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面向创业型经济的创业教育发展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275.38 KB
- 文档页数:3
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张加驰来源:《高教学刊》2020年第09期摘 ;要:创新创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而培养综合性创新创业人才则是我国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当前我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包括: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缺乏有机联系,且现有创新创业教育孤立于传统专业教育,缺乏系统的课程体系,实践形式较为单一,对教师激励的明显不足等。
根据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相关结果对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研究或平台建设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等学校;创新创业;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640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9-0032-03Abstract: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and cultivating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However, at present, some key problems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the lack of organic links betwee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 isolation of the exis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rom tradition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he lack of a systematic curriculum system, the relatively single form of practice, and the obvious lack of incentives for teacher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the relevant results have a good reference value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or platform construction.Keyword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一、概述創新创业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动力,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李俊林刘丽【摘要】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师资队伍、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介绍创业教育内函及国外创业教育现状入手,对国内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能力【基金项目】本文为“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101259)”部分成果【作者简介】李俊林(1966.12 ),男,河北工业大学副教授;刘丽,河北工业大学在很长一个时期,我国的高等学校都是在培养雇员,学生毕业后都是找工作,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服务。
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创新思维的建立,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正在发生着空前的变化,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校重要的任务。
高校既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应重视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强调发展学生个性和创业潜能,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将成为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志之一,代表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一、创业教育的概念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指结合专业教育,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使学生毕业后大胆走向社会,实现自主创业和自我发展的教育。
创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旨在激发学生一种意识,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创业过程得以迸发和发展。
二、国外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现状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占到20%至30%。
美国从1998年1月就开始实施了“金融扫盲2001年计划”,向中学生普及金融、投资、理财、营销、商务等方面的“超前教育”。
一项研究调查表明,37.6%的被调查的美国大学在本科教育中开设了创业学课程,有23%的大学研究生教育中开设企业创业课程,38.7%的大学同时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开设至少一门创业课。
在其他国家,德国从1999年用不到10年的时间,使每届大学毕业生有20%至30%能独立创业;英国政府从中学开始就开设商业课程,2005年英国政府发起一项中学生做生意的计划,要求所有12至18岁的中学生必须参加为期两周的商业培训课程,以促进经济发展;法国从初中就开始增强创业教育;日本在1998年提出从小学开始实施就业和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体现,在促进人才素质提升、创新能力增强和综合国力提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型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
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对高等职业学校进行深入改革迫在眉睫。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职学院校所面临创业教育存在的实施问题,进而从多个教育提出改进措施,以助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策略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加强“创新创业”驱动力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高职院校在这样的环境下,应当积极迎合国家经济发展潮流,应对社会对高职教学提出的挑战,进而输送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同时,就业难题的存在,加重了高职学生的就业困扰,创新创业教育本身的作用价值与终身教育有较多的共同点,在确保学生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愿景,而不是单纯的依靠某一技术技能的学习[1]。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并未与高职教育教学全面融合,两张皮的现象仍旧存在,高职院校就应当在发展中认知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做出改变。
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1.1迎合经济发展大趋势进入二十一世纪发展阶段,我国正在积极的构建创新型国家,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与数我国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不相匹配,创业项目的活力也大大丧失,发展潜力也逐渐下降。
介于这样的发展实况,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人才,可为经济转型打下良好基础。
对于一个成熟的企业而言,创新可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新活力。
在构建创新国家应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势头下,注重核心人才培养,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尤为紧迫[2]。
1.2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追求目标素质教育的目标在于为社会的需要输送更多的优质人才,且这些人才应当具有较高素质。
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发展是关键,在当前时代应当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创新创业的发展中,前期学生应用的主要知识为显性知识,后前学生应用的知识为隐性知识,在学校组织实习、实训、竞赛等多种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创新创业知识,并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践行素质教育,推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实施[3]。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于是很多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
随着创业的大学生越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就越重要。
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一.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概述创业教育思想最初源起于美国。
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赖斯•迈斯开设的“新创企业管理”课程拉开了创业教育的序幕。
经过不断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深度融入美国高等教育之中,对于促进其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比之下,虽然我国创业教育的思想古已有之,但创业教育正式付诸实践却要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算起。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号召各国把培养学生的事业心与创新精神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
此后,有关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增多。
1998年5月,清华大学举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标志着创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开始。
同年6月,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首次提出要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
2010年5月和2012年8月,教育部又分别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以下简称《意见》)和《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教高厅〔2012〕4号)两个文件,促进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
2015年以来,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等文件的指导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成为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二.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双创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2017年,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面向全国130余所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调查和学情调查显示:目前,国内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受到政府的重视、引导与推进,近七成高校年投入创新创业教育建设资金在百万以上。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王超杨辉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2021年第09期摘要:随着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以及全程育人的不断深入,为各大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发展,高校作为培养优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应当全面落实创新创业教育。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基于此,本文将从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入手,对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提出改进对策,以期望能够帮助高校提升创新创业的整体水平,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人才。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对策引言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之下,各大高校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创新创业离不开优质的人才,所以从根本上来讲,高校必须落实优质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
虽然部分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让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倘若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可能影响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以及人才质量。
基于此,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一)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今已经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益更新,国与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所以人才市场竞争只会更加激烈,这就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必须要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质人才,从而满足国家以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1]。
(二)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需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对国家未来重大战略的选择进行了明确,即建设创新型国家。
如今,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入到新时期,要在21世纪中叶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发展必须要有科技技术的支撑,而科技则必须要有优质的科技人才予以支撑。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过程中,教学改革的实施使得学校在培养人才的方向上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就成为比较重要的目标。
面对每年毕业人数的增加、就压压力的增大,这就需要通过创新创业来实现减缓就业压力。
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对优化市场主体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从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能够看到,其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没有准确定位创新创业教育。
要想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就要充分注重教学的准确定位。
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一些学校的创新创业定位还没有准确化,这就直接造成教育的效果不显著,并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其二,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从实际的发展现状能够看到,我国的创新创业的教育队伍建设工作还没有得到加强,从事这一教育工作的人员是兼职的教师,专业水平较低。
学校没有进行外聘专业的教师进行教育,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高,直接造成了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低下。
其三,学科基础不强。
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要充分注重学科基础的加强和系统化呈现,这样才能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
但是从实际现状能发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目标没有明确化,学科的基础也比较薄弱,学科知识系统性不强等,这些都影响了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策略实施第一,加强大学生创业平台的建设。
要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就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在当前全民创业的大环境下,高校要注重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创业平台环境,完善院校、街道以及区三位一体的创业扶持体系,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创业平台。
要突破传统“官本位”思想,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大学生找商机的能力,为学生的创业发展提供支持。
第二,注重创新创业组织机制的完善建立。
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者:郭燕锋来源:《教育与职业(下)》2018年第05期[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概况。
然后分析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创业课程教育资源分散,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创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创业教育质量无法保障;创业师资力量不足,创业教育水平总体不高;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发展速度缓慢,创业教育实践场所偏少。
最后阐述了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的建议:强化组织领导,推动资源整合,完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优化创业课程体系,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完善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实现创业教育的科学精细化管理;建立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实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完善创业教育综合实践中心,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作者简介]郭燕锋(1985- ),男,广东揭东人,华南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广东广州 510640)[课题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广东省教育厅重点教改项目“地方院校农林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17JGXM-MS13)[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10-0063-04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概况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并依托高校各类教育平台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通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对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1989年在北京举行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21世纪的劳动世界”,首次提出“创业教育”这个新概念。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教育部于2009年成立了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全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着力提升高校创业教育工作质量,努力推进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完善落实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大力提高大学生创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有突破性进展。
西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与对策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
西部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推手,面临着一系列瓶颈和挑战。
本文将从西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出发,提出对策以推动西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第一,资源匮乏是西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西部地区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投入较少,校内的实验室、创新创业基地设施不完善,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这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和实践环境,也限制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针对资源匮乏问题,西部高校可以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投入。
加强与企业、政府合作,争取更多的创新创业项目资金和资源。
优化高校资源配置,将有限资源用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领域,提升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可以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降低资源投入成本。
第二,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不浓是西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创新创业需要一种积极的文化氛围来推动,但西部地区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相对较弱。
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不足,创新创业活动的参与度低,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理想。
针对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不浓问题,西部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建设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加强创新创业文化的宣传和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树立成功的创新创业典型榜样。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和平台,创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条件和环境。
可以邀请成功创业者和专家进行讲座和讨论,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创新创业指导和支持。
师资力量薄弱是西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西部地区的高校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缺乏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和能力的教师,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针对师资力量薄弱问题,西部高校可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招聘力度,引进具有创新创业教育背景和经验的优秀教师。
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和提升,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
可以组织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经验的分享和借鉴,提高整体师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