈反响。
近作长篇妙语联珠《钟鼓楼》标志着创作的新高度。
刘心武擅长青年题材,把塑造人物同对生活思考的抒情议论结合,是他妙语联珠的艺朮特色。
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二、导入。
播放《天鹅湖》第二幕剧照。
三、讲述主题。
1.请学生讲述《天鹅湖》的童话故事。
2.总结。
《天鹅湖》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王子和天鹅公主最终冲破恶魔的重重阻挠而“有情人终成眷属”。
可是我们今天不是要学习《天鹅湖》,我们要见证一段现实世界里的爱情故事。
3.故事情节。
开端:“我”去看芭蕾舞剧。
发展:“我”与小伙子的接触和谈话。
高潮结局:“我”看到姑娘焦急地等待散场。
四、文体探究。
这是一篇微型小说,按照小说的篇幅可以分为长、中、短、微型小说,那么跟其他小说相比,微型小说有什么特点?参考篇目《方寸微雕展现大千世界》五、进入文本。
小说《等待散场》教学设计授课老师:陈志昌教学目标:1、学会用“三要素法”分析小说。
2、掌握小说的三种基本的叙事视角,并能用此理论对小说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小说的情节分析。
教学难点:小说的人物分析。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
课前就“基础知识”、“小说人物分析”、“小说环境分析”、“小说故事情节分析”四个方面设计了一份试题给学生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由小组长分工并收集答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预习。
二、尝试导入。
同学们看过小说吗?那大家写过小说吗?大家还记得小说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吗?(预习过)好,那么我们这节课就用这个理论一起来分析一下刘心武的《等待散场》,请同学们翻到书本75页。
三、尝试分析。
(随即抽小组长作答,其它各组补充,最后由老师展示参考答案)1、小说人物分析。
(1)小说中除了“我”之外,一共出现有几个人物?其中“我”和小伙子的关系是什么?小伙子和妙龄女郎的关系是什么?(基本关系分析)(2)小说中“我”一定是作者本人吗?“我”的作用又是什么?(叙述者与小说人物关系分析)(3)你觉得小伙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妙龄女郎呢?(小说人物形象分析)2、小说环境分析。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什么?具体地点主要有多少处?(请用原文回答)(2)从第4自然段开始,文中总共几次提到“雨”字?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小说故事情节分析。
(1)小小说的情节设置有多种方法,如巧妙地设计悬念、情节突转法、情感起伏法、巧合兴波法、误会波澜法等。
课文在情节设置上主要是运用了什么方法?(引导学生回答误会波澜法)这三个误会分别是什么?(2)、文章最后一段“妙龄女郎望着雨丝掩映的那个身影,忽然咬紧嘴唇,眼里闪出异样的光……”,作者到底想通过这一句暗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后继续)如果在“眼里闪出异样的光”后面的省略号处补充以下文字:突然,妙龄女郎冲了出去,雨中的小伙子惊讶地问:“怎么这么快就出来了?”“我不看了,我要和你在一起。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3.11等待散场教案粤教版必修3总结:感受微型小说,了解微型小说的特点:篇幅小、人物少、故事情节反差大、感情浓郁等特色。
它的显著特点是篇幅小,对此微型小说的别称除了这个微型小说外,还有小小说、千字文、袖珍小说等等凸显其小。
它虽小,可微型小说“具体而微”,其具有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接下去我们进入新的课文《等待散场》来学习。
二、文本分析(一)快速浏览本文,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文章内容的结构图:(梳理故事情节)人物地点时间事件“我”剧场门前晚赶场小伙子小广场上?——等待散场“我”剧场大门九入场妙龄女郎前廊点?——等待散场明确故事情节:剧场外的小伙子等待着剧场内的姑娘散场出来.剧场内的姑娘因为不舍得浪费这一张带着深情厚意的票,一面看着剧场外的男友,一面焦急地等待着散场。
(二)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1、小伙子小伙子站在门外做什么?——等待退票?——为什么“我”给他票他不要?等待散场?——这说明了小伙子的什么性格特点?(齐声朗读第12段对小伙子的描写,在文中画出“我”与小伙子的对话的关键语句,做分析)明确:小伙子——一个执著诚挚、恪守承诺的男青年2、妙龄女郎妙龄女郎站在前廊干什么?——看芭蕾舞剧?——有票为什么不进剧场去看?等待散场?——这说明了妙龄女郎什么样的性格特点?(齐声朗读第14段,在文中画出“我”观察描写女郎的句子的,做分析)明确:妙龄女郎——一个温婉可人、善解人意的女青年。
3、你觉得这篇小说的主角是谁?是“我”?还是小伙子,抑或妙龄女郎?明确:本文的男女主角是小伙子和妙龄女郎。
(判断:能展现主题思想的人物就是主角)那“我”是一个什么形象?在文中,作者“我”的作用是什么?明确:叙述者,“我”在里面起了线索的作用,以“我”与小伙子的接触以及在剧场内所见到的姑娘联系在一起,将在剧场外等待散场的小伙子和在剧场内等待散场的姑娘之间的纯真的爱情表现出来了。
微型小说两篇教案1、鉴赏两篇小说的表现手法,理解其隐含的意义;2、揣摩小说含蓄巧妙的表达技巧。
3、会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文章的结构;4、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在情感与人生指导意义。
多媒体教学第一课时:教学设想:1、学习《等待散场》,并对微型小说的文体特征作归纳。
2、理解《等待散场》表达的内在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当代微型小说,短小精悍,能很好地贴近现实生活,尽管国别不同,但都含蓄地展示了当今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思想。
二、《等待散场》课文分析1、作者简介:刘心武,笔名刘浏、赵壮汉等。
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
后又发表《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我爱每一片绿叶》(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等小说,曾激起强烈反响。
此外,名作还有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
他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2、 整体感知:作品通过写剧场外的小伙子等待着剧场内的姑娘散场出来,剧场内的姑娘因为不舍得浪费这一张带着深情厚意的票,一面看着剧场外的男友,一面焦急地等待着散场。
作者从这一故事中赞美了他们纯真的爱情。
3、结构梳理:4、探讨:(1)、在文中,作者“我”的作用是什么?“我”在里面起了线索的作用,以“我”与小伙子的接触以及在剧场内所见到的姑娘联系在一起,将在剧场外等待散场的小伙子和在剧场内等待散场的姑娘之间的纯真的爱情表现出来了。
(2)、在结尾部分,“永恒的旋律”指的是什么?“永恒的旋律 ” 的含义有两个:一指的是实在的舞剧,是作者真实听到的。
另一层含义指的是小伙子和女朋友之间永恒感人的爱情。
偶 遇 “我”小伙子等待散场 少女等待散场 等 待 观 察天鹅舞5、微型小说的文体特征:微型小说因为其独特的品格为人们所共识。
它有不同于一般小说的构思方式和写作规律,科学地深入地去把握这个特点,无论是对微型小说的创作还是对微型小说的欣赏,都是十分必要的。
1 《等待散场》公开课教案 |授课教师王岳梅授课时间2019年 5 月 20日第 6 节科组高一语文科目语文授课班级高一(1)班课题微型小说《等待散场》课标要求《新课标》“表达与交流”部分指出:(学生)能调动自己的自主鉴赏。
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教学目标 1.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特征,欣赏微型小说的艺术魅力 2.把握微型小说的主题思想,丰富广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概况作品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
教学难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探究法、教学主要设想通过对文章人物形象分析,再结合文中有深意的句子深入探究,进一步提升的学生理解并对作品深入了解,概况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要接触的是一种新的文体——微型小说,大家知不知道那个世界上最微型的小说吗?地球上最后的一个人坐在屋子里,这时候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总结:感受微型小说,了解微型小说的特点:篇幅小、人物少、故事情节反差大、感情浓郁等特色。
它的显著特点是篇幅小,对此微型小说的别称除了这个微型小说外,还有小小说、千字文、袖珍小说等等凸显其小。
它虽小,可微型小说“具体而微”,其具有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接下去我们进入新的课文《等待散场》来学习。
二、文本分析(一)快速浏览本文,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文章内容的结构图:(梳理故事情节)人物地点时间事件“我”剧场门前晚赶场小伙子小广场上?——等待散场“我”剧场大门九入场妙龄女郎前廊点?——等待散场明确故事情节:剧场外的小伙子等待着剧场内的姑娘散场出来. 剧场内的姑娘因为不舍得浪费这一张带着深情厚意的票,一面看着剧场外的男友,一面焦急地等待着散场。
(二)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 | 2 |1、小伙子小伙子站在门外做什么?——等待退票?——为什么“我”给他票他不要?等待散场?——这说明了小伙子的什么性格特点?(齐声朗读第12段对小伙子的描写,在文中画出“我”与小伙子的对话的关键语句,做分析)明确:小伙子——一个执著诚挚、恪守承诺的男青年 2、妙龄女郎妙龄女郎站在前廊干什么?——看芭蕾舞剧?——有票为什么不进剧场去看?等待散场?——这说明了妙龄女郎什么样的性格特点?(齐声朗读第14段,在文中画出“我”观察描写女郎的句子的,做分析)明确:妙龄女郎——一个温婉可人、善解人意的女青年。
《等待散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待散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培养学生对电影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电影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简介:本片讲述了一个关于电影爱好者和电影放映员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在等待散场期间的经历和情感变化。
2. 人物关系分析:主人公小杨是一位热爱电影的年轻人,他在电影院工作,与电影放映员阿陈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3. 电影艺术特点:通过画面、音乐、表演等元素,展现电影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关系的把握,电影艺术特点的分析。
2. 教学难点:对电影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电影艺术特点。
2. 观看法: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片段,增强直观感受。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电影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电影《等待散场》的背景和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看电影片段:组织学生观看关键情节片段,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关系和电影艺术特点。
3. 讲解与讨论:讲解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电影艺术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分析与探讨:引导学生分析电影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电影艺术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电影艺术特点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沟通和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电影《等待散场》的DVD或在线视频资源。
2. 教学PPT,包含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电影艺术特点的介绍。
《等待散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故事情节,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兴趣。
3.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通过阅读《等待散场》,使学生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理解主人公在等待散场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2. 人物分析: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了解其在等待散场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3.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故事主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思考故事主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性格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主题的思考。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主人公在等待散场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等待散场》。
2. 教学PPT。
3. 小组讨论记录表。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等待散场》的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讲述故事情节:详细讲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3. 分析主人公性格特点:通过具体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如耐心、执着等。
4. 讨论主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故事主题,如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主题的思考,并填写小组讨论记录表。
七、作业布置1. 阅读原著《等待散场》,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记录: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3. 读后感作业:评价学生对故事主题的思考深度,以及表达能力。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编写类似题材的小故事。
2. 推荐其他相关文学作品,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3. 开展文学沙龙活动,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培养文学素养。
《等待散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说《等待散场》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说《等待散场》的背景介绍。
2. 小说主要情节的梳理。
3. 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
4. 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
3. 运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运用写作训练法,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小说《等待散场》的文本或电子书。
2. 准备相关的人物关系图或时间线图。
3. 准备讨论问题和写作题目。
4.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和分享。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小说《等待散场》的背景和作者。
2. 阅读引导:引导学生阅读小说,注意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
3. 情节梳理:与学生一起回顾小说的主要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4. 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5. 社会现象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
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
7. 写作训练:布置相关的写作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想象力进行创作。
8. 分享与反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给予点评和反馈。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3. 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作水平。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的小说或文学作品,扩展阅读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观影活动,对比小说和电影的差异。
3. 邀请作者或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文学创作的了解。
八、教学资源1. 提供小说《等待散场》的电子版或实体书,方便学生阅读。
2. 提供相关的人物关系图和时间线图,帮助学生理解情节。
最新等待散场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待散场的概念,知道在公共场所等待散场时的礼仪和规范。
2. 培养学生耐心等待、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等待散场的定义和意义2. 等待散场时的注意事项3. 等待散场中的沟通协作4. 等待散场中的文明礼仪5. 等待散场中的安全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等待散场时的基本礼仪和规范,学会与人沟通、协作。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耐心等待、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等待散场的定义、意义和注意事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等待散场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沟通、协作。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等待散场中的经验和感悟。
4. 情景模拟法:设置等待散场的场景,让学生模拟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等待散场的意义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等待散场的定义、意义和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等待散场的基本规范。
3. 案例分析:分析等待散场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沟通、协作。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等待散场中的经验和感悟。
5. 情景模拟:设置等待散场的场景,让学生模拟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讨论交流的表现,以及情景模拟中的操作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综合素养评价:评估学生在等待散场时的礼仪、沟通协作、安全意识等方面的表现。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等待散场相关教材或PPT。
2. 案例素材:收集等待散场中的实际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3. 情景模拟道具:准备相关道具,如模拟公共场所的标识、座椅等,便于开展情景模拟教学。
八、教学进度安排1. 授课时间:共计45分钟。
《等待散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小说三要素来剖析全文,分析文中出场人物的形象、情节的展开以及运用到的环境描写。
2、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
3、运用微型小说的写作技巧,尝试微型小说的创意写作。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
2、运用微型小说的写作技巧,尝试微型小说的创意写作。
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法、探究法、点拨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大家认为得需要多少字,才能创作出像《项链》一样的作品?2、作品欣赏:(1)伊利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
”伊利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
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一个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
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收到了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
”(2)美国。
“嗯……妈,有事吗?”“没事,就是挺想你”“好啦好啦,很困,这边是凌晨,说多少次了,有时差。
”“哦,我忘了,你接着睡,接着睡……”5分钟后。
“哎呀,谁啊又打电话!”“妞妞,我是你舅舅,你妈妈住的胶州路楼房着火了!”回拨。
“妈!妈!快接电话啊!”“嘟嘟嘟嘟嘟……”读完以上两篇微型小说后,你对微型小说有一个怎样的初步印象?3、引出本课的主题——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又名小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等。
过去它作为短篇小说的一个品种而存在,后来的发展使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其性质被界定为“介于边缘短篇小说和散文之间的一种边缘性的现代新兴文学体裁”,字数限定在1500字以内。
事实上,微型小说的内核仍旧是小说。
(二)运用小说三要素分析全文。
1、情节分析:“我”赶场——小伙子等待散场——“我”进场——妙龄女郎等待散场2、人物形象分析:(1)“我”:还是风风火火地跳进出租车赶到剧场。
(我是一个狂热的芭蕾舞剧迷,即便已经迟到很久,依旧赶往现场。
教学设想:通过引导学生对小说情节的分析,理清小说线索,明确小说叙述者“我”的作用,探讨人物的性格和小说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从细节入手进行主动学习的习惯,学习微型小说层层设疑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小小说写作。
教学思路:
一、播放《天鹅湖》第二幕音乐。
二、请学生讲述《天鹅湖》的童话故事,老师补充。
《天鹅湖》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王子和天鹅公主最终冲破恶魔的重重阻挠而“有情人终成眷属”。
可是我们今天不是要学习《天鹅湖》,我们要见证一段现实世界里的爱情故事。
(板书《等待散场》)
三、文体探究。
这是一篇微型小说,按照小说的篇幅可以分为长、中、短、微型小说,那么跟其他小说相比,微型小说有什么特点?(参考“点击链接”《方寸微雕展现大千世界》)
四、进入文本。
一)、“等待散场”,谁在等待散场?
“小伙子”和“妙龄女郎”(小伙子的女朋友)
1、从那里可以看岀“妙龄女郎”就是“小伙子”的那个“她”?
从“我”在门廊里意外遇到“妙龄女郎”,先误以为是“女士”,后来又说“不,应该是一位妙龄女
郎”,暗示了小伙子等的“她”是恋人(女朋友),而不是母亲或者老婆。
另外从文末对“妙龄女郎”
的描写,她那么暧昧的望着雨丝掩映的“小伙子”,也暗示了她就是“小伙子”要等的女朋友。
(二)、为什么等待散场?
1、小伙子为什么等待散场?他为什么不陪他的女朋友一起去看《天鹅湖》??因为他们只有一张票。
2、他们为什么只有一张票?这张票是怎么得来的?
⑴作者说是他们只等到这一张退票;⑵他们很穷,买不起两张票;(从文章环境描写和几处暗示来看)⑶票很紧张,不好买,只弄到一张;?
但是不管是哪种情况,这张票都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比宝贵的。
3、为什么小伙子不去看而是让女朋友去看?(为什么是小伙子在
外面等而不是“妙龄女郎”在外面等?)
⑴他很爱他的女朋友;⑵也许他正在追求她,想趁机打动她;
4、为什么在“我”把票无偿让给他时,他还是不愿进去而是毅然
拒绝了?
(请同学读小伙子难为情地解释这一段)他答应在外面等她,可见他是一个遵守承诺的人,对爱情充满了信心和幻想,
坚贞朴实。
5、我是一个狂热的芭蕾舞迷,为什么“我”还要把票让给他?
我被“小伙子”感动了,想成全他们。
更重要的是他想起自己
年轻时的行为,想起当年那些“荒唐与甜蜜场景”,在感情上达到一种共鸣,也许他当年也做岀了象小伙子一样的“傻事”。
6、试着分析小伙子的心理活动,他在等待时的心情怎样?
是不耐烦还是幸福和甜蜜的?他想到些什么?
7、妙龄女郎为什么等待散场?她有票吗?(有,收票员问她“您
不看了吗?”)那她为什么不坐在座位上舒舒服服的欣赏芭蕾舞
剧,而要站在门廊里等待散场?
她牵挂着在外面等她的“小伙子”
8、文章的结尾是怎样描写妙龄女郎的?(请同学朗读)
怎样理解她的举动?我觉得这里的省略号包含了很多,你能试着分析一下她的心理活动吗?
五、探讨“我”的作用。
1、“我”是谁?
小说的叙述者。
“小说的叙述者从来不是作者。
”一一《小说面面观》
2、既然小说的主人公是小伙子和妙龄女郎,为什么却写了那么多关于“我”的内容?“我”在文中究竟有什么作用?
“我”是小说的线索,是他们爱情的见证者。
六、《天鹅湖》与主题。
结局写《天鹅湖》最后一曲的乐曲,王子与白天鹅的爱情即将冲破恶魔的阻挠而终于圆满,“我”沉浸在永恒的旋律里……“永恒的旋律”是指什么?
是爱的旋律。
小说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天鹅湖》,不仅在结构上达到完整,而且也升华了主题。
小说最后写王子与天鹅
公主冲破恶魔的阻挠而终于圆满,不正暗示着“小伙子”和“妙龄女郎”的爱情也将会得到圆满吗?这样,小说的主题变
鲜明的呈现在我们眼前。
那就是赞美了两个人彼此关心,相互挂念的美好纯真的爱情,赞美了美好的人性。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爱情是美好的。
然而,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天鹅湖》中王子与白天鹅的爱情终于冲破恶魔的阻挠而圆满,所有的爱情童话都有一个美妙的结局,我们幻想中的爱情毕竟
是美丽动人的,可是现实世界中的爱情能象童话世界里的爱情一样美丽圆满吗?
我们在座的同学,风华正茂,正处于青春的骚动和幻想中,也许每个人心底都埋藏了一个童话故事一样美丽的带着玫瑰色
的梦想,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和希望。
可是,现实与理想总是相差甚远,我想成功的爱情还必须要有事业做保障,对于大家
来说就是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让爱的力量促使我们不断达到事业的高峰。
否则,就象小说里的小伙子一样,即使能凭一
颗执着真诚的心打动姑娘的芳心,却隐藏着淡淡的忧伤,淡淡的忧郁,也许这样的爱情也是不圆满的。
那么你们怎样看待爱情,特别是现实世界里的爱情?
七、作业:展开丰富想象,设想一下散场后的情景。
写一篇2 0 0字以上的情景描写。
(等待散场后干什么?)
八、再放《白天鹅》舞曲,课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