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欣赏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书法的文章及赏析一、书法,那独特的艺术魅力书法啊,真的是超级有趣的东西呢。
你看那些字,可不是简单地把笔画组合在一起就完事儿了。
每一个书法家写出来的字都像是有自己的小个性一样。
就拿王羲之来说吧,他的字就像是优雅的舞者在纸上翩翩起舞。
他的兰亭序,那可是书法界的超级明星。
我第一次看到兰亭序的临摹本的时候,就被惊艳到了。
那些字,笔画是那么的流畅自然,就好像是水流淌在纸上一样。
感觉每个字都充满了生命力,仿佛在和我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
二、不同字体的魅力所在说到书法字体,那可多了去了。
篆书,就像是古老的神秘符号,充满了古朴的气息。
笔画圆润又规整,看着篆书就像是穿越回了古代,看到那些文人在龟甲或者青铜器上一笔一划地刻下这些符号。
隶书呢,它的笔画就有了一种波浪的感觉,像蚕头燕尾似的,很有特色。
楷书就比较规整啦,就像一个个纪律严明的小士兵,排列得整整齐齐。
颜真卿的楷书就很有代表性,他的字大气磅礴,笔画厚实有力。
行书呢,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写起来很流畅,又不失规矩。
草书就更自由奔放了,就像是一阵狂风,把笔画吹得东倒西歪,但是乱中又有它独特的秩序。
怀素的草书就特别厉害,那笔画就像一根根灵动的丝线在纸上飞舞。
三、书法背后的文化内涵书法可不仅仅是写字这么简单,它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从一个人的书法里,有时候能看出他的性格呢。
写字严谨认真的人,说不定在生活里也是个很有条理的人。
而且书法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比如书法中常常会写到一些诗词歌赋,这就把文学和书法融合到了一起。
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也是在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那些流传千古的书法作品,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像欧阳询的字,他的书法风格和当时唐朝的繁荣稳定可能也有一定的关系呢。
四、如何欣赏书法欣赏书法其实也有很多小窍门的。
首先呢,可以看字的结构。
结构好的字就像一个搭得很稳固的小房子,各个部分比例协调。
然后看笔画,笔画的粗细、长短、曲直都很有讲究。
好的笔画就像音乐里的音符一样,组合起来就很美妙。
书法鉴赏论文书法鉴赏论文7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书法鉴赏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书法鉴赏论文1姓名:_______序号:_______学号:_______课程:书法欣赏指导老师:_______目录1.书法学习的经验与体会,书法学习的方法;2.书法发展历程、规律的理解;3.如何欣赏书法;4.我对书法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建议。
文章摘要:书法是我国精髓之一,不仅具有天生的传统艺术,而且更以沧桑的发展为荣。
欣赏书法作品是获得高尚精神的享受同时陶冶情操,我们应该理解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逐渐学会把握其中的美。
本文是对书法的初步理解以及对书法欣赏的看法。
关键词:学习心得中国书法史书法欣赏一、书法学习的浅谈书法——我国的国粹,是反映生命的艺术。
它作为一种艺术,玄妙而艰深。
人人皆知写字容易,但是要想达到炉火纯青的书法艺术境界却十分艰难。
书法艺术的神奇之处,在于能够通过作品将书法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等不动声色地折射出来,给人留下一种最解放、最自由的心灵之美。
书法的学习看似容易,其实是个艰辛的旅程。
书法学习是付出努力的过程,我们用眼睛去感受写字的美感,用联系探求美,用心感受美。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高质量的生活,也许忽略了书法的学习。
书法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从小培养良好的书法兴趣是重要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变得会认真起来。
我从小就学过硬笔书法,对于基础的书法还是有点讲究的。
我觉得学习书法要勤奋,贵在坚持练习,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坚持练习下去,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有所成绩,不要想着立竿见影和一步登天。
其次,学习书法的时候要勤于思考,若有老师可以指导你则更佳。
在小学之前,我的写字大多都出自于老师的帮助,老师以别样的方法让我们习字,感受书法学习的妙趣横生。
书法鉴赏论文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底蕴。
书法作品运用墨、纸、笔等工具,在四方白纸上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使其在古代和现代艺术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
书法在中国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起初作为文字的记录方式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通过掌握毛笔的力度、湿度和笔画的粗细,艺术家可以在纸上创造出富有韵律和美感的形态。
书法作品的形状和结构不仅与文字的意义相关,还带有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和情感特点。
在中国文化中,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哲学和思想的表达。
中国书法有五种基本字体: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和篆书。
每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隶书是指汉字的最早形式,它具有刚硬、方正的特点,字形骨骼分明。
楷书是最常见的字体,流畅而平衡,是公文书写的标准字体。
草书则是楷书的草率形式,线条纷乱,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用笔流畅自然。
篆书是最早的印章字体,由一些简单的符号组成,常用于铭文和印章。
书法艺术家的创作秘诀在于掌握毛笔的运笔技巧和墨水的呈现方式。
艺术家必须准确地控制笔画的粗细、力度和速度,以达到与自身情感和创作意图相匹配的笔触效果。
墨水的运用也是十分重要的,艺术家需要将墨水稀释和浓缩,以达到所需的深度和灰度。
书法作品的鉴赏不仅需要了解艺术家的背景和创作动机,还需要欣赏其作品所传达的意义和情感。
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观赏者应该仔细观察每一个笔画的细节和整体布局。
每一个笔画都有其独特的力度和韵律,通过这些细微的变化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情感。
书法作品的价值在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和传承。
通过欣赏和学习书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美感。
同时,书法也是一种凝聚个人情感和思想的方式,艺术家可以通过笔墨的表达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展现给他人。
书法艺术欣赏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书法艺术欣赏论文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找寻和探究书法艺术的文化和内在涵义。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了解书法中所蕴含的丰厚文化。
中国书法“起于用笔,基于结字,成于章法,美于气韵”[8]。
其产生一方面由于特殊的表现对象-—汉字;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独特的书写工具-—毛笔。
但是,作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9 ] ,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必然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物质条件、典章制度、精神生活发生联系。
中华文化是中国书法得以形成的深层原因,是中国书法发展的营养土壤和生存环境,更是中国书法最深层的表现对象。
而在文化中最稳定的就是文化思想,所以,钟明善先生就认为:“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
”[8 ] 作为中国书法艺术重要基础的笔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也可以这样理解。
从应用文字的书写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在世界各民族中,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是独特的。
从它的书写对象———汉字的产生,到书法艺术技法的积累,从书法风格的变迁,到民族思维方式的寄托,无不是处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之下,无不是以一个侧面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现实存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艺术精神。
再来我们就说说其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书法中体现书法其自身文化内涵的数量很多,且大部分是语录式的,采取诗话的体例,把古代的材料加以整理,根据材料,个人认为书法学其内涵包括以下几种。
(一)喻物性。
最早的书法内涵,用自然之美来说明书法的美,用比喻为主要的论述方式。
这种书法内涵包括对人、书体、笔画等的比喻。
如对人,描写王羲之的有:“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对书体,“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
”对笔画,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形容点画的词语有:“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点,如高峰坠石”等等。
书法欣赏论文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教育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书法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欣赏。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以笔画的形态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线条的流畅和神韵的跳跃展现出人们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它追求的是一种自由而自然的状态,不受拘束和束缚,展现出个性与特色。
书法的墨迹如云烟,宛如翰墨之间的舞动,寓意着生命的流转和永恒的魅力。
书法的欣赏不仅在于形式美,更在于意境的抒发。
书法作品经过艺术家的精心构思和创作,把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感悟与理解,用线条的变化和墨迹的流动表达出来。
每一个字、每一笔都蕴含诗意和哲理,寓意深远。
当我们用心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不仅是在欣赏艺术家的才华和技巧,更是在与艺术家的思想交流和对人生的思考。
书法还有一种审美价值,那就是审美的教育价值。
通过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我们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操和文化素养。
书法作品通常需要观者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通过欣赏书法,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欣赏力,培养我们对美的感知和品味。
同时,书法作品中的文字和意境也可以启发我们对文化、历史和社会的思考和理解。
总之,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教育价值。
通过欣赏书法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书法的美
妙和深远的意蕴,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情操和文化素养。
书法是一个拥有无穷魅力的艺术领域,它值得我们用心去欣赏和探索。
中国书法欣赏范文第1篇一个学期的鉴赏学习让我对原本陌生的书法鉴赏有了一定的了解。
醉过方知酒浓,当置身于那一幅幅优秀的书法作品中,才知道书法爱好者如痴如醉地“求工于一笔之内,寄情于点画之间”那种情结为何!书法是一门艺术,现在真正欣赏书法的还只在书法界搞书法创作的专业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非从事书法创作的能欣赏的人还不多,大多数人还只是一般看看而已。
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瞧出门道,就必须懂得入此门道的方法,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而很多非专业的人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对书法的欣赏只停留在“好”与“差”的感觉的层次上,是非常笼统和模糊的。
要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必须多看多写多练。
曹老师建议,作为初学者的我们学写字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
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
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
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
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
常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毛笔字比一般的硬笔书画在线条的要求上更为细致,它的笔画并不是从如至终完全一样的,从提笔,运笔到最后收笔,线条的丰满程度都有所不同,只有良好的视知觉能力才能对整个字的边、线和角有一个正确的把握。
而且,对着墨的多少全控制在手腕与手指之间,对手部小肌肉的精细控制能力要求很高,力度的把握也十分重要。
练习书法能使人静,而静又是书法的前提!静以修身,对书法的追求是一种境界,曹老师说他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便喜欢写写画画,还给我们展示了他十几年前的作品文章.和他的一些书法练习手稿。
这也使我联想到了很多,这个时代的人们,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都是很浮躁的,做事情缺乏持久力,也总是静不下心来!而老祖先留给我们这么多宝贵的艺术财富却不知道好好的运用!认真练习书法,不但可以提升我们自身的修养,还可以让渊源的文化传承发扬下去。
对书法的追求是一身的。
点点滴滴的珍藏,汇聚成一本本的快乐来源!中国书法欣赏范文第2篇我爱书法,因为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中国的国粹,更是瑰宝。
书法之美的研究报告论文书法之美的研究报告论文摘要:书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本论文主要通过对书法之美的研究,探讨了书法作品的审美特点以及其所传递的文化内涵,旨在深入剖析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一、引言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才情的结晶。
同时,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书法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审美规律。
本论文将通过对书法之美的研究,探讨书法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审美内涵。
二、书法之美的审美特点1.线条之美:书法作为艺术形式,强调线条的流畅和韵律感,并通过线条的曲直、粗细、变化等展现作者的个性和意境。
2.形态之美:书法作品的形态美主要体现在字形的规整、布局的协调以及版面的平衡等方面,呈现出一种和谐美感。
3.意境之美:书法艺术追求笔墨与意境的完美结合,通过文字的线条、间距、空白等表达情感和思想,使作品具有一种抽象的、灵动的美感。
4.动静之美:书法作品的动静之美主要体现在书法的动势与静态之间的平衡,通过运笔的变化和断笔、断尾等技法表现出一种生气勃勃的美感。
三、书法之美的文化内涵1.传统文化的传承: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字体、笔法等传统要素的传承,使得书法成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记忆。
2.审美教育的培养:书法艺术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教育效果,通过书法创作和欣赏,可以培养个体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3.心灵的净化: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形式,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放松,让人远离尘嚣,享受一种宁静和充实的心境。
4.审美意识的涵养:书法艺术是一种审美意识的培养过程,通过对书法作品的审美欣赏和理解,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人们的审美鉴赏水平。
四、结论通过对书法之美的研究,我们可以认识到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书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不仅具有审美特点,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和推广,使之得到更好地发展和传承。
书法艺术欣赏论文分析、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如下几个代写论文方面入手:字的笔画长短、粗细、浓淡是否多变而适宜;字的“重心”能否给人以稳健的感觉;字势是否自然;看整篇书法作品的章法、笔势是否一气呵成、融会贯通;看书法作品中的笔法是否有法度有新意;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适当地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欣赏书法要有一定的艺术想象力,要防止以实论实。
书法艺术书法欣赏书法作品书法的欣赏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眼高手低”的书法家从没有过。
历代的书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鉴赏能力的书法评论家。
他们都十分重视“读帖”。
所谓“读帖”,就是通过观摩书迹和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读帖,逐步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取其所长,拼其所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如果毫无区分地加以一概兼收,则往往进步不快,甚至会走弯路。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历来的说法各不相同,至今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欣赏标准。
康有为在《广艺双楫十六宗》中,提出了十条评论标准,即所谓“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辉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发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
”郭绍虞在《怎样欣赏书法》中提出了六条标准:“一、形体,看结构天成,横直相安;二、魄力,从笔力用墨看;三、意态,要飞动;四、流派,不拘泥碑帖,不以碑的标准看帖;五、才学,书法以外关系;六、气象,挥朴安详。
”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分析、欣赏书法作品时的参考。
如果进一步加以归纳,则不外乎“形”、“神”二字。
所谓“形”,指的是由特殊的笔画线条所构成的外形,包括字的笔画、字的结构、一幅字的布局;所谓“神”,指的是上述外形中内在的精神,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等各个方面。
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看一点一画、一字字和整幅字的外形,更要看它的笔力、气势、神态。
书法作品论文1000字篇一:书法欣赏论文书法欣赏书法是我国富有弹性的独特书写工具毛笔写的方式方法,并依据我国汉字造型的特点,通过艺术构思,调动艺术手法而形成的。
从形式上说,书法以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也可以说是智测无涯,固也无涯,具以风神气者为居上,奸于功用者居下,其中之微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书冥之间〞。
由是观之,书法艺术可以说是无声之间,无形之相。
对于书法艺术欣赏,可谓见仁见智;但既要欣赏,就要有客观的书法作品作为审美的对象。
真正的书法艺术欣赏就是要了解书法作品客观存在的艺术价值;大家从不同角度去探索不同的价值,各家知言,相互辉映、相互补充,就会逐渐接近作品的全貌。
通过不断的鉴赏,不仅可以提高学习书法的兴趣、拓展视野,更重要的是:前人经验的累积,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吸取精华,作为研习与创作的借鉴。
真正的书法欣赏也就是书法艺术的再创造,书法欣赏的重要意义即在于此。
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如讲究执笔、运脕用笔、使墨、结构、章法、气韵等等。
其艺术形式往往是透过艺术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理想,因而理隐而意深,或寄以骋从横知志:或托以散郁结知怀,使作品表现出韵味、风姿与气式,亦所谓“笔情墨趣〞。
书法是线的艺术,书法的线条,具有生命的律动感,点画活泼灵动,力求依于笔、本乎道、通于神、达乎气,化实象为空灵,从有限中游离出无限,传达一种超越于线条之外不可言喻的思想,飘忽即逝的意绪和直指心性的生命风神。
书法之线关乎人的心灵,生命是自由的不断展开的过程,书法那么是生命创造活动中最自由、最简约的形式。
书法通过点线的律动成为揭示精神世界的有效形式,书法艺术不断的开启着各个时代人们审美的新维度,并使其心性自由的随着精神解放,在黑白构成的世界中不断的展开并升华。
欣赏书法作品,不仅注意形质的学识修养的欣赏,而且通过字里行间也可欣赏到作者的审美意识,如典雅的、质朴的、豪放的、爽丽的都一一展现在作品之中,通过其点画型态的自然表述,而美感尽现,如点如坠石、横假设阵云、竖有向背、转同折钗等等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美的享受,使审美趋向更加人性化。
书法鉴赏论文书法与鉴赏书法与各种艺术的通融性书法,是一门研究汉字书写艺术的学问,也是对汉字书写结果的一种等级评价。
尽管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字也有书法,但由于汉字用不同线条和结构组成的块形字来得复杂多变,所以汉字的书法有独特的鉴赏价值和艺术魅力。
书,在这儿指书写;法,指书写的法度,规律性。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书法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从古朴严谨的篆,隶书;庄重整齐的楷,真书;到流畅奔放的行,草书,都体现了中国艺术的本性。
所以,任何可以称之为艺术的东西或多或少都与书法艺术有某些联系。
有的比较明显,有的比较隐晦。
绘画、音乐、舞蹈、篆刻、建筑、戏曲、文学、雕刻、军事、棋类、茶艺等都与书法艺术颇有通理之处。
如果说西方一切艺术都是趋向音乐的动态,那么在中国,一切艺术都与书法有不解之缘。
1.书法与绘画在中国的绘画、书法有其内在的联系。
尤其宋以后,书法对绘画的影响越来越大,绘画中的白描笔法源于楷书,文人画中的大写意则源于书法的狂草。
画家常常题款于画上,称画为“写”,并且书法已成为绘画的有机组成部分。
章法、布局、计白当黑,是书画的共同要求,这是表层的结构。
二者的联系紧密之处更在于深层,它们都讲气韵、意境,讲笔墨情趣,都不把描绘客观世界当目的,而着重于主体感情的抒发。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是在一个人类精神更高层次上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艺术性的。
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历史上为什么那么多画家都同时又是名垂千古的书家,如苏轼、郑板桥、赵之谦、齐白石等。
所以,从这一角度讲,也可以说书画是同源的。
2.书法与舞蹈中国书法艺术与舞蹈虽是两种艺术门类,但它们的审美属性可以说是相通的。
舞蹈艺术的动态存在于表演过程中,而书法艺术的流动表现已经凝固在线条中,正如郑诵先生所说:“舞蹈是动态的书法;书法是婀娜多情的舞姿。
”抒情性是舞蹈和书法共有的艺术本质特征。
舞蹈利用舞台空间塑造形象,构成不同的时间运动线,从而呈现不同的舞蹈风格;书法则于平面的宣纸上塑造形象,构成不同的时间运动线,从而呈现不同的书法风格。
米芾书法鉴赏论文[大全五篇]第一篇:米芾书法鉴赏论文米芾书法鉴赏论文班级:姓名:学号:2015级目录一、米芾介绍(一)生平简介 (3)二、书法鉴赏(一)名家点评 (5)(二)用笔变化 (6)(三)书法成就 (7)三、米芾代表作欣赏【摘要】: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的创立,最初都是为了记录语言。
但是,纵观大千世界,在流传下来的这么多种文字当中惟有汉字兼具了实用和审美的功效,衍生出了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
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书法就是传统文化的缩影。
中国的艺术传统和丰厚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先哲智慧的结晶。
中国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奇特的艺术。
书法艺术在数千年继承、发展及开拓、创新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一位又一位杰出的书法大师。
在宋代的书坛上,就有一位最具个性、独领风骚的书法大师——米芾。
关键词:行草、狂傲、个性、古怪、创新一、米芾介绍(一)生平简介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无碍居士,家居道士等,湖北襄阳(今襄樊)人,居徙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又称“米南宫”。
北宋著名大书画家,鉴藏家。
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
米芾能诗擅文,书画尤具功力。
篆、隶、行、草、楷各体皆能,行草造诣尤高。
芾自云学过各家各派,但从其作品观之,得王献之、释智永二家最多。
其书淋漓痛快,隽雅奇变,晚年书艺更达至炉火纯青之境。
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米芾著有《书史》、《画史》、《海岳名言》等,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
《宋史》称米芾书法:“沉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宣和书谱》则说:“书学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镏,隶法师宜官。
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一笔,我独有四面‟。
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米芾的书法富有天真率意的特性,他的艺术道路又不同于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求意,而是能集古出新,他开辟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另一条道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书法鉴赏论文书法鉴赏论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
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书法鉴赏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书法鉴赏论文1本文通过分析电影《墨香天使》中的情节,以及对著名书法家鲁丹个人信息和职业生涯资料的查询和分析,从多个方面阐释对电影《墨香天使》观看后的诸多感想和理解,并结合收集的信息以及电影中的部分故事情节,表达对一代书法家的成长历程和对书法的理解,以及从电影中情节中体会到的人生感悟。
通过对鲁丹的了解,使我对书法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感悟颇深。
关键词:墨香天使鲁丹书法感悟近日,在老师的推荐下,抱着崇敬的心理,同几百位同学一起观看了乌海市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并纪念杰出的书法家鲁丹而创作的献礼电影《墨香天使》。
本部影片的主要故事情节全部来源于乌海市书法家的真实经历,通过描写普通矿工因为习练书法进而改变生活、改变命运的生动故事,突出反映了乌海书法艺术从最早的矿工书艺陶冶,到群众中兴起习书热,再到全社会推广和普及的历程,反映了乌海市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在书法城建设上取得的显著成就。
通过对本部影片内容的了解与理解以及研究了一些关于鲁丹的真实经历以及查看了后续对他的`采访与报道得知,鲁丹怎么成为现在的鲁丹?鲁丹自己也说不清楚。
他只知道,如果没有阿兰,自己现在可能在鲁丹爹的羊肉店切羊肉,又或者是一个大混混,成日浑浑噩噩浪费着生命,而不是拿着毛笔写书法。
一个羊肉店老板或者是混混与一个书法家相比,真是天大的差距。
二十年前,乌海建市不过十多年。
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到这里来创业。
那时鲁丹爹就是怀着发财梦来到了当时鸟不拉屎的乌海。
当时他是在矿里挖煤,但几年之后鲁丹降生了,鲁丹爹瞅准了发财的机会,开了一个羊肉店,来来往往的熟客在这里吃饭的时候,都会议论两句阿兰。
人们议论阿兰,一半是因为她的美貌,一半是感叹她的残疾。
【精品】关于书法鉴赏的论文 2000字 (免费)(整理)中国书法艺术是汉字的艺术造型。
中国书法艺术是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
有人说它是和绘画相通的,因为“书画同源”;有人说它和建筑相通,因为都要强调平衡和稳定;也有人说它和舞蹈相通,因为一个个字就像舞蹈家的舞姿那么优美;还有人说它具有诗美,因为它像诗歌一样很能够启发人的联想和想像;也有人说它具有音乐美,因为它和音乐一样,具有内在的节奏和韵律。
更加有意思的一种说法,说书法它具有人体结构和人体的仪态之美。
中国书法之美是他国文字所不及的,而鉴赏书法,也是一门学问~包括了解书法史及中国历史(书法家的创作背景),文字学知识、书写技巧、鉴别碑帖的能力及艺术涵养等等。
它们都是密不可分的,共同作用与鉴赏能力的提高。
纵观古今中外文字语言和概念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社会文化的产生,而汉字的诞生便是人类思想感情的代表符号。
汉字开始并无艺术性,只有实用价值。
随着历史社会文化的变迁,经过三次划时代的鼎盛时期的发展,最终完结了自己实用性的历史使命,并升华为书法艺术。
纵观古今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从宏观角度来分析,书法艺术的发展都受他律性与自律性的制约和支配。
中国汉字在书法艺术性上经过了三次划时代的飞跃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而中国汉字在书法实用性上也经过了三次划时代的飞跃发展,从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艺术性的三次鼎盛时期为,首先,汉字在书法艺术性上的第一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是从西周历王—奴隶社会中后期(公元前1100—公元前700年左右)金文的出现为标志。
其次是汉字在书法艺术性上的第二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
从封建社会中期(600-900年左右)唐朝的狂草书法艺术的出现为标志。
再其次是汉字在书法艺术上的第三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
从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以现代派、学院派和禅书派的出现为标志。
实用性的三次鼎盛时期为,首先,汉字在实用性上的第一次划时代鼎盛时期的飞跃发展是从汉代——封建社会初期(公元前200—300年左右)汉隶的出现为标志。
书法考试论文题目书法欣赏学院草业学院专业草业科学姓名刘想德指导教师蒋锦彪甘肃农业大学教务处制二〇一三年六月书法欣赏刘想德摘要:书法艺术,不仅陶冶人们的精神,而且也为环境增添了高雅之气,历代许多名家的书法作品,其艺术魅力至今不衰,与着名的乐曲、优秀的雕塑或传世的名画一样,成为人类文化结晶的一部分。
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演变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这种风格不仅仅体现在中国文字的笔画和结构上,而且在文字的书写上面也充分体现出华夏文化的独到魅力。
我们只需要稍加对比,将我们的方块字和其它文字进行比照,我们就能很明显感受到这一点。
关键词:书法艺术书法欣赏书法作品书法技巧一、书法的发展规律、特点及理解:琴棋书画,历年来作为中国艺术文化的一种最精简的描述,可以说是中国文人墨客的标志性技能。
如同孔夫子提倡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自古到今,“书”一直是历代文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而自从蒙恬发明了毛笔以来,中国的书法更加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这一方面是文字本身的一种进步,同时也可以说是艺术史上的一个飞跃性突破。
外国的文字无论如何是无法体现这一点,也无法称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我想这一方面是归咎于中外文化的差异,也是处于中外书写工具的差别。
这学期选修的书法欣赏课程让我对书法这门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的书法艺术来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
”因此,产生了文字。
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
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
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含义。
从夏商周,经过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二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也带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这个时期内,各种书法体相续出现,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
其中篆书、隶书、草书、楷书等字体,在数百种杂体的筛选淘汰中定型,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
硬笔书法的欣赏摘要:书法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具有民族风格的传统艺术。
欣赏书法作品,可以获得高尚的精神享受和美的情操。
欣赏书法要从字的用笔、结体、布白、神采、风格、行气、形质入手,同时还要结合书法作品作者的创作背景,并且要有一定的想象力,这样才能欣赏好一副书法作品。
关键词:书法书法作品书法欣赏批判学关于建立硬笔书法批评学体系的几点构想从文艺学角度来说,批评学是构成一种艺术的完整体系以及整体形态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硬笔书法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支,是传统书法的一种现代性拓展。
作为一种艺术,它同样应该具有其完整的理论形态和学科体系,而批评学即是这个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硬笔书法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以来,经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文化改造和文化转型,已逐渐形成为一种文化形态。
批评是一种反思,一种学术审视与构建,它至少能够让我们的硬书界人士意识到在繁荣创作的背后还缺少批评,缺少反思与审视。
而批评的缺席关键就在于硬笔书法发展历程的短暂性与发展空间的狭窄性所带来的硬笔书法批评学理论建构的薄弱性。
多元融合与自我建构,永远是艺术发展的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硬笔书法的发展无疑充满了悖论:即文化身份的边缘性与多重性的悖论;硬笔书法创作的繁荣性与硬书理论建构薄弱性的悖论;硬笔书法实践者身份的普及性与硬书发展空间的狭窄性的悖论;硬笔书法生命活力的年轻化与硬书发展的脆弱性的悖论。
而这所有的悖论之中无疑蕴藏着一个深沉的隐患与痼疾:硬笔书法学术批评体系的缺失。
一硬笔书法批评学的学术内涵1、硬笔书法批评是一种美学批评美学批评是一种基本的文艺批评范式,它是指对艺术进行的美学层面或审美层面的批评。
美学批评要求对艺术的批评与审视要坚持美学的立场,从一种宏观的美学视野角度来对艺术进行纯粹的学术审视。
美学批评是与功利的政治批评、宗教批评、市场批评、私人批评或其他批评相比较而言的。
坚持对硬笔书法的美学批评,即是要避免那种功利性的批评,确保硬笔书法艺术的纯粹性。
中学优秀作文议论文书法5篇书法是一种展现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
书法可分为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等,其中汉字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等。
下面一起来看看议论文书法,希望大家喜欢。
议论文书法1有一种艺术,它与唐诗宋词一样,是中国星汉灿烂的历史夜幕上一颗璀璨的星座,它容纳文化、彰显品性、抒发情感,成为了中华民族传承文化不可或缺的一条血脉河流,它就是中国的书法艺术。
提到它,我们会情不自禁的想起一个名字——王羲之,也会情不自禁的想象着兰亭集会的盛况,“羲之笔下千秋韵,兰亭地上万种情”,是的,这个名字在时局动荡,青玄弥漫的时代造就了一种风流,他的字不仅以目观赏、用耳聆听,更是让人用心感受,我们似乎可以看到那个坦腹东床的右军尽兴挥毫而不顾左右的画面。
不仅是王羲之,这份传统文化的缩影体现在数千年的中国文人畅游青山绿水间尽情挥洒的欢愉中,王羲之的自然飘逸,张旭的洒脱豪放,颜真卿的遒劲有力,无一不显示了中华文化的真谛。
更值得我们骄傲的是,只有我们中国的汉字才能演变成为书法,其他任何国家的文字都是不行的。
除了欣赏,除了赞叹,除了自豪……那么,我们又该怎样传承这条千载绵延的文化血脉呢?作为平凡的你我他,作为传承文化主力军的老师和学生,要传承这条血脉,我认为就是要认真写字,坚持认真写字,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认真写字,不为成名成家,只为享受这份古朴的翰墨精神赐予我们的真真实实的身心修养、人格完善的美好过程。
认真写字能让我们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认真练字,要从一笔一画做起,有规有矩,如起笔、行笔、手笔都十分讲究,这就好像做事,起笔就如做事的开端,行笔恰似做事的过程,收笔就好像做事的结尾。
通过认真练字,可以锻炼一个人做事认真、沉稳、有始有终的品格。
日复一日,坚持认真写字,我们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认真写字可以调节情绪,陶冶情操。
书法艺术赏析论文范文2篇书法艺术赏析论文范文一: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找寻和探究书法艺术的文化和内在涵义。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了解书法中所蕴含的丰厚文化。
中国书法“起于用笔,基于结字,成于章法,美于气韵”[8] 。
其产生一方面由于特殊的表现对象-—汉字;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独特的书写工具-—毛笔。
但是,作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9 ] ,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必然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物质条件、典章制度、精神生活发生联系。
中华文化是中国书法得以形成的深层原因,是中国书法发展的营养土壤和生存环境,更是中国书法最深层的表现对象。
而在文化中最稳定的就是文化思想,所以,钟明善先生就认为:“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
”[8 ] 作为中国书法艺术重要基础的笔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也可以这样理解。
从应用文字的书写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在世界各民族中,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是独特的。
从它的书写对象———汉字的产生,到书法艺术技法的积累,从书法风格的变迁,到民族思维方式的寄托,无不是处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之下,无不是以一个侧面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现实存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艺术精神。
再来我们就说说其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书法中体现书法其自身文化内涵的数量很多,且大部分是语录式的,采取诗话的体例,把古代的材料加以整理,根据材料,个人认为书法学其内涵包括以下几种。
(一)喻物性。
最早的书法内涵,用自然之美来说明书法的美,用比喻为主要的论述方式。
这种书法内涵包括对人、书体、笔画等的比喻。
如对人,描写王羲之的有:“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对书体,“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
”对笔画,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形容点画的词语有:“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点,如高峰坠石”等等。
书法欣赏论文
课程序号:79
班级:1006062
姓名:孙娣
学号:100606220
对书法发展历程、规律的理解
—100606220 孙娣
【摘要】:书法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
书法是汉字的艺术造型、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它的发展有它特有的过程,以及自己的发展规律。
它所凝聚的是中华民族集体的智慧。
【关键词】:发展历程发展规律
【正文】:
(一)对书法发展历程的理解
书法发展历史悠久,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再到后来草书、楷书、行书,书法这个艺术殿堂发出越来越瑰丽的色彩。
首先来谈谈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甲骨文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
甲骨文的形体,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
甲骨文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结构上,长短大小不定,或是疏疏落落;或是密密层层。
但它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
金文书法是以金文笔意创作的书法。
金文一般都能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墨书的笔意。
商代金文书法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字体瘦长,笔道遒劲雄美,行气疏密有致,结构严谨,情势凝重,各有风韵。
有人曾归纳为两种风格,一种是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起止多露锋芒,间有肥笔,另一种则是运笔有力,形体瘦筋,笔划多挺直,不露或少露锋芒。
接下来是大篆、小篆以及隶书,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
广义的大篆包括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
小篆也叫“秦篆”。
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
通行于秦代。
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
最后是楷书、行书和草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它不急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草率。
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称为“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于草书的称为“行草”。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写,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地乱写,它的艺术欣赏价值超过实用价值。
(二)对书法发展规律的理解
书法作为一项文化事物,其发展规律既具有文化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又具备自身独有的特点和规律。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要求书写便利。
为满足社会交流迅捷,文化发展繁荣的要求,成字的工具和方法则不断革新,效率日益提高从而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书法艺术演进的每一步都打下了适应和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烙印。
首先,它具有字体演变贵速从易的发展规律。
中国数千年书法的发展变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字体的变化,另一方面是书体的变化。
我们所谓的“字体”,是指文字形体大的体制类型,而所谓“书体”,则是指文字书写中因人而异的风格类型。
前者涉及的是书法中整个符号体制的改变,是书法发展进程中的质变;后者则是在保持一定字体基本形体的前提下所显示出的时代的和个人的书写习惯特征,是量的变化。
字体的演变是书法发展中大的变化和质的飞跃。
历史发展表明,社会的实际需要是汉字书法字体演变的根本动因,社会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和节奏的加快决定了书法字体演变的总体趋势是避难从易,去繁就简。
关于这一
书法字体演变的基本规律。
伟大的文学家苏轼不仅把由古篆向隶、草书字体的演进概括为“贵于速成,而从其易”历史进程,并且认为汉字书法字体的演变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需要,说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也是不断前进的。
在这段话中,苏轼指出文字的产生源自社会的需要,书法字体也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变化。
其次,书法具有字体种类累积增多的发展规律。
整个书法发展的历史是一个不断积累、持续渐变的过程,书法也不例外。
新的字体通行之后,旧的字体依然保留,越到后期,字体的品类越多。
每个时代都有所谓的正式字体和流行的俗体字。
苏轼对新的字体通行之后旧的字体依然保留、多种字体并行的规律也有所认识。
楷书由隶书发展而来,并且在晋唐之间已取代了隶书成为正式字体,而便捷的行书和草书与之并行是人们日常书写通俗字体,这在宋代自是不言而喻的事。
关于三种字体历史联系和形体特点,苏轼说: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这既说明了三种字体之间的发展联系,也说明了它们各自不同的字体风格和书写速度。
这三种字体长期并行、互为弥补,首先源自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书写便捷的行草书看起来不甚庄重,看上去庄重的楷书写起来却不便捷,因而各有所长,人们可以视使用所需有所选择。
对使用字体的自觉选择,反映了苏轼认识到多种字体并行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
【结束语】:
纵观中国历史,书法可谓是跟随着朝代的变迁而发展。
虽然其发展历程曲曲折折,但总的来说,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不断壮大。
如今,人们依旧对其保持浓厚的兴趣,对它进行不断的保护,力争将其继续发扬光大。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人们在练习的过程中希冀着能够找到它的发展规律。
中国书法是全人类的宝藏,它必将代代传承。
参考文献:《中国书法简史》汤大民江苏古籍出版社
《中国书法通论》吴勇南京大学出版社
《历代书法论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上海书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