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作业

  • 格式:wps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建设[摘要]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简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发展以及其根本思想观点。然后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现代化的辩证关系,指出中国现代化建设依然需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获得发展和提升,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最后强调新时期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也是核心所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现代化辩证关系共同发展

1.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是一个相对真理。它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马哲的诞生是当时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和哲学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这是一切唯物主义都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是唯物的、辩证的,也是社会的、历史的。马哲在实践的基础上揭示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从而正确地、彻底地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批判性是马哲的基本精神。马哲是现代最先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智慧。马哲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引导着我们从现在走向未来。它可以从大体上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发展趋势。哲学的预测不同于具体科学的预测,它更带有宏观整体性、综合性、概括性的特点。

2.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现代化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理论,一直以来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点,以下对其作一探讨:

2.1 中国现代化建设依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实践证明的正确的指导理论,中国现代化依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但中国现代化有其自身的特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决定了中国现代化的特殊性,但这一特殊性并不是否定马克思主义,也不是排斥马克思主义,而是需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密切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当前形势下,继续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这是因为:第一,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和最终的奋斗目标,即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组织进化论、资本主义经济论和社会主义运动论都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例如: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工业化还造成了现代社会其他的现代化特征,这些思想为像中国这样落后的传统农业国家向现代工业社会迈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第二,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者提供了精神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精神信仰,今后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信仰。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第三,马克思主义还提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改造社会的理论,它指导着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同时也改造着中国人的观念和思维。因此,在当前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依然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各项工作实践。

2.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化中得到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1]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之所以可以使马克思主义获得发展,这是因为:第一,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诞生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原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管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毛泽东思想,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以及当前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思想,其根本原理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它们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本,结合中国实际,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思想,使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继续发挥作用。第二,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相互认同和融合,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提升和发展。中国儒家、道家一些传统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不谋而和,相互认同,两者在相互交融中得到升华,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例如:中国当前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这种“和谐”的发展观符合儒家的“和谐”思想,同时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发展观。第三,中国现代化具体建设实践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它不断吸收着被实践证明的正确的理论和方法,使自身得到发展和升华。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各项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到了发展。例如: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提出在20 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而今结合建设中的实践又提出在此基础上,要增强发展协调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

2.3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就是指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它带有中国特性,按照中国的实际国情去应用和发展它,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指导思想。[2]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的过程。也就是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中国共产党逐渐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的进程,两者的关系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现代化这一辩证统一关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首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国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和主要目标。作为全世界无产者解放斗争的伟大思想武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度分析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揭示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因此,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思想所内蕴的价值理想、科学力量、批判精神都是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重要思想,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