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_李欣先
- 格式:pdf
- 大小:199.19 KB
- 文档页数:2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趋势。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1.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城市化会吸引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这意味着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供给。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促进,这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充足的就业机会可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2.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与创新驱动城市化使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可能。
城市通常聚集了丰富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这些资源被更加高效地利用,促进了创新和技术进步。
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提高了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3. 扩大市场规模和消费需求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消费需求的增加。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能力也相应增强。
扩大的市场规模和消费需求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可以促进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与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二、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 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经济增长为城市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需要建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方面。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推动城市化的进程,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和竞争力。
2.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经济增长使得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得以提高,这使得更多的人愿意迁往城市。
高收入的吸引力促使农村人口流向城市,进一步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3. 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促使城市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农业不再是唯一的经济支柱,工业和服务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这种产业结构的优化也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驱动力。
三、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城市化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和市场需求,进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而经济增长则为城市化提供了基础设施和更好的生活条件,进一步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镇化进程对于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随着历史的进程,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城镇化带来了许多机遇与挑战,对于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经济增长城镇化进程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城镇化可以提高人口密度,从而使得生产力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其次,城镇化也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使得经济发展更加高效与健康。
城镇化对于经济增长的带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拉动投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商业等行业都会得到巨大的投资。
这些投资不仅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可以提高政府的收入水平,为后续的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2、促进消费城镇化进程也可以促进消费的增长。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的消费意愿与能力会不断提高,特别是对一些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会明显增加。
这就会带动更多城市消费,刺激产业的发展。
3、吸引人才城镇化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
城市的优质服务、良好的环境、高薪待遇等都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涌入。
这些人才的涌入不仅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也可以为城市带来更多的活力与创造力。
二、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是重要的。
城镇化不仅可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此外,城镇化还可以促进教育、医疗、文化等事业的发展,提升社会的整体素质和层次。
1、改善生活品质城镇化可以给人所在的城市带来更好的生活品质。
比如,城镇化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等方面,这些改进都可以让城市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2、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城镇化也可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城市拥有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各类学校、图书馆和博物馆等,这些都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学术氛围,促进教育水平的提升,使人们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更上层楼。
3、提高医疗水平城镇化也可以带来医疗事业的发展。
城市的医疗设施更加完善,各类医院和诊所也更容易获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山东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研究【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政府和市场双重推动下,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城市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加,而且在整体素质上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山东作为全国第二大经济体和人口大省,其经济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情况。
本文在借助山东省17地市的相关指标对全省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城市化;经济增长;相关性;对策一、引言城市化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移的过程,是各种要素由农村向城镇不断聚集的过程,是在一定的空间体系下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是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要素共同优化的进程。
本文结合2013年山东省17个城市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了解山东省在发展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对如何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提高经济增长速度进行深入探讨。
二、山东省经济发展现状山东全省受经济、社会、自然、历史、交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城镇地域分布呈现东密西疏的现象,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东部明显快于西部。
表12013年山东各地区城市人口比重表22013年山东省各地区人均GDP单位:元相比之下,省内中西部地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率明显慢于东部。
中部的东营和泰安在山东经济排名中也是相对靠前的。
东营是胜利油田所在地,使东营走上重工业发展的道路。
而泰安则因泰山的存在促进了全市的旅游业发展。
西部地区包括滨州、德州、聊城、菏泽、济宁、枣庄六个地区。
与东中部相比,西部六个地市的经济发展很慢。
三、山东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情况总结及对策分析(一)山东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情况总结1.山东省各地区城市化发展不平衡青岛等地的城市化率已达到65%,而内陆地区如聊城、菏泽等地的城市化率相比国家平均水平50%还有很大差距。
2.经济发达城市带动作用不明显新世纪初期,党中央提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应率先实现现代化,而后带动整个国家实现现代化。
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
过去几十年,中国大力推行城镇化战略,加速城市建设和发展,从而迅速将中国的城镇化率提升到了50%以上。
城镇化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1.城镇化提高人口素质
城市中的教育、医疗等资源更为丰富,能够提供更高水平的教育和医疗服务,进而提升居民的素质和能力。
提高人口素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使得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的发展都能得到更好的推动。
2.城镇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城市中能够聚集大量的各类人才和资本,特别是那些高素质的人才以及具备新兴产业发展能力的创业者,他们在城市中的活动往往能够促进更加多元化和先进化的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以及技术革新等领域得到推动。
3.城镇化提高集约化利用率
城市化过程中,人群密度增大,城市边界不断邻近,交通更便捷,多样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了企业和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的运作效率和社会管理的效率,在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这样的优势对经济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4.城镇化推进土地和资源利用
城镇化的发展,往往需要更多新居住、商业、工业、公共用地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等建设,这些建设会大量消耗人力,财力和物力,对经济发展有极为有利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对资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需要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保障城市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城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它从国际范围内许多国家曾经的发展历程来看,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整体上的必经阶段。
因此,中国还需要在实践中共同推进城镇化战略,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前进。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是当代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因素,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功能的不断提升,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 城市化推动了经济增长城市化作为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首先,城市化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城市中出现了更多的企事业单位,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有效减缓了就业压力。
其次,城市化也刺激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此外,城市化还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资,这些建设项目不仅为城市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2. 城市化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表现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业劳动力逐渐向城市流动,而工业化和服务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工业化的推进使得城市中的制造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工业产值的增加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同时,服务业的兴起也给城市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金融、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因此,可以说城市化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3. 城市化对人力资源的整合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体现在人力资源的整合方面。
随着人口向城市的集聚,城市化使得人力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首先,城市化提供了更广阔的人才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促进了各个领域之间的合作与创新,推动了技术和生产力的提升。
其次,城市化还促进了人力资源的流动和配置,使得人才得以更好地匹配岗位需求,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城市化也使得人们更容易获取教育和培训资源,提升了整体人力资本的素质,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由图8发现,发现周销量和销售额的变化趋势相同,均是由平缓到峰值再下降,且峰值出现点均在18:00pm~20:00pm 间,销售额=销量×单价则说明在高峰期单价销售差别不大,即此超市在18:00pm~20:00pm每日销售商品类似。
图8六、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六万条超市数据进行挖掘,获取描述统计信息,为管理者进货安排给出合理化建议。
关联规则挖掘,在本次研究中发现,买饮料的人极有可能会买营养保健品;购买休闲食品的时候会买酱菜;买香烟的人极有可能会买鞋刷;买香肠的人会买水杯。
根据得出的这些隐含的规则,可帮助管理者进行更好地货架拜访,从而提高超市销售量,同时增强顾客的购物体验。
这一挖掘内容延于沃尔玛的啤酒与尿布的故事,也是本次研究的重点。
其中挖掘到的新的关联规则是本次研究的创新点。
时间序列分析可得到超市的购买高峰期,从而帮助管理者合理的进行人员的安排。
研究后发现,我们可进行如下改进,在数据的获取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获取更加丰富的数据资源,此作为深入研究的必备条件。
再者,进一步的学习关联规则算法,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最后,多方面的进场分析,从客户以及决策中两方面的角度考虑分析,是研究结果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1]郑继刚.数据挖掘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红河学院学报,2010.[2]袁剑秋.基于关联规则算法在数据挖掘中的研究与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3]T.Mitchell.MachineLearning.McGraw-Hill,Boston,MA,1997.[4]林凡.数据挖掘在零售业交叉销售的作用[D].黑龙江硕士学位论文,2009.[5]R.C.Holte.Very Simple Classification Rules Perform Well on Most CommonlyUsed Data sets.Machine Learning,11:63-91,1993.山东省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崔铃敏国凡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摘要:本文采用1984年-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AR 模型对山东省城乡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经济效应:理论、实证与对策的
开题报告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
城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经
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应。
本文将探讨中国新型城镇化
的经济效应,包括理论、实证和对策。
首先,从理论方面阐述新型城镇化的经济效应。
城镇化可以促进资
源的重新配置和产业的升级,从而提高经济效率和产出。
另外,城镇化
还可以提高人口流动性和就业率,从而促进市场的发展和消费的增长。
同时,城镇化也可以改善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人民的幸
福感和满意度。
其次,从实证研究方面探讨新型城镇化的经济效应。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分析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对于经济方面,可以研究
城镇化与GDP增长、就业和收入增长等的关系;对于社会方面,可以研
究城镇化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的关系;对于环境方面,可以研究
城镇化与资源利用、污染治理等的关系。
最后,从对策方面探讨新型城镇化的经济效应。
为了保证城镇化的
经济效应,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
对策应该包括推进城市化、优化产业
结构、加强城市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措施。
此外,还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管理和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的措施。
总之,探讨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经济效应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通过对
理论、实证和对策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城镇化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支持。
2017年第12期本文DOI:10.16675/14-1065/f.2017.12.024山东省不同地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研究□秦乐乐于微杨萌李悦摘要:针对省内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通过文献调查法,实证分析法,采用spss相关分析法,整体与部分分析等相关数学计算分析的方法折射近年山东省城市化发展状况,得出结论山东省内存在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现象,并通过对工业化、第三产业等影响城市化进展因素进行辩证分析,找出城市化与经济又好发展措施,积极推动山东省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经济发展;山东文章编号:1004-7026(2017)12-0030-01中国图书分类号:S153文献标志码:A(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1城市化基本介绍随着世界经济体的崛起,世界经济一体化愈发明显,城市化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城市化高度的发展表现一个国家经济旺盛的标志,工业化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经济力量。
城市化从内容上分为“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乡村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变,表现在从事第一产业人口数量的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口数量的增多;空间城市化,是一种区域模式,是由农村向城市集聚的空间现象;沃思(L.wirth)认为,城市化是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城市不断完善发展,生活方式质的转变的过程。
配第-克拉认为,劳动力是经济发展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现代业发展的重要表现因素,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引起劳动力空间分布,农业人员向非农人员转变,城市化,城镇化集聚的变化。
2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历来被世界各国人们研究,主要有发展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研究,促进城市化进程措施等。
城市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是单向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与第三产业是双向导向关系,即工业化,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吸引乡村人口进城务农,发展个人经济水平提高,另一方面,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变,增加城市劳动力,与新发展的技术相结合,更好的促进工业化与第三产业的双向发展。
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同时也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从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以及经济增长对城市化进程的反馈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首先,城市化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规模扩大,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着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从而增加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规模,为经济生产和企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此外,城市化还导致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需求的增加进一步刺激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其次,城市化促进了资金和技术的集中,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不断流入城市,积聚了庞大的财富和创新力量,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在城市中,企业和机构能够更便捷地获取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了产业的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最后,城市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城市化使得生产要素的集聚程度更高,交通、产业链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增加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这种生产效率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
二、经济增长对城市化进程的反馈同时,经济增长也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反馈作用。
首先,经济增长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收入水平,吸引了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中的产业结构和就业方式得到了不断优化,人们通过进入城市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这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其次,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多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进一步吸引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医疗、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保障和福利待遇,这也成为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动力。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2011年度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优秀调研成果获奖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2.07.12•【字号】鲁建法字[2012]1号•【施行日期】2012.07.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2011年度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优秀调研成果获奖情况的通报(鲁建法字〔2012〕1号)各市住房城乡建委(建设局)、各行业主管局,厅机关各处室(单位),省建管局:《关于评选2011年度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优秀调研成果的通知》(鲁建法函〔2012〕5号)下发后,各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经过周密组织,积极申报,全系统共收到严格按照标准筛选的参评调研成果267篇,其中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处室(单位)和省建管局申报25篇,17市住房城乡建委(建设局)、行业主管局申报242篇。
经有关专家组成的评委会严格评选,并经厅审查同意,评出2011年度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12篇、二等奖25篇、三等奖35篇、优秀奖49篇(获奖目录详见附件),现予通报。
附件:2011年度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优秀调研成果获奖目录二○一二年七月十二日2011年度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优秀调研成果获奖目录一等奖(12篇)1、关于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政策的调研报告黄爱民李雪梅张辉(济南市城市管理局)2、关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的调研报告崔旭东(青岛市地方建筑材料管理处)3、关于住宅品质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张进邢翠萍万太骞(淄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房地产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4、枣庄市物业管理工作发展现状及对策刘建国张灿民(枣庄市房产管理局)5、关于市政养护管理工作问题及发展对策的调研报告侯春兴(烟台市市政养护管理处)6、关于加强全市城建档案工作的调研报告李爱萍王树凛(泰安市城市建设档案馆)7、关于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与精细化管理的考察报告吕仁静孟德发(威海市城乡建设委员会)8、关于南通、淄博等四市建筑业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闵锐刘兴旺周翔(临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9、打造聊城百万人口中心城区的对策研究袁炳臣韩庆光(聊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聊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10、菏泽市规划局关于城区违法建设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崔学民裴殿成毕磊孙艳艳(菏泽市规划局)11、关于广东、浙江城乡建设考察报告杨焕彩办公室(省住房城乡建设厅)12、关于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张俊乾村镇建设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二等奖(25篇)1、关于公厕规划建设管理的调研报告王富生王艳(济南市城市管理局)2、关于加强数字化城管体制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宫本水许曌琼(济南市城市管理局数字化城管中心)3、关于制订《青岛市城市绿化条例》的调研报告高谊(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城市园林局)4、淄博市区县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刘宝清王太国(淄博市建筑管理处)5、关于燃气安全监管情况的调研报告宋著方李檀甘胜滕(枣庄市燃气供热管理办公室)6、东营市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扩面情况的调研王建军刘庆辉(东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7、关于赴青岛、常州、苏州三市学习考察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的报告黄顺崧迟乔(烟台市住房保障中心)8、关于潍坊市建筑业战略转型的调研报告韩梅袁洪涛(潍坊市建筑工程管理处)9、关于潍坊市中心城区排水系统的调研报告徐军郭光耀(潍坊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10、如何增强县域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高铂(济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11、关于推进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工作的调研报告姚文涛刘淑锋泰安市环境卫生管理处)12、关于进一步加强廉租住房保障的调查报告周艳斌赵鑫赵延平王威(威海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13、关于建筑工程串通投标防治的调研报告时德志王良军(日照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14、浅谈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解决对策吕红霞(莱芜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15、关于莱芜市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向建制镇延伸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何修冬(莱芜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16、关于浙江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张卫强闵锐张文厚(临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17、关于全市住房保障工作的调研报告孟庆民(临沂市房产和住房保障局)18、关于老年公寓建设的调研报告李猷滨龙清杰杨秋生(聊城市规划局)19、关于"农民工"城镇化调研报告杨焕彩办公室城乡规划处村镇建设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20、关于全省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调研报告万利国工程建设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21、关于全省燃气行业发展和管理工作调研报告宋守军燃热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22、关于深化全省建设系统普法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耿庆海政策法规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23、关于全省住房城乡建设教育培训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李兴军建筑节能与科技处人事处省建管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24、全省装饰装修行业工厂化装修情况调研报告宋瑞乾省建管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25、我省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情况调查及建议村镇建设处(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三等奖(35篇)1、关于整治违法违章建筑的调研报告刘晓褚厚峥(济南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2、关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孙进伟曹天宇丁树更李伟(青岛市房地产开发管理局)3、关于青岛市防震减灾工作的调研报告梅学彬王建华(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王宇栾远彬(青岛市勘察设计协会)4、关于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科研工作报告孙华(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城市园林局)5、关于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调研报告杨湧林丽萍殷保家龚莉茜(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城市园林局)6、关于城市建设档案与地下管线管理的调研报告李欣东翟光银孟慧王飞娟陈敬武媛媛(淄博市城建档案和地下管线管理处)7、淄博市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管理的调研报告曹靖(淄博市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8、东营市雨洪利用与防洪排涝分析杨海峰李震王昊(东营市城市管理局)9、东营市东城供水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杨海峰李震王昊(东营市城市管理局)10、关于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林福云陈俊涌周晓炜(烟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11、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姜洋陈俊涌周晓炜(烟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12、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的建议李婕崔洪明(烟台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13、潍坊市建筑业企业市场占有情况的调研报告房孝建陈维政(潍坊市建筑工程管理处)14、兖州市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情况的调研报告付中亚(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15.关于发展建筑业强企、培育品牌企业的调研报告王文戈邵长新(济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16、关于泰安市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调研报告李际山(泰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17、规划引领发展科学推进城镇化吕桂平张春国王峰王莹许素占(泰安市规划设计院)18、关于日照市区公厕建设与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蔡刚代英华(日照市环境卫生管理处)19、关于地下管线信息动态管理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李宗波尹德梅厉文平(日照市城市建设档案馆)20、日照市建设绿道网的调研报告赵瑞林苏静董世会丁元宾韩晓明陶丽霞左清华杨斌(日照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1、关于推进城市住房保障工作的调研报告吴长征(莱芜市房地产管理局)22、关于临沂市小城镇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张卫强闵锐曹艳艳(临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3、德州市城市管理现状和对策研究王登利(德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24、德州市公厕建设管理现状与对策李胜军(德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25、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邵良(德州市建筑工程管理处)26、聊城城区部分区域交通拥堵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李猷滨周生水李瑛徐长云刘协东张连会杨育辉马兆勇(聊城市规划局)27、关于赴苏州、上海等地考察装饰装修企业的调研报告李志强付祺(滨州市装饰装修管理处)28、滨州市住房保障情况调研报告李昌臧爱国李建波(滨州市房地产管理局)29、关于民房停建问题的考察报告崔学民秦励郭太领刘洪柱金丙燕何雯(菏泽市规划局)30、关于建筑行业新生代农民工队伍状况调研报告李绍增建设工会(省住房城乡建设厅)31、关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吴英综合财务处房地产市场监管处政策法规处城市建设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32、关于全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与管理的调研报告吴英住房保障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33、关于加强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报告房地产市场监管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34、关于促进山东省勘察设计企业做大做强调研报告勘察设计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35、关于全省建设执业资格制度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注册中心(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优秀奖(49篇)1、关于依托城管执法电子监察系统打造阳光执法的调研报告吕灿华陈振成张蒙(济南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2、关于全面提升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水平的调研报告孙宗贤孙宪阁刘维刚张明亮宋广伟(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建筑工程管理局)3、关于加强建筑施工钢管扣件安全监管工作调研报告刘玉涛夏建辉朱民余大伟姜燕贾强(青岛市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站)4、青岛地铁工程难点及风险应对措施曹顺清陈卫华刘泉维(青岛市市政工程管理处)5、保护自然资源建设山水城市任红梅(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城市园林局浮山管理处)6、关于2014青岛世园会持续性发展的对策建议邱德明(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城市园林局)7、关于建立房屋专项维修基金制度的调研报告孙青田卫(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8、关于改进市直管国有非住宅房屋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于守贤朱华(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9、探寻工程协调的善治之道周宏伟(淄博高新区规划建设土地局)10、当前淄博高新区建筑市场清欠形势及对策赵姝昉(淄博高新区规划建设土地局)11、淄博市建筑业专业技术人才情况调研分析报告张家民(淄博市建筑管理处)12、全市预拌商品混凝土资质企业调研报告张家民淄博市建筑管理处)13、关于建筑企业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李慧(淄博市建筑管理处)14、东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文字材料质量问题调研李文涛(东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15、关于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几点思考陈金玮(东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16、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艺技术浅析杨海峰(东营市城市管理局)17、关于河口区湖滨新区规划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陈朝霞(河口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18、广饶县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人才情况调研报告鲍昆(广饶县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19、关于重庆市拆迁安置房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王作君高文峰封涛(烟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烟台市推广应用预拌砂浆的调研报告刘延廷孟洁(烟台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21、以网格化班组为基础的市政公用事业机构高绩效文化建设调研报告赵志杰王润宋爱霞张兴梅(烟台市城市排水管理处)22、关于辛安河污水处理厂绩效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秦桂海高彦博宋爱霞黄帅(烟台市城市排水管理处)23、对低收入职工购房推行公积金贷款差别利率的可行性探析李冬艳(烟台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24、诸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情况调研报告徐明春吴俊峰(诸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5、关于济宁都市区发展战略的调研报告祝清荣郭成宽郭庭良郭成利田宏欣(济宁市城乡规划局)26、关于创新环卫行业监督考核方式的探索朱玉红(泰安市环境卫生管理处)27、泰城肥城城乡建设统一规划布局研究吕桂平张春国王峰王莹许素占(泰安市规划设计院)28、关于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调研报告窦旭明(日照市城市排水管理处)29、关于改进城市综合水价结构的调研报告彭善祥王健(日照市自来水公司)30、关于日照市天然气市场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赵峰(日照市天然气有限公司)31、日照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无害化处置调研报告窦旭明(日照市城市排水管理处)32、关于韩国日本香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朱士泉高希江(临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33、临沂中心城区停车问题与对策研究魏传炜孙中泰(临沂市市政管理处)34、关于加强我市建成区范围内井盖类设施维护管理的调研报告王明智孙秀丽(临沂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35、德州市规划建设新能源展示交易中心调研报告刘杰勇孙右铭孟凌燕任桂萍邹云云杨照林(德州市景观市政规划设计院)36、关于"发展建筑业强企,培育品牌企业"的调研报告邵良(德州市建筑工程管理处)37、关于聊城市堆山工程的调研报告夏晓立李瑛周生水康玉秀范志刚(聊城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38、聊城市建成区老年公寓布局与规划建设实践化调研报告杨秋生孟庆嵘秦楠李昌法刘东安李桐(聊城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聊城市东昌府区建设局民革聊城市委)39、滨州市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实验室情况调研报告李建业张秀英(滨州市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站)40、关于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调研报告办公室城乡规划处城市建设处燃热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41、关于赴江苏、安徽施工图审查工作的调研报告勘察设计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42、关于制定《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的调研报告城乡规划处政策法规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43、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情况的调研报告昝龙亮城市建设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44、关于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我省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调研报告房地产市场监管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45、关于提升重点中心镇综合承载能力的调研报告村镇建设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46、关于进一步深化行风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机关党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47、关于山东省建设工程消耗量定额执行情况的调研报告定额站(省住房城乡建设厅)48、关于完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制度的调研报告招标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49、关于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综合管理的调研报告省建管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District economy | 区域经济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34山东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李欣先 山东轻工业学院商学院 250353摘要:利用1978~2011年间山东数据对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并尝试建立了ECM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存在从城镇化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城镇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
关键词:城镇化;经济增长;山东一、引言城镇化现在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
同时经济增长又是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改革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取得了相对大的成绩,但是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及其落后,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是当前的必由之路。
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由工业化走向城镇化和工业化。
国外许多学者对于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己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B e r r y (1965)研究认为美国经济增长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相当程度的正向关系。
Vemon Henderson(2000)研究得到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5。
D h a r m e n d r a D h a k a l 等(2010)研究表明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国内学者也对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做了有益的探讨。
夏永祥等(2002)研究得出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682。
郭松(2006)研究发现,城镇化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Granger)原因,并且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张宪平等(2008)研究发现城镇化与经济增长是互为因果的关系[6]。
二、数据来源、变量选择和模型设定为了研究山东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考虑到数据可获取性,本文选取1978-2011年的城镇化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
城镇化指标本文选取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U R )来反应。
数据均来源于《山东统计年鉴》(1979-2012)。
为消除物价水平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用居民消费指数(CPI)进行调整。
同时,为了消除数据中可能出现的异方差性,更好地揭示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G D P 取自然对数,用L N G D P 表示。
以L N U R 为自变量X,以LNGDP为因变量Y,建立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LNGDP=α+βLNUR+μ (1)其中,α为截距项,β为回归系数,μ代表随机干扰项。
三、城镇化与山东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分析(一)单位根检验利用Eviews6.0软件对变量时间序列LnGDP和LNUR 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 D F 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检验结果表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原序列L n G D P 和L N U R 自身非平稳,但是经过一阶差分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两个时间序列同时平稳,因此,可以进行协整关系的检验。
(二)协整检验因为L N U R 和L n G D P 都服从I (1),因此可以按照E -G 两步法来建立O L S 回归方程,并且通过残差平稳性检验来检验L N U R 和L N G D P 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以LNUR为自变量,LNGDP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如下:LNGDP=4.72+10.49×LNUR+ut (2) D -W =0.47,说明存在正相关,用E v i e w s 6.0软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TSLS)进行自相关处理后,估计回归模型为:LnGDP=4.77+10.42×LNUR+0.97×AR(1)-0.31×AR(2)+ut (3)D -W =2.15,说明消除了自相关,同时通过R 2=0.98可以看出拟合情况良好。
对残差通过A D F 检验,结果显示在5%显著性水平下检测值小于临界值,说明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即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三)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根据格兰杰(Granger)定理,如果若干个非平稳变量存在协整关系,则这些变量必有误差修正(E C M )模型表达式存在。
因此,可以建立两者的E C M 模型。
可以得到如下的误差修正模型:D(lNGDP)=4.86+9.166D(LNUR)-0.026ECM (4)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
(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上的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但是为了了解究竟是城镇化促进了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增长促进城镇化的发展,还是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此,通过G r a n g e r 因果关系检验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由于LNGDP和LNUR序列都是二阶单整的,对非平稳性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会产生问题[8],如虚假因果关系等。
所以先对L N G D P 和L N U R 序列进行一阶差District economy区域经济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35分,得到平稳序列,再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通过G r a n g e r 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当滞后阶为5时,可以认为LNUR是LNGDP的格兰杰原因,而LNGDP不是LNUR的格兰杰原因。
也就是说山东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是单向因果关系,即城镇化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反之,不成立。
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山东省城镇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这个结论的政策含义是:为保持山东省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的形成,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1] B e r r y B J L. C i t y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h a n d b o o k : M e t h o d s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M ]. N e w Y o r k J o h n W i l e y &S o n s. 1970.[2] H e n d e r s o n J V .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u r b a n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n e c o n o m i c g r o w t h [J ]. N B E R W o r k i n g P a p e r N o. 7503. 2000.[3] D h a r m e n d r a D h a k a l ,P a w e l M e n s z ,a n d K a m a l P .U p a d h y a y a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a n d E c o n o m i c G r o w t h i n S o u t h A s i a ,S C M S J o u r n a l o f I n d i a n M a n a g e m e n t ,7-9,2010.[4] 夏永样,余其刚.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和中国实践[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5] 郭松.我国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宄[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8):66-67.[6] 张宪平,刘靖宇.城镇化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生产力研究.2008(2):49-50.[7] 张晓峒.计量经济学基础[M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8] 曹永福.格兰杰因果性检验评述[J ].世界经济统计研究, 2005(2): 16-21.作者简介李欣先(1979-),男,汉族,山东即墨人,山东轻工业学院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量分析与经济增长。
佳木斯牛奶产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张晓东 赵秋桐 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摘要:本文利用佳木斯七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建立了牛奶产量、牛奶收益的动态模型。
牛奶产量模型分析发现,影响牛奶产量的因素有玉米和大豆的产量、能繁奶牛的存栏量以及牛奶的收益;牛奶收益模型发现,影响牛奶收益的因素有玉米的产量、奶牛的存栏量以及牛奶的产量。
通过模型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发展奶业的建议。
关键词:面板数据;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牛奶业;实证分析黑龙江省的自然资源资源丰富,幅员辽阔,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对发展奶牛业具备优势。
全省草原主要分布在西部草原地区、三江平原地区。
而佳木斯正处于三江平原地区,对发展奶牛业具备优势。
虽然在地理位置上占有优势,但奶牛业生产的发展并不均衡。
一、牛奶业基本情况佳木斯地区奶牛的饲养量2005年为2.63万头,2006年、2007年、2008年是快速发展阶段,饲养量分别为3.35万头、3.54万头、4.43万头,2009年略有下降,为4.42万头,与2005年相比,增长了68%。
各市县区的饲养业不均衡,汤原县的饲养量比例最高,2005年占到佳木斯地区的76%,其后多占比例有所减小,但到2009年仍然到达61%;其次郊区,所占比例比较稳定,基本稳定在16%左右;富锦市发展的速度最快,在2005年奶牛的饲养量仅占到2.7%,但到2009年,所占比例已经达到13.8%;桦南县的饲养量所占比例一直低于4%,桦川县、抚远县、同江市所占比例低于1%。
佳木斯地区牛奶的产量2005年为2.99万吨,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保持持续增长,牛奶的产量分别为4.4万吨、5.0万吨、7.3万吨、9.0万吨。
2009年与2005年比,牛奶的产量增长了201%,而奶牛饲养量仅增长68%,这说明佳木斯地区奶牛的饲养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模型的基本理论面板数据(paneldata)最早是Mundlak,Balwstra和Nerlove 引入到计量经济学中。
面板数据也称为纵列数据,就是对同一个截面的多次同时观测结果构成的数据集合,是整个截面的时间序列或者整个时间序列的横截面。
面板数据优势在于比截面数据或时间序列数据包含更多信息,有助于建立和检验更复杂的行为模型,模拟和消除异质性对经济变量关系的影响。
由于经济个体行为的连续性、惯性和偏好等影响,经济行为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这时需要用动态模型来研究经济关系。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就是在方程中添加滞后变量。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其基本形式为:δi是常数项,β是k×1向量,Xit和Yit是自变量和因变量,i=1,2,…,N,t=1,2,…T。
εit服从独立同分布。
在国外的实证研究中,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应用于分析生产函数、家庭收入、商业周期、区域经济增长、公司资本结构、基金项目:佳木斯市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佳木斯市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0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