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揪尾巴教案和教学反思
- 格式:docx
- 大小:14.59 KB
- 文档页数:6
幼儿园小班体育优秀教案《揪尾巴》含反思1. 教学目标•通过游戏学习基本运动技能,如跑步、跳跃、转身等。
•提高幼儿园小班孩子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培养幼儿园小班孩子的团队协作意识。
•了解游戏“揪尾巴”,掌握游戏规则并能进行游戏。
2. 教学材料•幼儿园运动场。
•彩色带子,长度约为一臂长。
3. 教学过程3.1 游戏介绍教师在课前通过简单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游戏“揪尾巴”的名称及规则。
游戏规则为:每个孩子将一根彩色带子系在身体后方,游戏中其他孩子需要在不被抓住的情况下追逐并抓住对方身上的带子,抓到带子的孩子可以揪住带子不放,被抓住的孩子将成为抓人的人,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游戏。
3.2 游戏准备教师在运动场上为孩子们布置游戏区域,并将每个孩子的彩色带子系好。
为了防止孩子摔倒和受伤,建议在运动场的硬质部分覆盖泡沫垫等软性材料。
3.3 游戏开始教师示范游戏规则,并提醒孩子们在游戏中保持安全意识。
游戏开始后,孩子们在运动场上奔跑追逐,并不时地揪住对方身后的带子。
当孩子被揪住后,被抓住的孩子需要立刻释放带子,成为抓人的人。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注重指导孩子们正确运动的技巧,例如保持良好站姿、加强肢体核心力量、增加呼吸深度等。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游戏中孩子们焦虑与惊喜的情绪,鼓励孩子们参与,增强游戏的乐趣。
3.4 游戏结束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回顾游戏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并对孩子们在游戏中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
4. 教学反思4.1 学生表现在此次课程中,幼儿园小班学生积极参与游戏,表现出不同的身体机动性和协调性。
但是,在游戏的过程中,也有少部分学生过于激动,需要教师及时加以调整。
4.2 游戏规则对于学生来说,游戏规则的理解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在规则的介绍中,教师可以通过比喻等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游戏规则,并在游戏中更好地应用。
4.3 游戏场地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需对游戏场地进行细致的检查,确保场地安全。
同时,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地减少受伤的可能,教师还需为运动场地提供必要的保护设施。
小班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揪尾巴》游戏简介•游戏名称:揪尾巴•适用年龄: 3-4 岁幼儿•游戏人数: 5-10 人•游戏时间: 10-15 分钟•游戏规则:1.每位玩家扣着自己的尾巴,组成一圈坐在地上。
2.一位玩家被抽中,他必须拿出自己的尾巴,并假装插进自己身体上任何一个位置,并大声说出自己插的尾巴的位置。
3.下一位玩家依次猜出他插的尾巴的位置并说出来,如果猜对了,就轮到他假装插他的尾巴。
4.如果猜不对,就继续轮到下一个玩家猜,直到猜对为止。
教学目标本游戏旨在通过揪尾巴活动,让幼儿参与其中,锻炼幼儿的听觉、观察、语言表达和反应能力,同时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团结、互助、快乐等正向情感。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1. 游戏难易度揪尾巴是一款非常简单的游戏,但是对于一些幼儿来说,他们的听觉和观察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对于游戏中出现的耳语以及身体动作的表达理解难度较大,导致其参与的积极性低。
解决方法:适当调整游戏规则,加强身体动作的表现,通过更直观的方式让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游戏规则。
2. 游戏时间本游戏的游戏时间较短,只有10-15 分钟,对于部分幼儿可能来不及参与到游戏中,导致他们对游戏的兴趣降低。
解决方法:增加游戏时间,让更多的幼儿参与游戏。
3. 团队合作性虽然本游戏是基于团队性的游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自己的个人主义,缺乏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解决方法:在游戏中,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幼儿充分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和魅力。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我相信本游戏的教学效果会更好,让更多的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快乐成长与锻炼。
幼儿园小班教案《揪尾巴》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感官,并学会探索和观察周围环境。
2.提高幼儿的配合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幼儿的集体观念和协作意识。
3.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及其重视规则的思想意识。
4.增强幼儿的运动能力,培养幼儿的手脑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游戏为《揪尾巴》。
《揪尾巴》是一种团体活动,可以让幼儿们发现和了解自己的身体,并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
这个游戏的规则是:所有的宝贝们按照尾巴捉对,尾巴两头的宝贝要握住对方的尾巴,然后大家都开始跑步。
游戏开始后,结束的时候仍然是两个宝贝要握住对方的尾巴,而且两个宝贝要停在同一地方。
停下来之后,如果握住对方的尾巴的宝贝是同一性别的,那么就算是获胜。
如果是不同性别的,那么就没有获胜者。
三、教学过程1. 游戏前的准备工作在幼儿园教学课堂,需要明确这个游戏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可以先让幼儿们坐下来讲故事,让宝贝们听讲故事中的不同的声音,并且观察图片和听音乐。
接着,教师可以提醒宝贝们准备好玩里摆在教室每个角落的随机物品。
让宝贝们一起去发现这些随机物品用途及拥有不同的功能。
这些随机物品可以帮助宝贝们理解规则,真正的加深对游戏内容的理解。
2. 游戏操作游戏翻译为英文是“Tag”,是一种有趣的、互动性很强的游戏。
玩家可以互相揪住尾巴,形成一个很长的队伍,然后跑步或是开运动会,玩家只有同时揪住尾巴,停留在同一个点,才能得分。
在这个游戏里,每个玩家都需要彼此协调努力才能完成任务,强调了队伍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及其可供发挥的奇妙之处。
3. 游戏结尾当时间到了,在规定时间内,获胜者赢得了胜利,盐同也非常的高兴。
教师总结了这个游戏的内容,希望在毕业典礼和游戏经历之后,宝贝们的记忆更深刻。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让孩子们揪住对方的尾巴,这个任务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有趣的,并且也可以通过描绘尾巴的真相使孩子们对自己身体的感官有了一些深入的认知。
幼儿园小班体育优秀教案《揪尾巴》一、活动目标1.学习简单的追逐跑和躲闪技能,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3.提高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判断力,培养观察力。
4.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坚持的品质,锻炼顽强的意志力。
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学习追逐跑、躲闪技能,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活动难点:快速反应、判断力、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活动准备1.教具:揪尾巴的游戏器材、音乐、呼啦圈。
2.场地:宽敞的草地或室内活动场地。
四、活动过程1.热身运动(5分钟)a.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拉伸运动,如颈部、腰部、腿部等。
b.带领幼儿做追逐跑和躲闪的动作,提醒幼儿注意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c.进行团队游戏,如捉迷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2.基本技能训练(10分钟)a.教师讲解游戏规则,示范动作,让幼儿明白游戏的玩法。
b.幼儿分组进行练习,教师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c.进行小组比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判断力。
3.游戏环节(10分钟)a.教师宣布游戏开始,幼儿分组进行揪尾巴游戏。
b.在游戏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c.游戏结束后,举行颁奖仪式,表彰表现优秀的幼儿。
4.放松运动(5分钟)a.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拉伸运动,如颈部、腰部、腿部等。
b.带领幼儿做轻松愉快的舞蹈,帮助身心放松。
c.进行团队游戏,如抱团,增强集体荣誉感。
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过程,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活动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体育活动。
2.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相关的体育主题墙饰,引导幼儿关注体育活动。
3.教学活动:结合本次活动,开展相关的体育教学活动,如《捉迷藏》、《小兔跳》等。
《揪尾巴》是一个适合幼儿的体育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不仅能锻炼身体,提高灵活性和协调性,还能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一、活动名称:揪尾巴户外游戏二、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 增强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
3. 提高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三、活动准备:1. 空旷的户外场地2. 尾巴道具(可以使用布条、气球等)3. 音乐播放设备4. 计时器四、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2. 游戏规则介绍(5分钟):向幼儿讲解游戏规则,每人背后贴一个尾巴道具,大家互相追逐,可以揪掉对方的尾巴,被揪掉尾巴的幼儿淘汰,剩下的幼儿为胜者。
3. 游戏进行(10分钟):播放音乐,幼儿开始进行游戏,期间可以使用计时器记录游戏时间。
4. 游戏结束(5分钟):音乐停止,揪尾巴游戏结束,统计剩下的幼儿数量,宣布胜者。
5. 放松活动(5分钟):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如揉肩、揉腿等,缓解肌肉疲劳。
五、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户外场地安全,避免幼儿在游戏中受伤。
2. 在游戏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确保他们遵守游戏规则。
3. 关注幼儿的体力状况,适时调整游戏时间。
4.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5. 活动结束后,及时与幼儿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感受和体验。
六、活动延伸:1. 增加尾巴道具的种类和数量,让幼儿自由创作尾巴的样式,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改变游戏规则,例如规定只能在特定的区域内进行揪尾巴,或者限制幼儿的速度,让他们在规定的路程内进行游戏。
3. 组织亲子揪尾巴活动,让家长参与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2. 搜集幼儿在游戏中的作品,如创作的尾巴道具,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通过与幼儿的交流,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感受和体验,评价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是否确保了幼儿的安全和游戏的顺利进行。
幼儿园小班体育教案《揪尾巴》含反思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运动能力和合作意识。
2. 提高幼儿的运动技能和空间认知。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
教学内容:幼儿园小班体育课中的活动游戏《揪尾巴》。
这个游戏可以在室内或室外进行,需要准备一根长长的绳子和一些彩色绳环。
教学过程:1. 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力。
教师向幼儿们介绍游戏的规则和目标,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任务是要揪到别人的尾巴。
同时,介绍绳子和绳环的使用方法。
2. 组织幼儿进入游戏。
教师将绳子围成一个圆圈,然后各自在腰间束上一条绳子作为尾巴。
幼儿分成小组,每人领取一个彩色绳环。
3. 开始游戏。
教师发出指令,幼儿们根据指令开始追逐和揪尾巴。
例如,听到“走”,幼儿们跟随绳子来回走动;听到“跳”,幼儿们要跳起来;听到“停”,幼儿们要迅速找到离自己最近的同伴并揪住他的尾巴。
4. 观察反思。
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们一起坐下来观察。
幼儿们可以讨论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例如谁揪到了最多的尾巴,谁被追得最辛苦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们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游戏,例如如何更快地反应、如何更好地隐藏自己的尾巴等。
5. 总结和反思。
在观察和讨论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总结游戏中的经验和教训。
例如,他们可以得出结论,揪尾巴需要快速反应和灵活的身体控制;同时也需要观察和判断别人的行动,找到合适的时机揪住别人的尾巴。
教学反思:《揪尾巴》是一项充满趣味和挑战性的体育活动,适合小班幼儿园的幼儿。
通过这个游戏,幼儿能够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运动技能和观察力。
同时,游戏中的合作与竞争也能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自信心。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互动,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表达。
观察和反思环节的引导也十分重要,通过观察和总结,幼儿们能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找到需要提升的地方,进而更好地改进和发展。
总而言之,《揪尾巴》是一项具有多重教育意义的体育活动。
《揪尾巴》教案《揪尾巴》教案(通用15篇)《揪尾巴》教案篇1【活动目标】1、练习快跑和躲闪的动作,提高幼儿灵敏、协调等身体素养2、培育幼儿能在嬉戏中友爱互助的良好品德。
【活动预备】废旧报纸条、彩色布条、音乐嬉戏光盘【活动流程】热身运动--自主探究--运动--共享沟通【活动过程】一、热身运动1、队列练习列队成四路纵队,听口立做动作:立正、稍息、向前看齐、齐步走、左右转弯等2、听着音乐做热身运动老师自编,上肢--下蹲--体转-腹背--踢腿--整理运动二、嬉戏开头:1、请幼儿想想两人怎样玩布条。
请幼儿自由找一伴侣,分散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2、请会玩揪尾巴的幼儿示范玩法,把布条塞进裤腰,让对方揪出布条。
老师讲解玩法规章:两人面对面站立,数一二三,同时开头左右挪动,瞅准机会揪对方的尾巴,但不得推拉,先揪下对方尾巴为胜,幼儿进行嬉戏。
3、老师提问:怎样不被对方捉住尾而自己却能捉住别人的尾巴?鼓舞幼儿躲闪敏捷,捉的动作要快。
幼儿再次练习揪住尾巴的为成功三、自由玩布条1、老师提问:你们知道,布条除了有这些玩法,还有其他什么好玩又好玩的方法吗?自己去和好伴侣一起玩一玩,好不好?2.相互沟通共享各自发觉的新玩法。
3探究用报纸条玩揪尾巴的嬉戏。
【活动反思】这个嬉戏小幼儿非常喜爱,只是不知道正确的玩法。
今日我们利用户外嬉戏活动时间玩这个嬉戏,这个活动主要是训练幼儿敏捷性和快速躲闪的动作。
通过几次的练习玩耍幼儿在嬉戏中还是比较敏捷的。
整个活动中放开地让孩子们玩,让孩子们自主探究。
孩子们在玩中学习,智力得到了提升,身体得到了熬炼,情感得到了升华。
从而培育了幼儿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揪尾巴》教案篇2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能爱护自己的尾巴,熬炼幼儿身体的躲闪力量。
2、引导幼儿情愿参与体育嬉戏,并能在嬉戏中感受欢乐。
3、引导幼儿探究长布条的不同玩法,初步提高创新力量。
二、活动目标1、长布条每人一个2、轻音乐三、活动过程1、老师带领幼儿做热身操,预备进入嬉戏活动。
幼儿园小班游戏优秀教案《揪尾巴》及教学反思(共五则)第一篇:幼儿园小班游戏优秀教案《揪尾巴》及教学反思《小班游戏优秀教案《揪尾巴》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游戏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游戏优秀教案《揪尾巴》含反思!活动目标1.乐意和同伴一起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2.能在指定范围内躲闪跑。
活动准备彩色布条平整的场地活动过程一、游戏开始:1、幼儿想想怎样玩布条。
幼儿到圆圈内带上自己的尾巴当“小猴子”,老师当“大老虎”要去抓“小猴子”的尾巴。
2、教师带领幼儿玩玩法,把布条塞进裤腰,让对方揪出布条。
3、教师讲解玩法规则:幼儿自由在圈内,教师数“一二三”,幼儿开始在指定的范围内四散跑开不被对方揪尾巴,但不得推拉,揪下对方尾巴就请回到“老虎”的家,幼儿继续进行游戏。
4、教师提问:怎样不被对方捉住尾而自己却能保护好自己的尾巴?"来;自.屈;老师;教.案;鼓励幼儿快跑躲闪身体灵活动作要快。
二、幼儿自由玩揪尾巴1、上局玩下来获胜的小朋友换当老虎进行揪尾巴。
2、教师提问:要怎样才能够保护好自己的尾巴。
3、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玩法。
延伸活动将幼儿探索的新玩法揪尾巴的游戏,回家后请家长与幼儿一起玩,共同体验游戏的快乐。
教学反思《揪尾巴》这个游戏活动主要是训练幼儿快跑活动中身体的灵活性和快速躲闪动作的协调性。
通过本次活动的训练幼儿在游戏中还是比较灵活的。
从而培养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小班游戏优秀教案《揪尾巴》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557字。
第二篇: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揪尾巴》及教学反思《小班游戏教案《揪尾巴》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游戏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游戏教案《揪尾巴》含反思!活动目标1.积极尝试松紧带圈的多种玩法。
2.了解松紧带的多种玩法,大胆创新。
3.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揪尾巴教案设计小班《揪尾巴》教案及反思教案设计:小班《揪尾巴》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体验,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培养孩子们的运动控制能力和反应能力。
3.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游戏道具:一条绳子、一只布娃娃。
2.平面场地。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5分钟):1.老师拿出绳子,让孩子们看一看,“这是一条绳子,绳子有很多用途,我们今天要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揪尾巴》。
”2.老师拿出布娃娃,让孩子们看一看,“这是一只可爱的布娃娃,我们要用绳子给布娃娃揪尾巴。
”游戏规则(10分钟):1.将绳子绑在布娃娃的尾巴上。
2.将布娃娃藏在教室或操场的一些角落。
3.孩子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3-4名学生。
4.老师喊开始后,每个小组的一名学生可以开始寻找布娃娃。
5.寻找到布娃娃后,孩子们要快速将绳子揪下来,然后交给队友继续寻找下一个布娃娃。
6.游戏结束后,统计每个小组成功揪下来的布娃娃的数量,以小组为单位评选获胜小组。
游戏反思(5分钟):1.游戏中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他们学会了互相协作、互相支持。
2.孩子们的运动控制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要快速地揪下绳子,需要一定的身体敏捷度。
3.游戏中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要在短时间内找到布娃娃的位置,并制定合适的行动计划。
4.游戏中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增强,他们要共同努力,才能获得更好的成绩。
拓展活动(10分钟):1.在游戏结束后,可以让孩子们讨论一下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团队合作和个人表现。
2.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对游戏进行一些变化和创新,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3.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其他类型的团队游戏,如接力赛、协同作战等,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和引导,在游戏中,孩子们积极参与,互相合作,体验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孩子们运动控制能力和反应能力有所提高,他们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实施行动。
小班游戏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揪尾巴》一、教案描述1.1 教学目标通过进行游戏《揪尾巴》,达到以下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反应能力;•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和互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1.2 教学准备•游戏道具:绳子;•教学环境:室内或室外空旷的场地。
1.3 教学步骤第一步:游戏介绍•通过简单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幼儿们要排成一个圆圈,并抓住左右两侧幼儿的绳子尾巴,当老师喊出“准备好,揪!”的口令后,幼儿们尽量拉紧绳子,不让其他幼儿能够握住绳子尾巴。
•强调游戏的目标是抓住绳子尾巴,而不是互相伤害。
第二步:游戏开始•让幼儿们按照规则排成一个圆圈,并抓住左右两侧幼儿的绳子尾巴。
•发出“准备好,揪!”的口令后,开始游戏。
•观察幼儿们的表现,引导他们通过拉紧绳子来保护自己的尾巴,同时尽量抓住别人的尾巴。
第三步:游戏结束•当有幼儿的绳子尾巴被其他幼儿抢走后,游戏暂停。
•评价每个幼儿的表现,并引导他们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游戏。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优点《揪尾巴》是一款简单而又能够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的游戏。
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们能够学会合作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能够提升他们的反应能力和动手能力。
此外,游戏还能够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和互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2.2 教学改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和规则的解释。
有些幼儿可能会过于竞争,导致游戏过于紧张。
因此,老师在引导幼儿们玩游戏时,应及时提醒幼儿们游戏的目的是增进友谊和互动,而不是互相伤害。
此外,可以在游戏结束后让幼儿们讨论游戏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答。
2.3 教学心得游戏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动手能力和观察力等。
《揪尾巴》是一款简单又适合小班的游戏,幼儿们在玩游戏的同时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增进友谊和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游戏规则和目标的解释上需要加强引导,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游戏的目的和规则。
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揪尾巴教案和
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揪尾巴教案和教学反思小(二)班王诗
【活动目标】
1.乐意和同伴一起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2.能在指定范围内躲闪跑。
【活动准备】彩色布条平整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始:
1、幼儿想想怎样玩布条。
幼儿到圆圈内带上自己的尾巴当“小猴子”,老师当“大老虎”要去抓“小猴子”的尾巴。
2、教师带领幼儿玩玩法,把布条塞进裤腰,让对方揪出布条。
3、教师讲解玩法规则:幼儿自由在圈内,教师数“一二三”,幼儿开始在指定的范围内四散跑开不被对方揪尾巴,但不得推拉,揪下对方尾巴就请回到“老虎”的家,幼儿继续进行游戏。
4、教师提问:怎样不被对方捉住尾而自己却能
保护好自己的尾巴?鼓励幼儿快跑躲闪身体灵活动作要快。
三、幼儿自由玩揪尾巴
1、上局玩下来获胜的小朋友换当老虎进行揪尾巴。
2、教师提问:要怎样才能够保护好自己的尾巴。
3、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玩法。
【延伸活动】
将幼儿探索的新玩法揪尾巴的游戏,回家后请家长与幼儿一起玩,共同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反思】
《揪尾巴》这个游戏活动主要是训练幼儿快跑活动中身体的灵活性和快速躲闪动作的协调性。
通过本次活动的训练幼儿在游戏中还是比较灵活的。
从而培养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揪尾巴教案和教学反思小(二)班王诗
【活动目标】
1.乐意和同伴一起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2.能在指定范围内躲闪跑。
【活动准备】彩色布条平整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始:
1、幼儿想想怎样玩布条。
幼儿到圆圈内带上自己的尾巴当“小猴子”,老师当“大老虎”要去抓“小猴子”的尾巴。
2、教师带领幼儿玩玩法,把布条塞进裤腰,让对方揪出布条。
3、教师讲解玩法规则:幼儿自由在圈内,教师数“一二三”,幼儿开始在指定的范围内四散跑开不被对方揪尾巴,但不得推拉,揪下对方尾巴就请回到“老虎”的家,幼儿继续进行游戏。
4、教师提问:怎样不被对方捉住尾而自己却能保护好自己的尾巴?鼓励幼儿快跑躲闪身体灵活动作要快。
三、幼儿自由玩揪尾巴
1、上局玩下来获胜的小朋友换当老虎进行揪尾巴。
2、教师提问:要怎样才能够保护好自己的尾巴。
3、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玩法。
【延伸活动】
将幼儿探索的新玩法揪尾巴的游戏,回家后请家长与幼儿一起玩,共同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反思】
《揪尾巴》这个游戏活动主要是训练幼儿快跑活动中身体的灵活性和快速躲闪动作的协调性。
通过本次活动的训练幼儿在游戏中还是比较灵活的。
从而培养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揪尾巴教案和教学反思小(二)班王诗
【活动目标】
1.乐意和同伴一起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2.能在指定范围内躲闪跑。
【活动准备】彩色布条平整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始:
1、幼儿想想怎样玩布条。
幼儿到圆圈内带上自己的尾巴当“小猴子”,老师当“大老虎”要去抓“小猴子”的尾巴。
2、教师带领幼儿玩玩法,把布条塞进裤腰,让对方揪出布条。
3、教师讲解玩法规则:幼儿自由在圈内,教师数“一二三”,幼儿开始在指定的范围内四散跑开不被对方揪尾巴,但不得推拉,揪下对方尾巴就请回到“老虎”的家,幼儿继续进行游戏。
4、教师提问:怎样不被对方捉住尾而自己却能保护好自己的尾巴?鼓励幼儿快跑躲闪身体灵活动作要快。
三、幼儿自由玩揪尾巴
1、上局玩下来获胜的小朋友换当老虎进行揪尾巴。
2、教师提问:要怎样才能够保护好自己的尾巴。
3、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玩法。
【延伸活动】
将幼儿探索的新玩法揪尾巴的游戏,回家后请家长与幼儿一起玩,共同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反思】
《揪尾巴》这个游戏活动主要是训练幼儿快跑
活动中身体的灵活性和快速躲闪动作的协调性。
通过本次活动的训练幼儿在游戏中还是比较灵活的。
从而培养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