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通道识别
- 格式:ppt
- 大小:12.06 MB
- 文档页数:60
注采连通性计算及渗流通道的定量识别吴晓慧;邓景夫;陈晓明;刘学;王龙【摘要】针对阻容模型求解结果仅为注水贡献率的问题,运用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消除注采结构变化对注采连通性计算值的影响,推导出能够真实反映注采井间连通性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物理表征参数——无因次连通系数,实现井间渗流通道的定量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无因次连通系数大于1.2时,注采井间已形成优势渗流通道;无因次连通系数介于0.8~1.2时,为正常渗流;无因次连通系数小于0.8时,注采井间储层存在堵塞.将研究成果应用在渤海南部油田,成功指导水井调剖5井次,油井酸化解堵4井次,合计日增油为214 m3/d.研究成果对注采连通性认识、优势渗流通道和储层堵塞的识别及治理具有指导意义.【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9(026)003【总页数】5页(P114-118)【关键词】注采连通性;阻容模型;无因次连通系数;优势渗流通道;储层堵塞【作者】吴晓慧;邓景夫;陈晓明;刘学;王龙【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90 引言渤海南部油田主要为中轻质油藏,多以水平井开发为主,储层展布复杂且平面非均质性强,随着油田进入中高含水阶段,注采井间优势渗流通道严重制约着油田的高效开发。
而正确认识注采连通性及识别渗流通道是水驱开发后期生产策略优化的前提。
目前注采连通性研究方法主要为传统分析方法和动态反演方法。
其中,传统分析方法包括示踪剂法[1-2]、试井分析法[3-4]、地球化学方法[5-6]等,该类方法一般费用高,耗时长,且计算出的仅仅是定性或半定量的结果。
人脸识别通道系统的组成与优势一、组成1.人脸识别终端:通过摄像头采集人脸图像,并进行人脸检测、特征提取和比对等处理,从而实现人脸识别和身份验证的功能。
通常包括人脸识别硬件设备和软件应用。
2.人脸识别算法:是人脸识别通道系统的核心,通过对人脸图像的处理和提取关键特征,在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和验证,从而实现精确的人脸识别。
3.数据库:用于存储注册用户的人脸特征数据,方便与人脸识别终端进行比对和验证。
数据库可以采用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也可以采用更适合大规模图像存储的非关系型数据库。
4.服务器:负责管理人脸识别终端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同时处理大规模数据的存储和查询,保证系统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5.客户端:是用户与人脸识别通道系统进行交互的界面,通过客户端可以进行注册、查询和管理用户信息等操作。
二、优势1.高安全性:人脸识别通道系统采用的是个人生物特征进行验证和身份识别,相比传统的密码、刷卡等方式更加安全可靠。
因为人脸是独一无二的,且难以伪造,大大降低了非法入侵和冒用他人身份的风险。
2.快速便捷:人脸识别通道系统通过对人脸进行实时识别和比对,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身份验证过程。
用户只需要在人脸识别终端前进行简单的扫描,即可完成进出管理,提高出入口的通行效率。
3.实时监控:借助人脸识别终端的摄像头,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记录人员的出入情况,对于系统内部或外部的异常行为可以及时预警和报警。
这对于保障设施和人员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4.高扩展性:人脸识别通道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场景和需求进行扩展和定制。
可以在不同地点安装多台人脸识别终端,将多个终端与服务器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更大规模的人脸识别系统,以满足大型企业、机构和场馆等对于安全管理和通行控制的需求。
5.数据分析:人脸识别通道系统可以对进出人员进行统计和分析,生成相关报表和数据,帮助企事业单位了解人员流量、出勤率等关键指标,为人员管理和安全控制提供参考。
总之,人脸识别通道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安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高效、准确的身份验证和进出管理,提高安全性和便捷性,同时具备扩展性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对于各种场所和应用场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2区块水驱优势通道分布模拟与体积计算钱志鸿;邓秀模;姚峰;姚恒申;吕红梅;朱伟民【摘要】采用注水井优势通道识别软件对陈2区块3个注水井组进行了水驱优势通道定量识别,从注采井间和井组平面两个角度对各级孔道的位置分布进行了图形化显示,并定量计算了注采井间的渗透率和各级孔道的体积.研究结果表明:超大、大孔道主要集中在注水井和采油井附近,并向油藏深部逐级发育;在水窜方向上油藏的水相渗透率和超大、大孔道的体积明显大于其他油井方向,是引起平面矛盾主要原因之一.【期刊名称】《复杂油气藏》【年(卷),期】2017(010)003【总页数】5页(P68-72)【关键词】油田开发;注水;渗透率;水窜;非均质性;优势通道;体积计算;调剖【作者】钱志鸿;邓秀模;姚峰;姚恒申;吕红梅;朱伟民【作者单位】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扬州 225009;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扬州 225009;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扬州 225009;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 610500;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扬州 225009;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扬州 2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1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大量的注入水会沿着高渗透条带、裂缝等快速进入采油井,形成无效或低效水驱循环,引起原油开采效率下降、采出水处理费用增加、管柱腐蚀加剧等系列问题,大幅增加油田开发成本。
这部分容易引起注入水窜进的高渗透条带和裂缝被定义为水驱优势通道[1],对水驱优势通道的识别和治理一直以来是油田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重要工作。
目前国内外较为成熟的识别水驱优势通道的方法主要有井间示踪剂识别[2-4]、测井解释识别[5,6]、生产动态分析识别和取心井资料识别。
根据识别得到的结果,可以分成定性、定量两种。
其中定性识别可以得到优势通道发育方向、数量、耗水量等结果,其准确性相对较高;而定量识别描述则把优势通道的体积、渗透率、孔径大小等进一步计算描述,可精确指导优势通道的治理。
专利名称:一种优势渗流通道的识别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黄磊,李岩,周永强,黄庆,王克杰,李星,费永涛,安超,郑勇,刘宁,刘士梦,张亚君
申请号:CN202111266160.7
申请日:20211028
公开号:CN113971528A
公开日:
2022012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优势渗流通道的识别方法,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
本发明首先根据影响优势渗流通道的地质要素对储层基本地质特征进行描述;根据历史井网调整资料确定注采井网,合历史生产情况得到的不同井组注采受效方向参数值;然后根据油藏工程方法确定注采受效方向上的过水倍数及渗透率;综合生产动态监测资料进一步分析不同注采方向上的过水倍数,并确定不同级别优势渗流通道中物性和过水倍数的下限值;最后圈定不同级别的优势渗流通道,实现对优势渗流通道的识别。
本发明综合了动、静资料,克服了传统的以动态监测资料为主识别优势通道,提高了优势渗流通道预测间的精度。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地址:100728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22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吴敏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特高含水期油田的优势渗流通道预警及差异化调整策略姜汉桥【摘要】针对特高含水期油藏发育优势渗流通道所引起的主要生产矛盾,根据优势渗流通道的潜在地质特征和动态形成特征,从不同角度给出优势渗流通道的概念,应用预警理论和油藏工程原理,建立优势渗流通道的预警模型和不同发育级别优势渗流通道的动态判别方法,用以识别特高含水期油藏中优势渗流通道严重发育、一般发育和不发育三个级别的区域分布.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给出了治理不同发育级别优势渗流通道的深部封窜方法和深部调驱方法的条件和界限;基于封窜和调驱的见效机制和效果构成研究,揭示了治理优势渗流通道后的有效驱替接替方式是发挥封窜和调驱潜力的技术关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优势渗流通道的特高含水期油藏差异化精细调整策略.【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37)005【总页数】6页(P114-119)【关键词】油藏;优势渗流通道;预警方法;差异化调整【作者】姜汉桥【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特高含水期油藏的优势渗流通道的形成和发育严重影响油田的水驱开发效果,由于特高含水期油藏中的不同井区或区域的平面非均质性以及开发条件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区域的优势渗流通道发育程度不一致。
不同发育级别的优势渗流通道的地质特征、窜流特征和剩余油分布特征等差异较大。
因此,单一的治理方式对改善油藏整体开发效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笔者开展不同级别优势渗流通道的判别方法、治理方法以及相适应的油藏精细化调控方法的综合研究。
1.1 优势渗流通道的概念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储层原有的非均质性随着水驱冲刷被进一步恶化,储层孔隙结构加剧变化[1-4],在储层中形成次生高渗透条带,即优势渗流通道,也常被称为大孔道或窜流通道。
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给出有关优势渗流通道的定义及概念。
(1)存在角度。
优势渗流通道是储层中高孔隙度、高渗透率的部位,或者是储层中特高渗透条带。
注采井间优势通道的多层次模糊识别方法黄斌;许瑞;傅程;张威;史振中【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年(卷),期】2018(030)004【摘要】为了正确识别并评价注采井间优势通道的发育情况,制定合适的调剖堵水措施,针对其识别过程的复杂性和模糊性,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AHP-FCE).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评价对象子系统和25个评价指标,其中注采井间的连通性通过灰色关联度进行定量表征.将该模型应用于N油田S14层优势通道识别,建立了一级优势通道、次级优势通道、正常孔隙通道3种评价等级,利用熵权法确定各因素权重,选择半梯形隶属度函数计算隶属度矩阵,并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对各注采方向进行了优势通道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共识别出一级优势通道16处、次级优势通道10处,高渗透层及注采关系不完善的井间优势通道发育明显;经过井间示踪剂法验证,识别准确率达87.5%.该方法合理准确,可为油田后期实施调剖堵水措施提供指导.【总页数】8页(P105-112)【作者】黄斌;许瑞;傅程;张威;史振中【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黑龙江大庆163458;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相关文献】1.注采井组井间窜流通道动态模糊综合评判 [J], 姜杰;李长平2.低渗透油藏井间优势通道定量模糊判别方法及应用 [J], 任剑;邓江明;姜杰3.低渗透油藏多井间隔注采工作制度设计方法 [J], 程锐; 罗国; 于海洋4.注采井间裂缝对地热回灌的影响研究 [J], 魏凯; 聂法健; 郭耀; 李毅峰; 王兴义5.考虑边底水影响的注采井间连通性分析研究 [J], 倪积慧;高晓飞;呙义;沈旭;刘武波;江晓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