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赏析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
- 格式:ppt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12
中华建筑报/2007年/12月/15日/第B08版案例T3—世界枢纽机场航站楼的经典之作——北京首都机场新航站楼规划设计解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邵韦平为应对高速发展的航空市场需求及迎接2008年奥运会,构建东北亚最大的综合型枢纽机场, 北京启动了新航站楼计划。
由著名的Foster公司主笔创意,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协同完成的新航站楼设计是同类建筑的经典之作,体现了当今枢纽机场航站楼发展中最先进的设计理念。
它强调以人为本和生态节能,通过诗意与理性并存设计手法构筑了一个面向未来的世界级枢纽机场航站楼。
新航站楼的建设背景在亚太地区枢纽机场的竞争中,北京首都机场既存在巨大的航空市场空间,又正面临周边国家中心机场的竞争压力。
枢纽功能提升成为首都机场最当务之急的紧迫任务。
在这样竞争背景下,首都机场根据中国民航发展战略,实施国际枢纽机场建设计划,构建东北亚最大的国际、国内综合型枢纽机场是本次扩建的重要目标。
首都国际机场是目前北京市用于航空运输的唯一大型民用机场,也是中国最大的门户机场和民航运输网中最重要的中心机场。
经过50多年的建设,现正在运行的航站楼有两座,分别是80年启用的T1航站楼,和99年10月启用的T2航站楼。
首都机场目前年旅客吞吐量已占全国1/4,起降飞机架次占全国近1/3,已成为亚洲最繁忙的空港,跻身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列。
由于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对机场运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预计奥运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4800万人次,这是本次扩建T3新航站楼工程直接原因。
本次扩建工程概念方案通过国际招标,由荷兰的Naco 公司、英国的Foster公司和Arup公司组成联合体提供的方案赢得本次竞赛并予以实施。
以上三家公司都是在机场建设方面世界最优秀的专业咨询机构。
特别是Foster公司在建筑设计方面出色的创意,为新航站楼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在国内机场设计方面的优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本土建筑设计公司,受业主和外方团队邀请,共同参与了招标方案之后各项设计深化工作,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业主与外方设计师的纽带,为该工程的逐步实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浅析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建筑设计从建筑的总体布局、功能组织、细部设计三个方面出发,分析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设计过程及对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概括介绍了T3航站楼的设计要点并加以研究。
标签T3航站楼;人性化考虑;高完成度;性能化设计T3航站楼的設计由著名的Foster公司主笔创意,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协同完成。
到目前为止,T3航站楼是世界一次建成的最大的航站楼。
T3航站楼从南到北3公里,长于奥运中心区2.4公里的长度,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单一个交通中心停车楼就比鸟巢大2倍,工程量和施工难度十分罕见。
工程的开工日期是2004年3月28日,如此庞大的工程,仅用3年7个月时间建设完成建筑主体,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罕见的。
1 因地制宜的建筑布局根据首都机场扩建规划,新的航站楼被布置在新的东部航站区,在现有的东跑道和新建第三跑道之间。
两条跑道之间的距离为1525米,也是建设航站楼必要的最小间距。
它也成为制约T3航站楼总体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
并催生出现有航站楼的总体方案和空侧布局。
T3航站楼是一个具有空气动力学造型的建筑,整个建筑沿南北方向线性展开,南北各有两个人字型格局,即T3A和T3B,对应组合在一起。
T3A楼前是椭圆形的停车场,上面有轨道车站。
从空中俯视,T3A和T3B像两架巨大的喷气式飞机,机头遥遥相接,而T3C则立于其中,呈一字形排列。
T3航站楼之所以被布置成三截,主要是考虑到楼过长会影响飞机的调配。
虽然分成三截,但地下是连成一体的长廊,地下室的自动捷运系统(APM 系统)和行李机房都是一个整体。
APM系统不仅将这几幢楼串起来,将来还要延续到T2航站楼,实现不同航站区的接驳。
2 人性化的功能组织T3航站楼功能上由共用的一个中央处理单元和两个空侧航站楼单元组成,其国内候机单元与中央处理单元共同组织T3A楼,国际候机单元构成T3B楼,国内和国际航站楼有所分离,同时又有联系,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1]主楼由荷兰机场顾问公司(NACO)、英国诺曼·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负责设计。
航站楼是世界最大的单体航站楼。
3号航站楼(T3)由主楼和国内候机廊、国际候机廊组成,配备了自动处理和高速传输的行李系统、快捷的旅客捷运系统以及信息系统,总建筑面积98.6万平方米。
新建一条长3800米、宽60米的跑道,t3航站楼夜景满足F类飞机的使用要求,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三类精密自动飞机引导系统,这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起降导航系统,在很低的能见度下仍可实行飞机起降。
人性化设计在机场内转向是很多乘客经常碰到的问题,但是在3号航站楼内,您再也转不了向了。
因为航站楼的屋顶是由钢架结构组成,由于这些屋顶钢管都是正南正北走向的,所以只要您抬头看看屋顶线,就知道哪边是北了。
航站楼内的屋顶色彩也独具匠心,是由红-橙-黄渐变的三种颜色构成的,这三种颜色分别位于航站楼内不同的区域,只要您看看屋顶的颜色,也就知道自己身处哪个区域了。
设计方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的设计具有一个简洁明了的平面,体现了工程技术在其建筑构成和机场系统中的运用。
设计由连续3个候机大厅构成.并与航空港主建筑相连。
A厅为国内候机厅,与航空港直接相连。
国际大厅B和C沿中轴排成一列,通过自动人流传送系统与航空港相连。
每个机场大斤都是十字形平面,从空侧区的核心向四面延伸出4个航空码头。
这种布局有效地集中了机场服务设施,最大程度地缩短了乘客到登机口的步行距离.同时也营造了最有效的空侧区设计。
乘客的流动是直接的,他们姗要做出行进方向选择的次数被降到最低。
几大看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的设计方案出自英国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之手,从空中俯视犹如一条巨龙,形成了充满整体动感的建筑体量。
这种完整的建筑格局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都将形成令人震撼的出行体验。
整个3号航站楼工程可以看成为“龙吐碧珠”、“龙身”、“龙脊”、“龙鳞”、“龙须”五部分。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由Foster + Partners公司主笔创意,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协同完成的新航站楼设计是同类建筑的经典之作,体现了当今枢纽机场航站楼发展中最先进的设计理念。
它强调以人为本和生态节能,通过诗意与理性并存设计手法构筑了一个面向未来的世界级枢纽机场航站楼。
新航站楼在给人带来强烈冲击的同时兼顾了环保节能的视觉设计理念为了体现枢纽航站楼空间简洁、通透的效果,在屋面挑檐之下是连续不断的玻璃幕墙,绵延数公里的玻璃由Foster + Partners公司主笔创意,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协同完成的新航站楼设计是同类建筑的经典之作,体现了当今枢纽机场航站楼发展中最先进的设计理念。
它强调以人为本和生态节能,通过诗意与理性并存设计手法构筑了一个面向未来的世界级枢纽机场航站楼。
新航站楼在给人带来强烈冲击的同时兼顾了环保节能的视觉设计理念为了体现枢纽航站楼空间简洁、通透的效果,在屋面挑檐之下是连续不断的玻璃幕墙,绵延数公里的玻璃幕墙强化了建筑的通透和开放的效果。
透过玻璃人们可以全景地看到外部飞机动态和自然景色,从而放松出行的紧张。
T3设计中大量采用了中国北京的传统色彩“装饰”建筑,大红色调是中国传统色和最受欢迎的颜色,红色代表热情奔放、喜庆,金黄色是北京紫禁城的主色调,代表着尊严和富贵,金黄色还是落日余辉的色彩。
整个室内的主屋面底板,钢结构网架及构件被由红到金黄的过渡色彩装饰。
红色从航站楼的南端巨大的挑檐开始,经过中央直指廊到T3B最北端逐渐过渡到橙色和金黄色,形成一条绵延3公里的色彩长龙。
在东西方向,T3A是由中央的红色过渡到东西两侧的金黄色,而T3B反之。
它产生了一种类似于双向复色退晕渲染的效果。
为了避免过于鲜艳的颜色产生负面影响,整个彩色屋盖下铺设了一层开放的白色隔栅吊顶,这样50%的覆盖率具有单一方向的开放吊顶,巧妙地把浓烈和宁静这两个相冲突的效果结合在一起。
为加强色彩的效果,支撑幕墙的鱼腹绗架也被赋予与屋面相同色彩。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世界最大单体建筑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世界最大单体建筑工程总投资:250亿元工程期限:2004年——2008年鈥斺斒澜缱畲蟮ヌ褰ㄖ" alt="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鈥斺斒澜缱畲蟮ヌ褰ㄖ"src="/DownloadImg/2011/08/0 120/15116367_1.jpg" width=657 height=372>奥运重点工程之一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T3),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建筑,是我国目前投资建设的最大机场。
工程总投资250亿元,历经近4年时间建成,于2008年2月29日和3月26日分两期投入运营。
首都机场叁号航站楼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项目,3号航站楼总体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长2900米,宽790米,建筑高度45米。
甚至将之前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写字楼——美国五角大楼都比了下去(五角大楼的总建筑面积是60.8万平方米),相当于160个足球场那么大。
但是如此庞大的工程却花了不到4年的时间就建造完毕了。
北京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的规模,是英国希思罗机场5号航站楼的两倍,但在筹划和兴建上,只花了5号航站楼一半的费用,以及不到1/3的时间。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飞机乘客的数量已经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几百万人增长到现在的1.85亿人。
到2020年,中国97%的机场都将重建。
“欧洲的城市化过程用了200多年,中国只用了20年。
”-- 英国建筑大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的设计者诺曼•福斯特其中三号航站楼主楼建筑面积达55万平方米。
楼内许多设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新增机位99个;新建一条长3800米,宽60米的跑道,届时,世界上最大的飞机空客A380能够顺利起降。
根据设计能力,到2015年,首都机场将实现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200万人次的目标,比现有能力增加1倍。
盘点世界上最美丽的机场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为迎接北京2008奥运会即使开业的3号航站楼,面积庞大(长度高大2英里,是世界最大的建筑之一),象征的是一条龙。
建筑师福斯特事务所(Foster + Partners)设计的天花板有红色与黄色区带,令人眼花缭乱。
如此传统的配色方案不仅是建筑的特色,还成了乘客们在航站楼内的方向指南。
美评:入境的乘客会抵达机场的最高层楼。
福斯特事务所总裁Mouzhan Majidi 说,“您会通过这个很大很大的空间,从此通往中国。
”乌拉圭,蒙得维的亚-卡拉斯科国际机场 Carrasco International Airport由乌拉圭建筑师Rafael Vinoly设计、2009年开业的新机场,在设计方面与1960年的约翰肯尼迪机场不相上下。
它的外形是一个简单的、不间断的曲线,就如同小孩儿的机场绘画。
场内的大厅让阳光投射进来,如同古老的火车站。
在顶楼,还有一个阳台,让乘客们欣赏跑道的美景。
美评:Vinoly说,“在乌拉圭,您不管是出远门,或是回国,亲朋戚友都会热情接送”。
而机场的阳台、休息室都是为乘客与他们的亲友们特别设计的。
西班牙,毕尔巴鄂-Sondika机场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设计的机场,建始于2000年。
它的外形像鸟,所以被给予“鸽”、La Paloma等错号。
厅内的装潢朴实简单。
Design Within Reach创始人罗布福布斯(Rob Forbes)表示,“乍看之下,这是一个富有高第(Gaudi)特色的当代建筑,完全符合西班牙/巴斯克/加泰罗尼亚语的巴罗克传统。
”美评:就连机场的停车场也是通过精心设计。
停车场有大半部分埋伏在绿色山坡上,既神秘又漂亮。
柏林-滕珀尔霍夫国际机场由于设计师伟业斯佩尔(Albert Speer)是纳粹人,所以难以用“美丽”二字来形容此建筑。
不过这毕竟是1936年建筑的里程碑,也决定了将来几代机场的结构。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案例剖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形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从国内外不同地区的装配式建筑案例出发,剖析其设计理念、施工优势以及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贡献。
一、国内装配式建筑案例剖析1.1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T3航站楼北京大兴国际机场T3航站楼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现代化机场项目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不锈钢膜结构装配式建筑。
这座巨大而精美的航站楼凭借着其卓越的设计、高效率的施工以及卓越的环保性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注意。
通过采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节能材料以及先进技术,T3航站楼成功地实现了扩大规模、提高效率并降低对环境资源依赖。
1.2 上海静安悦荟广场上海静安悦荟广场是中国首个商业建筑项目,也是中国最大的集装箱商业建筑。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性的装配式建造技术而闻名。
悦荟广场的外立面采用了由多个重复模块组成的集装箱结构,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赋予了建筑独特的视觉效果。
二、国外装配式建筑案例剖析2.1 日本东京奥运会主体育馆作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东京奥运会主体育馆是一个典型的装配式建筑案例。
该体育馆采用了先进的钢结构技术,通过模块化设计和预制构件加工完成了大部分施工工作。
这种模块化设计不仅在时间上节约了很多,还减少了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2.2 德国哈默尔恩度假酒店德国哈默尔恩度假酒店是一家位于巴伐利亚州皇家城堡附近的豪华酒店。
该酒店完全采用木结构装配式建造,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天然木材资源。
通过使用装配式建筑技术,酒店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施工,并致力于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三、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理念装配式建筑在设计理念上强调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注重环境友好和能源节约。
它们通常采用先进的节能材料,例如绿色保温材料和太阳能发电系统等。
此外,装配式建筑还注重空间灵活性和人性化设计,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提供良好的居住或工作体验。
空间结构工程实例
——首都机场T3航站楼
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T3A 主楼屋架为网架结构,外形呈飞行体状;南北向长约955 m ,东西向宽约773 m 。
(1)
图1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鸟瞰图 图2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夜景
航站楼屋顶采用变厚度双曲面三角锥网
壳结构,大部分为抽空三角锥I 型网壳,如图
4所示,指廊和主体的翼部为局部抽空三角锥
网壳。
网壳结构为下弦支撑,支撑在由楼面挑
出或周边向外倾斜的柱顶。
支撑柱的柱网为正55m 的大悬挑网壳结构。
指廊部分单元的为双曲面形式,通过上弦高度放样曲线、下弦高度放样曲线和边节点高度放样曲线确定整个屋顶曲面。
(2)
由于屋面网架下弦球为固定点,为了适应双曲面的空间变化,如图5示吊顶龙骨基本布置单元应是三角形,
通过具有三维可调的六角法兰将三角形骨架单元
与网架球节点连接并消除网架变形运动和球节点位置不准造成的施工误差,同时满足三角形龙骨单元随双曲面的空间变化的转动。
(3)
T3航站楼是国内第一个超大型双曲面铝条板吊顶工程应用在网架结构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首都机场T3A航站楼超大型网架结构的施工技术冯小平》段敏周观根严永忠(2)《首都机场T3航站楼钢结构应用》段敏
(3)《首都国际机场T3B新航站楼超大型双曲面网架下弦铝条板吊顶设计及施工技术》蓝建勋许艺晖齐晓剑。
T3航站楼淡绿色的交通枢纽是龙头,金黄色的屋顶是龙身,火红的天窗是龙鳞,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是龙须,从空中俯瞰首都机场T3航站楼,人们将仿佛看到一条披着金红鳞甲的龙游弋在东西两个波光粼粼的人工湖间……2008年2月29日,首都机场T3航站楼正式运行。
经过近4年漫长的等待,这座宏伟的建筑终于向世界人民展示了她的美丽容颜。
在人们的心目中,T3航站楼的建设是迎奥运的产物,事实上,T3航站楼最大的任务是应对不断增长的航空的需求。
首先,首都机场年均15%的超常规增长速度导致整个机场的设计容量已经不能满足旅客的需要;其次,未来的航空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为争夺航空资源,吸引更多的国际航班在首都机场停靠,必须把首都机场拓展成为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枢纽机场;再次才是为迎接奥运,建立新的国民形象。
T3航站楼是我国航空事业的重要战略布局,更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一个具有很大社会影响力的工程。
T3航站楼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一次建成的最大的航站楼。
T3航站楼从南到北有3公里长,长于奥运中心区2.4公里的长度,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单一个交通中心停车楼就比鸟巢大两倍,工程量和施工难度十分罕见;另外,如此庞大的工程,仅用3年零9个月的时间即建设完成,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因地制宜的建筑布局T3航站楼的设计工作始于2003年底,是由国外顶尖的机场设计联合团队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完成,北京院作为主设计方,挑起了更重的担子。
首都机场有东西两条跑道,T3航站楼在东跑道之外,因此,需要建第3条跑道,而T3航站楼在东跑道和第3条跑道之间建设,由于场地的限制,根据楼前道路情况,只能从南到北线性发展。
T3航站楼是一个具有空气动力学造型的建筑,整个建筑沿南北方向线性展开,南北各有两个人字型格局,即T3A和T3B,对应组合在一起,T3A楼前是椭圆形的停车场,上面有轨道车站。
从空中俯视,T3A和T3B象两架巨大的喷气式飞机,机头遥遥相接,而T3C 则立于其中,呈一字型排列。
Beij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Client: Beij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Company Ltd.Location: Beijing, ChinaArchitectural Design: Foster + PartnersLocal collaborating architect : BIAD (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Structural & Mechanical Engineers : Arup Landscape Architect: Michel Desvigne Lighting Consultant: Speirs and Major Design / Completion: 2003 / 2008Photography: Nigel Young / Foster + Partners业主单位: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有限公司项目地点:中国北京建筑设计: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合作单位:北京建筑设计院结构设计/机电设计:奥雅纳景观设计:Michel Desvigne 照明设计:Speirs and Major 设计/建造:2003 / 2008年摄影:Nigel Young / 福斯特建筑事务所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新设航站楼——为2008年奥运会提前开放。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仅用了四年的时间便设计和建设完成,现已开放使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和最先进的机场,该航站楼无论是在科技上,还是在运作效率、乘客舒适度、可持续性和自然采光上,都提供给旅客无与伦比的飞行体验。
作为第29届奥运会参赛运动员进入北京的门户,其设计备受欢迎、振奋人心。
高耸的空气动力屋顶和龙形结构是北京的象征,像是在赞颂飞行中的惊险和诗意。
室内色彩:北京欢迎你——首都机场T3航站楼色彩设计
每个走进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主楼的旅客,总是会被形成阵列,黄红渐变的建筑构件吸引,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们印象深刻。
设计者一改国内其它航站楼采用单一色调的方式,采用了16种颜色组合布置,使室内形成16种不同的色彩空间。
以富于特色的“中国红”色彩设计主线,并在传统中寻求突破与创新。
由淡黄至深黄,由橘红至深红,相仿的颜色渐进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绮丽的梦幻世界。
通过实地调研取样,我们看到所有色样集中在色彩圆环Y-R黄红这一90°角范围内,形成橙红色调。
这样的色彩组合方式容易使颜色间产生对比,同时保持一定的关联。
而所有的色样都较为鲜艳,明亮,色彩三角中所处的位置直观地反应出这些特点。
华丽的红黄色调传递出饱满的热情,首都机场正是以这样温暖的姿态温暖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北京奥运会最为重要配套工程,世界最大的单体航站楼——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T3)3月26日全面投入使用。
外形宛似一条巨龙的首都机场新航站楼,率先拉开了东方古都的奥运序幕,向世界展示一个全新的“国门”形象。
走进首都机场新航站楼主楼,抬头就能看到红色三角形网架搭建成的“中国红”屋顶。
据首都机场新航站楼的承建方、北京城建集团机场项目经理樊军介绍,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南北长2900米,宽790米,高45米,总建筑面积98.6万平方米,是全球最大的单体航站楼。
T3航站楼龙形外观龙吐碧珠,指的是旅客进出的“集散地”,即GTC(交通中心),俗称停车楼。
这一次扩建的停车楼面积为34万平方米,拥有7000个停车位。
南来北往的旅客将在这里汇聚,发自东直门的机场快线终点站也设于此地。
同时,这里还将建有大型的综合商业中心。
龙身是扩建工程的主体。
作为“龙身”的3号航站楼建筑面积42.8万平方米,南北向长2900米,宽790米,建筑高度45米,由T3C主楼、T3D国际候机指廊、T3E国际候机指廊组成。
两个对称的“人”字形航站楼T3C(国内区)和T3E(国际区)在南北方向遥相呼应,中间由红色钢结构的T3D航站楼相连接。
投入使用后,首都机场的滑行道将由71条增为137条,停机位由164个增为314个。
第三条跑道可供F类航空器起降使用,空中客车A380等新一代大型客机将可在首都机场起降。
龙脊,指的是主楼双曲穹拱形屋顶,这是整个T3工程中最为壮观的地方。
这里的钢网架由红、橙、橘红、黄色等12种色彩起伏渐变而成,如同彩色云霞托起腾飞的巨龙。
龙鳞,指屋顶上正三角形的天窗,从远处看,犹如巨龙身上的鳞片。
它们还是可以自然采光的“龙鳞”天窗,这也是国内机场首次运用这样的技术。
航站楼天花板上有155个这样的采光天窗,能让阳光洒向大厅的每个角落,大大节约了能源。
龙须,意味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设计师巧妙利用了本次扩建工程中同步配套投资建设的进场交通工程,把它们拟态成了“龙须”,包括三条高速公路、一条轻轨和地方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