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27
3.1 水循环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1.能够通过示意图,说明不同类型水循环的过程2.理解影响水循环不同环节的主要因素,并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3.理解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知识点01 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一)海陆间循环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进行着。
2,海陆间循环是指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
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
水汽上升到空中,被气流输送到大陆上空,部分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
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在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
这种海陆间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3,通过这种循环,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二)陆地内循环1,陆地上的水,一部分或全部通过地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落在陆地上。
陆地内循环运动对水资源的更新也有一定作用。
(三)海上内循环1,海上内循环就是海洋上的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
【知识拓展】1,水有三种形态,即气态、液态和固态。
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目标导航知识精讲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和特殊条件下存在。
2,水体就是水存在的形式,主要有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
其中海洋水是主体。
陆地水还可分为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等,其中冰川水是陆地水体的主体。
3,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有光照、气温、风速、湿度、水域面积、植被覆盖率等;影响下渗的主要因素有地面性质、坡度、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等;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有水汽、降温条件、凝结核等;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有气候、流域面积、植被、地质条件、蒸发、人类活动等。
【知识拓展】河流补给【知识拓展】河流的水文特征【即学即练1】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水体的分类「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按状态" 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于气态水<固态水: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尸海洋水按存在空间分〈陆地水注: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 53%<大气水3.陆地水体(1)包括: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2)陆地水量占全球水储量的3. 47%,供应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淡水。
(3)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来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4.淡水(1)在地球淡水中,冰川是主体,全球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10,水量约占淡水总量的2/3,但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因为分布在高纬度、高山等条件下,利用难度大,更新周期长)o(2)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湖泊淡水和浅层地下淡水。
世界水怵皇(1OO% )湖泊雌水和地下成水O. 94 / 淡水(1OO »〉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储:「5.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
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大气降水、冰川水、生物水、湖泊水、沼泽水、地卜•水。
(2)河流水的补给来源有雨水、积雪融水、冰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1河流径流量与降雨量的关系:以降雨补给为主的河流,降雨量越大,河流径流量越大。
%1冰川补给的河流径流量与气温关系: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气温越高,河流径流量越大。
⑶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三种水源的互补关系:%1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或地下潜水%1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地下潜水补给河流水注:黄河下游及长江荆江河段的地上水永远是河水补给地下水(4)冰川对其他陆地水的补给主耍是单项的,内流河对内流湖的补给是单项的(5)陆地水的最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丰水期■7—地下水位补给类型雨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补给季节补给特点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1时间集中%1不连续水量变化大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1降水量的多少%1降水量的季节分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春季、夏季%1有时间性%1连续性%1水量稳定%1气温高低%1积雪多少地形状况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一%1有时间性%1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③水量较稳定%1太阳辐射%1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东北地区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sVm/(\量流5000000000000Dm)2060loo11 I I I I I I I I I I I p…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02001001 2 3 4 5 6 7 8 9101112 (月)补给类型补给季节湖泊水补给补给特点%1较稳定对径流有调节作用地卜水补给全年—①稳定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①地下水补给区的降相对位置②湖泊水量的水量②地下水位与河大小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 ________ 系普遍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分布地区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2.原因:太阳辐射和重力3.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注:蒸发和降水是三种循环共有的4.类型32 om o直杜M水汽输送・|陆地上空陆地上空植物 蒸 腾J降 水陆面、水面 、植物(1)海陆间循环乂称大循环(2)陆地内循环(3)海上内循环 a. 海陆间内循环①海陆间循环: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点总结自然界的水循环指的是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径流等环节。
下面是高中地理中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知识点总结:1.水循环的定义: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大气层、水体(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覆盖物(如冰川、湖泊、湿地等)之间水分的循环和交换过程。
3.水循环的环节:-蒸发:地球上的太阳能使得水体表面的水变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层。
-凝结:在大气中,水蒸气冷却并凝结成云、雾等水滴或冰晶。
-降水:云中的水滴或冰晶逐渐增大,以降雨、降雪、降冰雹等形式返回地表。
-地表径流:地表降水形成的水流,沿山谷、河道等自然通道流向海洋。
-渗透和地下水:部分降水渗入地表,进入地下层,形成地下水。
4.水循环的时间尺度:水循环的时间尺度从几天到几年不等。
如降水循环时间为年,地下水循环时间可长达几十年。
5.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温度:温度变化决定了蒸发和凝结的速率。
高温促进蒸发,低温促进凝结。
-气压:气压影响水蒸气的扩散。
气压高时,水蒸气向低气压区域扩散。
-风:风的运动使得水蒸气在大气中传播和扩散。
-山地和海洋:山地和海洋的地形特点对降水有重要影响。
山地容易形成降水,海洋上升的气流容易形成降水。
6.影响水循环的地理因素:-水资源分布:水循环导致地球上各地水资源的分布差异。
热带地区降水丰富,而沙漠地区降水非常稀缺。
-水利工程:人类的水利工程对水循环产生重要影响。
大坝、渠道等工程改变了水的流动路径和速度。
-水文地质:研究地下水循环,包括水的渗透和地下水的运动。
7.全球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增加,降水模式发生变化。
大气中水蒸气含量增加,降水强度和频率增加。
-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如洪涝、干旱、暴雨等。
-冰川融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加快,增加了地表径流和海平面上升的风险。
以上是高中地理中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知识点总结。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分布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对于地理学习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