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毛概课改革开放三十年风云人物共2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85 MB
- 文档页数:20
改革开放30周年风云人物1.于光远:著名经济学家、政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当代思想解放运动和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人。
2.小岗村18户村民:30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18家农户率先实行“包产到户”,拉开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序幕。
3.马化腾:腾讯集团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腾讯主要创办人之一。
4.马胜利:“承包国有企业的第一人”。
5.王石: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人物。
6.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
两院院士,被誉为“当代毕昇”。
7.邓丽君:台湾著名歌唱家、一代歌后。
8.年广久:“傻子瓜子”品牌创始人。
号称“中国第一商贩”。
9.任仲夷:原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国改革开放先驱和闯将。
10.江平:中国政法大学前校长、终身教授。
为推动我国的立法工作做出重大贡献。
11.杜润生:中国农村问题资深专家。
1981年冬,参与起草“一号文件”,正式肯定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结束包产到户长达30年的争论。
12.杨利伟: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13.吴南生:深圳特区第一任市委书记,广东经济特区开拓者之一。
14.吴敬琏: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首届中国经济学奖得主。
15.张艺谋:“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
他的作品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被誉为“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
16.张锦明:四川雅安市委副书记、市委党校校长。
推行乡镇长选举改革试验,尝试第一次县级党代表直选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她的努力成为中国基层民主改革一个重要标识。
17.金庸:原名查良镛。
创作一系列经典小说,中国新派武侠文学的一代宗师。
18.周瑞金:著名政论家,报人。
以“皇甫平”为笔名发表系列文章,力倡改革开放,引发思想交锋。
19.郎平:著名女排运动员和教练员,有“铁榔头”之称。
20.项南:原福建省委第一书记,中国改革开放先锋人物。
21.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胡、孙):胡福明和孙长江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创作者。
改革开放三十年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不仅仅是因为今年是奥运年。
我们更需要记住的是2008年还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大年。
改革开放可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创举,它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普遍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三十多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体育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我国这三十年取得成就,不仅使我们炎黄子孙为之欢呼和自豪,也赢得了很多外国媒体认可和称赞。
美国《华尔街日报》这样说:“三十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让许多民众摆脱了贫困,人数之众是近代以来任何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回顾这三十年来的巨变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新中国在刚刚成立之初,在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之时,却遭受了“十年浩劫”的洗礼。
在粉碎了“四人帮”之后中国再一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这样一个岔路口许多人在彷徨犹豫。
不知道中国改走怎样一条道路。
就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睿智的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策略。
这犹如一声春雷惊醒了整个中国,也激发了广大中国人民迅速的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的决心与信心。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
1979年9月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要特别提出的是1984年1月24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杨尚昆和广东省省长梁灵光和原省长刘田夫等同志陪同下,来到深圳视察,受到特区建设者的热烈欢迎。
邓小平说:办经济特区是我提倡的,中央定的,是不是能够成功,我要来看一看。
他亲眼目睹了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发生的变化,对深圳日新月异的建设面貌,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这是一个革故鼎新的时代这是一个人物荟萃的时代30年历史星汉灿烂100名风云人物候选人在专家和读者的严格评审中脱颖而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前夕我们将从中选出30年最有代表性的30人他们曾经在历史的重要节点敢为天下先表达一代人的呼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100名候选人出炉:丁磊(001)网易首席架构设计师。
1997年6月创立网易公司,将网易从一个十几个人的私企发展到今天拥有近2000员工、在美国公开上市的互联网技术企业。
他曾一度雄踞中国个人财富榜首富位置,探索了门户网站发展新模式,在网络游戏方面大有斩获。
重归网络新闻阵营,渐成气候。
于光远(002)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
1977年初,于光远第一个站出来,提出要进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问题的讨论。
1992年,于光远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论》,这是中共十四大召开前,唯一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书。
小岗村18户村民(003)1978年底,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严俊昌等18户农民搞起了“大包干”,他们赌咒发誓,签下分田到户“生死契约”,正式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马云(004)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1999年初,马云回到杭州以50万元创业,开发阿里巴巴网站。
阿里巴巴的发展模式被国际媒体称为继雅虎门户网站模式、亚马逊b2c模式和ebay的c2c模式之后的第4种互联网模式。
马洪(005)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首届中国经济学奖得主。
1984年9月他上书中央,建议把“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提法写进《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1988年3月,他又提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市场经济正名”。
马化腾(006)深圳市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腾讯公司创始人之一。
他改变了中国人际交往和信息沟通的方式,创造了一种网络时代的文化,更引领出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
马胜利(007)曾被称为“中国企业承包第一人”。
1984年因承包石家庄造纸厂而名动天下,“学习马胜利”成为全国性的热潮。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之我眼中的农村变迁2009年,我们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三十年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了一千美元和三千美元的关口,也即实现了人均GDP意义上的小康。
诚然,改革使得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城市面貌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中西部农村的一片凋敝与城市的欣欣向荣之间的剧烈反差。
三十年过去了,农村在改革中获得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下面就以我的家乡为例作简单的分析。
1990年,我出生于中原某地的农村。
我成长的这二十年正是见证中国逐步深化改革的二十年,改革的方向也由单一的经济体制改革转变为社会全方位的变革,这二十年也同样是让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鸿沟加深加大的二十年。
近年来从减免农业税开始,农村问题终于再一次回到了中央的视线。
经历了在农村长大,然后到城市求学,往返于城乡之间所感知到的不仅仅是高楼林立和“乡春草木深”的强烈对比,更让人心痛的是越来越多的村落在归于消亡。
童年的记忆中,老家乡下是如此繁闹,然而现今我几乎找不到去往河边竹林的道路了-----大量农民迫于生计逃往城市,昔日的道路早已别草莽吞噬。
想来真是讽刺,城市每年花费巨资在砖头水泥之间搞绿化,不曾想现在的乡下在自然状态下就能一片郁郁葱葱。
这是在视觉上的变化,改革开放没有让安土重迁的农民在故土安居乐业,他们不得不抛弃祖宅,任其淹没于草莽之中,而拖家带口迁往城市里的贫民窟。
乡土观念如此厚重的中国农民为何会脱离故土?首先,年轻人群体向往城市的生活,多数不愿意再继承父辈耕田种地的营生。
因为年轻,所以有出去闯荡的资本。
且不论有几个能闯出一番名堂在城市扎根或者衣锦还乡,他们的离开却是农村最大的损失。
就我老家的村子来说,二十岁以上的青年人外出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接班人的大量流失,使得传承了几千年的耕种技术难免有失传的危险,而且这也不利于农村的现代化和技术化水平的提高。
其次,中年人的离开则更多的是迫于无奈。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十大创新人物——访亮靓生物科技董事长张红凯张红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是的创新人物,一个年轻的董事长、儒商、发明家、优秀企业家、慈善家、著名节目主持人。
从红极一时的步步高增高鞋到第一个在中国提出“生物洗涤”概念,随后又推出“生物洗涤”产品的创始人。
可以说张红凯是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若邻网专访将带您一起走进他的心路历程。
周末,张红凯先生如约接受了若邻网的采访。
眼前这个人尽管看来年轻,举止儒雅,但他的经历是一般人比不了的。
大学毕业后,学管理专业的张红凯很顺利的进入了政府机构做起了公务员。
在别人眼中能拥有这样的“铁饭碗”是一件非常让人羡慕的事情。
可在张红凯看来过于安逸的生活反而让他觉得少了一些生活乐趣。
于是,他去了一家著名的电台做了主持人。
在电台的日子,他每天都在不停的学习。
回忆当初的日子他非常快乐,那时候每天都要接听很多用户的来电,有快乐、有疑惑、有困难、有倾诉也有分享。
在每一次接听用户的来电之前,他都需要做大量的准备,阅读大量的信息,从政治到财经,从体育到文艺,从心理学到法律学。
可以说他的努力让他做的得心应手。
然而骨子里就是一个乐于接受挑战,勇于创新的他,并不想安于现状。
喜欢挑战的他却毅然辞职自己做起了生意。
下海后,他分别创建了华阳经济贸易公司、上海皓宇经贸有限公司、奥珂森医疗器械公司、广东莲花堂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亮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应该说张红凯的成功并不是一个偶然。
他的成功来自于他对事业始终保持着激情,还有他丰富而广泛的知识面。
他认为现在有很多人都开始自主创业,他看到这点非常开心。
但很多时候,比如:在创业前期,创业者经常会遇到各种无法想象的困难,很多人就此就放弃了。
张红凯认为,对于创业的激情不是一时的,是一种长期的坚持,不能因为暂时的困难所压倒。
所以做事业一定要时刻保持着这份激情,这样才会勇敢面对一切困难。
张红凯认为作为一个优秀的创业者,除了要有激情,另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
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崛起内容摘要:自从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国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由原来的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现在的一个新兴的世界级经济体。
201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第一次超过了日本,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及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能够取得如此引人注目的成就,这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是分不开的,现在的中国正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崛起着。
关键词:改革开放发展崛起成就伟大复兴(一)经济持续抉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规模迅速扩大。
1979。
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6%,比改革开放前高3.5个百分点,比同期世界经济增长快约7个百分点。
1995年提前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1997年又提前三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
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205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6.8。
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七位。
预计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8.6万亿元。
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粮食总产量1978仅3亿多吨,现在综合生产能力已稳定在5亿吨左右,做到了“丰年有余,歉年平衡”。
粮食储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煤炭、钢、化学纤维、数字程控交换机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国家外汇储备超过1枷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00多倍,居世界第二位。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结构高速取得重要进展,经济增长方式开始转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能源、交通、邮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高速发展,基本消除了长期存在的“瓶颈”制约,增强了长远发展的后劲。
改革开放以来,能源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
1978——1999年,原油产量增长了54%,发电量增长3.8倍。
公路里程增长51.8%。
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到2000年年底将达到1.5万公里,进人世界前列。
民用航空航线里程增长9.2倍。
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全部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化,电话网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