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21.2《生物的进化》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74.00 KB
- 文档页数:4
1min 二、确定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目标和思考问题】1.生物进化的研究证据和趋势2.了解地球生命史3.能阐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问题一:生物进化的研究证据和趋势?问题二:地球生命史?问题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阅读书本思考三个问题演示技能:通过ppt演示知识目标,确立需要解决的问题思维训练技能: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考5min 三、合作探究,讨论展示【任务展示】结合学习目标、导学案及课本进行讨论及展示演示技能:老师任务的演示,把控全班的气氛,进一步让学生自主学习5min 四、学生展示,教师强化理解任务一学生展示:【教师供图1】【教师供图2】教师补充1展示小组结合书本图片以及PPT图片进行展示质疑环节,产生知识碰撞小组演示技能与强化技能:观看图片,化抽象微观的知识到形象直观,强化学生对化石以及生物进化证据的理解5min 任务二学生展示:【教师供图3】教师补充2学生积极思考与生活相联系的东西展示小组结合书本图片以及PPT图片进行展示质疑环节,产生知识碰撞学生积极思考与生活相联系的东西小组演示技能与强化技能:观看图片,化抽象微观的知识到形象直观,强化学生对地球生物进化史的理解5min10min任务三学生展示:【教师供图4】活动:捕食桦尺蛾的游戏五、图文结合,渗透原理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自然选择学说灵感:人工选择金鱼、家鸡形成知识联系寻找桦尺蛾结合图片,进行总结和理解学生积极思考与生活相联系的东西演示技能:引导学习兴趣高潮,调节学习气氛演示技能与强化技能:观看图片,化抽象微观的知识到形象直观,强化学生对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2min 3min 自然选择学说内容自然选择学说——实例解释提问任务四学生展示:导学案练习巩固讲解六、视频总结,情感态度视频《大海》保护生物就是保护人类本身书写笔记学生积极思考与生活相联系的东西思考并回答共同思考,质疑情感升华演示技能与强化技能:观看图片,化抽象微观的知识到形象直观,强化学生对自然选择实例的理解提问技能:引起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对知识进行细化结束技能:总结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第2节生物的进化(第3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从达尔文的环球航行和考察(获得大量素材)、人工选择的启示及人口论的启发,进而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学说的学习,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适应性形成的原因。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科学家吃苦耐劳、锲而不舍探求真理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和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四、课前准备提前准备用于教学的各种图片、视频、PPT等材料。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什么?学生纷纷回答。
PPT展示图片:生物进化系统树,简述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本章我们将研究生物进化的原因。
【讲授新课】生物为什么会进化?科学家提出了多种有关生物进化的理论。
介绍进化论的创始人——拉马克和他的用进废退论学说。
请同学们阅读“达尔文的环球航行和考察”,思考:1. 达尔文在环球航行和考察中都做了些什么?他产生了哪些疑问?2.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物种种类为什么那么独特?3. 为什么祖先相同的生物,其后代却存在明显的差异?4.生物是上帝创造的还是环境影响的?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请同学们阅读“人工选择的启示”,思考:1.金鱼的种类多么?简单列举你所知道的金鱼的品种。
2.鸡的种类多么?简单列举你所知道的鸡的品种。
学生自学、交流。
讲述:通过人工方法保存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和淘汰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以改良生物的性状和培育新品种的过程叫人工选择。
人工选择是培育动物和植物新品种的方法之一。
介绍金鱼和鸡通过人工选择进行培育的过程。
请同学们思考:自然界中是否也有一种选择作用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呢?学生思考。
设想:与人工选择相似,生活在自然界中的生物是受自然环境选择的。
请同学们阅读“大自然的选择”,思考:1. 什么是自然选择?2.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生物的进化》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21章第二节《生物的进化》,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原始生命起源一样,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是极其漫长的过程。
现在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经过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形成的。
科学家是如何了解进化的历程的?科学家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曾经生活过什么类型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材料,通过化石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知识与能力目标】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材料分析,培养自学、交流能力和分析、比较、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思考生物的进化,学习解释生物进化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教学难点】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和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及挂图2、学生准备:教材。
【导入新课】教师:原始生命是简单的。
原始生命又是怎样发展为复杂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的?学生:思考通过生物进化。
【讲授新课】教师: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怎样来的?引导学生了解神创论。
学生:思考讨论神创论,回答自己是否认可。
教师: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怎样来的?引导学生了解进化论。
学生:思考讨论进化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演变而来的,因此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回答自己是否认可。
教师:生物进化的证据有那些呢?教师:讲述生物进化的证据很多,如:古生物学方面、胚胎学方面、比较解剖学方面、生理学方面、生物化学方面、遗传学方面、生物地理学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解古生物学上的证据古生物学上的主要证据是化石,是生物进化最可靠的证据之一。
化石,就是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
它在地质层中的分布有何规律?学生:思考理解,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第2节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4、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5、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6、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和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教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结合阅读指导法、谈话法、讨论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四、学法:1、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归纳教材。
2、不断设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利用挂图、投影等进行直观教具形象讲解。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课前小测:1、原始大气中的()、()和()在()、()和()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最终汇集到()中,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步形成了()。
2、1976年,我国吉林发生了陨石雨,在陨石上发现了某些有机小分子物质,此事实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答案:氨、氢、水蒸气、紫外线、宇宙射线、雷电、原始海洋、原始生命形式宇宙生命论。
七、新课学习知识点一:生物进化的化石记录1、化石是指在地层中古代生物的()、()和()。
2、化石记录显示:形成()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而低等;形成()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而高等。
化石反映和体现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其总体进化趋势是(),(),()。
答案:1、遗体、遗物、遗迹。
2、早、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知识点二:地球上的生命史1、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
地质学家把地球的发展史划分为若干地质年代,主要包括()、()、()、()和()等。
2、各种地质年代的生物种类及进化的特征:(1)前寒武纪:地球上出现了()、()等原核生物,之后出现原始海洋多细胞生物,最早的原生动物出现在大约6亿年前;(2)古生代:地球上出现大量的()动物和高等()植物类群,被称为“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其中“三叶虫”化石是标志性化石,因此,寒武纪也称为“三叶虫”时代“;(3)中生代:()植物是主要的陆生植物,早期出现的()动物是主要的陆生脊椎动物,是恐龙繁盛和绝灭的时代;(4)新生代:被子植物与动物中的鸟类和哺乳动物繁盛的时代,其中,大约400-600万年前,灵长类动物的一支进化成()。
第2节生物的进化
一.教学目标:
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
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4.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
5.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6.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和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导入】:原始生命是简单的。
原始生命又是怎样发展为复杂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的?
――通过生物进化
与原始生命起源一样,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是极其漫长的过程。
现在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经过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形成的。
科学家是如何了解进化的历程的?科学家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曾经生活过什么类型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材料,通过化石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二》、化石的概念贺形成过程
【教师活动】:知道学生看书并提问
(1)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
(2)化石是如何形成的?——生物化石的形成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有的特点,所以被用来研究古代生物,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证明某种生物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
《三》、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
【学生活动】:观察化石图片并讨论
(1)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得知原始地球是没有生命的,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2)根据对化石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过程。
【教师活动】:展示始祖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概述
【学生总结】:始祖鸟的特征既像古代的爬行动物,又像现代的鸟类,说明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动物。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进化的结果,对现存生物亲缘关系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过程。
事实上,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对许多科学领域,如地质学、遗传学、胚胎学等的研究基础上的,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方法就是比较法。
从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到现在的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经历了那些进化的环节呢?
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请同学们仔细的阅读教材中的内容,注意每段文字当中描述的动、植物贺当时所处的环境年代有什么相适应的地方。
【学生活动】:贴纸图
根据“地质年代和生物进化历程表”把画的简笔画贴在相适应的地质年代当中。
《二》、简介地球上的生命史——生物进化的历程
(1)前寒武纪时期(始于约35亿年前):原核单细胞→真核多细胞
(2)古生代时期(约始于5.44亿年前):
植物:(真核)藻类→裸厥类→厥类
动物: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有翅的昆虫
(3)中生代时期(始于2.45亿年前):
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繁盛,哺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出现
(4)新生代时期(始于6640万年前):被子植物和哺乳类、鸟类占优势
说明:约400~600万年前,灵长类动物的一支进化成人类。
《三》、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历程,即地球上的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以及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所生活的环境等内容。
总结一句话:生物进化的历史,实际上就是地球演化史和整个自然界的发展史。
第三课时
《一》、引入新课
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灭绝?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形成的?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科学家提出了多种有关生物进化的理论,其中,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最有说服力。
最先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的也就是达尔文。
首先我们来看看达尔文的一些简介(阅读教材)
【讨论】:达尔文是怎样提出科学的进化理论的?(根据学生读过的阅读材料进行讨论)
(1)从小热爱自然,喜欢观察并不断地提出问题。
(2)科学考察,发现许多与“上帝造物论”不一致的问题。
《二》、提出生物进化理论
达尔文根据自己在环球日记中的材料、动植物标本和化石标本,先后写出了几卷地质学著作和一些有关生物进化的论文,并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教师活动】:设问
(1)繁殖和变异在生物物种的进化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必须有一部分生物个体被淘汰,那么,哪些个体会被淘汰?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讨论
【导出】:自然选择理论
【教师总结】:达尔文看到,生物具有巨大的繁殖能力,而能提供给它们的食物和生存空间却有一定的限度,每种生物为了争夺有限的生活条件,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后代,就必须与周围的生存条件作斗争,这就是达尔文所说的生存竞争。
达尔文还看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他从生物的变异和生存竞争的关系中发现:生物的变异有的对生存有利,这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在生存竞争中获胜,那些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便会在生存竞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适者生存。
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四点——过渡繁殖、生存斗争(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总结本节的所有内容。
课堂练习:
(1)关于生物进化趋势的下列表述中,不合理的是()
A、单细胞→多细胞
B、体型小的生物→体型大的生物
C、结构由简单→复杂
D、低等生物→高等生物
(2)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化石大部分是由生物体坚硬部分所形成的
B、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或生活痕迹
C、生物化石是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
D、越古老的地层里。
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
越高等
(3)中生代陆地上繁盛的动、植物分别是()A、两栖类、厥类 B、爬行类、裸子植物C、哺乳类、被子植物 D、鱼类、藻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