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安全活动教案《受伤了怎么办》含反思
- 格式:docx
- 大小:12.38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中班安全活动教案《受伤了怎么办》活动目的本安全活动的目的在于教育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如何避免受伤,以及如何在不幸受伤的情况下正确处理伤口。
通过本活动,孩子们将学会以下内容:•如何预防受伤•受伤后正确的处置伤口•急救的必要性活动准备为了让这个活动更有趣,我们推荐老师们在开展活动前准备好以下材料:•小型的急救包•一些常见的医疗器械,例如创可贴、消毒液等•一些玩具假肢活动步骤第一步:引导孩子们认知安全首先,我们需要与孩子们一起讨论什么是安全,为什么安全对我们很重要,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我们的安全。
这个环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通过绘本、图片或者影片让孩子们了解“安全”的概念;•让孩子们分享在不同场景下采取的不同安全措施,例如穿着安全带、穿着头盔等。
第二步:了解不同的伤口在讲解伤口处理之前,我们需要先让孩子们了解不同类型的伤口,以及伤口大小、形状对伤口处理有何不同的影响。
这一步可以通过跟孩子们一起观察图片或者让孩子们互相模拟受伤情形,来让孩子们对各种不同的伤口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三步:如何处理小型伤口接下来,我们将会介绍如何处理小型伤口,例如小切口或者创口。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并演示急救包里面包含的一些器材,例如创可贴、纱布、绷带、消毒液等,这些材料可以用来处理小型伤口。
然后让孩子们互相练习如何处理小型创口,使用创可贴或者绷带包扎,用消毒液清洁伤口等等。
第四步:如何处理大型伤口如果孩子们遇到的是大型伤口,说不定就需要进行更严肃的急救。
这时可以让孩子们观察大型伤口的假肢,并通过模拟假肢的操作来让孩子们掌握如何正确处理大型伤口。
第五步:总结反思最后,需要让孩子们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思考他们在本次活动中学到了什么,从而加深他们对安全知识的理解。
活动效果评估活动结束后,需要通过以下方式来评估本次活动的效果:•通过随堂小测试,测试孩子们的安全知识是否得到了增强;•观察孩子们的行为与讲解是否相符;•收集孩子们的反馈,了解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幼儿园中班安全课教案《受伤了怎么办》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把握安全常识:如何保护本身,发觉安全隐患,避开意外发生。
2.把握基本急救学问:处理小幼儿显现的轻伤、创伤等。
3.培育小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正确的应急处理本领。
4.通过游戏、情境体验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小幼儿渐渐养成安全、健康的生活习惯。
5.促进小班幼儿之间的友爱互助,帮忙他们能够学会关爱别人、保护本身和相互帮忙。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安全常识(1)带领孩子们探究四周的安全隐患,如电器、水、台阶、楼梯、厨房等等,通过带孩子们察看、防范、检查等方式,加强小班幼儿的安全意识。
(2)通过游戏方式告知孩子们,如何交通安全,如何遛弯注意绿帽子、红帽子等等,警惕古怪的车辆,以及如何乘坐电梯等等,引导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做到安全。
(3)让孩子们练习打急救电话,如何用纱布或绷带包扎伤口等等。
通过图片和实物呈现,教会孩子们如何处理灵魂损害。
2.基本急救学问(1)在紧密监护下,教会孩子们正确处理创伤:如擦伤、撞伤、烫伤、割伤等等。
采纳假手假脚等实物,让孩子们手把手学习包扎。
(2)组织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体验中,更欢乐地把握急救学问,并能将所学学问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有效提升小班幼儿对安全问题的认知。
3.游戏体验游戏可以加强孩子们的学习感受,所以可以布置各种寓教于乐的游戏。
(1)像医生一样的游戏——搭建简易小诊所,孩子可以扮演医生、护士,察看诊断、包扎。
(2)安全制度卡片——卡片上写着安全标准,孩子拿到卡片就要遵守标准,比如不要任意跑出教室。
(3)订立安全预案——布置小班幼儿一起订立安全预案,规定祸害突发时处理方式,比如地震、火灾等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1.老师带着小班幼儿们进行安全环游,察看教室四周的安全隐患,让孩子发觉隐患,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2.构建安全场景,让孩子们本身订立安全标准卡片。
3.回顾近来一次活动的安全制度,总结过程中学到的安全学问和安全习惯。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伤害情况。
2. 培养幼儿遇到意外时知道求助,能说出简单的求助方式。
3. 教育幼儿受伤了要大胆寻求成人的帮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遇到意外时,要寻求成人的帮助。
难点:学会简单的求助方式。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挂图、情景表演道具。
2. 经验准备:幼儿有遇到过类似的受伤经历。
四、教学过程:1. 活动导入:教师通过挂图和情景表演道具,引导幼儿回忆曾经遇到过的受伤经历,如摔倒、割伤等,并引导幼儿讨论遇到这些情况时应该如何处理。
2. 活动展开:a. 教师创设情景,让幼儿观察并讨论:(1)情境一:小明在操场上玩耍时摔倒了,膝盖破了皮。
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2)情境二:小花在美术课上不小心割伤了手指。
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b. 引导幼儿讨论求助的方式。
问题:我们可以向谁求助?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c. 教师小结:遇到意外受伤时,要寻求成人的帮助,及时处理伤口,避免感染。
3. 活动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让幼儿知道受伤了要大胆寻求成人的帮助。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对于遇到意外受伤时应该如何处理有了清晰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环节,部分幼儿在面对模拟情景时仍然表现出紧张和不知所措。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加强实践操作环节,让幼儿在模拟情景中学会如何求助和处理伤口。
也要注重家园合作,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养成求助的好习惯。
六、教学内容:1. 学习如何处理轻微擦伤、扭伤等常见伤害。
2. 学习简单的包扎和急救技能。
3. 学习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拨打求助电话。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处理轻微擦伤、扭伤等常见伤害的方法。
难点:掌握简单的包扎和急救技能,以及在紧急情况下拨打求助电话的步骤。
八、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受伤处理演示道具、急救包、绷带、模拟电话。
2.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初步的受伤处理知识。
幼儿园中班安全活动教案《受伤了怎么办?》含反思《中班安全活动教案《受伤了怎么办?》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安全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安全活动教案《受伤了怎么办?》含反思!/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会避免受伤。
2、培养幼儿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3、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商量表达表现的形式,大胆表演。
4、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受伤的事例图片活动过程:1、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谈谈有关烧伤、烫伤、破伤的情况教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不小心被烫伤、烧伤或者是摔到跌破、划破过呢?那是怎么样的呢?有什么感觉?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讨论的方法了解应该怎样避免受伤(1)教师鼓励幼儿讨论预防烧伤、烫伤、破伤的方法:小朋友有时候会不小心受伤,那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受伤呢?(教师提供时间给幼儿结伴讨论,同时深入到幼儿的讨论当中,听听幼儿们说的有关情况是怎样的。
)(2)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巩固记住平时生活中应记住的问题:中午老师在盛午饭的时候小朋友能不能靠近?能不能在教室里面跑跳呢?在平时能不能乱跑?玩耍得很过分呢?妈妈煮饭时能不能站在旁边呢?能不能玩火?能不能玩尖利的东西?3、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受伤后自救的方法(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果大人不在身边,你或者别人受伤后,你该怎样做?(2)教师总结:如果烧伤、烫伤,可以把伤口露在外面,用冷水冲洗,然后马上请大人帮忙等。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幼儿的活动积极性高,师幼配合较好,大多数幼儿知道了如何保护自己,课堂气氛热烈。
但在第三环节中,个别幼儿对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会说,实际生活中却不会操作,如果这一环节在设计时还加进情景练习,效果会更好!幼儿园中班重阳节音乐教案《好娃娃》作为一位优秀的幼儿园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对于老师上课具有重要意义,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以下是郑老师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主题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感谢您选择了我们!活动目标:1.简单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以及重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
1. 让幼儿了解手受伤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2.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幼儿勇敢、不怕疼痛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知道手受伤的原因。
2. 学会正确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2. 学会简单的包扎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医用纱布、碘伏、创可贴等物品。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幼儿了解手受伤的原因,如摔倒、切割、撞击等。
2. 讲解:教师讲解正确的处理方法,如清洗伤口、消毒、包扎等。
3. 演示:教师现场演示包扎方法,让幼儿观察并学习。
4. 实践:让幼儿分成小组,互相练习包扎,教师巡回指导。
6. 拓展:教育幼儿在面对危险时,要勇敢、不怕疼痛,学会自我保护。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今天学到的内容,并尝试在家中练习包扎。
1. 观察幼儿在实践环节中包扎的熟练程度和正确性。
2. 评价幼儿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程度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家长反馈幼儿回家后是否能够向家长讲述所学内容并实践操作。
七、教学延伸:1. 开展“我是小医生”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模拟处理不同的伤口情况。
2. 制作手部安全海报,让幼儿绘画自己设计的保护手部的方法。
3. 开展家庭作业,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共同关注幼儿的安全。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家长和幼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2. 根据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应用情况。
九、教学改进:1. 根据教学反馈,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2. 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 加强对幼儿的个别辅导,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和需求。
2. 肯定幼儿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的表现,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知识。
3. 反思教案编辑工作,不断提高教案质量,为幼儿园安全教育贡献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保目标既有挑战性又可实现。
年幼儿园大班安全优秀教案《扭伤了怎么办》一、教案背景•扭伤是儿童在日常活动中较为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尤其是在幼儿园大班,孩子们活泼好动,容易在玩耍或运动时发生扭伤。
因此,如何正确应对扭伤情况,进行及时的急救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每位幼儿园老师都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二、教学目标1.了解扭伤的定义和常见原因。
2.学会判断扭伤的严重程度。
3.掌握扭伤的紧急处理方法。
4.帮助幼儿学会正确的急救措施。
5.提高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对儿童扭伤事件的应急能力。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扭伤?–扭伤是由于肌肉或韧带受伤引起的疼痛和肿胀,常见于膝盖、踝关节等部位。
2.扭伤的危害–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疼痛加重、影响正常活动,严重时还可能发展成韧带撕裂等更严重的情况。
3.扭伤原因–不正确的运动姿势、摔倒等外部原因都可能导致扭伤的发生。
4.识别扭伤–突然出现的疼痛、局部红肿、活动受限等症状都可能是扭伤的表现。
5.急救措施–RICE原则:休息(Rest)、冰敷(Ice)、压迫(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
6.就医建议–如果症状严重或不见好转,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治疗建议。
四、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教师向幼儿展示正确的急救方法。
2.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伤者和急救者进行情景模拟教学。
3.讨论分享:与幼儿讨论扭伤的急救方法,分享遇到扭伤时的个人经历与感受。
五、教学流程1.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扭伤的案例,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
2.讲解扭伤的定义和危害,引导幼儿了解扭伤的严重性。
3.演示RICE急救原则,具体说明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
4.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实践扭伤的急救措施。
5.讨论分享环节,鼓励幼儿主动提问和分享个人经历,加深对扭伤急救的理解。
6.总结复习:对扭伤急救的关键要点进行总结复习,并检查幼儿掌握情况。
六、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如操作是否正确、语言表达是否清晰等。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幼儿遇到危险时知道如何寻求帮助。
3. 教育幼儿关爱同伴,学会关心他人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安全问题。
2. 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处理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教育幼儿在遇到危险时保持冷静,知道如何寻求帮助。
2. 培养幼儿关心他人,懂得关爱同伴。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南南的脚受伤了》。
2. 安全问题图片和处理方法图片。
3. 角色扮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课件《南南的脚受伤了》引起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安全问题。
2. 基本环节:(1)讲解故事情节,让幼儿了解南南受伤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2)讨论:引导幼儿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并讨论正确的处理方法。
(3)情景模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遇到安全问题时的场景,引导幼儿学会正确处理。
3. 延伸环节:(1)展示安全问题图片,让幼儿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
(2)引导幼儿画出自己遇到的安全问题及处理方法。
4. 总结环节: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说出自己学到了哪些安全知识和处理方法。
5.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掌握安全知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方法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后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应用所学安全知识的情况。
3. 通过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估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开展幼儿园安全主题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练等,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安全知识讲座,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学习安全知识。
3. 组织幼儿参观消防队、警察局等机构,了解安全防护设施和器材。
八、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感教育,让幼儿体会到关爱同伴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受伤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2.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常识。
3. 培养幼儿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冷静应对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知道手受伤的原因。
2. 学会正确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2. 遇到紧急情况能够冷静应对。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等。
2. 环境:安静、舒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主题,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或视频中的人物在做什么。
2. 讲解:讲解手受伤的原因,如剪刀、针等尖锐物品的使用不当,以及正确的处理方法。
3. 互动:让幼儿参与进来,模拟受伤的情景,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处理方法。
4. 讨论:让幼儿说出自己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手,遇到受伤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6.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今天学到的内容,并尝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7. 反思: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看幼儿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是否能够在生活中运用。
六、教学延伸:1.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扮演医生,模拟处理受伤的情景,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进行实地考察,带领幼儿参观医院或急救中心,让幼儿了解急救知识和设备的使用。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应用所学知识的情况。
3. 通过定期开展类似主题的活动,检验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
八、教学反馈:1. 幼儿对受伤的处理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加强指导。
2. 幼儿在讨论中能够提出一些保护自己的方法,但仍需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强化。
3. 家长反馈幼儿在家中有时能够主动提及所学的安全知识,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加强练习。
九、教学改进:1. 在教学中,增加实际操作环节,让幼儿亲身体验受伤的处理过程,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通过定期开展类似主题的活动,不断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幼儿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应变能力。
3. 教育幼儿关爱同伴,学会互相帮助。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知道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 培养幼儿遇到问题要冷静,学会寻求帮助。
三、教学难点:1. 教育幼儿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正确处理。
2. 培养幼儿关爱同伴,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南南受伤的图片、安全教育课件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课堂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南南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南南受伤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主体部分:(1)教师播放安全教育课件,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如剪刀、热水等。
(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避免受伤。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彼此的安全经验,互相学习。
(4)教师创设情境,让幼儿模拟遇到危险时如何寻求帮助,如拨打急救电话、找大人等。
3.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让幼儿明白在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遇到问题要冷静,学会寻求帮助。
教育幼儿关爱同伴,学会互相帮助。
4.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分享本次活动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5.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幼儿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等进行评价。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安全演练,如火灾逃生、地震避险等,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安全知识。
2. 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安全教育课堂,增进家长对幼儿安全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七、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幼儿参观医院、消防站等,让幼儿了解相关机构的工作内容,增强安全意识。
2. 教师可以开展安全主题的绘画、手工作品比赛,鼓励幼儿将所学安全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幼儿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育扭伤了怎么办教案反思
尊敬的各位家长,
今天我们在幼儿园大班对扭伤怎么办进行安全教育。
在这次教育中,我们重点教育了孩子们:1)扭伤时,要及时就医;2)在孩子们活动时,一定要穿科学合理的运动服,防止因缺乏保护而受伤;3)玩耍时要注意安全,不要让孩子自己玩耍;4)要严格控制外来人员的进出,避免外界的有害因素影响孩子们的安全;5)要及时补充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教会他们如何应对紧急情况,以防止再出现危险的情况。
可以看出,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避免受伤的发生。
经过这次安全教育,孩子们大部分已经能够根据指示及时作出相应反应。
另外,有些孩子对扭伤怎么办不是很清楚,存在明显的知识技能上的差距,需要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其技能水平。
本次安全教育反思,我们的教师首先要注意把握好时间,不能耽误孩子们的活动时间;其次,教师要把握住机会,主动引导孩子们去参与实践活动;第三,我们要有意识地给孩子们提供安全意识提升的机会。
我们要积极开展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安全卫生习惯。
今后要紧贴新冠肺炎疫情,利用线上及线下教育手段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大环境!
谢谢!。
中班安全活动教案《受伤了怎么办》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安全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好品质,引导幼儿学会避免受伤,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安全活动《受伤了怎么办》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避免受伤。
2、培养幼儿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受伤的事例图片
活动过程:
1、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谈谈有关烧伤、烫伤、破伤的情况
教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不小心被烫伤、烧伤或者是摔到跌破、划破过呢?那是怎么样的呢?有什么感觉?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讨论的方法了解应该怎样避免受伤
(1)教师鼓励幼儿讨论预防烧伤、烫伤、破伤的方法:小朋友有时候会不小心受伤,那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受伤呢?(教师提供时间给幼儿结伴讨论,同时深入到幼儿的讨论当中,听听幼儿们说的有关情况是怎样的。
)
(2)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巩固记住平时生活中应记住的
问题:中午老师在盛午饭的时候小朋友能不能靠近?能不能在教室里面跑跳呢?在平时能不能乱跑?玩耍得很过分呢?妈妈煮饭时能不能站在旁边呢?能不能玩火?能不能玩尖利的东西?
3、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受伤后自救的方法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果大人不在身边,你或者别人受伤后,你该怎样做?
(2)教师总结:如果烧伤、烫伤,可以把伤口露在外面,用冷水冲洗,然后马上请大人帮忙等。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幼儿的活动积极性高,师幼配合较好,大多数幼儿知道了如何保护自己,课堂气氛热烈。
但在第三环节中,个别幼儿对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会说,实际生活中却不会操作,如果这一环节在设计时还加进情景练习,效果会更好!
小百科:受伤通常指身体受到损伤,在生活工作中常常因为各种意外导致身体损伤。
例如运动训练中肌肉的拉伤,工作岗位上被机器设备弄伤,军事战争、交通事故、斗殴中都会发生受伤。