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7.64 MB
- 文档页数:71
第一章贵州省情介绍地理地貌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份,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
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十六位。
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千米。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泛,喀斯特(出露)面积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且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气候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
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1月平均气温为3~6℃,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暖和。
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多集中在夏季。
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
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
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
其中西南部的晴隆县,年均降雨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
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县和毕节一带,各少雨区的年降水量在850~1100mm之间。
日照时数在1200~1400小时之间,地区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年日照时数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少三分之一以上,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
年相对湿度高达82%,而且不同季节之间的变幅较小,各地湿度值之大以及年内变幅之平稳,是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所少见,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中国23个省之一,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不大,平均气温在15℃左右。
截至2022年,贵州省下辖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9个地级行政区,省
会贵阳市。
贵州省是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世界遗产数量全国第一。
此外,贵州还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距今五六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栖息繁衍。
贵州省内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梵净山等。
黄果树瀑布是中国最著名的瀑布之一,以其惊人的落差和秀美的景色吸引着无数游客。
荔波小七孔则是一处以岩溶地貌为特色的自然风景区,有着清澈的河水和独特的石灰岩地貌。
西江千户苗寨则是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有着丰富的苗族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梵净山则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以其险峻的山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
总的来说,贵州省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省份,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值得一游。
地域文化形考任务二答案(贵州省情)一、贵州省简介贵州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的一个省份。
贵州的面积为176,00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4,600万人。
贵州省的首府是贵阳市。
二、贵州的地理特点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的东南部,地势高低起伏,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贵州有许多山脉和河流,其中包括贵州最长的河流——遵义河。
贵州的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三、贵州的人文特点1. 多民族地区贵州是中国的多民族地区之一,主要有苗族、布依族、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各民族都保留了自己的语言、服饰和节日等传统文化。
2. 丰富的民俗文化贵州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包括歌舞、戏曲、织锦等艺术形式。
其中,苗族的“芦笙”音乐和“苗绣”艺术享有盛誉。
3. 独特的建筑风格在贵州,可以看到许多独特的建筑风格,如苗族的“吊脚楼”和侗族的“鼓楼”。
这些建筑充满了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4. 丰富多样的节日活动贵州有许多传统节日,如苗族的“龙舟节”和侗族的“火把节”。
这些节日都有着独特的庆祝活动和民间传统。
四、贵州的旅游资源贵州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1. 自然景观贵州的自然景观包括美丽的山水风光、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等。
其中,贵州最著名的景点包括黄果树瀑布、花溪公园和龙宫等。
2. 人文景观贵州的人文景观包括古镇、古寨和民俗村等。
其中,贵州最著名的人文景点包括镇远古镇、凯里黄果树古镇和西江千户苗寨等。
五、贵州的特色美食贵州的特色美食多样化,包括辣椒鱼、酸汤肥牛和酸辣火锅等。
这些美食口味独特,辛辣开胃,是贵州的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总结贵州作为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和自然资源的省份,拥有多元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特色使其成为中国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在贵州旅行中,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观,还可以体验到浓厚的民族文化和风味独特的美食,让人留下难忘的回忆。
以上就是贵州省情的简要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第一章贵州省情介绍地理地貌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份,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
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十六位。
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千米。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泛,喀斯特(出露)面积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且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气候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
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
1月平均气温为3~6℃,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暖和。
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多集中在夏季。
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
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
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
其中西南部的晴隆县,年均降雨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
贵州概况介绍讲解词贵州,简称“黔”,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
下面将从地理、人文、经济、旅游等方面对贵州进行概况介绍。
一、地理概况贵州地势复杂多样,山地、丘陵、高原、平原交错分布。
整个贵州省地势逐步由东南向西北递降,地势起伏较大。
贵州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有长江、珠江和乌江等,形成了众多的峡谷和瀑布景观,使得贵州成为了自然风光的宝库。
二、人文概况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之一,有苗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水族等56个民族。
各民族之间保留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
贵州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如黔东南的侗族“大歌”、遵义的红色文化等。
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为贵州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三、经济概况贵州是中国重要的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铜、铝、锌等。
此外,贵州还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是中国最大的水电开发基地之一。
贵州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蔗糖、油菜等。
近年来,贵州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了对旅游、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成果。
四、旅游概况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其中,贵阳市的青岩古镇、黔灵山、花溪公园等景点备受游客喜爱;黔西南的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等自然景观壮丽宏伟;黔东南的凤凰古城、雷公山、镇远古镇等历史文化名城也深受游客青睐。
此外,贵州还有众多的民族风情旅游景点,如镇远侗寨、西江苗寨等,让游客能够领略到不同民族的风情和文化。
贵州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样人文景观的省份。
其地理特点、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不断发展的经济以及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使得贵州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旅游目的地。
前往贵州旅游,不仅能够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还能够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氛围,是一次难忘的旅行体验。
第一章贵州基本省情第一节贵州概况贵州简称“黔”或“贵”,辖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有88个县(市、区、特区),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其中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55.5%,2012年末常住人口3484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6.1%,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少数民族聚集、发展潜力很大的省份。
一、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有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黔西观音洞文化”,晚期直立人的“桐梓人”,早期智人的“水城人”和盘县“大洞人”,晚期智人的“兴义人”、普定“穿洞人”、桐梓“马鞍山人”、“白岩脚洞人”和安龙“观音洞人”。
春秋以前贵州大部分地区属于“荆楚”的黔中地区,秦朝曾在夜郎地区设郡县、置官吏,公元前28年—前25年郡县制在今贵州地区最后确立,宋朝开宝年间“贵州”开始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贵州布政使司建立,使贵州成为当时全国13个行省之一。
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四川统属遵义府改隶贵州,毕节以北的永宁(今叙永)划归四川,广西永丰州(后改为贞丰)、荔波,湖广平溪(今玉屏)、天柱划归贵州,大体形成了今天贵州的地域范围。
贵州文化灿烂,早在夜郎、秦汉时期,有舍人著《尔雅注》三卷,尹珍开“南域之学”传播中原文化。
明初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开设“龙场九驿”,稳定西南政局。
明正德三年(1508年),王守仁谪居龙场(今贵州修文县城),成就“心即理”和“知行合一”学说。
戊戌维新运动中,贵州96名应试举人参加了“公车上书”,占全部上书人数的六分之一。
“五四”运动爆发后,涌现出了邓恩铭、王若飞、周逸群等早期共产主义战士。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时期,贵州是大后方、西南大通道,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贵州省情复习资料贵州省情复习资料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
这个省份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闻名于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贵州的省情,了解这个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经济发展。
一、历史与地理贵州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46年的商代。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贵州曾是楚、秦、汉、唐等多个朝代的疆域。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贵州一直是中国内地与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这也使得贵州成为了多元文化的交汇点。
贵州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东临湖南、广东,南接广西、云南,西连四川,北靠重庆。
这个地区地势复杂多样,有山地、高原、盆地等多种地形。
贵州的地理环境为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自然风光贵州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这里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自然保护区,如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韶关大观、花溪等。
黄果树瀑布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之一,水势汹涌,声势浩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荔波小七孔则是一处奇特的地下溶洞景观,洞内有七个相互连接的天然溶洞,形成了壮观的景观。
贵州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瑞金矿、金沙溪矿等。
这些矿产资源为贵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同时,贵州还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而闻名,这种地貌在全国范围内独一无二。
三、民族文化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之一,这里有多达49个少数民族。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例如,苗族是贵州最大的少数民族,他们以其独特的服饰和歌舞而闻名。
布依族则是贵州的第二大少数民族,他们以其精湛的手工艺品和丰富的民间传说而受到瞩目。
贵州的民族文化也体现在其丰富多样的节日和民俗活动中。
例如,苗族的“花山节”和侗族的“苗族大歌”都是贵州重要的传统节日,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观摩。
四、经济发展贵州的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贵州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之一。
贵州省情的基本特点有哪些贵州省情特点: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
1、山川秀丽截至2017年底,贵州省有风景名胜景区71个。
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景区18个,省级风景名胜景区53个。
5A级旅游景区5个,比2016年末增加1个;4A级旅游景区95个,比2016年末增加27个。
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131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1104个。
2、气候宜人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3、资源富集1)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是矿产资源大省。
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镁、锰、镓等;此外,煤、锑、金、硫铁矿等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
2)贵州河流数量较多,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条。
3)贵州省有维管束植物9982种(包括亚种、变种,下同),其中可食用的700多种,绿化、美化以及能抗污染、改善环境的2000多种;列入国家Ⅰ级保护的珍稀植物有冷杉、银杉、珙桐、贵州苏铁等16种。
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脊椎动物1053种,其中兽类141种,鸟类509种,爬行类104种,两栖类74种,鱼类225种;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动物有黔金丝猴、黑叶猴、黑颈鹤等15种。
4、民族众多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分56个,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满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等18个民族。
贵州省民族风情贵州是一个歌舞的海洋,民族歌舞绚丽多姿。
苗族群众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有低回委婉、优美抒情的“游方歌”和质朴庄重的“古歌”“酒歌”;有芦笙舞、木鼓舞、踩鼓舞等,动作潇洒,风格纯朴,感情细腻,舞姿活泼。
侗族“大歌”的歌声洪亮,气势磅礴,曲调庄严,音域宽阔,反映了侗族人民坚强、豪迈的性格。
贵州省情知识点归纳大一贵州省情知识点归纳贵州是中国的一个省份,地处中国西南地区,素有“黔”(qián)的简称。
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贵州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下面将为您归纳贵州省情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地理位置: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的中央,东临湖南、广东,南接广西,西连云南,北毗四川。
全省总面积约17.6万平方公里。
2. 自然景观:贵州地形多山,蜿蜒的河流、壮丽的峡谷和壮美的瀑布是贵州的自然名片。
其中,乌江大峡谷、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花溪九洞、凤凰河等景点深受游客喜爱。
3. 气候条件: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贵州气候湿润,四季分明。
贵州的夏季湿热,冬季相对较冷,是一个宜人的旅游胜地。
4. 民族文化:贵州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省份之一,拥有多个民族,如苗族、侗族、瑶族、黎族、土家族等。
这些民族保持着独特的风俗习惯、服饰、音乐、舞蹈和风味美食,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瑰宝。
5. 历史文化:贵州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如黄果树文化遗址、镇远古城、遵义会议纪念馆等历史遗迹,都是人们了解贵州历史的重要窗口。
6. 特色产业:贵州以茶叶、贵州大石头、乌江鱼、贵州火锅等特色产业而闻名。
其中,贵州茶叶以品质独特而闻名,茶园遍布全省。
7. 风味美食:贵州的美食以酸辣为主要特色,如酸汤鱼、酸辣粉、毛肚火锅等都是贵州的代表菜肴。
这些独特的口味让人回味无穷。
8. 名人荣誉:贵州出产了许多有名的历史人物和现代杰出人士,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清代名臣谢觉哉、现代革命家赵世炎等。
他们为贵州的文化和历史增添了璀璨的色彩。
总结:贵州是一个自然风光和独特文化的宝库,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浓厚的人文底蕴和自然魅力。
探索贵州,您可以欣赏壮丽的自然风光、领略多元的民族文化,品尝独特的风味美食,感受历史的韵味。
贵州的美丽等待着您的光临。
贵州省情精简知识点第一篇:贵州省情精简知识点一、自然地理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贵州基本省情:欠发达,欠开发。
“天无三日晴”的气候特点对贵州的影响:有利:(1)大气降水比较丰富(2)光、热、水基本同季(3)立体气候明显(4)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温暖湿润不利:(1)山高坡陡,降水流失较快,利用十分困难(2)“倒春寒”“秋绵雨”等自然灾害“地无三里平”对贵州的影响:有利:(1)多种土地类型与多种气候类型组合在一起,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衍生长(2)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组合态势良好,开发前景广阔(3)多种矿产资源与煤水结合、水电互济的能源优势组合在一起,形成了高能耗的原材料开发体系不利:(1)自然生态比较脆弱(2)可耕地资源数量少,耕地质量不高,水土资源不配套(3)崇山峻岭,河谷深切,极不利于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贵州的发展要遵循客观自然规律: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原则,贵州的优势是资源优势。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特别是对不可再生资源,应坚持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原则,避免掠夺开发和过度开发,以免造成资源的枯竭和浪费,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开发的同时,应坚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原则,以保持喀斯特地貌的生态平衡,同时要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
由于封闭,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不到有效地开发利用,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不能转化为商品,因此也就不能形成现实的社会财富。
封闭原因:(1)“地无三里平”的山区自然条件(2)特定的社会环境决定的2008年同1949年相比,全省生产总值由6.23亿元发展到3333.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发展到88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96.93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1758.76元。
贵州简介概况介绍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
以
下是贵州的简要概况介绍:
地理位置: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邻湖南和广东,南接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
地形地貌:贵州地形复杂多样,以喀斯特地貌为主,拥
有众多的山脉、峡谷、溶洞和地下河流。
贵州素有"中国山
水甲天下"的美誉,风景秀丽,自然景观丰富多样。
气候: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相对
凉爽,冬季较温暖。
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
贵州气候湿润,雨量充沛,被誉为"中国的水塔"。
人口和民族:截至2021年底,贵州省常住人口约为3895万人。
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多个少数民族,如苗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壮族等,丰富的民族文化为贵州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经济发展:贵州是中国的贫困地区之一,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
贵州以矿产资源丰富、农业发达和旅游业兴盛而闻名。
主要的经济支柱包括煤炭、金属矿产、化工、农业产品等。
旅游资源:贵州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如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镇远古镇、黔东南苗族侗族风情园等。
贵州的独特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和特色小镇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以上是对贵州省的简要概况介绍,贵州以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文化和经济特点而备受关注。
贵州省情(一)——贵州基本概况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黔志》“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是贵州最形象的概括。
1.地理位置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省会贵阳。
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全省东西长约595公里,南北相距约509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
贵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
2.区域概况贵州是一个秀丽古朴、气候宜人、风景如画的地区。
省会贵阳更因气候宜人,适合避暑消夏而成为“世界避暑之都”。
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贵州茅台镇所产的茅台酒被誉为中国的国酒,也是与英国威士忌、法国白兰地一同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酒。
3.行政区划2010年9月,全省设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地区;9个县级市,56个县,11个自治县,10个市辖区,2个特区;505个乡(其中含有252个民族乡),689个镇,109个街道办事处贵阳市(辖7区3县1市)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金阳新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清镇市六盘水市(辖1区1特区2县)钟山区、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遵义市(辖3区2市8县2自治县)红花岗区、汇川区、新蒲新区、赤水市、仁怀市、正安县、桐梓县、遵义县、凤冈县、余庆县、湄潭县、绥阳县、习水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安顺市(辖1区2县3自治县)西秀区、普定县、平坝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2县级市9县1自治县)都匀市、福泉市、瓮安县、贵定县、惠水县、长顺县、独山县荔波县、平塘县、罗甸县、龙里县、三都水族自治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1县级市7县)兴义市、普安县晴隆县、贞丰县、册亨县、望谟县、安龙县、兴仁县毕节地区(辖1市6县1自治县)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纳雍县织金县、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理概况气候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贵州概况介绍讲解词贵州,简称“黔”,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份。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势南高北低,山地占总面积的75%以上,是中国四大喀斯特地貌之一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全省总面积17.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838万人。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多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包括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等。
这些少数民族在贵州的历史和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丰富了贵州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
贵州的气候以亚热带湿润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干燥。
由于地势高低差异大,贵州的气温和降水分布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贵州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使得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贵州是中国重要的森林资源省份之一,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0%以上。
这里的森林资源丰富,有许多珍稀濒危的植物和动物物种。
贵州是中国的重要农业省份之一,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
贵州的地形复杂,土地资源有限,但通过多年的努力,贵州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贵州的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除了农业,贵州也是中国的重要矿产资源省份之一。
贵州拥有丰富的铅、锌、锑、煤炭等矿产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之一。
贵州还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和风能资源,是中国重要的水电和风电发电基地之一。
贵州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贵州有许多自然风景区,包括黄果树瀑布、观音洞、荔波小七孔等。
这些景区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地质构造吸引了无数游客。
此外,贵州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镇,如贵阳、安顺、凯里等,这些地方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展现了贵州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贵州在交通方面也有较大的改善。
目前,贵州已经建成了一些高速公路和铁路,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贵阳作为贵州的省会城市,拥有一个现代化的交通网络,是贵州的交通枢纽。
总的来说,贵州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民族多元、生态环境优美的省份。
贵州省情的期末总结一、概述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全国山地地貌最发达、生态最脆弱的省份之一。
贵州省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辖9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下辖85个县(市、区)。
贵州省地处亚热带与喀斯特区,境内山多、河流众多,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
二、自然地理贵州省地理位置特殊,属于亚热带到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区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构造。
整个省份横跨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南北长约550公里,东西宽约400公里,形状近似菱形。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呈层峦叠嶂的倾斜态势,地势西高东低。
贵州省地势起伏较大,最高海拔1772米,最低处海拔为366米。
全省山地地形占比约89.3%,平原和丘陵仅占约10.7%。
贵州拥有丰富的山地资源,山脉纵横交错,形成了诸多山峰和峡谷,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贵州省境内还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其中最重要的是贵州的长江支流——乌江和贵州的河湖——赤水河、红水河等。
这些水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并且对于农业、工业发展以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三、经济发展近年来,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步伐很快,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日益兴起,推动了贵州经济的转型升级。
贵州省GDP从2010年的8228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6784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0%。
贵州省2019年人均GDP为1.64万元,已达到中等偏上水平。
贵州省的主要经济支柱是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农业方面,贵州省拥有广袤的耕地和丰富的水资源,种植业发达,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等。
工业方面,贵州省以煤炭、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为主,同时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
服务业方面,旅游业、金融业、物流业等都是贵州省的重要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贵州省情概况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东南部,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是一个具有地理环境独特、山川秀丽、资源富集、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发展滞后、开发潜力较大等特征的省份。
1、地理环境独特。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和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其地貌的显着特征是山地多,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
贵州还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
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贵州的美丽与神奇。
2、贵州山川秀丽。
贵州是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全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区(点)共1000多处,奇山秀水、瀑布峡谷、溶洞石林等构成了迷人的“天然公园”。
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有21个;还有6个国家地质公园和万山国家矿产公园。
3、贵州资源富集。
贵州能源资源优势明显。
全省能源资源以水能和煤炭为主,素以“江南煤海”著称,煤层中还蕴藏着大量可开发利用的煤层气。
贵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全省已发现矿产(含亚矿种)128种,其中76种探明了资源储量。
贵州磷矿基础储量位居全国前例,是国内铝土矿三大产区之一。
贵州生物资源种类繁多。
全省野生植物中,可供食用的500余种,工业用植物600多种,美化、绿化及抗污染植物240种。
4、贵州历史悠久。
贵州是中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的土地上,创造了贵州的史前文化。
明永乐11年(公元1413年),贵州成为省一级行政区。
清雍正年间,贵州的疆域基本形成。
贵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35年中央红军在贵州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
5、贵州民族众多。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
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于云南和新疆,居全国第三位。
世居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等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