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477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规定
- 格式:docx
- 大小:24.10 KB
- 文档页数: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 6514—2008代替GB 6514—1995 2008—12-11发布2009—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前言本标准除第1章、第2章、第3章为推荐性外,其余为强制性。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国家标准已制订的共有12项:——GB 6514—2008《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 7691—200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安全管理通则》;——GB 7692—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 12367—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漆工艺安全》;——GB 12942—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T 1444 1—2008《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术语》;——GB 14443—200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4444—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4773—200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GB 15607—2008《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GB 17750—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浸涂工艺安全》;——GB 20101—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安全技术规定》。
本标准为《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标准之一。
本标准对应于美国防火协会标准NFPA 33《易燃和可燃材料喷涂作业标准》(2007版),与NFPA 33:2007版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修订并代替GB 6514—199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本标准与GB 6514—199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相比,主要差异如下:——增加、更新了引用的国家标准。
——引用GB 50016—2006中有关条文和表作为涂漆作业场所火灾危险性分类的依据。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安全技术规定[ 发布日期:2005-7-3 ]国家标准已制定的共有十一项: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全规程安全管理通则》;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全规程静电喷漆工艺安全》;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安全规程术语》;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全规程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全规程浸涂工艺安全》。
程》系列标准之一,与GB6514—199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相配套,为其净化设备安全炭吸附、催化燃烧、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热力燃烧、液体吸收五类装置进行净化的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标准中首守的通用安全要求,之后提出各类净化装置各自的安全要求,最后对这些装置的设计、安装、维护、培训等提出规范热力燃烧净化装置中,采用了日本“JIS8415-1982工业用燃烧炉的安全通则”的部分内容。
管理局提出。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省化工研究所、扬州琼花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苏州捷能有机废气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张益铮、韩航、孙新研、陆哲明、顾卫东、吴中直。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安全技术规定废气净化装置的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热力燃烧、液体吸收五类有机废气净化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验收、运行和维护。
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境用电气设备,第15部分:危险场所电气安装(煤矿除外)分:低压电器电控设备安全规程安全管理通则煤质颗粒活性炭准用导则火器阻火性能和试验方法业安全规程术语排放标准染控制标准染控制标准染控制标准物贮存、处置场所污染控制标准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设计规范设计规范职业接触限值烧炉技术条件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前言本标准的全部内容为强制性《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国家标准已制定的共有12项:—GB6514-199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7691-200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安全管理通则》;—GB7692-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12367-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漆工艺安全》;—GB12942-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丁14441-19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术语》;—GB14443-19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GB14444-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14773-19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GB15607-199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GB17750-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浸涂工艺安全》;—GB20101-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安全技术规定》。
本标准为《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标准之八。
本标准本次修订部分采用了美国消防协会标准NFPA33:2000《易燃和可燃材料的喷涂应用标准》,与NFPA33:200。
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代替GB14444-19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与GB14444-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a)为了更加明确和保持前后一致,增加了新的定义口b)新增“电气设备和点火源”一章,详细规定了2区爆炸危险区域的空间距离。
c)新增喷漆室的排风量须同时保证达到所喷溶剂燃烧极限下限值(lower flammable limit,即LFL)25%的规定,并列出计算该风量的公式、有关溶剂LFL值表和计算示例。
d)新增“喷烘两用喷漆室”和“流平区”的安全技术要求。
e)将原标准“喷漆室的地坪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材料备制,或辅覆小产生火花的材料”改为“应用不燃、难燃材料或组件建造”。
静电喷涂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静电喷涂设备是一种常用的表面涂装技术,它具有高效、节能和环保等优点。
然而,由于静电喷涂设备涉及到高压电和有机溶剂,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操作人员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下面是静电喷涂设备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工作环境安全1. 操作场所应通风良好,确保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揮发性溶剂蒸气在室内积聚。
2. 确保工作区域干燥,避免水分进入设备或与喷涂物料接触。
3. 在操作区域设置合适的灭火设备,并定期检查其可用性。
4. 操作区域内不允许存在易燃物品,如油漆桶、纸张等。
二、个人防护1. 操作人员应穿着防护服和手套,以避免接触有机溶剂或喷涂材料。
2. 操作人员应佩戴透明护目镜或面罩,以保护眼睛免受溅射物的伤害。
3. 操作人员应佩戴防尘口罩,以避免吸入颗粒物或有机物。
4. 操作人员应远离设备高压电源,以防止触电事故。
三、设备操作安全1. 在开始操作设备之前,必须先检查设备的电源和接地线是否正常。
2. 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说明书正确连接喷涂枪和供应器。
3. 在操作过程中,不得将手指或其他金属物体靠近喷涂枪的喷嘴,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4. 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触摸设备的电源线,以避免触电。
5. 喷涂枪不得随意摆放在地面上,以免意外触发喷涂按钮。
6. 当设备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及时关闭电源。
四、紧急情况处理1. 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切断设备电源,并使用灭火器扑灭火源。
如果火势无法控制,应迅速撤离现场并通知有关人员。
2. 电源线断裂或短路时,应立即切断设备电源,并请专业人员进行检修。
3. 设备异常故障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请专业人员进行检修。
五、后期清理与维护1. 喷涂设备使用完毕后,应将喷涂枪和容器彻底清洗干净,以避免残留物污染环境。
2. 不得将废液体和废溶剂随意丢弃,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3. 喷涂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检查电源线和接地线是否损坏,涂装系统是否正常运行。
以上是静电喷涂设备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希望能对操作人员在使用设备过程中遵守安全要求起到指导作用,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1. 前言涂装作业是很常见的工业操作,它不仅保护了产品表面,还提升了产品的美观度和附着力。
然而,由于涂装作业涉及到涂料和溶剂等物质的使用,操作人员在进行涂装时需要时刻注意安全问题。
本文将重点介绍涂装作业中涂装枪及其辅助装置的使用,以及相应的安全技术条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安全要求。
2. 静电喷枪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静电喷枪是一种通过将静电场引入喷涂过程来提高涂层附着力和均匀性的技术。
其工作原理是将电极和夹持物以相对地面接地的方式连接,通过涂料通过喷嘴时会形成一个微细的雾状粒子,然后通过高压喷射到工件表面。
由于电场的作用,这些带电的涂料粒子会被吸附在工件上,形成均匀且紧密的涂层。
静电喷枪广泛应用于涂装汽车、家具、金属制品等行业。
3. 静电喷枪的安全技术条件为了保证涂装作业的安全性,使用静电喷枪时需要遵守以下安全技术条件:3.1 使用符合要求的喷枪和辅助装置使用静电喷枪时,首先需要确保使用的喷枪和辅助装置符合安全要求。
喷枪和辅助装置应具备过载保护功能,以避免电压过高引发火灾或爆炸等意外事故。
喷枪和辅助装置应定期检查并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2 保证环境安全条件静电喷枪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条件。
操作人员应穿戴好防静电服或防静电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以减少静电造成的潜在危险。
操作场所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也需要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以防止静电火花引发火灾。
3.3 涂料的安全使用和储存涂料作为涂装作业的核心物质,其安全使用和储存是至关重要的。
操作人员需要根据涂料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条件。
操作人员需要了解涂料的挥发性、毒性等性质,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涂料应储存在专门的储存区域,避免与其他易燃、易爆品等物质接触,防止涂料自燃或引发爆炸。
4. 涂装作业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进行涂装作业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如静电火花、喷涂气雾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 6514—2008代替GB 6514—19952008—12-11发布2009—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前言本标准除第1章、第2章、第3章为推荐性外,其余为强制性。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国家标准已制订的共有12项:——GB 6514—2008《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 7691—200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安全管理通则》;——GB 7692—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 12367—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漆工艺安全》;——GB 12942—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T 1444 1—2008《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术语》;——GB 14443—200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4444—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4773—200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GB 15607—2008《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GB 17750—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浸涂工艺安全》;——GB 20101—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安全技术规定》。
本标准为《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标准之一。
本标准对应于美国防火协会标准NFPA 33《易燃和可燃材料喷涂作业标准》(2007版),与NFPA 33:2007版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修订并代替GB 6514—199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本标准与GB 6514—199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相比,主要差异如下:——增加、更新了引用的国家标准。
——引用GB 50016—2006中有关条文和表作为涂漆作业场所火灾危险性分类的依据。
ICS 13.100C 6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5607—2008代替GB 15607—199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Safety code for painting—Safety for electrostatic powder spraying process2008-12-11 发布2009-10-01 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喷粉区工艺安全 (2)5 喷粉设备及其辅助装置 (3)6 通风与净化 (4)7 粉末涂料的贮存和输送 (5)8 操作与维护 (5)附录 A (资料性附录)静电喷粉室排风量(抽风量)计算方法 (7)附录 B (资料性附录)例行检查清理一览表 (8)前言本标准除第1,2,3章外,其他所有条款均为强制性。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国家标准已发布的共有12项:——GB6514—××××《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7691—200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安全管理通则》;——GB7692—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12367—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漆工艺安全》;——GB12942—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T14441—××××《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术语》;——GB14443—200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GB14444—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14773—200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GB1560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GB17750—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浸涂工艺安全》;本标准为《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标准之一,是该标准体系中针对粉末静电喷涂工艺的一安全技术标准,与本标准系列中的其它标准相配套,和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协调一致。
静电喷涂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静电喷涂设备的安全操作,防止事故的发生,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使用静电喷涂设备的人员,包括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等。
第三条静电喷涂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经过相关培训并取得相关操作证书。
第四条静电喷涂设备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遵循本规程,做到安全第一第五条静电喷涂设备操作人员应经常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停止使用,并上报相关部门。
第二章设备操作第六条操作人员在进行静电喷涂前应检查喷涂设备完好无损,各部件和连接件是否安装牢固。
第七条静电喷涂前应进行安全检查,包括喷涂设备、工作区域和个人防护措施。
第八条室内静电喷涂设备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排除喷涂过程中的有害气体。
第九条操作人员在使用静电喷涂设备前,应佩戴好相关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第十条静电喷涂过程中,不得有明火和易燃物品,避免静电火花引起火灾。
第十一条静电喷涂设备操作人员应保持设备周围的干燥,安装并保持接地装置和水平装置。
第十二条操作人员在使用静电喷涂设备过程中应维持专注,不得分心或与他人沟通,以免发生意外。
第十三条静电喷涂设备操作人员应遵循操作指引,控制喷涂速度和喷涂距离,保持稳定的操作。
第十四条喷枪操作人员应保持枪口离工件的距离,避免与工件发生碰撞。
第十五条静电喷涂设备操作完成后,应及时清理设备和工作区域,保持清洁和整洁。
第十六条静电喷涂设备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设备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操作。
第三章事故防范第十七条静电喷涂设备操作人员应及时向上级报告设备故障、异常或者事故。
第十八条发生喷涂设备故障或事故时,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切断电源,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第十九条发生火灾时,操作人员应使用灭火器、喷水等灭火设施进行灭火,保护自身安全。
第二十条静电喷涂设备操作人员应遵循自救、互救和报警的原则,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静电喷涂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静电喷涂设备是一种常用于工业领域的喷涂设备,其使用静电原理将涂料均匀附着于被喷涂物体表面,提高涂层质量并节省涂料用量。
然而,静电喷涂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为了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制定一套严格的操作规程。
以下是一份静电喷涂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旨在指导操作人员正确、安全地使用静电喷涂设备。
一、操作人员的资质和装备要求:1.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静电喷涂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流程和安全知识,并获得相应的证书。
2. 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适配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耳塞、呼吸防护器、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等。
二、工作场所的安全要求:1. 工作场所应保持干燥,并且不允许有易燃物品或其他危险物品存在。
2. 设备周围必须保持通风良好,以防止涂料溢出或喷雾中的有害气体积聚。
三、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1. 在操作设备之前,操作人员必须检查设备的电源和喷枪等部件是否正常,并确认涂料箱和管道等部分是否正确安装。
2. 操作人员在操作设备时应站在稳定的地面上,并保持良好的姿势,以免发生摔倒或姿势不正确引发的事故。
3.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操作设备,并且不得将喷枪的喷嘴指向自己或其他人。
4. 在更换或清理喷嘴时,操作人员必须确保设备已经关闭并断开电源,并戴上手套进行操作。
5. 操作人员在使用涂料时要注意涂料的种类和性质,避免使用易燃、易爆等危险涂料,并确保操作环境符合涂料的要求。
6. 在设备运转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相关人员报告或请求支援。
四、事故急救处理:1. 如发生涉及人员伤害的事故,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向相关人员报告,并进行必要的急救处理。
2. 在设备或场地发生设备故障、泄漏、火灾等安全事故时,操作人员应及时向工作负责人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扑灭火源、封堵泄漏和疏散人员等措施。
以上是一份静电喷涂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简要内容,操作人员在使用静电喷涂设备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人员的安全。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6514 — 2008)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涂漆工艺及其通风净化的安全卫生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涂漆工艺及其通风净化系统的设计、安装及使用。
桥梁、建筑物、大型储罐、船舶等大型 构件的室外涂漆工艺的通风净化亦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 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 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安全管理通则静电喷漆工艺安全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术语— 2007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GB14444 —2006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GB1477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GB15607 —2008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 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 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GB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7750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浸涂工艺安全GB20101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安全技术规定GB50016 —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57 —200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GB/T14441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涂漆工艺 painting process 涂装作业中涂料涂覆的整个工艺过程。
包括涂料的调配、工件的输送、各种方法的涂覆、干燥或固 化、打磨和刮腻子等工序。
涂漆作业场所 location of painting operations 为涂漆作业专门设置的场地和特定的周围空间。
4 涂漆区范围4.1涂漆区一般应包括以下范围:a ) 喷漆室(喷粉室)内部及与其相连接的排风系统内部;b ) 涂漆流水线上相对封闭的内部空间;c) 涂料直接涂、刷到的其他作业场所。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4444-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6-01-23发布2006-09-01实施本标准的全部内容为强制性。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国家标准已制定的共有12项:——GB 6514—199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 7691—200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安全管理通则》;——GB 7692—1999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 12367—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漆工艺安全》;——GB 12942—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T 14441—19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术语》;——GB 14443—199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4444—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4773—19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GB 15607—199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GB 17750—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浸涂工艺安全》;——GB 20101—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安全技术规定》。
本标准为《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标准之八。
本标准本次修订部分采用了美国消防协会标准NFPA 33:2000《易燃和可燃材料的喷涂应用标准》,与NFPA 33:2000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 14444—19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
与GB 14444—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a)为了更加明确和保持前后一致,增加了新的定义。
b)新增“电气设备和点火源”一章,详细规定了2区爆炸危险区域的空间距离。
c)新增喷漆室的排风量须同时保证达到所喷溶剂燃烧极限下限值(lower flammable limit,即LFL)25%的规定,并列出计算该风量的公式、有关溶剂LFL值表和计算示例。
G B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6514—2008代替GB6514—1995 2008—12-11发布2009—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前言本标准除第1章、第2章、第3章为推荐性外,其余为强制性。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国家标准已制订的共有12项:——GB6514—2008《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7691—200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安全管理通则》;——GB7692—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12367—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漆工艺安全》;——GB12942—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T14441—2008《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术语》;——GB14443—200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GB14444—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14773—200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GB15607—2008《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GB17750—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浸涂工艺安全》;——GB20101—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安全技术规定》。
本标准为《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标准之一。
本标准对应于美国防火协会标准NFPA33《易燃和可燃材料喷涂作业标准》(2007版),与NFPA33:2007版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修订并代替GB6514—199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本标准与GB6514—199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相比,主要差异如下:——增加、更新了引用的国家标准。
前言本标准的全部内容为强制性《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国家标准已制定的共有12项:—GB6514-199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7691-200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安全管理通则》;—GB7692-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12367-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漆工艺安全》;—GB12942-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丁14441-19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术语》;—GB14443-19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GB14444-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14773-19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GB15607-199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GB17750-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浸涂工艺安全》;—GB20101-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安全技术规定》。
本标准为《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标准之八。
本标准本次修订部分采用了美国消防协会标准NFPA33:2000《易燃和可燃材料的喷涂应用标准》,与NFPA33:200。
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代替GB14444-19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与GB14444-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a)为了更加明确和保持前后一致,增加了新的定义口b)新增“电气设备和点火源”一章,详细规定了2区爆炸危险区域的空间距离。
c)新增喷漆室的排风量须同时保证达到所喷溶剂燃烧极限下限值(lower flammable limit,即LFL)25%的规定,并列出计算该风量的公式、有关溶剂LFL值表和计算示例。
d)新增“喷烘两用喷漆室”和“流平区”的安全技术要求。
e)将原标准“喷漆室的地坪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材料备制,或辅覆小产生火花的材料”改为“应用不燃、难燃材料或组件建造”。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4444-93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06-10批准1994-01-01实施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类喷漆室的通用安全技术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喷漆室的设计、制造、安装、检验、使用和维修。
2引用标准GB 309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4053.1固定式钢直梯GB 4053.2固定式钢斜梯GB 4053.3工业固定式防护栏杆GB 4053.4工业固定式钢平台GB 4385防静电胶底鞋、导电胶底鞋安全技术条件GB 6514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GB 651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装工艺通风净化GB 7231工业管路的基本识别色和识别符号GB 7691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管理GB 1236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漆工艺安全GBJ 4工业企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 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TJ 3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术语3.1喷漆室spray booth一个完全封闭或半封闭的、具有良好机械通风和照明设备的、专门用于喷涂涂料的房间或围护结构体。
室内气流组织能防止漆雾、溶剂蒸气向外逸散,并使其集中安全引入排风系统。
3.2控制风速control speed of flow在操作人员呼吸带高度上与主气流垂直的断面平均风速。
3.3干扰气流irregular flow影响控制风速的一切气流,如工件和操作人员移动时产生的气流、车间穿堂风和门窗隙缝形成的气流等。
4通风排毒4.1控制风速4.1.1喷漆室内部为涂漆区,必须设置通风系统,其控制风速应按下表规定采用。
喷漆室的控制风速━━━━━━━━┯━━━━━┯━━━━━━┯━━━━━━━━━━━操作条件│干扰气流││控制风速,m/s││类型├───┬───────(工件完全在室内)│m/s ││设计值│范围────────┼─────┼──────┼───┼───────静电喷漆或自动││大型喷漆室│0.25│0.25--0.38无空气喷漆│忽略不计├──────┼───┼───────(室内无人) ││中小型喷漆室│0.50│0.38--0.67────────┼─────┼──────┼───┼───────││大型喷漆室│0.50│0.38--0.67手动喷漆│≤0.25 ├──────┼───┼───────││中小型喷漆室│0.75│0.67--0.89────────┼─────┼──────┼───┼───────││大型喷漆室│0.75│0.67--0.89手动喷漆│≤0.50 ├──────┼───┼───────││中小型喷漆室│ 1.00│0.77--1.30━━━━━━━━┷━━━━━┷━━━━━━┷━━━┷━━━━━━━注:大型喷漆室一般为完全闭的围护结构体,作业人员在室体内操作,同时设置机械送排风系统,中小型喷漆室一般为半封闭的围护结构体,作业人员面对敞开面在室体外操作,仅设置排风系统。
GB1477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规定》、八—II刖言............范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一样防护要求… 机械结构安全要求电气安全要求… 试验方法检测..............标志................22GB6514-199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GB7691-200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GB7692-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GB12367- 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GB12942- 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GB/T14441 —19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GB14443- 1993 GB14444- 2006 GB14773- 1993GB15607- 1995GB17750- 1999—— GB20101— 2006本标准是对其中 GB14773— 19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进行首次修订。
本标准代替GB14773 — 19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 ,与GB14773 —1993相比,在章条结构编排上无大的变化,内容上要紧采纳欧洲标准EN50050 — 2001 “用于潜在爆炸性气氛的电气装置-手持式静电喷涂装置”,并结合国内情形进行修改。
与原标准相比,要本标准的第 4、5、6章内容为强制性。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国家标准已公布的共有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安全治理通则》;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静电喷漆工艺安全》;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术语》;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 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 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 浸涂工艺安全》。
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安全技术规定》 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12项:《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7.10.4 条,―― 7.10.6 条,——7.10.7 条,紧做了如下修订:―― 6.7条,对静电喷粉枪的安全点火能量进行了修改。
――742、7.4.3条,对抽样产品数量及重复试验次数进行了修改。
――7.7条,对高电压绝缘试验的试验压力值进行了修改。
―― 7.10.2、7.10.3条对静电喷漆(喷粉)枪点火试验气体用标准气体种类和技术参数进行了修订。
对静电喷枪点火试验电压输入值进行了修改。
改为用两个不同直径的接地金属球进行试验。
新增加一句“每次都更换新奇的试验气体,或者试验气体连续地通过容器,则试验为一次连续20min ”。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治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涂装作业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浙江明泉工业涂装有限公司。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要求1 范畴本标准规定了在静电喷漆区和静电喷粉区使用的手持式或自动式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的安全技 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手持式或自动式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的设计、 本标准不适用于本质安全型静电喷枪。
制造、试验、检测、使用和爱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4441 — 19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术语GB 3836.1-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eqv IEC60079 — 0: 1998)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eqv IEC529 : 1989)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 鼓舞按照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3术语和定义GB/T 14441 — 1993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静电喷漆 (粉)枪 electrostatic spray paint(powder)gun 喷涂液态、粉末涂料的静电喷枪,包括枪式、转盘式、旋杯式等。
3.2辅助装置 associated app aratus供给并操纵静电喷枪工作电压和电流及雾化涂料所必需的辅助装置。
电缆、驱动电机、隔离变压器等。
通常指:高压发生器、高低压4 一样防护要求 4.1 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应符合 GB 3836.1所规定的一种或几种防护类型的要求。
4.2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的外壳应符合GB 4208中所规定的“ IP 54 '防护等级要求。
5机械结构安全要求5.1 5.1.1 5.1.25.2 讲明。
5.3 手持式静电喷枪的手柄应由金属或具有电阻率不大于cm 2。
5.4高压电缆的连接应牢固可靠,接头处应采取应力减缓措施。
手持式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应有足够的壳体结构强度和刚度。
喷枪的各类部件应能承担7.3所规定的冲击试验要求。
喷枪应能承担7.4所规定的跌落试验要求。
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的塑料部件应具有防止喷涂作业所用涂料溶剂腐蚀的性能,制造厂应给予10 a?m 的材料制成,其总面积应不小于 207.5所规定的拉力试验要求。
高压电缆的屏蔽层外应有耐磨损的绝缘护套爱护。
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通常设计在 0C 〜40 C 环境温度范畴内使用,否则制造厂应在铭牌上标明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中,承担气体或液体压力的部件应能承担 7.6所规定的耐压试验要求。
电气安全要求7试验方法表1静电喷枪各类部件的冲击高度要求7.3.2 被试验的静电喷枪应稳固地置放在混凝土地面上的硬木块之上。
采纳质量为1 kg 的重锤进行冲击试验,重锤头部为直径 25 mm 的淬火钢半球。
静电喷枪经冲击试验后即使显现损坏也应符合7.10点火试验要求。
5.5 高压电缆应有足够的强度,应能承担 5.6 5.7使用温度范畴。
5.86.1 连接。
6.2 高压电缆应有有效的接地屏蔽层,可利用该屏蔽层将喷枪的金属部件与高压发生器接地端子可靠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上不应带电的金属部件,应与高压发生器接地端子可靠连接。
高压发生器应与静电喷枪的机械或电气开关装置联锁。
手持式静电喷枪的扳机应在弹簧作用下处“开启”位置不应当设置锁定机构。
6.3 于“关”的位置,6.4 6.5 5 min 6.6 6.7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应能承担7.7所规定的绝缘试验要求。
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中所用的高压限流器件应予以有效的绝缘和防护,以幸免带高压电极触地 的冲击阻碍。
制造厂应在铭牌上标注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在极限工作状况下的最大温升值。
在涂装作业区内,静电喷枪不管是在运行或不运行状态,其放电时产生的点火能量均应为安全点 0.24 mJ ,静电喷粉枪应小于 2 mJ 。
应承担7.10所规定的点火试验要求。
火能量,静电喷漆枪应小于7.1 7.1.一样检查 检查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所有连接部位的准确性和牢固性。
按5.3要求检查电阻率和面积。
按5.4、5.6要求检查高压电缆的外层防护及其接头处应力减缓措施。
按6.3要求检查高压发生器与喷枪联锁机构。
防护能力验证按GB 3836.1和GB 4208要求,验证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的防护能力。
7.3 冲击试验7.3.1 按表1规定,由检定者按照部件易损情形选定 两个以上试点进行冲击试验。
7.1.2 7.1.3 7.1.4 7.27.3.3 7.3.47.4 7.4.1 7.4.2 7.4.3 7.4.4 7.5 7.5.1 7.5.2 7.6 7.6.1 跌落试验静电喷枪应从 1.25 m 高处跌落至混凝土地面上。
对完全装配好的 两把 抽样产品进行跌落试验。
静电喷枪以正常工作状态自由跌落,并至少重复 静电喷枪经跌落试验后即使显现损坏也应符合 高压电缆拉力试验 对连接至静电喷枪的任何高压电缆施加 150 N 4 次。
7.10 点火试验要求。
拉力,连续时刻 1 min 。
对完全装配好的 两把 抽样产品进行拉力试验。
试验期间,限位器间的电缆不应显现明显移位。
压力试验 对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中所有承担气体或液体压力的部件,施加最大标称工作压力 5 min 。
1.5 倍值的压力进行试验,连续时刻为 7.6.2 7.7 高电压绝缘试验 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的高电位部分都应按其最高工作电压的 击穿及表面闪络现象。
7.8 短路试验 将静电喷枪的高压电极触地连续 5 min ,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中所用的任何限流器件都不应损坏。
7.9 温度试验 7.9.1 在正常作业及设计规定承诺的超负荷条件下使用时,测得的设备外表最大温升值不应超过制造 厂标注的温升值。
7.9.2 7.10 7.10.1 7.10.2 试验中,被试部件不应显现渗漏或损坏。
1.2 倍值进行绝缘试验, 应不显现电 测量表面温度时,应尽可能减少环境对温度参数的干扰。
静电喷枪点火试验 本试验应在20± 5 C 的环境温度下进行,并注意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爆措施。
静电喷漆枪点火试验所用的爆炸性气体的点火能量为 0.24 mJ 。
符合要求的气体为丙烷与空气5.25%± 0.25%,丙烷的纯度为 99%。
混合气体,丙烷的体积浓度为7.10.3 合气体,甲烷的体积浓度为7.10.4 静电喷粉枪点火试验所用的爆炸性气体的点火能量为 2 mJ 。
符合要求的气体为甲烷与空气混12.0%± 0.1%,甲烷的纯度为 99%。
试验时应将静电喷枪配用的高压电源调整到最大输出高压值,但输入电压不应超过其标称输入 电压的 1.1 倍。
7.10.5 试验在由非导体材料制成的充满试验气体的透亮试验容器内进行。
对试验用的混合气体进行引燃校验,以证实其确为标准着火浓度。
7.10.6 将直径为 10mm 和 25mm 的接地金属球反复地移向喷枪及电缆中可能发生最易燃放电的部分。
如果试验气体未被点燃,则认为喷枪通过本试验。
7.10.7 试验以 5min 为一周期,连续重复 4次。
每次都更换新奇的试验气体,或者试验气体连续地通 过容器,则试验为一次连续试验前应先用已确定的能量 20min 。
7.10.8 考虑静电喷枪剩余电荷的点火能量, 可在上述试验完毕后, 切断电源, 赶忙重复一次上述试验。
8 检测 8.1 向有资质的检测部门参照具体产品标准规定的检测周期及抽样产品的封样、送样方法进行送检。
8.2 由有资质的检测部门按照本标准对制造厂按规定送交的抽样产品进行检测检验,以验证其是否符 合本标准的要求,并填发检测报告。
8.3 制造厂应自行负责验证所生产的产品完全与提交检测部门检测并通过认证的样品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