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及其治疗现状
- 格式:pdf
- 大小:412.38 KB
- 文档页数:4
股骨颈骨折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发布时间:2021-08-31T10:58:57.094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月8期作者:吕鑫[导读]吕鑫(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康复医院;江苏无锡214181)【摘要】股骨颈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中老年人骨折的高危型。
目前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的方法有保守治疗、闭合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人工髋关节置换等。
然而,不同年龄、不同症状的患者应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外科手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常用方法,能有效缓解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此次研究就股骨颈骨折的研究现状和治疗方法展开综述。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病机分析;治疗;进展股骨颈骨折是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原因是股骨颈供血不足,由于股骨颈的血液供应较差,如果不及时处理,容易发生许多并发症如呼吸系统感染、泌尿道感染、褥疮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不仅危害患者的健康,严重的情况下,还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
1.股骨颈骨折病因现状及病机分析据调查发现,股骨颈骨折占所有骨折的3.58%,老年人往往自身体能降低,股骨颈的血液供应较差,术后恢复较差,康复情况不佳。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高发疾病,老年患者股骨颈的血液供应较差,疾病往往会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迅速降低,常引起患者身体机能的迅速下降,会导致许多并发症,危及患者的安全。
股骨颈骨折是由创伤、超负荷、骨质疏松等因素导致的。
据研究发现,老年人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导致骨小梁间隙增加和骨强度下降,所以更容易出现股骨颈骨折[2]。
老年人常常伴有各种基本疾病,可导致老年人晕厥和跌倒以及股骨颈骨折,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往往是由于髋部周围肌肉的退化,无法成功抵抗有害的应力,此外,髋关节本身需要承受上身的高应力,此少量的外力就可能导致骨折[3]。
2.股骨颈骨折治疗进展2.1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可以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分期开展治疗,早期中药治疗主要强调祛瘀止痛和消肿活血,中期中药治疗强调补充气血和疏经通络,晚期中药治疗强调强筋壮骨和益肾补肝。
右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
右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适用于年轻患者或骨折较轻的情况。
保守治疗包括使用拐杖或助行器来减轻股骨头的负重,以及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来恢复肌力和功能。
2. 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年龄较大或骨折严重的情况。
外科手术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a. 内固定手术:将钢板、钉子或螺钉插入骨折部位,固定骨折碎片。
b. 髋关节置换手术:将患者的髋关节部分或全部置换为人工关节。
c. 骨折复位手术:通过外科手术重新定位骨折部位,然后固定碎骨片。
3. 双能X线吸收仪治疗:该治疗方法通过使用特殊的X射线设备来刺激骨折部位的骨组织再生,加速愈合过程。
在确定治疗方法时,医生会考虑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骨折部位、骨密度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最佳治疗方法应该是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决定的。
因此,如果患者遭受了右股骨颈骨折,应尽快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建议。
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难点和处理策略在骨科临床上,股骨颈骨折为常见损伤,其发病率随着人均寿命的增长逐年增加。
患者骨折后股骨头局部血液供应,因股骨颈解剖关系特殊性遭到损害,所以在股骨颈骨折中,骨折不愈合和缺血性坏死,依旧是其主要解决的难题。
当前认为其发生主要和供应血管破坏、最初创伤、骨折复位程度呈现显著相关性。
基于此,要减少骨折不愈合和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促进股骨颈骨折的愈合,应考虑下述几方面的问题:准确复位、局部血液供应的修复、坚强的固定。
国内外学者基于此通過对各种手术方式的不断设计及改良,实施相应的处理策略,致力于希望能够减少患者骨折不愈合和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
股骨颈骨折发生现状在全部骨折中,股骨颈骨折发病率大概占3.58%,常见于老年人,但是发生年龄段不限。
但是,高空坠落、交通事故等高能量损伤情况,随着近些年经济的极速发展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相应的提升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发生率。
患者在疾病发生之后,一般易出现骨折不愈合和缺血性坏死等情况,预后较差,一旦出现骨头坏死,将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出现塌陷甚至关节置换。
所以在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中,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出现,为临床上患者疾病的治疗带来严峻挑战。
临床表现:患肢短缩:对患者疾病的早期治疗,能够实现对骨折后血管痉挛和受压等情况的尽快恢复,通常股骨颈骨折手术不超2周时间。
功能障碍:在受伤之后,移位骨折患者难以站立或坐起;畸形:会有轻度外旋畸形和屈髋屈膝出现在患肢上;肿胀;疼痛:在叩击患肢足跟部或大粗隆部,出现明显的髋部感疼痛情况的出现,同时在对患者患肢的移动时出现髋部疼痛显著。
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方式切开复位内固定。
能够观察患者股骨头血运,直视骨折部位状况,及时做出预防股骨头坏死治疗方式。
但是在临床上想要恢复血运,解剖复位的方式具有良好的作用。
骨折愈合率上升为96%以上,临床治疗存在的问题较多,术中出血量、所用手术时间、存在的创伤情况较高。
临床上致力于重建技术和显微外科及修复的发展进步,实现手术最后修复,当前阔筋膜张肌、缝匠肌蒂,以及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等。
青壮年Garden^型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多因车祸、运动、高处坠落伤等意外因素引起,具有受伤暴力较大,骨折移位明显等特点。
对于Garden M 型骨折,移位较少,往往闭合复位内固定即可取得良好的固定效果,对于Garden W型骨折,往往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我科自2009年3月份〜2011年2月份共收治了8例青壮年Garde n W型股骨颈骨折,采取髋关节改良S-P (改良Smith-Peterson )入路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研究资料1.1 一般资料8 例病例均来源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科住院患者,均为男性,交通伤3例,坠落伤5例;年龄28〜46岁,平均35.8岁;均为Garde n W型闭合性骨折,左髋5例,右髋3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 6.5〜28小时,平均10.5 小时。
手术均采用改良S-P 入路,骨折复位,三枚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
随访时间:12〜32 个月,平均18.9 个月。
1.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仰卧位,取髋关节改良S-P 入路,沿髂前上棘斜向大腿前外侧,紧贴阔筋膜张肌内侧缘切开深筋膜,将缝匠肌牵向外侧,阔筋膜张肌牵向外下方,沿着股直肌和臀中肌间隙暴露至髋关节囊及股骨颈,切开关节囊,将臀部抬高,直视下骨折复位,用 3 枚克氏针固定骨折断端,透视骨折复位理想,调整克氏针位置,使得 3 枚克氏针呈“品“形分布,正蛙位透视克氏针位于股骨颈中心,距离股骨头软骨下约5mn处,分别拧入3枚空心拉力螺钉固定骨折断端,透视正位、蛙位照片,螺钉位置理想,固定牢固,关闭术口。
术后3个月避免负重,术后3〜6个月如见骨折愈合部分负重;术后 6 个月以上如骨折愈合理想,未见股骨头坏死,完全负重。
2 治疗结果1 例患者出现髂前下棘区域表面皮肤感染、坏死,予以抗感染、换药、清创缝合等处理后痊愈。
2 例患者术后出现股前外侧皮肤麻木,考虑皮神经损伤,予以甲钴胺口服,约 3 个月后明显改善, 1 例患者因提早下地发生骨折迟缓愈合,拒绝再次手术而失访,其余7例患者均在术后3〜6个月骨折愈合,愈合率达87.5%,1年以后拆除内固定,每3个月随访1次,查MF或X光片未发现股骨头坏死表现。
《DAA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青壮年难复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评价》篇一一、引言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尤其是在青壮年人群中。
难复性股骨颈骨折由于骨折端的稳定性差,常给治疗带来较大的挑战。
近年来,DAA(Direct Anterior Approach)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因其微创、直接、可视化的特点,在骨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评价DAA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青壮年难复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二、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近三年内因难复性股骨颈骨折接受DAA 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青壮年患者。
2. 治疗方法:详细记录患者的手术过程,包括DAA入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步骤。
术后给予适当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
3. 评价指标: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三、结果1. 手术效果:DAA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颈骨折,手术过程顺利,患者耐受性良好。
术后骨折端复位满意,内固定稳定。
2. 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说明DAA入路治疗难复性股骨颈骨折能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
3. 骨折愈合时间:本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平均愈合时间为3-4个月,说明DAA入路治疗难复性股骨颈骨折具有较好的愈合效果。
4. 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发生率较低,说明DAA入路治疗难复性股骨颈骨折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四、讨论DAA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青壮年难复性股骨颈骨折具有微创、直接、可视化的特点,能有效地提高骨折端复位质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与传统的手术入路相比,DAA入路具有以下优势:1. 微创:DAA入路切口较小,对周围组织损伤较小,有利于术后康复。
2. 直接:DAA入路可直接到达骨折部位,便于医生观察和操作,提高复位质量。
3. 可视化:DAA入路结合现代影像技术,可实现术中实时监测,确保手术安全。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进展【摘要】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多由高能量暴力所致,一直是临床函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随着近年来内固定技术的改进及中药的临床运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对于手术时机、复位策略、手术入路、内固定置入物和固定方法的选择近年来仍存在较多争议。
本文就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病机制、分型、诊断、治疗等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提供一定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青壮年;手术治疗;内固定股骨颈骨折(fracture of the femoral neck)是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是髋部骨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常见损伤,据统计约占全部骨折的3.58%[1],常发生于老年人,青壮年(定义为年龄<65岁)股骨颈骨折发病率所占的比例约为3%。
但是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多由高能量暴力所致,血供与力学环境较差,有更高的骨不连、股骨头缺血坏死风险,且青壮年患者术后功能需求比较高,因此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一直是临床函待解决的热点问题[2]。
随着近年来内固定技术的改进及中药的临床运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对于手术时机、复位策略、手术入路、内固定置入物和固定方法的选择近年来仍存在较多争议,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就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病机制、分型、诊断、治疗等做一综述。
1.病因病机1.1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学把股骨颈骨折归为“损伤”范畴,其病因在《黄帝内经》[3]中有“坠堕”“击仆”“举重用力”“五劳所伤”等记载,可大致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类。
内因中对股骨颈骨折影响最大的是年龄、体质等因素,故老年人和停经后的女性常发生骨折。
外力因素如直接间接暴力、肌肉收缩力、持续劳损力等均可导致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失常而出现损伤。
老年人常在内因基础上因轻微外力而导致股骨颈骨折,而青壮年多因强大暴力而导致股骨颈骨折。
《伤科补要》[4]描写“侠胯之名曰机,又名髀枢,外接股之髀骨也,即环跳穴处……上端如杵,接于髀枢”。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进展作者:侯建思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3期股骨颈骨折是指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髋周肌肉群退变、反应迟钝或年轻人遭受严重外伤所致的股骨颈断裂,是临床常见多发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3.85%,占髋部骨折的54%[1],多发于老年人,年轻人多为严重创伤所致。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交通等创伤的增加,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股骨头颈血供、解剖关系的特殊性常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分别高达10%和10%~20%。
治疗不当会给患者带来功能障碍或致残,影响生活质量,甚至死亡。
因此,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
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有牵引和穿防旋丁字鞋制动,由于行保守治疗易出现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加之患者年龄一般较大,病程中因出现长期卧床并发症、致残和致死率都较高,保守治疗的结果优良率仅为20%左右[2],因此,大多数学者主张除年龄过大且全身情况差、并有心肺脑功能障碍等不能耐受手术者,均应行手术治疗。
2 手术时机目前国际上一般主张对患者全身状况进行及时评估,在一般情况稳定后早期进行手术。
对于青壮年患者主张尽早手术,尽快改善或恢复骨折端扭曲、受压或痉挛的血管,有利于降低骨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3]。
由于老年患者伤前合并疾病较多,早期手术,可减少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3 手术方案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包括内固定及髋关节置换术两大类。
目前国际上较为统一的观点是:对无移位的股骨颈骨折(GardanⅠ、Ⅱ型),无论患者年龄大小,均应行骨折内固定术,且尽量以闭合穿针固定为佳,以减小人为手术损伤、影响股骨头血供。
对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GardanⅢ、Ⅳ型),60~65岁以下应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由于切开复位能达到解剖复位,且切开关节囊减轻了关节囊内压力,从而降低了股骨头缺血坏死率。
勘武生等报告[4]切开复位组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低于闭合复位组,这与骨折复位质量及血管损伤有关,也可能与减轻堵塞效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