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981.50 KB
  • 文档页数:3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一部分:中国史

★.古代中国的经济

一、经济结构:(考试说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①商周时期:实行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战国:秦国李冰父子主持的都江堰;郑国主持的郑国渠。

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至今还流行于新疆;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水患。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经济构成: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②生产力发展: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

③生产方式:以家庭为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小农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④土地所有制: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封建国家为稳定小农,大都采取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

2、手工业的发展(1)手工业部门

鼓风: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鼓风→畜力鼓风→东汉南阳太守杜诗水排鼓风

利: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众多富有经验和技术的工匠一起工作,加上对产品质量的严格管理,推动了传统古代手工业技艺的发展。

弊:

①原料由官府提供,产品由官府调拨,不计成本,缺乏竞争。

②官营手工业采取强制劳动和超经济剥削手段,常引起工匠激烈反抗。

③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无法服务社会。

④行业隔绝,新技术难推广。

“匠户”制度剥除工匠人身自由,劳动创造性受束缚。

①夏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

②官营手工业特点:由政府直接经营,主要生产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生产规模大,分工细致,它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代表着古代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官府垄断生产,产品不进入市场流通。

③明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明中后期,在江南一些民间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质地优良,长期居于世界前列。

②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春秋战国以前,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春秋战国以后,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长期并存的局面。

③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明代前期以前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④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唐代以前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来私营手工业显著发展,到明朝中叶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在某些部门开始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

4、破产:

时间:1842年后(鸦片战争后)

标志: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原因:列强入侵,外国廉价商品大量涌入,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3、商业的发展。

城市是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它的繁荣与否代表了商业发展的水平。

(一)“市”的发展

①秦朝: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②汉代:市作为集中贸易地,场所有严格的规范,管理相当严格,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③六朝:出现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立“草市尉”等官职施行经济管理。

④唐代:草市的作用显著,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还出现了夜市。

⑤宋代:的“市”不再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再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原本不许设立市的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视;草市、夜市更加繁荣,草市内还有完备的饮食设施。

⑥明清:商业经济繁荣,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2)城市的发展

◆明清时期出现了商帮:代表有晋商和徽商

◆中国古代城市形成的主要途径

主要两种途径:①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作为统治阶级政治中心发展起来的“城”;②以工商业经济为基础的作为商品交换中心发展起来的“市”。

◆中国古代商业都市发展规律(理解即可)

从兴起的原因看,战国到寒带的城市多是因为政治中心、军事重镇而兴起为商业都市。唐宋以来,商业都市多以工商业发展兴起;

从功能看,商业都市的政治功能逐渐减弱,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从地域分布看,商业都市从战国到唐朝主要分布在北方,到唐朝以后,南方的都市数量明显多于北方,明清时期,江南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了解即可)

▲全面认识古代商业:

①商业起源早,并且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

②古代中国的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西欧发达;

③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④政府逐渐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但长期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长足发展;

⑤商业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

二、经济政策:(考试说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

主要措施:①贬低商人地位(汉代商人不得“衣丝乘车”);②限制经营范围(汉代盐铁官营制度);

③限制对外贸易(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 ④重租税(汉代“重租税以困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