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赏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256.00 KB
- 文档页数:15
考点01 抓住文章标题,分析含义作用【考点知识讲解】1.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标题的作用方法总结:情节上:点明中心事件(关键人、物);成为全文的线索,文章的情节(主要情节)都围绕此展开;人物上: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主题上:揭示(暗示)主旨。
表达上:运用修辞,形象而又有诗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贯穿全文线索、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象征或比喻、透露情感主旨。
此外还有: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使形象生动等。
《复活》题目含义:一指蜥蜴复活;二指我被蜥蜴顽强的生命力打动,最终对生活充满希望。
《田野上的白发》题目作用:(1)“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2)“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表明写作对象);(3)敲盆赶鼠、跪着插秧时的“白发”,突出母亲的辛劳(关联主要情节);(4)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对母亲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3.答题技巧(1)含义:结合全文的内容、主旨,并结合所使用的修辞等来分析含义。
(2)作用:有的交代主要内容;有的揭示(或暗示)主旨;有的点明线索;有的交代描写对象;有的交代故事发生环境;有的设置悬念;有的具有提示文眼的作用等。
4.考题示例(2020年中考·内蒙古包头卷)4.结合全文,简述题目“歌者”的含义。
(2020年中考·山东省临沂卷)19.本文在选入《散文选刊》(2020年第2期)时,题目为《黑夜的火车》,《那一束光》和《黑夜的火车》这两个题日,你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答题示例:2020年内蒙古包头卷:4.放牧时,以唱歌消解孤独的“我”;草原上自由、纵情歌唱的百灵鸟;所有能勇敢顽强地面对困境,唱出精彩的鲜活生命。
2020年山东省临沂卷:19.示例:我喜欢《那一束光》, 1.“那一束光”的意蕴丰富,一是“那一束光”是手电筒的光,表明“我”在黑夜中看到了母亲的身影;二是母亲就是那一道光,照亮“我”人生的前进的路;三是母亲让“我”在黑夜中能够找寻到故乡。
考点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散文考点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常见问法:①探究“⋯⋯”在本文中的丰富意蕴。
②请你说说文章标题的含义。
③本文以“⋯⋯”为题,有何好处?④请问本文标题能否改为“⋯⋯”?技巧点拨:1、理解标题含义。
理解标题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从标题与主题的关系入手。
如,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主题,所谓标题即主题;有的标题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深思,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②善抓点题句。
用点题句去印证标题含义,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③分析标题修辞。
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④分析标题字词。
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2、分析标题作用。
分析标题的作用,要按标题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
标题一般有以下作用:①概括文章内容;②是行文线索,全文是围绕这条线索展开的,也使得文章结构严谨;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④运用某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标题新颖生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⑤一语双关,暗示文章主题;⑥直接揭示文章主旨。
考点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7】家徽(江苏省连云港市,17 分)余华①国有国徽,校又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
我们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
那条鱼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身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着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条人影窜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
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来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
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
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
等他们兄弟走了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
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例如:“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白杨》首段便交代了地点:使人初步感受到大戈壁的荒凉与贫瘠,为下文爸爸的沉思做了铺垫。
另外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也是如此。
二、渲染气氛。
例如“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悲哀的气氛,衬托出人们悼念周总理的极其沉痛的心情。
另外如《故乡》中对故乡景象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而鲁迅《药》一文结尾一段: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叠叠”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这里借助环境描写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
三、烘托人物的心情。
例如《心愿》一文,在点明“我”在一个假日去巴黎的一座街道公园看书之后,交代了“我”周围的环境以及“我”由花丛联想到北京一事,表达了作者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例如《一夜的工作》一文写周总理工作的环境:“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可以看出,总理生活多么简朴。
又如《穷人》一文中写道“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这间渔家的小屋却温暖而舒适。
”由此可知,桑娜是个十分勤劳的人。
五、推动情节的发展。
例如:《曹操煮酒论英雄》中“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
从人遥指天外龙挂”一句,因为天气的变化,引出了对“龙”的评论,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另外如《边城》中写道:“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
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
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
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模块二赏析标题的作用标题是一篇文章的文眼,如一扇呈现美丽风景的窗户,令读者沉浸在美好的氛围里。
因此,一个精美的题目总是值得细细推敲,往往它会与文章的内容、主旨、线索、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都有密切联系。
一、方法强化1.揣摩标题含义:先看标题的本义,再思考深层含义。
2.分析标题的作用:表明写作对象、体会主要内容、贯穿全文线索、揭示情感主旨、引起读者兴趣。
3.分析其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
二、规范要求先通读全文,初步掌握全文意思,再体味题目的含义。
标题或是涵盖全文的内容,或是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或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的思路。
在做题目的时候,不要乱凑概念术语,而应真正地理解到位,并且能展开具体的表述。
另外,在平时训练中还要经常去揣摩中考真题,以逐渐趋于规范答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父亲的鞋子李汉荣①那年,记得是深秋,父亲搭车进城看我们,带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条。
“没上农药化肥,专门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的。
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有机。
让孙女吃些,好长身体。
”父亲放下粮袋,笑着说。
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多斤,面条有三十多斤。
鼓鼓囊囊两大麻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是怎么颠簸过来的。
老家到这个城市有近一百里路,父亲也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
看着父亲一头的白发和驼下去的脊背,我没有说什么,心里一阵阵温暖和酸楚。
②父亲看着我们刚刚入住的新房,墙壁雪白,地板光洁,说:“这辈子当你的爹,我不及格,没有为你们垫个家底,你们家里,连一块砖我都没有为你们添过,也没有操一点心,也没帮过一分钱,我真的不好意思。
只要你们安然、安分,我就心宽了。
”我不住地说:“爹,你老人家还说这话,我们长这么大就是你的恩情,你身体不错好好活着就是我们的福分,别的,你就别多想了。
”③父亲忽然记起了什么,说:“嘿,你看,人老了忘性大,鞋子里有东西老是硌脚。
昨天黄昏在后山坡地里搬苞谷,又到林子里为你受凉的老娘扯了一把柴胡和麦冬,树叶啦,沙土啦,鞋子都快给灌满了,当时没抖干净,衣服上头发上粘了些野絮草籽,也没来得及理个发,换身像样的衣服,就这么急慌慌了。
语文阅读理解赏析标题作用
标题的作用:
1、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
(题目若是一个人或一件物品或一个内涵丰富的动作,很可能就是该文的行文线索。
)
2、语带双关,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
3、表明写作对象。
4、概括文章内容。
5、揭示(暗示)文章中心。
6、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7、用修辞,新颖独特,吸引读者。
8、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地点及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
9、如果以物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贯穿全文、概括主要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10、如果以人物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交代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扩展资料:
语文阅读标题答题方法:
1、表层含义。
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上入手。
即标题体现的内容,点明的写作对象等。
2、深层含义。
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从以下角度作答:
(1)把握文章的情感出发点。
(2)分析标题的修辞义。
(3)理清文章标题的象征意义。
(4)从文章主旨及揭示的道理来分析。
3、标题妙处
分析标题妙处时,一般需从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两个方面来作答,还需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分析。
专题03:分析标题含义,揣摩标题作用考点3:分析标题含义,揣摩标题作用【考情梳理】记叙文标题的特点1、以物为标题,如茅盾《白杨礼赞》2、以人物(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为标题,如鲁迅《藤野先生》3、以线索为标题,如郑振铎《猫》4、以主题为标题,如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5、以事件为标题,如莫怀戚《散步》6、以时间或地点为标题,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解答标题“六看”一看:标题是否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环境氛围,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调。
二看:标题是否是文章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点明或凸显主题。
三看: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四看:标题是否概括了故事情节。
五看:标题是否一语双关,对强调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看:标题是否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
标题是文章的内容、思想情感的高度概括。
对于文题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中考记叙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专项练习一、(2021·广东广州·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肮脏的地方干净地活着贾平凹多年前的一个下午,我在家读《西游记》,门就被咚咚敲响。
咚,咚,门还在敲,而且声音越来越大,最后是哐的一下,用脚踢了。
我有些愤怒,一把将门拉开,门口站着的却是刘书祯。
知识点 答题思路标题的含义1.联系表层含义 内容(标题的字面义、文中的内容)2.体会深层含义 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等,一般与文章的中心有密切的关系。
答题模式:①表层含义(结合文章主要内容作答)②深层含义(紧扣文章中心作答)标题的作用无手法 1.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富有哲理,引人思考。
2. 是文章的线索或感情线索;3. 揭示(暗示)文章主旨;4. 点明文章的描写对象;5. 奠定文章感情基调;6. 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某个情节;7. 手法的运用:比喻、拟人、象征、一语双关、引用等。
有手法 1、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吸引读者。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标题的含义与作用精品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三:标题的含义、作用一、标题的含义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中心 1、联系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记叙的内容 2、体会深层含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象征、 双关等),和文章内容相关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解题方法:1、把握标题的关键词语,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表层含义。
2、抓住文章中的点题句,结合文章主旨,体会深层含义。
注:不是所有的标题都有表层和深层含义,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标题的作用1、表明文章的写作对象;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4、揭示文章的主旨;表明文章的写作情感;5、一语双关;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7、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流泪的蓑衣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
土墙上有一截嵌入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
蓑衣轻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吹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
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
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
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被无情地挂在了土墙上。
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而又辛苦的一生。
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南的细雨,或许是要去见一个想往已久的女子。
而在唐朝风雨里,有一个诗人吟唱着这样的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蓑衣想到自己的前生,心里一阵喜悦。
但它更愿意回忆的是和我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的日子。
那时候,父亲在农村,在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埂上。
或者,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
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父亲的脊背。
蓑衣被冷漠了一个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
于是感动的泪水顺着蓑衣流了下来,滴落在冬水田里。
如何赏析文章的题目文章的题目是吸引读者的第一印象,它应该准确、精炼地概括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赏析文章的题目需要细致入微,因为一个好的题目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让他们愿意深入阅读文章。
一、题目的作用题目在文章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引起注意:题目是文章的第一印象,它应该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愿意继续阅读。
2、概括主题:题目应该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主题和内容,使读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3、传达作者意图:好的题目可以传达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情感,为读者提供对文章的导向和理解。
4、吸引目标受众:题目可以帮助文章吸引特定的目标受众,因为一个好的题目可以告诉读者这篇文章是否适合他们的兴趣和需求。
二、题目的构成要素一个好的文章标题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构成要素:1、核心关键词:题目应该包含文章的核心关键词,这些关键词通常与文章的主题和内容直接相关。
核心关键词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的主要焦点。
2、清晰和简洁:题目应该是清晰而简洁的,避免使用过长或复杂的句子。
一个简洁明了的标题通常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3、吸引人:一个好的标题应该有吸引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
这可以通过使用有趣的词语、问题、比喻或引用等方式来实现。
4、准确性:题目应该准确地反映文章的内容,避免误导读者。
不准确的标题可能会导致读者对文章内容感到失望或困惑。
5、与文章一致:题目应该与文章的内容一致,避免使用与文章无关或不相关的词语或主题。
三、常见的题目类型在赏析文章的题目时,有一些常见的题目类型,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题目的作用和意图。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题目类型:1、描述性题目:这种类型的题目简单地描述了文章的主题或内容,通常不带有强烈的观点或情感。
例如,"自然风景中的美丽"。
2、引发问题题目:这种类型的题目通常以一个问题开头,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答案。
例如,"人类是否注定要探索太空?"3、观点性题目:观点性题目表达了作者的观点、立场或看法,通常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
..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三:标题的含义、作用一、标题的含义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中心1、联系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记叙的内容2、体会深层含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征、双关等),和文章内容相关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解题方法:1、把握标题的关键词语,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表层含义。
2、抓住文章中的点题句,结合文章主旨,体会深层含义。
注:不是所有的标题都有表层和深层含义,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标题的作用1、表明文章的写作对象;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4、揭示文章的主旨;表明文章的写作情感;5、一语双关;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7、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流泪的蓑衣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
土墙上有一截嵌入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
蓑衣轻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吹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
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
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
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被无情地挂在了土墙上。
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而又辛苦的一生。
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南的细雨,或许是要去见一个想往已久的女子。
而在唐朝风雨里,有一个诗人吟唱着这样的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蓑衣想到自己的前生,心里一阵喜悦。
但它更愿意回忆的是和我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的日子。
那时候,父亲在农村,在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埂上。
或者,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
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父亲的脊背。
蓑衣被冷漠了一个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
于是感动的泪水顺着蓑衣流了下来,滴落在冬水田里。
多少个这样的雨天,蓑衣紧贴着我父亲的脊背,行走在田间地头。
散文阅读之标题赏析题一.识记标题赏析题的命题方法(★☆☆☆☆☆)题干特征:除了题干中问标题的含义(内涵)以外的题,其他问标题的都是标题赏析题。
具体如下:1. XX标题的好处/妙处/作用......2.作者为什么要以XX为标题?3.请赏析XX标题?4.作者以XX为标题的用意/目的/意图是什么?5.怎样理解XX标题?练习:请默写标题赏析题的命题方法。
二.判断一个题型是否是标题赏析题(★★☆☆☆☆)1.本文以“故乡的沉沦”为题,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回答。
2.从全文看,题目“黑白苏州”有哪些含义?3.作者“冬夜重读史铁生”获得了哪些感悟?4.通读全文,说说本文以“当人遇见猫”为题目有何深意。
5. 从全文看,“绍兴的大梦”有哪些具体内容?请分条概述。
6.结合文意,谈谈你对标题“街魂”内涵的理解。
7.结全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
8.文章为何以“大地清明”为题。
9.作者为什么说大运河是“流淌千年的乡愁”?10. 纵观全文,简析作者为何以“空巢”为文题。
三.识记标题赏析题答题要点(★☆☆☆☆☆)(一)标题赏析题答题要点点明手法——指出题目所使用的手法,并对其进行解释说明分析结构——分析题目在文章出现的位置并依据位置写出结构上的作用概括内容——联系文章内容,分析题目有无深层含义揭示主旨——暗含或揭示的作者情感、文章主旨注意:这四个答题要点并非在每题中都会全部涉及到,这四个点是我们回答这类题时重要的思考点、切入点,应当结合具体文本和问题,进行解答。
这四个角度中的内容时有交集,应学会对答案进行整合,将思路梳理清楚后作答。
(二)具体阐释及判断方法1.手法手法解释包含部分:所用手法+手法说明+手法效果a.常见题目手法及手法说明①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小细节→大道理)手法说明: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描写_______来说明___________的道理。
例:《画杨桃》画杨桃画成五角星与他人不同→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画·杨桃→观察·事物、做·事情②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
一、现代文阅读——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一)标题的含义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中心1、联系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记叙的内容2、体会深层含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征、双关等),和文章内容相关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解题方法:1、把握标题的关键词语,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表层含义。
2、抓住文章中的点题句,结合文章主旨,体会深层含义。
注:不是所有的标题都有表层和深层含义,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例题讲解田野上的白发(1)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
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2)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
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3)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
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
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
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4)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
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
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
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
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
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
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
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
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
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
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
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5)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
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
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