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基础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区别
- 格式:docx
- 大小:14.63 KB
- 文档页数:2
弄清工程中各种梁的区别[优质文档首发]工程中各种梁的区别是什么?(基础连梁、地框梁、基础梁、承台梁、圈梁、非框架梁)设计图纸中常常出现一些非规范标注的,例如:DL、JL等;这些梁在平法中如何理解?判断的方法和原则有哪些?【判断原则】:第一:确定规范确定图纸为03规范还是11规范;03规范与11规范相比,03规范有基础连梁和地框梁,但在11规范中将地框梁和基础连梁都整合成了基础联系梁,且多了承台梁一类;第二:确定楼层一般来说,地下层(包括基础层)会涉及到:基础连梁(03规范)、地框梁(03规范)、基础联系梁(11规范)、承台梁(11规范);地上层会涉及到:楼层框架梁、屋面框架梁、非框架梁、井字梁、框支梁(03规范与11规范相同)第三:确定此类梁在工程中的作用如果此梁为受力或承重构件。
会承受墙、板的压力;则对应软件应该为基础梁或地框梁;如果次梁为拉结构件,不承重,只为加强构件之间的整体性;则对应软件应该为基础连梁或者基础联系梁第四:还可以根据梁底标高区分如果此梁的底标高同基础平齐,则对应软件设置应该为基础梁;如果此梁底标高高于基础底标高,则对应软件设置应该为基础连梁或地框梁(03规范),或基础联系梁;第五:可区分梁的支座如果支座为柱,可能是楼层/屋面框架梁或者地框梁;如果支座为梁,可能是非框架梁;如果支座为独基、条基和桩基础,可能是基础连梁;如果支座为桩承台,可能是承台梁结语: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
希望大家坚持到底,现在需要沉淀下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前景。
本文由王敏老师编辑整理,感谢大家的支持!。
如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地梁1、从结构分析角度来说,基础梁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
作用于建筑结构上的荷载和结构物自重,通过柱和墙传递到基础,基础又将其传递到地基土。
基础对地基土产生了作用力,同时地基土对基础产生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工程界称其为地基反力。
凡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我们称其为基础梁。
基础梁受地基反力的作用,在跨中无墙区域,产生向上隆起的变形趋势。
与上部结构的腾空梁在受到竖向荷载向下作用后向下弯曲变形恰恰相反,所以在过去没有电脑、没有AutoCAD的年代,习惯上把基础梁视作“倒梁楼盖”体系,就是这么一个原因,与基础梁相反,不受地基反力作用,或者地基反力仅仅是地下梁及其覆土的自重产生,不是由上部荷载的作用说产生,这样的地下梁,就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基础拉梁”、“基础连梁”,或者是地下框架梁。
2、地下框架梁DKL顺便提一句,单层工业厂房,杯形基础的杯口上方,紧靠柱放置在杯口上的预制“基础梁”,它是用来托墙的,是将其上墙体的重力荷载传递到杯形基础,这梁本身不受地基反力的作用,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俄语翻译不懂专业而翻错的一个前苏联的专业名词,将错就错,错到现在。
若这梁的上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低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JLL,其纵向钢筋必须锚入基础,不是锚入柱子,因为在施工JLL时,KZ还仅仅只有插筋,没有形成柱子,所以不存在锚入柱子的说法;若某梁的下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高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DKL,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第38页第2节第5.2.1条中阐述得明白:地下框架梁系指设置在基础顶面以上且低于建筑标高±0.000(室内地面)并以框架柱为支座的梁。
其纵向钢筋必须按照上部框架梁的相关要求锚入柱子。
基础连梁、基础梁、承台梁是大家经常会争论的地方,具体的软件处理方法也成为了一个难点。
本期,我们就基础连梁、基础梁、承台梁的区别及软件处理和大家一起做探讨。
问题: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如何区分基础连梁、基础梁和承台梁;对于软件如何处理更好?信心:这些概念确实容易混淆,不要把所有埋在地下的梁都叫做“基础梁”。
严格地说,基础梁是承受上部荷载的梁。
例如:筏形基础的基础梁和条形基础的基础梁。
基础连梁是连结独立基础或桩承台的梁。
基础连梁与地下框架梁的区别在于,地下框架梁的梁底标高是高于基础顶面的,因此,可以这样说,地下框架梁是连结两个框架柱的,它与一般框架梁的区别是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地上;而基础连梁是连结两个独立基础或桩承台的,它的梁底标高是低于基础顶面的。
上述这些,在06G101-6图集第68页的上下两图中可以看得清楚。
承台梁其实也是桩承台的一种。
可以这样认为,桩承台或者说是独立桩承台是“点”式的,而桩承台梁是“线”式的。
06G101-6 图集第61-63页介绍了桩承台,而图集第64-65页介绍了承台梁,其中有单排桩承台梁和双排桩承台梁。
瑞雪兆丰:从力学角度来说,基础梁是主要的承重构件承受上部荷载,基础连梁仅承受填充墙荷载或仅起纵横向联系增加建筑物整体性和减少不均匀沉降作用,承台梁和基础连梁基本相同。
从软件算量来说,我认为应该从模板安装使用不同上来区分,可按楼上所说定义、布置,按相应的计算规则套用相应定额子目计算及计价。
万安置业:这个在04G101-3和06G101-6区别明显,基础连梁和基础梁受力不一样所以基础连梁可以用框架梁来代替,因为受力情况不一样,支座判断就不一样,计算也就不一样了。
◢◤清风◢◤:软件的操作全是人为去控制.软件给我们带来了方便.比如一个构件.我们画上了,还要去选择一个定额号去同他匹配,那样才能正确计算用量的.比如基础梁或者承台梁,这是要看我们怎么去区分这些梁的定义.你怎么布置.软件就怎么计算,你布置的.软件就会计算,因为软件的计算规则全是根据当地定额和相关图集编辑的。
弄清工程中各样梁的差别 [优良文档首发]工程中各样梁的差别是什么?(基础连梁、地框梁、基础梁、承台梁、圈梁、非框架梁)设计图纸中经常出现一些非规范标明的,比如:DL、JL等;这些梁在平法中怎样理解?判断的方法和原则有哪些?【判断原则】:第一:确立规范确立图纸为03规范仍是11规范;03规范与11规范对比,03规范有基础连梁和地框梁,但在11规范中将地框梁和基础连梁都整合成了基础联系梁,且多了承台梁一类;第二:确立楼层一般来说,地基层(包含基础层)会波及到:基础连梁(03规范)、地框梁(03规范)、基础联系梁(11规范)、承台梁(11规范);地上层会波及到:楼层框架梁、屋面框架梁、非框架梁、井字梁、框支梁(03规范与11规范同样)第三:确立此类梁在工程中的作用假如此梁为受力或承重构件。
会蒙受墙、板的压力;则对应软件应当为基础梁或地框梁;假如次梁为拉构造件,不承重,只为增强构件之间的整体性;则对应软件应当为基础连梁或许基础联系梁第四:还能够依据梁底标高划分假如此梁的底标高同基础平齐,则对应软件设置应当为基础梁;假如此梁底标高高于基础底标高,则对应软件设置应当为基础连梁或地框梁(03规范),或基础联系梁;第五:可划分梁的支座假如支座为柱,可能是楼层/屋面框架梁或许地框梁;假如支座为梁,可能是非框架梁;假如支座为独基、条基和桩基础,可能是基础连梁;假如支座为桩承台,可能是承台梁结语:任何一个人,都要一定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便是今日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由于早晚总要走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虑的能力。
行路,仍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事实表示,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世。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时半刻的事,需要坚持。
希望大家坚持究竟,此刻需要积淀下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远景。
本文由王敏老师编写整理,感谢大家的支持!。
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的区别在施工图审查过程中发现有些设计人对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承台或独立柱基间的联系梁)的构造和使用范围不清楚,从而导致使用不当。
现结合规范、标准图集和构造手册对这个问题加以说明。
1、连梁和框架梁: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
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的区别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的区别2019年12月20日建筑2019-12-20 15:40:10阅读1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的区别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的区别金凯在施工图审查过程中发现有些设计人对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承台或独立柱基间的联系梁)的构造和使用范围不清楚,从而导致使用不当。
现结合规范、标准图集和构造手册对这个问题加以说明。
1、连梁和框架梁: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
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基础连梁与基础梁的区别1、含义不同:(1)基础梁:在地基土层上的梁。
基础梁一般用于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柱落于基础梁上或基础梁交叉点上,其主要作用是作为上部建筑的基础,将上部荷载传递到地基上。
(2)基础连梁:连梁指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连接墙肢与墙肢,在墙肢平面内相连的梁。
连梁一般具有跨度小、截面大,与连梁相连的墙体刚度又很大等特点。
一般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连梁的内力往往很大。
在内力计算中一般对连梁进行刚度折减,但是进行位移计算时一般不做折减。
通俗点说。
连梁是两个墙(剪力墙)中间有洞口或断开,但受力要求又要连在一起而增加的受力构件。
在连梁下面一般是有洞口的。
墙肢指的是剪力墙向两个不同方向延伸的部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墙体。
2、计算方法不同:(1)基础连梁的配筋计算: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规程》,在连梁设计方面,对于连梁非抗震设计,抗震设计时跨高比大于 2.5及小于 2.5两种情况,在截面受剪承载力及配筋方面均有不同规定。
在结构计算时这类连梁往往发生受剪承载力的超限,这时可以将受力筋均匀布置,同时考虑到连梁以承载水平荷载为主,支座弯矩主要由水平荷载引起,在反复的水平荷载作用下支座截面上、下受拉筋面积相近,可以采用截面对称配筋。
在连梁配筋中,配置平行筋往往导致斜向受拉破坏或由于箍筋过量而发生剪切滑移破坏,这些破坏将导致连梁的滞回曲线变坏,耗能能力下降。
若采用菱形配筋方式,可以克服这些不足之处。
(2)基础拉梁与基础梁拉梁的计算:①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
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
(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②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
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拉通。
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
3、设计要求不同:(1)基础连梁:在墙肢和连梁的协同工作中,剪力墙应该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精品结构设计知识】弄清工程中各种梁的区别工程中各种梁的区别是什么?(基础连梁、地框梁、基础梁、承台梁、圈梁、非框架梁)设计图纸中常常出现一些非规范标注的,例如:DL、JL等;这些梁在平法中如何理解?判断的方法和原则有哪些?【判断原则】:第一:确定规范确定图纸为03规范还是11规范;03规范与11规范相比,03规范有基础连梁和地框梁,但在11规范中将地框梁和基础连梁都整合成了基础联系梁,且多了承台梁一类;第二:确定楼层一般来说,地下层(包括基础层)会涉及到:基础连梁(03规范)、地框梁(03规范)、基础联系梁(11规范)、承台梁(11规范);地上层会涉及到:楼层框架梁、屋面框架梁、非框架梁、井字梁、框支梁(03规范与11规范相同)第三:确定此类梁在工程中的作用如果此梁为受力或承重构件。
会承受墙、板的压力;则对应软件应该为基础梁或地框梁;如果次梁为拉结构件,不承重,只为加强构件之间的整体性;则对应软件应该为基础连梁或者基础联系梁第四:还可以根据梁底标高区分如果此梁的底标高同基础平齐,则对应软件设置应该为基础梁;如果此梁底标高高于基础底标高,则对应软件设置应该为基础连梁或地框梁(03规范),或基础联系梁;第五:可区分梁的支座如果支座为柱,可能是楼层/屋面框架梁或者地框梁;如果支座为梁,可能是非框架梁;如果支座为独基、条基和桩基础,可能是基础连梁;如果支座为桩承台,可能是承台梁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
希望大家坚持到底,现在需要沉淀下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前景。
基础主梁,基础次梁,基础连梁如何区别转载06G101-6第38页指出:基础连梁和地下框架梁可以与各种类型的基础进行特殊配合应用。
设计时,须特别注意梁底标高应高于交错设置的相邻基础顶面标高。
地下框架梁系指设置在基础顶面以上且低于建筑标高正负0.000并以框架柱为支座的梁.基础连梁系指连接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或桩基承台的梁。
从相对位置上可以看出,基础梁底标高同基础的基准底标高相同,基础连梁的底标高则高于两临基础的底标高,地下框架梁的底标高又明显高于基础的顶标高。
承台梁则是指特殊形式的桩承台。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中叶没有“基础梁和承台”的连接构造,因为正常的正规设计,不可能设置了承台再做基础梁!看究竟是基础梁还是基础连梁,不是看代号,而是看梁上有没有荷载作用,梁下有没有地基反力。
如果某梁其上有荷载作用,其下有地基反力存在,就是基础梁;反之,如果某梁其上没有荷载或仅仅只有首层砌体荷载,其下没有地基反力的作用,就不是基础梁,而是基础之间的拉梁。
有桩基承台的基础不存在基础梁;因为有桩承重,有抗震要求时,设计会在承台之间设置拉梁,拉梁不是基础梁。
拉梁与基础梁的区别,基础梁底下有基础底板,基础底板又有相当的宽度,板中有按计算配置的受力钢筋;拉梁底下只有几百mm宽的拉梁垫板,构造配点小钢筋。
如果一个桩基工程,既然打了桩,不可能再做条形基础,配置基础梁。
因为现在大家都忙,没有现成软件,谁肯化力气担风险!无桩基础,也就更无什么承台了。
由基础底板托起的基础梁,是整个房子的根基。
在这个根基上栽柱子,只能是柱子锚入基础梁内。
锚固与被锚固,不得本末倒置。
这些概念确实容易混淆,不要把所有埋在地下的梁都叫做“基础梁”。
严格地说,基础梁是承受上部荷载的梁。
例如:筏形基础的基础梁和条形基础的基础梁。
基础连梁是连结独立基础或桩承台的梁。
基础连梁与地下框架梁的区别在于,地下框架梁的梁底标高是高于基础顶面的,因此,可以这样说,地下框架梁是连结两个框架柱的,它与一般框架梁的区别是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地上;而基础连梁是连结两个独立基础或桩承台的,它的梁底标高是低于基础顶面的。
基础连梁、基础梁、承台梁的区别基础连梁、基础梁、承台梁是大家经常会争论的地方,具体的软件处理方法也成为了一个难点。
如何区分基础连梁、基础梁和承台梁这些,概念确实容易混淆,不要把所有埋在地下的梁都叫做“基础梁”。
严格地说,基础梁是承受上部荷载的梁。
例如:筏形基础的基础梁和条形基础的基础梁。
基础连梁是连结独立基础或桩承台的梁。
基础连梁与地下框架梁的区别在于,地下框架梁的梁底标高是高于基础顶面的,因此,可以这样说,地下框架梁是连结两个框架柱的,它与一般框架梁的区别是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地上;而基础连梁是连结两个独立基础或桩承台的,它的梁底标高是低于基础顶面的。
承台梁其实也是桩承台的一种。
可以这样认为,桩承台或者说是独立桩承台是“点”式的,而桩承台梁是“线”式的。
从力学角度来说,基础梁是主要的承重构件承受上部荷载,基础连梁仅承受填充墙荷载或仅起纵横向联系增加建筑物整体性和减少
不均匀沉降作用,承台梁和基础连梁基本相同。
如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地梁:从结构分析角度来说,基础梁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
作用于建筑结构上的荷载和结构物自重,通过柱和墙传递到基础,基础又将其传递到地基土。
基础对地基土产生了作用力,同时地基土对基础产生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工程界称其为地基反力。
凡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我们称其为基础梁。
基础梁受地基反力的作用,在跨中无墙区域,产生向上隆起的变形趋势。
与上部结构的腾空梁在受到竖向荷载向下作用后向下弯曲变形恰恰相反,所以在过去没有电脑的年代,习惯上把基础梁视作“倒梁楼盖”体系,就是这么一个原因。
与基础梁相反,不受地基反力作用,或地基反力仅仅是地下梁及其覆土的自重产生,不是由上部荷载的作用说产生,这样的地下梁,就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基础拉梁”、“基础连梁”,或者是地下框架梁。
地下框架梁DKL:单层工业厂房,杯形基础的杯口上方,紧靠柱放置在杯口上的预制“基础梁”,它是用来托墙的,是将其上墙体的重力荷载传递到杯形基础,这梁本身不受地基反力的作用,不是结构意义上的“基础梁”,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俄语翻译不懂专业而翻错的一个前苏联的专业名词,将错就错,到现在。
若这梁的上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低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基础连梁JLL,其纵向钢筋必须锚入基础,不是锚入柱子,因为在施工JLL时,KZ 还仅仅只有插筋,没有形成柱子,所以不存在锚入柱子的说法;若某梁的下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高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DKL,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第38页第2节第5.2.1条中阐述得明白:地下框架梁系指设置在基础顶面以上且低于建筑标高±0.000(室内地面)并以框架柱为支座的梁。
其纵向钢筋必须按照上部框架梁的相关要求锚入柱子。
因为此种情形,DKL梁与基础顶面存在一个≥0的广义空间,梁必须锚入柱子。
基础拉梁,基础梁基础连梁,及地下框架梁,有什么区别基础拉梁是指两端与承台或独立柱基相连的梁基础梁简单说就是与基础上的梁。
基础梁一般用于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柱落于基础梁上或基础梁交叉点上,其主要作用是作为上部建筑的基础,将上部荷载传递到地基上,基础梁作为基础,起到承重和抗弯功能,一般基础梁的截面较大,截面高度一般建议取1/4~1/6跨距,这样基础梁的刚度很大,可以起到基础梁的效果,其配筋由计算确定。
基础连梁系指连接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或桩基承台的梁地下框架梁系指设置在基础顶面以上且低于建筑标高正负0.000并以框架柱为支座的梁(以桩承台为支座,单底部不受地基反力作用的梁也按DKL考虑)。
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的区别在施工图审查过程中发现有些设计人对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承台或独立柱基间的联系梁)的构造和使用范围不清楚,从而导致使用不当。
现结合规范、标准图集和构造手册对这个问题加以说明。
1 连梁和框架梁: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
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基础梁、基础连梁与承台梁的区别基础梁有三种,一种与筏板组合使用构成梁板式筏形基础,它有主次之分,基础主梁代号为JZL,基础次梁代号为JCL;一种与柱下条形基础翼板组成的有梁式条基,或称条基梁,无主次梁之分,统称基础梁JL;第三种是独立的基础梁,不与任何基础基础构件相关联,一般位于纵横向主轴上,形成格式基础梁,也有的设计在一个主轴方向上设置基础梁。
基础梁端部一般有外伸,也有设计不外伸的。
基础梁是混凝土柱、墙的支座,基础梁端部不存在锚固,只是“收边”,这与上部框架梁不同,框架梁是锚入柱中,柱锚入基础梁内。
一般情况下本体构件的截面要大于关联构件的截面,但基础梁截面并不一定比柱截面大,而是通过在柱位置四边加腋解决梁包柱问题。
基础梁主要承受地基反力,是主要受力构件,与筏板、条基等共同支承上部结构。
基础梁的刚度很大,其尺寸和配筋根据竖向反力值确定。
连梁,顾名思义,主要是连接承台、条基或独基之间的梁(JLL),起平衡作用,协调各承台、独基之间的受力,可以减少基础间沉降差异,二是可用作砖墙的承重基础。
连梁标高位置有三种:一种是顶平,一种底平,第三种位于中间。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第 8.5.20中要求基础连梁宜与承台面位于同一标高。
连梁不是主要受力构件,是次受力构件,因为相对于承台和独基,基础连梁的截面尺寸小,配筋率低,只考虑承受自重和底层墙体重量,并将之传给两端绞接支座,所以只要锚入承台或独基内即可,不必贯通。
也不排除有的设计把本属于基础连梁设计成基础主梁,把它作为主受力构件,如平衡柱底弯矩,协调地震时各基础的变形,使基础能共同协调工作。
这时,它不能只锚入承台,而是贯通承台,并配置箍筋,因为它的用途和作用改变了。
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必要的。
承台梁其实与承台受力原理相同,是狭长承台或称条形承台,是把上面的力均匀地传递给桩基础,其端部构造也与承台相同。
基础梁与承台梁之间仅仅是端部弯折长度有区别,钢筋用量差异不大,所以在对量过程中不会纠缠太久。
连梁、框架梁、次梁、基础联系梁的区别一、各种梁的总结二、框架梁、连梁、次梁、基础联系梁的区别2.1概念上的区别框架梁也好,次梁也好,连梁也好,最大的区别体现在地震时水平抗震力从一个竖向抗侧构件到另一个竖向抗侧构件的传递模式上的区别:1.框架梁的两端都是固接,可以在水平地震荷载下传递剪力,框架梁的水平地震荷载下的剪力是二端大,中间为0,故框架梁有箍筋加密区,中间部分箍筋不用加密。
2. 次梁的两端都是铰接,次梁相接的不是竖向抗侧构件,因此不传递水平地震荷载下的剪力。
所以次梁不用设置箍筋加密区。
3. 连梁分为两种情况(按《高规》JGJ3-2011中7.1.3条规定):a)跨高比<5,且剪力墙长度能满足梁纵筋锚入墙内的长度≥LaE,且≮600mm----连梁。
跨高比<5是要求连梁有足够的刚度,不只在联肢墙内部传递剪力,还要平衡两端剪力墙的弯曲应力,连梁的箍筋要求是按同等级的框架梁加密箍的要求,沿梁全长加密箍筋。
此种连梁在外墙窗洞处应用较多,特别是结构体形扭转不规则的情况,为了满足结构抗扭刚度或避免外墙在扭转变位较大时,外墙砌体与混凝土梁产生错位裂缝,一般窗下墙也采用混凝土整浇,与楼面以下、窗洞以上部分一起形成一道深梁,按普通住宅层高2.8m,窗高1.5m考虑,此深梁高度有1.3m,其刚度相当大。
此种连梁若不按剪力墙洞口输入,则计算误差会很大。
b)跨高比≥5----框架梁。
由于PKPM对连梁的定义是两端与剪力墙相交的梁,当连梁的跨高比≥5时,其受力机理类似于框架梁(《高规》7.1.3条)。
第一种情况a)连梁应按剪力墙洞口输入(在SATWE里是用和剪力墙相同的壳元来模拟),否则会导致(1)结构刚度失真;(2)连梁受力模式不正确。
虽然PKPM说程序已采用了变形协调方程来解决梁和墙接触面的变形问题,但计算结果仍然相差很大。
第二种情况b)连梁应按主梁输入并定义其为框架梁。
4. 连梁和框架梁的相同点: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
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的区别金凯在施工图审查过程中发现有些设计人对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承台或独立柱基间的联系梁)的构造和使用范围不清楚,从而导致使用不当。
现结合规范、标准图集和构造手册对这个问题加以说明。
1、连梁和框架梁: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
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其两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如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地梁该帖被浏览了1589次| 回复了16次如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地梁建筑专业 2011-03-11 13:02:53 阅读16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如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地梁从结构分析角度来说,基础梁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
作用于建筑结构上的荷载和结构物自重,通过柱和墙传递到基础,基础又将其传递到地基土。
基础对地基土产生了作用力,同时地基土对基础产生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工程界称其为地基反力。
凡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我们称其为基础梁。
基础梁受地基反力的作用,在跨中无墙区域,产生向上隆起的变形趋势。
与上部结构的腾空梁在受到竖向荷载向下作用后向下弯曲变形恰恰相反,所以在过去没有电脑、没有AutoCAD的年代,习惯上把基础梁视作“倒梁楼盖”体系,就是这么一个原因,与基础梁相反,不受地基反力作用,或者地基反力仅仅是地下梁及其覆土的自重产生,不是由上部荷载的作用说产生,这样的地下梁,就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基础拉梁”、“基础连梁”,或者是地下框架梁。
地下框架梁DKL顺便提一句,单层工业厂房,杯形基础的杯口上方,紧靠柱放置在杯口上的预制“基础梁”,它是用来托墙的,是将其上墙体的重力荷载传递到杯形基础,这梁本身不受地基反力的作用,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俄语翻译不懂专业而翻错的一个前苏联的专业名词,将错就错,错到现在。
若这梁的上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低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JLL,其纵向钢筋必须锚入基础,不是锚入柱子,因为在施工JLL时,KZ还仅仅只有插筋,没有形成柱子,所以不存在锚入柱子的说法;若某梁的下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高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DKL,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第38页第2节第,DKL梁与基础顶面存在一个≥0的广义空间,梁必须锚入柱子。
基础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区别
06G101-6第38页指出:基础连梁和地下框架梁可以与各种类型的基础进行特殊配合应用。
设计时,须特别注意梁底标高应高于交错设置的相邻基础顶面标高。
地下框架梁系指设置在基础顶面以上且低于建筑标高正负0.000并以框架柱为支座的梁(以桩承台为支座,单底部不受地基反力作用的梁也按DKL考虑)。
基础连梁系指连接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或桩基承台的梁。
从相对位置上可以看出,基础梁底标高同基础的基准底标高相同,基础连梁的底标高则高于两临基础的底标高,DKL的底标高又明显高于基础的顶标高。
承台梁则是指特殊形式的桩承台。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中叶没有“基础梁和承台”的连接构造,因为正常的正规设计,不可能设置了承台再做基础梁!
看究竟是基础梁还是基础连梁,不是看代号,而是看梁上有没有荷载作用,梁下有没有地基反力。
如果某梁其上有荷载作用,其下有地基反力存在,就是基础梁;反之,如果某梁其上没有荷载或仅仅只有首层砌体荷载,其下没有地基反力的作用,就不是基础梁,而是基础之间的拉梁。
有桩基承台的基础不存在基础梁;因为有桩承重,有抗震要求时,设计会在承台之间设置拉梁,拉梁不是基础梁。
拉梁与基础梁的区别,基础梁地下有基础底板,基础底板又有相当的宽度,板中有按计算配置的受力钢筋;拉梁底下只有几百mm宽的拉梁垫板,构造配点小钢筋。
如果一个桩基工程,既然打了桩,不可能再做条形基础,配置基础梁。
因为现在大家都忙,没有现成软件,谁肯化力气担风险!
2)无桩基础,也就更无什么承台了。
由基础底板托起的基础梁,是整个房子的根基。
在这个根基上栽柱子,只能是柱子锚入基础梁内。
锚固与被锚固,不得本末倒置。
不要把所有埋在地下的梁都叫做“基础梁”。
严格地说,基础梁是承受上部荷载的梁。
例如:筏形基础的基础梁和条形基础的基础梁。
基础连梁是连结独立基础或桩承台的梁。
基础连梁与地下框架梁的区别在于,地下框架梁的梁底标高是高于基础顶面的,因此,可以这样说,地下框架梁是连结两个框架柱的,它与一般框架梁的区别是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地上;而基础连梁是连结两个独立基础或桩承台的,它的梁底标高是低于基础顶面的。
上述这些,在06G101-6图集第68页的上下两图中可以看得清楚。
承台梁其实也是桩承台的一种。
可以这样认为,桩承台或者说是独立桩承台是“点”式的,而桩承台梁是“线”式的。
06G101-6 图集第61-63页介绍了桩承台,而图集第64-65页介绍了承台梁,其中有单排桩承台梁和双排桩承台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