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化学平衡与平衡移动强化版
- 格式:ppt
- 大小:4.92 MB
- 文档页数:35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移动知识点复习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1.化学平衡的移动
就是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2.图示
3.平衡移动的方向
(1)若v(正)>v(逆),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若v(正)=v(逆),则平衡不移动。
(3)若v(正)<v(逆),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注意】
(1)外界条件改变,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①若条件改变,未引起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则平衡一定不移动,如增加固体的用量。
②若条件改变,引起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但v(正)、v(逆)同等程度的改变,则平衡不发生移动。
③若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则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2)平衡发生移动,说明外界条件一定发生改变。
(二)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B.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等于0C.平衡状态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已经不再改变D.化学平衡不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解析:选A。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虽然v(正)=v(逆),但均不为0,是动态平衡,B、C错;通过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D错。
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新制的氯水放置一段时间,溶液的pH减小B.在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往往要加入少量铁粉C.反应CO(g)+NO2(g)CO2(g)+NO(g) ΔH<0达平衡后,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变深D.增大压强,有利于SO2与O2反应生成SO3解析:选B。
在配制FeSO4溶液时加入铁粉是为了防止Fe2+被氧化,无平衡移动,故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3.如图所示,三个烧瓶中分别充满NO2气体并分别放置在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烧杯内有水)中:在(1)中加入CaO,在(2)中不加其他任何物质,在(3)中加入NH4Cl晶体,发现(1)中红棕色变深,(3)中红棕色变浅。
[已知反应2NO2(红棕色)N2O4(无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NO2N2O4是放热反应B.NH4Cl溶于水时放出热量C.烧瓶(1)中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D.烧瓶(3)中气体的压强增大解析:选A。
加CaO的烧杯(1)中温度升高,(1)中红棕色变深,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烧杯(3)中红棕色变浅,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气体的压强减小,加NH4Cl晶体的烧杯(3)中温度降低,由此可说明2NO2N2O4是放热反应,NH4Cl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4.可逆反应:2NO2(g) 2NO(g)+O2(g),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 2、NO 、O 2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⑥⑦ B .②③⑤⑦ C .①③④⑤D .全部解析:选A 。
专题7.3 化学平衡移动1、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认识其一般规律。
2、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正确分析化学平衡图像。
一、化学平衡移动1、概念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若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强、浓度等)发生了变化,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之改变,从而在一段时间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这种由原平衡状态向新平衡状态的变化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过程3、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速率的关系(1)v正> 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 v逆,平衡不移动。
(3)v正< 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平衡移动会伴随着哪些变化(1)反应速率的变化(引起平衡移动的本质,但速率变化也可能平衡不移动),主要看v正与v逆是否相等,如果v正≠v逆,则平衡必然要发生移动,如v正、v逆同时改变相同倍数,则平衡不移动。
(2)浓度的变化,平衡移动会使浓度变化,但是浓度的变化不一定使平衡移动。
(3)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变化。
(4)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
(5)颜色的变化(颜色变化,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6)混合气体密度的变化。
(7)转化率的变化。
(8)温度变化5、影响因素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如下:【特别提醒】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平衡移动影响的特殊情况(1)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无影响。
(2)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如H2(g)+I2(g)2HI(g),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但增大(或减小)压强会使各物质的浓度增大(或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或浅)。
(4)“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①恒温、恒容条件原平衡体系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5)恒容时,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增大(减小)浓度相当于增大(减小)压强。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1.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B.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都等于0C.平衡状态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已经不再改变D.化学平衡不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2.(2015·福州模拟)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恒容容器中(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
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A.2v(NH3)=v(CO2)B.密闭容器中c(NH3)∶c(CO2)=2∶1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3.将NO2装入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个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B.慢慢压缩气体体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C.慢慢压缩气体体积,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的两倍D.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4.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A、B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2C(g) ΔH>0。
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x),下列量(y)一定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x yA 通入A气体B的转化率B 加入催化剂A的体积分数C 增大压强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D 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5.(2015·芜湖质检)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反应m X(g)n Y(g) ΔH=Q kJ/mol。
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气体体积的关系如表所示:气体体积/Lc(Y)/(mol/L)温度/℃1 2 4100 1.00 0.75 0.53200 1.20 0.90 0.63300 1.30 1.00 0.70A .m >nB .Q <0C .温度不变,压强增大,Y 的质量分数减少D .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6.密闭容器中一定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 A(g)+y B(g)z C(g),平衡时,测得A 的浓度为0.50 mol/L ,在温度不变时,把容器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使其重新达到平衡,A 的浓度为0.30 mol/L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 .B 的转化率降低C .x +y >zD .C 的体积分数升高7.在相同温度下,将H 2和N 2两种气体按不同比例通入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H 2+N 22NH 3。
建议用时: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6分)1.在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能够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C.A的物质的量浓度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答案 B解析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不变,故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压强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都不改变;物质A为固体,不能用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因反应物A为固体,反应前后气体质量改变,反应未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直在变,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溴水中存在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工业上由氢气和氮气合成氨是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的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需要使用催化剂D.H2、I2、HI平衡混合气加压后颜色变深答案 A解析A项,溴水中加入AgNO3溶液后生成溴化银沉淀,促使平衡Br2+H2O HBr+HBrO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变浅,与平衡移动有关,正确;B项,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从平衡角度分析,较高温度不利于提高产率,错误;C项,加入催化剂,平衡2SO2+O22SO3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错误;D项,H2与I2生成HI的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颜色变深是因为加压后体积缩小使碘蒸气浓度变大,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错误。
3.一定温度下,某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钙,发生反应CaCO3(s)CaO(s)+CO2(g),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当体系再次达到平衡时,CO2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B.CaCO 3(s)加热分解生成CaO(s)和CO2(g),ΔH<0C.升高温度,再次达平衡时,CO2的浓度增大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He,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答案 C解析将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当体系再次达到平衡时,若平衡不移动,CO2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由于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则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不会是原来的2倍,A错误;CaCO3(s)高温分解为CaO(s)和CO2(g),反应吸热,则ΔH>0,B错误;CaCO3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O2的浓度增大,C 正确;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He,由于CO2气体的浓度不变,则平衡不会移动,D 错误。
第26讲化学平衡状态及化学平衡移动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4.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知识归纳一、可逆反应1.定义:在____________下既可以向________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________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100%。
3.表示:在方程式中用“________”表示。
二、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的建立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
反应过程如下:反应开始时—反应物浓度最大,v正________,生成物浓度为0,v逆为零反应进行时—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v正________。
生成物浓度由零逐渐增大―→v逆从零________达到平衡时—v正____v逆,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________同理,若在相同的条件下,把同一可逆反应的生成物加入相同容器内(即反应从逆向开始),也可以建立相同的平衡状态。
以上过程可用如图7261表示:图72612.概念一定条件下的__________反应中,当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__________时,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__________保持恒定,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
3.平衡特点图72624.判断平衡状态的方法——“逆向相等,变量不变”(1)“逆向相等”:反应速率必须一个是正反应的速率,一个是逆反应的速率,且经过换算后同一种物质的减少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
(2)“变量不变”:如果一个量是随反应进行而改变的,当不变时为平衡状态;一个随反应的进行保持不变的量,不能作为是否是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