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教育]墨与彩的韵味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66
《墨与彩的韵味》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墨与彩的艺术韵味。
2.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创作欲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1. 介绍墨与彩的艺术特点和魅力。
2. 引导学生欣赏经典墨彩作品。
3. 激发学生对墨与彩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墨与彩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韵味。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墨与彩的认知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并强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第二章:墨与彩的基本技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墨与彩的基本技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墨与彩进行创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墨与彩的基本技法,如墨的浓淡、彩的渲染等。
2. 演示墨与彩的基本技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墨与彩的基本技法,并展示示范作品。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践操作,掌握基本技法。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鼓励和评价。
第三章:墨与彩的创作练习【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2.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墨与彩技法进行创作练习。
【教学内容】1. 教师提供创作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构思。
2. 学生运用墨与彩的技法进行创作练习。
【教学活动】1. 教师提出创作主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构思。
2. 学生进行创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帮助。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和交流。
第四章:墨与彩的艺术表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墨与彩的艺术表现形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墨与彩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墨与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如墨彩画、墨彩雕塑等。
2. 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墨与彩艺术作品,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韵味。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墨与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并展示相关作品。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墨与彩艺术表现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墨与彩的艺术表现实践,鼓励创新和个性化的表达。
墨和彩的韵味市二十一中陆婷婷教材分析:中国水墨画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它所表现出的虚实相生、空灵飘逸、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韵味及其所形成的美感,都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情怀,是中国千年文化传统的浓缩。
本课旨在以师生共同体验与尝试作为学生认识水墨画韵味及水、墨、彩在画面中形成的美感的主要方式,建构起一种以探究式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模式,学生通过自主观察、直观比较、深入分析、相互讨论、大胆尝试和情感交流,逐渐体验水墨特殊的韵味和审美情趣,基本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方法,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教学目标:(1) 情意领域: 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体验中国水墨画的独特韵味及其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2) 认知领域: 通过课堂上的欣赏比较、尝试体验与情感交流,让学生对中国水墨画的传统背景、历史渊源有所了解,对水墨画中所呈现的墨与彩的韵味有所领悟。
(3) 操作领域: 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方法,在艺术创造时又不受传统水墨画的理念和表现方法的约束,充分了解和发现水性、墨性和色性以及它们相互间交融的各种艺术效果,创作独特的水墨画自我表现风格和审美形式,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把握破墨、破色、墨色的浓淡关系,特别是水分的干湿对彩与墨融合的作用。
(2)难点:①理解和感受水墨画的独特韵味和审美情感。
②在实践练习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大胆创作。
教学模式:启发探究性课型:造型表现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后反思:“水墨”教学在实践创作上存在着以传统题材为主要学习内容,以教师示范、学生临摹为主要学习形式的状况,学生的学习过程很少体现自己心中的生活和情感。
《墨与彩的韵味》一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试图用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引领学生在自由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拓展思维,体验水墨独特的韵味,提升学生的审美品质和自由创作的能力。
整堂课抓住水墨画的“水”、“墨”、“彩”,从认识、欣赏,到探究、表现,都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体验水墨的韵味。
墨与彩的韵味——初术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墨彩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墨彩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审美素养。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墨彩画的历史发展、特点及表现技法,掌握基本的墨彩画创作流程,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二章:墨彩画基础知识2.1 墨彩画的定义与分类2.1.1 定义:墨彩画是指以水墨和色彩为表现手段的中国画。
2.1.2 分类:墨彩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类别。
2.2 墨彩画的发展历程2.2.1 古代墨彩画:以唐代为例,介绍墨彩画在古代的发展状况。
2.2.2 近现代墨彩画:以近现代著名墨彩画家为例,分析近现代墨彩画的特点。
2.3 墨彩画的基本工具与材料2.3.1 笔:狼毫、羊毫、兼毫等。
2.3.2 墨:油烟墨、松烟墨等。
2.3.3 纸:宣纸、毛边纸等。
2.3.4 砚:端砚、歙砚等。
2.3.5 色:矿物色、植物色等。
第三章:墨彩画技法入门3.1 墨彩画的基本技法3.1.1 墨色运用:浓、淡、干、湿的变化。
3.1.2 线条勾勒:勾线、勒线、泼线等。
3.1.3 墨块运用:积墨、泼墨、破墨等。
3.2 墨彩画创作步骤3.2.1 构图:确定画面的宾主关系、虚实关系、疏密关系等。
3.2.2 勾勒:用线条勾勒出物象的轮廓。
3.2.3 墨色渲染:根据物象的特点和画面的需要,运用墨色进行渲染。
3.2.4 调整:在创作过程中,对画面进行不断的调整,使画面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第四章:墨彩画创作实践4.1 创作主题:以“自然风光”为主题,进行墨彩画创作。
4.2 创作步骤:4.2.1 观察自然风光,提炼创作素材。
4.2.2 构图:确定画面的布局和元素位置。
4.2.3 勾勒:用线条勾勒出景物的轮廓。
4.2.4 墨色渲染:根据景物的特点和画面的需要,运用墨色进行渲染。
4.2.5 调整:在创作过程中,对画面进行不断的调整,使画面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第3课墨与彩的韵味课时:1 教师:曾志彬上课日期:2011/11/16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了解中国画宣纸与墨色的特性。
2、了解中国画墨与色的表现技法(淡破浓、浓破淡、色破墨、墨破色)感受墨色交融的独特韵味3、通过体验尝试,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和提高学生想像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作品分析、教师演示、师生互动实验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握破墨、破色、墨色的浓淡关系,特别是水分的干湿对彩与墨融合的作用。
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韵味”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并在实践练习的基础上展开创作。
三、学习材料生宣纸、毛笔、墨汁、中国画颜料、毛毡、调色盘、笔洗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听音乐(让学生说说音乐带给自己的感受)。
音乐以其特有的旋律与节奏带给我们各种情绪体验,而我们的中国画作品也能以它的独特方式引发我们的情感共鸣。
2、欣赏吴冠中的水墨作品。
a.你能在这幅作品中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吗?b.从画面哪些元素中让你体会到音乐的节奏?(线条、色彩)3、欣赏几幅色墨交融的国画作品,请学生说说这些作品使用了哪些绘画材料?(墨、色、宣纸)这些作品使用中国画传统的墨与色带给了我们或明艳、或雄奇、或神秘的意境。
我们这节课就和同学们一起来体验墨与色彩的独特韵味。
展示课题:《墨与彩的韵味》。
(二)、讲授新课看了这么多的名家作品,老师的心情也很激动,也很想用中国画表现我现在的心情,就让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好不好?1、演示一幅水墨作品,在演示的过程中讲解墨与色的技法:破墨法(淡破浓)破色法(色破墨)2、为了让画面更能表达激动的感受,画面还可以加点什么颜色?(红色)(复习色彩表达的情感)3、请学生上台参与共同完成示范作品,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
4、完整的中国画作品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诗、书、画、印)给作品题字完成作品。
(三)、学生尝试创作一件水墨作品1、提出创作要求:使用宣纸和毛笔等工具运用墨与色表现自己的某种感受或情绪。
墨与彩的韵味——初术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术的魅力,通过学习墨与彩的运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掌握墨与彩的基本用法,为后续的实践创作打下基础。
1.3 教学内容1.3.1 墨与彩的定义及特点1.3.2 中国术的历史与发展1.3.3 墨与彩的运用技巧第二章:墨与彩的原理2.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墨与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掌握墨与彩的调配方法,提高作品的表现力。
2.2 教学内容2.2.1 墨的成分与性质2.2.2 彩的种类与特性2.2.3 墨与彩的调配技巧第三章:墨与彩的实践运用3.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墨与彩进行创作,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提高个人的审美素养。
3.2 教学内容3.2.1 墨与彩的基本画法3.2.2 墨与彩的组合运用3.2.3 创作实践与评价第四章:墨与彩的作品欣赏4.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欣赏和分析墨与彩的经典作品,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4.2.1 经典作品的欣赏与分析4.2.2 作品背后的文化解读4.2.3 个人作品的评价与反思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总结墨与彩的学习心得,展望未来的学习方向,培养持续探索美的热情。
5.2 教学内容5.2.1 学习成果的总结5.2.2 未来学习方向的展望5.2.3 持续探索美的热情培养第六章:墨与彩的线条表现6.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墨与彩在不同线条表现上的技巧,运用线条的粗细、浓淡、曲直等来表现不同的物体和情感。
6.2 教学内容6.2.1 线条的基本表现力6.2.2 墨与彩线条的运用技巧6.2.3 线条创作实践与评价第七章:墨与彩的构图技巧7.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运用构图的原则,合理安排画面中的墨与彩元素,创作出平衡而有趣的作品。
《墨与彩的韵味》全国优质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水墨画创作的兴趣和创作能力。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认知和欣赏水平。
1.2 教学内容中国水墨画的历史与发展概述。
水墨画的材料与工具使用。
水墨画的基本技法教学(如线条、墨色、构图等)。
欣赏和分析经典水墨画作品。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墨画的基本概念、技法和欣赏要点。
示范法:现场演示水墨画的基本技法。
练习法:学生实际操作,教师指导。
小组讨论法:学生相互交流和评价作品。
2.2 教学步骤准备阶段:介绍水墨画的历史背景和材料工具。
教学演示:现场示范水墨画的基本技法。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实践,创作水墨画作品。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水墨画作品和技法。
提供水墨画教材或参考书籍。
利用网络资源,展示更多水墨画作品和相关信息。
3.2 教学材料学生准备水墨画所需的毛笔、墨、纸、水等材料。
提供画册或打印的水墨画作品供学生欣赏。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作品的创意和技巧。
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态度。
学生对水墨画文化和艺术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4.2 教学反馈教师在实践环节中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交流,促进共同进步。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参观水墨画展览或博物馆,加深对水墨画的认识。
邀请水墨画艺术家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5.2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尝试其他绘画形式,如油画、水彩画等,比较和欣赏不同绘画风格。
鼓励学生参加水墨画比赛或展览,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作品。
第六章:教学评估与改进6.1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绘画过程和作品,评估学生对水墨画技法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需求。
6.2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评估的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