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谐音
第三小组
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 照旧(舅) 孔夫子帮家—— 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 一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 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 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 名(鸣)声在外
歇 后 语(猜猜看)
一连三座庙—— 妙妙妙(庙庙庙)
石头蛋腌咸菜—— 一言(盐)难进
有趣的汉字
汉字的演变
第一小组
甲骨文
甲骨文是出现最 早的一种,它以刀为 书写工具、以龟甲兽 骨为载体材料.特点: 笔划的线条细瘦,直 画居多,折笔常刻成 两刀,几乎没有弯转; 字体结构因笔划多少 而改变,大小不统一; 存在大量异体字,一 个字常有十几种写法.
金文
金文又叫钟鼎文,盛行于西周;它 是和青铜器一起铸成的,金文线条较之 于甲骨文更为粗壮有力.
柳公权
柳公权,所写 楷书,体势劲媚,骨 力道健.较之颜体, 则稍显清瘦,故有 “颜筋柳骨”之称. 他为人既有骨气又 一丝不苟,在长安 王公贵族都不惜巨 金争相请他挥毫留 墨.代表作玄秘塔 碑、神策军碑.
柳骨 颜筋
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 楷书、行书七种汉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 看到:
看我的 打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了个喇叭; 打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了个獭犸.提 着獭犸的喇嘛要拿獭犸换别着喇叭的 哑巴的喇叭;别着喇叭的哑巴不愿拿 喇叭换提着獭犸的喇嘛的獭犸.不知 是 别着喇叭的哑巴打了提着獭犸的喇嘛 一喇叭;还是提着獭犸的喇嘛打了别 着喇叭的哑巴一獭犸.喇嘛回家炖獭犸, 哑巴嘀嘀哒哒吹喇叭 .
1.( 虎视眈眈 )
2. (放虎归山 )
1、组合法:根据谜面的暗示,把字的笔画或部 件作加减,凑成一个字.例:一口咬掉牛尾巴. (告) 2、象形法:把汉字比拟成事物,猜这种字谜需 要观察力和想象力.例:河边一蜻蜓,天上双雁 飞.(汗,丛) 3、意会法:要求猜谜的人根据谜面的意思去 联想.例:客满.(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