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落花》阅读答案和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李商隐《落花》阅读练习及答案(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落花①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②,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解)①落花:这首咏物诗写于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乐。
当时,李商隐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境况不佳。
②曲陌:曲径。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不以华丽浓艳见工,而以白描擅长,在稀疏的笔意中,表达了诗人细致微妙的情思,把落花季节写得愁肠寸断。
B.“小园花乱飞”本为人皆可道之景,妙在和“客竟去”联系了起来,如此,好像花落是因客去的缘故,从而使花情人意融为一体。
C.颔联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写“花乱飞”的具体情状,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缤纷乱舞,下句从时间着眼,写落花连绵不绝。
D.“眼穿仍欲归”一句写出了诗人的痴情、执着和失落,他望眼欲穿,巴望友人能停下脚步,却事与愿违,友人仍要执拗地归去。
15.尾联有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D15.尾联有三重意义:一是感叹花儿用自己的美艳装点了春色,最终得到的却是凋落飘零、沾人衣裙的结局;二是感叹自己虽有怜惜芳菲之心,然而无计留春,最终只能泪下占襟;三是悲叹自己虽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最后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
【解析】14.D项,“他望眼欲穿,巴望友人能停下脚步,却事与愿违,友人仍要执拗地归去”理解不正确。
“眼穿仍欲归”一句写出诗人的痴情和执着,他望眼欲穿,巴望花不要再落,却事与愿违,枝上残留的花朵越来越稀疏。
[李商隐落花赏析]落花李商隐落花李商隐篇(一):李商隐《落花》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花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有人说诗中“肠断”一词传神,你认为如何试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本诗写的是暮春时节。
风送落花,漫天飞舞,落到田间小路,落到斜阳将沉的地方。
诗人感慨身世,欲展才华,奈何无门,但流年易逝。
诗人念此,难怪伤感断肠了。
作者介绍: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落花李商隐篇(二):形容离别不舍的诗词形容离别不舍的诗词1、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2、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3、人间别久不成悲。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4、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5、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6、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裴迪《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7、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韦应物《送杨氏女》8、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9、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10、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11、旧事逐寒朝,啼鹃恨未消。
——纳兰性德《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12、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13、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李商隐《落花》的赏析和解释
李商隐《落花》的赏析和解释
李商隐《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解
1、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2、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3、沾衣:指流泪。
译文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
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
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
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
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赏
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
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籍耐人寻味。
颔联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
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
末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
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李商隐《落花》的诗词译文
咼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释】:
①参差:高低不齐。
②斜晖:夕阳的光辉。
③归:春光过尽。
④春尽:春晚。
【译文】:
高楼上客人竞相离去,小园里的落花随风乱飞。
参差不齐连着曲折的小路,落花飘得很远送走了落日余辉。
心肠已断不忍心打扫,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又要回去。
芳心随着春天散尽,所得到的只是落泪沾湿衣裳。
【赏析】:
这首咏物诗作于会昌六年(八四六年)闲居永乐期间。
当时,李商隐
因娶王茂元之女一事已构怨于牛党的令狐绹,境况很不如意。
自然景物的变化极易触发他的忧思羁愁,于是便借园中落花隐约曲折地吐露自己的心曲。
诗人眼望落花,想着自已的身世。
抒发了自已受挫伤怀的心情。
为落花悲伤,也是为自已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悲伤。
全诗写景咏物,自然凄惋,情景交融,真切感人。
李商隐《落花》原文|译文|赏析《落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律,这首诗通过对花叶飘落表达了诗人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落花》原文唐代: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译文及注释韵译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注释①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②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③沾衣:指流泪。
赏析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
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
上句叙事,下句写景。
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
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
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
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
“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
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新解高阁上,曲终人散;小园里,落花随风漫天飞舞,飘落到了田间曲折的小径上,斜阳在花雨中徐徐西下。
我痛惜这如雨的落花,不忍将落红扫去。
我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却又匆匆归去。
李商隐《落花》原文+赏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解】
1、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2、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3、沾衣:指流泪。
【译文】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
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
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
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
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赏析】
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
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籍耐人寻味。
颔联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
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
末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
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落花阅读及答案参考落花阅读及答案参考落花【唐】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落花【宋】宋祁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①。
沧海客归珠迸泪,章台②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注】①半面妆:《南史·后妃传》载梁元帝徐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
” ②章台:汉长安章台下街名。
旧时用为妓院等地的代称。
1:两首《落花》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5 分)2:咏物诗讲究人物交融,两首诗的颔联都突出表现了这一特征,请加以赏析。
(5 分)参考答案1:相同点:两首皆有惜花伤春之情。
李诗写满园缤纷落花,让人断肠不忍扫去,直接抒发了惜花之情;宋诗首联写花之自伤飘零,绸缪于青楼烟雨,一片凄苦迷离的景象,别有惜花伤春之意。
不同点:李诗有慨叹身世之意,写花朵用生命装点春天,无私奉献自己的一片芳心,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也寄寓了自己素怀壮志,屡遭挫折,报效无门的际遇之苦;宋诗三四联以沧海客归,珠犹迸泪,章台人去,骨尚遗香,喻落花的精诚专一,表现诗人忠厚悱恻之情(或九死犹未悔的.精神)。
2:李诗:“参差”句空间着眼,“迢递”句从时间着眼,写落花纷飞,连接曲陌,连绵不断,无止无休,斜晖的点染又增添了整个画面的凄迷色彩。
这种暗淡的色调,透出了诗人心灵的伤感和悲伤。
宋诗:两句从时空角度深入描绘了落花的全过程,出句描写落花飞动的舞姿,对句写花落地不甘香消玉殒,仍不失红粉佳人的美容,融入了诗人深沉的感受,“更作”“犹成”加强了感情色彩,倍增了执着之意。
《落花》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落花》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一、《落花》原文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二、《落花》原文翻译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三、《落花》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
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
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
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李商隐《落花》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原文: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①,迢递送斜晖②。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释:
①参差:错落不齐,此指落花飘拂纷飞的样子。
曲陌:曲径。
②迢递:形容远。
赏析:
这首诗作者通过咏物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慨。
从落花引起情思,联系高阁客去反映了作者孤寂的心情。
诗的起笔不凡,“小园花乱飞”这一司空见惯的情景,在诗人的笔下“竟”与客去联系起来,花竟因客去而落。
实际上花早已谢落,但客在时全然不知。
一旦人去楼空,顿生孤寂怅然之感,才注意到满园的落花。
足见诗人对宾客的散去是如何的感慨系之。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是诗人立于高阁所见园内的景象。
这既是小园的景象,又非仅是小园的景象。
特别是“落花”与“斜晖”联系起来,使这幅画面呈现出一种沉重黯淡的色调。
透露出作者内心的不平和忧伤。
诗的下半首是抒情。
在春尽之时看落花,送夕阳,联系身世之感因而肠断。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写诗人怜花、惜花的痴情、执著。
也写出诗人目睹落花而生发的感伤。
盼望着落花飘还,盼望着客重来。
但这些都是徒然。
余下的只有阑珊的春意。
所以尾联直接发出感叹“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这两句语意双关,吐露了自己素怀壮志,报效无门,所得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
《落花》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落花》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落花宋祁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①烟忍相望。
将飞更作回风舞②,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注】①青楼:墙壁涂以青色的楼房。
②回风舞:古小说《洞冥记》载,汉武帝宫人丽娟在芝生殿唱《回风曲》,庭中花皆翻落。
(1)诗首联的景物描写对全诗的感情抒发起了作用?请结合诗的内容分析。
(5分)(2)本诗写“落花”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参考答案(1)白花坠落,红花凋谢,残红满地,烟雨青楼,烘托了一种迷离凄苦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内心的伤感,奠定了忧伤的基调,照应标题“落花”。
(意象描绘2分,迷离凄苦1分,基调,照应各1分)(2)借代,以“素”“红”代指花,写出花的娇艳,而“坠”“翻”形象地写出了红颜薄命,花的凋谢,表达了诗人的叹惋之情。
(修辞1分,分析2分)比喻,第二联作者以美女的快舞形容花之飞空,以美女残妆形容花之委地,以美女喻花,别具匠心,写出了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扰坚持到底的精神。
拟人,首句“花自伤”,人也就更不忍相望了,显得更加感人;末联花把自己的芳心已经交给蜜蜂,就无意招引蝴蝶了,写出了落花的精诚专一,表达了诗人的忠厚悱恻之情。
(写出任意两种,分析得当即可给6分,其它手法,言之有理也可给分)二1.从修辞的角度对诗歌的首联和颔联进行赏析。
(5分)【答案】诗歌的前两联运用借代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落花。
(1分)首联中用颜色“红”和“素”借代落花;(1分)第二联中用以美女的快舞形容花之飞空,以美女残妆形容花之委地。
(1分)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落花的姿态和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精神。
(2分)2.诗写到了落花,寄寓了什么情感,结合诗歌进行简要分析。
答:表达了一种惋惜之情,各自伤”“忍相忘”表达作者不忍花落的伤感和惋惜。
通过“花落犹舞”“骨有遗香”“付芳心与蜜房”表达了作者对落花精神的之情。
(2分)(3)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李商隐《落花》阅读答案和翻译
落花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①这首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乐期间。
1、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2、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3、沾衣:指流泪。
阅读题:1、刘煕载《艺概》中提出咏物诗应该做到“不离不即”,就是既要切合于物,又要在咏物中表现作者的情思。
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阐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的。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有人说诗中“肠断”一词传神,你认为如何?试作简要赏析。
3、颔联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的?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这是一首借落花隐喻自己现实处境的诗。
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终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
诗人素怀壮志,极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最后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
诗人在体贴物情的同时,委婉曲折地透露心迹,表现自己的情思。
(意对即可) 2.本诗写的是暮春时节。
风送落花,漫天飞舞,落到田间小路,落到斜阳将沉的地方。
诗人感慨身世,欲展才华,奈何无门,但流年易逝。
诗人念此,难怪伤感断肠了。
3、颔联从两个角度客观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
“参差”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四处纷飞,连接曲陌;“迢递”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休无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