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史ー中世文学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22
一、上代文学1、上代文学:平安京迁都(794)以前的文学,发生在“大和地区”,也称为“奈良时代文学”。
2、先土器时代→绳文时代→采集生活→弥生时代→共同体社会3、“祭”→神圣的词章→歌谣和神话→口承文学(咒语、原始歌谣、神话传说)4、大和朝廷+百济→汉字传入:口头传承→文字记载(歌谣定型化、神话散文化)5、圣德太子+苏我马子:“宪法十七条”,大化改新→律令制度6、推古朝→万叶假名7、佛教→飞鸟文化、白凤文化、天平文化8、【古事记(日本最早书籍)】【日本书纪(第一部敕撰正史)】【风土记】【万叶集(最早和歌集)】【怀风藻(最古汉诗集)】(1)古事记A、天武天皇、稗田阿礼、天明天皇、太安万侣B、上中下三卷:上卷→神代(神话、传说),中卷→神武天皇(第1代)~应神天皇(第15代),下卷→仁德天皇(第16代)~推古天皇(第33代)(帝记)a、上卷:高天原神话、出云神话、天孙降临神话、筑紫神话b、伊邪那岐命+伊邪那美命=大八洲c、三贵子=天照大神+月读尊+须佐之男命C、和汉混淆文体:古汉语、变体汉文、假名注音相杂(2)日本书纪A、舍人亲王B、神代卷+帝记(神武天皇~持统天皇)C、正文→唐代风格的古汉文,仿照中国正史编写的编年体史书D、目的:宣扬国威、实现对外宣传(3)记纪歌谣A、形成于“万叶集”之前,不是独立编撰成书的歌谣集,是最早的和歌群B、歌体自由,无固定格律(五、七句为主,四、六句为次)C、长歌、短歌、片歌、旋头歌D、三类:恋歌(最多)、战争歌和事变歌(叙事性强)、酒歌和欢乐歌(4)风土记A、天明天皇、地方志B、五国风土记:常陆风土记、播磨风土记、出云风土记(最完整)、肥前风土记、丰后风土记C、古代汉语或变体汉文写作D、五项内容:郡乡地名、郡内物产、土地情况、山川原野名称由来、旧闻轶事(5)万叶集A、日本最早诗歌总集,抒情诗的源头B、仁德天皇的皇后~淳仁天皇C、万叶:万言叶;万世;万叶D、编者:橘诸兄、大伴家持E、作者:柿本人麻吕、高市黑人、山上忆良、高桥虫麻吕、山部赤人、大伴旅人、大伴家持、大伴坂上郎女、额田王F、歌体:定型歌,大部分是短歌;长歌、反歌、旋头歌、佛足石歌G、万叶假名=男假名=真假名:借汉字的音或义记录日本文字的音H、内容:三大类→杂歌、相闻、挽歌;其他→譬喻歌、东歌、防人歌、问答歌I、四时期a、舒明天皇~壬申之乱* 记纪歌谣从叙事性向抒情性发展;* 定型和歌形成期;* 歌风:雄浑、朴素、明快,感情真挚自然* 代表歌人:舒明天皇(天皇登香具山之时御制歌)、额田王(女歌人)、天智天皇、天武天皇b、壬申之乱~迁都平城京* 和歌逐渐进入文学领域* 代表歌人:柿本人麻吕(与山部赤人并称“歌圣”,擅长长歌)、高市黑人(短歌)、大津皇子、大伯皇女、志贵皇子c、迁都平城京~天平5年* 多元化* 代表歌人:山上忆良(贫穷问答歌、思子等歌一首并序)、大伴旅人、山部赤人(“歌圣”、富士山“千古绝唱”)* 山部赤人之后短歌迎来全盛期d、天平6年~天平宝字3年* 和歌出现明显的游戏文章的倾向,歌风专注于技巧* 代表歌人:大伴家持* 万叶和歌进入衰退期:和歌形式固定,内容走向个人世界,歌风柔美,缺乏独创性(6)怀风藻A、歌→日本诗歌→倭歌→歌人;诗→汉诗→诗人B、淡海三船C、最早的汉诗集(第一部在纯文学领域接受中国文化及汉诗影响的诗集)D、体裁多为五言体,均为题咏作E、大津皇子、藤原不比等F、前后两期:受六朝影响;受初唐影响G、影响平安初期三大敕撰汉诗集【凌云集】【文华秀丽集】【经国集】9、祝词及宣命(“言灵信仰“的产物)(1)宣命:奉天皇敕令向臣民宣布政令时用的语言A、宣命体(汉文记录的成为“诏敕”)B、【续日本书纪】收录宣命最多(2)祝词:祭祀神祗时向神上奏所用的语言A、【延喜式】保存祝词最完全的法典B、结构:序(神话传说,重叙事)+结(祈愿,重抒情)二、中古文学1、中古文学:平安迁都~镰仓幕府建立,中心是平安京(京都),创作核心是藤原氏为主的贵族,也称为“平安时代文学”。
一、上代文学1、上代文学:平安京迁都(794)以前的文学,发生在“大和地区”,也称为“奈良时代文学”。
2、先土器时代→绳文时代→采集生活→弥生时代→共同体社会3、“祭”→神圣的词章→歌谣和神话→口承文学(咒语、原始歌谣、神话传说)4、大和朝廷+百济→汉字传入:口头传承→文字记载(歌谣定型化、神话散文化)5、圣德太子+苏我马子:“宪法十七条”,大化改新→律令制度6、推古朝→万叶假名7、佛教→飞鸟文化、白凤文化、天平文化8、【古事记(日本最早书籍)】【日本书纪(第一部敕撰正史)】【风土记】【万叶集(最早和歌集)】【怀风藻(最古汉诗集)】(1)古事记A、天武天皇、稗田阿礼、天明天皇、太安万侣B、上中下三卷:上卷→神代(神话、传说),中卷→神武天皇(第1代)~应神天皇(第15代),下卷→仁德天皇(第16代)~推古天皇(第33代)(帝记)a、上卷:高天原神话、出云神话、天孙降临神话、筑紫神话b、伊邪那岐命+伊邪那美命=大八洲c、三贵子=天照大神+月读尊+须佐之男命C、和汉混淆文体:古汉语、变体汉文、假名注音相杂(2)日本书纪A、舍人亲王B、神代卷+帝记(神武天皇~持统天皇)C、正文→唐代风格的古汉文,仿照中国正史编写的编年体史书D、目的:宣扬国威、实现对外宣传(3)记纪歌谣A、形成于“万叶集”之前,不是独立编撰成书的歌谣集,是最早的和歌群B、歌体自由,无固定格律(五、七句为主,四、六句为次)C、长歌、短歌、片歌、旋头歌D、三类:恋歌(最多)、战争歌和事变歌(叙事性强)、酒歌和欢乐歌(4)风土记A、天明天皇、地方志B、五国风土记:常陆风土记、播磨风土记、出云风土记(最完整)、肥前风土记、丰后风土记C、古代汉语或变体汉文写作D、五项内容:郡乡地名、郡内物产、土地情况、山川原野名称由来、旧闻轶事(5)万叶集A、日本最早诗歌总集,抒情诗的源头B、仁德天皇的皇后~淳仁天皇C、万叶:万言叶;万世;万叶D、编者:橘诸兄、大伴家持E、作者:柿本人麻吕、高市黑人、山上忆良、高桥虫麻吕、山部赤人、大伴旅人、大伴家持、大伴坂上郎女、额田王F、歌体:定型歌,大部分是短歌;长歌、反歌、旋头歌、佛足石歌G、万叶假名=男假名=真假名:借汉字的音或义记录日本文字的音H、内容:三大类→杂歌、相闻、挽歌;其他→譬喻歌、东歌、防人歌、问答歌I、四时期a、舒明天皇~壬申之乱* 记纪歌谣从叙事性向抒情性发展;* 定型和歌形成期;* 歌风:雄浑、朴素、明快,感情真挚自然* 代表歌人:舒明天皇(天皇登香具山之时御制歌)、额田王(女歌人)、天智天皇、天武天皇b、壬申之乱~迁都平城京* 和歌逐渐进入文学领域* 代表歌人:柿本人麻吕(与山部赤人并称“歌圣”,擅长长歌)、高市黑人(短歌)、大津皇子、大伯皇女、志贵皇子c、迁都平城京~天平5年* 多元化* 代表歌人:山上忆良(贫穷问答歌、思子等歌一首并序)、大伴旅人、山部赤人(“歌圣”、富士山“千古绝唱”)* 山部赤人之后短歌迎来全盛期d、天平6年~天平宝字3年* 和歌出现明显的游戏文章的倾向,歌风专注于技巧* 代表歌人:大伴家持* 万叶和歌进入衰退期:和歌形式固定,内容走向个人世界,歌风柔美,缺乏独创性(6)怀风藻A、歌→日本诗歌→倭歌→歌人;诗→汉诗→诗人B、淡海三船C、最早的汉诗集(第一部在纯文学领域接受中国文化及汉诗影响的诗集)D、体裁多为五言体,均为题咏作E、大津皇子、藤原不比等F、前后两期:受六朝影响;受初唐影响G、影响平安初期三大敕撰汉诗集【凌云集】【文华秀丽集】【经国集】9、祝词及宣命(“言灵信仰“的产物)(1)宣命:奉天皇敕令向臣民宣布政令时用的语言A、宣命体(汉文记录的成为“诏敕”)B、【续日本书纪】收录宣命最多(2)祝词:祭祀神祗时向神上奏所用的语言A、【延喜式】保存祝词最完全的法典B、结构:序(神话传说,重叙事)+结(祈愿,重抒情)二、中古文学1、中古文学:平安迁都~镰仓幕府建立,中心是平安京(京都),创作核心是藤原氏为主的贵族,也称为“平安时代文学”。
阿日本文学史:上代の文学(794年まで)中古の文学(1192年まで)中世の文学(1603年まで)近世の文学(1867年まで)近代の文学(1926年まで)(明治と大正)現代の文学(1927~現在)上代の文学一上代の文学概観:集団·口承の文学個人·記載の文学二神話·伝説·説話:古事記(歴史書)日本書紀(歴史書)風土記(地誌)三詩歌:万葉集漢詩文四祭祀の文学:古事記:編者選録·太安万侶誦習·稗田阿礼成立和銅五年(712)目的国内的に思想の統一を図る内容三巻からなり、上巻は神代中·下巻は人の代文体漢字の音調を使う特色史書、文学的、意義現存する日本最古の作品日本書紀:編者舎人親王成立養老四年(720)目的対外的に、先進国中国に対して、日本の優勢を示す内容30巻、巻一、二が神代文体純粋な漢文体特色編年体、歴史的意義六国史の最初風土記:諸国の地誌であり、完本は『出雲風土記』文章漢文体私的な伝承筆録:奈良末期の『高橋氏文』(たかはしうじぶみ)と平安初期の『古語拾遺』(こごしゅうい)仏教説話集『日本霊異記』(にほんりょういき)万葉集編者未詳大伴家持(おおとものやかもち)が関係奈良時代後期に成立内容20巻にわたり、約4500首の和歌が収められる。
基本的には、雑歌、相聞、挽歌の三分類が認められる。
天皇や皇族から一般庶民に至るまで、幅広い層の和歌を収録している点が最大の特徴表記万葉仮名史的評価現存する最古の歌集、和歌という文学形態を完成させた。
東歌(あずまうた)と防人歌(さきもりうた)歌風の変遷第一期(壬申の乱672年まで)明るく素朴な歌風額田王(ぬかたのおおきみ)(女流歌人)第二期(平城京遷都710年まで)長歌、短歌の形式確立。
枕詞、序詞、対句が発達。
柿本人麻呂(かきのもとのひとまろ)長歌の様式を完成させた歌人。
第三期(天平五年733まで)個性的な歌人が独自の歌境を開く。
日本文学史(上)一,总论1,分期:a.上古:大和、飞鸟、奈良(4C—794)b.中古:平安(794—1191)c.中世:镰仓、南北朝、室町、安土桃山(1191—1603) c.近世:江户(1603—1867) d.近现代:明治、大正、昭和(1867—今)2,特征:a.特有的民族形式和技巧b.自上而下的改革c.“拿来主义” d.承古续今的连续性和多种形式的并存性3,古典文艺论:a.文艺十论:真言、可笑、哀怜、物哀怜、艳、余情、幽玄、有心、寂、意气b.构成史:四个阶段c.分类:抒情理论、叙事理论、戏剧理论d.特点:适应短小形式,不触及政治及尖锐问题二,上古文学1,《古事记》:太安万侣(撰)、稗田阿礼(诵)2,《风土记》:仅出云国的完整3,《日本书纪》:舍人亲王(编)4,《万叶集》:后期——大伴家持(编)5,《怀风藻》:最古汉诗集三,中古文学1,《古今和歌集》:醍醐天皇(敕撰)2,三代集:古今~、后撰~、拾遗~3,八代集:后拾遗~、金叶~、词花~、千载~、新古今~4,物语源头:a.歌物语:《伊势物语》(大和~、平中~)b.传奇物语:《竹取物语》(宇津保~、落洼~)5,《源氏物语》:紫氏部(狭衣~、夜的不寐、堤中纳言~)6,历史物语:《荣花物语》、《大镜》、《今镜》7,日记文学:《土佐日记》(纪贯之)、《蜻蛉日记》(藤原道纲母)、《和泉式部日记》(和泉式部)、《更级日记》(营原孝标女)、《紫氏部日记》(紫氏部)8,随笔文学:《枕草子》(清少纳言)9,说话文学:《日本灵异记》(景戒)、《今昔物语集》(《宇治拾遗物语集》)四,中世文学1,《新古今和歌集》2,隐士文学:随笔《方丈记》(鸭长明)3,随笔:《徒然草》(吉田兼好)4,历史物语:《水镜》、《增镜》5,史书:《愚管抄》(慈圆)6,军纪物语:a.前期:《保元物语》、《平治物语》、《平家物语》(顶峰)b.后期:《太平记》(小岛法师等作)日本文学史(中)五,近世文学1,《奥州小路》:松尾芭蕉2,町人文学:假名草子《恨之介》、《竹斋》、《浮世物语》(浅井了意)3,井原西鹤:假名草子—>浮世草子町人文学之始a.好色物:《好色一代男》、《好色五人女》、《好色一代女》(《西鹤备礼》中批评)b.杂话物:《西鹤诸国故事》、《本朝二十不孝》c.武人物:《武道传来记》、《武家义理物语》d.町人物:《日本永代藏》(《本朝永代藏》)、《(西鹤)厚文反古》、《世事费心思》4,西鹤之后:《世间儿子气质》(江岛其碛)、《雨月物语》(上田秋成)、《南总里见八犬传》(泷泽马琴/曲亭马琴)、《东海道徒步旅行记》(十返舍一九)、《浮世澡堂》、《浮世床》(式亭三马)、《春色梅历》(为永春水)5,近松门左卫门:《倾城佛原》(代表作)、《曾根崎情死》、《冥府的邮夫》、《国性爷大战》、《天网岛情死》、《女杀油地狱》6,纪海音:《蔬菜店阿七》(代表作)、《情死两腰带》六,近代文学1,第一期:1886~1894(明治维新~中日甲午战争)a.启蒙主义:《西洋道中记行》、《牛肉锅杂谈》(假名垣鲁文)、《西洋事情》(福泽谕吉)、《文明论之概略》(西周)、《西国立志编》(中村正直)。
日本文学史上一,总论1,分期:a.上古:大和、飞鸟、奈良4C—794b.中古:平安794—1191c.中世:镰仓、南北朝、室町、安土桃山1191—1603c.近世:江户1603—1867d.近现代:明治、大正、昭和1867—今2,特征:a.特有的民族形式和技巧b.自上而下的改革c.“拿来主义”d.承古续今的连续性和多种形式的并存性3,古典文艺论:a.文艺十论:真言、可笑、哀怜、物哀怜、艳、余情、幽玄、有心、寂、意气b.构成史:四个阶段c.分类:抒情理论、叙事理论、戏剧理论d.特点:适应短小形式,不触及政治及尖锐问题二,上古文学1,古事记:太安万侣撰、稗田阿礼诵2,风土记:仅出云国的完整3,日本书纪:舍人亲王编4,万叶集:后期——大伴家持编5,怀风藻:最古汉诗集三,中古文学1,古今和歌集:醍醐天皇敕撰2,三代集:古今~、后撰~、拾遗~3,八代集:后拾遗~、金叶~、词花~、千载~、新古今~4,物语源头:a.歌物语:伊势物语大和~、平中~b.传奇物语:竹取物语宇津保~、落洼~5,源氏物语:紫氏部狭衣~、夜的不寐、堤中纳言~6,历史物语:荣花物语、大镜、今镜7,日记文学:土佐日记纪贯之、蜻蛉日记藤原道纲母、和泉式部日记和泉式部、更级日记营原孝标女、紫氏部日记紫氏部8,随笔文学:枕草子清少纳言9,说话文学:日本灵异记景戒、今昔物语集宇治拾遗物语集四,中世文学1,新古今和歌集2,隐士文学:随笔方丈记鸭长明3,随笔:徒然草吉田兼好4,历史物语:水镜、增镜5,史书:愚管抄慈圆6,军纪物语:a.前期:保元物语、平治物语、平家物语顶峰b.后期:太平记小岛法师等作日本文学史中五,近世文学1,奥州小路:松尾芭蕉2,町人文学:假名草子恨之介、竹斋、浮世物语浅井了意3,井原西鹤:假名草子—>浮世草子町人文学之始a.好色物:好色一代男、好色五人女、好色一代女西鹤备礼中批评b.杂话物:西鹤诸国故事、本朝二十不孝c.武人物:武道传来记、武家义理物语d.町人物:日本永代藏本朝永代藏、西鹤厚文反古、世事费心思4,西鹤之后:世间儿子气质江岛其碛、雨月物语上田秋成、南总里见八犬传泷泽马琴/曲亭马琴、东海道徒步旅行记十返舍一九、浮世澡堂、浮世床式亭三马、春色梅历为永春水5,近松门左卫门:倾城佛原代表作、曾根崎情死、冥府的邮夫、国性爷大战、天网岛情死、女杀油地狱6,纪海音:蔬菜店阿七代表作、情死两腰带六,近代文学1,第一期:1886~1894明治维新~中日甲午战争a.启蒙主义:西洋道中记行、牛肉锅杂谈假名垣鲁文、西洋事情福泽谕吉、文明论之概略西周、西国立志编中村正直;政治小说:经国美谈矢野龙溪、佳人的奇遇东海散士、雪中梅末广铁肠b.写实主义:当世书生气质、小说神髓坪内逍遥、浮云二叶亭四迷c.红露时代:我乐多文库砚友社、两个丘比特的爱情忏悔、三个妻子、金色夜叉代表作尾崎红叶、蝴蝶山田美妙、风流佛、五重塔代表作幸田露伴d.浪漫主义:舞姬森欧外、安睡的蝴蝶北村透谷2,第二期:1894~1904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a.樋口一叶:大年夜、十三夜、青梅竹马都是代表作b.观念小说:夜间巡察、外科诊室、高野圣泉镜花c.深刻小说:悲惨小说变月记、黑蜥蜴、今户情死广津柳浪d.社会小说:不如归、黑潮代表作德富芦花、火柱、良人的自白木下尚江e.前期自然主义:牛肉和马铃薯国木田独步3,第三期:1904~1918日俄战争~一战结束a.阿久米岛崎藤村、天地有情、晚钟代表作、星落秋风五丈原代表作土井晚翠b.明星派诗人:乱发与谢野晶子c.子规派:正冈子规d.自然主义:注重自然的真实,无思想,无解决;破戒、三自传体长篇春、家、新生岛崎藤村、棉被、乡村教师、一个被枪杀的士兵田山花袋e.后期自然主义:新家庭德田秋声、耽溺岩野泡鸣、向何处去、微光、牛棚和臭气、如果不生下来的话……正宗白鸟、土代表作长塚节f.石川啄木:一握之沙g.反自然主义:有了对现实的批判;h.夏目漱石:我是猫、少爷、爱情三部曲三四郎、从今以后、门;后期三部曲春分过后、行人、心;道草、明暗i.森欧外后期:性生活、青年、雁、阿布一族、山椒大夫、高濑船j.唯美主义:耽美主义;重视作家头脑中的虚幻、颓废,无解决方法;地狱之花、美国故事、较量、龟竹永井荷风k.谷崎润一郎:恶魔主义;刺青、痴人的爱佐藤春夫:田园的忧郁l.白桦派文学:出身于上流资产阶级家庭,乐观、理想主义、个人主义,忽视国家和社会;诚实人、初恋、友情、妹妹、幸福者武者小路实笃、大顺津吉、清兵卫和葫芦、在城崎、去网走、正义派、十一月三日午后的事、暗夜行路志贺直哉、该隐的末裔、一个女人有岛武郎m.新思潮派:不满纯客观描写的自然主义和自我描写与肯定的白桦派,忠实现实的同时进行理智的分析,做出艺术的判断;罗生门、鼻子、地狱变、手绢、桔子、河童芥川龙之介、忠直卿行状记、复仇的两方、父归菊池宽、杀死婴儿山本有三日本文学史下七,现代文学1,战前文学:1918~1937一战结束~侵华战争爆发a.无产阶级文艺运动:播种人、文艺战线生活在海上的人们叶山嘉树、盘旋的乌鸦、武装的城市黑岛传治b.纳普的小说创作:来自牛奶糖工厂、烟草女工佐多稻子、暴雨立野信之、黑人兄弟江马修、绫里村快举录片冈铁兵、金融资本的一个横断面、瓦斯桥本英吉c.中野重治:报上刊登的一张照片、早春的风、老铁的故事d.小林多喜二: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蟹工船、在外地主、为党生活的人e.德永直:没有太阳的街f.无产阶级戏剧:光明与黑暗藤森成吉、暴力团记村山知义、玷污败坏的阿秋、瓦斯三好十郎g.无产阶级诗歌:战士们森山启、坑下姑娘松田解子、在革命的纪念日伊藤信吉h.劳艺的创作:时刻提高警惕、铁代表作岩藤雪夫、十姊妹山本胜治i.纳普—>考普j.新感觉派:反对自然主义,无产阶级文艺的抵抗者,趋向形式主义、“感觉标志”,多为感伤、哀愁的调子;太阳、苍蝇、静静的罗列、拿破仑和疥癣代表作、上海集大成横光利一、伊豆歌女、浅草红团、禽兽、雪国川端康成、冰舞厅中河与一k.新兴艺术派:资产阶级文学派别,无可取的地方;崽子龙胆寺雄l.非正统艺术家:鲵鱼井伏鳟二、崖下嘉村义多、柠檬代表作梶井基次郎、圣家族、起风了堀辰雄、生物祭伊藤整m.行动主义文学:抵抗军国主义,反法西斯反共产主义,主张自由主义,未得到充分发展与确立;跳水代表作、木石代表作舟桥圣一n.日本浪漫派:浪漫主义,理论见长;人民文库:现实主义,创作见长;应该忘记过去高见顺o.鲇鱼丹羽文雄、苍氓、背阴的村子石川达三2,战后文学:1945~今日本无条件投降~今a.民主主义文学运动:健康、乐观、富革命精神;播州平野、路标宫本百合子、静静的群山德永直、内心中野重治b.战前作家的复活:细雪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c.战后派:经历战争,以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为题材,批评、写实手法;阴暗的绘画、真空地带野间宏、深夜的酒宴椎名麟三、樱岛梅崎春生、蝮蛇的子孙武田泰淳、在死影之下中村真一第一次战后派1946~1947;第二次战后派1948后假面的自白三岛由纪夫、俘虏记大冈升平、墙壁安部公房d.无赖派:精神空虚、苦闷、不知所措,无明确的政治、思想方向,自由手法;堕落论、白痴坂口安吾、威约之妻太宰治、黄金传说石川淳、世相织田作之助e.第三新人:战后开始创作,重日常生活,反对强烈批判;玻璃鞋安冈章太郎、骤雨、沙上植物群吉行淳之介、美国学校小岛信夫、游泳池边小景庄野润三f.战后一代:战后成长,无鲜明特征和流派名称;太阳的季节石原慎太郎、奇妙的工作、死者的奢侈、饲养、拔嫩芽打孩子大江健三郎199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恐慌、裸体的国王、流亡记开高健g.“作为人”的文学:直接描写战后社会冲突,悲观,受极左思潮影响;悲器、邪宗门、忧郁的党派高桥和巳、再见吧,我们的日子柴田翔、光的声音真继伸彦h.内向一代:描绘日常生活,主观性自我意识和个人主义强,深刻的虚无主义和孤独感,软弱性,否定战争,以社会为对象,反社会运动;杳子、梳子火古井由吉、夹攻后藤明生、司令的休息阿部昭i.透明文学:对问题大胆放纵地描绘;近乎无限透明的蓝色村上龙、献给爱琴海池田满寿夫j.新起作家:村上春树、宫本辉k.大众文学:中间小说;适应大众趣味的通俗小说,与纯文学无明显界限;斗牛、冰壁井上靖、八甲田山的死的彷徨新田次郎、华丽一家、不毛地带山崎丰子、日本沉没小松左京、青春之门五木宽之八,阿伊奴、琉球文学1,阿伊奴文学: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史诗尤卡拉2,琉球文学:独自语言系统;神歌草子。
第一章上代文学1、当时,日本没有独自的文字表达方式,所以歌谣、神话基本上都是依靠口头传承的。
这被称为“口承文学”。
2、在口承文学时代,要用异国的文字忠实的记录下日本本土的歌谣、神话,是极为困难的。
尽管如此,还是产生了所谓的万葉仮名,用以记录诗歌文学。
3、日本最早的和歌集是万葉集。
4、日本最古老的汉诗集是懐風藻。
5、日本现存最早的书籍是古事記。
6、《古事记》由上中下三卷构成。
上卷记录神代之事,也就是神话和传说;中卷记录了从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到第十五代天皇应神天皇之间发生的事情;既有神话,也有史实,不完全属于帝记;下卷记录了第十六代天皇仁德天皇到第三十三代天皇推古天皇之间发生的事情,基本上属于帝記。
7、《古事记》采用古汉语、变体汉文和假名注音相杂的“和漢混淆体”。
8、仿照中国历代正史而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被称为日本第一部敕撰正史的是日本書紀。
9、《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中收录了不少古代歌谣,这些古代歌谣总称为記紀歌謡。
10、就在《古事记》编撰的第二年,天明天皇下诏撰修各国的地方志。
目前仅存的只有五国风土记,即常陸風土記、播磨風土記、出雲風土記、肥前風土記和豊後風土記,其中只有出雲風土記保存完好。
11、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万葉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史的开端。
关于其编者,有学者认为是大伴家持。
万叶集收录和歌约4500首,其中短歌约4200首。
12、万叶集的和歌按照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即雑歌、相聞和挽歌。
第二章中古文学1、平安迁都以后,日本的传统诗歌“和歌”的地位逐渐降低,成为“私人空间”的文学。
此时编撰的三部敕撰集凌雲集、文化秀麗集、経国集反映了当时汉诗文兴盛的时代特征。
日本文学史上又称这个时期为国風暗黒時代。
2、第一部皇帝下令编撰的敕撰和歌集是古今和歌集。
3、假名的普及使日常语的自由变现成为可能,带来了色彩斑斓的假名文字散文文学。
其中主要文学成果是物語文学。
物语文学最初有两大形态,作り物語和歌物語。
4、第一部物语是竹取物語,被称作物語の出で来はじめの親(物语之始祖),是最早的虚构物语。
上古文学(大和、飞鸟、奈良时代):文学萌芽期——794 迁都平安中古文学(平安时代):迁都平安——1192 镰仓幕府成立中世文学(镰仓、室町时代):镰仓幕府成立——1603 江户幕府成立近世文学(江户时代):江户幕府成立——1868 明治维新近代文学(明治、大正、昭和、平成时代):明治维新——今绿字是简答题上古文学1、上古文学:是指日本文学的萌芽期至794年迁都平安这一历史阶段产生的文学现象。
它横跨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
其特征是以“情”为主、“贵族”文学。
分为“口承文学时代”和“记载文学时代”。
公元4——5世纪左右,我国的汉字传入日本。
从此日本宫廷贵族开始使用汉字记载文学,日本开始步入“记载文学时代”。
2、《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的完成,标志着日本神话与传说的统一。
3、《万叶集》确立了日本诗歌的基本形式。
4、《古事记》是日本最早一部传记史书,日本“记载文学”鼻祖,成书于712年(奈良时代),作者太安万侣。
5、《日本书纪》是日本第一部“敕撰编年体”史书,成书于720年,作者舍人亲王、太安万侣。
亦称《日本纪》。
6、《风土记》是一部由元明天皇敕撰的地志书,成书于713年。
7、《万叶集》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和歌集,约成书于770年前后。
由20卷组成,收录和歌约4500首。
由大伴家持统编定稿。
三种分类:相闻(赠答歌与恋歌)、挽歌(哀悼歌)、杂歌(其它形式)。
书写方式体现为最为著名的“万叶假名”:主要借用汉字的音训来表达日语的语意,与汉语原意无关。
歌风雄浑有力,具有较强男性色彩,江户时代学者贺茂真渊称之“ますらをぶり”。
《万叶集》第一人是“歌圣”柿本人麻吕。
中世文学1、中古文学:指迁都平安至1192年镰仓幕府成立这一历史阶段产生的文学现象。
主要特征有“もののあはれ”、“をかし”、“国风文化”、“贵族文学”、“宫廷女流文学”。
2、《古今和歌集》是日本第一部“敕撰和歌集”,成书于905年,作者纪贯之、纪有则、凡河内躬恒、壬生忠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