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师说课件14
- 格式:ppt
- 大小:1.84 MB
- 文档页数:46
高中语文《师说》优秀课件(25张)《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代表作,收录在《韩昌黎文集》中。
本文主要讲述了师道的价值和意义,提出了师者的概念,阐述了师的作用和责任,强调了师徒关系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态度。
一、教学内容1. 了解韩愈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掌握《师说》的文言文特点和语言风格。
3. 解读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等。
4. 理解师者的概念和师的作用和责任。
5. 掌握文中强调的师徒关系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韩愈的生平和文学地位,提高学生对文学家的认识和了解。
2. 通过对《师说》的解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使学生理解师者的概念和师的作用和责任,培养学生的师德观念和学习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师说》的文言文特点和语言风格。
2. 师者的概念和师的作用和责任。
3. 文中强调的师徒关系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态度。
难点:1. 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读。
2. 师者的概念和师的作用和责任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投影仪、录音机、课文朗读光盘。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韩愈的简介,引入《师说》的学习。
2.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光盘,让学生跟读并熟悉课文。
3. 课文解读:对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解读和分析,解释其中的含义和意义。
5. 课堂讲解:对师徒关系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态度进行讲解,结合实际例子进行阐述。
6. 随堂练习:给出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师说韩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者,所以引导学长也师徒关系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介绍韩愈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答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文学家韩愈是唐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学理论和创作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包括《师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其中《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阐述了师道的价值和意义。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师说》课件(共42张PPT)(共42张PPT)韩愈师说学习目标1. 掌握重点字词翻译。
2. 理解文意,掌握论证方法。
走进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
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列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一简介走进古文运动②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
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
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
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时代背景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
这是在门第观念影响下产生的,门第观念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显贵之家称“高门”,卑庶之家称“寒门”。
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
文体知识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
像《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文章。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说句读或不焉经传从师读书不能传道从容老聃蟠苌弘近谀作师说以贻之郯子乐dòufǒuzhuàncóngdúbùchuáncóngdānpánchángyítányuèyú文体知识四读准字音研读第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