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与文字的编排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平面设计广告怎么排版-构图技巧-注意事项在制定平面广告的时候,排版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排版方式有:1.文字+图片;2.图片+图片;3.图文混排等。
文字和图形相辅相成,相映生辉是秩序产生、美感形成的关键,而文字和图片能否恰当的组合在一起,更好的表达主题是制定排版成功的重点。
1.文字+图片①图片与文字的比例要遵循黄金分割原理。
无论是什么制定,要么以图片为主,要么以文字为主,图片和文字的面积比例关系只有符合黄金分割原理才和主次关系原理一致。
②画面虚实对比要符合黄金分割比例,即图片和文字的面积总和要和画面的留白面积的比例关系要遵循黄金分割原理。
2.图片+图片①要讲究图片之间的比例结构,假设图片之间面积对比大则画面效果激烈,跳跃性强,面积对比小则画面效果平衡稳定。
②处理好图片的分布关系,一般统一分布图片的画面整齐有秩序,可避免杂乱无章的效果。
③处理好图片外观的影响效果,方形外观的图形较为严谨稳定,和网格式的构图结构结合容易形成理性的视觉美感,自由形外观的图片活泼有朝气,艺术性强,但处理不好容易效果杂乱。
3.图文混排①图文混排中的文字和图片的色彩处理要慎重。
假设是在图片上面添加文字则要处理好文字的色相和明度与图片色彩的色彩对比关系,二者对比越大,文字就越清楚。
而图文混排中数量较多的文字一般以黑色和纯度低的色彩居多,假设要用色相较为显然的文字吸引读者则要合计图片的整体色调和文字的色彩组合关系是否匹配。
②图片多的要把图片排的规整一些,可以把图片处理成大小外观一致、图片之间距离相等,组图的外边缘线为直线,形成丰富而有秩序的画面效果。
反之假设图片少则可以对图片的进行大胆制定的艺术制定,如运用变方向、立体化制定、特效制作等技法,形成内容丰富的错觉。
③假设文字较多则要适当减弱文字之间的对比,追求文字的统一美感,反之文字较少则加大对比,提升画面的活跃度。
此外,假设图片和文字都较少的画面中把文字处理成较规则的排列方式,则容易产生严正稳定的视觉效果。
ps文案排版
PS文案排版。
在进行PS文案排版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重要的技巧和方法,
以确保最终的排版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
PS文案排版的重要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PS文案排版需要考虑到整体的版面设计。
在进行排版时,我们需要考虑文字与图片的搭配,保证版面的整体美观和统一。
文
字与图片之间的距离、大小、颜色等都需要进行合理的搭配,以达
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其次,PS文案排版需要注意文字的选择和处理。
在选择文字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等因素,以及文字的排列
方式。
在处理文字时,需要注意文字之间的间距、对齐方式等,确
保文字的清晰易读。
另外,PS文案排版还需要考虑到排版的风格和氛围。
不同的文
案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排版风格,比如正式文案和活泼文案可能需
要采用不同的排版方式,以表达不同的氛围和情感。
此外,PS文案排版还需要考虑到版面的整体结构。
在进行排版时,我们需要考虑到版面的分区、分块,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关联和呼应,确保整体的排版结构合理清晰。
最后,PS文案排版还需要考虑到输出的格式和要求。
在进行排版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最终输出的格式,比如打印、网络发布等,以及对应的要求,确保排版效果能够最大程度地符合输出的需求。
总之,PS文案排版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复杂过程,需要我们在选择文字、处理文字、设计版面等方面都要做到恰到好处,以达到最佳的排版效果。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图与文的结合
图与文
版面设计说到底就是图与文之间的关系的设计与排列。
图与文都既有视觉形式,又有内涵。
图与文
前面分别讲过文字、图形、图像。
版面的设计可以分别单独的使用以上任一元素进行设计,但多数情况下,我们看到的版面倾向于图文并茂的形式。
图文并茂是版面设计中的主要表现形式
1 图文并置
2 文服从图
3 图服从文
4 图文融合
1 图文并置
图片与文字通常是并置或交叠关系。
两者在版面中处于一种势均力敌的关系。
1 图文并置
1 图文并置
1 图文并置
1 图文并置
1 图文并置
1 图文并置
1 图文并置
1 图文并置
1 图文并置
1 图文并置
1 图文并置
1 图文并置
2 文服从图
在版面中,当图形成为主要的创意视觉中心时,文字就需要围绕图形编排。
图形充当主要的角色,文字在版面中占据次要地位。
2 文服从图
2 文服从图
2 文服从图
2 文服从图
2 文服从图
2 文服从图
2 文服从图
2 文服从图
2 文服从图
3 图服从文
在一些常见的书籍设计中,文字数量比较多,图形穿插在文字中出现,起到点缀的作用。
3 图服从文
3 图服从文。
版式设计复习资料20世纪艺术主要经历的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主要以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装饰主义为代表。
第二个时期,以“一战”以后星期的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包豪斯三个重要设计运动为代表,第三个时期:“二战"以50年代至70年代的国际主义主导的设计风格第四个时期为60年带开始的后现代主义片面设计表现形式以电脑、网络多元化媒体传达。
立体主义是现代艺术中重要的运动,也是平面设计形式基础。
它主张不模仿对象,重视艺术的自我表现,对具体对象分析,重构和综合处理的特征。
表现为对版面构成的分析组合和理性的规律探索。
未来主义:是源于20世纪初意大利在绘画、雕刻和建筑上的一场设计运动。
在版面编排上提出反对严谨正规的编排方式,提倡自由组合。
即编排无重心无主次、杂乱无章、字体各异的散构甚至完全散乱的无政府主义形式。
达达主义:是有人们对战争的厌倦以及对战后社会前途的失望与迷惘,在欧洲与美国表现出来的高度无政府主义思想的艺术运动。
在艺术观念上,强调自我,反对理性,认为世界没有任何规律性,表现为虚无主义特点:随机性和偶然性、荒诞和杂乱。
在编排上是一种无规律化、自由化、相互矛盾化。
超现实主义;“一战”后由于人们普遍的悲观和茫然的情绪而出现的虚无主义思想,认为社会的表象是虚伪的,创作的目的是在于中心寻找和了解社会实质。
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在于对人类意识形态和精神领域方面的探索。
现代主义的特点:是理性主义”功能决定形式”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信仰。
现代主义主张"少则多".它反对装饰的繁琐,提倡简洁的几何形式。
现代主义的贡献:1.创造了无装饰线脚的国际字体为主体的新字体体系,并得以广泛的运用。
2.在平面设计上开始对简洁的集合抽象图形进行了探索设计,3。
将摄影作为平面设计插图的形式进行研究。
4.将数学与几何学应用于平面的设计分割,为骨骼法的创造奠定了基础.俄国构成主义为现代主义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文字与图形的结合与变形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经常会遇到文字和图形的结合与变形,这一现象在各个领域都有出现。
文字和图形结合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图文并茂的文章、插图加文字的说明、图标和标签的组合等等。
而文字和图形的变形则是指通过一定的设计手法和创意将文字和图形相互融合并形成全新的形态。
本文将从不同领域的应用、设计思路和创新案例等方面探讨文字与图形的结合与变形。
一、文字与图形的结合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 广告设计中的文字与图形结合在广告设计中,文字和图形的结合是常见的设计手法。
通过精心选择的字体、排版和配色,加上合适的图形元素,能够增强广告的吸引力和传达信息的效果。
比如,在汽车广告中,常常会使用流线型的文字排版和运动感强的图形来表现汽车的速度和动感;在食品广告中,会利用生动的插图和诱人的文字描述来激发观众的食欲。
2. 网页设计中的文字与图形结合在网页设计中,文字和图形的结合是构建网页内容的重要手段。
通过文字和图形的巧妙组合和布局,可以使网页看起来更加有吸引力和易读性。
例如,首页的大幅轮播图通常结合有吸引力的标题和简短的介绍文字,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和提供必要的信息。
3. 出版物设计中的文字与图形结合在出版物设计中,文字和图形的结合是创造美观排版和良好阅读体验的关键要素之一。
合理运用文字和图形的排列、对齐、间距和色彩等因素,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清晰、易读,并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传达的信息。
出版物设计包括书籍、杂志、报纸等各种形式,每一种都需要精心的文字和图形的搭配来构成整体的视觉效果。
二、文字与图形的变形设计思路1. 增强信息传达效果文字和图形的变形设计可以通过改变字体、排版方式、图形形态等手段,让信息更加突出,更易于传达和理解。
例如,当文字和图形的形状融合在一起时,可以通过颜色的变化、粗细的调节等来突出重点信息;或者通过文字和图形的拼接和组合形成独特的视觉形态,使信息更加生动有趣。
2. 强化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文字与图形的变形设计可以通过形状的拉伸、旋转、重叠等方式来增加视觉上的冲击力和吸引力。
第三章图文的混合编排本章教学目标:1能选择合适的图像并插入到文档中。
2能根据文字与图像的关系对图像进行调整,能对图片利用图片工具栏进行相关的编辑。
3能进行合理的图文编排,使版面美观规范。
4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协作学习的能力。
5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6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本章学习难点:1、能对图片利用图片工具栏进行相关的编辑。
2、能进行合理的图文编排,使版面美观规范。
本章教法设计:图文表混排是是WOR的特色功能之一,也是排版部分的一个综合内容。
教材只是简单介绍了插入图片、文本框、艺术字和设置相应格式的方法,并没有给出将知识具体应用到生活实践中的例子。
我认为这样只会导致学生进行简单的模仿,对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没有益处。
因此,对于这个知识点,我采用任务驱动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将知识点融入到具体的应用实例中,以培养学生应用WOR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主。
第一节插入图片一、课前预习,实践导引。
1. 必学:(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用的图片来自于A、个人积累的图片素材库B、因特网搜索C、老师分发的图片或共享其他同学的图片素材库D其他途径( 2 )除了剪贴画和来自文件两种方法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可以插入图像的方法?(3) 比较突出主题的图片与装饰用的角图图片在位置和大小上的异同2. 拓展:列举你掌握的调整图片位置的方法。
3. 探究(1)图片工具栏如何启动?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裁剪图像时,指针变成形状。
(3)利用鼠标悬停了解图片工具栏上每个工具按钮的作用,并尝试对选定的图像进行其它格式的修订。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根据信息表达的需要甄选合适的图像并引入到文档中。
2. 根据图像与文字的位置关系合理调整图像的大小及位置。
3. 根据需要适当修订图像的格式。
图形与文字的编排
1、大与小的对比:大小弱对比给人温和沉稳之感;大小
强对比给人感觉鲜明、强烈、有力;
2、明暗的对比:黑与白、虚与实、正与反
3、曲与直的对比:图片与文字之间在外形上进行曲与直、
圆与方的对比,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印象
4、动与静的对比:把富有扩散感与流动形态的形状以及散
点的图形或文字的编排称作“动”,而把水平或垂直性
强的、具有稳定轮廓形的图片或文字称作“静”。
5、疏与密的对比:○1空白○2位置变化:相对于点的集中,
设计中单元形围绕一个中心点的集中。
相对于线的集
中,设计中的单元形围绕一条线的集中,产生渐变的效
果。
6、虚与实的对比:将次要的辅助的景物隐去,使主体表现
物更突出。
7、三角形编排
8、重复编排:尤其是较为复杂的对象,通过比较和反复,
使复杂的过程变得简单明了。
重复还有强调的作用,使
得主体更加突出。
渐变:形状的渐变
尺度的渐变
位置的渐变
比例的渐变
图形与文字编排的基本形式
1、上下分割
2、左右分割左右区分,易产生崇高肃穆之感,图宜在左
侧,右配小图片或文案
3、线性编排几个编排元素在空间被安排为一个线状的序
列。
竖向、横向、或任何角度的一行元素都可以产生线状。
线不一定是直的,可以扭转或弯曲,元素通过距离和大小的重复互相联系,运用这种方式构成的版式,会使人的视线立刻集中到中心点,且这种构图具胡极强的动感。
4、重复编排
5、以中心为重点的编排
6、对称与均衡的编排
7、重叠编排
8、边框式编排文案居中四周围以图形;图形居中,四周
围以文案。
9、散点式编排多种图形,字体,使画面富于活力、充满
情趣。
编排时注意图片大小、主次的配置,还要考虑疏密、均衡、视觉引导线等,尽量做到散而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