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国两会常用的20个名词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13.93 KB
- 文档页数:2
名词解释:全国两会“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
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
“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地方每年召开的人大和政协也称为两会,通常召开的时间比全国“两会”时间要早。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共同创立的。
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举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并通过建议和批评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的制度。
政治协商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
参加会议的有46个单位的代表共662人。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这三个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性文件。
会议还通过了关于国旗、国歌、国都、纪年等项决议,会议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当时还不具备召开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下,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96个政治名词解释1.国体是指人民民主专政,即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权力来自于人民。
2.政体是指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即人民通过代表来行使国家权力。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___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只有不断发展才能保证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6.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只有让人民参与政治决策,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和谐,即各方面利益的平衡和协调。
8.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只有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
1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民主法治、党的领导、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
1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注重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
14.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才能保证党的正确领导。
15.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利益。
16.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___的领导,只有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法治的正确实施。
17.三严三实包括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18.两学一做包括研究党章党规、研究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19.中国梦是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包括在___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对两会的常用词1. 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是中国政治制度中的两大重要会议。
2. 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通常会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一年的工作进行规划。
3. 脱贫攻坚:指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扶贫工作,旨在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4. 创新驱动:指鼓励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政府通过促进研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来推动创新。
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来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改革方式。
该改革旨在调整生产结构,减少供给过剩,提高产业效率和质量。
6. 新发展阶段:指中国正在经历的经济转型过程,从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向质量增长、创新驱动的阶段转型。
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经验已经无法继续支持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中国需要转型升级。
7. 一带一路:指中国在国际上推出的重大倡议,旨在促进参与国之间的合作和经济交流。
它是一个关于互联互通的倡议,包括各种在基础设施、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合作项目。
8. 蓝天保卫战:指中国政府为改善大气污染而开展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旨在保护自然环境,维护人民的健康。
9. 乡村振兴:指中国政府为振兴农村经济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旨在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0. 生态文明:指中国政府倡导的一种新型文明观念,旨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保护自然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11. 大数据:指通过计算机技术从大量数据中挖掘并分析出有用的信息,帮助企业、政府和个人进行决策和管理的一种技术。
12. 人工智能:指计算机科学和技术领域中的一种新兴技术,可以让机器模拟人类的智能思维和行为,向人类提供更加高效、智能的服务。
14. 教育改革:指中国政府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旨在推动中国的教育现代化。
15. 精准扶贫:指中国政府为消除贫困而采取的一种新型扶贫方式,通过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让他们真正受益于扶贫工作。
政务名词解释1、两个加快:加快建成“中国第一古镇”,加快实现文化产业新跨越。
2、两个带头:带头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带头建成中国现代汽车产业新高地。
3、三最龙泉:最能体现产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汽车龙泉”、最能反映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的“田园龙泉”、最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的“幸福龙泉”。
4、四大基础工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
5、五十百千:五个城市、十个县城、百个乡镇、千个村庄。
6、三个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
7、六个一体化: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
8、三集:集中、集约、集群。
9、三争三创:争当惠民先锋、富民先锋、安民先锋,“三创”:争创城乡统筹发展综合示范镇、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镇、成都市党建示范镇。
10、五好四强:“五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四强”(推动发展强、服务群众强、凝聚人心强、促进和谐强)。
11、五带五争:带头学习提高、争当勤学模范,带头创造佳绩、争当敬业模范,带头服务群众、争当为民模范,带头求真务实、争当实干模范,带头文明守法、争当自律模范。
12、四个特别: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
13、三个负责:勤于负责、敢于负责、善于负责。
14、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与管理、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
15、“六重”项目:重大产业类项目、重大基础设施类项目、重大城镇功能类项目、重大民生类项目、重大生态类项目、重大改革类项目。
16、五个必查:对“上级或领导督办落实的事项、媒体曝光的问题、网络上反映的问题、信访举报且属实的问题、明查暗访反映出的问题”必须督查处理。
17、九化:产业高端化、布局组团化、城镇集约化、功能复合化、空间人性化、环境田园化、风貌多样化、配套标准化、交通网格化。
2017“全国两会”常用的名词解释(精选)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答: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两学一做答:“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
3、四个自信答: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党面临的“四大危险”答: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5、党面临的“四大考验”答: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6、八项规定答: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强调要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
7、四种意识答: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8、“四风”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9、三严三实答: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10、四个“铁一般”答: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
11、党的民主集中制“四个服从”答: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12、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答: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
13、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答:一、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二、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三、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四、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
14、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答:各级干部在履行本职岗位管理职责的同时,还要对所在单位和分管工作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
两会热词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两会热词及其解释:
1.脱贫攻坚:指在农村地区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消除贫困现
象,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2.环保:指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行动。
包括空气、水、土壤等方
面的环境保护。
3.教育改革:指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其
中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师培训等方面。
4.社会保障:指为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而采取的社会福利措施,包括
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
5.科技创新:指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等方面。
6.文化传承:指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
包
括传统工艺、民间艺术、古建筑保护等方面。
7.国际合作:指国家之间开展的合作交流活动,以促进共同发展和
繁荣。
全国两会常用词,你用对了吗?
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各种关于会议的词汇也开始频繁出现。
但是,你是否真正了解这些词汇的意思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它们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几个常用词汇:
1. 政协:全国政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最高组织,由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地区、各族、各界人士组成;
2. 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是两会的代表,他们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3. 议案:在两会上,代表和委员可以提交议案,这些议案是对当前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提出的具体解决方案;
4. 决议:两会通过的决议是对当前重要问题的立场和决定,具有指导性和约束力;
5. 报告:两会上的报告是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工作情况和发展方向的总结和阐述。
以上是几个常用的两会词汇,希望大家在使用时注意准确性和恰当性,更好地了解两会。
- 1 -。
名词解释
三促进一保持:就是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
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
快增长。
双融双建:党员融入群众、干部融入工作;建立党群关系、建好干群关系。
三个代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重一大”: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
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两公开”:公开执法人员身份,公开执法程序;
“三告知”:告知相对人执法依据,告知相对人享有的合法权利,告
知相对人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五个不”:不收受涉药单位相对人的现金、有价证券和贵重物品;
不参加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宴请及各种消费娱乐活动;
不到涉药单位相对人处报销应由个人负担的各类费用;
不单独与相对人讨论案情;
不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
“五个不放过”原则:假劣药品来源、去向不查清不放过;
涉案的单位、责任人不查清不放过;
案件产生的原因不分析透不放过;
涉案人员未得到应有的惩处不放过;
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1.财政:国家为主体,为了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国家与各有关方面之间的分配关系。
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部分。
2. 财政支出:也称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
3.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4.预算: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集中性财政收支计划。
它规定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数量、财政支出的各项用途和数量,反映着整个国家政策、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5.赤字:多用于财政,意为亏本。
财政年度内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
因会计上习惯用红字表示而故名。
6.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7.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收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8.增值税: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
9.分税制:指在国家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和分税制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以补助制的预算管理体制模式,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要求的,这是市场经济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较为成功的做法。
10.转移支付:又称无偿支出,它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
是二级分配的一种手段。
11.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政策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2017全国两会常用的20个名词解释2017全国两会常用的20个名词解释1三去一降一补答: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2双随机、一公开答:指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3三权分置答:指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
4河长制答:指由中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
5数字经济答:指一个经济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数字技术被广泛使用并由此带来了整个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的根本变化。
6数字家庭答:指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各种家电通过不同的互连方式进行通信及数据交换,实现家用电器之间的“互联互通”,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从而极大提高人类居住的舒适性和娱乐性。
7海绵城市答:指通过控制雨水径流,恢复原始的水文生态特征,使其地标径流尽可能达到开发前的自然状态,从而实现恢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涵养水资源、提高水安全、复兴水文化的城市建设目标。
8深港通答:指深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的简称,指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建立技术连接,使内地和香港投资者可以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9地条钢答:指“以废钢铁为原料、经过感应炉等熔化、不能有效地进行成分和质量控制生产的钢及以其为原料轧制的钢材。
” 10僵尸企业答:指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
11证照分离答:指只要到工商部门领取一个营业执照,就可以从事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需要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再到相关审批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12同线同标同质答:指同一生产线、按相同的标准生产,使内外销产品达到同样的质量水准。
13四大板块答:指要大力建设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
14单一窗口答:指参与国际贸易和运输的各方,通过单一的平台提交标准化的信息和单证以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的要求。
两会上的专业术语翻译大全第一篇:两会上的专业术语翻译大全两会上的专业术语翻译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正式在京召开。
前一段时间两会上的女神翻译已然成为了大家的热议话题,当然,除了欣赏女神之外,我们还应该关注一下两会的具体内容,它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两会上相关热门看点的专业术语翻译究竟是怎样的。
两会相关专业翻译: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The fourth annual session of the12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CPPCC)3.“十三五”规划:The 13th Five-Year Plan “十三五”规划全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两会将解答如何确保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如何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等问题。
4.“一带一路”:“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我国对外公文统一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译为“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5.慈善法修改:Amendment of Charity laws6.司法体制改革:Reform in the judicial system 涉及到各级司法机关如何把防范风险、服务发展和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水平、如何如期完成改革任务,让人民群众尽早享有改革“获得感”。
7.制度反腐:Institutional mechanism for anti-corruption8.脱贫攻坚战: Win the battl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比较艰巨的任务。
2017两会热词解读1:节用裕民,政府要过紧日子2013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第一次提出了“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的要求。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次号召“政府要过紧日子”,继续强调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等,就可窥见中央政府带头治理公款消费乱象的决心。
可见,节用裕民、压缩行政开支、加强节约型政府建设仍是本届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说需要重点关注。
2:为群众办事:咬定青山不放松民生是为政之要,也是申论考试曾出现过的题材。
如2015年江苏省考主题“惠民政策和百姓民生”;2011年浙江省考主题“民生之依”等等都提到了民生问题。
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业保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近几年常考的一个考试题材,而且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来,体现出了国家对于就业、创业、创新等方面的高度重视。
考生还需要对该主题进行重点关注,不可因其多次考过而就心怀侥幸。
另外,从命题角度、考察的方向上,也要拓展思维,以“就业、创新”为中心,多找和其相关的内容,发散性思维,扩展知识面和知识储备积累。
4:供给侧改革,既做减法也做加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新常态调控思路的重大创新,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供给侧、需求侧两端并不存在谁先谁后、或谁取代谁的问题,而应当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共同发力,推进结构性改革。
认真研读和熟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准确把握政策背景和内容,对于申论作答,尤其是文章写作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5:让房子发挥其居住属性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房子,这一关系国计民生于百姓生活生存息息相关的事物,多次在政府工作报告和经济会议中被提出来,可见对其重视程度。
2017全国两会热词解读(三)
导读:本文2017全国两会热词解读(三),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2017年3月3日起,中国进入"两会时间"。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全体中国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一场承载着全民期待的举国盛事,作为外界观察中国政治经济走向的重要窗口,2017年两会将聚焦哪些最新热词?哪些两会话题备受瞩目?关注国计民生、聚焦热点舆情,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资讯中心利用闪电舆情平台推出2017全国两会每日热词解读。
“中国制造2025”、“提速降费”、“脱贫摘帽”、“创业就业”等成为3月5日网民关注的热词。
全国两会报道规范用语、常见差错提示手册全国两会是中国政治制度中的重头戏,也是国家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了准确、客观地报道全国两会,避免报道时出现差错,需要掌握一些规范用语和常见差错提示。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全国两会报道规范用语和常见差错提示手册。
一、规范用语1. 代表委员:“代表”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称呼,而“委员”是政协委员的称呼,因此在报道中不能混淆使用。
正确的说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或“政协委员”。
2. 提案、建议、意见:“提案”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的有待研究讨论的方案;“建议”是政协委员对国家、政府工作提出的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意见”是各方面人士对某一问题的见解和看法。
因此,在报道中要准确使用这三种用语。
3. 报告、讲话、演讲:“报告”是人士对某一领域、某一问题的汇报;“讲话”是发表意见、观点、看法的讲话;“演讲”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理念或者观点而发表的讲话。
因此,在报道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使用这三种语言表达。
4. 建设、推动、实施:“建设”是指兴建、发展、完善某一事业;“推动”是指促进某一事业的发展;“实施”是指把某一方案、计划付诸行动。
在报道中要注意准确使用这三种用语。
5. 实现、完成、落实:“实现”是指完成某一目标、计划、任务;“完成”是指把某一任务、工作做完;“落实”是指把某一计划、方案、政策、制度具体实施。
在报道中要准确使用这三种用语。
6. 加强、深化、推进:“加强”是指增强某一领域、某一事业的力量和实力;“深化”是指把某一领域、某一事业发展到更高的水平;“推进”是指进一步促进某一领域、某一事业的发展。
在报道中要准确使用这三种用语。
7. 深入、全面、系统:“深入”是指对某一现象或者事情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思考;“全面”是指从各个方面全面地分析、整理某一事情;“系统”是指从某一系统性的角度来分析、研究某一事情。
在报道中要准确使用这三种用语。
二、常见差错提示1. 在翻译外国名字时要注意准确性和规范性。
2017年名词解释1.财政拨款收入:指县级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
2.上级补助收入:指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性补助收入。
3.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4.经营收入: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5.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指单位附属的独立核算单位按照上缴的收入。
6.其他收入:指除上述“财政拨款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以外的收入。
7.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指事业单位在当年的“财政拨款收入”、“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不足以安排当年支出情况下,使用以前年度积累的使用基金(事业单位当年收支相抵后按国家规定提取、用于弥补以后年度收支差额的基金)弥补本年度收支缺口的资金。
8.上年结转和结余:指以前年度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
9.基本支出:指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支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10.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11.“三公”经费:指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
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12.一般公共服务(类)财政事务(款)行政运行(项):反映行政单位(包括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
13.一般公共服务(类)财政事物(款)一般行政管理事物(项):反映行政单位(包括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未单独设置项级科目的项目支出。
14.一般公共服务(类)财政事物(款)预算改革业务(项):反映财政部门用于预算改革方面的支出。
★把握“五个坚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
★着力解决“五个方面”问题:1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2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3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4党员精神不振的问题、5党员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教育引导全体党员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
★达到“四个进一步”: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树立清风正气,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践行“四讲四有”: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
★“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开展四个专题讨论
1.学习党章党史,做一名讲政治、有信念的合格党员
2.学习党规党纪,做一名讲规矩、有纪律的合格党员
3.注重自身修养,做一名讲道德、有品行的合格党员
4.践行讲话精神,做一名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2017全国两会常用的20个名词解释
2017全国两会常用的20个名词解释
1三去一降一补
答: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2双随机、一公开
答:指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3三权分置
答:指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
4河长制
答:指由中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
5数字经济
答:指一个经济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数字技术被广泛使用并由此带来了整个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的根本变化。
6数字家庭
答:指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各种家电通过不同的互连方式进行通信及数据交换,实现家用电器之间的“互联互通”,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从而极大提高人类居住的舒适性和娱乐性。
7海绵城市
答:指通过控制雨水径流,恢复原始的水文生态特征,使其地标径流尽可能达到开发前的自然状态,从而实现恢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涵养水资源、提高水安全、复兴水文化的城市建设目标。
8深港通
答:指深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的简称,指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建立技术连接,使内地和香港投资者可以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9地条钢
答:指“以废钢铁为原料、经过感应炉等熔化、不能有效地进行成分和质量控制生产的钢及以其为原料轧制的钢材。
”
0僵尸企业
答:指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
1证照分离
答:指只要到工商部门领取一个营业执照,就可以从事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需要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再到相关审批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2同线同标同质
答:指同一生产线、按相同的标准生产,使内外销产品达到同样的质量水准。
3四大板块
答:指要大力建设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
4单一窗口
答:指参与国际贸易和运输的各方,通过单一的平台提交标准化的信息和单证以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的要求。
5两免一补
答:指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6三医
答:指医疗、医保、医药。
7一带一路
答: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8全域旅游
答: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9工匠精神
答: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
20双创
答: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