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预产期的七个管理步骤
- 格式:docx
- 大小:12.93 KB
- 文档页数:2
母猪分娩干预方案母猪分娩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如果不妥善干预,很容易造成母猪和仔猪的健康问题,甚至导致严重的死亡率。
因此,在母猪分娩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以保障母猪和仔猪的顺利分娩和健康成长。
下面就详细介绍母猪分娩干预方案的具体内容。
1. 母猪分娩前的准备在母猪分娩前,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准备工作:1.1 给母猪消毒在分娩前,需要给母猪进行消毒,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可以使用消毒酒精或者5%的双氧水,对母猪进行消毒处理。
1.2 准备产房和产具要为母猪准备好干净、温暖、通风和安静的产房,并准备好产具,如产钳、手套、消毒剂等。
1.3 给母猪提供足够的水和饲料分娩前,要给母猪提供足够的水和饲料,以便分娩时能够有足够的体力和能量支持。
2. 母猪分娩期间的干预措施在母猪分娩期间,需要采取以下干预措施:2.1 正确的产婴位需要确保母猪处于正确的产婴位,以便顺利分娩。
正常情况下,母猪分娩时应该在侧躺位,头向一侧,但是如果发现母猪处于不正常的产婴位,需要立即调整。
2.2 协助分娩如果母猪分娩时遇到困难,不能顺利产出仔猪,需要及时协助分娩。
可以使用产钳或者手套等产具,帮助母猪把仔猪生出来。
2.3 切断脐带当仔猪已经顺利生出时,需要及时切断脐带,以防细菌感染和疾病传播的风险。
切断脐带时,要使用消毒过的剪刀,并在脐带切断后涂抹伤口消毒剂。
2.4 检查产后在母猪分娩后,需要对母猪和仔猪进行检查,确保它们的生命体征正常。
可以观察它们的呼吸、体温、脐带情况、乳头状态等。
如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处理或者就诊。
3. 母猪分娩后的护理在母猪分娩后,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护理:3.1 给母猪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水母猪分娩后,需要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水,以支持它们恢复健康和愈合伤口。
3.2 给仔猪提供温暖环境仔猪出生后,需要给它们提供温暖的环境,以保持体温正常,可以使用保温灯或者加强栏杆等措施。
3.3 做好清洁卫生工作母猪分娩后,产房需要做好清洁卫生工作,清理大便、痰液等污物,用消毒剂清洁卫生,以防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预产期的猪该怎样管理
1、适量运动:产前1周应停止远距离运动,改为在猪舍附近或运动场逍遥活动,避免因激烈追赶、挤撞而引起的流产或死胎。
2、去除体外寄生虫:如发现母猪身上有虱或疥癣,要用2%敌百虫溶液喷雾灭除,以免分娩后传给仔猪。
3、迁入产房:临产前3~5天将母猪迁入产房,使它熟悉和习惯新环境,避免临产前激烈折腾造成胎儿临产窒息死亡。
但也不要过早地将母猪迁入产房,以免污染产圈和降低母猪体力。
加减饲料:如果母猪膘情好,乳房膨大明显,则产前1周应逐渐减少喂料量,至产前1~2天减去日粮的一半;并要减少粗料、槽渣等大容积饲料,以免压迫胎儿,或引起产前母猪便秘影响分娩。
发现临产症状时停止喂料,只要豆饼麸皮汤。
如母猪膘情较差,乳房干瘪,则不但不应减料,还要加喂豆饼等蛋白质催乳饲料,防止母猪产后无奶。
5、注意观察:母猪分娩前1周即应随时注意观察母猪动态,加强护理,防止提前产仔、无人接产等意外事故。
6、变换饲料:母猪产前10~15天,逐渐改喂哺乳期饲粮,防止产后突然变料引起消化不良和仔猪下痢。
母猪养殖的产前管理一、产房的准备产房对母猪和仔猪都非常重要,如果产房脏乱、寒冷和湿度大,或者有其中两点,都很可能会使猪场因为疾病产生不良后果。
清洁、干燥是产房环境极好的必要条件。
1、将产床和地面浸泡0.5-6小时,再用铁铲等工具将泡松后的内脏和饲料残渣清理干净,接着充分冲洗围栏和地面。
2、系统的清洗围栏和设备,注意警惕清理水槽和料水槽及其周围;可见粉尘应冲洗干净;不可以用高压水枪直接冲洗未隔离的分娩舍,会对仔猪猪和仔猪有负面影响,可以用软水管研磨。
3、产房的消毒,一定要保持足够浓度的消毒液无死角塑料制品喷洒。
4、母猪转入产房前猪舍必须完全干燥。
如果猪舍不干燥,水分就时会从地面蒸发,将会使地面和产床变变小的寒冷。
5、检查每个饮水器,看水的流速能否达到4升/分钟。
饮水量不足会导致母猪采食量减少,夏季更为明显。
哺乳期建议饮水量为每天35-50升。
6、检查保温灯是否能用,打开保温灯后地面温度能否达到34-35℃。
二、将母猪移至产房的方法方法一、产前1天将猪只移到产房优点:充分运用产床和猪舍。
缺点:1、清洗和消毒过后,病房不能充分干燥,细菌和病毒不能完全杀死,大幅提高仔猪感染疾病的风险大大提高。
2、在妊娠舍来不及对母猪进食做调整,饲料适当调整应在产前2-3天完成,否则会出现乳房炎、子宫炎及泌乳不足现象。
3、母猪来不及适应新环境,产生应激。
4、母猪可能在妊娠舍就开始分娩,影响仔猪成活率。
方法二、提前3-7天将母猪移到产房优点(此方法重点推荐)1、猪舍、特殊符号清洗后可以充分干燥。
2、母猪奶制品可以在分娩前2-3天做好调整,避免分娩时发生问题。
3、母猪有充足的时间巴氏适应新环境。
4、母猪不会在妊娠舍就开始分娩。
【技术】送你母猪种养妙招7则,助你猪养好、操心少!。
母猪分娩期如何饲养管理
母猪分娩期的饲养管理:产前喂养
如果母猪膘情好,乳房膨大明显,则产前7天应逐渐减少喂料量,至产前1-2天减去日粮的一半。
发现临产症状时应停止喂料,只喂豆饼麸皮汤。
如母猪膘情较差,乳房干瘪,则不但不应减料,还要加喂豆饼等蛋白质催乳饲料,防
止母猪产后无奶,适量运动。
驱除体外寄生虫。
分娩前几天母猪喜卧,不喜欢过多的运动,应给母猪创造较安静、舒适的环境。
如发现母猪身上有虱或疥癣,要用伊维菌素等驱虫药
灭除,以免分娩后传给仔猪。
饲养员应多与母猪接触,并在喂食或清扫圈舍卫生时,用手抚摸或用软刷刷拭母猪身体,使其形成不怕人的条件反射,为接产时人
接触母猪做好准备。
最好在圈舍中放一点如垫草类的东西,便于母
猪叼草絮窝,也便于饲养员观察母猪的分娩时间。
母猪分娩期的饲养管理:产前洗澡
母猪分娩期的饲养管理:产前观察
当母猪在分娩前7天时,乳腺发育逐渐充实,乳房基部和腹壁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界限,随着临产的接近,这种界限变化越来越明显。
随着临产时间接近,母猪排粪次数会增加。
母猪分娩期的饲养管理:接产及用具
母猪分娩期的饲养管理:产后饲喂
母猪分娩后采食量高低直接影响仔猪的成活率、断奶重和母猪断奶后发情,一般情况下根据母猪食欲、膘情、胎次进行。
采用湿拌料,夏季可增加饲喂次数,提高泌乳期的采食量,减少泌乳期失重;泌乳期采食量控制在6公斤以上,分娩后的母猪每天饲喂红糖200克,每天2次,连用10天,这样有利于母猪体力恢复和恶露的排出。
临产前母猪管理制度一、概述母猪是猪场生产的重要核心,其健康状况和生产效率直接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
临产前母猪管理制度是保障母猪顺利产仔和健康母猪后备种猪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针对母猪临产前的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二、母猪临产前管理的重要性1. 保障母猪产仔顺利。
临产前的适当管理可以帮助母猪顺利产下健康的小猪。
2. 保障母猪健康。
临产前管理可以提前发现母猪的健康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 保障后备种猪的质量。
母猪临产前管理可以保障后备种猪的质量,从而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三、母猪临产前管理制度1. 定期检查(1)产前30天:每天定期观察母猪的饮食情况和体重变化,及时调整饲料的种类和量;定期观察母猪的行为,如进食情况、是否有异常舔地行为等。
(2)产前15天:每天进行一次产前检查,包括对母猪的体温、呼吸和心率等生理指标进行监测,以及对乳房的触诊和观察乳头分泌物情况。
(3)产前7天:每天进行两次产前检查,加强对母猪的饮食和行为的观察,以及对身体状态的监测。
2. 饲养管理(1)饲料营养:在临产前适当增加母猪的饲料量和营养成分,以满足母猪产后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2)饲料种类:临产前适当调整母猪的饲料种类,提供易消化的饲料,避免出现消化不良等问题。
(3)饲料摄取:保障母猪的饲料摄取量充足,避免饥饿和营养不良对母猪健康和产仔的影响。
3. 环境管理(1)舒适的产房:在母猪临产前及时清洁产房,确保产房的舒适度和卫生条件。
(2)合理的温度和湿度:在临产前注意调节产房内的温度和湿度,以提供适宜的生产环境。
(3)合理的光照:确保产房内有适宜的光照,以调节母猪的生活节律和生产情绪。
4. 预防保健(1)疫苗免疫:在母猪临产前做好疫苗免疫工作,保障母猪和幼猪的健康。
(2)驱虫和消毒:临产前对母猪进行驱虫和产房消毒,保障母猪和小猪的健康。
(3)紧急救护药品:在临产前准备好常用的紧急救护药品和工具,以备不时之需。
四、母猪临产后管理1. 产后护理:在母猪产仔后进行良好的护理工作,包括更换生产后的床铺、观察母猪的产后情况等。
猪场产房工作流程
猪场产房工作流程如下:
1. 准备产房:在产房内进行消毒、清洁和加热等工作,确保环境卫生。
2. 拉种:将母猪引入产房,进行拉种操作,将精液注入母猪体内。
3. 观察分娩情况:根据母猪的体态和行为判断分娩时间,进行观察。
4. 配合产妇:配合母猪产妇,协助清除胎膜、吸吮胎儿等。
5. 配种检查:对分娩后的母猪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发热、流血、乳房肿胀等异常情况。
6. 安置仔猪:将产下的仔猪放置在暖和干净的地方,确保其安全和卫生。
7. 注射疫苗:对产下的仔猪进行注射疫苗,提高其身体免疫能力。
8. 记录饮料量:记录母猪饮水量,及时补充营养物质,确保母猪的健康。
9. 清洁、消毒:对产房内进行清洁、消毒,并清除产生的垃圾。
10. 确认数量:确认母猪分娩的仔猪数量、性别,记录在猪场管理信息系统中。
11. 保健措施: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如补充饮食、调节光照等,确保仔猪、母猪健康成长。
《分娩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母猪的饲养管理,是养猪生产环节的重要部分,而产房分娩母猪的饲养管理又在整个母猪饲养管理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方面是保证仔猪成活率的关键,另一方面则对下一胎次的繁殖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故分娩母猪饲养管理的好与坏,将会严重影响整个猪场的效益。
一、临产前的管理。
(一)准备好产房。
产房应当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暖干燥,室温保持20°C以上,相对温度80%以下。
寒冷季节要防止贼风,室内护仔箱内设红外线灯或电热板。
产前3-5天,进行产房的清洁与消毒。
顺序是:先打扫干净,再用水冲洗,干燥后用2%火碱水严格消毒,然后再次用清水冲洗干净(有条件的可用薰蒸消毒,则更为彻底)。
(二)准备好接产用具。
有关接产用具,如护仔箱、消毒液、毛巾、照明灯、耳号钳和秤等,放在固定位置并进行消毒。
(三)清洁猪体临产前7-10天,提前将妊娠母猪移入产房,让它习惯新的环境。
移入前应用温水将母猪全身洗刷干净,并进行猪体消毒,防止猪虱和疥螨等皮肤病的发生。
二、分娩时的护理(一)母猪的临产症状: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检查母猪的临产征候可归纳为“三看一挤”。
一看乳腺。
母猪在产前15-20天时,乳腺从后向前逐渐膨大下垂,并逐渐有光泽,两侧乳头向身外涨,呈八字形分布,俗称“奶头夯,不久就要下”。
二看尾根。
母猪临产前尾根两侧下凹,阴门松驰、红肿;三看行为表现,母猪临产前表现起卧不安,食欲减退,阴部有黏液流出,排尿频繁,俗称“母猪频频尿,产仔就要到”。
一挤是挤乳头,一般情况下,母猪前面的乳头,挤出浓乳汁后,24小时左右可能分娩;中间乳头挤出浓乳汁后,12小时左右可能分娩;后面乳头挤出乳汁后3-6小时左右可能分娩;当用手轻轻挤压母猪的任何一个乳头都能挤出很多浓乳汁后,则母猪马上就要分娩了。
俗话说:“奶水穿箭杆,产子定不远。
”(二)安全接产母猪的分娩是靠子宫及其腹部肌肉发生间歇性强烈收缩,从而达到逐渐把胎儿从产道排出。
有效的分娩舍管理是猪场成功的关键。
因为一个猪场猪只损失最大的可能在分娩舍或保育舍,保育舍的仔猪饲养的好坏有很大程度取决于分娩舍提供的断奶仔猪的好坏。
分娩舍投入的设备档次最高,人员也是最好.分娩舍的效率决定于母猪的情况,管理员和饲养员的共同努力.这一阶段的目的是提高仔猪成活率及断奶窝数、窝重;维持母猪种用体况,提高母猪使用年限。
一、产前的工作1、彻底冲净猪舍,彻底进行消毒,晾干。
2、检查各设施的情况,对损坏的及时维修。
3、洗去猪体的脏物,特别是后躯、乳房、蹄、腿这些小猪接触的地方。
洗后用稀释的碘酊或其它消毒药消毒。
4、提前3—5天将冲净的母猪赶到产床,以适应新环境。
赶猪要有耐心,不可粗暴,小心母猪受伤和流产。
5、母猪观察每次喂料时将母猪赶起,观察其采饲情况,任何不正常的情况,都可能表示即将临产或应激。
①检查母猪粪便,避免便秘的发生,因为便秘会导致产仔困难和影响泌乳。
如发生便秘可在料中加入硫酸钠缓泻剂.②装好保温灯保持产栏清洁,出现粪便立即清下产栏.二、接生操作1、临产征兆待分娩的母猪赶到产床后,应每天注意观察,母猪分娩前24小时一般表现为坐卧不安、频频排尿、排粪、吃料减少或不吃经常翻身,乳头可挤出乳汁,当最后一对奶头能挤出乳汁时,约6小时左右分娩,并此时呼吸加快为90次/分钟,当降为70次时开始分娩.阴户流出液体-破水临产。
2、接产准备准备好剪牙剪、耳号钳、线、注射针管、所需的药品(催产素、碘酊等)、保温灯及干净的毛巾、麻袋等物品准备接生。
3、接产仔猪娩出后应立即用毛巾将其口鼻、身上的胎水、膜等擦干净。
掐断脐带,涂上碘酊,剪去8颗乳牙(注意要放平剪牙剪,剪平牙齿,以防不平的牙齿伤到母猪乳房),放入铺好麻袋的保温箱中,待其恢复体力后拿到母猪乳头旁帮其吮乳。
发现假死猪(脐带基部有轻微的跳动),应立即抢救。
4、吃过初乳后注射铁剂,断尾、剪耳号,并在伤口处抹碘酊.5、如间隔时间很长仍未排出下一个仔猪时,应肌注缩宫素。
分娩母猪的管理工作1.产前准备工作母猪的预产期一般在110~120天左右,在这个阶段,应该加强观察母猪的情况,并做好以下接产准备工作。
首先,选好适合母猪分娩的地方,然后在母猪进舍前的一周,认真搞好分娩舍的清洁和消毒,垫以柔软的垫草,冬春季分娩时应检查猪舍的保暖设施,夏秋季时应检查防暑和舍内的通风条件。
在产前几天清洁猪体后消毒。
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乳头奶房,外阴户,猪体用2%来苏儿擦洗。
再将母猪赶进舍内,准备好接产工具,如耳号钳、剪齿钳、称重设备和产仔记录,凡士林(猪产时用)和结扎线(断脐用)等,另外还有碘酒、酒精、高锰酸钾等消毒药品,并安排好值班人员。
2.临产征侯在母猪产前3~5d,乳房膨大有光泽、发热、发红、光亮、变粗,两侧乳头外胀成“八”字形,挤压时有少量稀薄乳汁,产前一昼夜或几小时,多数母猪前排乳头可以挤出或漏出微带黄色、较粘的初乳,如果最后一对乳头能挤出乳汁,约6小时左右就可以产仔;阴道松弛红肿,尾根两侧逐渐下陷,但较肥的母猪下陷常不明显,母猪衔草做窝;如果母猪起卧不安,徘徊运动,呼吸次数每分钟大约由25增加到75次,尾根抬起,有时频频排尿,开始阵痛,从阴门中流出粘液―羊水“破水”,尾巴摇动则预示马上就要分娩。
3.接产母猪分娩是借助于子宫和腹肌收缩,把胎儿和胎衣排出。
母猪侧卧,四肢伸直,后躯肌肉松弛,荐骨和尾椎容易向上活动,利于胎儿通过。
由于腹壁不承担胎儿和内脏的重量,腹肌的收缩可以使努责有力。
母猪的骨盆轴是向右向下回斜,使产道近似直线,再加上胎儿最粗部位不及骨盆宽大,胎儿容易排出,很少形成难产。
母猪分娩时间的长短,因品种、年龄、胎儿数目以及胎儿排出间隔时间的不同而有差异,通常为2小时,一般在排出第一头仔猪时较慢。
在接产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它有利于母猪的大脑皮层接受来自子宫的刺激,发出强烈的信号以促使胎儿顺利排出。
当仔猪出生后,应立即用布片或软草将仔猪口、鼻上的黏液掏除干净,以保证仔猪的呼吸通畅:擦净全身,促使仔猪体表快速干燥,减少体热散失,预防感冒:另外还需要进行断脐、剪齿、切尾等接产工作。
母猪产房管理程序生产管理的主要目标:1),猪只生产头数/母猪/年:高产活仔数高:产仔数高、死胎和木乃伊少2),产仔指数高:哺乳期短、(断奶至配种间隔短、返情率低〕3),死亡率低:哺乳期、保育期和育成期的死亡率都低。
4),饲料报酬:高5),日增重:快1,产前免疫在分娩前15和35天分别进行大肠杆菌苗的注射或使用辉瑞的利特佳),产前20天去虫(伊维菌素0.4毫克/公斤体重,口服;0.25毫克/公斤体重,肌注),产前10天开始换哺乳母猪料;2,进猪提前5天将产房冲洗干净,然后干燥1天,根据预产期将临产前3-4天的母猪经充分刷洗消毒后赶入产房,赶猪的动作要求轻,不能鞭打猪只;3,产仔准备准备好产仔时用的所有药品,包括催产素,抗生素,镇静药(氯丙嗪)等;准备好产仔时用的保温灯,接产时用的抹布,及一些相应的助产器械;检查每头猪的饮水器,电灯是否正常;4,母猪产前3天开始减料,这样可以减少母猪产后便秘的发生。
5,出生时的护理母猪产仔前用清水清洗乳房,然后在用新洁尔灭消毒。
用布擦干小猪身上和嘴里的黏液(布要干净)。
将其放入保温箱内(保温箱的垫板用木头的或铺上麻袋)。
小猪出生后1小时,用消毒的线扎好脐带,然后留8-10厘米剪断,并用碘酒消毒(如果出生时出血较多,立即进行结扎止血);如果猪场在使用一种叫密斯陀的干燥剂(在小猪出生时可用于吸干体表的羊水),则可以不用断脐,让脐带干后自动脱落;如果出生时就窒息的小猪要先擦掉口鼻中的黏液,然后人工呼吸, 所产的小猪不要长时间与母猪分开,小猪的吮乳可刺激母猪催产素的分泌,当小猪的羊水被烤干后即可喂奶;产仔时最好能在母猪的后面多挂一个灯泡;注意最后三个猪的产仔监控,防止窒息死亡,每窝猪当产完6-7个小猪后必须加强监护力度,因为大部分的死胎发生在最后的3个小猪中;6,催产素的合理使用正常的产仔间隔为15-20分钟,但第一与第二头仔猪的产仔间隔可能长些30-40分钟,如果不正常应进行助产(产仔间隔超过30分钟以上考虑使用),使用催产素前必须进行子宫口是否有小猪的检查;助产时注意卫生,防止子宫内感染,最好用专用的手套,如果没有则必须将手彻底清洗后涂上一定的润滑剂再进行;每次的使用剂量为5-10UI;如果使用后半小时没有效果则再注射一次;7,奶水的管理保证每头仔猪都吃上初乳(可以分批进行初乳的哺喂,即等几头小猪吃完初乳后将其关起来并作好记号,然后让新产的小猪吃初乳),如果部分母猪的奶特别多,则可将产后6小时内的乳用无菌的方式收集起来,然后密封冷冻保存不超过4周,下次再预热到37℃喂给初乳不够的小猪20毫升/头;哺乳母猪料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母猪的奶水供给,以全外来品种猪为例,哺乳母猪料要求高蛋白高能量,并且注意蛋白的质量(营养要求:如消化能3.35兆卡/公斤;粗蛋白18%以上,赖氨酸1.0%以上);每天可以饲喂4次以提高母猪的采食量(目标:就推荐的饲料营养,一头母猪整个哺乳的采食量110-120公斤/21天)。
母猪分娩期的管理1.摸清母猪产妇时间。
体会猪群的平均妊娠周期,有92%的母猪在妊娠后113-117天自然分娩。
2.诱导母猪顺利产子。
对那些妊娠期在范围内妊娠期前后一两天平均的母猪进行诱导。
可使用温和的前列腺素包装材料,肌肉注射2毫升,注射时间为上午7-8点,目的是让母猪在第二个工作日顺利分娩。
3.测试母猪分娩时间。
在对母猪实施诱导产仔的前一天,离开猪舍之前应检查所有临产母猪,在即将加装的母猪身体两侧和后侧分娩额外的保温灯和碎纸,乳头流出初乳是母猪即将产仔的迹象。
4.记录母猪产仔过程。
在产仔当天,要查看是否有母猪已开始进入产仔过程。
对于那些已经完成产仔的,应确保没有仔猪受寒且都能吮吸到初乳,记录最后一只仔猪出生的时间以及排出胎衣的量。
5.帮助仔猪吃上以初乳。
仔猪产出后,用碎纸或干布将其擦干,放入保温箱内待30-40分钟,然后将其放在性器官母猪乳房上吃生长激素。
仔猪吮乳使母猪会带来产生的催产素会减缓母猪子宫进一步收缩,从而促进生产。
在仔猪产出小时前几个的帮助仔猪尽早吃上初乳是非常重要的。
6.固定仔猪吮乳位置。
仔猪吮乳1小时左右,作标记,将其移至保温箱内,或放在加热的电热毯上为,在喂初乳时将个头较小的仔猪放在前排白蛋白乳头。
7.人工辅助母猪分娩。
如果母猪在30分钟内仍未分娩出一头仔猪,但持续努责,则必须进行辅助分娩。
用一只戴有塑料套、涂有产科的手和胳膊进行纠正胎位;如果母猪不再努责,且有迹象表明尚有仔猪未被娩出,可肌肉注射0.5-1毫升催产素以刺激子宫收缩。
注意所用催产素不能过量,每次使用必须间隔45分钟以上。
注射1毫升催产素也有助于娩出余下的仔猪以及排出胎盘,对于那些已快结束产仔过程的母猪也有作用。
8.确保仔猪吃母乳的时间。
在将仔猪寄养给其他猪收留代哺之前,仔猪吮吸亲生母猪初乳的雏鸟时间不应少于6小时,以获得特异性母源抗体。
母猪产房的管理措施
1.母猪分娩前的准备:上产床之前要对母猪身体进行清洗,并用含碘或酸的消毒剂对外阴部进行消毒。
2.母猪分娩征兆:母猪临产会烦躁不安,采食量下降,尿道口会流出血红色的粘液,最后一排乳头分泌乳液。
3.对于分娩小猪间隔时间比较长的母猪,产下一头小猪后,即可注射宫缩素,一次20-30单位,宫缩素的用量要严格控制。
初产母猪及胎龄超过6的母猪最好不要用,子宫收缩剧烈,可能会引起老龄母猪子宫脱出。
4.母猪分娩以后保健已消炎为主,可以使用青霉素、头孢之类药,一天2次,连续3天,第4天肌注土霉素,尤其人工助产的母猪,产后要消炎,防止子宫炎症。
5.母猪免疫选择在产后25天以后做。
母猪分娩后10天,是恢复体力期,也是产奶初期,15-20天是产奶高峰期,所以产奶前期及高峰期不建议做。
6.哺乳期母猪自由采食,采用专用饲料。
饲喂喂哺乳母猪不局限于每天几顿,现在天气炎热,时间可以选择早5点,上午10点,下午4点,晚上8点,每天根据自己的条件喂3-6顿,要想方设法的让母猪多吃。
哺乳期母猪料一吨饲料添加豆油及进口鱼粉各40斤,豆油可以提高产奶量,鱼粉促使断奶母猪正常发情。
7.母猪断奶。
中小型猪场建议在35天左右断奶,母猪分娩以后
需要时间恢复,哺乳期的母猪料营养高,有利于母猪产后恢复,同时能提高仔猪体重及断奶成活率。
母猪分娩前与母猪分娩后的饲养管理技术-养猪技术母猪分娩是养猪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养猪生产中最繁忙的一个生产环节,是一个猪场解决猪源的关键所在。
此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保障母猪可以安全的分娩,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保证母猪的健康。
下面我们具体了了解一下:母猪分娩前与母猪分娩后的饲养管理技术。
1、分娩前的饲养管理母猪在分娩前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其中关键性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消毒和保温的工作。
产房和分娩栏在妊娠母猪转入前就要做好清扫和消毒工作,要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喷雾消毒,检查圈舍内是否有漏风漏洞的地方,及时的进行修补。
在寒冷的季节要注意做好主房的保温工作,可在产房内安装取暖设备,以保证产房内环境的温度不低于25℃。
因初生仔猪对环境的温度要求较高,还要在产房内设置保温箱,将箱内温度控制在32℃左右。
将接产用的工具,如耳号钳、消毒液药品、称重工具、档案卡等准备好。
做好母猪的分娩检查工作,充分了解母猪的预产期,要提前1周将妊娠母猪转到产房,防止母猪在大圈内产仔,还可让母猪熟悉产房的环境,使于接产工作的进行。
在转舍时不可粗暴的对待母猪,避免拥挤,防止发生死胎和流产。
母猪在分娩前不可喂料过量,要减少饲喂量,改变饲料配方,提高青绿饲料的饲喂量,避免母猪便秘,如果发现母猪有临产的症状,要停止喂料,只让其饮用麸皮汤。
做好分娩母猪的健康检查工作,如果在产前2周有体外寄生虫,要及时的驱虫,防止传染给仔猪。
母猪在即将分娩前要用高锰酸钾或者来苏儿等消毒药水对其后躯、外阴、乳房进行清洗,然后再用温热的毛巾擦干净。
把接产用的工具进行彻底的消毒,然后将消毒剪刀、碘酒、酒精棉球、毛巾等放在接产人员的附近,做好接产的准备工作。
2、分娩时的接产工作母猪在分娩时接产人员要在一旁密切的观察分娩的情况,尽量让母猪自行将仔猪产出,待仔猪生下后,接产人员要立即用消过毒的毛巾将仔猪口腔和鼻腔内的黏液擦净,再将全身的黏液擦拭干净,以免仔猪发生窒息和受凉感冒。
母猪的产前饲养管理制度母猪的产前饲养管理是养殖生产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产前饲养管理制度,可以保证母猪在分娩前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障生产数量和质量。
在生产管理方面,制定一套科学的产前饲养管理制度对提高母猪生产力、减少产科疾病和提高产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环境管理1、舒适的生活环境母猪在产前需要一个相对安静和温馨的生活环境,以降低母猪的压力和紧张感。
因此,需要为母猪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舒适产房,保持稳定的温度和适宜的湿度,避免母猪在繁殖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
2、保持卫生保持产房的干净卫生是产前饲养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及时清理粪便,保持产房地面的干燥清洁,避免病原微生物滋生,保证母猪的健康。
3、提供新鲜水源在产前饲养管理中,需要保证母猪有充足的新鲜水源,既保持母猪的饮水量,还保证水的卫生安全,以增强母猪体质,提高分娩时的抵抗力。
二、饲料管理1、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母猪产前需要一种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
饲料中需包含必要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母猪在妊娠期间的需要。
2、合理控制饲料量在产前饲养管理中,需要根据母猪的生理特点,在合理的范围内控制饲料量的增加。
过多的饲料会导致母猪发胖,不利于分娩,过少则会影响胎猪的发育。
3、加强饲料的质量和安全管理保证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是保证母猪健康和分娩顺利的重要一环。
要定期检测饲料的质量,确保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能够满足母猪的需要,避免饲料中的霉变和异物对母猪造成危害。
三、疾病预防控制1、定期体检在产前饲养管理中,需要定期对母猪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疾病或异常情况。
通过体检,可以及早排除疾病,保证母猪的健康状态。
2、免疫管理对母猪进行良好的免疫管理也是产前饲养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定期给母猪做疫苗接种,提高母猪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疾病的风险。
3、定期消毒保持产房和饲料的干净卫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定期对产房和饲料用具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病原微生物,减少疾病传播。
养猪人必看,猪的分娩管理技术10要点!1、仔细观察母猪分娩征兆1.1 乳房的变化母猪在产前15天左右,乳堤隆起,乳房肿胀,由后向前逐渐下垂,临产期前3天,中心膨胀发亮,腹底两侧象带着两条黄瓜一样,乳房呈“八”字型分开并挺立,皮肤紧张,初产母猪的乳头还发红发亮。
1.2 乳汁的变化当母猪前部乳头能挤出乳汁时,约在24小时产仔;中间乳头能挤出乳汁,约在12小时产仔,最后一对奶头能挤出乳汁时,约4—6小时产仔。
1.3母猪的表现临产前母猪阴户肿大,充血,颜色由红变紫。
母猪出现筑巢行为(叼草絮窝)。
当表现突然停食,呼吸加快,烦躁不安,时起时卧,频频排粪排尿,拉小而软的屎,每次排尿量小,但次数频繁等情况,说明当天即将产仔。
在生产实践中,常以叼草絮窝(距产仔8~16小时),呼吸次数每分钟大约由25次增加到80次(距产仔4小时左右),尾巴摆动,躺下,四肢伸直(1.5小时以内产仔),用力努责,阴户流出沾有血液的羊水(20分钟以内产仔),所有的乳头能挤出浓稠乳汁,挤时乳汁如水枪似射出,同时阵缩间隔时间渐短等,作为母猪即将产仔的主要症状,一旦有分娩征兆,则应做到人不离猪。
2、详细记录分娩持续时间和出生间隔一天中要对母猪进行多次检查。
母猪分娩持续时间平均为2.5小时(40分钟—5小时),超过8小时可能是难产。
两仔猪分娩间隔平均为16分钟(5—30分钟),如果母猪安静,仔猪相隔几分钟出生,说明产仔正常。
相反母猪十分烦躁不安,极度紧张,不断努责,显得十分吃力,并且产仔间隔在45分钟以上,可能是难产,就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产仔间隔越长仔猪就越不健康,早期死亡的危险性就越大。
为此,要准确记录两头相邻仔猪出生间隔的时间。
3、注意做好人工助产母猪分娩时一般不需要帮助,分娩过程中决定是否需要助产至关重要,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一方面,不需急于助产,因为助产会增加产道感染的危险性;另一方面,如果分娩过程不顺利,又没有及时进行助产,不仅会增加死胎,降低仔猪生活力,而且还会造成母猪死亡。
母猪预产期的七个管理步骤
1.母猪分娩前的准备:上产床之前要对母猪身体进行清洗,并用含碘或酸的消毒剂对外阴部进行消毒。
2.母猪分娩征兆:母猪临产会烦躁不安,采食量下降,尿道口会流出血红色的粘液,**后一排乳头分泌乳液。
3.对于分娩小猪间隔时间比较长的母猪,产下一头小猪后,即可注射宫缩素,一次20-30单位,宫缩素的用量要严格控制。
初产母猪及胎龄超过6的母猪**好不要用,子宫收缩剧烈,可能会引起老龄母猪子宫脱出。
4.母猪分娩以后保健已消炎为主,可以使用青霉素、头孢之类药,一天2次,连续3天,第4天肌注土霉素,尤其人工助产的母猪,产后要消炎,防止子宫炎症。
5.母猪免疫选择在产后25天以后做。
母猪分娩后10天,是恢复体力期,也是产奶初期,15-20天是产奶高峰期,所以产奶前期及高峰期不建议做。
6.哺乳期母猪自由采食,采用专用饲料。
饲喂喂哺乳母猪不局限于每天几顿,现在天气炎热,时间可以选择早5点,上午10点,下午4点,晚上8点,每天根据自己的条件喂3-6顿,要想方设法的让母猪多吃。
哺乳期母猪料一吨饲料添加豆油及进口鱼粉各40斤,豆油可以提高产奶量,鱼粉促使断奶母猪正常发情。
7.母猪断奶。
中小型猪场建议在35天左右断奶,母猪分娩以后需要时间恢复,哺乳期的母猪料营养高,有利于母猪产后恢复,同时能提高仔猪体重及断奶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